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疫病
① 鬱金香怎麼養不容易死及鬱金香圖片賞析
花有千千萬種,一說鬱金香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鬱金香也叫草麝香、洋荷花、旱荷花、有很多品種,有著各種各樣的美麗顏色。想要種植鬱金香怕容易死怎麼辦?沒關系,小編教你怎麼養鬱金香不容易死的方法及技巧。

② 鬱金香的種球為什麼會退化
(1)病毒病。抄病毒病是襲造成鬱金香種球退化的主要原因。
(2)連作重茬。多年在同一塊土地上栽種,也會使鬱金香種球退化。因為連作不僅常因某些營養元素不足,影響鱗莖正常生育,而且存活於土壤中的病菌,如菌核等遇到適宜的條件就會侵染新植株,引起疫病、灰霉病等病害。鱗莖受害後植株會矮化、葉片腐爛、花朵變形或枯萎,因此栽培鬱金香忌連作重茬,地栽最多連續栽種2年。盆栽宜每年換一次土。
(3)肥、水不當。施氮肥過量且又缺乏磷、鉀肥時,不利鱗莖生長發育,也會引起種球退化。
(4)氣候不適。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條件與鬱金香原產地不同,因而導致種球退化。
③ 鬱金香球莖發黃什麼原因
1、鬱金香疫病
又名鬱金香灰霉枯萎病、鬱金香褐色斑點病,主要危害葉片、花和球莖。葉片和花部受害後,植株生長彎曲,最後枯死,潮濕條件下,病部產生灰色霉層。病菌侵染球莖,使外部鱗片腐爛,並產生許多深褐色菌核。
幼葉伸展時即可被侵染。葉片病斑初為淡黃色,呈現圓形或長圓形,稍凹陷,有深色水漬狀邊緣,後期病斑擴大,變為灰褐色。當病斑發生於葉緣時,引起葉片向一側卷皺。當天氣潮濕時,病部覆蓋大量灰色霉層。花被浸染後,產生淺褐色病斑,隨後病斑逐漸擴大,並變為深褐色,最後枯萎。花芽受侵染嚴重時不能開放。莖上病斑較長,凹陷也較深,當擴展到莖的一周時,其上部倒伏腐爛。染病球莖的外皮常褪色、破裂,並有許多黑褐色小粒(小菌核)。剝去外皮,可見有深褐色近圓形病斑。感病球根長出的植株矮化,黃綠色,花枯萎。
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原為半知菌叢梗孢目葡萄孢屬真菌。病菌以菌核在病株殘體或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侵染源。病菌通過雨水和氣流傳播。多雨、有霧和有露水的高濕天氣,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傳播。花圃內植株栽植過密、通風不良或周圍雜草叢生,發病均較嚴重。植株生長不良或受到損傷時也易發病。
2、鬱金香基腐病
主要危害球莖和根。病害多發生在球莖基部。在鬱金香花凋謝時,田間即出現零星病株,葉片發黃、萎蔫,莖葉提早變紅枯黃,枝幹基部腐爛,呈現疏鬆纖維狀,根系少,極易拔出。種球流膠,澱粉組織分解腐爛。收獲期新挖的病球,外層鱗片產生豆粒大小無色皰樣突起,皰破後流膠,濕腐,種球發生由外向內腐爛。高溫暴曬後,病球呈水漬狀青灰色濕腐,或以鱗莖盤為初侵染點,發生濕腐,向周圍擴展。腐爛組織有刺鼻的酒糟昧。乾燥後,病斑呈現灰白色石灰質樣。種球貯藏期主要表現流膠,後呈現黃褐色干腐。若在溫室內,感病的植株會提早枯萎死亡。
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原為半知菌從梗孢屬的鬱金香尖鐮孢菌,具有寄主專化性,只危害鬱金香。該病菌在感病種球和土壤中越冬。鬱金香生長期和貯藏期均可受害。6月份是該病的發生高峰期,種球帶菌是病害傳播的主要途徑,種球上的傷口和貯藏期通風不良是病害發生流行的主要條件。其中,地下害蟲危害嚴重、土壤陰濕粘重和施入未腐熟的有機肥是田間發病的主要條件。受到侵染的球莖常常產生乙烯,影響鄰近的球莖或植株,使之易遭受病害的侵染。栽培中氮肥施用過多可加重該病的危害。
3、鬱金香腐朽菌核病
鬱金香腐朽菌核病屬半知菌小菌核菌屬,危害幼苗和鱗莖.幼菌受侵染後,小葉剛抽出即枯死.鱗莖受害,外部鱗片發生軟腐,並在病部及附近土面出現許多白色絹絲狀菌絲,後形成許多油菜籽狀菌核。
4、鬱金香青黴病
又名鬱金香球莖腐爛病。主要危害鱗莖,也可在地上部分表現症狀。碰傷的球莖在貯藏期間尤易發生此病。受害鱗莖表層覆蓋一層綠色霉層,嚴重時里層鱗片亦受危害。鱗莖上形成暗褐色凹陷病斑,內部鱗片逐漸腐爛,最後鱗莖成朽木狀干腐。該病在生長期的地上部分也可表現症狀,即在幼葉和嫩葉頂部產生水漬狀的病斑,病健部分界明顯,頂部覆蓋有青黴。受感染的鱗莖形成的植株矮小、失綠,不開花或花畸形,提前枯死。
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原為半知菌青黴屬的簇狀青黴,腐生為主。此病大部分是從機械傷口、灼傷或蟎類危害造成的傷口感染而形成的,陰涼的環境有利於病菌侵染,貯藏場所通風不良和悶熱時病害發生迅速。鱗莖在貯運期容易受害,碰傷的鱗莖最易受害。
5、刺足根蟎
該蟎乳白色,洋梨形,喜潮濕,在16-26℃和高濕下活動最強,腐生,主要在貯藏期危害.受害鱗莖的外表皮變硬並呈巧克力色,肉質鱗片干縮,破裂成似木栓化的碎片.造成的傷口為真菌,細菌和其他生物侵入開辟了道路
④ 鬱金香的枯萎病有什麼症狀
鬱金香的枯萎病又稱火疫病。
(1)症狀 在鬱金香的葉、花等受害部位處產生褐色斑點,尤其是淺色系的品種中容易發生,病斑明顯,花梗受害後腐爛。最初出現淺灰色病斑,病斑邊緣褐色,斑點擴大到葉片的大部分,嚴重時莖部發生腐爛。幼苗時受害,植株生長出現彎曲,最後枯萎死亡。種球受害時,整個植株矮小並呈現淡黃綠色,花枯萎,莖基及鱗片腐爛,出現許多淺灰或深褐色的菌核。
種球基部受害後,迅速發展的病斑可遍布所有的鱗莖片,由病害感染的鱗莖產生的乙烯,會使健全的鱗莖產生流膠現象,同時乙烯也影響周圍植株的正常生長。
(2)發生規律 由鬱金香尖孢鐮刀菌引起。在潮濕的氣候下,感病的部位會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這些分生孢子藉助氣流或其他因素傳播到其他植株。菌核可以在土壤越冬,第二年再感染新的植株。其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6年之久,空氣濕度大,是鬱金香枯萎病發生和蔓延的主要條件。
(3)防治方法
①適當推遲栽種,提前挖出種球,盡可能的避開高溫期,以免病菌容易感染。
②種植基質要嚴格消毒。採用蒸汽消毒效果最佳,此外也可用葯劑消毒,40倍福爾馬林溶液澆灌後密閉48小時,或者採用敵可松粉劑混拌在基質中。
③健全種球儲存在通風涼爽的場所,並定期分檢感病種球。
④栽培時不要過密,生長期定期檢查感病植株,一旦發現,馬上清除。
⑤在挖出種球的48小時內,要放在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2000倍水溶液中浸15~30分鍾,晾乾後儲存。
⑥栽種前挑出感病種球,並避免在同一塊地上連作。
⑤ 種植鬱金香需要注意什麼
(1)地栽鬱金香,栽植期在仲秋季節為宜。這時氣溫已降低,鱗莖在土中能長版成新的根系而不會權萌發出葉叢,以免北方嚴寒將葉叢凍壞,造成第二年春季無法開花。
(2)栽種地點宜選擇土層深厚、背風向陽而又高燥的地方。深耕地後施入混合基肥(腐葉土、餅肥及骨粉),上墊一層土,然後再栽種。覆土深度一般為鱗莖高的兩倍。栽後澆一次透水,入冬前再澆一次透水。冬季嚴寒地區覆蓋稻草等物防凍。翌春及時除去覆蓋物。
(3)幼芽萌發後10~15天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濕潤狀態。展葉前和現蕾初期各施一次腐熟稀薄餅肥水或復合肥。開花前往葉面上噴一次0.2%磷酸二氫鉀。
(4)花謝後。除預留種子的母株外,其餘的均需及時剪除花莖,以便使養分集中供給新鱗莖發育。此時澆水次數要逐漸減少,以利新鱗莖膨大和質地充實。
(5)入夏前。莖葉開始變黃後應及時將鱗莖挖出,以防子球脫落,放陰涼通風處晾乾,除去泥土,按大小分開,裝入網袋內置於通風涼爽的環境中貯存。貯存的溫度一般以17~20℃為宜。
⑥ 鬱金香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
現如今國內也有許多地方種植鬱金香,作為一種觀賞植物也受人們的歡迎。那鬱金香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有什麼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鬱金香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希望對您有用。
鬱金香的種植方法
鬱金香的生長習性:
鬱金香性喜陽光充足、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忌酷暑、濕澇。宜疏鬆、肥沃、微酸性、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鹼土和連作。具有夏季休眠,秋季栽植,冬季在土內生長的特性。生長開花適溫15℃-20℃,鱗莖夏季貯藏溫度20℃-25℃,冬季能耐低溫。
鬱金香的養殖方法:
1、土壤選擇:要求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pH6.5-7,以腐熟牛糞及腐葉土等作基肥,並施少量磷鉀肥。
2、溫度要求:鬱金香耐寒性強,冬季可耐-35℃的低溫,開花前3周莖葉生長旺盛時期,最適宜溫度15-18℃。休眠期花芽分化,以20-23℃為宜。
3、光照要求:鬱金香性喜陽光充足,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耐寒性很強,在嚴寒地區,如有厚雪覆蓋,鱗莖就可在露地越冬,但怕酷暑。
4、肥水管理:水管理應視生育階段和土壤持水狀況進行。現蕾前,以手抓握球莖部位土壤,能捏成團而不散為度,散則需灌水。灌水後應加強通風,降低室內溫度,控制灰霉病發生。
鬱金香病蟲害防治:
1、鬱金香灰腐病
鬱金香灰腐病的病原為薄膜革,這是一種真菌病害。病菌通過基部侵入,地面以上部位枯死,病菌傳染根部,然後向上部發展,使葉莖和球莖受害。
防治方法:
①及時剔除病株,病株周圍土壤應挖除或更換新土。
②栽植時選擇無病球莖,露地栽培應實行輪作,土壤應排水良好。
2、鬱金香疫病
引起鬱金香疫病的病原為鬱金香葡萄孢菌,這是一種真菌病害。病菌侵染葉和花,產生褐色斑點,葉片和花柄腐爛,呈淺灰色,全株矮化、黃綠,花枯萎。
防治方法:
①應在種植前仔細檢査,剔除病球莖;在生長期及時摘除病葉;病花,拔除病株銷毀。
②栽植鬱金香的基質和土壤應注意消毒。
③加強養護管理,忌施肥過多。
④栽植時要注意空氣流通,露地栽植要定期噴灑1 :1 :200的波爾多液進行保護。
3、鬱金香碎色病
該病是由一種鬱金香碎色病毒引起的。花瓣顏色產生深淺不同的變化,有的顏色加深,有的維持正常,有的變淺以至消逝,呈白色或黃色。
防治方法:
①用葯劑殺死蚜蟲(推薦1.2%煙參鹼1000-2000倍;1.8%齊蟎素6000-8000倍)。
②栽培上選用無病毒植株或球莖。
③種植期間及時除去病株及退化株。
④在鱗莖儲藏前,須對儲藏點和器具用葯劑殺死蚜蟲,以防傳播。
鬱金香的種植注意事項
1、鬱金香的花朵里含有某類鹼性物質。所以觸摸鬱金香的花朵後應該及時地洗手,未洗手時不可觸摸頭皮;否則,容易造成頭發的脫落。
2、栽培鬱金香,常易發生鱗莖腐爛現象,主要原因是:掘出的鱗莖,沒有晾乾並附有帶病菌的泥土,貯藏期間溫度高、濕度大,適宜病菌蔓延,造成鱗莖霉爛;
3、鬱金香生長發育期不能澆施氮肥,應追、施磷、鉀肥,若施肥不當,將會引起種球退化。
4、如果多年在同一塊土地上栽種鬱金香,會造成鬱金香種球退化。因為連作會使某些營養元素供應不足,影響鱗莖生長發育,而且土壤中的病菌遇到適宜的條件就會侵染新植株,引起疫病、灰霉病等病害。
鬱金香的種植方法要點
基質准備
首先要准備優質的基質,要求既保水又透氣,鹽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酸,pH值應不小於6,無病蟲害及有害物質。種球要很穩地植於足夠深(至少深5cm)的栽培床中。這幾年我們用泥炭、腐熟土和沙以1∶1∶1混合作為栽培基質,效果較好。定植前半個月左右床土中施入腐熟農家肥作基肥,並加入適量的呋喃丹和多菌靈(或用1%的福爾馬林澆灌覆蓋消毒),充分灌水,定植前仔細耕耙,確保土質疏鬆。
種植
由於大棚內地溫高,鬱金香會發生晚春化現象,而且會降低促成栽培之低溫處理效果。因此,早植不如晚植,一般在春節前兩個月左右,大約11月上中旬栽種。栽前去除褐色鱗莖皮,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浸泡兩小時左右。株行距為9×10cm,栽植時球根頂部與土面相平或略低,適當淺植可提早開花,有時鬱金香鱗莖露出土面1/3左右可提早開花5天以上。定植後澆透水,促其生根。
栽培管理
溫度
一般一個星期後,種球開始發芽。在苗前和苗期,白天使室內溫度保持在12℃~15℃,溫度過高應及時通風降溫,夜間不低於6℃,促使種球早發根,發壯根,培育壯苗。此時溫度過高,會使植株莖稈弱,花質差。經過20多天,植株已長出兩片葉時,應及時增溫,促使花蕾及時脫離苞葉。白天室內溫度保持在18℃-25℃,夜間應保持在10℃以上。一般再經過20多天時間,花冠開始著色,第一支花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開放,至盛花期需10~15天,這時應視需花時間的不同分批放置,溫度越高,開花越早。一般花冠完全著色後,應將植株放在10℃的環境待售。
光照
充足的光照對鬱金香的生長是必需的,光照不足,將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引起落芽,植株變弱,葉色變淺及花期縮短。但鬱金香上盆後半個多月時間內,應適當遮光,以利於種球發新根。另外,發芽時,花芽的伸長受光照的抑制,遮光後,能夠促進花芽的伸長,防止前期營養生長過快,徒長。出苗後應增加光照,促進植株拔節,形成花蕾並促進著色。後期花蕾完全著色後,應防止陽光直射,延長開花時間。
施肥
由於基質中富含有機肥,生長期間不再追肥,但是如果氮不足而使葉色變淡或植株生長不夠粗壯,則可施易吸收的氮肥如尿素、硝酸銨等,量不可多,否則會造成徒長,甚至影響植株對鐵的吸收而造成缺鐵症(缺鐵時新葉、花蕾全部黃化,但老葉正常),生長期間追施液肥效果顯著,一般在現蕾至開花每10天噴濃度為2‰~3‰的磷酸二氫鉀液一次,以促花大色艷,花莖結實直立。
水分
種植後應澆透水,使土壤和種球能夠充分緊密結合而有利於生根,出芽後應適當控水,待葉漸伸長,可在葉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抽花薹期和現蕾期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以促使花朵充分發育,開花後,適當控水。
⑦ 「鬱金香感染了病毒怎麼辦」
碎錦鬱金香因感染了病毒而成為一種名貴的觀賞花卉,你可以對一部分鬱金香進行專門的培育,說不定也能培育出一個新的品種呢,如果真的是病毒入侵還是參考下面的防治方法來處理吧:
灰霉病(枯萎病、疫病) 葉、花葶、花蕾、鱗莖 最初葉片邊緣出現灰色蠟層和黃色斑點,逐漸蔓延至葉面,植株發育不良或死亡。嚴重時,鱗莖腐爛。 多雨而冷涼的早春易發生。
真菌病害由真菌孢子傳染。
(1)鱗莖貯存在通風乾燥處,種前用0.2%-0.6%升汞水溶液浸泡30-60分鍾。
(2)生長期內,經常檢查植株是否已感染病害,要及時拔除病株,深埋或燒毀;
(3)開花前每半月噴灑波爾多液
青黴病 鱗莖 外膜腐爛,在腐爛的棕色外膜組織上覆蓋大量的青黴菌孢子 貯存時通風不良,空氣濕度大。收獲過遲鱗莖外膜脫落,降低保護力。機械或蟲害損傷鱗莖。
青黴菌
(1)嚴格挑選出帶病菌孢子、機械或蟲咬損傷的鱗莖,收獲過遲鱗莖外膜脫落的鱗莖等,不得與健康鱗莖接觸。
(2)貯存庫加強通風,降低濕度。
(3)種植前鱗莖用滅菌靈水溶液浸泡消毒。
病毒病(毒素病、花瓣雜色病) 花瓣,葉片 花瓣出現各種形狀和各種顏色的細條紋或斑點。植株發育弱,花小而畸形,小鱗莖繁殖力差。條紋或斑點的顏色和原來花朵應有的顏色相比,時淺時深。葉片邊緣變淺綠色。 傷口;病毒、蟎和機械損傷導致汁液外流感染。 及時拔掉病株燒掉。深埋帶病鱗莖。消滅刺吸式口器的昆蟲。減少機械損傷。消毒工具。按期倒茬,貯存庫消毒,調節溫濕度。
枯萎病 花、葉、鱗莖 生長緩慢,葉色變黃,花莖短,開花不好。鱗莖上出現淺褐色腐爛斑點,其上由一層真菌孢子形成的淡紅色蠟層。 生長發育期和鱗莖貯存期均可發生,氣溫超過20度,有受害的危險。
真菌病害。
葉片變黃時,挖出植株燒掉。貯存庫內溫濕度不易過高。消毒鱗莖。
腐爛病 鱗莖 鱗莖內部由白色變為灰色或紅灰色。外部鱗片間產生菌核或布滿灰白色的菌絲層,鱗莖逐漸干腐。外鱗片水漬樣腐爛發臭。 連作期超過2年以上,鱗莖收獲時,土壤內水分過多。土壤板結,溫度過高。機械損傷,鱗莖表面未乾時,堆放過厚。貯存庫內過熱過濕,通風不良。
菌核病 鱗莖、葉片、花瓣、莖、根系 白色鱗片上出現黃色、褐色微微突起的圓形斑點,鱗莖北部微凹處產生菌核。葉片有白色斑點,沿葉脈發展擴大。花色變淡,花瓣有白斑,逐漸皺縮乾枯。莖出現長橢圓形灰白色病斑。幼苗早期死亡或不出苗。 及時拔除病株。消毒種植穴,用14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土壤消毒,鱗莖消毒。
斑葉病 葉片、花瓣 葉脈間出現淺色條紋和斑點,逐漸擴展,終至全葉變為黃綠色,葉緣呈波狀彎曲。花瓣出現白、黃。紅色斑點和條紋。 及時拔除病株深埋或燒掉。噴灑消滅蚜蟲的葯液。
根虱 鱗莖 鱗莖生長不良或腐爛 波美2度石硫合劑浸泡鱗莖。二硫化碳氣體熏蒸鱗莖兩晝夜,1.5-2.5kg/1000m2。
蟎 鱗莖、花芽 整個植株粉腐而死亡 鱗莖貯存時濕度過大,栽培地排水不良,濕度過高。 挑出帶蟎地鱗莖深埋。健壯鱗莖迅速乾燥,摘掉老根和老腐鱗片。入庫時,撒硫磺粉或熟石灰。有傷口的鱗莖浸入0.1%敵百蟲水溶液中,消毒30分鍾,晾乾入庫。
蚜蟲 枝、葉、花 植株生長不良,扭曲變小 天氣乾旱炎熱 0.1%3911、馬拉硫磷、樂果乳劑噴灑植株2-3次,每10天一次。貯存庫撒硫磺粉。
⑧ 鬱金香白疫病的發生規律是怎樣的
(1)症狀 莖葉、根、種球等均可發病,葉頂端或外邊沿生有灰白色不規則大型病斑,降回雨時答呈水浸狀,但乾燥後變為灰白色干固狀。花梗受害後易腐爛,嚴重時全部腐爛。種球受害,會使植株矮小並變成淡黃色,花枯萎,莖基與種球外部鱗莖片腐爛,生出許多淺灰色或深褐色的菌核。
(2)發生規律 病原屬於半知菌類,此病在低溫高濕條件下容易發生,產生的孢子可以藉助氣流及其他因素傳播。菌核可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再侵染新的植株。
(3)防治方法
①嚴格進行土壤或基質消毒(參考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②栽植前剔除受感染的種球,並用0.3%~0.4%硫酸銅溶液浸泡種球30分鍾,之後用水沖洗,晾乾後種植。
③栽培中要注意通風降溫,隨時檢查,發現病株及時處理。發病初期可用25%甲霜靈6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苯來特1500倍液等噴霧,每周1次,連續噴施2~3次。
⑨ 鬱金香的種植
鬱金香又名洋荷花,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20~40厘米,花期3~5月。白天開花,陰天及夜間閉合。
鬱金香適應性較強,喜陽光充足,也耐半陰,喜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稍乾燥的環境,耐寒性強,生根需在5℃以上,適宜生長在肥沃、富含有機質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上,忌土壤黏重和濕澇。
鬱金香為秋植球根花卉,秋天栽植,早春開花,夏季休眠,生長適溫為9~13℃,5℃以下則停止生長。鬱金香的栽培方法有地栽和盆栽。露地栽植要選向陽背風處和疏鬆肥沃的土壤,並施足基肥,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溝植或畦植,栽植深度要適宜,一般覆土厚度為球高的2倍,栽後澆透水,發芽和開花前後追施2~3次液肥。北方寒冷地區要加覆蓋物防寒,並在早春化凍前及早除去。盆栽在秋季上盆,每盆3~4球,球的頂部要與土面平齊,澆透水然後放入冷床或露地向陽處,經8~10周低溫,放入5~10℃溫室,保持半陰,顯蕾後再把室溫提高到15~18℃,在春節前後就可以開花。
鬱金香易受花葉病危害,是病毒病,受害植株變矮,球莖退化,由蚜蟲傳染。因此,除輪作外,要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及時防治蚜蟲。
鬱金香花期早,花色多,花形嬌美,國外栽培較多,尤以荷蘭的鬱金香享譽世界。中國近年栽培日漸增多。鬱金香是重要的春季球根花卉,適於作切花,布置花壇、花境,中矮品種可作盆花。
⑩ 鬱金香有哪些病蟲害
(1)常見病害、症狀及防治辦法。
鬱金香疫病,又叫火疫內病、枯萎病,是鬱金香棚室容栽培中最常見,為害最嚴重的病害之一。症狀表現為:葉花受害部分產生褐色斑點,花梗受害後易腐爛,幼苗期受害時,植株生長出現彎曲,最後枯萎死亡。鱗莖受害時,整株鬱金香矮化並變成淡黃色,花枯萎,莖基和鱗莖外部鱗片腐爛,並生出許多黑色或深褐色菌核。栽前認真檢查鱗莖,剔除受侵害鱗莖,做好消毒工作,洗凈鱗莖上殘留溶液,晾乾後再種,發病時噴灑殺菌溶液防治。
鬱金香基腐病表現為葉片發黃、萎蔫,嚴重時枯萎死亡。受害鱗莖根系很少,基部腐爛,貯藏期間受侵害的鱗莖呈濁白色,基部腐爛處變硬皺縮,有時呈輪級狀。挖鱗莖應盡量在天氣乾燥和土壤濕度不大時進行。挖後2天內用0.15%~0.3%苯菌水溶液浸泡15~30分鍾,水溫28~30℃,消毒後,吹乾表皮,放至冷涼、通風處貯藏。
鬱金香毒性腐爛病以為害鱗莖為主,受害處極易腐爛,同時也極易感染其他健康鱗莖。選用健康種球,栽前進行消毒處理。
(2)常見蟲害、症狀及防治辦法。
蟲害主要是蚜蟲和薊馬,症狀表現為:葉片形成花葉,斑紋,花瓣上出現黃白斑。用50%辛硫磷1200倍液噴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