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梔子花
❶ 你看到哪些描寫吃的書籍然後垂涎欲滴
梁實秋的《雅舍談吃》和汪曾祺的《食事》。
梁實秋的散文風格我一直很喜歡,語言清新凝練,平實中又帶著幽默。梁實秋是北平人,所以寫的美食大多數是北平的美食,而且涉及的層次很廣,上到各種價格不菲的飯店,下到人人吃得起的平民食物,都有寫到。在看《雅舍談吃》時,看到他細致地描寫食物的色澤,口感,香氣時,感覺口水都要流下來了。特別是寫各種時鮮水果,那看起來真是天上有地下無。
不過如果僅僅是寫食物,那這本書頂多是一本優秀的菜譜。食物的背後是那片土地厚重而悠長的文化和作者對家鄉的情思。其實這本書我已經很久沒看過了,但至今還有很多印象深刻的地方。比如作者寫自己小時候與父親去一家飯店吃飯,上菜慢了些,作者等的無聊,就用筷子敲碗。父親連忙制止了他,對他說,在飯店不可以這么做,要是讓掌櫃的看到了,會讓跑堂的卷鋪蓋捲走人——是真的卷鋪蓋卷,打起門簾讓你看見他從前門走了。不過不會真的辭退他,他還會從後門回來。
這種以前的老北京的文化在書中隨處可見,有時候看著看著感覺回到了那個年代,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汪曾祺的散文是另一種風格,清新雋永,自然流暢。相比《雅舍談吃》,《食事》的重點更多是文化,人文風情在書中占的比例很大。有一篇文章中寫到了梔子花,汪曾祺寫到,梔子花大而且香氣濃烈,多為文人所厭棄。汪老先生卻替梔子花發言:老子就是要這樣香,關你什麼事?當時看到這里也是笑出了聲,老先生真是真性情。
❷ 為什麼汪曾祺是文化界的一股泥石流
汪曾祺,是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 " 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生活本來就應該多一點情趣,我曾讀過汪老的短篇《受戒》超級喜歡他的作品,小說被寫成了詩,讓人對這個世界的每一秒都有些許眷戀,我想這就是一種生活哲學
如果你也喜歡,不訪一起看看~
作者:周丹琳
微信公眾號:不正經喵
❸ 夏天 閱讀理解
夏感 (梁衡)
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
好象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漸漸長成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輕飛慢舞的 蜂蝶不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的長鳴。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 涌著一艘艘的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香。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 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 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花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 交替的旺季。
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後的沖刺。
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綳緊。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他們早 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了風;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雲。麥子打完了,該松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田家少閑月, 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裡。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想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金黃的夏季
❹ 《白蝴蝶之戀》最後一個自然段未說出的感嘆是什麼
文|桃花月球
1937年,昆明,西南聯大。
日軍轟炸的飛機在頭頂上盤旋,警報長鳴,聯大師生,在彈片紛飛中都往郊外奔逃。
有一個學生卻與眾不同。
他手裡拿著一塊點心,單撿有松林的地方躲避。
別人都說他跑錯了,很危險。
他卻聲稱:「那裡有賣松子的,就算被炸死,還可以不做餓死鬼。」
這個啼笑皆非的「吃貨」少年,就是汪曾祺。
人們稱他為「文藝界的泥石流」、「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同時也承認他是一個"吃""喝""玩""樂",嗜號多多的好玩老頭。
說他一生,吃出胸懷,喝出豪情,玩出童心,樂出了境界,活成了隨性,自然,通透的一生。
吃: 品人間至味,容天下之事
汪曾祺的第一嗜好是吃。
布里亞·薩瓦蘭說:"告訴我你平時吃什麼,我就能說出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汪曾祺卻什麼都愛吃。
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說,一開始不喜歡吃芫荽,後來別人一說他也愛吃了。食物讓他好奇,也好嘗試,好品味道。
走哪兒吃哪兒是汪曾祺的標配。
他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吃解決不了,「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應該去嘗嘗。」
於是高郵鴨蛋,湖南臘肉,北京豆汁兒,昆明米粉,汽鍋雞,烏鍋貼魚……都在汪曾祺的舌尖走過。
但是會吃的不一定會做菜,會做菜的不一定會寫關於吃的文章,會寫關於吃的文章,又不一定能把吃的物品畫出來。
汪曾祺無一不精,會吃,會做,會寫,會畫。是作家裡最會吃的,廚師里最會寫的,畫家裡最會逗趣的。
見的多,看的多,吃的多,加上一點做飯的天賦,汪曾祺的廚藝聲名遠播。
他說自己,「最大的樂趣還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興,盤盤見底」。
當時作家協會來了客人,都喜歡喊汪曾祺招待。他做的菜有多好吃,據說他曾經為一位法國客人做了道鹽水煮毛豆。
那位法國人竟然連毛豆殼都吃了下肚。另一位客人,連吃了剩下的飯菜也要帶走。
除了做的好吃,吃還激發了汪曾祺的靈感,畫下無數的食材,用筆記錄下食物的味道,做法,因美食而發生的故事。後來這些都成了暢銷書,圖文並茂。比如《生活是很好玩的》,《家常酒菜》等等。
知乎上網友趣談,千萬別大晚上的讀汪曾祺的書,真的是深夜放毒。看了食慾就勾起來,你不吃點什麼,覺都睡不著。
古人雲:"有容乃大。"
吃貨的最高境界,大約就是汪曾祺這樣眼見為食。有一句話是,海納百川的吃東西,品嘗人間至味,經歷得多,自然能心中化解萬事。
喝:酒映人心,茶慰歲月
除了吃,汪曾祺最愛的就是喝,喝酒也喝茶。茶、酒在汪曾祺的生活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西南聯大就讀的時候,汪曾祺經常逃課出去泡茶館,臨窗點一盤豬頭肉,要一壺酒,他能坐半天。
偶爾錢多,要的菜多一樣,酒也喝的多,醉倒街頭的事也發生過。
有一次沈從文先生外出,見街邊躺著一個酩酊大醉的人,以為是個「難民」,走近一看才發現是愛徒汪曾祺,只好讓學生從街上抬回來。
汪曾祺和沈從文
知道汪曾祺愛喝酒,有一次他失戀了,非常痛苦,情緒委頓。同學便對症下葯,三杯酒就把他治癒了。
汪曾祺被下放,為了保護孩子們,他愛人說:「你們要和爸爸『劃清界限』」。兒子便拿"酒"反問母親:「那你怎麼還給他打酒?」
但酒多傷身,晚年汪曾祺的家人嚴格限制他喝酒,規定每天一瓶葡萄酒,但暗地裡,汪老卻讓小賣部替他打掩護,中午偷喝幾兩,再打幾兩帶走,每天湊一瓶酒。
除了喝酒,汪曾祺一生極愛喝茶。他自認「喝茶是個外行」,毫不講究,對茶葉也不挑剔。
因此喝的隨性,一天三次換葉子,青茶、綠茶、花茶、紅茶、沱茶、烏龍茶,有便喝,唯一的要求就是濃,「喝茶像葯一樣。」
《慢煮生活》里他說:"你很辛苦,很累了,那麼坐下來歇一會兒,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不糾結、少俗慮,隨遇而安,以一顆初心,安靜地慢煮生活。"
然而愛了一輩子的茶酒,病重住院,卻要全戒。他一再問醫生,茶酒還可以喝嗎?醫生不置可否,但最終沒有點頭。
後來久病床榻,茶癮難耐,他便苦苦哀求,能否用茶水稍微沾沾嘴唇。醫生只好應允,沒想到,汪曾祺聽了,一下精神了,居然像孩子一樣招呼女兒:
「給我來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
遺憾的是,茶還沒有沏好,他便與世長辭了。
鑒照人影,酒映人心,茶慰歲月。
有人說茶酒都是愛生活之人的專利,收獲的是喧囂生活里的淡然心境,之於汪曾祺再合適不過。
玩: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汪曾祺認為「人世間有許多事,想一想就覺得很意思。」因此他的一生「吊兒郎當",貪玩人間。
在他的眼裡,「滿世界都是好玩的東西」。
沒事他就瞎琢磨,比如為梔子花鳴不平:「我就是要這么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管得著嗎?」
生活里,有人能給山丹丹能算年齡充滿好奇,他駐足聽的仔細:「山丹丹,長一年,多開一朵花,你看,十三朵。」
想喝酒手裡沒錢,他就給同學做槍手寫文章,聞一多看了文章精彩,贊嘆著說:「比汪曾祺寫的好多了!」
饞蟲勾起來,他更搞笑。
有一次在長沙,他想嘗嘗火宮殿的臭豆腐,就約了同伴,尋味追蹤。一路走來,臭味漸濃,他高興壞了。
「快了,快到了,聞到臭味了嘛!」
啼笑皆非的是,臭豆腐沒找到,公共廁所倒有一個!
賈平凹說:「人可以無知,但不可以無趣。」
想想還真是,沒了趣味,一潭死水,活著也沒勁。汪曾祺大約就是懷著這樣的心境,讓一切不困於心,還能跳出生活的繩索,在上面快樂歌唱。
汪曾祺自爆,這一切都歸功於自幼父親對他奉行寬松教育。父子像兄弟,連情書也可以一起商量著寫。
家庭教育的開放,成就了汪曾祺一生的隨性。對自己的兒女孫子,他也從不拿長輩的身份壓人。
1961年,汪曾祺全家福
兒女們直呼他「老頭兒」。以至於家裡對話好玩的不行。
比如,汪曾祺想寫作,兒子卻在書房睡覺,他著急得滿臉通紅。
對話是這樣的:「老頭兒,又憋什麼蛋了?」
汪曾祺說:「我要下蛋了,這回下個大蛋!」
他正畫畫,小孫女們圍觀,對話是這樣的:
「老頭兒你真浪費,留這么大塊空白。給你畫只小鴨子吧。」
「別,等老頭兒死了,這畫說不定就很值錢了。」
生活的妙趣就寓於生活本身。有什麼樣的情趣,就有什麼樣的思想;有什麼樣的學識和見解,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汪曾祺是真的懂得!
樂:世界吻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
你只看他吃吃喝喝,其實他也曾遭受命運蹉跎。
38歲那年,汪曾祺被下放農村接受勞動改造。每天被分派的任務是起豬圈、刨豬糞、背糧食,常常累得半死。書生學種地,根本吃不消。
一起參加勞動的人,都垂頭喪氣,汪曾祺卻勞動之餘,下河摸魚,用吃與玩打發時間。
燉一鍋魚湯,趁熱喝了,第二天又開始精神抖擻的征戰。
汪曾祺還總是能在別人不在意的地方,發現驚喜。
有一次汪曾祺撿到一些野蘑菇,簡直樂開了花,帶回去做了一碗湯,還感嘆著說:「我當了一回右派,三生有幸,要不然我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除了野蘑菇,馬鈴薯也是他的最愛。早晨到地里掐了花葉,插在玻璃瓶里。
無聊的時候他就畫馬鈴薯,後來花謝了,他就畫薯塊,畫完了,再把薯塊放進牛糞爐里,烤熟吃掉。
等到改造結束,其他人都是一幅病怏怏的樣子,只有他精神抖擻,根本不像是受過了苦。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從來不會被生活擊倒。
以前聽過一則童話故事,一隻小狗問媽媽,幸福是什麼。
媽媽告訴他,幸福就是他的尾巴尖。
於是小狗拚命地去試圖咬到自己的尾巴尖,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
「媽媽,我為什麼追不到幸福?」小狗有些沮喪。
媽媽說:「寶貝,只要你抬起頭往前走,幸福就一直會跟著你.」
生活里,我們也總是如此,拚命地去追逐所謂的「幸福」,一旦遭遇不幸,又只會怨天尤人。
其實幸福從來都不遠,就在身後,就在身邊。
是一蔬一飯,是一飲一啄。
汪曾祺書法
之前看過一個提問:當你度過生活中最艱難的一段時光,你想去干什麼?
下面一個高贊回答是,和家人吃一碗,和朋友喝一杯,去菜市場聽吆喝,去馬路上看人來人往。
當你失去了日常,你才會發現所謂的尋常,才是生活的真相。
沒有誰活的容易,生活的煩惱隨手就有。但是暖了胃,也就暖了心,暖了心,惆悵自然煙消雲散。
古人說:身上無病,心裡無事,春鳥便是笙歌。
多多熱愛我們享有的,哪怕日子只是粗茶淡飯,那也是人間溫暖。
當你熬不下去的時候,不妨多學學汪曾祺。
用生活,去治癒生活。
相信吧。
春暖自會花開,好日子終會到來。首發麥家讀書
❺ 《人間滋味》表達了汪曾祺的哪些思想觀念
❻ 餘生,做一個有趣的人,《慢煮生活》
文:盛夏琳琅
圖:網路
村上春樹曾說:「當你用有趣的態度對待生活里那些看似無趣的小事,會收獲一份小小而確定的幸福,從而覺得生活美好無比。」
確實如此,我們都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人,每日看似奔波忙碌,可是日子一成不變,工作總難如意,這一眼能望到頭的生活,貌似毫無興致。
可有一位老先生卻把這平淡無奇,甚至充滿荊棘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在他的筆下,一花一葉皆有情,一茶一飯味無窮,他眼中的生活好玩又有趣。
鸚鵡史航說:這世間可愛的老頭兒很多,但可愛成汪曾祺這樣的,卻不常見。
在這冬日暖陽里,讓我們安靜地坐下,泡一壺茶,讀一讀汪曾祺先生的《慢煮生活》,通過他的眼睛和 情感 去發現生活中的小美好,去感受他回憶里那些有趣的故人。
1.一花一葉皆有情
汪老先生筆下的花草都很有靈氣:「記得自己歲數」的山丹丹皮實好活,「喝起水來驚人」的葡萄有著充實的一年,特別是夏天的梔子花,它才不管你喜不喜歡,只管非常有個性地「香得痛痛快快」……
有趣的人眼裡處處有美好,一草一木,萬事萬物。
他筆下的珠蘭很幽靜,牽牛花有點「短命」,「命薄」的是秋葵,還有可以做珠花的臘梅……字字句句,總能讓人會心一笑,心情明朗。
就像老先生說: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
我很願意,和他的花兒坐一會,看看天空,聞聞花香,感受生活的美好。
2.一茶一飯味無窮
汪老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他這樣說,也這樣去做了。
從他筆下見識到,山西人嫁女先問對方「有幾口酸菜缸」,無錫的包子肉餡里也放好多糖,北方人愛吃苣蕒菜,苣蕒菜分甜蕒、苦蕒,苦蕒相當的苦,還有海防街頭的牛肉粉,極嫩、極鮮、極辣,還有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一般人很難下口的北京豆汁兒……
有句話說:好好吃飯是對自己最大的愛惜。一個懂得好好吃飯的人,日子定是過得生動有趣。
就像東坡先生,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貶。換一般人,即便不滿腹怨恨,也難免鬱郁寡歡,但是東坡先生卻把被貶的歲月過得有滋有味,一度,過成了 美食 家。
蘇東坡被貶到黃州時,日子異常清苦,他發現當地豬肉便宜且沒人買,於是興沖沖買回家,研究各種做法,還特地寫詩「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東坡肉」的美名延續至今。
真正懂生活的人,哪怕生活再苦,也會把苦日子活出希望和快樂,把煩日子過得從容有趣味。
懂得有趣,才會感受這平實的人間煙火,才會品味這珍貴的一蔬一飯。
3.花枝一束故人香
作家慕容素衣在《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一書中說過:「熱鬧的人很多,有趣的靈魂太少。一輩子很長,要和溫暖有趣的人在一起才美好。」
汪老記憶里那些故人,不管是「鬧市閑民」,還是「名優逸事」,有的天真像孩子,有的閑淡無機心,但都少俗慮、不消沉,對生活充滿興趣。
那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吃面,自己「撥魚兒」的老人,那個一手端著滿滿一碗醬油,一手端著滿滿一碗醋,快走如飛點滴不漏的靳德齋,還有一輩子掙錢不少,不舍吃喝,給窮人買「義地」的蕭先生……
他們緩慢而認真,細致而執著,溫暖有趣,熱愛生活。
驚喜的是,《慢煮生活》里看到了那些文人大咖可愛的一面。
金岳霖先生常年戴禮帽,眼鏡片一隻白一隻黑,聞一多先生穿著親戚送的過時的舊夾袍,領子很高,袖口極窄,愛送人禮物的沈從文先生,非常好客的老舍先生……
有趣的人,即使天空陰雲密布,他依然能散發陽光的溫暖;即使吃的是粗茶淡飯,他依然能品出生活的甘甜;即使身處溝壑遍布荊棘,他依然能哼著歌仰望星空。
有趣的人熱愛生活,熱愛生活的人眼裡,處處美好,趣味無窮!
餘生,讓我們做個有趣的人,看花開花落,看雲舒雲卷,和喜歡的人一起好好吃飯,享受生活。
盛夏琳琅:熱愛電影,喜歡 旅遊 ,有時讀書,有時跑步,希望可以和你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動人故事。
❼ 梔子花開的章節目錄
昨日香韻高郵城裡尋汪老上高郵童年生病梔子花開小拖披里的夢想又是清明黃小獅不再改名憶手絹可愛的老爸年是什麼永遠的傷痛扮酷學跳舞四表哥手有餘香親情伴我成長儲蓄愛的職業母親的諺語感動時刻永留心底三隻花瓷碗師生情想念母校「走親訪友」記給天堂二舅的一封信拈花一笑暢游浙西大峽谷內蒙古的石林與雲南的石林懷念草堂感覺周庄在雲南購物世博「歷險」記甜辣桃花島相約採石磯小秦淮鎮江的導游初游狼山溫馨台灣行花開花落揚劇情結勿忘我喜歡乘公交薛芳嬸嬸一枚青果的快樂真的想省錢一塊豆腐祝願妙可夢想成真沒有祝福的生Et舊拖鞋新拖鞋想你的方式寫給即將上大學的堂弟等看周潤發下跪想起的春天播種秋天收獲從請「格格」說開去惱人的「病」修車的煩惱含苞欲放對女兒的三點要求認生女兒打電話女兒和雞騙兒長大讓孩子安全成長智斗叛逆期孩子附:女兒習作五篇花絮悠悠「李雙雙」游東湖王馥荔:台上台下一樣親和《數鴨蛋》名震京華,女歌手記憶猶新水鄉古城看高郵尋訪古巷尋訪千年古驛站遙望龍虯庄心靈相約的美麗小島--鎮國寺如蘭一樣芬芳的女人女律師閔愛革丁亢的舞彩人生跟著刑警去破案上門跑保險學當清官理家務系起圍裙去賣菜頂著烈日去送報當一回護花使者當回打黑除惡的幕後英雄當一回瓜農賣西瓜小記者活動,難忘的一些記憶小記者活動的一天我為小記者上課奔波在小記者工作的路上後記快樂寫作快樂表達
❽ 《人間草木》讀書筆記
《人間草木》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間草木》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間草木》讀書筆記1
讀《人間草木》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極其賦有情趣、文化,給人以啟迪,發人深省,增長見識的一本寶貴的書籍。其中還有許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麗動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花兒呢?更是艷麗奪目。有緬桂花,芳香撲鼻,香的像蘭花。夏天有珠蘭、牽牛,牽牛花是短命的,還有薄命的秋葵,美麗的鳳仙,真是數不勝數。還有一種奇妙的野草「萬把鉤」它結的果實上有許多小鉤,碰到它就會掛在衣服上,很難清除。
這些東西都很有趣吧!看了這之後,我深深的陶醉並沉迷在此,其中的樂趣還無窮呢!
山丹丹一種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葯,還有紫紅誘人的葡萄,沁人心脾,還有香甜的槐花,彌漫在整個春天。啊,真美!我彷彿親眼看見如此優美的景色。
作者把這些優美的景色刻畫的栩栩如生,他細微的觀察深刻的描寫,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給人一種視覺的享受。《人間草木》刻畫的如此醉人、優美,彷彿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體會。
說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對於食品的描寫更是讓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簡直是人間極品。
高郵的咸鴨蛋可是不同凡響。那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黃發紅,散發誘人的香味。不似別處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說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鍾愛的鹹菜茨菇湯、氣鍋雞、火腿,還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國各地的特色佳餚。氣鍋雞特別鮮嫩,湯清如水,而且雞想撲鼻,看著這生動的描寫,我不禁口水潛溢。
作者有這么淵博的知識,如此獨特的見解,一定游歷過許多名山大川,而且了解的風土人情也相當之多。作者了解到各地區的人們口味迥異。山西人愛吃醋,愛吃酸。無錫人愛吃甜。四川人愛吃辣,等等的異域風情。作者竟能對各地的風土人情知之甚詳,看來作者是一個喜歡游歷,善於觀察的人。
《人間草木》讀書筆記2
一花一世界印象中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是平實親切有生活滋味兒的。而我呢,在十幾歲的時候,總盼望著被什麼醍醐灌頂,一語驚醒。一心想看更壯烈的、跌宕的、發人深省的經典大部頭,所以對這樣一位被以平實稱道的作家,並不上心。是老師推薦,才去拜讀了《人間草木》,書里頭,他寫院子、寫花卉、寫昆明的雨天,寫枸杞子寫葡萄寫北京人遛鳥,不疾不徐地。像是一位在山間閑庭信步的老農,把昨晚上趕路的馬車不小心抖露出的零碎細軟一一拾起來那樣。
院子里的雜草、野花,雨後冒出來的菌菇,路邊姑娘叫賣的梔子花……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是今天的我們不太會去停下來關心的事物。大多數時候,我們更嚮往「深刻」,藉由「深刻」帶來成長的滿足。「平凡」、「平常」,這是我們有意去避諱的字眼。其實成長並不就意味著走向成熟深刻,而是我們越來越關注生活,熱愛生活。以前的我行走在校園里總是腳步匆匆,總想著快些到班,快些到宿舍,擠出那麼一點時間來學習。卻往往忽略了許多身邊的景色。記得有一親戚曾說:你們八中門口那個愛的雕像還挺好看的,我上次去辦事看見了。我的心裡一驚,我在八中也快有一年了,怎從來沒注意到那雕像有愛這個字呢,親戚路過一次便幾下了,實在是慚愧,我只得應和道:是,是挺好看的。我總是覺得在學校的生活單調,卻突然發現自己甚至沒有好好去觀察我的生活,學校的樹我叫不出來名字,學校的小書屋我從來沒進去過,住在一層樓里的同學我叫不上來名字。
而汪曾祺寫《人間草木》,從花草講到食物,再到各地風俗,然後是他在西南聯大的大學生活及對老師的回憶,最後是自己的家人及寫作。這其中,我感覺到他對生活的熱愛,細致的觀察,真正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創造生活。他並不像許多作家一般在作品中抒發自己的悲涼孤獨之感,而是喜歡描寫自己簡單的快樂,讓每一個讀者都感受到他的樂觀與豁達。然而,我們都知道,汪老吃過的苦不比任何人少。
《人間草木》少有華麗的辭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內心的悲傷,取而代之的是平實的描寫,淡淡的熱愛和豁達的心境。書畢,再走在路上,不免放慢了腳步,上揚了嘴角,用心去看周圍的一切,屬於我的生活。
《人間草木》讀書筆記3
曾經聽過很多人的推薦,但我向來不喜跟風,總特意和別人錯開來,於是別人讀完之後說「嗯,好啊好啊,真好!」我就嗤之以鼻,轉過頭去讀別人的書。再後來,心成熟了些,也不再管別人的評價,只要對我眼緣的書,我都搜來看看。於是,我就打開了這本書。我本以為標題已是足夠清晰明了,大致內容就講些草啊花啊,對於我這種平時毫無雅興去觀察花鳥魚蟲的人來說興許還會很無聊。但是,翻開書之後,我還是驚呆了。
人間草木啊,一草一木,處處都是家的氣息。
記憶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對於人來說,它是相通的。別人回憶的時候,你的記憶點也會被觸發。於是,我就像剛出生的小孩,重新又成長了一次。我看見自己的童年裡的夏天,看見自己的家鄉的板栗,看見帶有溫度的花草與景觀。我並不是作家或是評論家,亦無法衡量文字的水平,但是真正的`好作家,我想,就是能帶給你觸動,能給你共鳴的文字玩弄者吧。
從開始對草草木木的敘述,到後來的一些玩物或食物,最後以人物結尾,正好,世界一切全部齊活了。你會發現原來山丹丹過一年開花的時候會多開出一朵,枸杞頭也可以作為野菜,葡萄原來也能開出花朵,而北京的許多人都對養鳥情有獨鍾。羅漢嘛,昆明筇竹寺的大氣粗獷而蘇州紫金庵的則是秀氣書生。我做摘抄時,在書里抄了不少菜譜,韻味十足,每一筆每一畫都那麼親切。改天也要親手試一試,汪曾祺老先生在吃與製作上面頗有心得。到後來寫人時,汪先生回憶了在西南聯大的日子。
那是一段動盪但又愉悅的日子,物質上並不富足但卻擁有充盈的生活。無事下下茶館,跑跑警報,閑時讀讀書,西南聯大的自由民主校風已是不言而喻,這與當時培養出那麼多人才是分不開的。作者寫到沈從文先生的時候,就好像沈先生坐在你的對面教授課,字如珠璣,你不能不感嘆「妙」。同時,汪先生也在書中指出了沈從文先生的寫作要理,例如,小說的對話要接近人物,要「樸素」。當然金岳霖老師也是有趣得很,終生未娶的他養了一隻大公雞,吃飯時可與他並桌。
生活是有哲理的,人物是美妙的。這大概就是《人間草木》最美的地方了。
木心說「有時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淵明」。古有歸田園的陶淵明,今有生活中城市裡的汪曾祺。人生啊,還是要自己活出樂趣,才可以感染他人。
《人間草木》讀書筆記4
今日重拾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經過時間淘洗的好文字,在讀者心中總能達成共識,無論是初讀還是重讀,這一筆筆草木都應了「序言」中汪朗先生所言:干凈通透,不牙磣。
你何時放下,幾時再拿起,都是最好,盡可暢然。
單就第一部分「人間草木」,就足可使你在這立秋時節,悠悠的在桌前小憩,發絲接著蛐蛐兒守夜的清涼。
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生前的草木是打定了主意要讓自己極富個性的走一遭。
就這樣,草木,在汪曾祺的筆下,各有各的時髦。煤堆里搖曳生姿的芋頭,石頭下堅挺而立的豆芽,入冬不凋的桂花,風致楚楚的秋葵,白得耀眼的槐花,禮花似的枸杞子,紅白相間的木芙蓉,記得自己歲數的山丹丹,有著童話情趣的車前子,將北京秋意染濃的爬山虎,老舍先生家長勢姣好的菊花,黏著母親回憶的伶仃瘦弱的秋海棠……這是草木的本性本心,也是先生的樂心慧眼。
無論處於何種境遇,先生從不曾冷落那個反射到人間、呼應在心裡的草木世界。
成了「右派」後,汪曾祺被發到西山種紫穗槐。種花,在我們想來總不會累到哪裡去。然而,天天一早上山,兩個干饅頭,一塊大腌蘿卜,在玩了命的刨樹坑後,每日的午飯就只有這。苦的時候怎麼辦?找點樂吧。摘點兒山上酸棗,燒些蟈蟈充飢。紫槐花賞過了,一棵一棵地看,只不過是在他的心裡,請風來做搖漾,姍姍可愛。當時刨的樹坑,究竟種沒種上那槐,他,無從知曉。
還有草原上的老曹,他個人最偏愛的正是紫穗槐。可我見老曹卻聯想不到紫穗槐。我掉進的是老曹的「紅火」里,他的有趣、健談、豪爽,都讓我想著他就是那草原上的阿格頭子與灰背青。老曹從小家貧,吃過很多苦,就像那兩種草幾乎是貼著地來長的。他在大青山打過游擊,卻亦逃不過在浩劫中被「捆押吊打」,甚而被打斷了踝骨。然而他好了,能一拐一拐走路後,卻還是那樣「紅火」,就像肥厚多汁的阿格頭子,不曾讓人見了他無端的枯萎。汪曾祺先生問「為什麼要整他,要打斷他的踝骨?為什麼?」這是他以筆擲下的疑問,也該是萬千讀者以聲投出的響音。疑問是惻隱與知覺的前兆,有疑問總比全盤接受要好。
年華向晚後,人歸草木間。人與草木皆是同等,上承日月光華,下陷凡塵泥淖,都是順著自然所賦予的,在其中立自我,求發展。人要不煩憂,先要有一顆在平等中欣賞草木的內心,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蟲魚的儕輩……在它們說,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
我是那草木
我正在完成今天的生長
天邊,轟隆隆的,似有暴風雨來
那就請你看我在這暴雨中
怎樣地生長……
《人間草木》讀書筆記5
下雪了,這個時候如果喝酒是很舒服的,但是沒人和我一起去買酒,於是算了。隨即想起這篇,改了改本來寫的更死板的文章,由死板的最高級下降到比較級,大概。實在是沒什麼文采可言,我也算努力過一把,不想再改了。
一入眼是非常逼人的色彩,汪先生寫花草,用詞極美。這些花花草草是自然的東西,給人很舒服很清新的感覺,於是我就以為這就是他要說的`人間草木吧。但是其實不是的,他的人間草木,是更多的東西。
我們接著看到汪先生寫吃的,也寫的非常厲害,美食文寫到這個程度,看著就讓人食指大動。事實上,你在淘寶上搜索汪曾祺,第一個出來的不是這本人間草木,而是汪曾祺談吃,可見他老人家會吃懂吃是總所周知的。
就我個人拙見,汪先生到處去玩這一塊和其他部分比較,雖然還是可看的文章,但這部分不像別的部分一樣好得出彩。大概是因為這個主體比較單一:汪先生經常出行,出行所寫的文章總不免談到別的事情,也就會被歸納到別的部分里,所以這部分就顯得單調了。
但下一部分是我覺得這本書最精彩的部分,關於在西南聯大求學的經歷和回憶自己的老師和朋友,非常的有意思。這內里其實涉及到整個社會的學風問題,我便不鋪開來講了。學術自由的快樂和人活得純真是很重要的。
關於汪先生的家庭,從文章里可以看到舊時代的痕跡,可能有幾篇的史料價值要超過文學價值。不過有其中一篇《我的父親》寫得感情很動人,很讓人感動。
談寫作比較傾向於寫小說這種,但是有一點是說的很對的,寫作都是寫真的東西,不真實不真誠則不能打動人。
那麼,人間草木,真的只是一個選出來一個好看的篇名便來當文集名來用嗎?我想不是的。人間草木,花花世界。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看不見的看過的正看著的,都是人間的一草一木。你看這天下雪了,落在車上的雪容易留下,而地上的容易化。無論是掉在地上還是掉在車上,我都希望沒有會錯這個題意。
;❾ 用現代漢語解釋:在黑白里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里朝聖黑白(汪曾祺巜人間草木》)
在黑白里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里朝聖黑白。意思是:在單調的舊生活里溫柔的喜版愛著美好權的生活,在美好的生活中回憶著舊時的生活。這句話出自於汪曾祺寫的《人間草木》書籍。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的隨筆體會,是細膩的生活。看花鳥看蟲魚,看的都是人生。談食物談故人,談的都是情懷。平平淡淡的文字裡面,流淌著一種叫做生活的東西,簡單也深刻。
《人間草木》是2009年5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曾祺。汪曾祺系列的圖書還有《打漁殺家·文化篇》、《四方食事·飲食篇》、《人間草木·人物篇》。
(9)汪老梔子花擴展閱讀:
《人間草木》內容簡介
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系列圖書之一,其他還有《打漁殺家·文化篇》、《四方食事·飲食篇》,《人間草木·人物篇》分四部分,分別是人間草木、西南聯大中文系、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往事如煙。
汪曾祺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京劇劇本:《范進中舉》、《沙家浜》(主要編者之一)。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
❿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倘若閑下來,真應該多讀讀汪曾祺。讀懂了汪曾祺,也就讀懂了生活,自然也會更熱愛生活!
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只記花開不記人,
你在花里,如花在風中。
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
可是還好,我遇到你;
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
好像專是為了你;
那一年,花開得很遲,
還好,有你。
——《人間草木》
四川才有夾沙肉,
乃以肥多瘦少的帶皮臀尖肉整塊煮至六七成熟,
撈出,稍涼後,
切成厚二三分的大片,兩片之間皮肉不切通,
中夾洗沙(豆沙),上籠蒸火巴。
這道菜是放糖的,很甜。
肥肉已經脫了油(豆沙最能吸油),
吃起來不膩。
但也不能多吃,我只能來兩片。
——《五味》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人間草木》
傳東坡有一首詩:
「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
若要不俗與不瘦,除非天天筍燒肉。」
——《人間有味》
西瓜以繩絡懸於井中,下午剖食,
一刀下去,咔嚓有聲,涼氣四溢,
連眼睛都是涼的。
——《人間草木》
▲ 汪曾祺先生畫作
總之,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
「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
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
——《老味道》
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
往往會生出這種比悲號更為沉痛的滑稽感。
——《人間草木》
人到了超經驗的景色之前,
往往找不到合適的語言,
就只好狗一樣地亂叫。
——《泰山片石》
我不愛逛商店,愛逛菜市。
看看那些碧綠生青,新鮮水靈的瓜菜,
令人感到生之喜悅……
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
我的菜端上來之後,我只是每樣嘗兩筷,
然後就坐著抽煙、喝茶、喝酒。
從這點說起,
願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
——《做飯》
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
也還不要緊,
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老味道》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冬天》
其實我喜歡的作家有好多,中國近代也的的確確涌現出了很多很多優秀的作家。
魯迅、沈從文、郁達夫、賈平凹等等等等,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但倘若要真正的說出最喜歡的一個,那麼莫過於汪曾祺汪老先生了。
比起叫他老先生,我倒更喜歡叫他「老頭」。
沒錯,不是我不尊重老人家,而是我實實在在覺得這樣更親切。
因為我打心底里喜歡他,他也的的確確是一個「有趣的老頭」!
第一次了解到老先生,還是在中學的語文課本裡面。
記得當時有一篇老先生的課文《端午的鴨蛋》,裡面描述了老先生家鄉高郵的端午風俗。
當然印象最深的當數對咸鴨蛋的描寫:
多麼貼近生活的描寫啊,每每讀到這,就想起語文老師當時在課堂上拿著鴨蛋給我們展示的場景。
當時還沒有互聯網購物,語文老師拿的其實不是高郵咸鴨蛋,而是鴨蛋做的皮蛋。
但是通過他聲情並茂的朗讀,我和很多同學還是饞的流下了口水。
當時就心想,日後一定要好好讀書,要吃到真真實實的高郵咸鴨蛋。
然而日後果真到了江蘇,也吃到了咸鴨蛋,卻怎麼也沒有當年心裡想像的那個味道了……
再次認識到汪老先生,就是在《人間草木》里關於梔子花的這段描寫:
當時讀完就感覺這真的是一個有趣的老頭,而且老頭是真性情、敢說實話的人。
就沖這一點我粉定他了!
後來啊,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汪老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才發現這個看似有趣又豁達的老頭實則飽經滄桑,受盡了苦難和折磨。
但即便如此,他的心態依舊樂觀曠達,他的作品永遠讓人感受到溫暖舒適。
賈平凹在一首詩中這樣評價汪曾祺:
「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
試問這樣的「老頭」,誰人不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