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莫奈的作品荷蘭的鬱金香園

莫奈的作品荷蘭的鬱金香園

發布時間: 2022-08-22 15:00:01

❶ 日產樓蘭x莫奈聯名版正式上市 限量800套聯名加裝套件

易車訊 4月28日,東風日產樓蘭x莫奈聯名版正式上市。新車汲取莫奈名畫創作精髓,以莫奈畫作為靈感設計而來,將以2000元售後加裝套件(車身膜)形式限量發售800套。加裝套件包括逐光日出版、定格睡蓮版2款圖案版,以及鬱金香紫版、橋岸苔綠版、日出淺橙版、日出晨灰版、睡蓮絢藍版5款純色版。

根據易車App「銷量榜」數據,樓蘭的3月銷量為456輛,在同級別競品中排名第15位,如需更多數據,請到易車App查看。

❷ 有關莫奈作品的簡介

你要莫奈哪幅作品的簡介啊,還是他的所有作品啊。
先給你說說他的代表作《日出.印象》吧。
《日出.印象》是莫奈於1873年在阿弗爾港口畫的一幅寫生畫。他在同一地點還畫了一張
《日落》, 在送往首屆印象派畫展時, 兩幅畫都沒有標題。一名新聞記者諷刺莫奈的畫
是「對美與真實的否定, 只能給人一種印象」。莫奈於是就給這幅畫起了個題目——《日
出·印象》。它作為一幅海景寫生畫, 整個畫面籠罩在稀薄的灰色調中, 筆觸畫得非常隨意、
零亂, 展示了一種霧氣交融的景象。日出時, 海上霧氣迷朦, 水中反射著天空和太陽的顏色.岸上景色隱隱約約, 模模糊糊看不清, 給人一種瞬間的感覺。《日出·印象》描繪的是在晨霧籠罩中日出時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紅、藍灰和橙黃等色組成的色調中,一輪生機勃勃的紅日拖著海水中一縷橙黃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輕松的筆調中,交錯滲透,渾然一體。近海中的三隻小船,在薄霧中漸漸變得模糊不清,遠處的建築、港口、吊車、船舶、桅桿等也都在晨曦中朦朧隱現。這一切,是畫家從一個窗口看出去畫成的。如此大膽地用「零亂」的筆觸來展示霧氣交融的景象。這對於一貫正統的沙龍學院派藝術家來說乃是藝術的叛逆。該畫完全是一種瞬間的視覺感受和活潑生動的作畫情緒使然,以往官方學院派藝術推崇的那種謹慎而明確的輪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調盪然無存。這種具有叛逆性的繪畫,引起了官方的反對。當187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畫家舉辦展覽時,這幅《日出·印象》遭到了誹謗和奚落。有的評論家挖苦說:「毛坯的糊牆紙也比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這幅畫的標題,諷喻一莫奈為首的青年藝術家們為「印象派」,於是「印象主義」也就成了這個畫派的桂冠。該畫1985年被搶劫,據法國被盜藝術品偵緝處1990年12月6日,在科西嘉島一座別墅中查獲。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生於法國巴黎。早年隨風景畫家布丹學習繪畫,1862年進入格萊爾畫室學習。他與學院派藝術趣味無法取得一致,兩年後便憤然離開了格萊爾畫室, 開始探索獨立的繪畫技法。1874年,莫奈發起和組織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就在這次畫展中,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引起了歐洲畫壇的強烈震動。莫奈也一舉成名。當年莫奈在巴比松畫家戶外作畫的影響下,開始注意畫天空、大氣和人物在大自然的光照中的復雜色彩。這些以自然界的光色變化為目標的繪畫技巧並非輕而易舉。1866年,莫奈在完成了《花園中的女人》以後,在翁弗勒又畫了一幅《防波堤》。當時由於名單被弄混,差一點被當作馬奈的作品而受到觀眾的首次贊賞。就這一幅《防波堤》上對空氣與反光的描繪看,莫奈的「印象派」風格已初步形成了。正在這時,色當戰役爆發,莫奈逃離法國,為避戰亂住在阿姆斯特丹,後又到英國。英國的霧都倫敦刺激了他的畫癮,他漸漸學會表現藏在煙霧中的景物。他在海德公園、泰晤士河上畫了許多寫生作品。散漫的光線極易發揮畫家的小筆觸功力。這時,他在杜比尼的引薦下,認識了一位在印象派畫史上大名鼎鼎的畫商丟朗-呂厄。1871年,在離開倫敦以前,他又對英國風景畫大師透納的作品發生濃厚的興趣。他深感透納的外光表現是非常出色的。同年,他回到巴黎。巴黎已經受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兩次暴力的洗禮,第三共和國剛剛在王朝的廢墟上建立。畫壇上只有馬奈享有很高的聲譽。莫奈決定離開巴黎,投入鄉間大自然的田野、天空與江河的描繪之中。《日出·印象》展出後,受到社會的公開攻擊。那位以「印象」來諷刺這幅畫的《喧噪》周刊的記者路易·勒魯瓦,本來是以此指責莫奈「對美與真實的否定」,可是這個名稱從此竟彪炳畫史,變成了極富號召力的光輝符號。在「印象主義」一詞中,貶義內涵已消失殆盡,盡管當時展廳上的70幅畫連一半也沒有賣出去。該畫是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 它標志著印象派繪畫的產生。迅速成為一個風靡全球, 影響深遠的世界性畫派。它強調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與色的變化作為繪畫的主流。莫奈被認為是第一個採用外光技法進行繪畫的印象派大師,在藝術觀點上,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Romanticism)。 作為一種美術思潮,印象主義繪畫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動了以後美術技法的革新與觀念的轉變,對各國的畫家產生過重要影響。

❸ 莫奈的詳細資料以及一些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拜託了各位 謝謝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於巴黎,童年在阿佛爾渡過。他沒有按照畫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畫漫畫起家,在畫漫畫方面有了一些名聲,並受到歐·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對莫奈說「當場畫下的任何東西,總是有一種以後在畫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實感和筆法的生動性。」莫奈在他今後的繪畫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說的話去做的,因為在他的內心裡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不久,莫奈又被荷蘭的畫家約翰·巴托爾·德·瓊康的創作所吸引。這位畫家以動盪、興奮、活潑而且比他同時代的法國人更為活躍的筆觸畫小橋、村景、河岸和破舊的茅草屋。莫奈就是從布丹和瓊康那裡接受到了基本藝術修養的。 1859年,莫奈來到巴黎,在那裡見識到了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創作。他認真鑒賞了他們的繪畫長處,並且以驚人的速度運用了他們的成就。但莫奈並不是他們的追隨者,而是一個反叛者。莫奈並不想在學院完成他的學畫過程,他只在1863年在格萊爾學院的畫室里呆了一段時間。當他遇到了巴齊依(Bazille)、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1839-1899)和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以後,他便勸說他們也放棄那些學字派課程。當格萊爾學院的畫室停辦後,他便把他的夥伴們帶到楓丹白露林邊的一個小村莊——舍依,在那裡畫戶外寫生。 當莫奈離開了格萊爾學院畫室後,他並沒有去充實他那相當貧乏的藝術修養,而是懷著火熱的信念投入了自然生活的純直覺觀察;他根本不買各種理論學說的帳,而是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繪畫方法。 莫奈一生對造型漠不關心,他關心的是正確的層次關系。正是因為莫奈對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夠輕而易舉地表現出他所確實看見的事物,但也正因為此,他卻表現不出事物的幻覺真實感。 莫奈不只滿足於能夠畫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見的那種方式來做畫;他想要創造一種獨特的效果,達到一種在繪畫上似乎是不可能達到的目的。他喜歡所有使人眼花繚亂的東西,他描繪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樹木都洋溢著非同尋常的生命感。他的內心滿懷著難以遏止的激動;從他的觀念看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然而從他本性看,他卻是一個幻想家。 1864年,莫奈完成了「翁費勒的塞納河口」,此畫是1865年的官方沙龍上展出,並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評論家評論此畫時說:「用調子所組成的和諧色彩……頗能吸引觀眾們的大膽感覺」。這表現出官方對人們很喜歡這幅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畫表現了豐富的中間調子和那種暗淡、沉著的色階。向深處展開的空間,通過河岸線而處理得十分成功按照傳統,河岸線標志著中景和遠景。在這幅畫上,出於莫奈自己的東西,就是表現在前景水的筆觸和雲的筆觸上的「頗能吸引觀眾的大膽感覺」;這些筆觸加強了畫面的傳統效果。 在1866年,莫奈用了幾天功夫完成並展出了他未來夫人的肖像「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這幅肖像引起了爭論,但總的說來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馬奈的肖像畫相媲美。這幅肖像充分顯示出了莫奈的個性:他對造型的淡漠態度,以及這個女人的動勢和她的裙子上顫動的光都賦予整幅畫特殊的說服力;由此而產生了一種動力感和生動性。 同年,莫奈展出了「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一畫,這幅畫對於他未來風格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意義。油畫是他從羅浮宮的一個陽台上畫的,這幅畫是要表現樹葉上的反光。並排的筆觸生動地表現了空氣的振動,依靠這些筆觸的結合而取得了綠黃色的光和綠黑色的影的生動效果。這里的用筆方法已經省印象主義①的了,但色彩還不夠透明,甚至藍色的陰影也還是渾濁的;它們畫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顫動的樹葉相比之下顯得過於密集了。畫中沒有整體的形象,但樹葉的畫法卻給我們透露出一點莫奈的色彩理想來 「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是在畫室里完成的人物畫;「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是在外光下畫成的風景畫。「花園中的女人」一畫把這兩種觀察方法結合起來了。這里的畫面基本上是根據一幅照片安排的,這說明莫奈並不介意使構圖服從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來也該使莫奈想到空間的深遠效果的,然而,莫奈對此也並未介意。使他感興趣的僅僅是平面和色彩對比而已。正因為這幅畫的人物沒有立體感和起伏,色彩才能在這里大放其光彩和充分顯示其多樣性。婦女衣裙上的花飾,草坪上的鮮花,突出在大片濃綠之中的葉子,從樹葉的空隙之間透露出來的天空,穿透陰影的光線,這一切造成了一幅色彩妍麗的鑲嵌畫的效果。但這幅油畫缺乏色調效果:光線和陰影落在了人物所佔據的同一個平面上,因此,光線不能滲透人體,不能成為形的實體。大片固有色起了過多的作用。所有這些合在一起,與其說是真實表現了所見的事物,不如說是一種公式,但這種公式正是一個空前大膽的綱領。這一綱領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線便將滲入中間調子,生命也將滲透每一個筆觸,而整體的統一也就將要形成,那時,藝術就會變得花團錦簇,印象主義就要完全成熟了。 1872年,莫奈創作了揚名於世的 「印象,日出」。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並非准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這幅畫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是莫奈畫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莫奈在視覺觀察方面無疑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天才。他善於從光與色的相互關系中發現前人從未發現的某種現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與色上,從而找到了最適於表達光與色的明度差別變化的形式,他把這種光色明度差別變化從繪畫的各種其它因素中抽象出來,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視覺觀察是天才的、創造性的、非凡的,可是在這種觀察的背後又是什麼呢?他所看見的東西同他所感覺和他所想像的東西之間關系又是如何的呢? 莫奈在1874-78年間在阿爾讓特依所畫的一些畫可以回答這些問題。如創作於1872年的「阿爾讓特依的帆船」。在這幅圖里中間調子代替了色彩對比,但不是借了色彩的混合,而是通過形成一種光的綜合作用的色彩分解或組合。黑色已不再出現於畫家的調色板,剩下的只是造成明與暗的光譜色彩,它們形成了形的實體。統一的色彩風格很自然地遍及整個畫面:遠景和近景,物體、水和天空,把這一切改造成為一種美妙動人的景象,而渾然一片、不分層次的空間透視,則把這遠景和近景聯成一個整體。紫色和黃色的調子同河水和天空的蔚藍色交織在一起,這些顏色的調子差別把這些自然現象區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平靜如鏡的河面,彷彿就成了天穹的基礎。幾何學的透視已被忘卻;它已讓空氣的不斷運動代替了。每一種顏色單獨看來十分柔和,它們的整體卻又是強烈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天邊焰火彌漫,白晝即將消逝的圖景,一條大帆船靜靜地停在一片灰色的半陰影之中。這是一個幻想家的直觀,在這煙霧繚繞、夕陽西下、一片憂郁的氣氛之中,莫奈彷彿就是那光的生命,直接參與著它的逐漸熄滅。這是莫奈創作中的豐收時期,是他創作了色彩的傳奇。 聖拉查爾火車站 繪於1877年的「聖拉查爾火車站」是一幅表現巴黎火車站的畫,這是一個日常生活場面的實際「印象」。莫奈神往於光線穿過玻璃頂棚射向蒸氣煙雲的效果,神往於從混沌之中顯現出來的機車和車廂的形狀。莫奈相信光線和空氣的神奇效果是最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畫面的調子和色彩,這幅畫出色的表現了力量、空間、對比和運動。 1883年莫奈過日維爾尼定居,他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小花園,以便在那裡畫畫;他在池溏里種了許多蓮花,這使他發現了實現他綱領的主題:畫一些堅硬的形體、水和空氣,盡量使它們融合在一起。這便產生的組畫「睡蓮」,「仙女池,玫瑰色的和諧」就是這組畫其中之一。這幅畫反映了莫奈一種物我兩融的願望,但它沒有一點悲愴的情調。 每一個研究莫奈創作活動發展的人都會發現,如果說最初的命運促成了莫奈的發展趨勢,那麼後來就是他自己創造了他的命運。之所以莫奈成為「印象主義」風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認為「班首」,是因為莫奈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從所周知,印象主義意味著感覺和觀察方式的變革,它不僅改變了繪畫,而且改變了雕塑、音樂、文學,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沒有失去影響力,仍然改變著我們。

❹ 著名畫家莫奈的作品有什麼特點他的作畫手法是什麼

作為法國印象派代表人物以及創始人之一,莫奈將光影河色彩都運用到了極致,他的藝術成就更是為後人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在印象派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自然光線對繪畫的影響。 我們第一眼看到作品可能不會有深刻的感覺,但只有當我們仔細感受和欣賞印象派創作的氛圍時,我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優秀的狀態。 他們走出攝影棚,在大自然中拍照。 在印象派筆下,大自然的風景不再是奢華的裝飾品,而是呈現出原本屬於大自然的最簡單、最原始、最清晰的面貌。 他們擺脫了傳統山水畫的刻板寫實手法,採用了一種更靈活、更有活力的表達方式來還原和呈現。

莫奈的作品中描述了他的妻子和孩子,《撐陽傘的女子》中妻子和兒子作為一個模型中,莫奈使用背光技術,光線來自背後,陽傘遮蓋妻子的臉,但在陽光下,藍色的天空,周圍的花草,衣袂飄飄,彷彿一瞬間, 變得很寧靜,讓人感受到時間凝固的美。

與莫奈以前甚至後來的許多作品相比,《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的風格是獨特的。 這幅名為《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的畫作顯然是在室內完成的。 整幅畫中可靠的光源主要來自右側的窗戶,缺少室外陽光的直接照射。 色彩強烈而濃重,背景中的人物、服裝的圖案,甚至扇子上的圖案都經過了精心的處理。 和服、團扇、摺扇、榻榻米、浮世繪歌姬、能劇鬼臉等日本元素構成了這幅畫的主要內容。

❺ 莫奈的作品集

所謂《隨風集》是國內出的一套用莫奈的畫做封面的筆記本,他並沒畫過這個名字的畫,這套封面用的畫都是風景畫而已。

國內外莫奈的畫冊有很多,主要還是要看你感興趣的是莫奈的哪些畫.

莫奈的代表作有:
《日出·印象》
《乾草垛》
《阿爾讓特伊大橋》
《阿爾讓特伊的帆船》
《魯昂大教堂》
《睡蓮》

莫奈晚期最大的成就在於: 對光與影的完美詮釋,夢幻般的印象.

因此只要能體會莫奈作品中的光影變幻,以及色彩映射出的純粹和美好,就不難理解莫奈的作品.

莫奈作品一覽:

畫室一角
獵物
春天的花朵
聖·西梅農場的道路
翁弗勒海邊歸來的漁船
荷斯皮士的燈塔
林中拾柴人
翁弗勒海邊
楓丹白露的橡樹
翁弗勒的塞納河口
森林中的小路
退潮後的埃沃角
通向翁弗勒路上的馬車
拿陽傘的維克多肖像
草地上的午餐(受損原作:左邊部分)
草地上的午餐(受損原作:中間部分)
草地上的午餐
卡美伊(綠衣女人)
花園中的女人
花園中的珍妮
翁弗勒港口的船隻
海上夜景
漁船
聖·吉曼·俄塞羅瓦教堂
女皇公園
聖達特勒斯帆船賽
聖達特勒斯海灘
睡在搖籃里的簡·莫奈
聖達特勒斯的花園
塞納河畔
戈蒂貝爾夫人
埃特勒塔海邊波濤洶涌
晚餐後敘家常
午餐
鮮花與水果
青蛙池
青蛙池(局部)
喜鵲
布吉瓦爾的橋
特魯威爾的黑岩旅館
在特魯威爾海邊
特魯威爾海灘
布吉瓦爾的傍晚
坐在沙發上的莫奈夫人
鄉村火車
泰晤士河與國會大廈
倫敦港的船隻
贊丹的風車
贊丹附近的風車
遠眺沃爾查
水城贊丹
荷蘭的海
水上人家
贊丹風景
贊丹風光
贊丹風光(局部)
阿讓特依的帆船賽
阿讓特依渡口
羅貝克河
在阿讓特依散步
停泊在蓋奈維勒的遊艇
蓬圖瓦附近的塞納河
朗讀者
有甜瓜的靜物
洪水
騎機械馬的簡·莫奈
卡普辛的林蔭大道
阿讓特依的藝術家園
阿弗爾港夜色
窗前的卡美伊
圍紅頭巾的莫奈夫人
卡美伊與兒子在花園里
阿讓特依的罌粟花地
午餐
魯昂的塞納河
日出·印象
繁忙的阿弗爾漁港
運河邊的風車
阿讓特依大橋
阿讓特依的鐵路橋
阿讓特依的公路橋
阿讓特依的帆船賽
貝茲恩的田野
塞納河流域
阿讓特依附近的塞納河
塞納河邊
穿和服的卡美依
撐陽傘的女人
在迷人的阿讓特依郊外散步
船上工作室
克拉迪奧里的花園
火雞
火車到達聖·拉扎爾站
聖·拉扎爾車站信號燈
聖·拉扎爾火車站
1878年6月30日的蒙托哥大街
岸邊的鮮花
透過樹叉的春色
菊花
韋特依教堂的雪景
拉瓦科特河畔的雪景
冬天通往韋特依的路
有蘋果和葡萄的靜物
冬季塞納河上的落日
陽光下的拉瓦科特雪地
韋特依的夏日
解凍
懸崖
葵花
費卡普附近的海景
坐在柳樹下的女人
在韋特依的莫奈家花園
韋特依河邊鮮花盛開
洶涌的波濤
逆光下的瓦朗吉維爾教堂
晨光中的瓦朗吉維爾教堂
瓦郎吉維爾的漁人屋
迪耶普的峭壁
瑪那波特海崖
埃特勒塔海灘
日落
桃子
白色罌粟花
菊花
紅色杜鵑花
曼通附近的馬丁角
博爾迪蓋雷
山谷
乾草堆
塞納河淺灘
馬丁角
博爾迪蓋雷的棕櫚樹
天寒地凍
冬日通往吉維爾尼之路
漁船
埃特勒塔附近的瑪那波特海崖
戈東港錐形小島
雨中的埃特勒塔
貝爾島岸邊的暴風雨
荷蘭鬱金香花園
外光人物習作之一
外光人物習作之二
里曼茨的牧場
劃艇上的年輕女子
楊樹下的陽光印象
桃紅色的快艇
劃艇
有人物的吉維爾尼風景
陽光下的克留斯
克留斯日落的景色
風中的昂蒂布
夏末黃昏時的麥草垛
罌粟花田
燕麥和罌粟田
深夏晨光下的麥草垛
日落時的麥草垛
雪天的麥草垛
風中的白楊樹
河岸上的白楊樹
春天裡的三棵白楊樹
陽光下的魯昂大教堂正門
傍晚的魯昂大教堂
陰天的魯昂大教堂
晨霧籠罩的魯昂大教堂
桑維克鄉村的雪景
迪耶普附近的懸崖
日出時的塞納河灣
浩瀚的大海
塞納河中的倒影
靠近吉維爾尼的塞納河灣
天色灰濛的滑鐵盧橋
垂柳
陽光下的滑鐵盧橋
英國議會大廈日落時分
英國議會大廈
日落時的天空
鳶尾花
韋特依的早晨
莫奈花園中的鳶尾花
威尼斯運河
玫瑰色調一睡蓮池
盛開睡蓮的池塘
威尼斯達理奧宮
有橋的睡蓮池
白色與黃色的睡蓮
睡蓮(之一 ~ 九)
柳葉下的睡蓮
黃色的鳶尾花
小路上的鳶尾花
睡蓮池塘上的人行橋
玫瑰園(之一)
玫瑰園(之二)
玫瑰園(之三)
傍晚的睡蓮池塘
雲在睡蓮池中的倒影
睡蓮和鳶尾花
睡蓮池塘
桔園美術館巨型壁畫《睡蓮》之局部
柳樹與睡蓮

❻ 莫奈的《荷蘭的鬱金香花圃》畫於多少年

作 者:抄莫奈
年 份:1886
藏 處:法國巴黎奧襲塞美術館1886年創作的「風車」,可看到荷蘭鄉村的風光。在莫奈畫中的細節,許多都顯示出陰影的方向,很清楚的顯示光是從何處來? 太陽在天空的什麼地方?以及當時的時間。而這幅作品就可感受到晴空萬里的天氣下,鬱金香花圃的生意盎然。晴朗的天空襯托著鬱金香花圃的鮮艷色彩,莫奈將影象與自然界中的陽光融合在一起。

❼ 莫奈的作品有哪些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日出·印象》。
其他作品有:
《綠衣女》

1866年,以戀人卡繆為模特兒,全身大幅肖像畫《綠衣女》在同年的沙龍展出,該畫受到了評論家左拉的好評;有一位詩人為作品作詩,被發表在《藝術家》雜志上;有的畫商還要求莫奈根據原作再復制一件,准備送到美國去。由於這次的成功,家裡恢復了對他經濟方面的支持。

《庭院里的女人們》

同年夏天,莫奈創作的《庭院里的女人們》,在1867年沙龍中落選。 1866年的秋天,為了避開討債的人,莫奈自毀了約二百幅作品後,回到阿弗爾。這時他的經濟狀況十分不妙,原因是父親對於他和卡繆的關系很反感,從而斷絕了經濟上的支持,莫奈作品的銷路又尚未打開。為了解決繼續創作用的畫布,他不得不將業已畫好油畫上的油彩刮掉,重復使用。 1867年,懷孕的卡繆為莫奈的父親所不容,留在了巴黎,莫奈住在姑母家。 7月卡繆生下第一個孩子,只好請在巴黎的巴齊依作教父代為照顧。此後的幾年中,莫奈始終在阿弗爾及其附近,與布丹、瓊康,有時與庫爾貝一起作畫。在這個時期里,由於與父親的關系緊張,經濟拮據,生活艱難。為此,莫奈曾一度有過輕生的念頭。 1869年,他回到巴黎,參加了「蓋爾波瓦咖啡館」里藝術家的聚會。可能因為很早就離開了學校自感在受教育方面的不足,故而很少參與爭論。這時他的窮困程度,從8月間寫給巴齊依的信中可以看出,信中提到:由於雷諾阿送來的麵包,才沒有餓死。一個星期屋裡沒有爐火、沒有照明。到了該月月底,顏料用光,不得不停止了作畫。這時候的巴齊依也窮的典當了自己的表,雷諾阿連寄信的郵費都湊不齊。對於莫奈也是愛莫能助。

1870年6月,莫奈與卡繆正式結婚。 9月,莫奈將妻、子託付給布丹照顧,隻身一人去了倫敦。在那裡與杜比尼、畢沙羅相會,然後,和畢沙羅一起在泰晤士河及公園中作畫。在參觀美術館時,英國畫家透納(1775-1851)。康斯太勃(1776-1837)的作品,使其為之傾倒。為了給莫奈的作品找到銷路,經杜比尼介紹,在這里認識了畫商丟朗、呂厄。此人對於窮畫家們表示了同情,在經濟方面從此一直在支援著他們。

1871年初,父親去世,莫奈離開英國。在杜比尼的動員下,到了荷蘭並滯留到年底。在阿姆斯特丹,他看到了日本的「浮世繪」版畫之後,其中色調極富生氣的風景畫,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日後,他曾說到:它們的精緻,使我欣喜。我贊成它們的美學原則,利用陰影引起實感,利用片斷引起整體感。荷蘭的港灣、運河、教堂、人家,特別是那裡的風車,使他著迷。回到巴黎後,在馬奈的幫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的阿讓特伊定居。對水情有獨鍾的這位畫家,於1873年在塞納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畫室,此後,他經常在船上作畫。充分運用了不同方向,角度的光照、顫動的空氣來描繪水及水面上的景物,通過鮮明的輪廓,陰影以及閃動的亮點,創傷了一批作品。此時,與他一起進行創作的還有西斯萊、馬奈、雷諾阿。

《日出·印象》

1872年,莫奈創作了日後揚名於世的《日出·印象》。這幅油畫描繪的是從遠處觀望阿弗樂港口晨霧中日出的景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畫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於一位名叫勒魯阿的評論家,在4月25日的《喧噪》雜志上,發表了題為《印象主義的展覽會》的文章之後,此畫才名聲鵲起。該文對參展的許多作品逐地進行了潮諷,針對莫奈的《日出·印象》,他寫道「糊牆花紙也比這海景更完整」。與這幅作品標題不無關系地,該文作者將這次展覽會戲謔地稱之為「印象主義的展覽會」。加之莫奈本人曾經表述過「我所畫的不過是印象而已」這樣的觀點,以及以他為首的這批年輕畫家,確實注意捕捉對描繪對象的最初印像等因素,盡管這些畫家中有要並不同意這個提法,但印象主義、印象派這個稱號已經是不脛而走。以致在1877年第3次聯展時,乾脆將其用作展覽會的標題。

《卡普辛大街》

1874年的這次聯展,是由莫奈倡議並和朋友們一起組織的獨立畫展出,以攝影家納達爾騰出的幾間工作室為展廳,參展畫家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德加、畢沙羅、塞尚、雷諾阿、西斯萊、摩里索等。參展作品共165件,其中莫奈作品12件,通過這次展覽,事實上確立了莫奈在印象派畫家中的領袖地位,畫家本人也已形成了用光、色的變化,來表現所捕捉的瞬里印象的畫風。作為這一新畫風的典型作品,當數這次參展的莫奈的油畫《卡普辛大街》。

《穿和服的女子》

1875年,經濟上再次跌入窘境的莫奈,又向朋友們伸出了求援的手。 6月份,在給馬奈的信中他寫道:從前天起,已身無分文,肉鋪和麵包房都不再賒帳。你能夠寄給我20法郎嗎? 1876年,在第2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莫奈作品18件。對於此次展覽,社會上反映比較冷淡。莫奈的油畫《穿和服的女子》,以2千法郎的高價售出。同年,畫家還創作了《火雞》等作品。並開始了有關聖拉扎爾火車站的一系列創作。 1877年,第3次聯合展覽會在丟朗、呂厄的畫店中舉辦。展出作品共252件,莫奈作品30件。為了維持生計,畫家以每幅40—50法郎的低價,賣給了畫商肖凱一部分作品。

1878年3月,當卡繆生下第2個孩子的時候,莫奈又面臨困境,他在寫給左拉的信中說:家中無法生火,妻子又在病中,昨天我跑了一天也未借到錢。在另一封信中又說:如果明晚我付不出6百法郎,我們將被趕到街上。在生活的重壓下,加上長期與官方沙龍對立的結果,背離了當時被多數人維護的路線,這時的莫奈已在考慮如何適時抓住機遇,改善個人處境。於是,在1880年將自己的兩件作品送交了沙龍,莫奈此舉被德加視為「變節」印象派畫家之間出現了裂痕。為此,莫奈沒有參加第5、6次聯展。

進入80年代,大海成了莫奈新的創作源泉。此後的幾年當中,在英法海岸,埃托塔等地,莫奈多次捕捉光與影的瞬間效果,創作了一批較之以前更富有沖擊力的作品,為此有人將這一時期稱作莫奈的「埃托塔時代」,這個時期作品中的兩件。

1882年3月1日,第7次聯合展覽會開幕,據馬奈說:在這里,他「發現了印象主義的全部光輝作品」。這次展覽中有莫奈作品35件。 1886年的第8次聯合展覽,也是最後的一次,莫奈沒有參加。它標志著印象主義運動的解體。

自1883年,當43歲的莫奈(Claude Monet)在離巴黎80公里的Giverny小鎮上買下他的房子時,他似乎覺得他要在這里度過他的餘生了。吉維尼小鎮Giverny是法國西海岸諾曼底典型農村,位於巴黎沿塞納河到魯昂的中間。住所內環境幽美,景色宜人,有林蔭路、花壇、池塘、小橋┉畫家晚年的許多作品都是在這里完成的。事實上,莫奈在此居住了43年之久,其間建成了他房前的小花園。又在10年後,他買下了與他的小屋隔著一條鐵路遙遙相望的那片土地,藉著Epte的支流Ru河,他又建成了他的小池塘,又稱水園。莫奈在此以他的花園和水園為題,創作了不少流世的大作。莫奈定居後,再也沒有遷居。

1889年6月,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莫奈與羅丹兩位大師舉辦了作品的聯合展出,其中包括1864—1889年莫奈的作品66件,博得了好評。

白楊組畫

進入90年代,莫奈創作了若干組作品,即「組畫」。所謂的「組畫」,就是畫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畫作。這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個特色。比如1890—91年間,對同一乾草垛,畫家分別對在不同季節的早、午、傍晚的陽光下,物體所呈現出的不同色彩,任職多達15次的描繪,圖44、45是其中的兩幅。在1891—92年間,以同樣的作法創作了「白楊組畫」,圖46、47是其中的兩幅。 1900—04年間,創作了「倫敦風光組畫」,圖51是其中的一幅。當1892—974年創作「魯昂大教堂組畫」時,莫奈租下了教堂對面的一間房子,從天明開始動筆,隨著陽光的變化作畫,一天下來,作品竟有20件,圖48 、49是其中的兩幅。在進行這種創作時,他常常是很早起來,滿載著成車的畫布,根據日光的變化,每隔兩個小時改畫一幅。

《睡蓮》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創作的組畫還有《睡蓮》。 1900年11月,在丟朗、呂厄的畫廊展出莫奈的《池中睡蓮》組畫26件,獲得極大成功。 1904年,又在該畫廊展出了剛剛完成的有關泰晤士河風光的組畫。

1908年9—12月,莫奈與夫人阿里斯一起前往威尼斯旅行。南國的風光、溫和的氣候、濕潤的空氣,映在水面上的白雲、建築物,這一切都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慾望。在這里他創作的作品達30多件。圖52、53是這些作品中上兩件。

《池中睡蓮》組畫

1911年5月,繼1879年莫奈夫人卡繆去世後,他的第2位妻子阿里斯又先他而去。畫家深陷於悲痛之中,視力也隨之下降。 1914年,47歲的長子在長期患病後不幸亡故,已是高齡的莫奈更是形單影孤。在老朋友,曾任法國總理的克雷孟梭的勸說下,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長23米、寬20米、高15米的大畫室,並著手創作大型裝飾畫《睡蓮》毓系列。 1922年3月,他決定將完成後的該大型裝飾畫捐獻給自己的祖國,4月12日,他在「贈與書」上簽了名。不久,由於白內障,畫家幾乎喪失了視力,9月,被醫生禁止作畫。轉年後,經過手術,視力有所恢復。

❽ 莫奈有哪些代表作品

莫奈的代表作品有:《翁費勒的塞納河口》、《日出·印象》、《聖日爾曼·盧昂大教堂》、《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聖拉查爾火車站》、《睡蓮》、《野罌粟》。

1、《翁費勒的塞納河口》

該畫作於1873年,當時莫奈的生活相對穩定。畫中的人物是畫家的妻子卡米耶和他們六歲的兒子讓。母子倆在田野里採集鮮花,盡情享受著陽光,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中。《野罌粟》中的人物給人以輕柔的、富有節奏的動感,然而畫中那一片片鮮紅的斑塊才是這幅作品的要旨,是畫家對映入眼簾的光和色所做的如實描繪。

盡管這些斑塊的形狀具有罌粟的特徵,卻不是具體的,它們有的重疊在一起,有的被隨意擺放,有的為了表現是在後面而被縮小,然而晦暗、單調的背景更加突出了鮮亮明快的暖色調。

❾ 莫奈最著名的作品是|:∴什麼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


莫奈是印象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是印象主義大師中最有影響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歲的漫長人生始終如一的將創作熱情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其他的印象派畫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像雖然沒有參加過印象派八次畫展卻被視為印象派的領袖和奠基人的畫家馬奈:而擅長於畫人物的雷諾阿在他的藝術人生中,前期和後期是從事印象派探索時期,中間十幾年的時間里,則將熱情轉向了古典主義。


莫奈的作品以色彩和光線的精巧運用著稱,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1890—1891年間,莫奈對同一乾草垛,分別對在不同季節的早、午、傍晚的陽光下,物體所呈現出的不同色彩,繪制出系列組畫《草垛》。又一次表達了對光與影的完美詮釋,創造了夢幻般的色彩傳奇,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藝術財富。

熱點內容
蘭花真菌性 發布:2025-09-14 16:32:34 瀏覽:388
pvc盆栽 發布:2025-09-14 16:32:29 瀏覽:969
七夕情人節英文介紹 發布:2025-09-14 16:16:56 瀏覽:617
長沙海棠灣 發布:2025-09-14 16:13:23 瀏覽:403
哪裡賣百合 發布:2025-09-14 16:12:39 瀏覽:17
玉蘭花花被 發布:2025-09-14 16:11:49 瀏覽:439
牡丹1角硬幣 發布:2025-09-14 16:11:40 瀏覽:792
玫瑰汽車旅館3彷徨雲 發布:2025-09-14 16:11:35 瀏覽:457
丁香散圖片 發布:2025-09-14 16:11:22 瀏覽:445
公孫離七夕 發布:2025-09-14 16:01:32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