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什麼時候修剪
1. 映山紅盆栽映山紅什麼時候修枝
杜鵑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它花形豐富,花色艷麗,花姿優美。但杜鵑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若管理不當,生長、開花常不盡如人意,甚至枯萎死亡。所以,在蒔養杜鵑時,應注意以下六要點。 一、土壤杜鵑喜疏鬆、通氣性強、排水良好、pH值為5至6.5之間、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以山泥最為適宜,也可用腐葉土、松針土、草炭土或腐熟的木屑等。忌用鹼性土或排水不良的粘質土。 二、溫度杜鵑喜溫涼氣候,多數杜鵑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它的最適生長溫度為12℃至25℃,溫度超過30℃時生長緩慢或呈半休眠狀態,溫度低於5℃進入休眠期,低於-3℃會出現凍害。因此,在北方冬春寒冷、乾燥的環境條件下,應將杜鵑移入室內養護,室溫15℃最為適宜。對於多數杜鵑來說,室溫不能低於5℃,西洋杜鵑不能低於10℃,否則越冬困難。 三、水分杜鵑根系淺且發達,根須細如毛發,對水分十分敏感,怕旱也怕澇。一般要求土壤持水量不低於18%,但若盆內積水,也會出現爛根死亡,因此澆水多少是養好杜鵑花的關鍵。一般來說,應根據季節、天氣情況、植株大小、盆土干濕、生長發育需要靈活掌握。冬季氣溫下降,杜鵑生長緩慢,需水少,應適當減少澆水量;春季氣溫回升,杜鵑開花抽梢,需水量增大;夏季高溫季節,應隨干隨澆,午間和傍晚在地面和葉面噴水,以降溫增濕;秋季天氣轉涼,應減少澆水,以防出現二次生長,不利越冬。從生長發育來看,營養生長階段需水量多,花芽形成階段澆水應少,澆水多了會使枝葉徒長,花芽減少。花芽形成後不易多澆水,以防花芽頂端開張,翌年不開花。澆水以中性或微酸性的雨水、河水、池塘水最佳。如用自來水,最好在缸中存放1至2天,待氯氣揮發後再使用。長期澆水會降低土壤酸度,所以,澆水時可加入0.2%的硫酸亞鐵,每5天澆一次。或加少許食醋,每隔半個月澆一次,以確保土壤呈微酸性。 四、施肥杜鵑喜肥,要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杜鵑根系細而密,吸收肥料能力差,忌施濃肥或生肥。常用肥料有腐熟的餅肥、魚粉或豆汁。杜鵑從花芽分化到孕蕾開花,約需8至9個月的時間,合理施肥是使杜鵑花繁葉茂的關鍵環節。具體施肥方法如下: 杜鵑謝花後應施以氮為主的肥料2至3次,每隔10天一次,以促進枝葉生長。8月後新生枝葉木質化,是杜鵑孕蕾的關鍵時期,應施入以磷為主,氮、磷結合的肥料2至3次,每半個月施一次。此時如不施肥,或缺少磷肥或使用豆汁等含氮較高的肥料,杜鵑就會只長枝葉不孕蕾。冬季休眠期不用施肥。開花前施以磷為主,氮、磷結合的薄肥1至2次,使其開花時花大色艷。此時施肥濃度要低,過濃會導致花蕾枯焦開不出花來。 五、光照杜鵑為半蔭性植物,忌烈日直射和乾燥悶熱,所以養護時應放在半蔭通風處。 六、修剪杜鵑植株低矮,萌芽力強,枝條茂密重疊,橫生枝較多,不利通風透光,故應注意修剪。修剪時間宜在春季花後和秋冬之際進行。要適時抹去不定芽,疏掉過多的花蕾。特別是花期過後,會有少量枝乾枯黃和老葉脫落,要及時摘去殘花,修去病枝、徒長枝及擾亂樹形的枝條,以改善冠幅和通風透光條件。
2. 盆景杜鵑花養怎樣修剪 在什麼時候進行
對於已經形成一定蓬形的植株,要在春天開花後或秋天結合翻盆進行修剪。修剪時:
一要剪除萌專條屬。杜鵑植株的基部,常會萌生眾多的枝條,消耗很多養分,從而影響植株的生長,並擾亂樹形,要及時抹去或剪除。用毛鵑作砧木嫁接的植株,要注意及早抹除砧木上長出的萌芽,以保證接穗的生長;
二要適當進行疏枝,剪除一切 有礙生長和樹形的枝條,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集中養分增強生長勢;
三要短截高出樹冠的竄枝與空頹處長出的徒長枝,以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株形。
3. 杜鵑花什麼時候修剪,一年剪幾次
杜鵑的生命復力旺盛,四季都可進行制修剪。不過在春季修剪最好,能促使它長得更旺盛。修剪時要注意方式方法。每次開花後要修剪敗掉的花蕾,這樣能多長側枝,對骨架和花形的形成有利。發現病枝和枯枝時也要及時剪掉,否則會影響植株吸收養分。另外,若是有細弱但沒枯萎的枝條,要及時捆綁,幫助弱枝生長。杜鵑(學名:RhododendronsimsiiPlanch.):是雙子葉植物綱、杜鵑花科、杜鵑屬的常綠灌木。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4. 杜鵑花什麼時候修剪
修剪宜在春季花後和秋冬之際進行,要適時抹去不定芽. 6、修剪 杜鵑植株低矮,萌芽力強,枝條茂密重疊,橫生枝較多,不利通風透光,故應注意修剪。修剪時間宜在春季花後和秋冬之際進行。要適時抹去不定芽,疏掉過多的花蕾。特別是花期過後,會有少量枝乾枯黃和老葉脫落,要及時摘去殘花,修去病枝、徒長枝及擾亂樹形的枝條,以改善冠幅和通風透光條件. 怎樣為杜鵑花修枝整形? 杜鵑花的萌發力和再生力很強,每隔1-2年在花謝之後,就要換一個比原來大些的花盆,並換上新的培養土。有經驗的養花者,常常在換盆的時候同時結合進行修枝整形,有意識地修剪出一種美觀的樹型來。在進行硫剪時,應剪去過密枝、交叉枝、纖弱枝、下垂技、徒長枝和病蟲枝,這不僅是為了樹型的美觀,更是為了改善通風透光的條件;節省養分,促使主枝強壯,以便盡快萌發新梢,使來年開花時能達到花多、花大、色艷的目的。 杜鵑開花後,它的殘花常常經久不落,這就會耗去不少養分。為了不讓養分白白消耗掉,應該及時把殘花摘去,讓養分供應萌發新技的需要。另外,植株較矮的夏鵑,長有很多的橫生枝,每到春李,根部的枝幹上就會萌發出許多小枝,為了使養分集中供應主枝和花朵,讓它生長膊更快、更腮大,也應及時把這些小枝剪去。如果花茁太多,除保留每枝1久院外,其餘的花西也要除去。究竟修剪成哪一樣樹型好,這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來決定,有傘·形、圓形、半圓形、寶塔形、方形等,可以任意選擇,然後去刻意修剪。
5. 杜鵑花怎麼修剪 杜鵑花修剪方法圖解
1、幼苗小苗修剪:關於苗較小的植株,能夠恰當剪去花蕾,這樣能加速植株的生長回,盡快答成型。
2、修剪徒長枝:徒長枝會影響杜鵑花的美觀,對徒長枝停止疏剪能夠很好的控制植株的外型。
3、修剪病枝,弱枝:關於枯萎的及病害枝要修剪掉,這樣有利於植株的生長。
4、修剪外型:杜鵑花盆栽的外型能否漂亮,對其欣賞價值影響很大,因而在修剪時要思索形成修剪。
6. 杜鵑花怎麼修剪
杜鵑花生長較緩慢,一般任其自然生長,只在花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7. 對杜鵑花進行修剪的時間最好在幾月
以調整植株生長開花為目的的修剪,根據採取的不同措施選擇的時間也不同,通常以6~7月間修版剪為主,此時抽權枝已過,新梢已半木質化,植株的輪廓已顯露出來,很容易辨別枝條的去留另外,剪下的枝條還可做插條或接穗進行繁殖,一舉兩得若是疏除花蕾則應在秋後和花前進行
日常管理涉及的修剪,如對病蟲枝乾枯枝機械損傷枝的修剪一年四季均可進行
8. 什麼時候可以給杜鵑花剪枝何時施肥
杜鵑花修剪最佳時間是花謝後,原因是由於杜鵑花是先開花後長葉,它開花時已耗去了大量養分。花謝後又發新枝又長新葉,更需消耗大量養料。這時往往因營養供應不足,造成發枝不多、長勢減弱。花後剪枝,則大大減少了植株營養的消耗。
杜鵑施肥應本著薄施勤施的原則。
施肥一般在春、秋生長旺期進行,冬季一般不施肥。開花植株春季三四月份換盆時施一次蹄片或糞肥,五六月份施1—2次豆餅或蹄角肥水,雨季可將發酵好的餅肥粉末撒在盆面與表土混勻。秋季再施一次較濃的液肥。一般20厘米直徑的花盆內,生長旺盛的植株全年用肥量為100克左右的豆餅肥。
杜鵑花是喜肥植物,除需氮、磷、鉀等主要營養元素外還需要硼:銅、鉬、鋅等微量元素。杜鵑花宜使用肥力緩和、肥效較長的肥料,家庭養杜鵑可以用牛角、羊角及獸蹄片,這些肥料含氮12%~15%、磷0.2%~8%,也含有少量鉀及微量元素。薄的蹄片施後1個月即可見效,厚的蹄角2個月後可見肥效,肥力能保持6-8個月。使用時可結合換盆、倒盆將蹄片等埋入盆邊緣或底部。餅肥也是營養較全面的肥料,餅肥的養分一般含氮2.1%-7.6%、磷0.54%- 3.3%、鉀05%一2.7%,一般說來豆餅、花生餅含氮較高,菜籽餅、棉籽餅等含磷多些。施用前要充分發酵。用牲畜糞和樹葉堆制的肥料,可結合換盆摻人培養土中。
杜鵑花品種不同,對肥料的需要量也有差異。在丹東的杜鵑品種,四海波、雙花紅、蛤蟆牡丹等用肥要少一些;仙女舞、五寶珠、富貴姬等較耐肥;大葉杜鵑等更為耐肥。
杜鵑花應該怎樣施肥?
杜鵑花是一種不需要大肥的花,如果肥料施得太多或過濃,反而會對它的生長不利。但這樣說,並不是說不要施肥,要使它花開得多,開很大,還是霄要適時適量地施一些肥的。所以養花行家對施肥總結出了8個字的經驗:即「乾肥少施,液肥薄施」。這是十分恰當的,值得養花者參考。在一般情況下,1。2年的幼苗可以不必施肥,因為腐殖土中含有的肥力已夠供給幼苗生長發育的需要。2-3年生的小植株,從晚春或韌夏起,可每隔10一15天施一次稀餅肥水或稀薄礬肥水。4年以上的植株,可於每年春、秋季各施約20克的干餅肥。6月中旬,可施一次速效性磷、鉀肥,以促進花芽分化。6月以後就可停止施肥。在花謝之後,正是新枝生長的時候,可施一次濃度稍微高一些的液肥,但切不可施得太濃,更不可施生肥,否則會損傷根系。夏季過多的施肥,會使老葉脫落,新葉發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栽植的杜鵑花,最易出現的偏差,不是植株缺肥,而是由於施肥過多造成的損害。如果出現因肥多而發生的葉片枯黃等情況時,要立即停施肥料,挖除乾肥,並多澆水,以沖去積留土中的肥分,澆過後移置通風處養護,有的需沖洗2次。這樣,過半年後可逐漸生長正常。
如果夏季不出現異常,在立秋以後,杜鵑又會開始第二次旺盛生長的時期,在這短時間內,可迫施1-2次過磷酸鈣等磷肥的稀液,以供給植株生長和孕蕾的需要。每次施肥後,隔2天應澆一次清水,還要將盆土刨松一次,使盆土充分通氣。入冬以後,隨著天氣漸冷,植株停止生長,施肥也應立即停止。若不停止施肥,使植株萌發出嫩葉來,反而會使杜鵑難以越冬,千萬不可大意。
9. 杜鵑花的修剪時間
杜鵑花如何修剪:
杜鵑花小苗期主要採用摘心為主的修剪方法,即每年在當年生枝條長至4-5厘米時進行摘心,以促發分枝。摘心後會在留下的枝條上端萌生2、3個側芽。通過2-3年的培育,即可形成良好的樹體骨架。長勢瘦弱的小苗不宜摘心,否則長出的枝條更加細弱,不利於生長。苗期形成的花蕾,要及早剝除,以免浪費養分,影響植株的生長。苗期應結合蔬剪,特別是對分枝較多的種類和品種,應及時把樹冠內的內膛枝、過密枝、細弱枝和病蟲枝剪除。對於已經形成一定蓬形的植株,要在春天開花後或秋天結合翻盆來修剪。
杜鵑花修剪要注意以下3點:
一、適當進行疏枝:剪除一切有礙生長和樹形的枝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集中養分增強生長勢。
二、短截:短截高出樹冠的竄枝與空頹處長出的徒長枝,以保持良好的株形。因杜鵑的花蕾頂生,短截會使枝條無花,故不能普遍使用。短截後常會從剪口處萌生許多枝芽,要及時抹去多餘的芽。成年的植株在出現長勢衰退時,可通過疏剪的方法,使植株集中養分,保持一定的生長勢。同時適當進行縮剪,刺激萌發健壯的新枝或利用抽生的徒長枝。
三、剪除萌條:杜鵑植株的基部常會萌生眾多的枝條,消耗很多養分。從而影響植株的生長、擾亂樹形,要及時抹去或剪除。用毛鵑作砧木嫁接的植株,要注意及早抹除砧木上長出的萌芽,保證接穗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