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曹娥江鬱金香

曹娥江鬱金香

發布時間: 2022-08-21 17:28:06

㈠ 李白的詩

李白的月亮

http://www.cnxix.com/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62
作者:周 游

夜來了,月亮還沒露面。我悵然若失,臨窗伏案拜讀李白,追尋明媚的月光……

詩仙李白(生於公元七零一年,卒於公元七六二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響亮的名字之一,他超過了許多富有江山的帝王,超過了許多功績彪炳的將相,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達到了名揚四海的地步。詩聖杜甫曾經有詩贊孔明雲:「諸葛大名垂宇宙。」(《詠懷古跡五首》)藉此,我克隆一句——李白如月垂宇宙。

檢閱李白的詩歌,我發覺他對月亮似乎情有獨鍾,不僅生和月亮有緣,死也和月亮有關。生時,其母夢見長庚星(又稱太白金星)入懷而生下李白;死時,又傳說他去捉月亮。李白的詩歌,可謂包羅萬象,內容很廣,然而就連他寫妻子兒女以及他所陶醉的名山大川的詩,也不過幾十首,這些詩和李白寫月亮簡直不可比擬。他以無限的深情,嚮往著月亮、謳歌著月亮,特別是在晚年,這種愛更進一步地深化。一生之中懷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路難行》)。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間竟是如此不愉快,那麼什麼地方最純潔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才能使他得到解脫,以後人們傳說他去捉月亮決非偶然,不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嗎?

李白生於唐武後長安元年(公元七零一年),主要活動於玄肅兩朝。玄宗前期,即開元年間,由於開國百年統治者比較重視發展經濟,安定社會,因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史稱「開元盛世」。但是「開元盛世」的背景後面仍然滋生著種種矛盾,所以到了玄宗後期,即天寶年間,社會的腐朽與日俱增,社會經濟受到了嚴重破壞,唐王朝的黃金時代轉瞬即去。李白正處於這樣一個盛衰更替的歷史時期。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風流倜儻,豪放不羈,愛好劍術,崇尚游俠,二十五歲前便飽覽了家鄉蜀中的名山大川,二十六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上安州裴長史書》)時,寫了一首有名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小詩雖然只有二十八字,卻為峨眉山月留下一幅極為珍貴的藝術寫照:掛在峨眉山上的半輪明月,倒影在平羌江中。夜深人靜之際,李白啟程遠行,送行的即已歸去,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眷戀之情不能自己。他在這首小詩中連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五個地名,但是不露痕跡,不厭其重,反而顯得天然渾成,隨分自佳,含情縹緲,因而「古今目為絕唱」(王世懋《共圃擷余》)

李白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常以管子、晏子、孔明、謝安等古代政治家自況,因而始終不願通過科舉入仕,但是一生都在渴望「由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巚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李白出蜀漫遊了十六年。在這期間,他為創造條件,實現宏大抱負,輾轉各地,用各種方式同各種人交往,他曾為經濟所困厄,曾遭到一些地方官吏迫害,曾受到腐儒的訕笑,有時他也感到苦悶和彷徨,但所有這一切都沒有挫傷他的政治熱情。天寶元年(公元七四二年) ,唐玄宗為炫耀他的「開元盛世」,詔令薦舉文辭秀逸之士。其時,李白正和道士吳筠隱居於浙江的曹娥江上游的剡中。吳筠首先受到玄宗的徵召,由於他的直接推薦,更由於賀知章的間接支持,加之李白早已名動京師,因而唐玄宗也派人召李白入京。但是,當時的唐玄宗已由勵精圖治的英明君主,變成了驕奢淫逸的享樂天子。唐玄宗賞識李白的絕世才華,召其進京,只是想利用李白的詩章,歌頌昇平,增加宮廷生活的樂趣。當他受唐玄宗之詔前往長安前,曾洋洋自得地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到了長安,著名詩人賀知章一見李白就說:「此天上謫仙人也。」(《舊唐書·李白傳》)躊躇滿志的李白,誤以為前程燦爛的政治生涯拉開了帷幕,從此可以大展身手,實現他的抱負。然而,現實與他的理想相差甚遠,他只是供奉翰林,隔三差五為唐玄宗獻上華美詞章。君主高興時,親自為他調羹,以示寵愛。寵愛不是敬重,李白不過是唐玄宗的高級玩物。看出自己在君主眼中真正的地位後,李白很是痛苦了一陣子。然而,他沒把這痛苦放在臉上,而是化入了酒中。雖「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可除了酒,別無其他消愁的法子。他和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常在一起,把酒喝得爛醉,人稱「酒八仙人」。酒喝得多了,原本很狂的李白,現出了更放盪的狂態。他是自視甚高之人,從來就看不起那些權貴,此時胸中有氣,索性將權貴當成了他玩弄的對象。他借著醉意,斜卧在殿堂上,吆喝著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為報復,挑撥楊貴妃,說李白奉詔而作的《清平調》中「借向漢家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句將她與趙飛燕相比。由是,楊貴妃使出了她的手段,阻止唐玄宗給李白實職。李白的狂態,不止是得罪了高力士一人,而是得罪了一大批權貴。權貴大都一致討厭李白,聯手把他逼在清客的位置上不得動彈。

李白在京師長安僅被閑置於翰林院,非常不滿現狀,曾寫《古朗月行》,隱而喻之。詩雲: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雙疑瑤台境,飛在青雲端。

白兔搗葯成,問言與誰餐?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小時不識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神仙所居的瑤台里的鏡子飛到天上。傳說月亮升起的時候,首先看到月中仙人的兩只腳,當看到月中桂樹時,才發現月亮有多圓呵!月宮的白兔搗葯是給誰吃的?接下來便染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了。以蟾蜍蝕影,陰精淪惑為喻,對玄宗的荒淫享樂與楊國忠等讒諂蔽明,表示了憂怨和沉痛。

由於李白「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抱著「不屈已,不幹人」的態度去「平交諸侯」,所以屢遭奸佞讒毀,「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為此,李白悶悶不樂,時常對月自訴,借酒銷愁: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月下獨酌》其一)

這是詩仙在月下的獨白。明知孤獨,卻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卻依然曠達。於是,他請出無情的明月和無形的影子作證。既歌且舞,醒而後醉,聚又復散,寫活了明月,寫活了影子,也寫出了自己。

李白成名在詩,然他的壯志不在文壇,而在政壇。他作詩,竭盡心力作詩,將詩作得登峰造極,卻不想以詩人身份終老此生。他有濃重得化不開的政治情結,有強烈的政治抱負,一生不能釋懷。如同當時所有詩人一樣,僅把詩作為敲門磚,以敲朝廷的政治大門。李白見做不上官,實現不了抱負,再也不願呆在朝廷受那窩囊氣,由是棄了許多文人夢寐以求而不得的翰林待詔之位。

天寶三年(公元七四三年),李白被玄宗「賜金還山」,離開長安,漫遊四方。他的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豐富的經歷,寬闊的眼界,使他釀出了更神奇、更瑰麗、更豪邁的詩篇。看似閑雲野鶴的李白,作詩雖取得了四海仰望的成就,然這僅是他在借抒胸臆。他決然沒有出世的念頭,也沒放棄與生俱來的抱負,一直在尋找機會。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在西奔巴蜀的途中,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使。此時唐肅宗已在靈武即位,要求李璘率所部向他靠攏,共同抗叛。然李璘卻為自己設計了一張藍圖:克廣陵(今江蘇揚州),取金陵(今江蘇南京),割據半壁江山。李白不知李璘的真實意圖,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毛遂自薦,成了李璘的幕僚。他想抓住這個風雲動盪的機會,靠著李璘而建功立業。然而,他這一寶押錯了,李璘並非具有領袖素質的皇子,不出兩個月,就遭到兵敗被殺的下場。李璘敗後,其性質被定為唐廷的叛逆,作為幕僚的李白,被唐肅宗判了死刑。幸得郭子儀的解救,李白才改流夜郎(今貴州桐梓縣) ,中途遇赦,歸至江夏(今湖北武昌),恰逢峨眉山下來的蜀僧去長安,李白追憶峨眉山月,感慨萬分,寫下了《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雲殢吳越,君逢聖主游丹闕。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可以說,李白對峨眉月始終未能忘懷,就是萬里遠游之後,也一直既看且憶,更感覺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黃鶴樓前看見來自故鄉的僧人,他帶來了峨眉月,這明月定將伴送他到長安去。這明月不僅照到江夏,照到長安以及周圍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實,萬里共明月,本無所謂這里明月那裡明月之分。但是,這一方面可見李白對故鄉月亮情有獨鍾,另一方面對比自己身似浮雲,滯留吳越,羨慕蜀僧歸時還可見到峨眉月。

盡管李白遇赦,但是已被永遠拒絕於政治之外。人在旅途,李白難免望月思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從床前到天上,從月光到秋霜,距離不可謂不遠,想像的橋梁就在這一瞬間架起來了;從舉頭到低頭,從望月到思鄉,就在一俯仰之間完成了。神思飛越千里之外,天涯足跡,人世的滄桑,一一浮出腦海。有一個聲音在心頭一遍遍呼喚:故鄉,故鄉。

代宗寶應元年(公元七六二年),已愈花甲的李白流寓當塗,盡管身體和精神狀況均已不如從前了,但仍放情縱飲, 曠達豪俠之氣溢於言表: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九日龍山飲》)

李白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富於詩意的一生;是流離失意的一生,卻又是曲折離奇的一生。李白一生與月亮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寫月亮,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心境之下,月亮的名稱也不盡相同。他把月亮自如地安排在詩中,並給月亮起了幾十種好聽的恰如其分的名字,這是李白寫月亮的特點之二,比如從形象色彩上寫的:有明月、朗月、皎月、素月、皓月、白月、彎月、半月、薄月、清月等。如和自然景物結合起來寫的:有山月、海月、雲月、風月、花月、沙月、青天月、湖月、星月、水月、松月、天月、冰月、石上月、雲外月等。如為了對歷史的追憶,表明時間的:有漢月、曉月、寒月、古時月等。李白一生漫遊過許多地方,雖然各種景物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最令他念念不忘的還是月亮。在他看來,每個地方風景、人情不同,月亮也隨之不同,所以出現了:天門月、金陵月、秦地月、竹溪月、西樓月、三江月、蘆洲月、五溪月、海上月、洲前月、江月、瑤台月、秦樓月、峨眉月、淪島月、淮月、楚關月、秋浦月、西江月、邊城月、碧山月、後湖月等等。此外,還有像孤月、新月、浮月、好月、高月、歸月、禪月、席月、萬里月……。光是「明月」在李白的詩中,就使用過四十五次之多,在從古至今的詩人中,有誰作品中曾出現了如此之多的月亮,有誰能挖空心思贈與月亮如此絢麗多彩的芳名,不說後無來者,但肯定前無古人。總而言之,李白對月亮始終有著誠摯的嚮往和追求。因為月亮是純潔高雅的象徵,合於詩仙光明磊落的心地,於是,李白望月、思月、呼月、邀月、問月、醉月、賞月、弄月、夢月,甚至「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但是現實生活總是不盡人意,只能「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陪族叔嘩及賈至游洞庭》)。我們由此可見李白對明月之喜愛,也因此悟出詩仙之子「明月奴」之命名緣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於是,李白乘上一葉輕舟,把酒問月,浪遊採石江中,「縱一葦之所知,凌萬頃之茫然」(蘇軾《前赤壁賦》)……

夜,已深了;

人,已醉了;

歌,已終了;

淚,已盡了;

李白的生命也到最後一刻了。

此時,皓月當空,映在水波不興的江中,好象一輪白玉盤;清風徐來,「永影弄月色」(《金陵江上遇蓬隱者》),又散作萬點銀光。多麼美麗!多少光明!多麼誘人!「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李白醉倚在船舷上伸出了雙手,向著一片銀色的光輝撲去……於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永遠照耀著在中華大地上。

筆記此至,我仰望夜空。月輪已到中天,遍灑著清輝。「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問月》)我感覺著造化的玄妙,心靈追隨著那靜靜燃燒的光明的火球棲止半空,沒有思想,只有一縷無由的感傷……

㈡ 求李白的詩,越多越好!

七絕·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七絕·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七絕·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五古·詠薴蘿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七絕·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五絕·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樂府·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七絕·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五絕·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七絕·客中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七律·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五律·送友人下蜀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五律·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樂府·塞下曲六首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然後方高枕。

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
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白馬黃金塞,雲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蕭颯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戰士卧龍沙。
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雲。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
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一戰凈妖氛。

五律·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七絕·軍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七絕·題北榭碑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五律·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詞·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樂府·長門怨
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七古·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葯秋復春,
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里。

樂府·白鳩辭
鏗鳴鍾,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白鳩之白誰與鄰,
霜衣雪襟誠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馴。
首農政,鳴陽春。天子刻玉杖,鏤形賜耆人。
白鷺之白非純真,外潔其色心匪仁。闕五德,無司晨,
胡為啄我葭下之紫鱗。鷹鸇雕鶚,貪而好殺。
鳳凰雖大聖,不願以為臣。

樂府·白馬篇
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
斗雞事萬乘,軒蓋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殺人如剪草,劇孟同游遨。
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叱吒萬戰場,匈奴盡奔逃。
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羞入原憲室,荒淫隱蓬蒿。

樂府·白頭吟
錦水東北流,波盪雙鴛鴦。雄巢漢宮樹,雌弄秦草芳。
寧同萬死碎綺翼,不忍雲間兩分張。此時阿嬌正嬌妒,
獨坐長門愁日暮。但願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
相如作賦得黃金,丈夫好新多異心。一朝將聘茂陵女,
文君因贈白頭吟。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羞故林。
兔絲固無情,隨風任傾倒。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
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龍須席,從他生網絲。
且留琥珀枕,或有夢來時。覆水再收豈滿杯,棄妾已
去難重回。古來得意不相負,只今惟見青陵台。

七古·草書歌行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
筆鋒殺盡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
箋麻素絹排數廂,宣州石硯墨色光。吾師醉後倚繩床,
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怳怳如聞神鬼驚,
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遍。王逸少,張伯英,
古來幾許浪得名。張顛老死不足數,我師此義不師古。
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

樂府·長干行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灧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憶妾深閨里,煙塵不曾識。
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風起,想君發揚子。
去來悲如何,見少離別多。
湘潭幾日到,妾夢越風波。
昨夜狂風度,吹折江頭樹。
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
好乘浮雲驄,佳期蘭渚東。
鴛鴦綠蒲上,翡翠錦屏中。
自憐十五餘,顏色桃花紅。
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

樂府·長相思二首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欄,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長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五古·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七絕·春夜洛城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樂府·登高丘而望遠
登高丘,望遠海。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銀台金闕如夢中,
秦皇漢武空相待。精衛費木石,黿鼉無所憑。
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盜賊劫寶玉,
精靈竟何能。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樂府·獨漉篇
獨漉水中泥,水濁不見月。不見月尚可,水深行人沒。
越鳥從南來,胡鷹亦北渡。我欲彎弓向天射,
惜其中道失歸路。落葉別樹,飄零隨風。客無所託,
悲與此同。羅幃舒捲,似有人開。明月直入,無心可猜。
雄劍掛壁,時時龍鳴。不斷犀象,綉澀苔生。國恥未雪,
何由成名。神鷹夢澤,不顧鴟鳶。為君一擊,鵬摶九天。

五古·古風其二十四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中貴多黃金,連雲開甲宅。
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五古·古風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雲台,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樂府·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五古·廣陵贈別
玉瓶沽美酒,數里送君還。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間。
天邊看淥水,海上見青山。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

詞·桂殿秋
仙女下,董雙成,
漢殿夜涼吹玉笙。
曲終卻從仙宮去,
萬戶千門惟月明。

樂府·胡無人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
將軍兼領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
太白入月敵可摧。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無人,漢道昌。

樂府·江上吟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尊中置千斛,
載妓隨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嶽,
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樂府·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耳聽。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樂府·結客少年場行
紫燕黃金瞳,啾啾搖綠鬃。平明相馳逐,結客洛門東。
少年學劍術,凌轢白猿公。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
由來萬夫勇,挾此生雄風。託交從劇孟,買醉入新豐。
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從令日貫虹。
燕丹事不立,虛沒秦帝宮。舞陽死灰人,安可與成功。

樂府·結襪子
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
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五古·秋浦歌十七首
其一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其三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
猿聲催白發,長短盡成絲。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
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

其七
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
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
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其十一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其十五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
妻子張白鷳,結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3]了了語聲聞。
黯與山僧別,低頭禮白雲。

樂府·日出入行
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歷天又入海,六龍所舍安在哉。
其始與終古不息,人非元氣安得與之久裴徊。草不謝榮春風,
木不怨落於秋天。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羲和羲
和,汝奚汩沒於荒淫之波。魯陽何德,駐景揮戈。
逆道違天,矯誣實多。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

樂府·塞上曲
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七絕·山中問答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樂府·少年行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人胡姬酒肆中。

樂府·蜀道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從雌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樂府·雙燕離
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玉樓珠閣不獨棲,金窗綉戶長
相見。柏梁失火去,因入吳王宮。吳宮又焚盪,雛盡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雙飛難再得,傷我寸心中。

五律·送別
斗酒渭城邊,壚頭醉不眠。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惜別傾壺醑,臨分贈馬鞭。看君潁上去,新月到應圓。
五律·送別
水色南天遠,舟行若在虛。遷人發佳興,吾子訪閑居。
日落看歸鳥,潭澄羨躍魚。聖朝思賈誼,應降紫泥書。

七絕·送賀賓客歸越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五律·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五律·聽蜀僧浚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五排·望鸚鵡洲懷禰衡
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
黃祖斗筲人,殺之受惡名。
吳江賦鸚鵡,落筆超群英。
鏘鏘振金玉,句句欲飛鳴。
鷙鶚啄孤鳳,千春傷我情。
五嶽起方寸,隱然詎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識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蘭蕙不忍生。

七絕·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樂府·烏棲曲
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
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樂府·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

五古·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樂府·相逢行
相逢紅塵內,高揖黃金鞭。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

樂府·行路難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粟。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台。
行路難,歸去來。

樂府·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樂府·行路難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七古·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五律·尋雍尊師隱居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鶴眠。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樂府·陽春歌
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垂裊風。披香殿前花始紅,
流芳發色綉戶中。綉戶中,相經過。飛燕皇後輕身舞,
紫宮夫人絕世歌。聖君三萬六千日,歲歲年年奈樂何。

樂府·楊叛兒
君歌楊叛兒,妾勸新豐酒。何許最關人,烏啼白門柳。烏
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

樂府·野田黃雀行
游莫逐炎洲翠,棲莫近吳宮燕。吳宮火起焚巢窠,
炎洲逐翠遭網羅。蕭條兩翅蓬蒿下,縱有鷹鸇奈若何。

五律·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樂府·夜坐吟
冬夜夜寒覺夜長,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閨,
金缸青凝照悲啼。金缸滅,啼轉多。掩妾淚,聽君歌。
歌有聲,妾有情。情聲合,兩無違。一語不入意,
從君萬曲梁塵飛。

詞·憶秦娥
簫聲咽,
秦娥夢斷
華鬢不耐秋。
颯然成衰蓬。
古來賢聖人。
一一誰成功。
君子變猿鶴。
小人為沙蟲。
不及廣成子。
乘雲駕輕鴻。

五古·古風其二十九
三季分戰國。
七雄成亂麻。
王風何怨怒。
世道終紛拏。
至人洞玄象。
高舉凌紫霞。
仲尼欲浮海。
吾祖之流沙。
聖賢共淪沒。
臨歧胡咄嗟。

五古·古風其三十
玄風變太古。
道喪無時還。
擾擾季葉人。
雞鳴趨四關。
但識金馬門。
誰知蓬萊山。
白首死羅綺。
笑歌無時閑。
綠酒哂丹液。
青娥凋素顏。
大儒揮金椎。
琢之詩禮間。
蒼蒼三株樹。
冥目焉能攀。

五古·古風其三十一
鄭容西入關。
行行未能已。
白馬華山君。
相逢平原里。
璧遺鎬池君。
明年祖龍死。
秦人相謂曰。
吾屬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
千春隔流水。

五古·古風其三十二
蓐收肅金氣。
西陸弦海月。
秋蟬號階軒。
感物憂不歇。
良辰竟何許。
大運有淪忽。
天寒悲風生。
夜久眾星沒。
惻惻不忍言。
哀歌逮明發。

五古·古風其三十三
北溟有巨魚。
身長數千里。
仰噴三山雪。
橫吞百川水。
憑陵隨海運。
燀赫因風起。
吾觀摩天飛。
九萬方未已。

五古·古風其三十四
羽檄如流星。
虎符合專城。
喧呼救邊急。
群鳥皆夜鳴。
白日曜紫微。
三公運權衡。
天地皆得一。
澹然四海清。
借問此何為。
答言楚徵兵。
渡瀘及五月。
將赴雲南征。
怯卒非戰士。
炎方難遠行。
長號別嚴親。
日月慘光晶。
泣盡繼以血。
心摧兩無聲。
困獸當猛虎。
窮魚餌奔鯨。
千去不一回。
投軀豈全生。
如何舞干戚。
一使有苗平。

五古·古風其三十五
醜女來效顰。
還家驚四鄰。
壽陵失本步。
笑殺邯鄲人。
一曲斐然子。
雕蟲喪天真。
棘刺造沐猴。
三年費精神。
功成無所用。
楚楚且華身。
大雅思文王。
頌聲久崩淪。
安得郢中質。
一揮成斧斤。

五古·古風其三十六
抱玉入楚國。
見疑古所聞。
良寶終見棄。
徒勞三獻君。
直木忌先伐。
芳蘭哀自焚。
盈滿天所損。
沉冥道為群。
東海泛碧水。
西關乘紫雲。
魯連及柱史。
可以躡清芬。

五古·古風其三十七
燕臣昔慟哭。
五月飛秋霜。
庶女號蒼天。
震風擊齊堂。
精誠有所感。
造化為悲傷。
而我竟何辜。
遠身金殿旁。
浮雲蔽紫闥。
白日難回光。
群沙穢明珠。
眾草凌孤芳。
古來共嘆息。
流淚空沾裳。

五古·古風其三十八
孤蘭生幽園。
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
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
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
香氣為誰發。

五古·古風其三十九
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
萬事皆波瀾。
白日掩徂輝。
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
枳棘棲鴛鸞。
且復歸去來。
劍歌行路難。

五古·古風其四十
鳳飢不啄粟。
所食唯琅玕。
焉能與群雞。
刺蹙爭一餐。
朝鳴昆丘樹。
夕飲砥柱湍。

歸飛海路遠。
獨宿天霜寒。
幸遇王子晉。
結交青雲端。
懷恩未得報。
感別空長嘆。

五古·古風其四十一
朝弄紫泥海。
夕披丹霞裳。
揮手摺若木。
拂此西日光。
雲臥遊八極。
玉顏已千霜。
飄飄入無倪。
稽首祈上皇。
呼我游太素。
玉杯賜瓊漿。
一餐歷萬歲。
何用還故鄉。
永隨長風去。
天外恣飄揚。

五古·古風其四十二
搖裔雙白鷗。
鳴飛滄江流。
宜與海人狎。
豈伊雲鶴儔。
寄形宿沙月。
沿芳戲春洲。
吾亦洗心者。
忘機從爾游。

五古·古風其四十三
周穆八荒意。
漢皇萬乘尊。
淫樂心不極。
雄豪安足論。
西海宴王母。
北宮邀上元。
瑤水聞遺歌。
玉杯竟空言。
靈跡成蔓草。
徒悲千載魂。

五古·古風其四十四
綠蘿紛葳蕤。
繚繞松柏枝。
草木有所託。
歲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
坐嘆葑菲詩。
玉顏艷紅彩。
雲發非素絲。
君子恩已畢。
賤妾將何為。

五古·古風其四十五
八荒馳驚飈。
萬物盡凋落。
浮雲蔽頹陽。
洪波振大壑。
龍鳳脫罔罟。
飄搖將安托。
去去乘白駒。
空山詠場藿。

五古·古風其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
國容何赫然。
隱隱五鳳樓。
峨峨橫三川。
王侯象星月。
賓客如雲煙。
斗雞金宮里。
蹴鞠瑤台邊。
舉動搖白日。
指揮回青天。
當塗何翕忽。
失路長棄捐。
獨有揚執戟。
閉關草太玄。

五古·古風其四十七
桃花開東園。
含笑誇白日。
偶蒙東風榮。
生此艷陽質。
豈無佳人色。
但恐花不實。
宛轉龍火飛。
零落早相失。
詎知南山松。
獨立自蕭瑟。

五古·古風其四十八
秦皇按寶劍。
赫怒震威神。
逐日巡海右。
驅石駕滄津。
征卒空九寓。
作橋傷萬人。
但求蓬島葯。
豈思農扈春。
力盡功不贍。
千載為悲辛。

五古·古風其四十九
美人出南國。
灼灼芙蓉姿。
皓齒終不發。
芳心空自持。
由來紫宮女。
共妒青蛾眉。
歸去瀟湘沚。
沉吟何足悲。

五古·古風其五十
宋國梧台東。
野人得燕石。
誇作天下珍。
卻哂趙王璧。
趙璧無緇磷。
燕石非貞真。
流俗多錯誤。
豈知玉與珉。

五古·古風其五十一
殷後亂天紀。
楚懷亦已昏。
夷羊滿中野。
菉葹盈高門。
比干諫而死。
屈平竄湘源。
虎口何婉孌。
女媭空嬋媛。
彭咸久淪沒。
此意與誰論。

五古·古風其五十二
青春流驚湍。
朱明驟回薄。
不忍看秋蓬。
飄揚竟何托。
光風滅蘭蕙。
白露灑葵藿。
美人不我期。
草木日零落。

㈢ 李白的詩

李白在京師長安僅被閑置於翰林院,非常不滿現狀,曾寫《古朗月行》,隱而喻之。詩雲: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雙疑瑤台境,飛在青雲端。

白兔搗葯成,問言與誰餐?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小時不識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神仙所居的瑤台里的鏡子飛到天上。傳說月亮升起的時候,首先看到月中仙人的兩只腳,當看到月中桂樹時,才發現月亮有多圓呵!月宮的白兔搗葯是給誰吃的?接下來便染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了。以蟾蜍蝕影,陰精淪惑為喻,對玄宗的荒淫享樂與楊國忠等讒諂蔽明,表示了憂怨和沉痛。

由於李白「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抱著「不屈已,不幹人」的態度去「平交諸侯」,所以屢遭奸佞讒毀,「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為此,李白悶悶不樂,時常對月自訴,借酒銷愁: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月下獨酌》其一)

這是詩仙在月下的獨白。明知孤獨,卻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卻依然曠達。於是,他請出無情的明月和無形的影子作證。既歌且舞,醒而後醉,聚又復散,寫活了明月,寫活了影子,也寫出了自己。

李白成名在詩,然他的壯志不在文壇,而在政壇。他作詩,竭盡心力作詩,將詩作得登峰造極,卻不想以詩人身份終老此生。他有濃重得化不開的政治情結,有強烈的政治抱負,一生不能釋懷。如同當時所有詩人一樣,僅把詩作為敲門磚,以敲朝廷的政治大門。李白見做不上官,實現不了抱負,再也不願呆在朝廷受那窩囊氣,由是棄了許多文人夢寐以求而不得的翰林待詔之位。

天寶三年(公元七四三年),李白被玄宗「賜金還山」,離開長安,漫遊四方。他的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豐富的經歷,寬闊的眼界,使他釀出了更神奇、更瑰麗、更豪邁的詩篇。看似閑雲野鶴的李白,作詩雖取得了四海仰望的成就,然這僅是他在借抒胸臆。他決然沒有出世的念頭,也沒放棄與生俱來的抱負,一直在尋找機會。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在西奔巴蜀的途中,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使。此時唐肅宗已在靈武即位,要求李璘率所部向他靠攏,共同抗叛。然李璘卻為自己設計了一張藍圖:克廣陵(今江蘇揚州),取金陵(今江蘇南京),割據半壁江山。李白不知李璘的真實意圖,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毛遂自薦,成了李璘的幕僚。他想抓住這個風雲動盪的機會,靠著李璘而建功立業。然而,他這一寶押錯了,李璘並非具有領袖素質的皇子,不出兩個月,就遭到兵敗被殺的下場。李璘敗後,其性質被定為唐廷的叛逆,作為幕僚的李白,被唐肅宗判了死刑。幸得郭子儀的解救,李白才改流夜郎(今貴州桐梓縣) ,中途遇赦,歸至江夏(今湖北武昌),恰逢峨眉山下來的蜀僧去長安,李白追憶峨眉山月,感慨萬分,寫下了《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雲殢吳越,君逢聖主游丹闕。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可以說,李白對峨眉月始終未能忘懷,就是萬里遠游之後,也一直既看且憶,更感覺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黃鶴樓前看見來自故鄉的僧人,他帶來了峨眉月,這明月定將伴送他到長安去。這明月不僅照到江夏,照到長安以及周圍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實,萬里共明月,本無所謂這里明月那裡明月之分。但是,這一方面可見李白對故鄉月亮情有獨鍾,另一方面對比自己身似浮雲,滯留吳越,羨慕蜀僧歸時還可見到峨眉月。

盡管李白遇赦,但是已被永遠拒絕於政治之外。人在旅途,李白難免望月思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從床前到天上,從月光到秋霜,距離不可謂不遠,想像的橋梁就在這一瞬間架起來了;從舉頭到低頭,從望月到思鄉,就在一俯仰之間完成了。神思飛越千里之外,天涯足跡,人世的滄桑,一一浮出腦海。有一個聲音在心頭一遍遍呼喚:故鄉,故鄉。

代宗寶應元年(公元七六二年),已愈花甲的李白流寓當塗,盡管身體和精神狀況均已不如從前了,但仍放情縱飲, 曠達豪俠之氣溢於言表: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九日龍山飲》)

李白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富於詩意的一生;是流離失意的一生,卻又是曲折離奇的一生。李白一生與月亮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寫月亮,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心境之下,月亮的名稱也不盡相同。他把月亮自如地安排在詩中,並給月亮起了幾十種好聽的恰如其分的名字,這是李白寫月亮的特點之二,比如從形象色彩上寫的:有明月、朗月、皎月、素月、皓月、白月、彎月、半月、薄月、清月等。如和自然景物結合起來寫的:有山月、海月、雲月、風月、花月、沙月、青天月、湖月、星月、水月、松月、天月、冰月、石上月、雲外月等。如為了對歷史的追憶,表明時間的:有漢月、曉月、寒月、古時月等。李白一生漫遊過許多地方,雖然各種景物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最令他念念不忘的還是月亮。在他看來,每個地方風景、人情不同,月亮也隨之不同,所以出現了:天門月、金陵月、秦地月、竹溪月、西樓月、三江月、蘆洲月、五溪月、海上月、洲前月、江月、瑤台月、秦樓月、峨眉月、淪島月、淮月、楚關月、秋浦月、西江月、邊城月、碧山月、後湖月等等。此外,還有像孤月、新月、浮月、好月、高月、歸月、禪月、席月、萬里月……。光是「明月」在李白的詩中,就使用過四十五次之多,在從古至今的詩人中,有誰作品中曾出現了如此之多的月亮,有誰能挖空心思贈與月亮如此絢麗多彩的芳名,不說後無來者,但肯定前無古人。總而言之,李白對月亮始終有著誠摯的嚮往和追求。因為月亮是純潔高雅的象徵,合於詩仙光明磊落的心地,於是,李白望月、思月、呼月、邀月、問月、醉月、賞月、弄月、夢月,甚至「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但是現實生活總是不盡人意,只能「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陪族叔嘩及賈至游洞庭》)。我們由此可見李白對明月之喜愛,也因此悟出詩仙之子「明月奴」之命名緣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於是,李白乘上一葉輕舟,把酒問月,浪遊採石江中,「縱一葦之所知,凌萬頃之茫然」(蘇軾《前赤壁賦》)……

夜,已深了;

人,已醉了;

歌,已終了;

淚,已盡了;

李白的生命也到最後一刻了。

此時,皓月當空,映在水波不興的江中,好象一輪白玉盤;清風徐來,「永影弄月色」(《金陵江上遇蓬隱者》),又散作萬點銀光。多麼美麗!多少光明!多麼誘人!「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李白醉倚在船舷上伸出了雙手,向著一片銀色的光輝撲去……於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永遠照耀著在中華大地上。

筆記此至,我仰望夜空。月輪已到中天,遍灑著清輝。「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問月》)我感覺著造化的玄妙,心靈追隨著那靜靜燃燒的光明的火球棲止半空,沒有思想,只有一縷無由的感傷……

熱點內容
奇葩情人節過法 發布:2025-09-14 18:11:22 瀏覽:714
櫻花大戰櫻之歌 發布:2025-09-14 18:06:45 瀏覽:615
長壽梅蘭花 發布:2025-09-14 17:54:19 瀏覽:799
什麼什麼的梅花填空 發布:2025-09-14 17:51:33 瀏覽:205
盆栽枇杷樹圖片欣賞 發布:2025-09-14 17:38:28 瀏覽:398
盆栽金桂花怎麼養 發布:2025-09-14 17:20:37 瀏覽:891
蘭花真菌性 發布:2025-09-14 16:32:34 瀏覽:388
pvc盆栽 發布:2025-09-14 16:32:29 瀏覽:969
七夕情人節英文介紹 發布:2025-09-14 16:16:56 瀏覽:617
長沙海棠灣 發布:2025-09-14 16:13:23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