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星空紫羅蘭

星空紫羅蘭

發布時間: 2022-09-03 18:56:13

『壹』 星空紫色系顏色

天藍,湖藍,普藍,群青,青蓮,紫羅蘭玫瑰紅,紫灰

『貳』 梵高星空在外國哪個博物館了

梵高星空現存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星空》也叫《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於1889年在法國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創作的一幅油畫,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在這幅畫中,梵高用誇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 整個畫面被一股洶涌、動盪的藍綠色激流所吞噬,旋轉、躁動、捲曲的星雲使夜空變得異常活躍,脫離現實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動不安的情感和瘋狂的幻覺世界。

(2)星空紫羅蘭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889年,梵高的瘋病又一次發作。在與高更的一次激烈爭吵之後,他割下自己一隻耳朵,並用手帕包著送給一個妓女。此後,他被送入了聖雷米的瘋人院。他在那兒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其間,他仍然勤奮作畫,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畫和一百多幅素描。

他此時的繪畫,已完全地趨於表現主義。在他的畫上,那些像海浪及火焰一樣翻騰起伏的圖像,充滿憂郁的精神和悲劇性幻覺。油畫《星夜》便是他該時期的代表作。這幅畫,展現了一個高度誇張變形與充滿強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

那巨大的、捲曲旋轉的星雲,那一團團誇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輪令人難以置信的橙黃色的明月,大約是畫家在幻覺和暈眩中所見。

對梵高來說,畫中的圖像都充滿著象徵的涵義。那輪從月蝕中走出來的月亮,暗示著某種神性,讓人聯想到梵高所樂於提起的一句雨果的話:「上帝是月蝕中的燈塔」。而那巨大的,形如火焰的柏樹,以及夜空中像飛過的卷龍一樣的星雲,也許象徵著人類的掙扎與奮斗的精神。

在這幅畫中,天地間的景象化作了濃厚、有力的顏料漿,順著畫筆跳動的軌跡,而湧起陣陣旋渦。整個畫面,似乎被一股洶涌、動盪的激流所吞噬。風景在發狂,山在騷動,月亮、星雲在旋轉,而那翻卷繚繞、直上雲端的柏樹,看起來像是一團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畫家躁動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覺世界。

梵高在這里,並沒有消極、被動地沉溺於他那感情激流的圖像中。他能將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家而從作品中抽離出來,並且,尋找某種方式,用對比的因素與畫面大的趨勢相沖突,從而強化情感的刺激。

我們在畫中看見,前景的小鎮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線筆觸來描繪的,與上部呈主導趨勢的曲線筆觸,產生強烈對比; 那點點黃色燈光,均畫成小塊方形,恰與星光的圓形造型形成鮮明對比。教堂的細長尖頂與地平線交叉,而柏樹的頂端則恰好攔腰穿過那旋轉橫飛的星雲。

藝術鑒賞

1、主題

梵·高通過這幅畫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來反襯出人類的渺小,令人類生出畏懼之心,而是傳達出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天空中飛卷的星雲,好像在旋轉著跳舞,好像鮮花一樣怒放,那柔韌的枝條雖然力量微薄,卻無畏地抽向天空。

而直上雲端的巨大柏樹,形如一團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奮力伸展著枝葉。傳達出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郁。也表現出人類的掙扎與奮斗。

2、構圖

從構圖上來說,該畫面構圖極為准確,畫中以樹木襯托天空,下部的房舍托起了無邊的宇宙,以獲得構圖上微妙的平衡。特別是那些柏樹的線條畫得流暢而別具一格,正如梵·高自己曾描寫的那樣:「那些柏樹總是占據著我的思緒——從來沒有人把它們畫得像我看到它們的樣子,這使我驚訝。

柏樹的線條和比例正如埃及金字塔及尖碑那麼美麗——在晴朗的風景中的黑色飛濺。」 在繪畫技法上,梵·高接受了前期印象派的某些特點,不是用簡單的線和面來表達物體。而是用點來表現物體的光影,達到了傳統畫作無法達到的效果。

同時,他又注重採用誇張和對比的方法,給光影添加動感。前景中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線筆觸描繪出來的小鎮,與畫面上部呈主導趨勢的曲線筆觸,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教堂的細長尖頂與地平線的交叉,柏樹的頂端恰好攔腰穿過旋轉橫飛的星雲,這一切都使畫面產生出一種流動的感覺。

3、色彩

這幅畫的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也有星星發光的黃色,深藍色的基調,給人以沉重的感覺,加強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樹用了深綠和棕色,意味著黑夜的籠罩。

明亮的白色和黃色來畫星星及周圍的光暈,又給人一種溫暖光明的感覺。 梵·高運用濃厚並且短促的筆觸,交織成彎曲的旋轉線條,海浪般的圖形使畫面呈現出炫目的奇幻景象,畫中旋渦狀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

在大面積冷色調的流動星雲中,一輪橙色的月亮散發出亮光,彷彿明燈般點亮了沉寂的夜宅,奇幻的色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整個畫面著色搭配協調。濃淡相宜,深淺適中,很好地配合了畫中的氛圍。

4、幻想

從藝術特色看,這幅畫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他看到的幻象。這種幻象,超出了中世紀藝術家當初在表現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過的任何嘗試,它來自畫家某種直覺或自發的表現行動,並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

梵·高以火焰般的筆觸,標新立異的無畏,把自己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幻想體驗大膽地用筆觸來加以證明,作品預示了畫家用幻想作為手段而對自己的主觀世界加以表達的探索。

『叄』 《星空》梵高構圖和色彩

從構圖上來說,該畫面構圖極為准確,畫中以樹木襯托天空,下部的房舍托起了無邊的宇宙,以獲得構圖上微妙的平衡。特別是那些柏樹的線條畫得流暢而別具一格,正如梵·高自己曾描寫的那樣:「那些柏樹總是占據著我的思緒——從來沒有人把它們畫得像我看到它們的樣子,這使我驚訝。「

這幅畫的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也有星星發光的黃色,深藍色的基調,給人以沉重的感覺,加強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樹用了深綠和棕色,意味著黑夜的籠罩。明亮的白色和黃色來畫星星及周圍的光暈,又給人一種溫暖光明的感覺。

(3)星空紫羅蘭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889年5月8日,梵·高精神第二次崩潰之後,來到離阿爾25公里的聖雷米自願接受精神病治療。那時,醫生允許他白天外出寫生,他住院一個月後,畫了這幅畫,畫中的村莊就是聖雷米。

作品賞析

梵·高通過這幅畫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來反襯出人類的渺小,令人類生出畏懼之心,而是傳達出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

天空中飛卷的星雲,好像在旋轉著跳舞,好像鮮花一樣怒放,那柔韌的枝條雖然力量微薄,卻無畏地抽向天空。而直上雲端的巨大柏樹,形如一團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奮力伸展著枝葉。傳達出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郁。也表現出人類的掙扎與奮斗。

『肆』 梵高星空的賞析

梵·高通過這幅畫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來反襯出人類的渺小,令人類生出畏懼之心,而是傳達出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天空中飛卷的星雲,好像在旋轉著跳舞,好像鮮花一樣怒放,那柔韌的枝條雖然力量微薄,卻無畏地抽向天空。而直上雲端的巨大柏樹,形如一團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奮力伸展著枝葉。傳達出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郁。也表現出人類的掙扎與奮斗。

從構圖上來說,該畫面構圖極為准確,畫中以樹木襯托天空,下部的房舍托起了無邊的宇宙,以獲得構圖上微妙的平衡。特別是那些柏樹的線條畫得流暢而別具一格,正如梵·高自己曾描寫的那樣:「那些柏樹總是占據著我的思緒——從來沒有人把它們畫得像我看到它們的樣子,這使我驚訝。柏樹的線條和比例正如埃及金字塔及尖碑那麼美麗——在晴朗的風景中的黑色飛濺。」

在繪畫技法上,梵·高接受了前期印象派的某些特點,不是用簡單的線和面來表達物體。而是用點來表現物體的光影,達到了傳統畫作無法達到的效果。同時,他又注重採用誇張和對比的方法,給光影添加動感。前景中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線筆觸描繪出來的小鎮,與畫面上部呈主導趨勢的曲線筆觸,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教堂的細長尖頂與地平線的交叉,柏樹的頂端恰好攔腰穿過旋轉橫飛的星雲,這一切都使畫面產生出一種流動的感覺。

這幅畫的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也有星星發光的黃色,深藍色的 基調,給人以沉重的感覺,加強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樹用了深綠和棕色,意味著黑夜的籠罩。明亮的白色和黃色來畫星星及周圍的光暈,又給人一種溫暖光明的感覺。 梵·高運用濃厚並且短促的筆觸,交織成彎曲的旋轉線條,海浪般的圖形使畫面呈現出炫目的奇幻景象,畫中旋渦狀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在大面積冷色調的流動星雲中,一輪橙色的月亮散發出亮光,彷彿明燈般點亮了沉寂的夜宅,奇幻的色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整個畫面著色搭配協調。濃淡相宜,深淺適中,很好地配合了畫中的氛圍。

拓展資料:

《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於1889年在法國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創作的一幅油畫,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在這幅畫中,梵高用誇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 整個畫面被一股洶涌、動盪的藍綠色激流所吞噬,旋轉、躁動、捲曲的星雲使夜空變得異常活躍,脫離現實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動不安的情感和瘋狂的幻覺世界。

《星月夜》是後印象派畫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在這幅畫中,梵·高用誇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夜晚的天空高又遠,大星、小星迴旋於夜空,金黃的滿月形成巨大的漩渦,星雲的短線條糾結、盤旋,彷彿讓人們看見時光的流逝。暗綠褐色的柏樹像巨大的火焰,是星夜狂歡的響應者。天空下,安睡的村莊那麼寧靜、安詳。淡藍的色調,動感的線條,給人自由的時空感。

『伍』 梵高的星空表達了什麼為什麼

在這幅畫中,梵高用誇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整回個畫面被答一股洶涌、動盪的藍綠色激流所吞噬,旋轉、躁動、捲曲的星雲使夜空變得異常活躍,脫離現實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動不安的情感和瘋狂的幻覺世界。

梵高畫的那些爆發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系,要勝過那個神秘信仰的時代的關系。然而這種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確筆觸造成的。

梵高繪畫的標新立異,在於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用一種小心謹慎的筆觸來加以證明,就象藝術家在絞盡腦汁,准確無誤地臨摹著他正在觀察著的眼前的東西。

(5)星空紫羅蘭擴展閱讀:

從構圖上來說,該畫面構圖極為准確,畫中以樹木襯托天空,下部的房舍托起了無邊的宇宙,以獲得構圖上微妙的平衡。

特別是那些柏樹的線條畫得流暢而別具一格,正如梵·高自己曾描寫的那樣:「那些柏樹總是占據著我的思緒——從來沒有人把它們畫得像我看到它們的樣子,這使我驚訝。柏樹的線條和比例正如埃及金字塔及尖碑那麼美麗——在晴朗的風景中的黑色飛濺。」

在繪畫技法上,梵·高接受了前期印象派的某些特點,不是用簡單的線和面來表達物體,而是用點來表現物體的光影,達到了傳統畫作無法達到的效果。

『陸』 梵高 "星空" 賞析 1500字論文,可適當添加對梵高的介紹。

寫作思路:可以從該畫作的主題以及構圖、色彩這幾個角度進行鑒賞,中心要明確,語言要通順等等。

正文:

《星空》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於1889年在法國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創作的一幅油畫,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梵高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

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

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創作《阿爾的吊橋》;同年與畫家保羅·高更交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沖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

此後,梵高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89年創作《星空》。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在這幅畫中,梵高用誇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整個畫面被一股洶涌、動盪的藍綠色激流所吞噬,旋轉、躁動、捲曲的星雲使夜空變得異常活躍,脫離現實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動不安的情感和瘋狂的幻覺世界。

《星空》是後印象派畫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在這幅畫中,夜晚的天空高又遠,大星、小星迴旋於夜空,金黃的滿月形成巨大的漩渦,星雲的短線條糾結、盤旋,彷彿讓人們看見時光的流逝。暗綠褐色的柏樹像巨大的火焰,是星夜狂歡的響應者。天空下,安睡的村莊那麼寧靜、安詳。淡藍的色調,動感的線條,給人自由的時空感。

梵·高通過這幅畫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來反襯出人類的渺小,令人類生出畏懼之心,而是傳達出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天空中飛卷的星雲,好像在旋轉著跳舞,好像鮮花一樣怒放,那柔韌的枝條雖然力量微薄,卻無畏地抽向天空。而直上雲端的巨大柏樹,形如一團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奮力伸展著枝葉。傳達出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郁。也表現出人類的掙扎與奮斗。

從構圖上來說,該畫面構圖極為准確,畫中以樹木襯托天空,下部的房舍托起了無邊的宇宙,以獲得構圖上微妙的平衡。特別是那些柏樹的線條畫得流暢而別具一格,正如梵·高自己曾描寫的那樣:「那些柏樹總是占據著我的思緒——從來沒有人把它們畫得像我看到它們的樣子,這使我驚訝。柏樹的線條和比例正如埃及金字塔及尖碑那麼美麗——在晴朗的風景中的黑色飛濺。」

在繪畫技法上,梵·高接受了前期印象派的某些特點,不是用簡單的線和面來表達物體。而是用點來表現物體的光影,達到了傳統畫作無法達到的效果。同時,他又注重採用誇張和對比的方法,給光影添加動感。

前景中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線筆觸描繪出來的小鎮,與畫面上部呈主導趨勢的曲線筆觸,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教堂的細長尖頂與地平線的交叉,柏樹的頂端恰好攔腰穿過旋轉橫飛的星雲,這一切都使畫面產生出一種流動的感覺

基調,給人以沉重的感覺,加強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樹用了深綠和棕色,意味著黑夜的籠罩。明亮的白色和黃色來畫星星及周圍的光暈,又給人一種溫暖光明的感覺。梵·高運用濃厚並且短促的筆觸,交織成彎曲的旋轉線條,海浪般的圖形使畫面呈現出炫目的奇幻景象,畫中漩渦狀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

在大面積冷色調的流動星雲中,一輪橙色的月亮散發出亮光,彷彿明燈般點亮了沉寂的夜宅,奇幻的色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整個畫面著色搭配協調。濃淡相宜,深淺適中,很好地配合了畫中的氛圍。

從藝術特色看,這幅畫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他看到的幻象。這種幻象,超出了中世紀藝術家當初在表現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過的任何嘗試,它來自畫家某種直覺或自發的表現行動,並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

梵·高以火焰般的筆觸,標新立異的無畏,把自己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幻想體驗大膽地用筆觸來加以證明,作品預示了畫家用幻想作為手段而對自己的主觀世界加以表達的探索。

『柒』 星空用什麼顏色畫

星空一般用群青,普蘭和黑色調,星空中暗的部分用普蘭和黑,亮的地方用群青加普蘭,就這樣嘗試的調一下

『捌』 梵高星空是什麼藍色 那種藍色是什麼藍啊

這幅畫的藍色主要是運用了藍色和紫羅蘭色。同時也有星星發光的黃色,深藍色的基調,給人以沉重的感覺,加強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樹用了深綠和棕色,意味著黑夜的籠罩。明亮的白色和黃色來畫星星及周圍的光暈,又給人一種溫暖光明的感覺。

(8)星空紫羅蘭擴展閱讀

梵高《星空》賞析:

天空與大地被緊湊的粗線條所清晰的勾勒出來,深沉和凝重的底色色調給人帶來的是一種恐懼、壓抑甚至是悲劇的感覺。天空和大地就像是黑夜中掩面哭泣的人,充滿了很多無奈,但是並非沒有抗爭。旁邊那種高聳起來的柏樹,深深的刺入天空的黑暗當中,感覺就如同人伸出的唯一的手臂想要去做最後的努力和抗爭,撕裂著覆蓋在臉上和身上讓人窒息的束縛。

盡管那被描繪成波浪狀的夜空和月亮給人一種眩暈的感覺,但是從心裡在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他們似乎能從這眩暈中把握住那巋然不動的心境,就像是迷幻中時隱時現的希望,感覺是那樣的親切那樣的舒服。盡管整個畫面的構圖和色彩都在運動和變化中,但是這樣的變化並非是沒有目的性,沒有方向的,這種扭曲和四處碰撞是帶著一種向上的掙扎著。

黃色和黑色的色彩對比,小鎮上短線與夜空中長線的線條對比,稜角分明的小鎮和渦旋狀夜空構圖上的對比,這一切帶給我們的感覺唯有震撼了。讓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激情在壓抑之後肆無忌憚的放任和表達。

『玖』 梵高的星空的賞析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這是一種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羅曼藝術家當初在表現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嘗試。梵高畫的那些爆發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系,要勝過那個神秘信仰的時代的關系。然而這種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確筆觸造成的。當我們在認識繪畫中的表現主義的時候,我們便傾向於把它和勇氣十足的筆法聯系起來。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筆觸,它來自直覺或自發的表現行動,並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梵高繪畫的標新立異,在於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用一種小心謹慎的筆觸來加以證明。這種筆觸,就象藝術家在絞盡腦汁,准確無誤地臨摹著他正在觀察著的眼前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看,實際確是如此,因為梵高是一位畫其所見的藝術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景畫,這可以從十六世紀風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高視點風景手法上看出來,雖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義者的風景畫。高大的白揚樹戰栗著悠然地浮現在我們面前;山谷里的小村莊,在尖頂教堂的保護之下安然棲息;宇宙里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系的最後審判。這件作品是在聖雷米療養院畫的,時間是1889年6月。他的神經第二次崩潰之後,就住進了這座療養院。在那兒,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在神志清醒而充滿了情感的時候,他就不停地作畫。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有規律地跳動著星星發光的黃色。前景中深綠和棕色的白楊樹,意味著包圍了這個世界的茫茫之夜。梵高繼承了肖像畫的偉大傳統,這在他那一代的藝術家裡鮮見的。他對人充滿了激情的愛,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畫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樣,從一開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殺前的幾個月里所畫的最後自畫像都是如此。它如實地表現出瘋人凝視的可怕和緊張的眼神。一個瘋人,或者一個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畫出這么有分寸、技法嫻熟的畫來。不同層次的藍色里,一些節奏顫動的線條,映襯出美麗的雕塑般的頭部和具有結實造型感的軀干。畫面的一切都呈藍色或藍綠色,深色襯衣和帶紅鬍子的頭部除外。從頭部到軀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與節奏的組合,以及所強調部位的微妙變化,都表明這是一個極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藝術家,彷彿梵高完全清醒的時候,就能記錄下他精神病發作時的樣子。記得一句關於梵高的話:「燦爛到極致不是黯淡就是死亡,所以梵高也只能,毀滅了自己。」

熱點內容
蘭花朱金色 發布:2025-09-12 19:03:51 瀏覽:545
給自己一朵花作文 發布:2025-09-12 18:44:30 瀏覽:536
婚慶櫻花花門 發布:2025-09-12 18:20:16 瀏覽:956
情人節曬什麼 發布:2025-09-12 18:15:22 瀏覽:289
荷花的花兒 發布:2025-09-12 18:08:34 瀏覽:80
扦插綠植如何快速生根 發布:2025-09-12 18:01:26 瀏覽:837
荷花荷花三娘子艷譚4 發布:2025-09-12 17:53:22 瀏覽:797
油牡丹用途 發布:2025-09-12 17:45:31 瀏覽:998
牡丹江糧庫 發布:2025-09-12 17:44:54 瀏覽:345
藝子龍廣場舞好一朵女人花 發布:2025-09-12 17:38:08 瀏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