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椅沙里寧
㈠ 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哪些圖片最重要
每個運抄動和風格的代襲表作都挺重要的
1851:倫敦水晶宮
工藝美術運動:
紅屋(威廉莫里斯)
新藝術運動:
巴黎地鐵口(吉馬德)
塔塞爾飯店(霍塔)
米拉公寓,巴特羅公寓,聖家族教堂(高迪)
高背椅子(馬金托什)
方格花籃(霍夫曼)
裝飾藝術運動:
帝國大廈
坦克表(卡地亞)
大西洋船舶公司海報
杜博尼西酒廣告海報
包豪斯:
包豪斯的騷校舍(格羅皮烏斯)
包豪斯校徽(施萊末)
瓦西里椅(布魯爾)
巴塞羅那椅(密斯凡德羅)
流線型風格:
克的艾冰箱(羅帷)
賓夕法尼亞鐵路機車(羅帷)
厄爾為通用公司設計德汽車
未來雙層巴士和流線型海輪(蓋茨)
戰後德國:
白雪公主之匣(古格洛特,拉姆斯)
博朗公司的一系列產品
青蛙公司的電子產品(艾斯林格)
戰後美國:
凱迪拉克飛船造型汽車(厄爾)
汽車尾鰭(厄爾)
貝爾公司的電話(德雷福斯)
尼康相機(提鬲)
膠合板椅子(依母思)
鬱金香椅(沙里寧)
西格拉姆大廈(密斯)
戰後芬蘭:
PH等-韓寧森
甘藍葉花瓶-阿爾托
曲木凳-阿爾托
戰後義大利:
金星摩托車
情人節打字機(索特薩斯)
super legara椅子(G.龐地)
麥騎摩托(喬治阿羅)
㈡ 哪些電影中的椅子是有特殊意思的
在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巧妙地將椅子的造型與影片所營造的科幻空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特別是法國設計師奧利維亞·莫格(Olivier Mourgue)在1965年創作的Djinn椅:波浪起伏椅面和支撐腿形成一個連續的有機整體,徹底顛覆了傳統椅子四腿分立的支撐結構。在電影中,弗洛伊博士在太空總署接見俄羅斯人,坐在Djinn椅的一幕,已然成為經典的視覺畫面:空曠秩序的幾何空間里或聚或列的放置著這些造型獨特的有機單體,明亮的粉紅色像跳動的精靈奪人心魄。作為里程碑式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傳遞著對整個人類文明和人類永恆絕望的深層次思考。而這種心靈的體驗卻在潛移默化之中將人類對未來的思考傳導在Djinn椅中。就如Djinn在阿拉伯語里的意思「神靈」一樣,它終將成為一件超越時空的經典之作。
如果說電影《2001太空漫遊》對於今天的青年人有些陌生的話,相信電影《黑超特警組》會熟悉許多,這部1997年大獲成功的科幻動作片是一部講述捍衛地球安全的秘密特警,與企圖引發宇宙大戰的邪惡外星人抗爭的影片。片中千奇百變的外星人造型和超炫拉風的武器裝備讓人耳目一新。而好萊塢黑帥哥威爾·史密斯在總部面試時坐在球椅的片段至今被我們津津樂道。這款出自芬蘭設計大師艾洛·阿尼奧(Eero Aarnio)之手的坐椅,以最為簡單的幾何圖形——球形整合了椅子的各個部件,在完成坐椅功能的同時,營造出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好像「房間里的房間」,坐進去彷彿置身於另外的一個世界。影片戲劇性地將它與「黑衣人」聯系在一起,讓追「星」一族對「黑衣人」有了更多的遐想。導演對球椅的偏愛在4年後《黑超特警組2》的電影海報中再次表現無疑,同樣的人帶著墨鏡、穿著黑衣,手持巨型武器泰然地坐在球椅上繼續著未知的使命,海報產生的混頓、神秘,且略顯風趣的藝術效果與影片科幻幽默的主題不謀而合——盡管《黑超特警組2》中沒有出現球椅。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除了球椅,艾洛·阿尼奧的另一個經典設計番茄椅、雅各布(Arne Jacobsen)的蛋椅、天鵝椅和沙里寧(Eero Saarinen)的鬱金香椅都在黑衣人總部出現。
㈢ 經典款設計師椅子,你有哪些了解
椅子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傢具之一,既能提升生活舒適感又能裝點空間。今天我們來說說經典款的餐椅設計,每種設計無不展示了設計師對於美和舒適的追求、對於個性的詮釋。
1.溫莎椅 Windsor Chairs
溫莎椅發源於17世紀末~18世紀初英國的一個叫作「溫莎」的小鎮,在1730年左右遠渡重洋到了美國,並發揚光大,一火就是300年。溫莎椅的典型特徵就是厚實的座面與直接旋切成型的圓柱狀背靠和椅腿的結合,原料為各種木質材料,結構簡單、質量輕、質地硬、款式優雅,坐起來也十分舒適。
㈣ 埃羅·沙里寧的人物點評
現代國際主義建築大師埃羅·沙里寧(EeroSaarinen)是芬蘭著名建築大師埃利爾·沙里寧(ElielSaarinen,1873-1950年)的兒子,在父親創辦的美國著名設計學院: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CranbrookAcademyOfArt)學習,這個學院把歐州的現代主義設計思想和體系有計劃的引入美國高等教育體系,重視設計觀念的形成,重視功能問題的解決,學院的重點是建築和傢具設計。受到這個教育思想的影響,埃羅·沙里寧成為美國新一代有機功能主義的建築大師和傢具設計大師。埃羅·沙里寧設計的美國傑斐遜國家紀念碑、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美國杜勒斯國際機場、都成為有機功能主義的里程碑代表建築。
他在「有機傢具」的設計也非常突出,「馬鈴薯片椅子」(PotatoChair)、「子宮椅子」(「Womb」Chair)、「鬱金香椅子」(「Pedestal」Chip)都是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最傑出的傢具作品。
通過這些椅子的設計,EeroSaarinen把有機形式和現代功能結合起來,開創了有機現代主義的設計新途徑。20世紀澳大利亞著名建築悉尼歌劇院的設計方案就是沙里寧擔任國際評委時,從廢棄的方案中發現挖掘出來的。
㈤ 著名設計師沙里寧的傢具設計代表作品有哪些
沙里寧(Eero Saarinen,復8981-8988) 沙里寧是美國制著名建築設計師和工業設計師,生於芬蘭的克柯魯米,... 傢具設計比賽大獎。 81世紀81年代沙里寧與諾爾公司合作從事傢具設計,代表作有88號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模壓...>>8個相似問題
㈥ 北歐風只知道宜家看看挪威人都買哪些牌子
聽說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和王後從11號開始就在天朝訪問,身邊平時不咋關注北歐的朋友,這兩天也開始對挪威——這個偏安北歐一隅的國度產生了好奇。
挪威雖然和瑞典接壤,但傢具設計風格深受丹麥影響。如今被奉為經典的平衡椅、成長椅、騎馬椅等,都出自挪威人之手。
而近20年來的挪威設計,同樣不輸瑞典、丹麥和芬蘭。
新晉的挪威設計品牌Fjordfiesta
挪威著名設計工作室Anderssen & Voll為Muuto設計的2018新款鏡子
在這樣的設計文化中生活的挪威人,他們的家是什麼樣子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是來自挪威首都奧斯陸的一個三口之家。
隨處可見的經典北歐傢具、干凈不失色彩的輕盈配色,一定會讓你感嘆:這才是真正的北歐風!
房屋信息
城市 挪威奧斯陸
主人 Edith、丈夫Ole和2歲女兒
面積 150㎡(兩層)
居住時間 1年(自有)
在奧斯陸市區找中意的房子,這幾年越來越難。所以雖然這棟兩層的聯排別墅年久失修,Edith一家仍然決心買下來,給女兒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
撕掉上世紀70年代的「古董級」壁紙,換了舒服的淺色木地板,再搬進夫妻兩人購置的各種經典款,就是你現在看到的這個利落有型、溫馨別致的家。
玄關入口
剛踏進家門口,門邊的迷你鞋帽區就把人吸引住了。
鞋架和掛衣架,分別來自丹麥品牌Normann Copenhagen和Vitra,兩個在中國也人氣頗高的品牌。
傢具本身克制使用造型和顏色,通過日用物品展現出生活的色彩,北歐人的家居搭配理念在這個玄關角落略見一斑。
門廳深處做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儲物櫃。他們把玄關斗櫃刷成了和來自芬蘭的Stool 60圓凳一樣的藍色調,和門廳地毯花色遙相呼應。
跨過門廳,發現客廳竟然如此通透!雖然走廊寬度只有1米左右,因為前方視野好,所以並不昏暗。
不浪費走廊到客廳中間的一處角落,他們放了一台踏板鋼琴。
琴凳有優雅的圓形底座,它來自20世紀60年代,艾羅·沙里寧的鬱金香椅在當時的北歐非常流行。
客餐廳
走到客廳,迫不及待瞧一瞧屋外的綠洲!雖然奧斯陸人口不多,但在寸土寸金的市區擁有一個後院實在奢侈。
覆盆子和醋栗灌木叢里,種著蘋果、櫻桃、李子樹。
女主人Edith是個北歐經典設計愛好者,她和丈夫都喜歡20世紀中期的北歐經典傢具。略帶復古的斯堪的納維亞風格,就是這個家的主題。
正對餐桌的客廳一側,簡直就是整棟房子的顏值擔當!經典的Eames搖椅、AJ落地燈、Tom Dixon鏤空燭台,它們散發的溫潤色調和高冷的藍綠背景色和諧在一起。
大小3隻羅列的邊幾,來自號稱「法國版宜家」品牌的Habitat。
搖椅旁邊的靠腳墊,則是全家在摩洛哥旅行時買回來的。
餐桌椅巧妙呼應了客廳的主題色,是Edith父母在奧斯陸的Rasted & Relling店面購買的Bambi系列,誕生於1954年。
傢具的年代感,彷彿給了這個家有趣的靈魂。白色的斯堪的納維亞牆壁搭配藍調、灰色、裸色,生活氣息特別足。
Vitra的牆壁掛鍾。
被譽為影響了人類儲物方式的開放式儲物架String,宜家熱銷的儲物架見了它都要敬讓三分。
Jieldé落地燈散發著Mid-century現代風最鼎盛時的個性金屬線條。
廚房
在寬敞的廚房,宜家的訂制櫥櫃把凌亂的廚房雜物全部收納了起來。
櫃體上下全包,避免了灰塵進入,整體視覺效果也很完美!
檯面的材質是大理石的。雖然Edith知道大理石檯面打理起來很麻煩(不及時清理污漬,大理石很容易變臟),但是為了顏值,多做點家務活也值得!
牆面選擇仿石紋的耐油污面料做擋板。當朋友們走到廚房,發現眼睛根本沒法移開這么漂亮的牆面。
如果你喜歡北歐風格的家居物品,可能聽說過這個Vitra家最有名的牆面置物板——Uten.Silo。它被掛在檯面一側的牆壁上。
看似樸素的小型用餐區也很講究。Hans Wegner的Y椅靈感來自中式圈椅,也是Edith祖母留下的繼承品,這是20世紀50年代挪威人最喜歡的椅子,現在已經累計服務了4代人!
寶寶的Tripp Trapp成長椅,幾乎是每個有孩子的挪威家庭必備的經典椅子,它甚至能滿足孩子一生的需求,非常實用。Tripp Trapp椅子號稱可以用一生
Tripp Trapp椅子號稱可以用一生
牆面上的標語「Hurra for Sol」,意思是「為陽光歡呼」。因為這個小餐區是全家享用早餐的地方。
樓梯
拾級而上,樓梯設計簡約精緻。
「有時候望著樓梯台階,都能想像到寶寶再長大一點,小腳啪啪下樓的聲音。」Edith告訴我們說。
拾級而上,樓梯設計簡約精緻。
「有時候望著樓梯台階,都能想像到寶寶再長大一點,小腳啪啪下樓的聲音。」Edith告訴我們說。
手扶著美麗的圓形欄桿滑動,還能聽到這件舊扶梯發出的吱吱聲。
主卧
歡迎來到二樓主卧!夫妻兩人喜歡膠合板材質,所以DIY了一個充滿自然氣息的床頭板。
走到小小的陽台,可以看到後院奢侈的大院子,一年四季,這里的景緻都是最棒的。
兒童房
這是女兒Ebba未來的房間。小沙發是上一位房東留下的舊傢具,Edith的婆婆重新訂做了布料,寶寶每天都可以看到奶奶的心意。
紅色的Pantone椅擺在房間門口,Ebba從小就能感知經典設計。
Ebba的衣櫃佔用了主卧部分空間,櫃門被機智的爸媽塗上黑板漆,供寶寶亂塗亂畫。
衛生間
一樓的小衛生間和二樓的大衛生間都沒有窗戶,所以白色是所有衛生間的主調。
一樓洗手間。
二樓帶浴缸的衛生間。
客卧
卧室旁邊的小屋子暫時被劃分成客房,充滿了鮮艷的明黃和橙色。
書房
祖父母留下的又一個大件——書桌,放在最小的一個房間,這里成了靜下心讀書、手作的好地方。
女主人Edith
問答時間
Q:你的家是什麼風格?
A:斯堪的納維亞風帶復古。
Q: 一般從哪裡獲取家居靈感?
A:朋友、旅行,還有Pinterest。
Q:家裡最喜歡的地方是哪兒?
A:絕對是院子!廚房我也喜歡。
Q:對於裝點家居,你有什麼建議?
A:要敢於大膽嘗試你喜歡的牆面顏色!刷牆漆很容易,不好看大不了再刷一次。 還有一個建議,就是投資經典設計,好傢具可以用一輩子,還能傳承下去。
Q:推薦幾個北歐風格的傢具品牌? A:IllumsBolighus、 Bolia、 FermLiving、 Eske、Bolina、Artilleriet、 HAY。這是我比較喜歡的幾個品牌。
部分可買物品清單
▎玄關
鞋架: Normann Copenhagen
圓凳: Vitra
鏡子: HAY
衣鉤: Vitra
▎客廳
Eames搖椅: Vitra
黃銅燭台: Tom Dixon
落地燈: Arne Jacobsen
吊燈: Gubi
壁燈: HAY
▎餐廳
吊燈: Tom Dixon
書架: String
黃色台燈: Verner Panton
碗: By Lassen
壁鍾: Vitra
▎廚房
櫥櫃: IKEA定製
檯面吊燈: Normann Copenhagen
餐椅: Hans J. Wegner
猴子擺件: Ferm Living
儲物掛板: Uten.Silo from Vitra
兒童椅:Tripp Trapp from Stokke
▎卧室
床頭燈: Bolia
紅色椅子: Vitra
坐卧兩用床: IKEA
客卧椅子: HAY
▎衛生間
鏡子: Bolia
籃子: Menu
燈: Menu
垃圾桶:vipp
▎書房
椅子: Eames
灰色籃子: Muuto
毯子: HAY
內容由好好住用戶宜居秒懂客提供,更多問題來好好住APP和屋主直接交流吧~
㈦ 介紹一下建築師沙里寧。
E·沙里寧1910年(Eero Saarinen died in Ann Arbor, Michigan in 1961)生於芬蘭藝術家家庭,父親是建築師,母親是雕塑家。E·沙里寧是20世紀中葉美國最有創造性的建築師之一。1923年全家移居美國。沙里寧於1929年赴巴黎學習雕刻,一年後返美。1934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系後,在父親的建築事務所工作。1950年獨自開業。
E·沙里寧設計了一系列新奇獨特的作品,表現了豐富多彩的建築語匯。埃羅·沙里寧1961年9月1日死於腦科手術中。1962年美國建築師協會追授他金質獎章。
沙里寧喜好雕塑,他一生沒有形成自己定型的建築風格,而是在不斷創立新的風格。1951年在底特律市以北設計了通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風格上非常接近密斯的風格。這個建築群有25幢建築物,環繞一個規整的人工湖,湖中有帶雕塑特點的水塔。初露E·沙里寧的建築設計風格。
使E·沙里寧名聞世界的是聖路易市傑斐遜國家紀念碑。這座高寬各為190米的外貼不銹鋼的拋物線形拱門,造型雄偉,線條流暢,象徵該市為美國開發西部的大門。1952年他設計了麻省理工學院禮堂和小禮堂,禮堂採用只有三個支點的1/8球殼作屋頂,教堂為圓形砌建築。1958年為耶魯大學設計了冰球館,採用懸索結構,沿球場縱軸線布置一根鋼筋混凝土拱梁,懸索分別由兩側垂下,固定在觀眾席上。建築造型奔放舒展,表達出冰球運動的速度和力量。
他最令人驚奇的作品是紐約肯尼迪機場的美國環球航空公司侯機樓,建築外形象展翅的大鳥,動勢很強;屋頂由四塊澆鋼筋混凝土殼體組合而成,幾片殼體只在幾個點相連,空隙處布置天窗,樓內的空間富於變化。這是一個憑借現代技術把建築同雕塑結合起來的作品。他的另一傑作是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候機樓。大樓為懸索屋頂,跨度45.6米,長度為182.5米,人流沿縱向行進。跨中屋頂低矮,下設辦理登機手續等一系列管理用房;跨端空間高敞,供旅客集散之用。結構形式與功能結合妥善,輕巧的懸索屋頂象徵飛翔,與結構本身的特點合拍,顯得十分自然。
E·沙里寧(Eero Saarinen)設計風格:
是一個將建築的功能與藝術效果真正完美結合的建築家。
獨特的藝術想像力和建築思想以及留下的雕塑性非常強的作品,對後來的建築影響深遠。
E·沙里寧(Eero Saarinen)語: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
「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麼。」
E·沙里寧(Eero Saarinen)相關:
現代國際主義建築大師埃羅·沙里寧(Eero Saarinen)是芬蘭著名建築大師埃利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 的兒子,在父親創辦的美國著名設計學院–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學習,這個學院把歐州的現代主義設計思想和體系有計劃的引入美國高等教育體系,重視設計觀念的形成,重視功能問題的解決,學院的重點是建築和傢具設計。
受到這個教育思想的影響,Eero Saarinen成為美國新一代有機功能主義的建築大師和傢具設計大師。
Eero Saarinen設計的美國傑斐遜國家紀念碑、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美國杜勒斯國際機場、都成為有機功能主義的里程碑代表建築。
他在「有機傢具」的設計也非常突出,「馬鈴薯片椅子」(Potato Chair)、「子宮椅子」(「Womb」Chair)、「鬱金香椅子」(「Pedestal」Chip)都是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最傑出的傢具作品。
通過這些椅子的設計,Eero Saarinen把有機形式和現代功能結合起來,開創了有機現代主義的設計新途徑。20世紀澳大利亞著名建築悉尼歌劇院的設計方案就是沙里寧擔任國際評委時,從廢棄的方案中發現挖掘出來的。
㈧ 鬱金香椅的基本信息
鬱金香椅(Tulip Side Chair) 是美國設計師艾羅·沙里寧(Eero Saarinen,1910-1961年)最經典的作品之一,設計於1956年,採用了塑料和鋁兩種材料,由於圓足的特點,不會壓壞地面。這些形式是仔細考慮了生產技術和人體姿勢才獲得的,並不是故作離奇,它們的自由形式是其功能的產物,並與某種新材料、新技術聯系在一起。
㈨ 埃羅·沙里寧的生平簡介
埃羅·沙里寧(EeroSaarinen,1910-1961)是20世紀中葉美國最有創造性的建築師之一。1910年8月20日生於芬蘭柯科魯米一個藝術家家庭,父親埃里爾·沙里寧是芬蘭著名建築師,母親是雕塑家。或許是因為遺傳的原因,沙里寧很小的時候就在設計方面表現的非常有天賦,12歲在瑞典火柴盒設計比賽中贏得了第一名。同一年,父親贏得了芝加哥論壇報大廈設計競賽第二名,這一成績使得父親下決心全家移居美國,在那個新興的國家發展。
1925年,沙里寧全家搬到密歇根州。在堪布魯克藝術學院附近長大,他的父親亦在這所學校執教,且為這所學校設計了部分校舍。埃羅·沙里寧曾跟隨其父親學習,並還研習了雕塑和傢具設計。埃羅·沙里寧與他的同學查爾斯·埃姆斯關系密切,與佛羅倫斯·諾爾也結為好友。在對未來職業的選擇上,小沙里寧始終搖擺不定,當必須做出選擇的時候,他選擇了雕塑,並於1929年赴巴黎進行專門學習,但是一年之後,他又改變了注意,他返回美國,決定放棄雕塑,轉而學習建築。他認為自己只有在建築設計中才能獲得更多的樂趣。之後,沙里寧考入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系,畢業時以有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為期兩年的旅遊獎學金。在這兩年內,他一邊在歐洲遊玩,一邊體驗歐洲大陸上出現的各種新式建築潮流。回美國後,他成為克蘭布魯學院的設計講師。1937年他加入父親的建築事務所工作。開始參與實際建築設計。
歐洲之行開拓了沙里寧的眼界,他非常推崇功能主義建築,而在美國,當時流行的卻是折中主義建築。沙里寧必須在設計風格上與父親保持一致。為此,他只能壓抑自己對新建築的喜愛。這一時期,沙里寧父子一起設計的著名作品紐約水牛城的科林漢斯音樂廳和印第安納州哥倫布市的基督教堂。
在從事設計的同時,沙里寧又投入到傢具設計中,1940年,他在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傢具設計比賽中獲得了優勝的獎項(和查爾斯·埃姆斯合作設計),開始受到評論界的注意。這把椅子和他之後設計的許多其他椅子一樣,被諾爾傢具公司投入規模生產。(此公司由沙里寧的朋友佛羅倫斯·諾爾與其夫漢斯·諾爾創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沙里寧應征入伍,不過主要是在後方工作。這樣他仍能有空閑時間和父親一起做建築設計。戰爭結束後,沙里寧開始獨自從事一些重要的建築物的設計工作。
他的第一項主要作品,是和他父親共同開始設計的,位於密西根州沃倫的通用汽車科技中心。這一設計頗具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的理性主義風格,這個建築群有25幢建築物,每幢的建築高度都不超過三層,這些外形簡潔的建築物在空間呈不規則分布,但都環繞著中央的環湖礁。在技術中心的建造中,一種新的隔熱玻璃得到大量的運用,它在使建築物外形保持美觀一致的同時,也為技術中心的建築外牆的強度提供了保證。通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設計方案和菲利普·約翰遜等人的作品一起在以後數十年的時間里支配了美國建築界的潮流。
使埃羅·沙里寧名聞世界的是傑斐遜國家擴展紀念碑(俗稱聖路易弧形拱門)。這座高寬各為190米的外貼不銹鋼的拋物線形拱門,造型雄偉,線條流暢,象徵該市為美國開發西部的大門。
1954年,他與他第一任妻子離婚,並與《紐約時報》的藝術評論員愛琳·伯恩斯坦結婚。婚後他的妻子為他的社會事務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育有一子,以其好友和合作者查爾斯·埃姆斯之名取名為埃姆斯·沙里寧。
父親去世後,埃羅大膽的改變了設計風格。從1952年到去世的11年間,他設計了一系列新奇獨特的作品。1952年他設計了麻省理工學院禮堂和小禮堂,禮堂採用只有三個支點的1/8球殼作屋頂,教堂為圓形砌建築。1958年為耶魯大學設計了冰球館,採用懸索結構,沿球場縱軸線布置一根鋼筋混凝土拱梁,懸索分別由兩側垂下,固定在觀眾席上。建築造型奔放舒展,表達出冰球運動的速度和力量 。
他最令人驚奇的作品是紐約肯尼迪機場的美國環球航空公司侯機樓,建築外形象展翅的大鳥,動勢很強;屋頂由四塊澆鋼筋混凝土殼體組合而成,幾片殼體只在幾個點相連,空隙處布置天窗,樓內的空間富於變化。這是一個憑借現代技術把建築同雕塑結合起來的作品。他的另一傑作是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候機樓。大樓為懸索屋頂,跨度45.6米,長度為182.5米,人流沿縱向行進。跨中屋頂低矮,下設辦理登機手續等一系列管理用房;跨端空間高敞,供旅客集散之用。結構形式與功能結合妥善,輕巧的懸索屋頂象徵飛翔,與結構本身的特點合拍,顯得十分自然。
沙里寧設計了一系列新奇獨特的作品,表現了豐富多彩的建築語匯。埃羅·沙里寧1961年9月1日死於腦科手術中。1962年美國建築師協會追授他金質獎章。他曾為悉尼歌劇院的設計評審團成員,並在最終選定約恩·烏松的著名設計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㈩ 沙里寧設計的傢具有哪些哪,都分別是什麼時候設計的其設計的先後順序。
子宮椅制(Womb Chair)
鬱金香椅子(Tulip Chair)
泡沫椅(Bubble Chair)
香皂椅(Soap chair)
馬鈴薯片椅子(PotatoChair)
保齡球椅
都是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最傑出的傢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