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2017堯山杜鵑花

2017堯山杜鵑花

發布時間: 2022-08-30 00:59:51

Ⅰ 從桂林汽車站怎麼去堯山

到汽車站對面坐10路公交車到電子科大下車(車費是1元),轉坐兩三塊錢的三輪車,就可以直達堯山山腳下!

隨便給你介紹一下堯山:

堯山 在桂林市東北, 距市中心約10公里。桂林市東北與靈川縣接壤即以堯山為分界線。堯山主峰海拔909.3米, 相對高度760米, 是桂林最高的山峰。不愧為桂林旅遊登高望遠的最佳桂林景點。山勢大致南北延伸, 高大雄渾, 狀如伏牛, 俗名牛山。遠雲16~8億年前, 堯山原為海底, 約在4億年前的廣西運動抬升為陸地, 其後又降為淺海, 3.6億年前再由砂岩與頁岩組成, 經億萬年來, 以物理風化為主, 岩體緩慢地破壞, 形成平緩的「土山」, 至今表層的碎屑堆積物仍留存在山坡與山麓。據考察, 堯山山體斷層自兩億年前的印支運動、7000萬年前的燕山運動及2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運動中, 不斷地把堯山推向高處, 成為桂林群山的最高峰。
新建的索道、滑道使堯山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一起相互映襯融為一體,讓您游覽更輕松,為旅途倍增情趣。全套引進奧地利DOPPE LMATYR索道公司先進技術,裝配有自動報警,電視跟蹤等安全防護系統。全長1416.18米,高差423.3米,設雙人吊椅和吊廂175個,上站位於山頂電視發射台附近,下站位於靖江王陵旁,索道單向運行時間20分38秒;每小時運送量507人,乘索道由山下直達堯山之巔,極目遠眺,峰海山濤,雲水煙雨的桂林山水風光盡收眼底。
全套德國WIGAND滑道公司進口技術及設備,由德國專家勘測設計安裝,全長1000米的滑道,設彎道18個,高差150米,平均坡度15°,最高時速可達80公里/小時,限速35公里/小時,上站設在索道中間站,下站設在靖江王陵旁,坐滑道順山而下,行駛在茂密森林中,沿途奇松怪石,名花異草,清泉小溪等自然景觀,使你在驚險刺激中飽覽堯山風韻。
堯山西坡 海拔450米處, 秦時建堯廟, 堯山之名由此而來。後壽佛寺和白雲觀建堯廟舊址上, 寺前有旱澇保收的「天賜田」。在海拔600~700米處, 原建有白鹿庵, 為唐白鹿彈師故居, 亦稱玉皇閣。海拔200米處, 明建祝聖庵, 又名茅坪庵。堯山腳下, 有明靖江王墓群300多座。

堯山岡巒起伏, 氣勢磅礴, 植被豐茂, 杜鵑遍野。冬季山頂時有積雪, 明嚴震直《堯山冬雪》詩雲: 「朔風從東來, 吹落遙空雪, 灑向堯山頂, 相看最奇絕。」山上有白石穴中湧出的玉乳泉, 水質清冽, 四季長流。堯山是一處自然風光和古代陵墓集中的風景名勝區。1992年9月建成電動登山索道, 為遊人提供了方便。
茅坪庵 又名茅庵、祝聖庵。位於桂林東郊堯山西麓。始建於明代, 一進三開間。請代屢有修茸。是桂林頗具影響的寺庵之一。三百多年前, 名僧性因和尚歸缽於此。性因原名舍堡, 號道隱, 浙江錢塘人, 進士出身, 官至明永曆朝兵科給事中, 後以「罪謫」, 至桂林, 削發為僧。性因棄戎服, 披袈裟, 仍心懷故國, 關心抗清大事, 常與文淵閣大學士、抗清名將瞿式耜, 共商抗清復明大計, 很受世人尊敬。學年茅坪庵, 香火頗監。今庵已廢, 遺地留存。壽佛庵 在堯山山腰天賜田旁。始建於明, 清乾隆間重修, 增建石拱門樓。早廢, 石基尚存。原建為三開間, 中為主殿, 側為次殿, 主次間有門相通。供奉壽佛, 誕日特盛。
天賜田 在堯山山腰, 有田數畝、傳為堯帝所賜, 年年豐收, 人稱「天賜田」。田中之水, 來自玉乳泉, 終年不涸。白雲觀、壽佛庵世代耕作, 以作「香火田」。這里, 清代香火鼎盛, 為宗教勝地。
白鹿禪寺 在堯山山腰, 原為堯廟, 秦時所建, 後白鹿禪師居此, 改白鹿禪寺。白鹿, 桂林人, 原名元康, 唐代高僧, 講法京師。相傳外國進貢白鹿給唐玄宗, 元康侍側, 所進白鹿跑元康前, 牽之不去。玄宗賜鹿元康, 並封為白鹿禪師。回桂後住持堯廟, 人稱「白鹿禪師故庵」, 後已稱白鹿禪寺或白鹿禪師故庵。庵久廢, 遺址尚存。

天賜泉 在堯山半山深澗中, 距堯山電視塔百餘米, 堯山路旁刻有「天賜泉」3個大字。泉水從山頂石穴中湧出, 質清味甘, 四時不絕。用天賜泉沏堯山茶, 芳香四溢。
堯山杜鵑 暮春三月, 堯山成了一片杜鵑花海。堯山杜鵑品種甚多, 色彩艷麗, 有紫、綠、紅、橙、粉、赭多種。著名詩人柳亞子贊曰: 「靖江陵畔遺謨在, 祝聖庵前暮靄斜; 好是西南春意盪, 堯山紅遍杜鵑花。」堯山杜鵑, 堪稱一絕。

歡迎您來桂林旅遊!

Ⅱ 桂林旅遊的問題

到達桂林市以後可選擇坐遊船和巴士前往陽朔。巴士在桂林火車站很多,好像是十分鍾一趟。坐遊船的話都是在早上出發,要游灕江的話,這個是首選。
住的地方推薦(娜娜旅館)與(鮮花滿屋客棧)。位置都挺好,價格也不是很貴。主要是環境非常舒適。
吃嘛,盡量的遠離西街上的那些餐館吧。其實別的地方有更多好吃而正宗的桂林菜。要自己多問多找。
出去玩的話,就租輛自行車,再雇個當地的導游陪同(選女的)。半天可把景點轉完。晚上西街上酒吧里的啤酒都是可以還價的。艷遇指數真的很高哦。呵呵。
大概就這么多了,祝你玩得開心。

Ⅲ 桂林近郊有哪些地方較好玩

我推薦你去爬堯山,因為我的學校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離堯山很近,我也經常去,很不錯,特別是三五個人一起去真的是很爽。
堯山(狀如伏牛,又俗名牛山)位於廣西桂林市市區東郊,山勢大致南北延伸,海拔909.3米,相對高度760米,是桂林境內的最高峰和最高點,因相傳秦時曾在堯山西坡建堯帝廟而得名。史書上記載,堯山原是桂林古海中的一座島嶼,也是當時桂林唯一的土山。
現在,堯山已經成為一個景區的代名詞。
印象
堯山岡巒迭起,氣勢磅礴,植被豐茂。整座山民俗、景緻、歷史和現代相結合,是市民和遊客度假的好場所。
堯山杜鵑此景只有暮春三月時分才有,這個時候堯山成了一片杜鵑花海,各種杜鵑爭奇斗艷,有紫、綠、紅、橙、粉、赭多種。
堯山冬雪則只在冬天有,這個時候山有積雪,俯瞰一片銀白,疑似到了北國。
山頂由於處於高勢,從此處放眼於整個桂林城,可以看清楚整個城市的構成,一水游繞,萬峰盡在眼底,一種「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油然而生,晚觀山城,萬家燈火,又是一番情趣。明代嚴震直《堯山冬雪》雲:「朔風從東來,吹落遙空雪,灑向堯山頂,相看最奇絕。」現有「不上堯山頂,不見桂林景」一說。
山腳有設施齊全的山水高爾夫俱樂部、明代靖江王墓群300多座。為了給遊客提供方便,山上的公路直達山巔,還設有電動登山索道,山頂有高聳入雲的電視塔和設備齊全的招待所。
飲食
一些桂林在堯山一帶修起了果園還開起了飯館,這里較出名的菜有泉水雞、醋血鴨,價格便宜,而且餐具等都是統一由市中心集體消毒。
堯山日出
堯山日出依託於桂林的群山而分外美麗。日出時煙霧繚繞於山間,太陽從對面升起,由於迷霧的折射作用和山綠色的點綴,整體顏色層次分明,印襯出山巍峨而神秘。
天賜田與天賜泉
堯山山腰的後壽佛寺前有數畝良田,相傳為堯帝所賜,不論天氣如何年年豐收,當地人稱「天賜田」。白雲觀、壽佛庵里的僧人世代耕作,謂之為「香火田」。清代時這里香火鼎盛,也是宗教勝地。田中的水,是玉乳泉自然留入,從未間斷。
天賜泉在堯山半山的深澗中。這里的泉水從山頂的石穴中湧出來,水質清涼、味道甘甜,從未乾涸。用天賜泉沏的堯山茶芳香四溢,深受當地人喜愛。距山頂大概百餘米的公路旁刻有「天賜泉」標志此泉。
寺廟
壽佛庵在堯山山腰天賜田的旁邊,由於年久失修,石基還保留著。此庵始建於明,清乾隆間重修且增建石拱門樓。據記錄,原建為三開間,中為主殿,側為次殿,主次間有門相通。
白鹿禪寺在堯山山腰上,原遺址為堯廟,秦時所建,後來唐代白鹿禪師在此居住,改名白鹿禪寺(又稱白鹿禪師故庵)。後因為年代長久又未修理已廢,遺址還在。
索道
堯山索道設雙人吊椅和吊廂175個,上站點位於山頂電視發射台附近,下站點位於靖江王陵旁,可謂貫穿堯山,線路全長1416.18米,高差是423.3米,索道單向運行時間20分38秒,每小時運送量507人。
在索道上可以沿線觀看堯山的特徵面貌和人文風情,也可從不同角度放眼整個桂林城。
據堯山索道公司介紹,「索道引進奧地利DOPPE LMATYR索道公司先進技術,並裝配有自動報警,電視跟蹤等安全防護系統」。
滑道
堯山上的滑道屬富斯特滑道,國內較少見,它蜿蜒盤旋在堯山上,大部分設在茂密的森林中,很多地方步行難以到達且穿過了兩座涵洞,兩旁有許多奇松怪石和名花異草。
滑道全長1000米,彎道18個,高低落差150米,平均坡度15度,好似一條巨龍。滑道的設計最高時速為80公里/小時,目前限制在35公里/小時。滑道由香港盛華集團同桂林索道游樂公司共同合資興建,聘請德國專家勘測設計,並全部採用德國威港公司先進技術和設備建成。
歷史
史書上記載,堯山原是桂林古海中的一座島嶼,也是當時桂林唯一的土山,最高最大。
《郡國志》雲:廣州堯山,高四千丈,自番禺、交址見之。有颶風,風發屋折樹翻湖焉。
堯山上曾建有堯廟、後壽佛寺和白雲觀。
海拔200米處,明代時建有祝聖庵(又名茅坪庵);海拔650米左右,唐代時建有白鹿禪寺,為白鹿禪師故居(亦稱玉皇閣)。
堯山腳下有明代靖江王陵和抗清英雄張同敞的墓。
意義
堯山是桂林市東北與靈川縣的分界線。

靖江王陵
靖江王陵是靖江王朱守謙及其子孫的王陵,位於廣西桂林市區七星區東郊堯山西南麓,南北15公里,東西7公里,共有王親藩戚墓葬300多座。
整個陵園規模龐大、氣勢磅礴,有「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皇陵」之稱,其中有11人葬堯山,有「靖江王11陵」之謂。
歷史
桂林古稱始安,在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初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這是桂林城的起源。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隋唐時桂林被稱為桂州,緣於在此設置的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桂林城逐漸成為嶺西第一重鎮。
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在桂林置桂州靜江軍,屬靜江節度。宋高宗趙構登基之前,嘗領靜江軍節度使。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升桂州為靜江府,元改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故桂林在宋元時期又稱為「靜江」。
明朝分封皆以地名為王號。因明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王時,藩國所在地仍稱靜江,為取綏靖西南之意,改靜江的「靜」為「靖」,故稱「靖江王」。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才改靜江府為桂林府,從此正式確定了桂林的名稱並沿用至今。而以原地名受封的靖江王並未隨之更名,故而後人皆道桂林有靖江王。
朱守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孫。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洪武三年(1970年),朱元璋封朱守謙靖江王,洪武九(1976年)就藩桂林,後來因為作風惡劣,欺壓百姓,被廢為庶人。
永樂元年,朱守謙謫長子朱贊儀復藩桂林,從此世代相襲靖江王,先後承襲王位14人,延續了280年,一直到清兵攻克桂林(1652年)。
簡介
靖江王陵中有11人座王墓,襲王位的次妃墓4座,將軍、中尉、宗室、王親藩戚等墓共約320餘座。
靖江王墓群依其地面規制及死者身份可分成六類。第一類是王妃合葬墓,即通常所說的王陵,共10座,級別最高,墓園面積從300多畝到數畝不等,布局一般為長方形,兩道圍牆,三券陵門(外圍牆)、三開間中門(內圍牆)、五開間享殿與高大的寶城(墓冢)處於同一軸線,以神道相通,神道兩側序列守陵獅、墓表和狻猊、獬豸、狴猂、麒麟、武士控馬、大象、秉笏文臣、男侍、女侍等石作儀仗,一般為11對,有些王陵在秉笏文臣後面還立有神道碑,有些在陵門內或外建有廂房。第二類是次妃墓,共4座,級別次於王妃合墓,墓園布局與王妃合墓相仿,但面積及建築略小,石像生少2對。第三類是未襲而卒的世子(長子)墓和別子輔國將軍墓,級別低於次妃墓,石像生只有7對或更少。第四類是奉國將軍墓,墓園面積、石像生少於輔國將軍墓。第五類是中尉墓,分鎮國中尉墓、輔國中尉墓、奉國中尉墓三級,墓園面積、石像生依次減少,一般只有一道圍牆和墓碑,無享堂和石像生。第六類是縣君、鄉君等女性宗室墓及靖江王宮媵墓,級別最低,無圍牆和石像生,僅有墓冢和墓碑。
據記載,靖江王墓及次妃墓都是由禮部和廣西布政司委官依制營造。但因埋葬時間的早晚而在規制、規模上有所變化,總體上是規制由繁變簡,規模由大變小,製作由粗變精。其中最早的第二代悼僖王陵及第三代庄簡王陵的塋地面積分別為315畝、87畝,均超過親王塋地50畝的規定,且墓冢高大,石像生粗獷雄渾。弘治至隆慶時期營造的昭和王陵、端懿王陵、安肅王陵、恭惠王陵的塋地則在43至22畝之間,石作精巧華麗,萬曆、崇禎時期營造的康僖王陵、溫裕王陵、憲定王陵、榮穆王陵的塋地縮小到十畝以下,石作精緻細膩,置放擁擠。其餘四類墓則由靖江王府或墓主家人建造,也因時間早晚而呈現相似的變化。這種變化是靖江王府以及明朝由盛而衰的真實反映。
靖江王墓群中保存最為完整的,當屬十一陵的地表石刻儀仗,現存334尊。它不僅在數量上屬全國藩王陵中所少見,且從時代上基本與明朝伊始同終,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創造出一組組龐大的石刻群。有望柱、神道碑、馴獸、猛獸、神獸、翁仲等六種造型。它們從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角度,體現出不同的風格,既顯示了王族的尊嚴,又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們在藝術上的追求與成就。同時也為我們研究明代藩王陵的墓儀規制提供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實物資料。
靖江王陵石刻儀仗從規制、雕刻技法、藝術風格比較來看,可分四個時期,一期為初創期,以悼僖王陵為代表,石刻規制和石刻藝術,基本沿襲唐宋風格;二期為過渡期,以懷順王陵庄簡王陵為代表,石刻線條不流暢,石人各部位比例不夠准確,雕刻藝術與一期相比已有變化,但也有明顯的一期特徵;三期為發展期,以昭和、端懿、安肅、恭惠等王陵為代表,石刻藝術在承襲懷順、庄簡二王陵的同時,又揉進了新的技藝,使石刻規制較為嚴謹,石刻造型渾朴寫實,雕刻技法簡練嫻熟;四期為成熟期,以康僖、溫裕、憲定、榮穆四王陵為代表,這一時期陵墓的各項規制多以成型,石刻形制也基本定形,並進而走向規格化、制度化。再則,這一時期的石刻儀仗在局部處理上可謂粗成形、細琢磨,運用了線雕、半浮雕和浮雕技法,使石刻細部顯得華麗流暢。
靖江王陵是朱明王朝分封在靖江(桂林)歷代諸王的陵園,靖江王陵位於桂林市東郊堯山西麓,靖江王陵距市區約5公里。公元1368年,朱元璋創建明朝,先後分封24個兒子和一個侄孫到各要塞重地建藩為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靖江王從冊封到滅亡共存280年,先後承襲王位的有14人,其中有11王葬於堯山,這11王的陵園加上其他藩戚王室墓葬,構成一個方圓百里,氣勢磅礴,極富江南特色的墓群。
靖江王陵的建築布局均呈長方形,中軸線上序列有陵門、中門、享殿和地宮。各陵都有兩道陵牆,通常可分為外圍、內宮兩大部份。外圍有廂房、陵門、神道、玉帶橋以及石人、石獸等;內宮則有中門、享殿、石人和地宮等。已開放的靖江庄簡王陵享殿內陳列展出部份靖江王陵的出土文物,其中造型精美的青花梅瓶,世上罕見,極為珍貴。
靖江王共十三個,有十一個葬於桂林。現在可供游者游覽的是近年修復的第三王莊簡王朱佐敬與王妃之合葬墓。陵園佔地八十七畝,分外園和內宮兩大部分。進入陵門,有三條磚墁神道,中為王徑,左右為陪徑。神道兩旁對列著既顯示了明代的規制,又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的石作。由神道進入內宮可登享殿,此殿高大宏偉,富麗堂皇,是祭祀的主要場地。殿後即「寶城」是死者的「寢宮」。墓的左右是兩條帶狀丘陵,遍植蒼松翠柏,與紅色圍牆,朱漆殿宇交相輝映,歷史古跡與自然景緻融為一體。
明朝分封在靖江 ( 桂林) 歷代諸王的陵園,位於堯山西南山麓。承襲王位的 14 位靖江王,其中有 1l 王葬於堯山,這王的陵園加上其他藩戚王室墓葬,構成了一個方圓百里、極富江南特色的藩工墓群。整個陵園氣勢磅礴,是我國現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素有「嶺南第一陵」之稱。 靖江王陵背靠堯山,正前方奇峰對峙,山峰之間形成天然陵口,視野開闊,左右群山拱衛。王陵布局呈長方形,中軸線上依序列有陵門、中門、享殿和地宮。各陵都有兩道陵牆,大的佔地 270 多畝,小的不到 1 0 畝,通常分為外圍、內宮兩部分。外圍有廂房、陵門、神道、玉帶橋以及石人、石獸等內宮則有中門、享殿、石人和地宮等。 目前,對遊人開放的是經整修後的靖江王莊簡王與王妃的合葬陵,在享殿內,陳列展出了部分靖江王陵的出土文物,其中有造型精美的青花梅瓶,世上罕見,極為珍貴。
靖江王陵博物館
靖江王陵博物館是庄簡王陵(靖江王陵第三代)復原(1987年)後開辟而成的,是靖江王陵的一部分,陳列展出墓群出土文物。上世紀70年代,文物工作者對兩座王墓和部門宗室墓進行了考古發掘,靖江王陵華麗的地宮大量珍寶的隨葬物品中有陶瓷器、金銀器、玉器、金屬器等,其中以陶瓷器皿居多,尤以青花梅瓶為最,多達300餘件、10餘個品種。這些隨葬品,從一個側面揭示了靖江王奢靡的生活和明代的喪葬制度。更為珍貴的是,靖江王陵區共出土約50方墓誌,因其內容真實可靠,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又因其書法精美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是我們研究桂林地方史、明朝封藩制度和書法藝術極其寶貴的原始資料。
靖江王陵保護
新中國成立後,靖江王陵一直受到國家文物局和各級政府的重視。1963年,靖江王陵墓群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成立了桂林市堯山陵墓文物管理所(現更名為桂林市靖江王陵文物管理處)對靖江王陵進行專門保護和管理,通過考古調查和實地勘測,摸清了靖江王陵的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了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工作,並由國家投資在靖江庄簡王陵遺址上復原了靖江庄簡王陵,把其作為展示靖江王陵文物的重要窗口。1996年,靖江王陵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以來,政府加大了對靖江王陵文物保護的力度。在文物保護工程項目上,在國家文物局、廣西區文化廳和桂林市政府、市財政、市計委和市文化局的支持下,靖江王陵已經完成靖江庄簡王陵享殿和朝房維修、臨時文物庫房的改建、消防和技防設施的更新等文物保護項目。2002年,桂林市靖江王陵文物管理處編制了《靖江恭惠王陵和康僖王陵維修整治實施方案》,並獲得國家文物局的批准,現正准備著手進行靖江恭惠王陵保護性圍牆修建、遺址清理整治和靖江康僖王陵地宮加固清理,以形成靖江王陵早、中、晚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的展示手段的對外開放格局。
1999年到2000年,根據國家文物局和國家計委的部署,桂林市靖江王陵文物管理處編制了《靖江王陵大遺址保護與展示規劃》,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全國五十處文物大遺址保護重點園區項目之一,列入國家文物局和國家計委項目庫備案。同時靖江王陵大遺址保護與展示項目還被廣西區列為廣西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中僅有的兩處重點文物保護項目之一。2001年起,按國家文物局的要求,桂林市靖江王陵文物管理處在《靖江王陵大遺址保護與展示規劃》的基礎上,編制了《靖江王陵總體保護規劃》。目前該規劃已通過桂林市和廣西區的兩級評審,現已報送國家文物局待批。2003年,桂林市靖江王陵文物管理處在市計委的安排下,又編制了《靖江王陵保護一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把兩個規劃中的部分內容變成可操作的具體項目分期分批予以實施。
多年來,我處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保護文物古跡,弘揚歷史文化,靖江王陵的保護與利用都已經走上了正軌並取得了顯著成績,贏得了各級領導和專家的廣泛好評。

Ⅳ 桂林堯山景區怎麼去

你可以從桂林市十字街文化宮坐24路公交車,到林業學校下車,如果有意的話版可以走著再進去,權或者找個當地的三輪車之類的交通工具,這樣比較劃算些;堯山有靖江王陵,和堯山索道,因為最好是乘索道上山頂,有紀念塔。

Ⅳ 桂林堯山景區的四季景色

堯山岡巒起伏,氣勢磅礴,植被豐茂,杜鵑遍野。冬季山頂時有積雪,明亞震直《堯山冬雪》詩雲:「朔風從東來,吹落遙空雪,灑向堯山頂,相看最奇絕。」堯山以變幻莫測,絢麗多彩的四時景緻而聞名。
春天,滿山遍野的杜鵑花將一座層巒疊嶂的大山打扮得奼紫嫣紅;夏天,滿山松竹、陣陣碧濤、山川競秀、鬱郁蔥蔥;秋天,楓紅柏紫、野菊遍野,金黃碧綠;冬天,雪花紛揚、白雪皚皚、冰花玉樹,別有一番情趣,站在堯山頂極目四望,山前水田如鏡,村舍如在畫中,千峰環野綠,一水抱城流的桂林美景盡收眼底,峰海山濤,雲水煙雨的桂林山水就如同一個個盆景展現在您的眼前。在山頂您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卧佛,還可以飲一口天賜聖泉的泉水,一解旅途的疲憊,下山時您還可以乘坐滑道,穿梭於花海叢林之中,體驗貼地飛行的快感。堯山還有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墓群——靖江王陵,規模宏大輝煌,在此出土的梅瓶名揚四海。必會使您心中生出「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堯山是全國著名古跡名勝。

Ⅵ 堯山風景名勝區的節慶活動

堯山紫荊花節時間從每年的3月中旬至4月底說到紫荊花,人們會很自然地想起香港特區的區花,而生長於魯山堯山景區的紫荊花,「此花非彼花」。香港區花是「洋紫荊」,於秋季綻放,而堯山紫荊花是綻放較早的「報春花」,當樹枝上葉子還未長出時,枝條上花已盛開,又名「滿條紅」。堯山紫荊為北方巨紫荊,又名烏桑、兄弟樹、友誼樹。花色紫紅,形如蝴蝶,艷麗可愛,是分布於堯山海拔800—1000米陰坡處的特有植物。堯山紫荊具有:花期早、 花期長、色澤艷、花朵密、樹形大、花質優等六大特點。品種主要有叢生紫荊(灌木)、垂絲紫荊和總狀花序紫荊(喬木);適應能力很強,性喜光,耐寒耐旱,也耐水漬。紫荊的根、皮均可入葯,有活血行氣、消腫止痛、解諸毒物的功效。
堯山杜鵑花節時間從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底
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底,是堯山(石人山)杜鵑花節。屆時從山下至山上,紅、白、粉、紫各色杜鵑第次開放,漫山遍野,燦若雲霞,人在花間行,鳥在花中鳴,美不勝收
石人山全國技巧摩托車挑戰賽 時間每年10月中旬
石人山地形復雜,怪石錯落,林密水秀,氣候適宜,是天然的技巧摩托車賽場。1999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了五屆技巧摩托車賽事,2001年,成功舉辦了全國首屆技巧摩托車障礙賽。技巧摩托車在遊人難以攀登的巨石溪流間騰岩越礙,攀山跨澗,融冒險性、刺激性、挑戰性、趣味性於一體,競技難度大,觀賞性強,引起了眾多摩托車手的廣泛參與和廣大遊客的濃厚興趣。
技巧摩托車賽事將一年一年持續辦下去,而且在規模和規格上將不斷提升,最終將舉辦世界技巧摩托車錦標賽。
摩賽的連年舉辦,大大提高了石人山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創建精品景區,為遊客提供最佳的游覽線路和最舒適的行程,景區斥資建設了長2746米的觀光索道和高標準的仿生態棧道,並更新了游覽步道,完善了許多基礎設施,使景區面貌有了新的變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石人山將會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堯山紅葉節時間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底
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底,堯山滿山紅遍,層林盡染,核桃、柿子、松籽、栗子、獼猴桃,摩肩碰腦,累累串串。遊人屆時不僅能欣賞到香山美景,還能品嘗到各色山珍野味,美哉,優哉

Ⅶ 是焦作的青龍峽好玩還是平頂山的堯山好玩

青龍峽:
河南焦作青龍峽一年四季風光秀美,各成景色。

春季的青龍峽,黃花遍地,山花爛漫,蝶去蜂來,爭奇斗艷。美麗的連翹溝,神奇的桃花谷,到處都籠罩在一片春意盎然之中。四月,山下已是春夏之交,山上卻春意正濃,如果因什麼緣故錯過了春天的季節,五月的青龍峽仍能讓您領略到乍暖還寒的春色美景。

夏季的青龍峽,是中原地區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這里,七月最高氣溫只有29℃,平均氣溫22℃,夜間氣溫在15℃左右,氣候 涼爽,空氣清新,景色秀美,是避暑清夏的勝地。

秋季的青龍峽,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紅葉如火似霞,一簇簇、一叢叢、宛如紅色的海洋,田野山林里,紅紅的蘋果,金黃的柿子,火紅的山楂,紫色的桑葚等各種各樣的山果伸手可摘,彎腰可揀;極具濃郁地方民俗風情的農家小院里,一弔吊金黃的玉米,一串串火紅的辣椒,把青石院落裝飾得絢麗多彩。

季的青龍峽,是冰的世界,是雪的畫卷。冬季進入景區彷彿走進了雪域高原。站在景區觀景台上聚目遠眺,峽谷上下,惟余莽莽,峰巒溝壑,銀裝素裹。松柏亭台掩隱在冰雪之下,獸蹤鳥影迷失在曠野之中。在這冰雪的世界裡,可以踏雪尋梅,亦可坐聽雪落,那份寧靜、那份閑適,令人陶醉。

堯山:
堯山四季風光迷人:堯山地處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上,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三十六處名勝,七十二個景點」,處處綺麗如畫、景色各異。春天鳥語花香,綠映溪吟;秋日滿山紅遍,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林海雪原。初夏時節使人領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

堯山景區之杜鵑花風光[7]
開的清新景象。
盛夏,當平原大地上赤日炎炎似火燒,氣溫達35-38度,這里只有23-26度,涼爽宜人。夏日炎炎,時而碧天晴空,瞬間雲遮霧障,忽而盪入雲海,忽而托入藍天。
秋高氣爽,楓葉滿山遍野,核桃、獼猴桃、柿子、山梨、山葡萄等山果,串串累累,信手可取。冬天的堯山,冬雪降臨,堯山銀裝素裹、白雪皚皚,山舞銀蛇,雪山林海,氣象萬千。置身其中,放眼望去,48尊將軍石,身披皚皚征袍;蒼松翠竹,根根冰柱懸掛。滿山的雪凇、冰掛,如萬盞銀燈;銀裝素裹下,黛青色、雪白色、赤黃色、黑綠色交錯相間,分外妖嬈,瑰麗無比。布滿青苔的冷杉林,掛滿紅紅花骨朵的杜鵑花,更讓白雪半掩半露下的堯山多了幾分挺拔、添了幾分嫵媚,堯山真可謂四季皆佳景,無時不誘人。
總的說來,較平原區經常而柔和。由於堯山氣候比較濕潤,加之地形作用,每年霧日較多,堯山雲

中國堯山景區紅葉節開幕式現場
海波濤滾涌的自然景觀,虛無縹緲,美麗驚人。「陰晴霧奇變,景隨四時移。」濃霧彌漫時,山峰在霧海中時隱時現,或在半山腰上佩一玉帶,悠悠往來,或出現雲海波濤滾涌,如大海中飄盪的小舟,薄霧繚繞時,如輕紗、縷煙,悠悠往來,在一定的天氣條件下,還會出現佛光,彩虹等氣象景觀,神奇縹緲,變幻無窮,使人宛若夢幻仙境之中。

如果LZ是有信仰之人可以選擇去堯山,現在正是佛光四溢的季節,如果只是單純遊山玩水建議去青龍峽,風景秀麗不失大雅,是觀賞遊玩的好去處。

熱點內容
全彈子盆景 發布:2025-09-13 16:59:46 瀏覽:832
盆景沙柱法 發布:2025-09-13 16:50:58 瀏覽:471
梅花味精渣 發布:2025-09-13 16:50:53 瀏覽:182
泡干荷花 發布:2025-09-13 16:37:12 瀏覽:472
想起米蘭花 發布:2025-09-13 16:35:37 瀏覽:3
牡丹籽油吃法 發布:2025-09-13 16:26:28 瀏覽:700
梅花頭花 發布:2025-09-13 16:17:37 瀏覽:63
一把火一朵花猜成語 發布:2025-09-13 16:08:57 瀏覽:186
白酒澆蘭花 發布:2025-09-13 16:07:22 瀏覽:278
金陵綠植 發布:2025-09-13 16:04:12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