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鬱金香小品
⑴ 急切求助!!!!!!!
美與善的統一--讀《詩經·周南·桃夭》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這首詩非常有名,即便只讀過很少幾篇《詩經》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天天,灼灼其華」。這是為什麼呢?我想,無非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詩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動。拿鮮艷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實在是寫得好。誰讀過這樣的名句之後,眼前會不浮現出一個象桃花一樣鮮艷,象小桃樹一樣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給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覺。寫過《詩經通論》的清代學者姚際恆說,此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並非過當的稱譽。第二,短短的四字句,傳達出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這很可貴。「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細細吟詠,一種喜氣洋洋、讓人快樂的氣氛,充溢字里行間。「嫩嫩的桃枝,鮮艷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歡樂和美帶給她的婆家。」你看,多麼美好。這種情緒,這種祝願,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點,這首詩反映了這樣一種思想,一個姑娘,不僅要有艷如桃花的外貌,還要有「宜室」、「宜家」的內在美。這首詩,祝賀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賀人新婚的詩那樣,或者誇耀男方家世如何顯赫,或者顯示女方陪嫁如何豐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講「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確實高人一等。這讓我們想起孔子稱贊《詩經》的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孔子的話內容當然十分豐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這樣一種思想呢?陳子展先生說:「辛亥革命以後,我還看見鄉村人民舉行婚禮的時候,要歌《桃夭》三章……。」(《國風選譯》)聯繫到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農民娶親「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桃夭》篇的寫法也很講究。看似只變換了幾個字,反復詠唱,實際上作者是很為用心的。頭一章寫「花」,二章寫「實」,三章寫「葉」,利用桃樹的三變,表達了三層不同的意思。寫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麗;寫實,寫葉,不是讓讀者想得更多更遠嗎?密密麻麻的桃子,鬱郁蔥蔥的桃葉,真是一派興旺景象啊!
這首詩不難懂,但其中蘊藏的道理,卻值得我們探討。
一個問題是,什麼叫美,《桃夭》篇所表達的先秦人美的觀念是什麼樣的?「桃之夭天,灼灼其華」,很美,艷如桃花,還不美嗎?但這還不行,「之子於歸,宜其室家」,還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這才完滿。這種美的觀念,在當時社會很為流行。關於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時期已經出現。楚國的伍舉就「何為美」的問題和楚靈王發生了爭論。伍舉說:「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若於目觀則美,縮於財用則匱,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國語·楚語》)很清楚,伍舉的觀點是「無害即是美」,也就是說,善就是美。而且要對「上下、內外、大小、遠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無害。這種觀點最主要的特點是強調「善」與「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實際上賦予了美以強烈的政治、倫理意義。「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那意思是說,統治者重賦厚斂,浪費人力、物力,縱欲無度,就不是美。應該說,這種觀點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意義。但它否定了「善」與「美」的差別,否定了美的相對獨立性,它不承認「目觀」之美,是其嚴重局限。這種美的觀念,在當時雖然也有其對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目觀」之美,但這種善即是美的觀點,在先秦美學中應該說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學觀念,主要是沿著這個方向發展的。
孔子也持著這樣一種美學觀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他贊賞「詩三百」,根本原因是因為「無邪」。他高度評價《關雎》之美,是因為它「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合於善的要求。在評價人時,他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論語·泰伯》)善與美,善是主導方面。甚至連選擇住處,孔子也說:「里仁為美。」(《論語·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可見,孔子關於美的判斷,都是以善為前提的。
但孔子的美學觀,畢竟是前進了。它已經不同於伍舉的觀點,已經開始把美與善區別開來,作為不同的兩個標准來使用了。「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佾》)當然,通過對《韶》與《武》的評價,還是可以看出,「盡美」雖然被賦予在「盡善」之外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地位,但只是「盡美」,還不能說是美,「盡善」才是根本。
至此,我們回頭再來看看《桃夭》篇,對它所反映的美學思想,恐怕就更好理解了。在當時人的思想觀念中,艷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過是「目觀」之美,這還只是「盡美矣,未盡善也」,只有具備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麗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第二個問題隨之而來,美的具體內容不僅僅是「艷如桃花」,還要「宜其室家」,也就是美與善之結合,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和評價這種觀念呢?先秦人為什麼把家庭和婚姻看得那麼重要呢?
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還不僅僅反映在《桃夭》篇中,可以說在整部《詩經》中都有反映。在一定意義上說,《詩經》是把這方面的內容放在頭等地位上的。《桃夭》是三百零五篇的第六篇,不能不說它在《詩經》中的地位是很為突出的。如果我們再把《桃夭》篇之前的五篇內容擺一擺,就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婚姻和家庭問題,在《詩經》中確實是佔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三百篇的第一篇是《關雎》,講的是一個青年男子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他日夜思慕,渴望與她結為夫妻。
第二篇《葛覃》,寫女子歸寧,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心情,寫她的勤、儉、孝、敬。
第三篇《卷耳》,寫丈夫遠役,妻子思念。
第五篇《螽斯》,祝賀人多生子女。
第六篇,即《桃夭》,賀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以上是三百篇的頭幾篇(除掉第四篇),它們寫了戀愛,結婚,夫妻離別的思念,渴望多子,回娘家探親等等,可以說把婚姻生活中的主要問題都談到了。
一部《詩經》,三百零五篇,開卷頭幾篇幾乎全部是寫婚姻家庭問題的,豈不令人深思?不論是誰編輯的「詩三百篇」,不論孔子是刪詩了、還是整理詩了,抑或是為「詩三百篇」作了些正樂的工作,都不容置疑地說明了他們是十分重視婚姻和家庭問題的。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和評論這個問題呢?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每個人都仰仗著家庭迎接困難,戰勝天災,爭取幸福生活,當然希望家庭和睦、團結。娶親是一件大事,因為它關繫到家庭未來的前途,所以,對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這很容易理解。
從統治者方面來說,就要復雜多了。《禮記·大學》引到《桃夭》這首詩時說:「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這可真是一語道破。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家庭的鞏固與否與社會的鞏固與否,關系十分密切。到了漢代,出現了「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種關系)之說。不論「三綱」,還是「五常」,它們都以夫婦關系為根本,認為夫婦關系是人倫之始,其它的四種關系都是由此而派生出來的。宋代理學家朱嘉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男女者,三綱之本,萬事之先也。」(《詩集傳》卷七)從這段論述,我們也可以看出統治者為什麼那麼重視婚姻、家庭問題。聽古樂唯恐卧,聽鄭衛之音而不知倦的魏文侯有一段名言,說得很為透僻。他說:「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上承宗廟,下啟子孫,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宜家」是為了「宜國」,在他們眼裡,「宜家」與「宜國」原本是一回事,當然便被看得十分重要了。
「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不論自古以來多少解經者就《桃夭》作過多少文章,但象小桃樹那樣年輕,象春日驕陽下桃花那樣鮮艷、美麗的少女,卻永遠活在讀者心裡。人們衷心祝願她:「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詩文欣賞說《詩·關雎》
--------------------------------------------------------------------------------
^^1
近年賞析之風頗為流行,但我認為這類文章並不好作。尤其是講《詩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須通訓詁,其次還要明詩旨。因為風、雅、頌距今已遠,其可賞析處往往即在字、詞的訓詁之中。加以舊時奉三百篇為經典,古人說詩每多附會;不明詩旨便如皓天白日為雲霾籠罩,必須撥雲見日,始能領會詩情。這里姑以《關雎》為例而申說之,惟不免貽人以老生常談之譏耳。
時至今日,大約沒有人再相信《毛詩序》所謂「《關雎》,後妃之德也」一類的話了。說《關雎》大約是經過加工的一首民間戀歌,恐怕不會去事實太遠。但《齊》、《魯》、《韓》三家(包括司馬遷、劉向)說此詩,都以為它意存諷刺。這又該作何解釋?另外,古人很強調「四始」說(即《關雎》為「風」之始,《鹿鳴》為「小雅」之始,《文王》為「大雅」之始,《清廟》為「頌」之始),認為把《關雎》列為十五國風的第一篇,是有意義的,並非編排上偶然形成的結果。這些都需要我們作出說明。
我以為,無論今文學派的《齊》、《魯》、《韓》三家詩也好,古文學派的《毛詩》也好,他們解詩,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不理解絕大多數「國風」是民歌,把每一首詩都拉到帝王、後妃或列國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詩的本意和後來的引申意混同起來。三家詩看到《關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話,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說詩意是諷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馬遷在《十二諸侯年表序》中所說:「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而後來的《毛詩》為了同三家詩唱對台戲,於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講「後妃之德」雲雲,目的在於說它不是刺詩而是贊美之辭。如果我們認識到十五國風中確有不少民歌,並排除了斷章取義的方式方法,則三家詩也好,《毛詩》也好,他們人為地加給此詩的迷霧都可一掃而空,詩的真面目也就自然顯露出來了。
至於把《關雎》列為「國風」之始,我以為這倒是人情之常。古人原有這樣的說法,認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來,乃由於它們是能歌唱的樂章而於詩義無涉,故有些諷刺詩或大膽潑辣的愛情詩也沒有被統治階級刪除淘汰。我則以為,從《三百篇》的內容看,總還是先把各地的詩歌搜集起來然後為它們配樂,所配之樂,必不能絲毫不關涉詩的內容,而任意用不相乾的樂譜去牽合。《關雎》之所以為「風」之始,恐怕同內容仍有關聯。由於詩中有「琴瑟友之」、「鍾鼓樂之」的詞句,很適合結婚時歌唱,於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纏綿悱惻、終則喜氣洋洋的樂調,而沿用為結婚時的奏鳴曲。蓋因戀愛而「寤寐思服」、「展轉反側」乃人之常情,故雖哀而不傷(「哀」有動聽感人的意思);夫婦結婚原屬正理,君子淑女相配並不違反封建倫常,故雖樂而不淫。這樣,自然就把它列為「國風」之首了。直到今日,我們遇到喜慶節日,也還是要唱一些歡快熱鬧的歌,奏一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順心如意。這並不是什麼迷信,而是同喜慶節日的氣氛相適應。如果辦喜事時奏哀樂唱悼亡詩,撇開吉利與否的迷信觀點不談,至少產生敗興和殺風景的反效果,總是招人憎厭的。《三百篇》的樂章既為統治階級所制定,當然要圖個吉利,把體現喜慶氣氛的作品列於篇首。這不僅符合他們本階級的利益,即從人情之常來講,也是理當如此。
^^2
從古以來,《關雎》就有兩種分章的方式。一種是每四句為一章,全詩共五章。另一種是分為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第三章各八句。從文義看,我傾向於第二種分法。第一章是總述,態度比較客觀;第二、三章則從男主人公方面落筆,先說他在未得淑女時思念之苦,連覺也睡不著;然後再說他求得淑女與之成婚以後,他將千方百計同她魚水和諧,使她心情歡樂舒暢。如果說第二章近於現實主義的描寫,那麼第三章便帶有浪漫主義情調,抒情主人公乃為愛情獲得成功的美好前景而陶醉了。
講到這首詩的表現形式,歷來也有兩種意見。即在賦、比、興幾種表現手法中,有人認為「關關雎鳩」兩句和「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等描寫是比興,由河洲的禽鳥和水中的荇菜「興」起君子求淑女的願望,這就是詩的主題。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此詩乾脆自始至終都是「賦」。而說它的手法是「賦」的,又有兩種解釋。一是古人舊說,認為采荇菜的活動本是貴族婦女(包括後妃以及嬪妾)應做的「本職工作」,所以是「賦」;二是今人新說,認為這是一首寫實的情歌,小夥子看上了河上采荇菜的勞動少女,於是表示了愛慕之情,無論「雎鳩」的鳴聲也好,采荇菜的場面也好,都是「君子」身臨其境耳聞目見的,當然屬於「直陳其事」的「賦」了。這些說法都能言之成理,讀者不妨互參。
不過如讓我講這首詩,我倒比較傾向於「比興」說。所謂比興手法,特別是「興」,並不是詩人在實際生活之外憑空找來點什麼填塞入詩,而是以即目所見、傾耳所聞的當前實際景物做為抒發思想感情的媒介,順帶著產生了聯想。我們可以承認「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詩人眼前實景,但這一對在河洲上互相依偎著一唱一和的水鳥,自然會引起未婚青年男子迫切尋找淑女以為配偶的強烈意願。詩人在選擇詩料時單單看中了「關關雎鳩」,這本身就體現了「比興」的作用。否則詩人為什麼不寫別的呢?換言之,也只有寫互相鳴和的一對水禽才與這首詩的主題合拍,才算得上典型化。如果硬把它限制在「賦」的框框里,反倒近於自然主義的解釋了。
我把「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以及「采之」、「芼之」也講成比興手法,是以字、詞的訓詁為依據的。古人大都把「流」、「采」、「芼」講成同義詞,即都有「尋求」、「採摘」和「擇取」的意思。「流」之訓「求」,從西漢的劉向(他是治《魯詩》的),東漢的高誘(說詳《呂氏春秋注》),到清代的馬瑞辰(著有《毛詩傳箋通釋》),都有考證,而且比較可信。比如《說苑》中《越人歌》的漢譯就有一句「搴流中洲」(這一句是經過校訂的),這里的「搴流」即為同義復合詞,「搴」和「流」都作採摘講。可是朱熹的《詩集傳》則兼用「流」字本義,認為這句是指順著流水去擇取荇菜。此說雖遭清人(如姚際恆)非議,我倒覺得朱熹的講法是從實際生活出發的。至於「芼」,舊注亦訓「擇」,朱熹卻據董逌《廣川詩故》解「芼」為「熟而薦之」。我覺得此解亦近理。在現代漢語中,特別是北京方言,我們經常還聽到用沸滾水把菜蔬「芼」(mào)一下的說法。即等水燒開後把生的菜放進去,「芼」之使熟,隨即撈出。由此可見,荇菜的從「流」到「采」,從「采」到「芼」,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左右」本指人的左右手,引申為左右兩邊。人們勞動,大抵雙手兼用,尤其是採摘或捧掬菜蔬的時候,總是左右手同時並舉。這也屬生活常識,無勞辭費。
訓詁既明,然後講詩。荇菜之被採摘,猶淑女之被君子所選中。開始采時,在水中左一把右一把,順水撈來撈去,方向無定;一似男之求女,一上來還沒有找到明確目標,只能慢慢物色,宛如在水中尋求中意的荇菜。及至「采」時,則目標已明,看準後便採到手了。既采之後,就要「芼」它一下,使之成為可食之物,亦即是說只等婚期一到,共同生活便將開始了。我所以把它講成比興,正是從字、詞的訓詁上體會出來的。
^^3
下面簡單談談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此詩言切而意婉,尤其是第三章,男主人公對所思女子真是設想得體貼入微,關懷備至。第一章「窈窕淑女」二句,直往直來,連個小彎兒也不拐。但從第二章起,細節描寫增多了,小夥子由於「寤寐思服」,徹夜翻來覆去,睡不踏實,這確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穩,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戀愛時總是好往樂觀處想,於是他想到將來結婚時場面多麼熱鬧,婚後感情多麼融洽和諧,生活多麼美滿幸福。這一切遐想,都是從「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失眠中幻化出來的。雖說是主觀的一廂情願,卻並非可望而不可即。後來的劇作家代劇中人立言,說「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反嫌說得太露;而《關雎》的作者卻以豐富而圓滿的想像來填充眼前無可排遣的相思,這真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了。難得的是這乃屬於典型的東方式的、我國傳統的正常戀愛觀,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為夫婦(用「好逑」字樣可證),而不僅僅是做為情侶(這同《鄭風》里的作品就不同了!),這固然有封建統治階級的烙印,卻也體現了漢民族的傳統特色。
1950年我曾在大學里教過一年《毛詩》專題課,承廢名師(馮文炳先生)把他的講義手稿惠借給我,其中講《關雎》的一段居然倖存至今,謹轉錄於下即做為這篇小文的結束:
「興」是現實主義的技巧,是不錯的。這首詩即河洲之物而起興,顯見為民間產物;采荇尤見出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可能是女性)。我們對於采荇不免陌生,但采蓮蓬、采藕、采菱的生活我們能體會。先是順流而取,再則採到手,再則煮熟了端上來。表示雖然一件小小事情也不容易做(正是勞動的真精神),這就象徵了君子求淑女的心情與周折。等到生米煮成熟飯,正是「鍾鼓樂之」的時候了,意味該多麼深長!同時這種工作是眼前事實,並非虛擬幻想,一面寫實一面又象徵,此所以為比興之正格,這才是中國詩的長處。後妃固然主德,但後妃哪裡夢見「采荇」的樂趣,也未必看得見「雎鳩」的比翼雙飛。不過采詩入樂,「太師」的眼光總算夠好的。可惜古人不懂得「向人民學習」罷了。(小如按:此段文字乃轉摘自我的一份劫後殘存的講稿中,當時是把先生的意思做為自己的話寫下來的,因此可能與原文略有出入,讀者鑒之。)
附《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曹丕《秋胡行》
--------------------------------------------------------------------------------
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嘉餚不嘗,旨酒停杯。寄言飛鳥,告余不能。俯折蘭英,仰結桂枝。佳人不在,結之何為?從爾何所之?乃在大誨隅。靈若道言,貽爾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踟躕。佳人不來,何得斯須。
《秋胡行》屬樂府《相和歌·清調曲》。古辭原意是歌頌秋胡妻的貞烈。詩人以古題寫新事,表現懷人之思。朱乾《樂府正義》以為是「魏文思賢之詩」。筆勢舒緩、纏綿而婉約。
首二句十字直入主旨,點明了整個事件的原委和結果:早晨即與佳人相期,但直至日夕,佳人卻終沒有來。其痛苦的語調,濃重的失落感頓時籠罩全篇。
此至,讀者也許會產生兩點疑問:其一,詩中的「佳人」是誰?真是容冶貌美,為魏文曹丕所傾心期的女性?還是他成就大事業所渴思的賢人?其二,佳人為何失約未來?是關山迢遞,路遠會難?還是另有曲折,中途變卦?有趣的是:這些為讀者關心的問題,不知是作者以為不重要,還是另有隱衷,提不得也,故一起略在詩外隻字未提。詩人只是在十六句中,反反復復,絮絮叨叨,極其主觀而詠嘆調般地傾訴著一個主題,這就是——因佳人失約未來而引起的濃重的失落感。光從字面看,這種失落感和待人不至的焦灼感,似乎是指從早晨與佳人相約開始,到日夕佳人未至這段時間。其實,朝——夕,僅僅是一種光陰的比喻,時間的象徵,即以一天象徵一生。由朝至夕,乃指從青少年至垂暮之年的整個人生。在自己的整個一生中,始終有一種不能實現的追求,和由不能實現而帶來的巨大而又無法彌補的缺憾感。明白了這一點,「佳人」是男是女,為何失約未至這些問題,也許確實就無關緊要,可以略去。重要的倒是,詩人是如何組織和表達這一焦急渴心情的,且讓我們欣賞一下:
首先是「嘉餚不嘗,旨酒停杯」。為思佳人,茶飯無心。連美酒、連嘉餚都懶得動箸一碰,箸在半空,酒碰到唇邊,忽然像電影來了一個停格。心中湧起的,是追求永遠不能實現的深層的失落感。二是「俯折蘭英,仰結桂枝」,盡管追求不能實現,但自己並不停止這種追求,故其行也高,其志也潔。此化用屈原《離騷》和《九歌》中「結幽蘭而延佇」,「結桂枝兮延佇」句式,以示自己貯芬芳而待遠人。三則是表示願意跟佳人到天涯海角,並讓海神把最寶貴的「明珠」送給她。四是
⑵ 王天勝工筆畫作品市場價格如何
朱稱俊工筆畫作品近幾年的拍賣價格如下:
王天勝作品郁內金香 ,拍賣時間容2013/6/19 ,拍賣價格135.60萬。
王天勝作品工筆花卉 ,拍賣時間2013/5/9 ,拍賣價格134.40萬。
王天勝作品鬱金香 ,拍賣時間2014/5/24 ,拍賣價格126.50萬。
王天勝作品花卉 ,拍賣時間2014/7/4 ,拍賣價格80.50萬。
王天勝作品前程似錦 ,拍賣時間2012/12/16 ,拍賣價格57.50萬。
王天勝作品工筆牡丹 ,拍賣時間2014/10/17 ,拍賣價格56.00萬。
⑶ 東西湖鬱金香主題公園的景點介紹
第二屆鬱金香賞花游三大核心主展區:京劇臉譜園、荷蘭風情園、江南水鄉園 。
1、京劇臉譜園
園區採用「中西合璧」的設計構思, 以多種顏色的鬱金香精心搭配成中式戲曲元素---京劇臉譜,使得中國文化與西洋的鬱金香文化相得益彰,放眼望去是一片五彩繽紛的花海,讓人流連忘返。臉譜園結合楚漢文化,設計以臉譜為主要觀賞元素,紅臉的關羽、白臉的曹操等,栩栩如生,讓人領略楚漢文化的精髓;以水袖、靠旗、中國結、戲服花紋、祥雲、海浪等為輔助觀賞元素,讓戲曲文化更加的生動形象,也更具動感;其間點綴奔馬雕塑,營造由古井飲水後向園內奔騰而來的意境,同時也與農歷馬年相映襯;中軸線以循環水系及榮譽印章為中心景觀,印章是中華文化符號,畫龍點睛,寓意林業集團重視信譽和品牌的內涵。臉譜、馬、水景等觀賞元素,有主有次,動靜結合,渾然天成,整體形成一個別具一格的熱鬧大舞台,色彩斑斕,樂陶陶兮,韻無窮。
2、荷蘭風情園
園區著力打造以歐洲風情為主、以西洋樂器為輔的鬱金香觀賞園。荷蘭風情園緊緊圍繞鬱金香,設計有典型的荷蘭元素,諸如大風車、小木屋、帆船等,重點體現荷蘭風情;入口設計豎琴水景、園路中設計鋼琴、花帶輔以樂符,將風情園營造成一個西洋樂器園,仔細聆聽,彷彿在演奏<鬱金香頌>,又彷彿是在演奏一首浪漫的<春天交響曲>,如夢如幻,帶你穿越時空。風情園內種植五彩繽紛鬱金香花帶,結合以上諸多景觀元素,營造具有異國情調、甜蜜、浪漫的景觀氛圍,花帶也似飄帶,動感十足,猶如雨過天晴之後的彩虹般絢爛奪目,色彩繽紛,浪漫迷人,讓人可以盡情的欣賞、盡情的暢游、盡情的演奏、盡情的呼吸,也或者盡情的拍照,也或者拾級而上,領略荷蘭風車的風采,感受一下風車給你的視野。
3、江南水鄉園
園區以其獨有的水景顯得與眾不同。春風拂面,水榭里,聞花香,落得一個閑適自然。水鄉園以「三朵金花」為主要造景主題,在水系的南面和北面,分別以多彩的鬱金香種植成花瓣狀,形成三朵巨大的花瓣,栩栩如生。柳條漫飛,水塘邊,水車嘩嘩作響,引得嬉笑聲一片。水塘邊設計水車,增加親水性和趣味性。江南水鄉園可以讓人靜靜的感受水的氣息,也可以讓人近距離接觸;且看水榭,那梁、那瓦、那門、那窗,無一不是江南風格,讓人在此感受鬱金香美麗的同時,也可以感受一下江南水鄉的魅力;在水塘四周種植有各種水生植物,水塘里養有魚,閑暇之時可以享受垂釣的樂趣,整個形成一幅生態的又充滿色彩的別具一格的水鄉賞花園。
除了可以游覽三大主要景區,園區還巧妙運用起伏的地形,營造自然山林景色。精緻的景觀小品、簡潔清新的花箱或自然堆砌的景石等自然簡約的景觀給人帶來最為淳樸的享受。除了賞花,園內還設有花卉栽培體驗區、兒童氣墊、花卉超市等游樂區域,讓遊客得到一次田園、綠色、健康、休閑、生態的體驗和享受。
第三屆鬱金香賞花游景點區域:
1、榮譽廣場
園區採用每年變換主題的方式來增加觀賞的趣味性,2015年主要圍繞「羊年」主題結合兒童喜聞樂見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形象,用各色鬱金香營造了金羊送福的歡慶場面。請看,灰太狼先生、紅太狼女士受邀前來,懶羊羊小朋友和美羊羊小姐熱情加入,還有慢羊羊村長親自把福字帶到,恭送吉祥。新建3.5米高的觀景平台,拾級而上,舉目遠眺,「羊村」一派花團錦簇,其樂融融的場面盡收眼底。園區內點綴奔馬雕塑,營造由古井飲水後向園內奔騰而來的意境;中軸線以循環水系及榮譽印章為中心景觀,印章是中華文化符號,畫龍點睛,寓意林業集團重視信譽和品牌的內涵。羊、馬、水景等觀賞元素,有主有次,動靜結合,渾然天成,整體形成一個別具一格的熱鬧大舞台,色彩斑斕,樂陶陶兮,韻無窮。
2、歐洲風情園
歐洲風情園今年的主題是夢幻蝴蝶園,園區內原有的風車、木屋、木鞋、海盜船彌漫著北歐風情,入口設計豎琴水景、園路中設計鋼琴、花帶,又吸引出斑斕的蝴蝶翩翩起舞,將風情園營造成一個夢幻的蝴蝶樂園。陽光下,伴隨著默克爾的《蝴蝶》鋼琴曲,每朵鮮花愉快開放、每隻彩蝶歡快飛舞。走進歐洲夢幻蝴蝶園,見證可愛的精靈美麗蟬變,親歷蝴蝶園,聞四季花香、賞蝴蝶「翩翩起舞」,小精靈調皮的圍繞著您飛舞,條形種植鬱金香成片成海,如遍地錦緞,延綿舒展。花滿園,蝶曼舞,不經意間,心裡的唯美夢幻被蝴蝶園開啟。
3、江南水鄉園
園區以其獨有的水景顯得與眾不同。郁仙橋佇立於水鄉之中,漫步其上,可以讓人近距離接觸湖光水色,靜靜的感受水的氣息;春風拂面,水榭里,聞花香,落得一個閑適自然。柳條漫飛,水塘邊,水車嘩嘩作響,引得嬉笑聲一片。在水塘四周種植有各種水生植物,水塘里養有魚,閑暇之時可以享受垂釣的樂趣,整個形成一幅生態的又充滿色彩的別具一格的水鄉賞花園。園區以盛開的花朵為原型,種植色彩各異的鬱金香,形成絢麗繽紛,花團錦簇的景觀效果,結合農耕文化小品設計,給江南水鄉園增加了更多的人文氣息。
4、沿河兩岸景觀
新開發出沿河兩岸景觀,春意正濃時,碧波盪漾,兩岸楊柳隨風而動,鬱金香迎風而舞,營造靜謐的沿湖自然風光。親水平台上或坐,或依,或卧,小憩一番其樂無窮矣!另有疏林草地園園區內喬灌木錯落有致,草地綠草如茵,亭台樓閣和怪石、疊泉相映成趣,置身其中仿若穿越到清宮後花園,感受別樣情懷。
5、遊客休閑體驗區
較往年不同,除了賞花,豐富的植物、蔚藍的天空、充沛的水系構建而成的天然氧吧,讓你置身其中流連忘返。2015年鬱金香主題公園新增遊客體驗區,蹺蹺板、鞦韆——玩樂與嬉戲的樂園,鐵索浮橋——平衡與力量的較量!讓孩子體驗遊玩的樂趣,讓遊客享受戶外擴展的驚險刺激。園內還設有農耕栽培體驗區、兒童氣墊、花卉超市等游樂區域,讓遊客得到一次田園、綠色、健康、休閑、生態的體驗和享受。
⑷ 尋~有關文化傳統的話劇或小品
《靈性空間》(完整劇本)陶瓷展銷中心裡發生的家庭事件
時間:某假日
地點:XX陶瓷展銷中心
人物:阿瑛——較有經驗的營銷員
小鈴——營銷員新手
大鳴——男人一個
母親——大鳴的母親
麗瓊——大鳴的妻子
[幕啟。
[舞台一邊是樣板磚,另一邊是個廚房的示範套間。
[阿瑛領著母親上。
阿瑛 阿姨,你仔細看看這里有沒有你想要的?
母親 (仔細看了看,然後目光定在那套「鬱金香」系列的瓷磚上,高興地)對,對,我要找的就是這種。
阿瑛 阿姨你真有眼光,這是我們XX的「鬱金香」系列瓷磚,用在廚房或者衛生間,既整潔,又舒服。
母親 就是嘛。對不起姑娘,我換了三次了,還能換嗎?
阿瑛 沒關系的。你已經付了訂金,在沒正式購買以前更換是沒問題的。對了阿姨,為什麼你對這套磚情有獨鍾?
母親 你不知道啊,我們隔壁才剛裝修完,他們廚房就是用這套磚啊,可氣派哪。我就受不了他們家那老太太總是說他兒子多好,挑個這么漂亮的磚用到廚房裡,我也要讓他們知道,我們家一樣這么氣派!
阿瑛 阿姨,我們那邊有台電腦,可以演示出用了這套磚以後的效果,要不去看看效果再作決定怎麼樣?
母親 好啊,那就麻煩你了。
阿瑛 請跟我來。(帶著母親下)
[小鈴領著麗瓊上。
小鈴 請過來這邊看看吧,這里是廚衛系列的磚……
麗瓊 行了行了,我也不是第一次來了。
小鈴 哦,您是咱們XX的老客戶了?
麗瓊 那倒不是。我身邊的人個個都是用XX的,我可不會人家干什麼我就干什麼的。
小鈴 其實我們也有很多不同的款式讓您……
麗瓊 行了行了,我知道你們XX也不是什麼二流貨色,所以才來看看的。不過我可實話告訴你,我不一定就要買你們的,我要的東西一定是最有特色的……(看到那「鬱金香」系列)像這種我就不會買了。
小鈴 您不喜歡這種款式?
麗瓊 也不是不喜歡,但我家隔壁那戶人已經用了這一款了,要是我也跟著用,人家還以為我們家是他們家的「分店」呢。
小鈴 您真風趣。要是不喜歡這套磚的話,我們到那邊去看看別的款式吧。
麗瓊 好吧。
[兩人慾下,卻碰上正在走上的阿瑛和母親。
母親 好,我就鐵了心用這套……(看見麗瓊)喲,我的好媳婦兒怎麼也在這兒啊?
麗瓊 媽,我也沒想到你在這兒啊。你不用在家帶孩子嗎?
母親 (譏諷地)我的好孩子不就在這兒了嗎?(伸開臂膀)乖孩子過來讓媽媽抱抱。(想向麗瓊撲過去)。
麗瓊 (避開)我是說,你不用帶你的孫子嗎?
母親 聽說我的孫子是你的兒子。你都不帶孩子,難道指望我這老東西還有什麼喂他不成?
麗瓊 我和大鳴都忙,只好委屈您來幫忙了。
母親 我也委託隔壁張奶奶幫忙帶孩子了。我也不閑著啊,我要來看看咱們家裝修該用什麼磚。
麗瓊 這用不著您操心,我會弄好的,您歇歇吧。
母親 你平時這么忙,這些事兒我來操辦就行了,今天放假,該你歇歇。
麗瓊 裝修的事情,由我作主,這是大鳴說的。
母親 他開頭是這么說,可後來,他又說你老是挑肥減瘦一大天,結果什麼都沒買成。這樣下去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裝修完。還說你盡挑貴的,怕裝修完了,孩子也沒錢吃奶粉了。所以,以後裝修的事情還是由我來負責。
麗瓊 這到底是他的意見還是您的意見啊?
母親 他是我兒子,我們的意見從來是一致的。
麗瓊 您挑的東西都大概不太屬於這個年代了,您還是歇歇吧。
母親 從以前在農村刷石灰水,到進城後找人鋪馬賽克,什麼不是我乾的?我不但與時俱進,而且經驗豐富,還是你歇歇吧。(對阿瑛)你帶我去結帳。
麗瓊 不行,讓我先看看再說。
母親 不用了,現在就可以結帳。
麗瓊 不行,得由我做主!
阿瑛 兩位,要不這樣吧,我們那邊有些座位,小鈴,你帶兩位去歇歇……
[兩人同怒:「誰要歇歇?」
阿瑛 不,帶她們去坐坐,等兩位都考慮好了,再作決定好嗎?
小鈴 兩位這邊請,慢慢考慮一下吧。
[母親和麗瓊相視一眼,最後還是跟著小鈴下。
[大鳴半帶醉意地上。
大鳴 把最最最好的磚給我拿過來,我是男人,這事兒還是得由我來做主!
阿瑛 先生,請問有什麼能幫您的嗎?
大鳴 (激動地)你給我把最好的磚挑出來,我要做主,我要做主!
阿瑛 先生,您是喝醉了吧,要不先去坐一坐……
大鳴 我什麼事兒都沒有!你少給我說廢話,他媽的我們家裝修還用得著你們女人指手畫腳嗎?
阿瑛 行,那您看看我們這里的磚合不合適,這是我們的廚衛系列……
大鳴 (突然發現那套「鬱金香」,大驚失色)這……這……我說這是什麼回事啊?
阿瑛 有什麼問題嗎?
大鳴 拿走,拿走,快把這磚拿走!
阿瑛 這是我們的展品……
大鳴 我叫你拿走,聽到沒有,不能賣這東西!
阿瑛 先生……
大鳴 我求你啦姑奶奶,要你不把這套磚拿走,我們家可要「家變」啦!
[麗瓊和母親一前一後地上,後面跟著不知所措的小鈴。
阿瑛 不可理喻!
母親 蠻不講理!
小鈴 你們冷靜,冷靜嘛!
大鳴 (獃獃地)晚了,太晚了,來不及了。
[阿瑛和麗瓊同時看到大鳴,齊聲:「大鳴,你來評評理!」
大鳴 想不到還有我說話的時候啊。
母親 當著你老婆的面,就把這套磚買下來!
阿瑛 走,我們去看看別的。
母親 兒子,你不是說她挑來挑去都買不成,得由我來做主嗎?
麗瓊 老公,你不是說她老愛跟風,得由我來做主嗎?
大鳴 (大顯神威)你們都別吵啦!
母親 (更凶地)有你這樣對媽說話的嗎?
[大鳴還是縮頭縮腦地想向媽解釋。
麗瓊 你還吼我?你不愛我了!你當你的孝順兒子去吧,我們離婚算了。
[大鳴又低聲下氣地哄老婆。
母親 離就離唄,這世界上好姑娘多的是。(對阿瑛和小鈴)兩位姑娘,今年多大啦?有對象沒有?
小鈴 這……阿瑛姐,怎麼辦啊?
阿瑛 (笑)阿姨,要麼你們還是協商好再來吧,我們隨時歡迎你們來。
大鳴 媽,別出洋相啦,咱們還是先回家吧。
母親 不行,今天我非把這套磚買回來不可。
麗瓊 不能買!
母親 買!
麗瓊 不買!
母親 買!
麗瓊 不買!
大鳴 你們都別爭啦,咱們家不裝修啦!
[母親和麗瓊停下爭吵,驚望著大鳴,異口同聲:「什麼?」
大鳴 還裝什麼修啊?我們裝修,不就是為了有個舒舒服服的家,讓孩子在這里成長,一家人和和氣氣地過日子嗎?要是裝修會弄得一家人鬧別扭,裝修還有什麼用啊?
[母親和麗瓊都覺得說得有道理,默不作聲。
小鈴 (把阿瑛拉到一邊)阿瑛姐,他們鬧僵了,這可怎麼辦啊?
阿瑛 還是那句話,讓他們冷靜一下,考慮清楚了再來。
小鈴 我們就不理他們了嗎?
阿瑛 清官難審家務事,我們還能怎麼樣?
小鈴 (想了一想)我有辦法。
阿瑛 你想怎麼樣?
小鈴 (沒理阿瑛,走到母親身邊)阿姨,來,看看你的廚房!(把母親拉到示範套間里去)
母親 我的廚房?
小鈴 對呀,想像一下,裝修以後,你們家廚房就成這個樣子了,你就站在這兒做你的辣子雞。你的小孫子在地下爬著說:「奶奶,我要吃,我要吃!」
母親 (小了)你這丫頭,想得還挺美的!
阿瑛 (也把麗瓊推到「廚房」里)你的好媳婦兒一進門,就聞到撲鼻的香。
麗瓊 (看了一眼還在生氣的丈夫,想討好,便跟著玩)喲,媽,什麼這么香啊?
母親 (很投入了)辣子雞,你兒子嚷著要吃了。
麗瓊 真香,大鳴最愛吃了。他回來,一定高興!(望著大鳴)對吧,老公?
大鳴 (笑了)得了吧你們,還沒裝修就想得這么美啦!
小鈴 裝修以後就真這么美啦。我們XX的口號是……阿瑛姐,是什麼啊?
阿瑛 締造靈性空間!
小鈴 對,這廚房夠靈性了吧,一家人在這里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把母親和麗瓊的手拉到一起)
母親 這一家人,還能不和氣嗎?
麗瓊 我們也是為這個家好才吵吵小架的。怎麼說,還是一家人嘛,是吧老公!
大鳴 (也把手伸過去握著他們的手)這就對了嘛。
[ 小鈴把阿瑛拉到一邊喜滋滋地拍手。
阿瑛 (小聲地)臭美吧你!(對三個客人)請問你們有決定了嗎?
母親 意見一致;
麗瓊 全票通過;
大鳴 就要這種廚房,我們的——
三人 靈性空間!
[眾樂。
[音樂起。
[落幕。
⑸ 工筆花鳥名家的畫論書有哪些
《中國抄近現代名家畫集·金鴻鈞》近日由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已在全國新華書店公開發行。《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大紅袍)是由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入選者皆為近現代有重要成就的著名中國畫家。
金鴻鈞是現代著名工筆花鳥畫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他是俞致貞、田世光、郭味蕖等大師的入室弟子,是繼田世光和俞致貞之後,北派工筆花鳥畫第三代傳人中的佼佼者。
本畫集精選了金鴻鈞作品166幅,從1962年畢業創作《國色天香》到2007年創作的《古藤繁華》,都是精品力作。
⑹ 王海濱的參展情況
1999年9月《轟炸過後---有感於北約的人道主義》參加建國50周年全國暨全軍美展(軍事博物館)
2001年4月《曙光在前》參加首屆重彩畫展並獲優秀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1年6月《老人》參加全軍寫生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2年8月《清韻》參加建軍75周年全國美展(軍事博物館)
2002年8月《東方紅》參加建軍75周年全國美展(軍事博物館)
2002年11月《鬱金香》參加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並獲銀獎(炎黃藝術館)
2003年應總政治部之邀為中央軍委大樓創作大幅工筆畫《和平世界》
2004年11月《憧憬》等參加學院工筆——首屆藝術院校工筆畫名家邀請展(今日美術館)
2005年12月《都市.制服系列》參加學院工筆——首屆全國工筆肖像藝術展(今日美術館)
2007年8月《家鄉小站》參加建軍80周年全國美展(中國美術館)
2007年9月《都市》系列作品八幅參加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08年2月《陽光》等六幅作品參加「永恆的經典」中國畫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並出版同名畫集
2008年4月《都市.出租》等八幅作品參加「數風流人物」----2170中國畫邀請展(江蘇美術館)並出版同名畫集
2008年5月《納西少女》參加情系奧運中國畫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2008年6月《吉祥西藏》參加「精品2008」工筆畫名家繪畫邀請展(首都師范大學美術館)
2008年7月《黑衣人》等三幅作品參加「靈感高原」----繪畫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並出版同名畫集
2008年8月《憧憬》參加「百人百幅中國畫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並出版同名畫集
2008年9月《都市.等待》參加全國第七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中華世紀壇)
2008年11月《都市車站2006.1.8》參加全國第三屆青年美展(中國美術館)
2009年4月《外鄉人》等八幅作品參加「數風流人物」----2170中國畫邀請展第二次展(江蘇美術館)並出版同名畫集
⑺ 王海濱的個人資料
人物簡介(1976-)1976年生於河北 任丘 200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工筆人物專業研究生課程班 2007年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2011年考取中國畫創作方向博士研究生,師從孫志鈞教授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編輯本段參展情況1999年9月《轟炸過後---有感於北約的人道主義》參加建國50周年全國暨全軍美展(軍事博物館) 2001年4月《曙光在前》參加首屆重彩畫展並獲優秀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1年6月《老人》參加全軍寫生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2年8月《清韻》參加建軍75周年全國美展(軍事博物館) 2002年8月《東方紅》參加建軍75周年全國美展(軍事博物館) 2002年11月《鬱金香》參加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並獲銀獎(炎黃藝術館) 2003年應總政治部之邀為中央軍委大樓創作大幅工筆畫《和平世界》 2004年11月《憧憬》等參加學院工筆——首屆藝術院校工筆畫名家邀請展(今日美術館) 2005年12月《都市.制服系列》參加學院工筆——首屆全國工筆肖像藝術展(今日美術館) 2007年8月《家鄉小站》參加建軍80周年全國美展(中國美術館) 2007年9月《都市》系列作品八幅參加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08年2月《陽光》等六幅作品參加「永恆的經典」中國畫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並出版同名畫集 2008年4月《都市.出租》等八幅作品參加「數風流人物」----2170中國畫邀請展(江蘇美術館)並出版同名畫集 2008年5月《納西少女》參加情系奧運中國畫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2008年6月《吉祥西藏》參加「精品2008」工筆畫名家繪畫邀請展(首都師范大學美術館) 2008年7月《黑衣人》等三幅作品參加「靈感高原」----繪畫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並出版同名畫集 2008年8月《憧憬》參加「百人百幅中國畫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並出版同名畫集 2008年9月《都市.等待》參加全國第七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中華世紀壇) 2008年11月《都市車站2006.1.8》參加全國第三屆青年美展(中國美術館) 2009年4月《外鄉人》等八幅作品參加「數風流人物」----2170中國畫邀請展第二次展(江蘇美術館)並出版同名畫集
⑻ 有沒有人見過畫工筆的鬱金香花蕊畫的畫的畢業創作想畫,但不知道能
我有畫過。純水墨工筆。
⑼ 陳慧敏的藝術生平
1994年 作品《柱頂紅》、《仙客來》、《石畔花開》發表於《中國畫》第56 期;
1995年 為慶祝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的召開創作《雞冠花》並入選《當代中國女畫家作品集》;作品《馬蹄蓮》入選《美術》第9 期;
1996年 作品《初雪》、《龜背竹》入選《美術》第9 期;
作品《窗前金菊》入選《美術觀察》第8 期;
作品《金鍾在鳴》發表在《詩刊》第12 期封底;
作品連續刊載於《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光明日報》;
《中國旅遊報》刊登了陳慧敏作品專題評論:《絲絲入情展胸懷》;
中央電視台《書壇畫苑》播出陳慧敏作品專題片《翰墨情緣》;
1997年 作品《紅月季》應邀參加「97 北京工筆重彩畫精品展」並入選同名畫集;
應中國集郵總公司邀請設計「中澳建交首日封和紀念封」《玫瑰與月季》兩枚;
作品選編入《世界華人書畫家作品選集》;
作品《水仙》發表於《詩刊》第4 期封面;
1998年 作品《龜背竹》發表於《詩刊》第3 期封面;
入編《世界名人錄》、《中國專家大辭典》《20 世紀中國美術、書法家作品拍賣庫》;
1999年 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陳慧敏工筆重彩畫》專集;
《藝術家》雜志連載《荷瓶》、《馬蹄蓮》、《玉蘭》、《幽香》、《花之夢》、《荷花掌》、《迎春》、《仙客來》、《雪地情》、《翠帶玉蓉》、《水仙》、《石畔花開》等作品並由李魁正先生為畫作評:《走向新歷程》;
作品《格扇系列—春》、《格扇系列—夏》、《向日葵—現在》、《龜背竹- 2》被《連環畫報》刊載;
《江蘇畫刊》刊載系列作品:《雞冠花》、《向日葵—未來》、《格扇系列—春》、
《格扇系列—冬》、《窗系列—迎春》、《荷瓶》、《龜背竹- 2》;
天津楊柳青出版社出版《陳慧敏花鳥作品圖錄》;
應邀為北京市會議中心創作《向日葵》、《鬱金香》、《金鍾在鳴喜迎新世紀》,作品被永久收藏;
2000年 應《國畫家》邀請刊登作品:《格扇系列—秋》、《雞冠花》、《龜背竹- 2》、《幽香》、《窗前金菊》,夏碩琦先生作評《創新思維與文化利用—〈讀陳慧敏重彩畫集〉有感》;
作品《向日葵—未來》刊登於《美術》;
作品《龜背竹-2》、《格扇系列—春》、《格扇系列—夏》、《格扇系列—秋》,刊登於《美術向導》;
作品《窗系列—蜀葵》刊登於《中國文化報》,夏碩琦先生作評:《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美》;
作品編入《中國當代線描藝術—花鳥編》畫集;
應邀參加「中、日、韓國際書畫交流展」,作品《春陳慧敏赴香港師范學院藝術系進行藝術交流意》被藏家收藏;
2009年 應邀參加「第二屆全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作品編入同名畫集;
2010年 應邀參加「當代水墨空間書畫展」;
作品編入《當代中國工筆畫集》;
作品編入《當代中國畫新技法—工筆牡丹》卷;
作品編入《當代中國畫新技法—工筆花鳥》卷;
應中國集郵總公司邀請設計特種郵票首日封《君子蘭》兩枚,並獲得最佳首日封設計獎;
作品《古韻》、《秋韻》、《蝶舞翩翩》及關紅作評《心有靈犀物有感應》發表於《中國美術》;
作品編入《工筆花鳥畫要訣》(藝術院校參考叢書);
《大公報》發表題為《陳慧敏花鳥畫—傳統中見新意》專訪報道;
《文匯報》刊載《向日葵》、《荷花掌》、《花之夢》、《山丹丹》、《格扇系列—冬》、《荷》等作品;香港翡翠電視台專訪播報;
《澳門日報》刊登題為《畫家高士尊陳慧敏伉儷昨訪本報》的報道;
2003年 作品《室雅幽幽》、《格扇系列—秋》編入《中國工筆畫全集》下卷;應邀參加「微觀與精緻—首屆中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作品編入同名畫集;
2004年 作品編入《中國藝術》水墨名家專輯;
2005年 作品編入《中國畫牡丹畫庫叢書》;
作品《秋艷》、《秋濃》、《紅虞美人》、《向日葵系列—未來》、《格扇系列—春》、《格扇系列—夏》、《格扇系列—秋》、《格扇系列—冬》、《老來少》、《山丹丹—園光》、《水仙》及夏碩琦先生為畫作評《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美》同時刊載於《中國畫收藏》第19 期;
應邀參加「2005 —北京工筆重彩畫年度藝術作品展」;
作品《山丹丹》、《夏荷》刊載於《名人亞洲》;
應邀參加山東藝術博覽會(聯展),作品《幽香》被藏家收藏;
作品《向日葵系列—現在》、《香色襲人》、《滿庭芳菲》、《幽香》、《雅室秀色》、《秋濃》、《浴出百合》、《鬱金飄香》刊載於《天虹藝苑》;
作品《錦綉家園》、《窗系列—山菊》、《格扇系列—秋》、《荷瓶》、《柱頂紅》發表於《畫壇》並由夏碩琦先生作評;
2006年 作品《秋情》、《幽室茶香》、《純真之情》、《秋濃系列- 2》、《幽室藏金》、《窗前秋韻》發表於《美術博覽》並由夏碩琦先生作評;
2007年 應山東美協邀請參加「與悲鴻同行—當代現實主義畫家作品邀請展」,作品《芙蓉出水》被美協收藏;2008年 應邀為祝賀北京廣播電台成立60 周年創作《菊石圖》、《紅百合》,作品被北京廣播電台收藏;
應北京市工筆畫會邀請創作《百合》,作品被收藏,拍賣善款捐獻汶川災區;
⑽ 畫家張素芳荷花作品有哪些
1993年2月 國畫《嫦娥》入選《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山西省美術書法作品展。版
1993年10月 國畫《為奧權林匹克爭光》在「北京2
000.奧林匹克.第一屆國際繪畫書法藝術大展」中獲中青年組優秀獎。
1997年10月 國畫《牡丹》《秋韻》入選省美協舉辦的「山西省寫生作品展」。
1998年4月 國畫《牡丹》《人物》在太原市首屆校園文化節活動中,榮獲 美術類比賽一等獎。
1999年1月 國畫《人物》《花鳥》獲山西省婦女兒童首屆書畫成人組金獎,銀獎。
1999年1月 國畫《花鳥》入選省美協舉辦的山西省首屆花鳥畫展。
2002年5月 國畫《牡丹》入選由中國美協山西分會舉辦的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2年11月 國畫《秋韻》《國色天香》入選山西省第六屆工筆花鳥畫作品展。
2005年3月 國畫《鬱金香》入選全國「向新杯」國畫展,並被收藏。(省美協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