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小葉鬱金香

小葉鬱金香

發布時間: 2022-09-16 06:21:43

鬱金香從遠處看像什麼

鬱金香盛開的花朵從遠處看就像一個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鬱金香是百合科鬱金香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鱗莖。鬱金香被廣泛認為原產於土耳其,是土耳其、荷蘭、匈牙利等國的國花。
葉3-5枚,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狀,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艷麗,花被片紅色或雜有白色和黃色,有時為白色或黃色,長5-7厘米,寬2-4厘米,6枚雄蕊等長,花絲無毛,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花期4-5月。
多年生草本。鱗莖偏圓錐形,直徑約2-3cm,外被淡黃至棕褐色皮膜,內有肉質鱗片2-5片。莖葉光滑,被白粉。葉3-5枚,帶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並成波形,常有毛,其中2-3枚寬廣而基生。花單生莖頂,大型,直立杯狀,洋紅色,鮮黃至紫紅色,基部具有墨紫斑,花被片6枚,離生,倒卵狀長圓形,花期3-5月。蒴果室背開裂,種子扁平。
鬱金香原產地中海沿岸及中亞細亞、土耳其等地[7]。由於地中海的氣候,形成鬱金香適應冬季濕冷和夏季乾熱的特點,具有夏季休眠、秋冬生根並萌發新芽但不出土,需經冬季低溫後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開始伸展生長形成莖葉,3~4月開花的特性。生長開花適溫為15~20℃。花芽分化是在莖葉變黃時將鱗莖從盆內掘起放陰冷的室外內度夏的貯藏期間進行的。分化適溫為20~25℃,最高不得超過28℃

㈡ 鬱金香開完花要怎麼辦要把沒開完的花剪掉嗎

1、獲得成花種球。

花落後,將花朵剪下,保留葉子,剩餘部分不可過短。在夏季植株進入半休眠期時,取出花盆內的小鱗莖乾燥儲藏,可獲得成花的種球。通常,頂花芽下面的第一個側芽發育良好,往下依次減弱,作為成花種球的質量也就依次降低。

2、恰當栽種種球。

在9-10月,將種球殺菌之後栽入裝有4-5厘米土層的盆中,放置於約為9攝氏度的環境中,再施以基肥,促使其生根和幫助分裂形成的小鱗莖生長。萌芽之後要適當澆水,保持土壤足夠濕潤,並再適時施薄肥,補充養分。通常情況下。生根後的種球在15-18攝氏度的環境中50天左右即可開花。

3、根據季節變換,使種球順利生長發育。

深秋變涼時,需將盆放於室外讓其再次發芽。越冬時,要保證種球生長於足夠暖和乾燥的生活條件。來年春天長出新葉後追肥兩次,3-4月時就可以再開花。種球開花後應放在溫度較低的空間中讓其生長,並及時施加肥料,同時進行病蟲害防治。

綜上,鬱金香開花之後要通過適當處理之後,才能繼續生長開花。為了讓鬱金香能長久地存在下去,長時間地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而不是花落後就結束了生命,愛花人士一定要學會在鬱金香開花之後對其進行正確地處理。

(2)小葉鬱金香擴展閱讀:

鬱金香種植方法:

1、鬱金香養殖的土壤選擇。

土壤要求為深厚的砂質壤土或黏質壤土,地下水位在55~70cm,pH值在6.5~7.0,耕作層在20~25cm,栽種前土壤必須深耕。土壤疏鬆有利於幼芽出土,根系和幼苗生長好。土壤板結、粘重,幼芽出土困難,消耗養分過多,種球發芽率低,植株開花小而不整齊,挖掘鱗莖困難。

2、鬱金香養殖的施肥方法。

在鬱金香生長和鱗莖的膨大過程中都需要充足的肥料,長江三角洲一帶常用疏鬆肥沃的廄肥、腐熟的垃圾肥、各種餅肥和骨粉等進行施肥。早春,從莖葉伸展至現蕾,需追肥2~3次,棚室栽培盆栽鬱金香要施足基肥。

鬱金香對肥料非常敏感,如氮肥不足,則子球減少,葉小而質劣,花莖縮短,花朵小,花期推遲,多數小種球只長1片小葉。反之,氮肥充足,繁殖系數明顯提高。磷肥單施,效果不明顯,如能與鉀肥混合使用,則會極大地促進花莖的發育。氮肥與鉀肥混合使用時,中等大小的種球數量增加。

要注意從生根抓起,根系發育得越好,營養物質吸收和利用率越高,鬱金香生長越健壯,發育越好。

3、鬱金香養殖的澆水方法。

鬱金香喜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高的砂質壤土或黏質壤土。在淤積灘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段,不宜種植鬱金香,確實要種者則要挖排水溝,使地下水位下降,使重粘土壤的地下水位下降40~60cm,輕砂壤土的地下水位下降100~140cm,或進行高畦栽培。低窪積水地,秋季易使母球得腐爛病,冬季則易凍死母球。

栽種前要調節土壤水分,要求不幹不濕,保持一定濕度。生長期一般不必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行,天氣乾旱時,可適量澆水l~2次,濕潤深度達15cm即可。

4、鬱金香養殖的溫度要求。

鬱金香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喜涼爽、怕高溫,它的生長溫度范圍為8~16℃。在自然情況下,9月中下旬,氣溫在15~25℃時,鬱金香鱗莖開始生根,此時,貯藏鱗莖必須存放在9℃溫度下,防止鱗莖基盤下繼續生根,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栽植。

在北方地區,冬季氣溫在1~3℃、土壤溫度在5~7℃(南方地區均略高)時,鱗莖上的根系繼續生長,但速度顯著減慢,幼芽在地下越冬,不出土。這樣,鬱金香在露地正好通過70~90天的5~9℃的低溫階段。若冬季溫度較高,低溫不夠,鬱金香生長明顯不好,花朵變小。

來年2月下旬,當氣溫上升到8~10℃,幼芽開始出土,3月中旬氣溫在10~14℃時,幼苗展葉,逐步進入莖葉生長旺盛期。此時,如溫度高於20℃,則對根系的發育產生抑製作用。

5、鬱金香養殖的光照要求。

鬱金香為中日照植物,喜陽光充足環境。光照是鬱金香開花的重要限制因素,在栽培過程中,鬱金香每天必須接受不少於8小時的光照,這樣有助於鬱金香積累更多的光合產物,保證植株生長良好,保證花朵正常開花。

鬱金香雖喜光,但在日光溫室中或在露地春季日照較強時,要適當進行遮陰。鬱金香單朵花一般開5~6天,溫度低、濕度大、陰天,開花期可延長到10~14天,如果鬱金香接受過強的日光照射,花就會完全展開,最佳觀賞期明顯縮短,有的僅3~5天。

如果陽光嚴重不足,也會導致花期縮短,花莖細弱短小,花朵色淡,失去應有的觀賞性,甚至使種球發育不正常,產生退化現象。鱗莖收獲後,要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陰干,切忌曝曬。

㈢ 鬱金香被照到太陽的時候為什麼會開,沒被照住的時候為什麼合攏

因為植物也需要睡眠。有種小草叫紅三葉草,只要天一黑,它就睡了。在陽光下,它的每個葉柄上的三片小葉都展開在空中,可晚上卻是另一種樣子: 三片小葉折疊在一起,垂下了頭。像紅三葉草的葉子每逢晚上(或在黑暗中)有閉合的現象,一些植物工作者稱之為「睡眠運動」。
植物的葉子會睡,植物的花也會睡。夜晚,蒲公英的小花向上豎起閉合,胡蘿卜的花向下垂頭,都表明它們已進入睡鄉。不過,晚香玉和「夜開花」等植物是在夜晚怒放的,因為「上夜班」,所以改在白天睡眠。
植物的睡眠與光線明暗,溫度高低和空氣干濕有關。科學家對植物的睡眠現象進行過研究,認為植物之所以要睡眠,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夜晚比白天冷,夜晚閉合葉子和花朵,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凍的侵襲。
二是閉合可減少水份的蒸發,有保持適當濕度的作用。
三是熱帶植物的葉子往往在白天閉合,也是為了減少葉面水份的蒸發。
四是夜晚開花的植物白天睡眠,有防止水份和體溫過多散發及防止昆蟲搗亂的作用。此外還有鉀離子濃度改變及生物鍾控制等等的解釋。
總而言之,植物睡眠與人和動物睡眠一樣,都是一種自我保護本領,是為了自身的更好生存和發展。

㈣ 鬱金香水培要困水嗎

1.鬱金香養殖的土壤選擇
土壤要求為深厚的砂質壤土或黏質壤土,地下水位在55~70cm,pH值在6.5~7.0,耕作層在20~25cm,栽種前土壤必須深耕。

土壤疏鬆有利於幼芽出土,根系和幼苗生長好。土壤板結、粘重,幼芽出土困難,消耗養分過多,種球發芽率低,植株開花小而不整齊,挖掘鱗莖困難。



2.鬱金香養殖的施肥方法
在鬱金香生長和鱗莖的膨大過程中都需要充足的肥料,長江三角洲一帶常用疏鬆肥沃的廄肥、腐熟的垃圾肥、各種餅肥和骨粉等進行施肥。

早春,從莖葉伸展至現蕾,需追肥2~3次,棚室栽培盆栽鬱金香要施足基肥。

鬱金香對肥料非常敏感,如氮肥不足,則子球減少,葉小而質劣,花莖縮短,花朵小,花期推遲,多數小種球只長1片小葉。反之,氮肥充足,繁殖系數明顯提高。磷肥單施,效果不明顯,如能與鉀肥混合使用,則會極大地促進花莖的發育。氮肥與鉀肥混合使用時,中等大小的種球數量增加。要注意從生根抓起,根系發育得越好,營養物質吸收和利用率越高,鬱金香生長越健壯,發育越好。

3.鬱金香養殖的澆水方法
鬱金香喜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高的砂質壤土或黏質壤土。在淤積灘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段,不宜種植鬱金香,確實要種者則要挖排水溝,使地下水位下降,使重粘土壤的地下水位下降40~60cm,輕砂壤土的地下水位下降100~140cm,或進行高畦栽培。低窪積水地,秋季易使母球得腐爛病,冬季則易凍死母球。

栽種前要調節土壤水分,要求不幹不濕,保持一定濕度。生長期一般不必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行,天氣乾旱時,可適量澆水l~2次,濕潤深度達15cm即可。

4.鬱金香養殖的溫度要求
鬱金香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喜涼爽、怕高溫,它的生長溫度范圍為8~16℃。在自然情況下,9月中下旬,氣溫在15~25℃時,鬱金香鱗莖開始生根,此時,貯藏鱗莖必須存放在9℃溫度下,防止鱗莖基盤下繼續生根,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栽植。

在北方地區,冬季氣溫在1~3℃、土壤溫度在5~7℃(南方地區均略高)時,鱗莖上的根系繼續生長,但速度顯著減慢,幼芽在地下越冬,不出土。這樣,鬱金香在露地正好通過70~90天的5~9℃的低溫階段。若冬季溫度較高,低溫不夠,鬱金香生長明顯不好,花朵變小

㈤ 鬱金香苗長什麼樣

鬱金香苗的樣子為球莖,葉子寬長,一個球莖一朵花。

鬱金香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葉3-5枚。花單朵頂生,看著十分大而艷麗。花被為6枚,有紅色或者白色。長約5-7厘米,花絲無毛。莖葉光滑,被白粉。鬱金香喜歡生長在有陽光環境,冬季溫暖濕潤的氣候,夏季涼爽乾燥氣候。鬱金香在8-28度就會正常生長,其土壤喜歡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

鬱金香種植注意事項

鬱金香對肥料非常敏感,如氮肥不足,則子球減少,葉小而質劣,花莖縮短,花朵小,花期推遲,多數小種球只長1片小葉。反之,氮肥充足,繁殖系數明顯提高。磷肥單施,效果不明顯,如能與鉀肥混合使用,則會極大地促進花莖的發育。

氮肥與鉀肥混合使用時,中等大小的種球數量增加。要注意從生根抓起,根系發育得越好,營養物質吸收和利用率越高,鬱金香生長越健壯,發育越好。

㈥ 鬱金香花特別的優雅,盆栽的鬱金香該如何管理

鬱金香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還是優良的切花品種,花卉剛勁挺拔,葉色素雅秀麗,荷花似的花朵端莊動人,惹人喜愛。相較野生型或是其餘種類,盆栽生產的准備事實上和切花生產是相同的。不過要注意不要讓種球冷處理時間太長,會導致它長的過高。鬱金香喜陽,適宜長日照生長,冬季適宜溫暖濕潤、夏季涼爽氣候環境。非常耐寒,在一些地區在-10°的環境下,其根莖都沒有因此而死亡。花期在3—4月份,鬱金香適宜在秋季種植,讓其根部充分的生長,春季才可以開花。喜歡溫涼濕潤的生長環境,害怕炎熱,喜歡肥沃、疏鬆的酸性土壤,喜歡長日照,由於花莖纖弱要注意避風種植。


㈦ 鬱金香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對於鬱金香大夥兒也不生疏,多家居中開始擺放鬱金香盆栽植物。鬱金香一類歸屬於百合科鬱金香屬的具球莖木本植物,別名洋蓮花、旱荷花、草血竭、郁香、紅藍花、紫述香等,鬱金香能長達四、五十公分,無論高瓶、淺盂、圓缸,插起來都分外優雅超凡脫俗,清新雋永,讓人百看不厭而不厭。

4、鬱金香養殖的光照標准

鬱金香為中日照綠色植物,喜光照充足自然環境。光照是鬱金香開花的關鍵限定要素,在種植全過程中,鬱金香每日務必接納不少於8鍾頭的光照,那樣有利於鬱金香累積大量的光合產物,確保主莖生長發育優良,確保花瓣一切正常開花。

上述就是我來為大夥兒歸納的鬱金香的養殖方式與養殖常見問題的所有內容,期待本文能夠幫助到大夥兒。

㈧ 鬱金香的特性是怎麼樣的

Tulipa gesneriana

又名洋荷花、草麝香、郁香、金香等。百合科、鬱金香屬。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荷蘭的國花。

園藝品種有2萬多個,主要原種有克氏、福氏、格里、考夫曼及香鬱金香等。花色豐富,有粉白、紅、紫、黃、橙、黑色、灑金、淡藍、白及復花,有單瓣和重瓣。按花期可分早花種(3~4月開花)、中花種(4~5月開花)和晚花種(5月底開花)。

地下有圓錐形鱗莖,剛勁挺拔的花莖從秀麗素雅的葉叢中抽出,頂著荷包似的花朵,美麗端莊。花有直立、杯狀、碗形、卵形、百合花形或重瓣芍葯花型,一朵花可開二周左右。

鬱金香味苦、平、無毒,根入葯,有鎮靜作用。

鬱金香原產伊朗和土耳其的高山地帶,適於冬季冷濕,夏季乾熱、溫暖、涼爽稍乾燥的環境,耐寒性強,有些品種球根可耐-35℃的低溫,但不耐炎熱。生長適溫15~20℃,花芽分化適溫15~18℃,生根適溫9~13℃,冬季低於5℃,根停止生長。鬱金香秋末開始生根,秋播後出現第一個生根高峰,翌年初氣溫升高後出現第二次生根高峰。開花前1個月莖葉生長旺盛,開花期莖葉停止生長,地下部開始結球,氣溫超過30℃進入休眠,開花後母球消失,形成1~3個新球及4~6個子球。球莖必須經過低溫刺激才能正常開花。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耐旱亦稍耐濕,宜中性或偏鹼性土壤。根系再生力弱,折斷後難以恢復。

鬱金香繁殖以分球為主,6月上旬將休眠的球莖挖起,晾乾後按大小分級,放在通風陰涼乾燥處貯藏,華東9~10月,華北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取出分栽,小鱗莖要培養2~3年才能開花。

選育新品種時用種子繁殖,在塑果成熟後及時採收,掛於陰涼通風處使果頂開裂,種子落下,秋季露地播種,如春播將種子貯藏在4~5℃溫度下,播前澆透水,播後覆土厚度1厘米左右,上蓋玻璃或塑料薄膜保濕,發芽出土僅一片線形小葉,幼根入土深達4~6厘米,到6月可形成球根,休眠後掘起貯藏,5~6年才能開花。

鬱金香在園林中成片成群配植,可構成絢麗多彩的色塊,鬱金香亦可盆栽,是冬春節日高檔花卉。盆栽要選矮型品種,深筒盆栽植,盆土用園土3份、廄肥2份、礱糠灰1份或腐葉土6份、沙土3份、廄肥1份混勻配製而成。盆栽口徑20厘米的盆中可栽3個球,但擺放均勻,深度相當,球不能太小,否則當年開不了花。種球一定要擺正,頂部與土面平齊,不可過深,土不必壓實。種後澆透水,自萌芽出土後,每隔10天施一次餅肥水,如發現頂芽外露,要覆土蓋上,還要蓋草防凍。孕蕾至開花前施一次3%磷酸二氫鉀。經常保持盆土濕潤,放在向陽處養護。

如要提前到元旦、春節開花,應在開花前2個月,將鱗莖連盆放在5℃條件下9~12周,然後在9℃地溫下3~4周讓其生根,出葉後移到白天15~18℃的溫度,夜溫14~16℃,陽光充足,增施水肥,20~30天即可提前開花。

鬱金香的病蟲害有基腐病、灰霉枯萎病、球莖腐爛病、碎色病、薊馬、蚜蟲及根虱等。

1.基腐病

為害球莖及根,發病時球莖基部現灰色凹陷小斑,邊緣呈暗褐色,擴大成灰白色或褐色軟腐,有酸臭味,最後干皺,外有白色或粉紅色霉和孢子粉塊。病菌在球莖和土壤中越冬,在收獲前1個月最易感病。球莖收獲後可用1000倍苯來特浸漬15~30分鍾消毒。發現病球,及時銷毀。

2.灰霉枯萎病

又名火疫病,褐色斑點病,花、葉、球均可受害。葉片被害後,初現淡黃色圓斑,稍凹陷,有深色水漬狀邊緣,擴大成灰褐色;花被侵染後初現淺褐色病斑,擴大成深褐色,最後有灰色霉層;病球上有黑褐色小菌核,剝去外皮可見褐色近圓形病斑,如果球莖長出,植株矮化,黃綠色枯萎。病菌以菌核在病殘體或土壤中過冬;雨水氣流傳播,發病後拔除病球。用75%百菌清800倍或80%代森鋅500倍噴灑。

3.球莖腐爛病

又稱青黴腐爛病,病球初現暗褐色凹斑,腐爛,呈朽木狀干腐,上有一層青黴。傷口浸入,要注意球莖不受傷,乾燥保存,及時清除病球。

4.碎色病

葉片形成花葉,斑紋,花瓣上出現黃白斑,病毒由汁液及蚜蟲傳播。蚜蟲與薊馬可用50%辛硫磷1200倍防治。

㈨ 請問鬱金香盆栽如何養護

1、鬱金香對種植土壤要求既保水又透氣,鹽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酸,pH值應不小於6,用泥炭、腐熟土和沙以1:1:1混合作為栽培基質效果較好。土壤疏鬆有利於幼芽出土,根系和幼苗生長好。土壤板結、粘重,幼芽出土困難,消耗養分過多,種球發芽率低,植株開花小而不整齊。

2、鬱金香為中日照植物,喜陽光充足環境。光照是鬱金香開花的重要限制因素,在栽培過程中,鬱金香每天必須接受不少於8小時的光照,這樣有助於鬱金香積累更多的光合產物,保證植株生長良好,保證花朵正常開花。

3、鬱金香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喜涼爽、怕高溫,生長溫度范圍為8~16℃。在自然情況下,9月中下旬,氣溫在15~25℃時鬱金香鱗莖開始生根,此時貯藏鱗莖必須存放在9℃溫度下,防止鱗莖基盤下繼續生根,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栽植。

4、鬱金香種植後應澆透水,使土壤和種球能夠充分緊密結合而有利於生根,出芽後應適當控水,待葉漸伸長,可在葉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抽花薹期和現蕾期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以促使花朵充分發育,開花後,適當控水。

5、鬱金香對肥料非常敏感,如氮肥不足,則子球減少,葉小而質劣,花莖縮短,花朵小,花期推遲,多數小種球只長1片小葉。反之,氮肥充足,繁殖系數明顯提高。磷肥單施,效果不明顯,如能與鉀肥混合使用,則會極大地促進花莖的發育。氮肥與鉀肥混合使用時,中等大小的種球數量增加。

6、鬱金香病蟲害多發生在高溫高濕的環境,病害有莖腐病、軟腐病、碎色病、猝倒病、盲芽等,蟲害多為蚜蟲。栽種前進行充分的土壤消毒,盡可能選用脫毒種球栽培,發現病株及時挖出並銷毀,大棚生長過程中澆1~2次殺菌劑,效果更好,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防止高溫高濕,蚜蟲發生時可用3%天然除蟲菊酯800倍噴殺。

(9)小葉鬱金香擴展閱讀:

調控溫度

鬱金香的生長期適溫為5-20℃,最佳溫度為15-18℃,植株的生育溫度應保持在0-25℃。鬱金香根系的生長溫度宜在5℃以上,14℃以下,尤為10℃左右最佳。花芽分化的適溫為17-23℃,超過35℃時,花芽分化會受到抑制。另外,鬱金香有較強的耐寒性,冬季可耐-35℃的低溫,當溫度保持在8℃以上時開始生長。

水分管理

栽培過程中切忌灌水過量,但定植後一周內需水量較多,應澆足,發芽後需水量減少,尤其是在開花時水分不能多,澆水應做到"少量多次"如果過於乾燥,生育會顯著延緩,鬱金香生長期間,空氣濕度以保持在80%左右為宜。

光照條件

種球發芽時,其花芽的伸長會受到陽光的抑制。因此必須深植,並進行適度遮光,以防止直射陽光對種球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土壤和施肥

以沙壤土為好,土壤酸鹼度以中性偏鹼為好。鬱金香較喜肥,栽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採用干雞糞或腐熟的堆肥作基肥並充分灌水,定植前2-3天仔細耕耙確保土質疏鬆。種球生出兩片葉後可追施1-2次液體肥,生長旺季每月施3-4次氮、磷、鉀均衡的復合肥,花期要停止施肥,花後施1-2次磷酸二氫鉀或復合肥的液肥。

種球貯藏

種球貯藏的條件直接影響到種球內的花芽分化及植株的開花時間,收獲後的種球應盡量放於通風、乾燥、涼爽的地方。有條件的可在7-8月高溫季節把種球放於15-17℃冷庫中,則種球發育順利,並能促進其花芽分化和發育。若種球置於35℃以上的高溫下,會出現花芽敗育,發育畸形。

病蟲防治

鬱金香的病害主要有腐朽菌核病、灰霉病和碎色花瓣病。防治方法首先是盡可能選用無病毒種球,並進行土壤和種球的消毒,及時焚燒病球、病株等,然後每半個月用5%苯來特可濕性乳劑2500倍噴殺。鬱金香的蟲害主要有蚜蟲和根蟎,蚜蟲一般採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殺。

㈩ 種出來的鬱金香怎麼像韭菜

種出來的鬱金香,像九菜,可適當加鉀肥。
鉀肥,全稱鉀素肥料。以鉀為主要養分的肥料,植物體內含鉀一般占干物質重的0.2%至4.1%,僅次於氮。鉀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參與60種以上酶系統的活化,光合作用,同化產物的運輸,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和蛋白質的合成等過程。
作物缺鉀時通常是老葉和葉緣發黃,進而變褐,似灼燒狀;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或斑塊,但葉中部、葉脈和近葉脈處仍為綠色。隨著缺鉀程度的加劇,整個葉片變為紅棕色,壞死脫落;根系短而少,易早衰,嚴重時爛,易倒伏。主要作物的缺鉀症狀如下所述。
①小麥:植株呈藍綠色,葉軟弱下披,上、中、下部葉片的葉尖及邊緣黃,老葉焦。莖稈細弱、早衰、易倒伏。
②玉米:葉片與莖節的長度比例失調,葉片長,莖稈短,老葉尖端及邊緣褐色焦,莖稈細小柔弱,易倒伏。
③馬鈴薯:生長緩慢,節間短,葉面積縮小,小葉排列緊密,與葉柄形成較小的夾角,葉面粗糙、皺縮並向下捲曲。早期葉片暗綠,以後變黃,再變成棕色,葉色變化由葉尖及邊緣逐漸擴展到全葉,下部老葉脫落,塊莖內部帶藍色。
④水稻:苗期葉片綠中帶藍,老葉軟弱下披,心葉挺直,中下部葉片尖端出現紅褐色組織壞死,葉面有不定型紅褐色斑點。隨後老葉焦,早衰.稻叢披散。葉鞘短,葉片相對長,根系發育顯著受損害,穀粒缺乏光澤,不飽滿。易倒伏和感染葉斑病。
⑤大豆;苗期缺鉀,葉片小,葉色暗綠,缺乏光澤。中後期缺鉀,老葉尖端和邊緣失綠變黃,葉脈間凸起.皺縮,葉片前端向下捲曲,有時葉柄變棕褐色,根系老化早衰。
⑥棉花:棉花缺鉀初期,葉肉組織褪綠出現黃自色的斑塊。嚴重缺鉀下部葉片焦似灼燒狀,向卜捲曲。棉鈴小,吐絮差,抗病性低,易早衰,產量低,品質差。
⑦油菜:葉片的尖端和邊緣開始黃化,沿脈間失綠。有褐色斑塊或局部自色。嚴重缺鉀時,葉肉組織呈明顯的灼燒狀,葉緣焦,隨之凋零,有的莖稈表面呈現褐色條斑,病斑繼續發展,使整個植株死掉。
⑧大白菜:從下部葉緣變褐,逐漸向內側或上部葉片發展,下部葉干。
⑨番茄:老葉葉緣捲曲,脈間失綠,有此失綠區出現邊緣為褐色的小斑,以後老葉脫落,莖變粗,木質化,根細弱。果實著色不勻,背部常綠色不褪,稱「綠背病」。
⑩黃瓜:植株矮化,節間短,葉片小。葉呈青銅色,葉緣漸變黃綠色,主脈下陷。後期脈間失綠嚴重,並向葉片中部擴展,隨後葉干。症狀從植株基部向頂部發展,老葉受害最重。果實發育不良,易產生「大肚瓜」。
⑾蘋果:新生枝條的中下部葉片,葉緣初呈暗紫色,而後焦皺縮和捲曲。嚴重時幾乎整株葉片呈明顯的紅褐色,捲曲,焦灼感顯著。
⑿桃:新梢中部葉片變皺捲曲,隨後壞死,症狀葉片發展為裂痕、開裂,呈淡紅或紫紅色,小枝纖細,花芽少。
⒀葡萄:葉片黃色,有褐斑、壞死。褐斑可能脫落並穿孔,以後葉片變脆,果實成熟不一致。
⒁梨:葉片呈邊緣壞死或深褐色灼傷,小枝生長很弱。
鉀肥可用作基肥,也可用作追肥,部分品種還可以作為葉面肥,但作基肥和葉面肥施用效果為好。將鉀肥用作基肥,可滿足農作物全生育期對鉀元素的需求,對生長期短的作物和明顯缺鉀的土壤尤為重要。對生長期長的作物如棉花可採用基施和葉面噴施相結合。對沙質土壤可採用基施和追施相結合。鉀在土壤中的移動性介於氮、磷之間。在土壤速效鉀含量低於100毫克/千克/畝即可;土壤速效鉀含量在100至150毫克/千克以下,5千克/畝即可,當土壤速效鉀含量大於150毫克/千克時,可視作物種類不施或少施化學鉀肥。

熱點內容
黑松盆景風水 發布:2025-09-10 21:18:48 瀏覽:247
牡丹江百好花園 發布:2025-09-10 20:56:13 瀏覽:220
櫻花電視機 發布:2025-09-10 20:46:21 瀏覽:449
朽木樁盆景 發布:2025-09-10 20:21:40 瀏覽:210
花卉黑白設計圖 發布:2025-09-10 19:45:40 瀏覽:352
風雨花花語 發布:2025-09-10 19:38:27 瀏覽:398
一抹山茶花 發布:2025-09-10 19:37:48 瀏覽:435
花卉的歌曲 發布:2025-09-10 19:24:02 瀏覽:478
武漢奇園花藝騙 發布:2025-09-10 19:02:39 瀏覽:926
假花插花視頻 發布:2025-09-10 18:48:15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