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都杜鵑花
㈠ 吉安這個城市怎麼樣
我覺得挺好的吉安位於江西省中部,古稱廬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稱吉安,沿用至今。2000年5月撤地設市,現轄2區10縣1市(即吉州區、青原區、吉安縣、新干縣、永豐縣、峽江縣、吉水縣、泰和縣、萬安縣、遂川縣、安福縣、永新縣、井岡山市),面積2.53萬平方公里,人口470萬。全市大部通行贛語。
吉安是舉世聞名的革命搖籃井岡山所在地,素有「江南望郡」、「金廬陵「、「吉州福地」、「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有井岡山、白鷺洲書院、青原山、文天祥紀念館、吉州窯、廬陵文化生態園等著名景區景點。
中文名稱:吉安市
外文名稱:Ji'an
別名:廬陵、吉州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所屬地區:中國江西
下轄地區:吉州區、青原區、井岡山市等
政府駐地:吉州區
電話區號:0796
郵政區碼:343000
地理位置:江西省中部
面積:2.53萬平方公里
人口:481萬人(2010年)
方言:贛語(吉茶片)、客家語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
著名景點:井岡山、白鷺洲書院、文天祥紀念館、青原山、廬陵文化生態園等
機場:井岡山機場
火車站:吉安站、吉安南、吉安西(籌)
車牌代碼:贛D
市樹市花:香樟,杜鵑花
城市精神:崇文 正氣 開放 圖強
城市定位:文化廬陵,山水吉安
高校:井岡山大學
現任領導:市委書記王萍(女),市長胡世忠
歷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始置廬陵縣
點擊查看圖片
吉安新貌
。
東漢興平元年(194年),孫策分豫章郡置廬陵郡,郡治在今泰和縣城西北15千米處,轄西昌、高昌、石陽、巴丘、南野、東昌、新興、吉陽、興平、舊城10縣。建安四年(199年),郡治遷西昌縣治(今泰和縣城西1.5千米)。西晉元康元年(291年),廬陵郡治遷石陽城(今吉水縣城東北8千米處)。東晉咸康八年(342年),太守孔倫遷建郡城於今吉安市區孔家灣附近。
隋開皇十年(590年),廬陵郡改為吉州,遷建州城於今吉安市區趙公塘一帶;大業三年(607年),吉州復改為廬陵郡,統廬陵、泰和、安復、新淦4縣。唐武德五年(622年),再改廬陵郡為吉州,領廬陵、太和、安福、新淦、永新5縣;永淳元年(682年),遷建州城於今吉安市區北門街道轄區內;天寶元年(742年),改吉州為廬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廬陵為吉州。
宋開寶八年(975年),置吉州廬陵郡軍事。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吉州廬陵郡領廬陵、吉水、安福、太和、龍泉、永新、永豐、萬安8縣。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廢吉州軍事,置吉州路總管府,領廬陵等8縣;元貞元年(1295年),改吉州路為吉安路,轄吉水、安福、泰和、永新四州、五縣,取吉水、安福兩州各一字命名為吉安路,寓「吉泰民安」之意,「吉安」之名自此始。至順年間(1330-1333年),析永新地設永寧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吉安路,置吉安府,領廬陵、泰和、吉水、永豐、安福、龍泉、萬安、永新、永寧9縣;二年(1369年),太和改為泰和,吉安府領廬陵、泰和、吉水、永豐、安福、龍泉、萬安、永新、永寧9縣。清初沿明制,乾隆八年(1743年),析永新、安福地置蓮花廳,吉安府轄9縣1廳,直到清末。
民國元年(1912年),廢吉安府,蓮花改廳為縣,各縣直屬江西省;1914年,置廬陵道於宜春,龍泉、永寧、廬陵三縣分別改名為遂川、寧岡、吉安縣,廬陵道共轄贛西萍鄉、宜春、分宜、新喻、清江、萬載、宜豐、上高、高安、蓮花、安福、永豐、寧岡、永新、泰和、萬安、吉安、吉水、遂川、峽江、新淦21縣;1916年,廬陵道遷至吉安;1926年,廢廬陵道,各縣直屬江西省;1932年,置第九地政區公署於吉安,轄永豐、萬安、吉水、泰和、峽江、吉安6縣;1939年,改第九行政區為第三行政區,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於吉安,轄永豐、安福、萬安、吉水、泰和、峽江、吉安、寧岡、遂川、蓮花、永新11縣。
區位交通
吉安位於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從地勢上看,屬羅霄山脈中段,扼湖南、
點擊查看圖片
山水吉安
江西兩省咽喉通道。境內有自北向南縱貫的京九鐵路、105國道和由東向西的319國道及「三南」公路,井岡山機場己開通了吉安至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航班;京九鐵路開通了吉安至北京、上海、深圳、廈門等始發列車,衡茶吉鐵路通車在即;贛江航道貫穿境內,成為便捷的貨運黃金水道;贛粵高速、大廣高速、泰井高速、武吉高速、全南高速、井睦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是連接北京、西南、華南、福建、港澳地區的天然紐帶;上可溯贛江溝通閩粵,下可泛鄱陽湖與長江相聯,順抵長江下游發達省市,在江西省地理上佔有特殊位置。
地理上,它介於北緯25°58′32″至27°57′50″,東經113°46′至115°56′之間,全市長約218公里,東西寬約208公里,總面積為25271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佔全市面積的51%,平原與崗地約佔23%,山地與丘陵約佔23%,水面約佔4%。可概括為「七山半水兩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園」。東鄰撫州市的崇仁縣、樂安市及贛州市的寧都、興國縣,南連贛州市的贛縣、南康區、上猶縣,西接湖南省的桂東、炎陵、茶陵縣,北與宜春市的豐城、樟樹市及新余市、萍鄉市接壤。
市政府駐地吉州距省會南昌公里里程為219公里,距首都北京鐵路里程為1805.6公里。
㈡ 胡先驌的詳細信息
胡先驌3歲時隨家庭教師學《三字經》、《千字文》,1年後,已能識字數千。5歲時,學完《論語》,不僅能識字達萬余,而且曉反切、通訓詁。他的才智引起親朋的驚詫,大家都視他為「神童」,深受雙親的喜愛。
1902年春,父親突因病逝世於南昌舊居,從此家道中落。1905年春,胡先驌11歲時,便遵母命赴南昌府學考試,被錄取為府學庠生。1906年,中國廢止了科舉制度,胡先驌至南昌府辦的洪都中學堂學習,開始接受現代自然科學教育。1909年,考入京師大學堂預科學習。1912年秋,參加江西省留學考試,被錄取為西洋留學生。 1916年11月,胡先驌在美國學習期滿,以優秀成績獲農學士學位。歸國後於1917年受聘為江西省廬山森林局副局長。在此期間,對廬山植物資源進行了較全面的考察,奠定了他日後在廬山建立植物科研基地的想法。1918年7月,受聘國立南京高等師范學校農林專修科植物學教授。
為了合理開發和利用我國的豐富植物資源,1919年秋,胡先驌決定進行一次大規模採集標本和調查植物資源的活動。在徵得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沈陽高等師范學校的同意後,就共同發起組織,很快便得到國內7所高等學校,24所中學的贊同,商務印書館也願予以贊助。此次調查,他在浙江省的天台、雁盪、松陽、遂安、西東天目山一帶採得大量植物標本。轉年春季,又去江西省的吉安、贛州、寧都、建昌、廣信和福建省的武夷山區,在歷時半年多、行程萬余里的考察與採集中,獲得多以萬計的寶貴臘葉標本。胡先驌是繼鍾觀光之後進行大規模野外採集和調查的第二位學者。全部臘葉標本經整理鑒定後,於1921—1922年相繼寫出《浙江植物名錄》、《江西植物名錄》(附福建崇安縣植物)和《江西、浙江植物標本鑒定名表》,並陸續在《科學》雜志上發表。
1921年,國立東南大學於南京成立(1928年改稱為中央大學,為現南京大學的前身),特聘胡先驌為該校農科教授。為了發展我國的近代生物學事業,1922年他與秉志、錢崇澍等在南京共同籌建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胡先驌任植物部主任,主要領導並參加華東和長江流域各省的植物採集和調查研究工作。1923年,國立南京高等師范學校並入國立東南大學,胡先驌任農科的植物學教授兼生物學系主任。 為了使中國的大學生能夠讀到由自己國家的科學家編寫的大學教材,胡先驌與鄒秉文、錢崇澍於1922年共同編著了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部專供大學生物系學生使用的中文《高等植物學》。該書於1923年由商務印務館出版,全書462頁,插圖306幅,書末附有英漢名詞對照表。書中的內容比較新穎,還改正了以前從國外植物學版本中轉譯過來的欠妥名稱和名詞。當時,我國還沒有中文本的《植物學》教科書,該書即成為國內各大學的主要教材,在教育界的影響很大。
1923年秋,胡先驌再次赴美入哈佛大學深造。由於學習成績優秀,僅用1年即獲得碩士學位。他還在哈佛大學阿諾德森林植物園(Arnold arboretum)內,用2年多的時間(1923—1925)把該園自1899年起從中國西部和中部採集並運走的植物標本,以及國外各期刊雜志中登載有關中國植物的科屬記錄一一檢查、收集,整理編寫成一部《中國種子植物屬志》(英文打字稿上下兩冊),作為博士學位論文,於1925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繼續任東南大學植物學教授和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植物部主任。當時,因國內急需資料鑒定標本,該書稿被相互輾轉傳抄達十次之多,為我國植物學者開始學習研究植物分類提供了必要的文獻。
1926年,當胡先驌正忙於准備7月去廣州參加中國科學社召開的年會和10月應約去日本東京參加泛太平洋科學會議工作時,他的妻子王蓉芬突然於4月不幸逝世。這對胡先驌的精神刺激很大,曾數次休克。但為了不影響科學事業,身負重任的胡先驌仍克服了重重困難,依然如期赴會。 1928年,胡先驌與秉志等人在尚志學會和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支持下,於北京創辦了靜生生物調查所。建所初期,秉志任所長兼動物部主任,胡先驌任植物部主任,並受聘在北京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講授植物學。在教學過程中,他善於注意發現和培養人才。
平時,胡先驌對青年蔡希陶和助教俞德浚不止一次談到:「自17世紀以來,中國的植物不斷被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俄國的傳教士、探險家、專業採集隊、商販和園藝家大搖大擺地采走,上萬號的植物標本,成千種的花卉、果木種苗,都被他們帶回各自的標本館、博物館等研究機構和大學標本室收藏,或在植物園內加以馴化。僅英國E.H.威爾遜(Wilson)一個人,本世紀初在我國湖北、四川、貴州『旅行』11年,共收集6500號植物標本,約有5000種,並把1500種植物果木運回到美國和英國。在他的《一個帶著標本箱、照相機和火槍在中國西部旅行的自然學家》一書中,承認中國的植物最豐富。中國的花卉是世界上最富麗的,特別贊賞中國杜鵑花的品種之多。在160多個品種中,他就採集80多個品種,其中60多個品種被他送往美國、英國去了。這怎不叫我們痛心!所以我們決心要創辦靜生生物調查所,以抵制他們,盡快發展我國的植物學。世界上只有中國的植物最豐富,中國的植物又以雲南省最豐富。此人沒有到過雲南,還不知道我國雲南的情況呢,我們應當到雲南省去。」由於胡先驌的鼓勵與支持,奠定了蔡希陶一生在雲南把植物學的科研事業擔當起來的基礎。胡先驌稱贊他們二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1930年,第五屆國際植物學會議在英國劍橋召開。會上,胡先驌、陳煥鏞、史德尉被選為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委員會的委員。為了加速中國植物學科研工作,並進一步了解國外到底掌握我國多少資料。1930—1931年,在靜生生物調查所植物部經費不多的情況下,胡先驌仍支持秦仁昌到收藏有世界各地500多萬號植物標本的英國邱園(皇家植物園)去。後來,秦仁昌從該園精選出18300餘號中國植物的模式標本,並將其拍成照片帶回,以應國內研究者的需要。這是胡先驌、秦仁昌對中國植物分類學研究與發展所作出的一項極為卓越的貢獻。
1932年,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所長改由胡先驌擔任,秉志仍為動物部主任。所址遷至西城文津街3號的新建樓房,內設有動物標本室、植物標本室(委派秦仁昌兼任標本室主任)、陳列室、圖書室和動植物實驗室,並定期出版《中國植物圖譜》(胡先驌、陳煥鏞)、《中國蕨類植物圖譜》(胡先驌、秦仁昌)、《河北習見樹木圖說》(周漢藩)和《靜生生物調查所匯報》。這時,科學研究人員已由10餘人發展到50餘人。胡先驌歷年均派員到河北、山西、吉林、四川、雲南和海南等省去調查和採集標本,並進行分析研究。此時的靜生生物調查所,在國內外已成為較有聲譽的自然科學研究機構之一。
為了擴展全國的科研機構,1938年,胡先驌派俞德浚會同蔡希陶在雲南昆明創建了「雲南省農林植物研究所」,由靜生生物調查所與雲南省政府教育廳合辦。胡先驌兼任所長,並辦有較大規模的植物園,即現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
為了創建我國自己的植物園和發展我國的經濟植物,1932年,在胡先驌的倡議和親自指導下,並得到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贊同和支持,靜生生物調查所經與江西省立農學院協議合辦廬山森林植物園。1934年,園址最後決定建在含鄱口北麓。植物園原佔地面積近萬畝,為亞熱帶山地最理想的園地,也是我國最大的植物園。不僅有天然林、人工經濟林,也有風景林和生態區,既可用作開展林木的利用和研究,又是研究植物學的一個良好基地。胡先驌委聘秦仁昌為第一任廬山森林植物園主任,並及時派陳封懷赴英國進修2年,回國擔任園藝技師。經秦仁昌和陳封懷的辛苦經營,數年後,廬山森林植物園便形成為我國研究園林植物的重要基地。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植物園科技人員。 為了發展祖國現代植物科學事業和使各地廣大植物科研人員和教學人員互通聲氣,促進學術交流,並在社會上普及植物學知識。經胡先驌和李繼侗、張景鉞、錢崇澍、陳煥鏞、陳嶸等19名植物學家發起及籌備,於1933年8月20日在四川重慶北碚中國西部科學院召開了「中國植物學會」成立大會。會上選舉錢崇澍為第一任會長、陳煥鏞為副會長,胡先驌被選為《中國植物學雜志》(季刊)總編輯。1934年3月,胡先驌為該雜志創刊號寫了「發刊辭」,並首次向國內外較全面介紹了「中國近年植物學進步之概況」。同年8月21—27日,第一屆中國植物學會年會在廬山蓮花谷召開。會上改選胡先驌為第二任會長。在年會上,胡先驌提議用自己的力量著手編纂《中國植物志》。1935—1948年,胡先驌受聘為南京中央研究院第一、二屆評議員。
胡先驌除精研現代植物分類與分布外,對古植物學的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詣。1938年,他同美國古植物學家R.W.錢耐(Chaney)在山東共同研究我國山旺新生代第三紀中新世古植物化石時,證明距今1200萬年前山東的植物同現代長江流域的植物有相似性。1940年,他們兩人在《中國古生物志》中聯名發表「中國山東中新世植物群」的長文和較多的精確圖版,這不僅為我國古植物學的研究打下了基礎,而且也開拓了我國古植物學研究的新領域。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年底,北平便成立了臨時政府。這時,有人邀胡先驌出任偽職,遭他拒絕,仍堅持與靜生生物調查所同仁繼續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但靜生生物調查所的大樓被日軍看中,恐難以保存。胡先驌於1938年急派蔡希陶等人,趕赴雲南找到俞德浚共同組織後方基地,獲雲南省政府教育廳的資助,在昆明黑龍潭創建了「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抗日戰爭時期,該所成為靜生生物調查所部分員工的聚集點,甚至廬山植物園的大部分員工後來也疏散到雲南。由於胡先驌的遠見卓識,保留住了一支造詣很深的科研隊伍及一大批珍貴的圖書、標本和科研資料。
抗日戰爭初期,胡先驌雖與靜生生物調查所的小部分職工滯居北平,堅持科研工作。但他對北平的漢奸賣國求榮,仰人鼻息深感痛恨,說他們是「衣冠徒濟楚,手足賴絲牽」的傀儡。因此,杜門謝客,從不與外人往來。1939年,中央研究院評議會在重慶召開,由於他在會上發表的抗日演說引起北平日偽注意,日軍派憲兵至他家中盤問。後來,靜生生物調查所的大樓被日軍借機改為後方醫院。所內儀器、圖書、標本、傢具等物,大部分被日軍竊去。他的再婚夫人張景珩急告胡先驌暫留雲南工作,免遭日軍迫害。
1940年,原江西省主席熊式輝在江西省興辦「中正大學」。熊式輝希望由本省的才高資深的學者擔任校長。經吳有訓與程孝剛等再三勸薦,胡先驌於同年10月赴江西泰和就任該校首任校長職務。全校設有11個學系和行政管理、師范、稅務三個專修科。
由於1942年1月西南聯合大學學生掀起倒孔(祥熙)學潮,事件波及到中正大學,多次引起國民政府當局對中正大學的不滿,要求嚴懲肇事學生。胡先驌始終堅持以教育為主,雙方反省,而不作處理。因此遭到教育部、江西省新主席曹浩森和陳立夫的指責。他3次提出辭職,終於在1944年4月18日,在全校師生舉行了熱烈的歡送會後,憤然離去。
1946年,中正大學農學院生物系特聘胡先驌為研究教授。同年7月,胡先驌赴廬山參加江西暑期學術講習會。蔣介石聞聽胡先驌已上廬山並來講學,親筆手諭接見,共商高等教育之事。由於胡先驌不想再空談高等教育之事,便於次日提前下山,由九江返回南昌。接見時間到了,仍不見胡先驌到來,省主席王陵基派人沿山尋找也未得見。自此以後,胡先驌「倔強」的名聲便傳播開來。
同年10月,胡先驌帶領部分靜生生物調查所的職員遷回北平。幾經交涉,才收回被日軍竊去的部分儀器、圖書、標本和傢具等物,經過重新整頓後,胡先驌繼續主持和開展所內的科研工作。 在他剛繼續主持所內工作不久,年底便收到鄭萬鈞從中央大學寄來薛紀如從四川萬縣磨刀溪採到尚不知其為「水杉」的枝葉和球花、幼球果的標本,請予以復查鑒定。胡先驌根據標本反復研究,並核查文獻,確定該標本與日本大阪大學古植物學家S.三木茂(Miki)博士於1941年根據日本的2種植物化石,在日本植物學雜志11卷第261頁所發表的水杉屬(Metasequoia)的形態相同,應同為一屬植物。經由胡先驌和鄭萬鈞共同深入研究後,最後命名為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由於水杉在分類系統上介於杉科和柏科之間,為兩科聯系之橋梁,故另新立水杉科(Metasequoiaceae Hu et Cheng)以區別。首次正式把在四川萬縣所採集的標本命名為「水杉」。這一珍奇活化石植物的發現與正式命名,引起全世界植物學家的震驚,特別是引起古植物學家的重視。這是胡先驌融會古今植物研究的一個重要貢獻。美國的古植物學家錢耐還專程來我國對水杉進行實地考察。此後,各國出版的高等植物學和古植物學專著,也都相繼有了這一記敘。為了向全世界介紹中國這一珍奇樹種的重大發現,1946年,他在《地質調查所匯報》中發表《記古新世期之一種水杉》論文,將水杉的化石種與最新發現之水杉進行了比較。1947年,在美國的《觀察》雜志發表《美國西部世界爺與中國四川萬縣之水杉》(Se-quoid of western America and metasequoia of Wanhsien,Szech-wan)。1948年,又在《美國紐約植物園》園刊中發表《中國是怎樣發現『活化石』水杉的》(How metasequoia,the「livingfossil」,was discovered in china)。同年,與鄭萬鈞聯合發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種》。
自胡先驌的論文發表後,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各國植物園紛紛來函索要水杉種子,或派人來中國考察。直至全國解放,已有50餘國家、近200處植物園先後從我國引去這個古老的孑遺植物,經各國試種均獲成功。由於水杉的適應性很強,它的蹤跡現已遍及世界各地。為了紀念這一重大發現,1961年胡先驌寫成一首500餘字的科學詩——《水杉歌》。他曾將《水杉歌》詩稿寄請陳毅副總理校正。陳毅讀後很有感慨,並在稿後寫下讀後記:「胡老此詩,介紹中國科學上的新發現,證明中國科學一定能夠自主且有首創精神,並不需要俯仰隨人。詩末結以東風佇看壓西風,正足以大張吾軍。此詩富典實,美歌詠,乃其餘事,值得諷誦。一九六二年二月八日。」
為此,陳毅特邀胡先驌赴中南海面敘。後將此詩稿轉交《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於1962年2月17日將《水杉歌》和陳毅副總理的「讀後記」全文發表。 1948年,胡先驌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所領導的靜生生物調查所,自1928年創辦以來,歷經20年,已成為一個享有聲譽的頗具規模的科研機構。收藏的標本就有20餘萬號,發表了論文280餘篇和《中國森林樹木圖志》、《中國植物圖譜》、《中國蕨類圖譜》等專著,還培養了一大批造詣很深的植物學家。為進一步開展我國植物資源的調查研究和合理開發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1950年,由於機構、人員的調整,靜生生物所與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等合並,成立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1953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胡先驌受聘任研究員。他除繼續在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兼授植物分類學外,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植物分類學的研究上,並努力使科研與教學相結合。
1950年,胡先驌根據多年的研究,提出並發表了《被子植物分類的一個多元系統》的專論。他對被子植物的親緣關系作了重要革新,不僅在目與科的排列上有重大的變更,而且對若干科的分合,也有新的建置。此外,還整理出一幅「被子植物親緣關系系統圖」。其主要論點是被子植物出自多元,即出自15個支派的原始被子植物。這是中國植物分類學家首次創立的一個較新的被子植物分類系統,也是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完成的第一篇學術專著。這部專著彌補了我國植物學史上的一項空白,但他仍自認並非圓滿無缺,希望在古植物學和植物形態學研究有新的發現時,再繼續加以修改。這也是他一貫一絲不苟、謙虛治學的科學態度。
胡先驌在大學任教時,總感缺少完善的中文本教材。因此,決定依自創的多元分類系統,多運用中國自己的資料,編纂一部《種子植物分類學》,代替過去使用的英國植物學家J.哈欽遜(Hutchinson)的分類系統。該書稿在361科中,對中國所產的各科敘述極為詳細。在科的描述中,還補充了中國產的重要屬。對有經濟價值的種類,也擇其重要的加以敘述。書稿末並載有中國產種子植物檢索表,因此內容更臻完善。為了適應建國初期大學的急需,未能來得及繪制插圖,故以《種子植物分類學講義》為書名,於1951年出版。
1952年,胡先驌積極參加了反對美國發動細菌戰的研究工作。經他鑒定,美國侵略者投下的沾有病菌的松樹枝葉等植物均系分布於南朝鮮,而不是分布在我國東北和朝鮮北部的植物。由於在這項工作中成績卓著,曾榮獲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模範獎狀和獎章。
1953年胡先驌應邀編寫了一部《經濟植物學》。該書除花卉、森林和葯用植物外,凡中國所有或在中國能見到的其他引進的經濟植物,書中均作了詳細記載,對各種經濟植物的利用也有介紹。該書至今仍有它的重要參考價值。
1952年暑期全國院系調整後,北京師范大學另遷新址。胡先驌因忙於科研任務,是年秋季便告別了數十年的教育與教學生活。 四川大學方文培和西南師范學院戴蕃瑨聯名函請胡先驌能為師范學院、農林院校編寫一部簡易的《植物分類學》。胡先驌同意編寫一部《植物分類學簡編》作為學生攻讀植物分類學的入門教材,也適作中學教師和農林幹部的參考書。該書第一版於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雖名為《簡編》,但內容極為翔實,涉及的理論問題也較多,並附有精確插圖164幅,是一部較理想的植物分類學教科書。
萬沒想到,《植物分類學簡編》出版後不久,卻引起對胡先驌的一場批判。原因是,該書在第12章植物分類學的原理有關「種的新概念」一節中,評論了當時蘇聯農業科學院院長T.Д.李森科(Лысенко)發表的《關於生物學種的新見解》。胡先驌認為:李森科的錯誤見解所以能風行一時,是由於政治力量的支持。並認為蘇聯不應接連報道黑麥「產生」雀麥,橡膠草「產生」無膠蒲公英,作物「產生」雜草,白樺「產生」赤楊,鵝耳櫪「產生」榛,松「產生」樅,甚至向日葵也能「產生」寄生植物列當等錯誤內容。胡先驌是針對李森科一些不符合現代科學的所謂「新見解」而加以評論的,很難看出有什麼欠妥之處。後來經過國內外的詳細調查研究,都證實了李森科的這種「新見解」的虛偽性。但當時他卻遭到嚴厲的批判。在批判會上,一些人批判《簡編》具有嚴重的政治性錯誤,說他鼓吹唯心主義思想,是一個堅持摩爾根反動遺傳學的科學家,並進而上綱為「詆毀蘇聯共產黨和政府,反對共產黨領導科學」等,甚至竟說他解放後長期穿長衫就是反動思想的表現;有人甚至責難中國科學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也犯了錯誤。《植物分類學簡編》發行1年,也因此而被禁止出售。但胡先驌對這一過「左」的論調置之不理,始終未承認自己的學術觀點有任何錯誤。
1956年4月,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了貫徹這一方針,中國科學院和高等教育部聯合在青島召開了遺傳學座談會。不同學派在會上各抒己見,對幾十年來世界上兩個學派爭論不休的理論問題進行了縝密的討論。從此,中國遺傳學界一家獨鳴的沉悶空氣被沖散了。此前,胡先驌曾上書黨中央,建議在高等學校恢復講授摩爾根學說的理論。在毛澤東同志召集的最高國務會議上,胡先驌應邀列席聽取了毛主席《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初次報告。會上,毛主席說:談家楨、胡先驌關於在大學恢復講授摩爾根學說的建議,有利於學術上貫徹「雙百」方針。隨後,青島遺傳學會議便決定在大學正式恢復開設摩爾根學說的遺傳學課程和開展對這一理論的研究。不久,胡先驌應上海復旦大學聘請在生物系舉辦講座。《植物分類學簡編》經一年修訂補充後,也於1958年改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再版問世。
《中國植物志》——樺木科專著脫稿,「生物的大群新分類」發表
胡先驌一貫對合理開發利用我國豐富的植物資源進行積極宣傳。為了配合我國的經濟建設,胡先驌決定編著一部適合我國國情的《經濟植物手冊》,內容從蕨科開始到種子植物各科,分屬敘
述我國原產的全部經濟植物的種、以及從國外引種的常見經濟植物。該書分成上下兩冊,每冊又分為2個分冊刊印。當下冊第一分冊出版後(1957年),由於《中國植物志》的編寫任務開始,第二分冊的編寫因此而中斷。
自1934年8月,在廬山召開的中國植物學會的第一屆年會上,胡先驌首次提議用自己的力量著手編纂《中國植物志》,事隔20餘年,他的宏願終於實現了。所以心情格外興奮,熱情很高,很快就投入資料的整理工作。並於1959年開始《樺木科》和《山茶科》的編寫工作。在這期間的前後,胡先驌發表多篇樺木科、山茶科、山毛櫸科的新屬和其他與植物分類學有關的論文。
1963年,中國植物學會在北京召開成立30周年年會。會後不久,胡先驌因勞累而心臟病復發,經住院治療近兩個月才轉危為安,但從此得了嚴重的失眠症。雖然如此,他仍夜以繼日忙於《樺木科》和《山茶科》的編寫工作。
1965年春末,《樺木科》的編寫工作基本完成。在興奮之餘,每日清晨便用打字機編打一篇「The major groups of living be-ings:A new classification」(《生物的大群新分類》)論文。他認為,根據現代的研究工作進展和理論上的探討,應將生物劃分為兩個超邦:一、Protobionta(原始生物超邦):包括立克次氏體、病毒、噬菌體等;二、Cytobionta(細胞生物超邦):包括細菌邦、真菌邦、植物邦(藻類亞邦、苔蘚亞邦和維管束植物亞邦)和動物邦。他將著作直接寄給國外有影響的「Taxon」雜志。年底,該雜志刊登了這篇論著。
是年,《植物分類學報》10(1)發表了胡先驌的《凋果茶屬——山茶科——新屬》和《中國山茶屬與連蕊茶新種與新變種(一)》。這也就是他在世時最後寫的兩篇論文。 1966年初,《樺木科》脫稿,並上交《中國植物志》編委會。宏願實現,心情舒暢。而《山茶科》的編寫工作,因「文化大革命」的開始而中斷。1968年7月16日,胡先驌在北京逝世。
胡先驌自青年時代就懷著科學救國的宏願,數十年來為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高瞻遠矚、苦心孤詣,在舊中國極端困難的環境中,八方奔走呼號,不辭辛苦,千方百計不斷在北京、江西廬山、雲南開拓植物學的新領域,發掘祖國各地的植物寶庫,不僅積累了大量珍貴的標本和資料,而且還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他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除親自傳授植物分類學、經濟植物學等教學任務外,還為青年編寫具有較高水平的教科書、植物學教學法和學習指導等著述。他在授課過程中,雖然稍帶口吃,但聲音洪亮,精力充沛,內容也極為充實,特別強調實驗課和深入實際的重要性。凡被他發現的人才,總是積極設法推薦到較高學府或科研單位進修深造。目前,分散在國內外的植物學教授和專家,其中不少均出其門下,並擔負著重要的職務。他的學生雖大都已進入古稀之年,但至今仍懷念老師嘔心瀝血培養自己成材的功績,一致公認他是一位認真負責、誨人不倦、胸懷寬闊、堅持科學真理、和藹可敬的老師。
胡先驌的一生中,不僅有20多種專著,而且由個人發表有關植物學的論文多達140多篇。在植物分類學方面共發現1個新科、6個新屬和百數十個新種。
胡先驌被中外學者公認為中國近代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絕非過譽。此外,他在歷史、地理、語言、文學方面同樣也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在詩詞方面的著述頗多。早在青年時代,每遇一事或旅遊一處,即以詩詞表述,並與詩壇友人往來頻繁。晚清著名詩人陳三立(字伯嚴)對胡先驌的詩極為欣賞,評價是「意、理、氣、格俱勝」。認為他的記游之作,「牢籠萬象,奧邃蒼堅」。
胡先驌晚年,除堅持科研外,於1960年將生平所作詩稿全部整理後,共得詩296首。經逐年編次,分為上、下兩卷,印成《懺庵詩稿》線裝集。通過《詩稿》即可知曉作者本人一生所經歷的事情和重大科學發現的梗概。
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黨和人民實事求是地評價了胡先驌的一生。1979年5月15日,中國科學院和植物研究所的黨政領導代表、各地的生物學家、古植物學家、農學家、語言學家、書法家、文藝家和大、中學教師等各界代表,數百餘人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舉行隆重的悼念儀式,向在我國生物科學事業中作出重大貢獻的胡先驌先生表示深切的敬意。
1984年7月10日,中國科學院、江西省科委和廬山植物園在廬山植物園的松柏區水杉林內,建造了胡先驌先生的墓地。墓前聳立著由廬山植物園樹立的紀念碑文,上面記載著胡先驌的生平事跡,使人們永遠緬懷一生為中國植物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近代植物學家。
㈢ 寧都縣的自然資源
寧都縣自然資源豐富,遍布全縣各地,有植物、動物、礦物、太陽能、地熱等主要自然資源。硫鐵礦儲量與開采價值居華東地區之首,鋰輝礦為全國三大采礦點之一,鈾礦儲量大,稀土資源非常豐富。 寧都縣野生葯用植物共有235種,其中歷史較長比較重要的有:綿茵陳、金銀花、黃枝子、香附子、車前子、金櫻子、何首烏、野百合、野木瓜、石菖蒲、蘆根、勾藤、芙蓉、辛荑、芍葯、五加皮、野山楂、烏葯、海桐、麥冬、厚朴、大薊、夏枯草、鳳尾草、馬齒莧、半邊蓮、牛膝、金錢草、益母草、算盤子、野菊花、鴨舌草、酢漿草、魚醒草、旱蓮草、千里光、白花蛇舌草、蛤蟆藤、白馬骨、八角蓮、七葉一枝花、十大功勞、天南星、野黨參、四葉參、青木香、淫羊藿、享氏線蕨、三葉木通等多種。
寧都綿茵陳有悠久的歷史,素以量多、質好取勝,尤以石榴排一帶產品更佳。遠在清朝末葉,暢銷閩、粵、南洋各地。後因天然植物長期遭到破壞,產量銳減。
野生木本油料植物共有30多種,比較重要的有:木梓(油茶)、山雞椒(果實叫山蒼子)、黃樟、紅脈鉤樟、大葉鉤樟、烏桕、山桐子、白烏桕等,尤以木樟為大宗,大沽鄉油茶最多,素有「寧都油庫」之稱。
木本植物以松、杉、竹為主的木本植物共有90多種,其中較珍貴的木本植物有30多種,屬國家保護的有銀杏、香果樹、花櫚木、水杉、紅楝子、銀鍾樹、半楓荷、野山茶等13種,主要分布在北部凌雲山區和小布鉤刀咀一帶。小布池邊有兩棵百餘年的銀杏,鉤刀咀有香果樹多株。這兩種樹,世界其它國家已屬罕見。
此外,還有纖維植物、觀賞植物、澱粉植物、栲膠植物、飲料植物、殺蟲植物、單寧植物、橡膠植物等8類,計72種。 鳥類主要有喜鵲(鴉鵲)、烏春、鷓鴣、斑鳩(督鴣鴣)、鴝鵒(八哥、烏翼子)、布穀鳥(杜鵑、杜宇、子規)、畫眉、鷹、鷂、鶴、麻雀、雲雀、雉(野雞、雉雞)、竹雞、禾雞、烏鴉、野鴨、貓頭鷹、猴面鷹、夜哀子、啄木鳥、壽帶鳥、翠鳥、白頭翁、蠟咀等。六十年代以來,農作物普遍施用劇毒農葯,許多山禽亦被毒死,加之大量人工捕殺,鷹、鷂等下降率尤為明顯。
獸類主要有狐狸、黃麂、野豬、雞狼(俗稱黃鼠狼)、山兔、野貓、狼、豹、水獺、刺蝟、竹狸、穿山甲、獐子等。七十年代末,在縣東北山區,還發現華南虎、野牛、野馬(蘇門羚)、金貓、小靈貓、大靈貓(九節狸)。
由於毀林和捕殺嚴重,野獸品種數量日益減少。如:獐、鹿等,已多年無人發現。
魚類除人工放養的鯇(草魚)、鰱、鱅、鯉、青、鯽、鯝魚等傳統品種外,非人工放養的主要有鱉、鱔、鰍、河鯉、石鯇、蝦、鰷、鐒鈹、鯰、鰻、鱖、娃娃魚等20多種。五十年代末以來,由於過量捕撈、電觸、爆炸、葯毒情況嚴重,江河水域的魚越來越少。
蟲類益蟲主要有蜘蛛、螞蟻、蜻蜓、臭大姐、螳螂等。可入葯的有蜜蜂、蚯蚓、斑螫、蜈蚣、蛇、蠍、蠶、蟬、水蛭(螞蝗)、蟾蜍等。
除上述四類外,還有青蛙(田雞)、石雞(石蟲另)、蝙蝠、蟹、蚌、螺等多種。 寧都縣內已經發現的礦產資源有鎢、煤、鐵、石灰石、硫、螢石礦、高嶺土、硅石、雲母、稀土、鈷土、鈾、錳、綠柱石、重晶石、鉛、鋅、鈦、磷、銅、鉀長石、鉬、錫等22種。這些礦分布在青塘、賴村、安福、東山壩、石上、會同、固厚、固村、黃陂、釣峰、長勝、黃石等地。
鎢分布於安福廖坑、青塘白石坳、坎田、大沽南林。廖坑礦藏分布范圍較廣,東西長3000餘米,南北寬1000餘米,面積約三平方公里。大小礦脈約30~40條。類型為高溫熱液石英大脈型黑鎢礦及少量殘積坡積砂礦藏。含量一般為0.02~0.03%,最高達0.22%。青塘白石坳礦,位於燕山期花崗岩株與石炭系紀灰岩的接觸變質帶上。類型:白石坳地帶為砂卡岩型白鎢礦。獅吼山、赤水至山峰仙等處均為含鎢石英脈型黑鎢礦。
硫鐵礦分布在青塘打山嶺、杜彎背、和尚腦、獅吼山、茶山崗、麻齊湖一帶。礦化面積5.14平方公里。礦體以似層狀、透鏡狀產出為主。主要賦存於石炭系地層中。礦物組合有:磁黃鐵礦、黃鐵礦、黃銅礦、斑銅礦、銅蘭、輝銅礦、毒砂、閃鋅礦和方鉛礦等。類型屬高熱液接觸交代礦藏。礦石品質優良。
煤主要分布在青塘、賴村、黃貫等地。礦點很多,儲量豐富。煤質為無煙煤,賦存於石炭系梓山組地層中。煤層不穩定,變化較大,且常為斷層所破壞。黃貫煤礦從蓮花山至五羅棋山麓,縱貫兩山,共有四平方公里含煤面積。
石灰石分布於青塘、黃貫、賴村等地。有的整座山都是。僅黃貫後山塘口一處石灰石儲量就達100萬噸以上。
鐵礦石主要產於青塘獅吼山、劉坑燕子岩、田頭牛欄洞、長勝尼姑山、固厚蜀田和鐵樹坳、東韶漳灌、肖田美佳山、東山壩等地。但礦石品位不高。
螢石礦分布在劉坑、會同、石上、東山壩、黃石、洛口、黃陂、釣峰等8個公社。據鑽探資料表明,從黃石的山梓至肖田的小吟都延伸螢石礦脈,全縣螢石蘊藏量估計可達百萬噸。
綠柱石黃陂、小布、釣峰、廖坑等地均有分布。凡縣內有花崗岩、雲母岩的地方都發現有此種礦物。多呈綠色,也有無色、藍色、黃色或粉紅色的。呈六稜柱形,有玻璃光澤,硬度大,可用以提煉鈹及其化合物。
其它礦物(1)大理石分布在青塘、賴村、肖田等地。紋理有土黃、黑色、灰白、紅色數種。目前尚未大量開采。
(2)建築石料有小布花崗岩,灰白中夾雜黑星點,質地堅硬、美觀;赭紅石,產於石上蓮湖,梅江河東及梅江下游兩岸。開采量較大,多用於建橋、建房。
(3)磨刀石產於青塘老埠磨刀坳、固厚蜀田一帶,細嫩多漿。
㈣ 散文欣賞:美麗石城
在江西東南部贛州的東北部,有一個小縣城,四面環山,東鄰福建省寧化縣,南抵紅色故都瑞金市,西毗寧都縣,北靠撫州市廣昌縣,面積一千五百捌拾多平方公里,人口三十來萬的小城鎮——石城。
石城,是江西進入閩西粵東的必經之路,206國道直通南北,石(城)寧(化)公路在境內匯合,素有「閩粵通衢」之稱。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設場,以境內「四面環山,聳峙如城」而得名石城場,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升場為縣,一直使用至今。而今,石城交通便利,鷹瑞高速縱貫南北,石吉高速橫跨東西,規劃中的鷹梅鐵路途經此地。
石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是中華客家文化發源地之一,是國家優質煙葉生產基地,是中國「白蓮之鄉」,中國最佳休閑度假旅遊縣,是江西最宜居之地……。有「客家搖籃」之稱,通行客家話(屬寧龍片),素有勤勞朴實、熱情好客之美譽。
石城人靠勤勞的雙手、朴實地為人,一代代在這小小的山城繁衍生息。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沿琴江河兩岸,十里長廊,綠樹成蔭,河水清秀,是石城人茶餘飯後休閑、養生散步的好去處。一到傍晚,城市霓虹燈倒影入河中,是一幅極美的城市風景畫!既有城市的繁華,又有小城寧靜而精緻的韻味;既有大都市那開放豪邁的氣息,又有小城那收斂內靜的神韻;既有沿海城市那快速發展的步伐,又有小城獨具一格的風貌。
春迷杜鵑夏賞荷,秋看紅楓冬入泉。一年四季,大自然的'恩賜盡在其中,給石城人民的生活平添了些許詩情畫意。
杜鵑花,俗稱映山紅,陽春三月,「滿山遍野紅花花,子歸啼聲里呼喚著它……」那是子歸愛情故事的血和淚!與田間黃油油一片的油菜花形成鮮明的對比。若置身於其中,杜鵑的血紅、油菜的黃色,迷人的花香,沉浸在花的海洋,陶醉於花的芳香,還有那在花叢中翩躚起舞的蝴蝶和蜜蜂,定會忘了來時路。是的,純自然的美景最迷人!
荷,出污而不染,冰清玉潔,是荷高貴品質的寫照,長久以來,也是為人的一面鏡子。石城人對荷是情有獨鍾。八十年代初,正值分田到戶,如何搞活經濟,曾經也迷茫過,後來引進白蓮種植,便一直根植於人民心中。白蓮是引領石城人民脫貪致富的農村經濟作物,到目前也是農村經濟的一大產業。而今,荷花已經成為旅遊觀賞的一大景觀。夏季,百畝荷花竟相開,花紅花白嬌百態;荷香四溢迷遊客,荷花叢中似仙游。賞荷,已經成為贛南人們心中的嚮往。就在百畝荷花邊上,大地之陽與大地之陰,不得不讓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地之造的陰陽之合在這里呈現。
落葉而知秋。鐵公嶺的紅楓,是秋季的一大景觀。若有閑情,漫步其中,「喝一壺小酒,品一茗茶香,展一份心情;聽一曲音樂,賞一首詩詞,醉一回夕陽;隨一縷秋風,追一片落葉,問一聲秋月。」那是多麼詩情畫意的寫照。你也可「沾一縷陽光,拾一片楓葉,醉一回心情;望一眼夕陽,聞一朵花香,睡一會思緒;捧一輪秋月,蘸一筆墨香,書一份情懷。」
冬,是寒冷的季節。可在石城,隨處可見的溫泉便沒了寒意。當然,溫泉之中要數九寨溝,泉流量之大,開發規模也是數一的了。三五親朋,或是帶上家人,泡上溫泉,那是冬天裡最愜意的一件事。
石城人民以勤勞的雙手致富,朴實地做人,熱情的心態,好客地待人,贏得天下之客。
石城人民也將一代代在這繁衍生息,過著詩情畫意般的田園生活。
這就是家鄉,有最甜的琴江水,有最美的風景,有最好吃的小食,還有最思念的人!
㈤ 江西省的概述
江西(Jiangxi Province ),簡稱贛,位於中國東南、長江中下游南岸。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內主要河流贛江而得簡稱。自古以來物產富饒、人文薈萃,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譽。 基本信息欄 中文名稱: 江西 外文名稱: Jiangxi Province 行政區類別: 省 所屬地區: 中國中部 面積: 16.69萬平方公里 人口: 公元2008年,4400.1萬人 方言: 贛方言、吳語、客家方言等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廬山、三清山、滕王閣等。 機場: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等 火車站: 南昌火車站、南昌西客站等 省會: 南昌市 省花: 杜鵑花 【省情簡介】 江西,古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江西省介於北緯24°7′至29°9′,東經114°02′至117°97′之間。江西省境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 [2] 江西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江西,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地區的腹地,與上海、廣州、廈門、南京、武漢、長沙、合肥等各重鎮、港口的直線距離,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內。境內高速公路達2206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線、浙贛線縱橫貫穿全境。航空和水運便捷。 江西生態良好、資源豐富。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有2處世界遺產、2處世界地質公園;1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5個省級風景名勝區;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9個國家級森林公園,60個省級森林公園;有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和風景如畫的柘林湖、濃淡相宜的仙女湖等;全省森林覆蓋率60.05%,居全國前列。江西礦產資源豐富。 江西名人輩出、文化璀璨。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江西人才輩出,文學家、政治家、科學家若群星燦爛,光耀史冊。江西紅色文化聞名中外。 江西物產豐厚、品種多樣。景德鎮的瓷器源遠流長,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特色聞名中外,中國的英文名「CHINA」就來源於國外對中國瓷器的認識。樟樹的四特酒,周恩來總理贊譽為「清、香、醇、純」,四特酒由此而得名。遂川狗牯腦茶葉,曾獲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南豐蜜桔,歷史上是皇室貢品。此外,還有廬山雲霧茶、中華獼猴桃、贛南臍橙、南安板鴨、泰和烏雞、江鈴汽車、鳳凰相機、金聖卷煙等,列入中國馳名商標的品種有9件。 江西產業齊備、特色鮮明。江西農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是建國以來全國兩個從未間斷向國家貢獻糧食的省份之一。生態農業前景可喜,綠色農產品成為重要增長點,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綠色食品數量達916個,居全國前列;有機食品數量415個,居全國第一位;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73家,其中國家級14家。江西大力實施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的發展戰略,汽車航空及精密製造、特色冶金和金屬製品、中成葯和生物制葯、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產業、食品工業、精細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產業有了較好的基礎;光電、高精銅材、優特鋼材、特種車船、精密機械、生物醫葯、特色化工、綠色食品、度假旅遊、新型服務等產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3] [編輯本段]【歷史淵源】 江西開發的歷史,從出土文物考證,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約於公元前202年(漢高帝初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轄18縣,分別為南昌、廬陵、彭澤、鄱陽、餘汗、柴桑、贛、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歷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為贛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與後來的江西省區大致相當。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此時的江西屬楊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晉元康元年,改設江州,其主體為江西地區原有郡縣。隋朝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分別為洪州、饒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撫州和信州。貞觀元年唐太宗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玄宗時增為15道,洪、饒、虔、吉、江、袁、撫、信8州隸屬於江南西道監察區。 五代時期,江西地區先轄於吳後轄於南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於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轄區遠遠大於今天的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還包括了今天廣東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設路、直隸州、州(同縣級行政機構)和縣。江西行省下轄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等13路和南豐、鉛山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然稱省),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布政使司轄南昌、瑞州、饒州、南康、九江、廣信、撫州、建昌、吉安、袁州、臨江、贛州、南安13府,下轄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其時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機關,三司分別由中央直接節制,分權而治,互不統屬。 清朝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民國時期,清朝的府、州、廳一律改為縣。江西省共轄81縣。至1926年北伐軍進駐南昌時正式設南昌市。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1947年劃回安徽,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先後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據地。其中著名的有贛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寧岡、永新、蓮花3縣和吉安、安福、遂川與湖南酃縣的一部分)、湘贛革命根據地、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包括弋陽、橫峰、貴溪、德興、余江、萬年、上饒、鉛山等縣,後發展為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以及包括銅鼓、修水、萬載、宜豐等縣的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當時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贛南和閩西地區的21縣(包括江西的瑞金、安遠、信豐、廣昌、石城、黎川、寧都、興國、於都、會昌、尋烏等11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設在瑞金,故瑞金有紅都之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江西省的行政區劃曾經有過多次調整和變動。南昌市為江西省會。 [6]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圖截至2001年11月,江西省共設南昌、九江、景德鎮、萍鄉、新余、鷹潭、贛州、宜春、上饒、吉安、撫州等11個設區市,10縣級市,70個縣,19個市轄區。 [4] 1、南昌市,轄5區4縣: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灣里區、青山湖區,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 2、九江市,轄2區1市9縣:潯陽區、廬山區,瑞昌市,九江縣、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 3、景德鎮市,轄2區1市1縣:昌江區、珠山區,樂平市,浮梁縣。 4、萍鄉市,轄2區3縣:安源區、湘東區,上栗縣、蘆溪縣、蓮花縣。 5、新余市,轄1區1縣:渝水區、分宜縣。 6、鷹潭市,轄1區1市1縣:月湖區、貴溪市、余江縣。 7、贛州市,轄1區2市15縣:章貢區,南康市、瑞金市,贛縣、信豐縣、大余縣、上猶縣、崇義縣、安遠縣、龍南縣、定南縣、全南縣、興國縣、寧都縣、於都縣、會昌縣、尋烏縣、石城縣。 8、宜春市,轄1區3市6縣:袁州區,樟樹市、豐城市、高安市,靖安縣、奉新縣、上高縣、宜豐縣、銅鼓縣、萬載縣。 9、上饒市,轄1區1市10縣:信州區、德興市,上饒縣、廣豐縣、玉山縣、婺源縣、波陽縣、余干縣、萬年縣、弋陽縣、橫峰縣、鉛山縣。 10、吉安市,轄2區1市10縣:吉州區、青原區、井岡山市,吉安縣、新干縣、永豐縣、峽江縣、吉水縣、泰和縣、萬安縣、遂川縣、安福縣、永新縣。 11、撫州市,轄1區10縣:臨川區、東鄉縣、金溪縣、資溪縣、南城縣、南豐縣、黎川縣、廣昌縣、崇仁縣、樂安縣、宜黃縣。 [5] [編輯本段]【黨政領導】 2008年1月起,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江西省人大會常委會主任:蘇榮; 2007年1月起,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 吳新雄; 2007年1月起,政協江西省委員會主席 : 傅克誠。 [編輯本段]【人口民族】 人口 2008年,4400.1萬人。 江西省各市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江西省 166,894.34 43,684,100 45,286,615 南昌市 7,432.18 4,580,600 4,913,082 景德鎮市 5,256.23 1,554,400 1,561,757 萍鄉市 3,823.99 1,839,700 1,846,535 九江市 18,796.79 4,721,700 4,795,809 新余市 3,177.68 1,125,800 1,138,476 鷹潭市 3,556.74 1,102,700 1,142,831 贛州市 39,317.14 8,301,400 8,770,399 吉安市 25,258.75 4,759,600 4,797,154 宜春市 18,637.67 5,406,100 5,390,899 撫州市 18,811.12 3,850,900 3,888,060 上饒市 22,826.04 6,441,200 7,041,613 民族 全省共38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的99%以上。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回族、畲族、壯族、滿族、苗族、瑤族、蒙古族、侗族、朝鮮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為回族和畲族;還有白族、彝族、黎族、高山族、藏族、水族、傣族、毛難族、納西族、錫伯族、土族、哈尼族、羌族、仫佬族、維吾爾族、傈僳族、達斡爾族、仡佬族、裕固族、京族、獨龍族、拉祜族、景頗族、布朗族、俄羅斯族和基諾族等。 少數民族中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鉛山太源畲族鄉和貴溪樟坪畲族鄉等地以及永豐、吉安、興國、武寧、德安、資溪、宜黃、樂安等市縣的30多個畲族鄉村;瑤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瑤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數民族均為散居性質。
記得採納啊
㈥ 各位網友,曬一曬你們各個地方的特產小吃什麼的
全國各地特產風味
北京特產風味 北京集全國風味佳餚,工藝美術和民族用品於一城。宮廷菜點,烤鴨,果脯,酥糖,京綉,戲裝,景泰藍等均很有名。
天津特產風味 傳統名牌產品天津地毯,線毯,法蘭絨,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風箏;天津火腿腸,干燒魚,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煎餅果子等。
河北名特產 唐山,邯鄲等地陶瓷,曲陽石雕,秦皇島貝雕畫,人造琥珀,武強年畫,蔚縣剪紙,衡水內畫壺,涿州金絲掛毯;秦皇島海鮮,石家莊燒雞,承德山菜,張家口口蘑,白洋淀松花蛋,保定醬菜,高碑店豆製品;安國中草葯,承德杏仁,趙州雪花梨,交河,獻縣,魏縣等地的鴨梨,滄州金絲小棗,贊皇大棗,昌黎蘋果,興隆紅果,宣化葡萄,深州水蜜桃等。
山西特產風味 汾陽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祁縣六曲香酒,長治潞酒,清徐香醋,陵州玉泉陳醋;稷山,運城,臨汾,芮城,太谷等地棗子,原平梨,清徐葡萄,永濟青柿;大同黃花,沁州黃米,平順花椒,永治黨參;手工業名產並州(太原)刀剪,大同藝術陶瓷,陽泉鐵鍋;山西風味菜餚名點並州火鍋,清真全羊大菜,平遙牛肉,頭腦(以羊肉,山葯,藕根,黃芪等多種補品製成),山西刀削麵,太谷餅,黃米油糕等。
內蒙古特產風味 呼和浩特純低粗毛線,包頭和阿拉善左旗地毯,阿拉善駝絨;多倫馬鞍,蒙古靴;海拉爾,滿洲里旱獺,呼倫貝爾盟猞猁,大興安嶺地區灰鼠;熄林郭勒草原口蘑,河套蜜瓜;風味佳餚烤全羊,烤羊腿,風味名食奶皮子,奶豆腐,馬奶酒,昭君酒等。
遼寧名特產 遼東蘋果(共300多個品種)有大連,營口的國光蘋果,遼西綏中白梨,北鎮鴨梨,大連黃金桃;大連,丹東,營口等地的海產品;傳統手工藝品有大連貝雕,岫岩玉雕,錦州瑪瑙雕刻,撫順煤精雕刻和琥珀工藝品,大連工藝綉品,玻璃器皿,丹東柞綢,沈陽雪花啤酒,八王寺汽水,湯崗子礦泉水;風味名食東北火鍋,沈陽老邊餃子,熏肉大餅,溝幫子熏雞,沈陽伊斯蘭教糕點,薩其馬,遼陽塔糖,大連紅蝦酥心糖等。
吉林省名特產風味 特產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撫松人參,輝南鹿茸最為有名)及長春,吉林,通化等地的參茸製品;琿春,安圖木耳,梨樹的白磨,蕨菜,延邊圓蘑,白蜜,蘋果梨,長白山區蛤什蟆油,山葡萄;輕工名產吉林樺皮畫,三寶酒,通化人參蜜餞,人參葡萄酒,長春人參煙;延邊朝鮮族風味朝鮮冷麵,打糕,朝鮮族傳統泡菜等。
黑龍江省特產風味 黑龍江,烏蘇里江特產大馬哈魚,興安嶺蘑菇(有猴頭蘑,榛蘑等60多種實用蘑菇),黑木耳,松子,山野菜(蕨菜,松茸,薇菜等)及虎骨,刺五加參及珍貴毛皮獸皮張等;大慶,齊齊哈爾乳製品,哈爾濱太陽島啤酒,五大連池礦泉水;民族風味有赫哲族風味殺生魚,鄂倫春族風味手把肉,烤肉串等。
上海特產風味 上海輕,紡,手工業工藝品豐富多采,以選料精,式樣新,品種多為特色。上海的服裝,毛呢,府綢,領帶,皮鞋,化妝品,鍾表,玩具,耐用消費品,文娛體育用品,傢具等許多優質名牌產品在國內外享有良好聲譽。海派戲裝,金銀飾品,雕塑,銹品,人造花等工藝美術品琳琅滿目。名食有糕點,五香豆,奶糖,梨膏糖等。
上海風味以紅燒,生煸,滑炒水產蔬菜見長,具有薈集江南風味,適應性強的特點。除上海風味外,還有西菜及川粵湘閩等地方風味。上海小吃,風味點心也很豐富。
江蘇特產風味 傳統輕紡,手工藝品蘇州絲綢,銹品,草編,南京雲錦,絨花,宜興青瓷,,紫砂陶器,無錫泥塑,揚州瓷器,蘇州檀香扇,蝦,鎮江鯽魚,刀魚,陽澄湖大蟹,太湖銀魚,水菜,蓮藕等;其他農特產無錫水蜜桃,蘇州枇杷,楊梅,碧螺春茶;南通薄荷油等。名食南京板鴨,香腸,蘇州醬肉,無錫肉骨頭,如東海味,揚州,鎮江醬菜,鎮江香醋,名酒洋河,雙溝大麴,無錫二泉酒,丹陽黃酒,蘇州醇香酒,蘇州,無錫,揚州等地的糕點等。
江蘇風味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長江下游,東海沿岸風味,故又名江浙風味。以甜為主,因材施藝,四季有別。其中蘇錫菜源於川菜,多用沙鍋燉燜,冷盤造型優美;淮揚菜長於清炒,煎貼,淡厚適宜。蘇菜代表菜有獅子頭,料燒鴨,薰魚等。
浙江特產風味 杭州絲綢,杭綉,織錦,湖州雙縐,綾絹,寧波綉衣,溫州甌綉,蕭山花邊;杭州,寧波,嵊縣,安吉竹編竹製工藝品,餘姚,慈溪,黃岩,臨海草編織品;東陽,樂清木雕,青田石刻,溫州甌塑,杭州金石圖章,寧波木骨鑲嵌;紹興金銀首飾,杭州綢扇,綢傘,天竺筷,張小泉剪刀,龍泉青瓷,寶劍,湖州湖筆,羽扇;名茶西湖龍井茶,紹興平水珠茶,金華茉莉花茶,溫州珍眉茶;名果黃岩蜜橘,溫州甌柑,衢州紅桔,鎮海金桿,奉化水蜜桃,諸暨香榧,義烏南棗,平湖西瓜;風味名食金華火腿,紹興老酒,腐乳,杭州,舟山,寧波,奉化罐頭食品,杭州藕粉,白菊;浙江風味名菜有杭州煨雞,西湖醋魚等,風味小吃有嘉興粽子,金華酥餅等。
安徽特產風味 傳統手工業名優產品,文房四寶——涇縣(宣州)的宣紙,筆,歙縣(徽州)的徽墨,歙硯;祁門瓷器,界首瓷器,蕪湖刀剪和鐵畫工藝美術品,舒城,潛山竹席;果品碭山酥梨,徽州雪梨,懷遠石榴,宣城蜜棗,歙縣枇杷;名茶祁門紅茶,屯溪綠茶,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茶;其他特產巢湖銀魚,長江鰣魚。名酒有毫州歷史名酒古井酒,淮北口子酒,濉溪大麴,嘉山名光特曲等;名食符離集燒雞,合肥虎皮金橘蛋,涇縣琴魚干,定遠的橋尾(用豬臀肉製成),名點有壽縣大救駕,安慶墨子酥等。
徽菜是中國八大名菜之一,擅長燒,炒,燉,重油炒,講究火功。名菜有合肥徽菜龍眼肉,葡萄魚,蕪湖水產菜網油桂魚,懷胎魚,油爆蝦,安慶素菜素火腿,素烤鴨等。
福建特產風味 傳統手工藝品福州脫胎漆器,壽山石雕,廈門,泉州木雕,漳州彩塑,紫砂陶器,德化瓷器,安溪竹編,平潭貝雕;亞熱帶農林特產閩南烏龍茶,安溪鐵觀音,崇安武夷岩茶,福州,閩侯茉莉花茶,福安紅茶,南安綠茶;福州橘子,橄欖,莆田(興化),晉江桂圓,漳州蘆柑,香蕉,水仙花,建寧蓮子,山區各地所產的筍干,香菇,木耳;沿海特產文昌魚。
風味菜餚閩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擅長紅糟調味,制湯,運用糖醋烹調,具酸,甜,糟,香四味。福州魚丸,廈門男普陀素菜,泉州葫蘆雞,小吃等別有風味。
台灣特產風味 澎湖珊瑚,文石,花蓮翠玉,北投藝術陶瓷,台北風箏,新竹聖誕燈,綠島貝雕畫;台北士林名刀,玻璃器皿,桃圓木藝傢具,美濃紙傘,台南關廟藤器,大甲草編,台中,台北竹藝品,台北鶯歌日用陶;台東香茅油,宜蘭樟腦,旗山香蕉,新竹柑橘,屏東,南投菠蘿(鳳梨),玉井紅芒果,屏東蓮霧(鮮果),苗栗大湖草莓,新竹石榴;台北文山包鍾茶,木柵鐵觀音茶,南投凍頂烏龍茶,苗栗綠茶,花蓮紅茶,陽明山杜鵑花,阿里山蘭花,台中,屏東烏魚子等。風味菜餚有海味名菜鹽酥海蝦,火把魚翅,其他菜餚當歸鴨,燒酒雞,糯米八寶鴨,地方名食嘉義新港飴,台中鳳梨酥和太陽餅,宜蘭金棗糕,新竹米粉等。
江西特產風味 傳統手工藝品名產景德鎮瓷器,瓷雕,南昌瓷板畫,鉛山竹編工藝品,萬載夏布,花炮,萍鄉煙花,瑞金,永豐毛邊紙;傳統農特產廬山雲霧茶,婺源綠茶,井岡翠綠茶,武寧紅茶,井岡山竹筍,油茶,南豐蜜橘,遂川金橘,興國甜橙,撫州西瓜,信豐紅瓜片,廣昌通心白蓮,鄱陽湖銀魚;風味名食南安板鴨(大余鴨加工成),南昌松肉,安福火腿,九江桂花酥糖,萍鄉花果糖,風味菜餚有九江黔陽魚席菜,廬山「三石」(石雞,石魚,石耳),景德鎮名菜船板肉,井岡山名菜石耳燉雞和燒狗肉,名酒樟樹四特曲,九江陳年封缸酒等。
山東特產風味 傳統輕工業手工藝品煙台鍾表,抽紗,刺綉,淄博陶瓷,料器,濰坊鑲銀製品,風箏,年畫,青島貝雕,膠東草柳製品;著名果品萊陽梨,煙台蘋果,肥城桃,即墨葡萄,,樂陵小棗,德州西瓜;農特產嶗山啤酒花,平陰玫瑰,菏澤牡丹,煙台對蝦,壽光雞,萊蕪豬;名葯東阿驢皮膏;名酒煙台果酒,白蘭地,美味思,三鞭酒,青島啤酒,白葡萄酒,嶗山礦泉水,蘭陵美酒,即墨老酒;名食德州扒雞,濟南糖酥煎餅,青島高粱飴,濟寧醬花生米,龍口粉絲等。
山東風味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黃河流域風味,以鹹食為主,善用特製清湯,以奶湯烹調,醇厚不膩。名菜有奶湯魚翅,雞脯,濟南烤鴨,烤大蝦等。
河南名特產品 開封書畫,汴綉,禹縣鈞瓷,洛陽宮燈,仿古陶瓷唐三彩,臨汝汝瓷,南陽玉雕和烙花筷子,濟源盤硯;新鄭,靈寶,內黃,鎮平等地大棗,孟津梨,開封西瓜,信陽毛尖茶;武陟,沁陽等地的四大懷葯;黃河鯉魚,蘭考桐木,許昌烤煙,駐馬店香油;道口燒雞,朱仙鎮五香豆腐乾,汴京烤鴨,洛陽杜康酒等。
湖北省名特產 江陵荊緞,武穴竹器,天門印花布,沙市鴨絨被;宜昌宜紅茶,,咸寧青磚茶,恩施玉露茶;咸寧桂花,保康木耳,秭歸柑橘,興山夏橙,陽新枇杷,隨州蜜棗;鄂州武昌魚,黃梅銀魚,沙湖鹽蛋;孝感麻糖,黃州東坡餅,武漢炸米鍋等。
湖南特產風味 岳陽君山銀針,大庸古丈毛尖,長沙高橋銀峰與湘波綠茶;雪峰蜜橘,瀏陽金橘,黔陽冰糖橙;長沙湘蓮,岳陽銀魚及醋魚干;岳陽辣椒油,邵陽竹筍,生薑,長沙松花蛋,衡山湘黃雞,武岡銅鵝,寧鄉豬;長沙湘綉與羽絨製品,醴陵瓷器,望城陶器,湘西土家棉,益陽水竹涼席,瀏陽夏布與菊花石雕,煙花鞭炮,鳳凰民族工藝品,岳陽扇子等。
湘菜為我國八大風味菜系之一。講究刀工,火候,調味豐富,重辣味。技法以煨,煎,燉,蒸,炒為主。著名菜餚有古老肉,蓮子鍋,竹筍蒸魚,香酥雞等。
廣東特產與粵菜 廣東是熱帶亞熱帶茶果之鄉,名果有東莞香蕉,潮州蜜橘,增城荔枝等。名茶有英德紅茶,潮州鳳凰水仙茶。傳統手工藝品廣州粵綉,潮州抽紗,佛山石灣陶瓷,潮州楓溪工藝美術瓷,廣州牙雕,肇慶端硯等。還有深圳,珠海鮮蚝,潮州魷魚,湛江龍蝦,及廣東香腸,月餅等名食。
粵菜風味名揚中外,「蛇餐」更是久負盛名,有食在廣州之譽。粵菜注重煎炸燒燴,擅長小炒,著意鮮嫩爽滑,多野菜。名菜有菊花龍虎鳳,猴腦,白灼海蝦,脆皮乳豬等。
海南特產風味 海口等地的椰雕鑲銀工藝品,貝雕,海石花盆景,黎族鼻簫等手工藝品;文昌菠蘿,椰子,五指山芒果,瓊山荔枝;萬寧大洲盜燕窩,西沙大海龜;風味名食有海口椰子盅,瓊山曲口血蟮,文昌雞,東山羊,和樂蟹,海口椰子等。
廣西名特產 靖西,賓陽壯錦,都安瑤綉,南寧麻滌,欽州坭興陶瓷,桂林美術陶瓷,方竹手杖,語州竹絲掛簾,北海貝雕,東興石雕,柳州石雕,柳硯,小棺材;南寧涼果,甜茶,桂林豆腐乳,米粉,三花酒,語州三蛇酒,蛤蚧酒,北海海鮮;合浦珍珠,容縣沙田柚子,桂林金橘,南寧菠蘿,柳州蜜橙,永福羅漢果,桂平肉桂,桂南八角等。
四川特產風味 名特產有成都蜀綉,蜀錦(帛),漆器,瓷胎竹編,南充竹簾畫,自貢,宜賓竹製工藝品,榮昌,會理陶瓷,自貢剪紙,名茶川紅茶,峨芯茶,蒙山頂茶,名果合川紅橘,江津廣柑,及川芎,川貝,川蓮等中葯材。
川菜是我國名菜之一,以麻辣味濃,百菜百味為特色。四川成都小吃擔擔面,賴湯圓等也很有名。名酒有宜賓五糧液,棉竹劍南春,瀘州老窖,古藺郎酒。名食有西昌板鴨,天府花生,涪陵榨菜等。
貴州名特產 遵義絲綢被面,安順蠟染,岑鞏花邊,「思州石硯」,平塘陶器,畢節大方漆器,玉屏簫笛,荔波涼席;威寧黃梨,興義大紅袍橘子,羅甸黃果,清鎮酥李,都勻毛尖茶,湄江茶,遵義毛峰茶及竹蓀(參),銀耳,天麻,杜仲,凱里黑木耳,娃娃魚,貴定烤煙,黔東南苗杉;名酒仁懷茅台酒,董公寺董酒,惠水大麴和懷酒,凱里從江大麴酒,雷公山獼猴桃酒,貴陽花溪刺梨酒,習水大麴等;名食威寧火腿,蕎酥(苗族名點),遵義蛋糕,綏陽空心面,鎮寧波波糖,獨山泡菜,鎮遠道菜,三穗板鴨,銅仁綠豆粉,貴陽野刺梨汁;貴陽黔味菜有八寶娃娃魚,天麻蒸雞,套全鴨,清燉甲魚及小吃戀愛豆腐果等。
雲南名特產 昆明,玉溪,曲靖雲煙(有茶花,紅山茶,紅塔山,阿詩瑪,大重九,恭賀新禧等名煙),昆明,大理,思茅等地雲茶(鎮紅,鎮綠,思茅,西雙版納勐海普洱茶,大理沱茶,蒼山雪綠等),昆明等地雲葯(雲南白葯,田七,天麻,德欽冬蟲夏草等),西雙版納香蕉,芒果,昆明呈貢寶珠梨,昆明干雞棕蕈,勐海天然樟腦;大理石雕工藝品,劍州木雕,個舊,昆明錫制工藝品,東川,昆明斑銅工藝品,昭通版納地毯,西雙版納傣族,哈尼族織錦刺綉品,麗江納西族披星戴月衣,路南民族綉衣綉品及小盆景,通海花樁園藝飾品,建水紫砂陶器,西雙版納孔雀屏羽等;雲南名食有宣威火腿,路南腐乳,昆明風味佳餚紅燒象鼻,茨燜熊掌,生煎麂子肉,汽鍋雞,小吃過橋米線等。
西藏名特產 傳統手工業工藝品拉薩,日喀則地毯,江孜藏毯,拉薩,澤當,貢嘎氆氌(藏式毛呢),圍裙,昌都藏靴,金銀銅鐵器,昌都,拉薩,江孜,日喀則藏裝;拉薩陶器,山南木碗等;西藏名食酥油茶(酥油,牛奶,磚茶,雞蛋製成),傳統節日食品「卡色」(麵粉,清油,牛奶,白糖,椰油製成),青稞糌粑,(炒麵),青稞酒等;野生資源特產野驢,野氂牛,藏羚,黃羊,旱獺,雪雞,名貴葯材熊膽,麝香,冬蟲夏草,人參果,天麻,雪蓮等。
陝西特產風味 著名果品有漢中,城固柑橘,臨潼石榴,火晶柿子,「三寶」大紅棗,彬縣晉棗,清澗紅棗,陝北蘋果,華縣大接杏,商洛核桃,鎮安大板栗等;洋縣香米,黑米,韓城大紅袍花椒,西安秦椒干,紫陽毛尖茶;漢中,安康,商洛中葯材天麻,杜仲等;傳統名食西安臘牛羊肉,西鄉牛肉乾,鳳翔臘驢肉,咸陽琥珀糖,三原蓼花糖;風味菜餚有西安仿唐菜長安八景宴;風味小吃羊肉泡饃;名酒鳳翔西鳳酒(集清香,濃香為一體),眉縣太白酒(歷史名酒),甘泉礦泉水等。
甘肅特產風味 蘭州白蘭瓜,醉瓜,冬果梨,軟兒梨,酒棗,安西白蘭瓜,天水花牛蘋果,蘭州黑瓜子,百合;康縣黑木耳,民勤,武威發菜,隴東鎮原黃花菜,小茴香,文縣花椒,蘭州水煙;中葯材文縣黨參,岷縣當歸,銓水大黃;傳統手工藝名酒泉夜光杯(玉琢酒杯),嘉峪關石硯,臨洮洮硯,天水雕漆,華亭安口陶瓷,臨洮仿古地毯,蘭州輕工名產毛紡織品等;甘肅風味佳餚有敦煌駝掌,清燉全羊,蘭州烤小豬,千層牛肉餅,隴西臘肉等,名酒有西涼大麴,金徽酒,肅北馬奶酒等。
青海特產風味 西寧毛(藏系羊毛),羊絨及長毛絨,粗純毛線,地毯,肉奶製品乳酪,甜奶粉,皮張(黑紫羔皮,氂牛皮,旱獺皮);青海湖無鱗湟魚,海東南名果長把梨,冬果梨,酥木梨,甜梨,玉樹麝香,果洛,玉樹冬蟲夏草;風味名食有西寧涮羊肉,馬雜碎,果洛牛肉乾,湟源陳醋;西寧,湟源銀器,飾品,藏刀等。
寧夏特產風味 特產「五色寶」:賀蘭山,中寧,中衛的紅色枸杞,同心,鹽池,中寧,靈武的黃色甘草,賀蘭山蘭色石硯,平羅,賀蘭,中衛白色灘羊皮,同心,金積黑色發菜;「五朵金花」:各地所產向日葵,紅花,黃花菜,玫瑰,啤酒花等;中寧貢棗,石嘴山,平羅,惠農,陶樂紅瓜子,固原銀耳,蕨菜,寧北平原灌區蓮藕,凍兔肉,黃河鯉魚,中衛鴿子肉,寧夏驢皮膠(阿膠);石嘴山民族瓷器;風味名食銀川清真奶油糕點,牛羊肉酥,手抓羊肉,清蒸羊羔肉,馬三白水雞等。
新疆特產風味 瓜果名產有鄯善哈密瓜,哈密西瓜,吐魯番無核白葡萄,伊寧蘋果,庫爾勒香梨,葉城大籽石榴,阿克蘇薄皮核桃,阿圖什無花果,庫車白杏,喀什巴旦杏;其他農牧土特產有庫爾勒啤酒花,庫車,若羌羔皮,及天山南北各地所產細毛羊絨,皮張,腸衣,長絨棉,桑蠶絲,甘草,雪蓮等;傳統輕紡,手工藝名產有烏魯木齊,喀什民族花帽,和田,喀什艾德萊斯綢,石河子毛布,烏魯木齊,伊寧皮革,和田地毯,喀什民族樂器,和田,烏魯木齊玉雕,烏魯木齊等地的民族特需首飾,銅器等;維吾爾,回等民族地方風味菜餚有烤全羊,烤羊肉串,烤魚,薄皮包子,抓飯,奶茶等,地方名酒有吐魯番果酒,鄯善葡萄酒,奎屯特曲等。
㈦ 李才蓮的人物事跡
幼時,李才蓮飽受地主老財的壓迫。雖然家鄉的山水如畫,風景秀麗,但同所有窮孩子一樣,他的童年生活並沒有多少色彩。所幸的是他的父親比較開明,有遠見,盡管家裡柴米油鹽都難以應付,還是借錢把李才蓮送進了茶園豪溪的青年學校。李才蓮深知讀書機會來之不易,因此勤奮好學,成績始終保持優異。
學校有位教師叫劉月春,是中共黨員,他十分欣賞李才蓮的好學和為人,有意識地對李才蓮進行革命教育,經常把《向導》、《中國青年》等進步刊物和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著作送給李才蓮看,並給他講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道理,使他的思想覺悟得以迅速提高。1927年,年僅14歲的少年李才蓮就被劉月香吸收進秘密農會。李才蓮不負所望,在農會里,他積極勤奮地工作著,為農會的發展出了不少力。1928年正月的一天深夜,萬籟俱寂,在一所普普通通的房子里,劉月香正召集農會積極分子開會。突然,狗叫聲打破了村中的寂靜。不知怎麼走漏了風聲,「靖衛團」已將他們包圍了。危急中,幸虧李才蓮機智地將大家帶到他的一個親戚家躲避起來,才得以脫險。
1927年末至1928年初,一場紅色風暴席捲白色恐怖籠罩下的江西大地。隨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江西各地的農民運動蓬勃發展。1928年12月20日,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第十五縱隊發動了著名的興國暴動。就在暴動前夕,李才蓮經劉月香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隨之參加了興國暴動。從此,年僅15歲的李才蓮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革命風浪中茁壯成長。
1929年4月,杜鵑花遍山怒放的時候,毛澤東率紅四軍第三縱隊在興國分兵發動群眾。李才蓮毫不猶豫地投入到熊熊燃燒的革命烈火之中,同時還帶動了許多鄉親參加紅軍隊伍。1930年秋,因工作需要,李才蓮調離興國,到駐信豐的贛南行委辦事處做青年工作。他在思想上日漸成熟。不久,他又隨中共西河分委書記陳致中調到上崇蘇區,擔任少共上猶中心縣委書記兼少共營前區委書記。李才蓮年紀不大,加上性格活潑開朗,又能寫會說愛唱歌,大家都說他是「走到哪裡,就能把革命氣氛帶到哪裡!」他在營前區著手組織少年先鋒隊和兒童團時,親手刻印了一本《革命歌曲集》,發給隊員們,到處教唱,革命氣氛在陣陣歌聲中洋溢、高漲。
1932年2月,紅三軍圍攻贛州。李才蓮率上崇蘇區少先隊參戰。少先隊的隊員年齡小,不能上第一線,他們就組成運輸隊,為紅軍運送彈葯和干糧,積極配合正規部隊作戰。攻贛戰斗失利後,李才蓮隨紅軍到了田村。不久,中共江西省書記李富春將他調到廣昌,擔任少共中心縣委書記。當時廣昌的領導忽視少共和兒童組織工作重要性,以致於當地的少共和兒童組織很是鬆散。李才蓮剛到廣昌時,就在南廣縣碰到過一個很落後的團支部書記。這個團支部書記竟然告訴李才蓮他還沒有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當李才蓮再問:「你願不願意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呢?」這個書記居然說:「加入也這樣,不加入也這樣。」李才蓮對這種非團員的團支部書記的存在感到震驚,便對少共和兒童組織進行整頓。經過調查了解,撤換不稱職幹部,大膽啟用在斗爭中表現優秀的新幹部,在團員中開展革命競賽,使工作很快出現新的局面。1932年6月,李才蓮在該縣少共縣委擴大會上提議通過革命競賽條約,又多次到落後的興陂區指導工作,使這個區的面貌大為改變。僅僅一個月,團員就從30多名發展到362名,擴充了36個紅軍戰士,募集了一批慰勞紅軍的錢款,組織了一連模範少先隊,兩次作戰,均獲全勝。從此,聲威大振,頭波區成為南廣縣少共工作模範區。李才蓮也在南廣縣的少共工作戰線出了名,於1933年初調任中共江西省委兒童局書記。
1933年春,中共中央發出擴大紅軍的號召。李才蓮認為,兒童雖然年齡小,本身無法參軍,但兒童在擴紅運動中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兒童的鼓動宣傳,將對他們的父親和哥哥們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李才蓮把競賽的方式,運用到兒童工作上。1933年4月1日,他在寧都主持召開了江西全省各縣兒童局書記聯席會議,檢閱江西過去的兒童工作。布置4、5月的革命工作競賽。競賽項目包括發動兒童募捐購買飛機,建立兒童菜園,建立兒童肥料所和退回第二期公債券。5月底,全省兒童募捐大洋944元,供紅軍買飛機;建立兒童菜園413個,建立兒童肥料所1191個;退回第二期公債券4483元。為了進一步發動兒童支援革命戰爭,李才蓮發動全省兒童為即將成立的少共國際師做4000雙布草鞋,買4000條毛巾,慰勞新戰士。李才蓮又以江西省兒童局的名義給前線紅軍寫了一封公開信,匯報江西兒童在擴大紅軍、歸隊運動和優待紅軍工作中的成績。希望前線的「紅軍哥哥」多打勝仗。「紅軍哥哥」很快寫來了熱情洋溢的回信,信中鼓勵江西兒童說:「幾萬桿槍要幾萬個人背,你們准備好了嗎?」「紅軍哥哥」的信發表後,對江西兒童鼓舞很大,慰勞紅軍的積極性也很高。
1934年初,李才蓮調到瑞金中共兒童局工作。同年7月,他擔任了少先隊中央總隊長。隨著職務的上升,李才蓮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忘我地投入到工作當中。1934年9月,他到興國老家動員少先隊補充紅軍。因為太忙,他未能回去探望兩年未歸的家,只在臨行前寄信叫妻子池育華到縣城見面。但是等池育華接到信時早已過了信上約定的見面時間。兩人只有自慰「以待來年」。這對婚後相聚不到一個月的夫婦,從此再也未曾會面。
同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蘇區僅留下由項英、陳毅等直接領導的中央機關和地方黨政機關,以及少數武裝,堅持游擊戰爭。當時,中共中央蘇區分局設在瑞金梅坑,項英任書記,陳毅任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李才蓮任少共中央分局書記,並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員。李才蓮同江西省委書記曾山、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後躍、江西省軍區司令員李賜凡等人,組織了江西省游擊隊,輾轉於寧都縣以北的叢山密林中,同敵人開展游擊戰。11月,他在興國、於都邊界籌建了中共興勝縣委,指定周愛民擔任興勝縣委副書記兼獨立營政委,讓他們以九山為中心堅持游擊戰爭。1934年底,李才蓮多次到瑞西縣指導工作。他組織地方武裝學習游擊戰術,晚上親自帶領游擊隊去襲擊敵人的堡壘,有時向敵人喊話宣傳。他還參加了犁邦橋、棠村等戰役。
㈧ 明天要跟女友去贛州玩,可是贛州大部分景點都去過了,就差個動物園跟蔣經國沒去,請問贛州還有哪好玩的,
moozook名店微信公眾號網羅
浸潤在江南水鄉的贛州,處處透著一股小城的優雅愜意。沒有一線城市繁雜的川流不息,沒有高聳入雲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的味道,也沒有匆忙的人群,你可以背著背包,小小行囊,在小城裡自由地穿行,望雲卷雲舒,看人來人往。
贛州八境公園
八境公園位於章水和貢水合流處,是贛州古城的象徵。其名得自園內一八境台。台下辟為八境公園,園內綠樹蒼茫,碧水微盪,樓亭對峙,清新幽靜,景色如畫。歷代文人題詠甚多。
贛州八境台
「章貢雙流合,雲峰四面來」,八境台守著滾滾北往的贛江屹立其中,遠處有江心綠洲、垂釣者,近處是客家先民南遷紀念壇,贛州、閩西、梅州三足鼎立。
贛州郁孤台
尋著歷史的印跡,由北門起,自小徑而上,觸摸著"癸亥年造"的青磚,採摘下紅色的果子,閱覽城牆內外風光,前行有經國故居,一座誕生他治國思想雛形的仿俄式庭院,經此可登臨郁孤台,辛棄疾留下千古名作《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往西至西津門。
贛州宋城牆
這座古城牆是贛州市老城區的護城牆。他在歷史上沒有什麼戰爭偉績,是為了防洪才修建的。雖然沒有北京故宮、八達嶺那麼宏偉,但還是值得你來走一走!晚上飯後散步,繞著城牆走一段,還不用門票。余暉映照,古城牆更顯其滄桑與厚重......
贛州灶兒巷
灶兒巷是贛州保留下來的眾多歷史文化街巷的一個典型代表。包括有灶兒巷、六合鋪、東門井、油滴巷、小壇巷、梁屋巷、燒餅巷、老古巷共8條街巷。這一帶的街巷保留有清代至民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多處,建築風格亦呈多樣化,既有贛南的客家建築,又有精工細作的徽式建築,輕輕走過,感受著過往之喧囂和如今之靜謐。
贛州古浮橋
贛州城三面環水,因為河面較寬,河兩岸往來主要靠渡船,為了方便與外面的溝通,於是就在章、貢兩河上架起了浮橋。這些古老的浮橋,原是贛州城市與城郊最重要的一條交通樞紐,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贛州人成長。
踏著青石板,一步一階,撫摸著這古色古香的小城。迎著貢江江面的開闊,學著垂釣者的詩意,看著清風吹開一葉葉扁舟。
隨著江水,登高八鏡台,俯瞰八景,看著贛州山擁水繞,兩江交匯,消失於一望無際。龜角尾處,放著風箏,追尋客家人的足跡,飛揚著我們最絢麗的青春。
郁孤台下清江水,繞過三角梅,登上郁孤台台頂,扶欄望江,聽著呼呼的江風,在歷史的沉澱中與詩人同在。
這里生活景節奏慢,還有很多很色的美食與特有的客家文化……
所轄18個縣市,每個都有每個的特色,今天小編為你精心制定了十一出遊的線路,宋城游、紅色游、山水游、客家游,隨便你怎麼游~~
贛州精彩一日游:
(一)江南宋城一日游:
贛州——「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郁孤台——古城牆——蔣經國舊居——八境台——寶葫蘆農庄——五龍客家風情園。
(二)安遠三百山東江探源一日游:
贛州——安遠(游 「東江源頭」三百山風景區,享湯谷溫泉浴)——贛州
(三)大余梅關、丫山一日游:
贛州——大余(游梅嶺、丫山)——贛州
(四)龍南小武當山、客家圍屋一日游:
贛州——龍南(參觀關西新圍、客家酒堡漁仔潭、游小武當山)——贛州
(五)上猶陡水湖一日游:
贛州——上猶(乘「森林小火車」,乘觀光船游陡水湖,觀國家種苗基地樹木園,享「全魚宴」)——贛州
(六)崇義陽嶺一日游:
贛州——崇義(游國家森林公園陽嶺,登陽嶺之顛、賞千畝杜鵑花、觀十萬畝竹海景觀)——贛州
(七)贛縣一日游:
贛州——贛縣(游覽客家文化建築群贛縣江西客家博物院(贛縣客家文化城)、客家名人(櫻花)公園、參觀明清建築古村落白鷺古村)——贛州
(八)紅都瑞金一日游:
贛州——瑞金(參觀葉坪革命舊址群、沙洲壩革命舊址群,游覽羅漢岩)——贛州
(九)模範興國一日游:
贛州——興國(參觀將軍園、瀲江書院、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三僚村)——贛州
(十)寧都翠微峰一日游:
贛州——寧都(參觀寧都起義舊址,游覽翠微峰國家森林公園)——贛州
贛州經典多日游:
中華綠谷游
(一)世界橙鄉、東江源頭二日游(贛州——信豐——安遠——贛州)
第一天:贛州——信豐(大聖寺塔、信豐客鄉橙園百里臍橙帶、采橙、品橙(秋季)、臍橙生產加工和打臘廠)——安遠(體驗熱泉河湯谷溫泉,晚住安遠);
第二天:安遠(游覽三百山國家風景區、東升圍)——贛州。
(二)贛南大綠谷二日游(贛州——上猶——崇義——大余——贛州)
第一天:贛州——上猶(游覽陡水湖、樹木園)——崇義(游覽陽嶺,晚住崇義);
第二天:崇義——大余(游覽梅嶺、丫山風景區)——贛州。
(三)東江源頭、養生福地二日游(贛州——安遠——尋烏——贛州)
第一天:贛州——安遠(東升圍、東江源頭三百山國家森林公園、三百山溫泉,晚住安遠);
第二天:安遠——尋烏(青龍岩、尋烏調查紀念館)——贛州。等
㈨ 章貢區到南城直線距離有多少里路
(江西)江西省,簡稱贛,位於中國的東南部,中游和下游的長江南岸。因此AD 733唐玄宗簡稱衍生江南西道省名,因為主要河流贛江衍生。自古以來,豐富的資源,人力資源和文化資源,被稱為「帝國天寶,人傑地靈」的美譽。
基本信息欄中國名稱:江西省外文名稱:江西省行政區類別:省所屬地區:中國中部地區166900平方公里人口:公元2008年,4400100方言:吳,贛方言,客家方言氣候條件:屬亞熱帶濕潤氣候著名景點:廬山,滕王閣。機場:南昌國際機場火車站:火車站在南昌,南昌鐵路西站和其他省會城市:南昌省花:杜鵑花
關於江西全省,古名頭楚尾吳廣東省家庭福建法院「,」形勝區的情況。 「江西省介於北緯24°7'至29°10',東經114°02'至117°97'之間。江西省的北部,是相對平坦的,有些東西所包圍南部山區,中部丘陵起伏,傾斜到鄱陽湖以北打開巨大的盆地作為一個整體。全境的河流和溪澗,2400,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江西五大河流。[2]
江西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南,西湖南,北毗湖北,安徽中東部的長江,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地區的腹地,與上海,廣州,廈門,南京,武漢,長沙合肥市,直線距離的埠,大多在600到七百公里。境內2206公里高速公路,高速出省的主要通道。京九線,浙贛線縱橫貫穿全境。航空和水運便捷。
江西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資源。 2008年7月8日,全省有兩個世界遺產的兩個世界地質公園,1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5個省級風景名勝區,8個國家自然保護區,2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9個國家森林公園,省級60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最大的淡水湖,湖風景如畫的柘林,濃淡相宜仙女湖等;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0.05%,居全國前列。江西是礦產資源豐富。
江西文化名人明亮的。在歷史悠久的中國文明,江西人才,作家,政治家,科學家若群星燦爛,閃耀的史冊。江西紅色文化聞名中外。
江西物產豐富和多樣。瓷都景德鎮有著悠久的歷史,著名的「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特點,英文名稱為「中國」,來自國外,中國瓷器。樟樹四特酒,周恩來總理贊譽為「明確,香水,酒精,純凈的」四特酒的命名。遂川狗牯腦茶,榮獲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南豐蜜桔歷史皇室貢品。此外,還有廬山雲霧茶,中華獼猴桃,贛南臍橙,南安板鴨,泰和烏雞,江鈴汽車,鳳凰相機,金聖香煙等,在各種馳名商標,中國9。
江西工業,特色鮮明。江西農業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是各省成立以來,國家二級從來沒有停止過國家食品之一。鼓勵生態農業的前景,綠色農產品成為重要的增長點,為2008年7月8日,全省綠色的食品數量上升至916,在全國最高; 415的數字,有機食品,排名第一的國家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升,273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包括14個國家。江西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為核心的發展戰略,航空,汽車,精密製造,特色冶金和金屬製品,中國醫葯和生物醫葯,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產業,食品六大支柱產業產業,精細化工,新型建材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光電,高精密銅管產品,優良的特種鋼,特種旅遊,精密機械,生物制葯,特種化學品,綠色食品,度假,新服務,該行業已顯示一個良好的發展勢頭。 [3] [編輯本段]【】江西發展的歷史,從考古發現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以前的歷史淵源。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形成約始於公元前202年(漢高帝初年)。當設置豫章郡(贛江,原名俞樟江),郡治南昌,下轄18個縣,分別為南昌,廬陵,彭澤,鄱陽剩餘的汗柴桑,贛,新淦,南城,宜春,於艾,安平,海黃昏,李玲,如地理分布贛江,許江新河,修水,袁水沿岸,即是大致相同的,後在江西省建。漢武帝程序全國范圍內的13個監測區,13個州,江西揚州的一部分。
公元291,西津元康的第一年,重新建立它的主要原縣江州江西省。隨行政區劃進行調整,狀態水平下降,縣,隋江西7縣地區有24個縣。唐時增加至8個州和37個縣,分別為洪州,饒州,周倩,吉州,江州,袁州,撫州和信州。貞觀皇帝的第一年,全國計劃的10個監測區,唐玄宗增加至15,洪,饒,錢,吉爾吉斯斯坦,江源富,信江南西道監察區的8個州。
五代時期的在江西省第一南唐吳管轄權的司法管轄區。相當於6個州,4軍,55縣在此期間在其他州的新的行政區劃。嬌態第一年,南唐決定在主劍南洪州,並因此升洪州南昌府。宋在江西省頂部的狀態分流道路是家裡9個州,軍,68個縣,其西南,江南大道的部分。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為省或省)。江西省面積遠遠大於今天的江西省區。此外,包括江西(贛東北地區的江蘇,浙江兩省的部分)這大部分地區,包括今天的廣東省。下路省,直隸州,州(同縣級行政機構)和縣。江西省管理,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普敦,瑞士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13路和南豐,鉛山直隸州,48個縣,16個縣級狀態。
雖然基本上保留了省,並建立了元朝,明朝,但轉移到中央書記處是布政使司(習慣上繼續呼籲全省),改變了政府和改州為縣。瑞士國家饒州,南康,九江,福州,廣東國際信託,建昌,吉安,袁州,臨江,贛州,南安普敦13個政府,下轄78個縣,基本相同的地理今日江西南昌,江西布政使司的管轄范圍省面積。行政專員宣布的時間順序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的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機構,三位司長的直接約束,由中央,分散治理制度是相互的。
清代改變布政使,江西,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繼承了明朝建立。另外在三縣吉安府額外的易初??蓮花,南昌政府額外的銅鼓,贛州首府額外的錢南廳升寧都直隸省轄。總督擔任首席執行官的省份,在誠軒的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和司法監督。
共和國的中國,清朝政府,國家,霍爾將被替換的縣。江西省有81個縣的管轄權。北伐軍進駐南昌到1926年,設在南昌。江西婺源縣計劃於1934年從安徽到江西,劃回安徽,1947年,又在1949年,劃歸。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有一個大的江西革命根據地。著名的贛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寧岡,永新,蓮花三縣和吉安,安福,遂川縣湖南酃縣的一部分),湖南,江西革命根據地在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包括弋陽,橫峰,貴溪,德興,姜瑜,多年來,上饒市,鉛山縣,後發展的福建,浙江,江西革命根據地)銅鼓,修水,萬載,宜豐,湖南,湖北,江西革命根據地。然後,中央革命根據地的21個縣南,閩西,贛(江西瑞金,安遠,信豐,廣昌,石城利川寧都,興國,不惜一切,會昌,尋烏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在瑞金,瑞金紅色是眾所周知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成立後,行政區劃有一些調整和變化。南昌,江西省會。 [6]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行政區劃圖截至2001年11月,江西省共有11個位於南昌,九江,景德鎮,萍鄉,新余,鷹潭,贛州,宜春,上饒,吉安,撫州,等地區,市,10個縣級市,70個縣,19個市轄區。 [4]
1,南昌,轄5區4縣: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灣里區,青山湖區,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
2,九江市,轄2區1市9縣旬陽,廬山區,瑞昌市,九江縣,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
3,景德鎮市,縣轄2區1市1:昌江區,樂平市,浮梁縣竹山。
4,萍鄉市,轄2區3縣:安源區向東,上栗縣,蘆溪縣,蓮花縣。
,新余市,轄5區1縣:渝水區,分宜。
6,轄一區1市縣,鷹潭市月湖區,貴溪市,余江縣。
贛州市,15個縣的司法管轄區的A區2市:章貢區,南康市,瑞金市,贛縣,信豐縣,大余縣上猶縣崇義縣,安遠縣,龍南縣,全南縣南縣,興國縣,寧都,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尋烏縣,石城縣hichang。
伊春市司法管轄權區3市6縣:袁州區,樟樹市,豐城市,高安市,靖安縣,奉新縣,高縣,宜豐縣,銅鼓縣,萬載縣。
9,上饒市管轄的一區1市,10個縣:信州區,德興市,上饒縣,廣豐縣,玉山縣,婺源縣,波陽縣,余干縣,萬年縣,弋陽縣,橫峰縣,鉛山縣。
10,吉安市,轄2區1市10縣:舟曲,青原區,井岡山市,吉安縣,新干縣,永豐縣,峽江縣吉水縣,泰和縣,萬安縣,遂川縣,安福縣,永新縣。
11日,撫州市,轄一區10縣:臨川區,東鄉縣,金溪縣,資溪縣,南城,南豐縣,黎川縣廣昌縣崇仁縣樂安,宜黃縣。 [5] [編輯本段]黨和政府領導人在2008年1月,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蘇榮主任秘書;
2007年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吳新雄省長;
2007年1月省政協主席傅克誠。 [編輯本段]人口與民族人口死亡
2008年,4400100000。
江西市面積,人口數據分區的名稱面積(公里SUP2 ;)戶籍人口江西省166,894.3443,684,10045,286,615,南昌7,432.184,580,6004,913,082次景德鎮市5,256.231常住人口(2007年底), 554,4001,561,757新余市萍鄉市3,823.991,839,7001,846,535九江市18,796.794,721,7004,795,809 3,177.681,125,8001,138,476鷹潭市3,556.741,102,7001,142,831,贛州39,317.148,301,4008,770,399吉安市25,258.754,759 6004,797,154宜春市18,637.675,406,1005,390,899福州市18,811.123,850,9003,888,060上饒市22,826.046,441,2007,041,613
國家
在全省38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超過99%的總人口。回族,畲族,壯,滿,苗,瑤,蒙古,侗,朝鮮,土家,布依少數民族人口較多,人口最多的惠和她,以及白族,彝族,李,高山族,藏族,水族,傣族毛困難的家庭,納西族,錫伯族,土族,哈尼族,羌族,仫佬族,維吾爾族,傈僳族,達斡爾族,仡佬族,裕固族,京族獨龍族,拉祜族,景頗族,布朗族,俄羅斯族和基諾族。
畲族定居點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燕山大元畲族貴溪樟腦地板畲族等地,永豐,吉安,興國,武寧,教務長,資溪宜黃,樂安等城市和縣畲族村落超過30,姚明的聚居地,如全南瑤山,喇叭山;其他少數族裔是分散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