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風茉莉花
Ⅰ 什麼歌的曲子用薩克斯之類的樂器吹好聽
薩克斯是屬於木管樂器,是爵士樂器的一種,也是代表。因此,對於薩克斯來說爵士樂曲用薩克斯來演奏當然是最好的。你可以試試冷爵士(Cold Jazz)還有藍調(Blues)的歌曲。如果你比較喜歡或傾向於流行曲,那麼Kenny G的當然是最好的,此外你說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也算,還有「I believe」,「moon river」,「my heart will go on」,「望春風」等等,都很悠揚,很美
Ⅱ 粵語特揖極致細膩的發燒女聲串燒dj阿超是哪些歌
《阿郎戀曲》原唱:許冠傑(電影《阿郎的故事》插曲)
《不裝飾你的夢》原唱:蔡國權
《茉莉花》原唱:劉珺兒
《逝去的諾言》原唱:陳慧嫻
粵劇《帝女花》之《香夭》(原曲:中樂《妝台秋思》)
閩南語歌《一支小雨傘》原唱:洪榮宏(原曲:日語歌《雨の中の二人》)
《紅燭淚》(原為粵劇《搖紅燭化佛前燈》之《身似搖紅燭影》)
《紅塵》原唱:葉蒨文(原曲:中樂《彩雲追月》)
《歸來吧》原唱:陳慧嫻 (原曲:閩南語歌《傀儡迬仔》)
《情難獨奏》原唱:袁鳳瑛 (電影《太極張三豐》粵語版插曲)
《黛玉焚稿》原唱:汪明荃
《離別再叮嚀》
《戲迷情人》原唱:袁鳳瑛(電影《阮玲玉》粵語版主題曲)
《愛你一生一世》原唱:汪明荃(電視劇《京華春夢》插曲)
《百花亭之戀》(原曲:國語歌《月圓花好》)
閩南語歌《望春風》
《梁祝》原唱:吳奇隆、楊采妮(電影《梁祝》主題曲原曲:《梁祝鋼琴協奏曲》)
老實說,女聲雖細膩,但粵語發音不標准,大煞風景。
Ⅲ 誰有類似 http://list.mp3.baidu.com/top/qingyinyue.htmlfr=aladdin 這個網址上第四曲《茉莉花》的音樂
《瞬間》《清晨》《聽海》《望春風》《奇跡》《回家》都是薩克斯的輕音樂,與茉莉花很接近。請樓主去欣賞一下,地址我就不貼了,在網路的MP3里都能找到 要加分喲
Ⅳ 薩克斯高音降B管吹的曲子什麼最好聽除了回家和望春風茉莉花外、、最好來幾個流行的歌曲
曹格的背叛,直接搜索歌曲的伴奏就可也了
名偵探柯南 向太陽怒吼 還有開場曲
肯尼基的 永浴愛河 歌鳥 孤獨
流行的SO SICK 很多很多!
Ⅳ 求好聽的背景音樂!要求如下
御劍江湖 - 駱集益(仙劍三主題曲)
小魚兒與花無缺片頭音樂 - 麥振鴻
日月無版雙 - 薛青權麗(霹靂劍蹤)
風雲決 - 黎允文
似水柔情 - 王備(倚天屠龍記)
鳳鳴榣山 - 駱集益(古劍奇譚)
俠客風雲傳 - 蔡志展
一曲茶爐暖色 - 林海(大明宮詞)
風雲(二胡版)(慢版) - 周思賢
天地孤影任我行 - 陳勛奇(大話西遊)
Ⅵ 薩克斯名曲有哪些
凱麗金的所有曲目基本上都是名曲。
《回家》《茉莉花》《望春風》《人鬼情未了》
古典一點的,TENOR薩克斯的《藍色幻想曲》
狂野一點的《野蜂飛舞》
對了,薩克斯吹《甜蜜蜜》和《月亮代表我的心》也很有感覺。
Ⅶ 求一些悲傷和抒情的歌 有點周傑倫的蘭亭序那種味道的歌 前奏...中國的。
1 、《東風破》這首歌的音樂風格中主要包含的流行元素是r&b。r&b,是rhythmandblues的簡稱,翻譯過來就是節奏和布魯斯(或者說是藍調)。「藍調」的特點使這首歌有了一種難以磨平的憂郁的味道「破」——《東風破》這個破字應該就是曲破,是指一種詞調。詞調是指詞的曲譜,詞調名有遍、序、歌頭、曲破等等的,都表示它是出於大麴。大麴是以許多曲子連續歌奏。大麴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之後為入破。這是寫歷經歲月之後的滄桑,對兒時美好的回憶!歌詞就怒要我說了,很優美的。看過mv 的就知道,裡面周董扮演的是徐志摩的故事。
2、《發如雪》,能把中國古典詩詞運用得如此嫻熟的,我看現在的歌壇上也只有方文山了。「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前世櫃、塵埃是非、銅鏡。。。。。古典意象加上周傑倫的聲音,很是感人啊!
3、《霍元甲》,周傑倫說這首歌結合了《龍拳》《雙截棍》的精髓,我想他是指曲風,而不是歌詞吧。其他沒什麼說的,最喜歡他的那段假聲!
4、《亂舞春秋》。真的是亂舞哦,春秋時期的中國,那可是群雄爭霸的年代,「我不是烏龜你也不是鱉」,哈哈...
5、《爺爺泡的茶》,中國的茶道可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哦,陸羽的《茶經》也是眾多經書里很獨特的一本書吧。茶的味道,家的味道。
6、《千里之外》,沒說的了,優美的歌詞,優美的意境!費玉清豐滿圓潤的聲音和周傑倫帶點嘶啞的,絕了!方文山,天才!自己學中文的,汗顏哦!~
跟周傑倫一個曲風的,也是他一手提拔的南拳媽媽,也有很多好聽的歌喲。《水晶蜻蜓》、《小時候》、《香草噗吧》、《人魚的眼淚》。。。。。。不過所中國風的還是最愛 《牡丹江》,還是方文山的詞。牡丹江好像是黑龍江的吧,最尤其lara的後面一段,可愛的聲音,完美演繹!
王力宏是個創作型的歌手,之前的雖然流行,但是一般般了。後面的新專輯《蓋世英雄》可就不同凡響了。給大家推幾首吧!
7、《心中的日月》,旅途中總是有很多故事發生,尤其是你到民風淳樸的少數民族,呵呵,一定能找到跟王力宏類似的感覺。
8、《在梅邊》,梅是指柳夢梅,湯顯祖《還魂記》里的女主角,再加上王實甫劇中的杜麗娘,唉,真讓人唏噓不已哦!前面跟後面都是 rap,中間四句經典,忍不住把它轉貼過來。「在梅邊落花似雪紛紛綿綿誰人憐,在柳邊風吹懸念生生死死隨人願,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兩人怨,牡丹亭上我眷戀日日年年未停歇。」
9、《花田錯》,其實「花田錯」是元曲里的宮調名。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京劇唱腔,想不到力宏還有這么一手。
10.《在那遙遠的地方》,改編的一首歌曲,個人覺得很成功。
11、陶喆的《susan說》,《蘇三起解》是中國京劇里的經典了。這個r&b教父,看來也喜歡到老祖宗的口袋裡掏點東西來呢。
12、陶喆《今天沒回家》,歌詞算不上太古典,曲子很是有中國特色的。
13、陶喆《孫子兵法》,自己聽,自己感覺吧!
14、徐若瑄的《小女子》,這首歌是我無意在廣播里聽到的,第一遍就喜歡上它了,後來一直放,被一個朋友無意聽到了,第一遍,他就問我這是什麼歌,誰唱的。呵呵。。。
15、後弦的作品。不要以為就是周傑倫才有那樣的嗓音和曲風哦,初聽後弦的還以為是周傑倫呢。強推幾首:《小白》、《西廂》、《九公主》、《昆明湖》、《橋段》、《情畫》、《逃學兒童》、《東愛》、《踢館》。。。。。還有哦,喜歡的話,把他是專輯都下過來,一首一首聽吧。個人最喜歡《西廂》、《橋段》、《昆明湖》,《昆明湖》歌詞很長,可以說是一首很美麗的詩歌呢!
16、陳升、彭佳慧合唱的《北京一夜》。歌詞是古典跟現代的結合,曲子是流行唱腔和京劇(老旦)唱腔的融合。很有種滄桑的感覺哦!
17 、林俊傑的《江南》。老實說,我不太喜歡他的。什麼原因也說不上來,不過就這首《江南》,客觀來說還是很不錯的,來自馬來西亞的居然還知道 「三生石」和「殉情」。我不知道《曹操》算不算,也一並推薦吧。
18、趙藝鵬的《西關》。嘿嘿。。。沒有聽過吧,kugoo上還不一定有哦,到網路找吧。還有一個版本是廖偉力唱的,本家,呵呵,順便提一下。聽說這是專輯里第一首,後面還有《天涯歌女》,以10個城市為題材,唉,可是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找到其他的呢@只好先推這首了,描寫她與西關舊貌那段時光,我們可以從歌詞里了解這位末代美人。
19、周慧敏的《紅顏知己》。雖然是粵語的,但其中的幾句京劇蠻有味道的。不過我不知道這歌是不是老歌。應該是吧。周慧敏,已經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了!
20、曹格的《姑娘》。改編自民族經典《茉莉花》,很好聽哦,聲音也很特別,喜歡的話,順便把他的其他的也找來聽聽哦!
21、元氣的《風中少林》。很霸道的一首歌哦,難怪,天下武術出少林嘛,不牛才奇怪呢!
22、董燕妮的《龍族》。聽名字,應該是說我們的龍的民族吧!
23、喬維怡的《花好月圓》。今年的超女,不是很漂亮,所以被涮了!不過它翻唱的一些歌曲真的很不錯的。這《花好月圓》是翻唱周旋的,輕輕的柔柔的,很好聽哦,不過kugoo上好像沒有哦。順便提一下,本人從未關注過超女,是朋友推薦的。
24、王菲和梁朝偉的《喜相逢》。很好玩的一首歌哦,電影《天下無雙》的插曲。輕快俏皮的對唱。民族樂器運用德很好的。
25、周華健的《難念的經》,《天龍八部》的主題曲。林夕也是個鬼才咯。不懂中國文化,不懂佛家文化,能寫出那樣的歌詞嘛?很遺憾,到現在為止,我還不能唱那歌,太快了!就曲風來說好像不怎麼符合中國風的范疇,可是那歌詞是在寫得太好了,沒辦法,禁不住連同一起推薦了。
26、信樂團的《千年之戀》。注意不是fir的哦。也是融入了京劇唱腔的。歌詞也美。
27、she的《月桂女神》和》《長相思》。應該聽過吧,自己去體會吧。
28、羽泉的《辛棄疾》。其實就曲風來說也算不上中國風。可是歌詞好,把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幾首詞結合到一起,很有氣勢哦!
29、tank 的《三國戀》。《七劍下天山》的主題曲,還蠻不錯的,京劇部分很有味道。順便提下他和sellina合唱的《獨唱情歌》。
30、信樂團的《離歌》。聽名字就有種。。。。。。
31、羅志祥的《歲堤春曉》、胡彥斌的《紅顏》,對這兩個歌手,本人不是很感冒。不過這兩首典型的中國風的歌曲還是值得一聽的。
32、還是方文山的詞《茶湯》。不錯不是周傑倫唱的,而是明萌派唱的。去聽聽咯。
33、王蓉和蕭正楠合唱的《三生三世》。仙劍的主題曲,越聽越好聽咯。
34、謝雨欣的《天仙子》,好像也是什麼游戲的主題曲,她的聲音很甜的,好聽。
35、其實歌神張學友的《楚歌》也是蠻有代表性的中國風的。低沉的樂器伴奏,大概是什麼長笛吧,嗚嗚的,還有鼓點,爽~~~!
Ⅷ 咖啡廳通常放的薩克斯有哪些
你問的是薩克斯曲子吧?
基本上都是用的肯尼基(Kenny G)的曲子最多,比如《回內家》,容《茉莉花》,《我心永恆》,《伴你一生》,《望春風》等等。Kenny G是第一位以演奏家身分創美國告示牌排行榜漢行榜榜首,銷售量冠軍,葛萊美獎最佳單曲得主,全美音樂獎得主等多項唱片界記錄的偉大樂手,在肯尼·基(Kenny G)出現之前,薩克斯風一直是流行樂壇的配角,1987年,肯尼·基(Kenny G)的暢銷單曲「Songbird 女歌手」讓全球樂迷瘋狂愛上薩克斯風這個樂器,薩克斯風正式躍身為流行樂壇的主角。
由於Kenny G的高音薩克斯融入了很多技巧和強烈的個人感情,使得這些曲子收到許多人的歡迎,成為許多酒吧,咖啡廳,電梯,商場,餐館等等地方最常用的一些曲子。
Ⅸ 《茉莉花》歌詞的賞析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9)望春風茉莉花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Ⅹ 《望春風》 薩克斯 作者
樂器本調 : �7�1B( 次中音\高音), �7�1E( 超高音\中音\上低音)
應用譜號 : 高音譜號, 根據樂器本調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 : 約三個半八度(變調時會有差異)
結構組成 : 金屬制拋物線性圓錐管體, 與單簧管類似的哨頭, 波姆體系音鍵系統. 除bB高音薩克管外, 均彎成煙斗型.
樂器類別 : 超高音薩克斯(�7�1E Sopranino Saxophone)、高音薩克斯(�7�1B Soprano Saxophone)、中音薩克斯(�7�1 E Alto Saxophone)、次中音薩克斯(�7�1B Tenor Saxophone)、上低音薩克斯(�7�1 E Baritone Saxophone)、低音薩克斯(�7�1B Bass Saxophone)和倍低音薩克斯(這個幾乎見不到)
還有一種特別的薩克斯是C調的,其音域在�7�1E Alto Saxophone和�7�1B Tenor Saxophone之間,這個也用的比較少。
使用材質 : 銅制 .鋁制(但是是屬於木管樂器)
樂器特色 : 音色豐富, 高音區介於單簧管和圓號間, 中音區猶如人聲和大提琴音色, 低音區象大號和低音提琴.
典型應用 : 爵士樂、現代流行輕音樂中大量使用。拉威爾為穆索爾斯基的鋼琴套曲《圖畫展覽會》「古堡」配器;比才的《阿萊城姑娘》組曲;沃思·威廉斯在假面劇的舞蹈音樂《喬布》(Job)中和他創作的第6、第9交響曲;理查施特勞斯的《家庭交響曲》;喬治·格什溫《藍色狂想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德彪西的《狂想曲》、維拉一洛博斯的《幻想曲》、格拉祖諾夫的《薩克斯管協奏曲》……。
演奏特點 : 薩克斯管是金屬製作的,強弱幅度大,在聲音的力度上可與其它銅管樂媲美,也是其它木管樂器所不可及的,在音質上又有木管樂器的特點,並帶有金屬的明亮度。
在演奏上,由於它的結構是採用波姆式長笛按鍵科學原理設計的,因此,它的機械繫統比較合理,機件運用靈活。所以,它能和長笛、單簧管一樣地演奏高難度的樂曲。同時,它與其它木管樂器相比,在演奏滑音、顫音、吐音、超吹方面,又有它獨到之處
發明歷史:薩克斯風是由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Antoine-Joseph Sax,1814-1894)於1840年發明的[1]。阿道夫是一位銳意的樂器製造者,擅長黑管和長笛演奏。他最初的設想是為管弦樂隊設計一種低音樂器,比奧菲克萊德號(Ophicleide)吹奏靈活並能適應室外演出。他將低音單簧管的吹嘴和奧菲克萊德號的管身結合在一起並加以改進,以自己名字命名了這種新型樂器。
1841年第一支低音c調薩克斯風在布魯塞爾向公眾展出。一說那支薩克斯風曾被人惡意踢壞而無法展出,也有說當時是在幕布遮蓋下展出以防止剽竊。
1842年阿道夫的好友,在巴黎音樂家圈中頗有影響力的柏遼茲對薩克斯風非常贊賞,3月13日於La Revue et gazette musicale介紹了這種"改造過的開孔大號"。6月12日再次於La Journal des Débats撰文大力推介,使薩克斯為世人所知。
其後阿道夫個人遭到競爭對手的聯手攻擊,薩克斯管受到抵制而沒有被廣泛使用。當時作曲家多採取謹慎態度,較少將薩克斯納入管弦樂團編制。據說當時薩克斯風一度被抹去商標出口國外,後又被匿名引進法國。1845年法國軍事部打算改良陳舊的軍樂隊,在阿道夫自薦之下,4月22日於巴黎艾菲爾鐵塔下的戰神廣場舉行了一場阿道夫的樂隊與Carafa帶領的傳統樂隊的比賽,由觀眾決定勝負。戲劇性的是支持阿道夫的一方的音樂家當天甚至缺席數人,阿道夫填空補缺,拿上兩個薩克斯交替吹奏。新樂隊音樂效果完全勝過傳統樂隊,觀眾完全倒向阿道夫這一方。於是薩克斯最先在軍樂隊中嶄露頭角。
1846年6月29日薩克斯風家族獲得了法國的專利。
1928年法國古典薩克斯風手Marcel Mule建立了第一個薩克斯風四重奏團體。
1910年以後,爵士樂在美國興起,薩克斯管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直的這把薩克斯名叫降B高音sax(saprono sax)
而彎的這把叫做 降E中音sax(terno sax)
比較起來 高音降B比中音降E高了5大度音(指法相同),一般初學者會從降E中音sax開始學習,因為口風大,容易掌握,應付一般流行音樂樂譜也綽綽有餘。而對於一些高音段的曲子(比如望春風 回家 茉莉花等等),就要使用到高音降B s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