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紫羅蘭水虎魚

紫羅蘭水虎魚

發布時間: 2022-09-16 20:09:10

㈠ 瓜馬紫羅蘭水虎魚能長多大

60cm。瓜馬紫羅蘭水虎魚最大品種的可以長到60cm,是大型捕食性魚類,中型熱帶觀賞魚品種,體態優美多姿,體型勻稱飽滿。

㈡ 食人魚是什麼

答案,科屬: 脂鯉科
中文名: 食人鯧
常用名: 水虎魚,食人魚
英文名: Spotted Piranha,Redeye piranha
學名(拉丁名): Serrasalmus rhombeus
其他學名: Salmo rhombeus, Serrasalmus niger, Serrasalmo immaculatus, Serrasalmus paraense, Serrasalmo paraense, Serrasalmo humeralis gracilior, Serrasalmus boekeri, Serrasalmus normani, Pygocentrus normani
產地: 亞馬遜河、蓋亞那、委內瑞拉等地。
食性: 餌料以小魚、肉塊等動物性飼料為主。
習性: 體長20~30厘米。體卵圓形,寬大側扁。全身體色主基調為灰綠色,背部墨綠色,腹部大片紅色。有銳利的牙齒。性情凶暴,不能與其他品種魚混養。飼養水溫20~30℃,喜弱酸性水。
繁殖: 親魚性成熟年齡為18個月。雄魚體色鮮艷;雌魚腹部肥大。繁殖水溫26℃,水質弱酸性軟水。在100厘米X50厘米X40厘米的魚缸底部鋪滿金魚草或種植水草,將一對親魚放入,2~3天後即可產卵。雄魚有護卵的習性,可將雄魚留下看護魚卵。受精卵約經四天孵出仔魚,仔魚游水時可將雄魚撈出。雌魚每次產卵2000~4000粒。

其他: 「食人鯧」是公眾對一類分部於南美洲亞馬遜河魚類的統稱,也譯做水虎魚(Piranha)。並非指某一種特定的魚,而是一個類群,包括近30個種。屬脂鯉科中的鋸鮭脂鯉亞科,按食性和生活習性不同,可分為:植食性,肉食性兩種。通常說的食人鯧,指該亞科中的肉食性紅腹鋸鮭脂鯉(nattereri)。該魚體長30厘米(不計尾鰭)。主要分部於安第斯山以東至巴西平原的諸河流中。除亞馬遜河外,庫亞巴河和奧利諾科河也是其主要產地。棲身河段不同,顏色也略有分別。10——15厘米的健康個體,背部從藍灰色到棕灰色,腹部從淡紅色到血紅色。是最常見的食人鯧品種,群體性活動緊密的覓食行為使它們成為亞馬遜河中相當優秀的族群。
紅鰭鯧是食人鯧的近親,市場上不法商販就是用它來牟取暴利的。這些商販利用它和食人鯧相似的外形來混淆人們的視覺。這兩種魚在幼魚時期幾乎一模一樣,但食人鯧下齶更為發達,撕咬角度更大。紅鰭鯧又名淡水白鯧,學名短蓋巨脂鯉,是我國80年代從巴西引進的推廣品種。體長可達60厘米以上 ,屬食人鯧家族中的植食性種類。紅鰭鯧口內有牙上下各兩排,第一排12--14枚。第二排2枚。牙呈鈍三角型,上下齶閉合後呈平行狀。食人鯧口內有牙上下各一排,數量28 --31枚,牙呈銳三角鋸齒型,上下齶閉合後呈交錯狀。紅鰭鯧市場價(幼魚)每條是0。20元,而食人鯧幼魚至少在80--150元之間。罕見品種如紫羅蘭,價位在萬元左右。普通人中飼養真正食人鯧的不多,因為它們不是很漂亮,價格又昂貴。除非是一些有特殊愛好的專業玩家,真正喜歡它們的野性。
食人鯧的30餘個品種中,又分為尖頭和圓頭兩大屬,具有較強攻擊性的只有個別幾種。如紅腹(又名卡巴拉,卡氏鋸鮭鯉),黑斑紅腹,黃腹,胭脂等等。其中尤以胭脂水虎最為兇悍,有水虎之王的美稱,體長可達60厘米,國內很少有人能辯認清楚。食人鯧的智商極高,捕食時會先攻擊獵物的尾巴和眼睛。等其游不動了才會一擁而上,分享獵物。即使是大型動物也會先攻擊肩部,因為那裡最薄弱。但食人鯧體型笨拙,游速也不快。科學家們認為:鐵餅型的體態是它們相互辯認的標志。食人鯧還有一個獨特稟性,就是只有成群結隊時才兇狠無比。一旦離群或數量少時就會變的很膽小。如果它們不餓,即便將手伸如水中,它們也不會攻擊。甚至會在角落裡縮成一團。當然,如果手上有傷口,那就另當別論了。欣賞食人魚的魅力...往往不止停留在它獨特的外表...其群體間的溝通合作能力更會耐人尋味...可以學習到一些大自然永存的智慧!

㈢ 水虎魚的分屬有哪些

水虎可以分為S屬和P屬,S多數只能單養(少數可以混)P屬是群居,S要比P種類多,目前有效的版水虎品種大概權有30來種很多多不常見,有的翻譯也不準確,
我們平時常見的P屬有紅腹、黑斑、胭脂、巨黃,S常見的有黑食、紅鑽、辛古、武士、黃鑽、艾倫。。。。等等,我們平時買魚的時候老是遇到商家推出新的品種
像什麼紫羅蘭這類的,其實都是商家為了好賣起的名字。但也有的品種確實發紫色很漂亮,但那就是黑食,只是流域不同所表現的不同特徵,單純來講黑食就分很多
流域了。

㈣ 食人魚在地球上,存在了多少年

沒想到食人魚的存在歷史如此之悠久,食人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虎魚、加拉辛。對食人魚一開始的認知是電影裡面血腥而危險的一種生物,直至後來開始接觸到觀賞魚之後,才知道裡面電影裡面的食人魚就是我們常說的水虎魚、加拉辛。



黑色紫羅蘭食人魚擁有如此強大咬力的來源於下巴肌肉組織和像繩子一樣的筋結構,這部分構造僅佔全身重量的百分之二,下巴的形狀也進一步演化為有力的杠桿,比起其他類型的魚類,具有明顯的優勢。更讓科學家感興趣的是,牙齒邊緣存在一個專用於切割軟組織的結構,內牙的應力分布也滿足這種魚類進行獵食。

㈤ 食人魚分20多種哪種食人魚是最兇猛的

食人魚(Piranha)俗名水虎魚、食人鯧,是南美洲食肉的淡水魚。它們通常有15—25厘米長,最長的長度達到40厘米。食人魚具有尖利的牙齒(能夠輕易咬斷用鋼造的魚鉤或是一個人的手指),非常兇猛,一旦發現獵物,往往群起而攻之。食人魚可以在10分鍾內將一隻活牛吃剩一排白骨。當地人用它們的牙齒來做工具和武器。亞馬遜河、蓋亞那河、巴拉圭河等河流是食人魚經常出沒的場所。食人魚也用來比喻殘忍不堪、滅絕人性的人。有同名小說。

不知道是不是這種:

黑紫羅蘭食人魚(Serrasalmusrhombeus),俗稱黑食人魚,英文名:Whitepiranha,blackpiranha,Serrasalmusniger,分布於南美洲亞馬遜各流域,最大體長約50cm。

這條魚就是來自亞馬孫河流域中的布爾雪部落。布爾雪族擅長游泳,以捕「黑河」河區的生物為主。

一般原始部落所崇拜的,不外乎是以男女生殖器為主的神,或是鷹豹虎蛇等陸上動物。而他們所侍奉的,就是這種生長在亞馬孫河流域的黑紫羅蘭食人魚,並有活人獻祭的習俗。

該族族人外型和附近部落的人外型並無二致,但身型較短小且腳趾長,並有類似蹼的增生皮。該族特色是喜歡在身上刺類似鱗片的刺青。

雖生活區域內有食人魚,但是布爾雪族捕撈漁獲時卻鮮少受到黑食人魚的侵擾,該族族人說是神的庇佑。該族嬰幼兒至七歲左右,都會在孩童飲食中加入黑食人魚的排泄物,這種排泄物採集自淺灘中的圓形洞穴。經化驗之後發現含有豐富礦物質維生素之外,尚有Biofactors的生物因子群以及動物性荷爾蒙。

對於黑食人魚與該生活流域「黑河」,部落中有許多神話,讓這條河與這魚神更增添神秘色彩。

不過,黑紫羅蘭食人魚的眼睛不是紅色的,看看圖片的第一張是不....

㈥ 食人魚還存在嗎

存在!
食人魚(又名食人鯧)棲息在主流、較大支流,河寬甚廣、水流較湍急處。在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食人魚被列入當地最危險的四種水族生物之首。在食人魚活動最頻繁的巴西馬把格洛索州,每年約有1200頭牛在河中被食人鯧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婦女不時也會受到食人鯧的攻擊。食人魚因其兇殘特點被稱為「水中狼族」、「水鬼」。成魚主要在黎明和黃昏時覓食,以昆蟲、蠕蟲、魚類為主,但其有些相近種只吃水果和種子。活動以白天為主,中午會到有遮蔽的地方休息。

成熟的食人魚雌雄外觀相似,具鮮綠色的背部和鮮紅色的腹部,體側有斑紋。有高度發展的聽覺。兩顎短而有力,下顎突出,牙齒為三角形,尖銳,上下互相交錯排列。咬住獵物後緊咬著不放,以身體的扭動將肉撕裂下來,一口可咬下16立方公分的肉。牙齒的輪流替換使其能持續覓食,而強有力的齒列可引致嚴重的咬傷。

繁殖期時會將卵產在水中的樹根上,卵具黏著性。一次可產上千顆的卵。親魚會有護卵的行為,受精卵在9~10天之後孵化。河水的泛濫情形會影響其繁殖的成功率。

食人魚常成群結隊出沒,每群會有一個領袖,其它的會跟隨領袖行動,連攻擊的目標也一樣。在乾季時,水域變小,使得食人魚集結成一大群,經過此水域的動物或人就容易受到攻擊。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血的氣味是引發大群食人魚攻擊的主因,但也有人認為是受傷動物所造成的噪音和水花引起它們的注意
俗語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可是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的一些湖泊和河流中,卻生長著一種魚,不怕大動物,極具攻擊性。

那麼,這些湖泊和河流中究竟潛藏著什麼怪物呢?

美國探險家杜林專程進行了考察,他目睹了一隻大鳥企圖捕獵水中魚的情景。大鳥以俯沖的姿勢沖入水中,卻在水中掙紮起來,最後沉入水中。杜林非常驚訝,為了解開這個謎團,他把一頭山羊用繩子綁住推入水中。不到幾秒鍾,湖水便猛烈地翻騰起來。5分鍾後,他拉起繩子一看,只剩下了一具山羊的骨骼,骨骼上的肉已被啃得乾乾凈凈。

杜林在山羊的胸腔骨里發現了幾條形狀怪異的小魚,它們掉在草地上亂跳,碰到什麼咬什麼。它們的頭部兩側呈黑色,腹部橙黃色,僅6厘米~7厘米長,奇怪的是小魚的嘴裡卻長著兩排像利刃般鋒利的牙齒。

經研究發現,這正是亞馬遜河流域特有的"食人魚",當地人稱"水鬼"。

食人魚為何如此厲害

據生物學家統計,目前已發現的食人魚有20多種,不僅出現在亞馬孫河流域,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以東,從加勒比海南岸至阿根廷北部的一些拉美國家都有食人魚的蹤跡。

食人魚的體型雖然小,但它的性情卻十分兇猛殘暴。一旦被咬的獵物溢出血腥,它就會瘋狂無比,用其鋒利的尖齒,像外科醫生的手術刀一般瘋狂地撕咬切割,直到剩下一堆骸骨為止。

食人魚為什麼這么厲害?這是因為它的頸部短,頭骨特別是齶骨十分堅硬,上下齶的咬合力大得驚人,可以咬穿牛皮甚至硬邦邦的木板,能把鋼制的釣魚鉤一口咬斷,其他魚類當然就不是它的對手了。平時在水中稱王稱霸的鱷魚,一旦遇到了食人魚,也會嚇得縮成一團,翻轉身體面朝天,把堅硬的背部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食人魚無法咬到腹部,救自己一命。

食人魚的生活按屬分是群居性和獨居性,群居的時常幾百條、上千條聚集在一起,最小6隻也可成群,能同時用視覺、嗅覺和對水波震動的靈敏感覺尋覓進攻目標。但是它的視力較差,靠鐵餅一樣的體形區分同類。

食人魚有膽量襲擊比它自身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動物,而且還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圍剿戰術"。當它們獵食時,食人魚總是首先咬住獵物的致命部位,如眼睛或尾巴,使其失去逃生的能力,然後成群結隊地輪番發起攻擊,一個接一個地沖上前去猛咬一口,然後讓開,為後面的魚留下位置,迅速將目標化整為零,其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

食人魚為何難以稱霸亞馬遜

許多人對這樣一個問題大惑不解:既然食人魚這么厲害,為什麼亞馬孫地區的動物不會被它掃盪光呢?

食人魚的主要食物當然不會是落到水裡的人、猴子、牛或其他哺乳動物,因為這種守株待兔式的獵食方式不能使它挨到下一頓,它們的主要目標是其他各種魚類。

然而對於食人魚來說,在亞馬孫流域的河流里去獵食其他魚類並非輕而易舉之事,因為河水實在混濁,能見度通常不超過1米,而食人魚發起攻擊時離獵物的距離不能大於25厘米。

食人魚的游速不夠快,這對於許多魚類來說無疑值得慶幸,但是捕食時的突擊速度極快。游速慢的原因歸咎於食人魚的那副鐵餅狀的體型。長期的生物進化為什麼沒有賦予它一副苗條一點的身材呢?科學家們認為,鐵餅型的體態是所有種類的食人魚相互辨認的一個外觀標志,這個標志起到了阻止食人魚同類相食的作用。

為了對付食人魚,還有許多魚類在千百年的生存競爭中發展了自己的"尖端武器"。例如,一條電鰻所放出的高壓電流就能把30多條食人魚送上"電椅"處以死刑,然後再慢慢吃掉。

刺鯰則善於利用它的銳利棘刺,一旦被食人魚盯上了,它就以最快速度游到最底下的一條食人魚腹下,不管食人魚怎樣游動,它都與之同步動作。食人魚要想對它下口,刺鯰馬上脊刺怒張,使食人魚無可奈何。 而且在且在亞馬遜河殺手排行榜上刺鯰排第一,食人魚只排在第四。

食人魚還有一種獨特的稟性,只有成群結隊時它才兇狠無比。有的魚類愛好者在玻璃缸里養上一條食人魚,為了在客人面前顯示自己的勇敢,有時他故意把手伸到水裡,在大多數情況下他都能安然無事。 如果手指有傷就另當別論了。

假如客人湊近玻璃缸或是主人做了一個突如其來的手勢,這種素有"亞馬孫的恐怖"之稱的食人魚竟然嚇得退縮到魚缸最遠的角落裡不敢動彈。顯而易見,平常成群結隊時不可一世的食人魚,一旦離了群,就成了可憐巴巴的膽小鬼啦。

烏克蘭有關魚類專家在查看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捕捉到的食人魚後認為,這些不速之客是被人為放生的,春季以來烏克蘭河水和湖泊的水溫能夠滿足食人魚生存的需要,因此它們被放生後能自由地生存並開始繁殖。雖然等到冬天水溫下降後這種熱帶魚會被自然凍死,但今年夏天和秋天這段時間如果不捕殺它們的話,這種魚還是會對水禽和人的安全構成威脅。

在亞馬遜河流域食人魚傷人的事件是較少見的,在我國非官方引進作為觀賞魚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近來由於無知的新聞媒體炒作在魚市上已經非常少見,且因為外形不大好看,只有喜愛它的專業魚友手中才能見到。最低的價格都在百元以上,珍稀品種如「紫羅蘭」則高達萬元難求一魚。市場上常見的幾元一條稱為食人魚的大都是它的近親紅腹鯧。是我國早年作為食用魚從巴西引進的。

㈦ 高分求助如何飼養食人魚

屬: 脂鯉科
中文名: 食人鯧
常用名: 水虎魚,食人魚
英文名: Spotted Piranha,Redeye piranha
學名(拉丁名): Serrasalmus rhombeus
其他學名: Salmo rhombeus, Serrasalmus niger, Serrasalmo immaculatus, Serrasalmus paraense, Serrasalmo paraense, Serrasalmo humeralis gracilior, Serrasalmus boekeri, Serrasalmus normani, Pygocentrus normani
產地: 亞馬遜河、蓋亞那、委內瑞拉等地。
食性: 餌料以小魚、肉塊等動物性飼料為主。
習性: 體長20~30厘米。體卵圓形,寬大側扁。全身體色主基調為灰綠色,背部墨綠色,腹部大片紅色。有銳利的牙齒。性情凶暴,不能與其他品種魚混養。飼養水溫20~30℃,喜弱酸性水。
繁殖: 親魚性成熟年齡為18個月。雄魚體色鮮艷;雌魚腹部肥大。繁殖水溫26℃,水質弱酸性軟水。在100厘米X50厘米X40厘米的魚缸底部鋪滿金魚草或種植水草,將一對親魚放入,2~3天後即可產卵。雄魚有護卵的習性,可將雄魚留下看護魚卵。受精卵約經四天孵出仔魚,仔魚游水時可將雄魚撈出。雌魚每次產卵2000~4000粒。

其他: 「食人鯧」是公眾對一類分部於南美洲亞馬遜河魚類的統稱,也譯做水虎魚(Piranha)。並非指某一種特定的魚,而是一個類群,包括近30個種。屬脂鯉科中的鋸鮭脂鯉亞科,按食性和生活習性不同,可分為:植食性,肉食性兩種。通常說的食人鯧,指該亞科中的肉食性紅腹鋸鮭脂鯉(nattereri)。該魚體長30厘米(不計尾鰭)。主要分部於安第斯山以東至巴西平原的諸河流中。除亞馬遜河外,庫亞巴河和奧利諾科河也是其主要產地。棲身河段不同,顏色也略有分別。10——15厘米的健康個體,背部從藍灰色到棕灰色,腹部從淡紅色到血紅色。是最常見的食人鯧品種,群體性活動緊密的覓食行為使它們成為亞馬遜河中相當優秀的族群。
紅鰭鯧是食人鯧的近親,市場上不法商販就是用它來牟取暴利的。這些商販利用它和食人鯧相似的外形來混淆人們的視覺。這兩種魚在幼魚時期幾乎一模一樣,但食人鯧下齶更為發達,撕咬角度更大。紅鰭鯧又名淡水白鯧,學名短蓋巨脂鯉,是我國80年代從巴西引進的推廣品種。體長可達60厘米以上 ,屬食人鯧家族中的植食性種類。紅鰭鯧口內有牙上下各兩排,第一排12--14枚。第二排2枚。牙呈鈍三角型,上下齶閉合後呈平行狀。食人鯧口內有牙上下各一排,數量28 --31枚,牙呈銳三角鋸齒型,上下齶閉合後呈交錯狀。紅鰭鯧市場價(幼魚)每條是0。20元,而食人鯧幼魚至少在80--150元之間。罕見品種如紫羅蘭,價位在萬元左右。普通人中飼養真正食人鯧的不多,因為它們不是很漂亮,價格又昂貴。除非是一些有特殊愛好的專業玩家,真正喜歡它們的野性。
食人鯧的30餘個品種中,又分為尖頭和圓頭兩大屬,具有較強攻擊性的只有個別幾種。如紅腹(又名卡巴拉,卡氏鋸鮭鯉),黑斑紅腹,黃腹,胭脂等等。其中尤以胭脂水虎最為兇悍,有水虎之王的美稱,體長可達60厘米,國內很少有人能辯認清楚。食人鯧的智商極高,捕食時會先攻擊獵物的尾巴和眼睛。等其游不動了才會一擁而上,分享獵物。即使是大型動物也會先攻擊肩部,因為那裡最薄弱。但食人鯧體型笨拙,游速也不快。科學家們認為:鐵餅型的體態是它們相互辯認的標志。食人鯧還有一個獨......

熱點內容
櫻花任務3 發布:2025-09-10 17:14:23 瀏覽:986
我想要的情人節 發布:2025-09-10 17:05:03 瀏覽:129
花藝前沿 發布:2025-09-10 17:04:11 瀏覽:896
牡丹配色表 發布:2025-09-10 16:31:11 瀏覽:80
牡丹江市公安局地址 發布:2025-09-10 16:31:10 瀏覽:460
金瓶花花語 發布:2025-09-10 16:26:14 瀏覽:796
拿錢疊玫瑰 發布:2025-09-10 16:21:59 瀏覽:497
恐怖校園白色情人節h 發布:2025-09-10 16:21:10 瀏覽:795
梅花纂字 發布:2025-09-10 15:59:28 瀏覽:321
一朵祥雲飄 發布:2025-09-10 15:56:04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