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過門
1. 歌曲的曲式的結構怎麼辨別啊
歌曲的曲式的結構
在前面討論"織體"要素時曾提到,音樂中有一個概念比較寬泛,即"結構"概念。我們把它分成兩個方面來解釋,一個是指音樂在空間上的結構,我們稱之為"織體",另一個是在時間上的結構,專業名詞是"曲式"(music form)。
為什麼說曲式是"時間上的結構"呢?一部音樂作品,無論是長篇巨制,如交響曲、歌劇,還是短小的歌曲,都要在時間的延續中一點一點地鋪展,而不可能像欣賞一幅畫一樣,在瞬間就能大致把握整體結構。這種在時間上的延續,正是音樂藝術的一大特點,所以音樂被稱為"時間的藝術"。而音樂在時間上的延續,無論長短,兩三分鍾或兩三小時,都必須有一個結構框架,有個章法,而不能是混沌一片。這種結構框架或者章法,就稱之為"曲式"。它不是預設的理論,而是在大量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思維範式。
曲式有很多種,正如大的宮殿有大的結構,小的屋舍有小的形式一樣。無論大小,無論是古典的還是現代的創新之作,都會包含以下三個原則:對比,變奏、重復。
對比是由作品中的多個音樂材料造成的,它們在旋律形態、節奏型、情緒特徵上的不同給聽者帶來了新鮮的感覺。一部作品多少總會有些對比的因素,大型作品的對比幅度會比較大,對比的材料會比較多,相對來說小型作品的對比幅度就小些,材料也沒有那麼多。
變奏手法是將一個音樂材料在保留某些特徵的情況下進行變化,一方面仍可使人聽出原型同時又有新鮮感。比較簡單的變奏是基本保持主題的旋律輪廓、節奏型甚至和聲,只是添加一些小小的裝飾。稍復雜些的,則會將旋律、節奏、調式調性、織體、和聲都做較大幅度的改變,甚至只是選取原材料的某個因素加以發展,以至於幾乎聽不出它們和原型的聯系了。音樂作品中的"展開"就屬於這種類型的變奏。
重復是指音樂材料的再次出現。一發而逝是音樂藝術的特性之一。為了讓聽者對音樂素材留下深刻印象,重復或者帶有變化的重復就是必須的手段。此外,再現也是重復的一種形式,當一個音樂材料呈示之後,有新的因素出現,在新因素後面前述材料的重新出現,稱作再現,這種手法可以給全曲帶來呼應、對稱、穩定的感覺。再現可以是原封不動的,也可加以變化,使之獲得一種總結、升華的效果。
上述三個原則並不是互相無關的,它們在使用中可以互相滲透。比如,帶有變化的再現,實際上體現了變奏原則,同時又因為它的變化,產生了對比效果。
曲式的確立是通過各種音樂要素的綜合運用獲得的,特別是和聲與調性在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主和弦可以獲得段落的收束感,調性的變化不僅可以帶來對比,還常常意味著下一個段落的開始,再現通常建立在最初調性的回歸上,等等。
音樂的曲式按照傳統可以分為兩類,小型曲式和大型曲式。小型的包括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復二部曲式,復三部曲式。大型的包括變奏曲式,迴旋曲式,奏鳴曲式。我國音樂理論家楊儒懷教授則以曲式的共性特徵,將它們歸納為"並列曲式"、"再現曲式"、"復合曲式"、"循環曲式"、"變奏曲式"和"奏鳴曲式"、"迴旋奏鳴曲式"、"復調音樂曲式"、"套曲曲式"和"邊緣曲式"。本書部分採用楊儒懷教授的分類法,有選擇地作賞析性介紹。
(一)並列曲式
一部曲式
並列曲式中,最小的是一部曲式。它是由單一樂思的陳述和對該樂思的不間斷發展構成的。在一部曲式內部,包含數個樂句,但中間不能劃分出段落來,也就是說,在中間沒有結束性停頓,只是到最後才有肯定的收束。很多短小的民歌都是一部曲式的,比如大家熟悉的江蘇民歌《茉莉花》、內蒙民歌《嘎達梅林》、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等等。舒伯特的歌曲《野玫瑰》雖然有多段不同的歌詞,但旋律卻只有一個段落,它本身是一部曲式的。
一部曲式可以是比較簡單的、由幾個並列的樂句構成,也可以比較復雜,由樂思的一系列發展構成。請聽兩首波蘭作曲家肖邦(Chopin)的鋼琴作品,先聽B大調前奏曲,它明快而美麗,其中有一個素材多次重復,變化,雖然非常短小,卻包含了"起承轉合"的全部過程,十分完滿。
曲例一:肖邦B大調前奏曲op.28,no.11
另一首是b小調前奏曲,速度比較慢,略帶憂郁的味道,在寧靜的伴奏音型之上,一條舒展的歌唱性旋律從容地鋪展,情緒漸漸地推向一個高潮,之後降落下來,接著這條旋律再一次展開,通過重復和變化形成第二個更加充分的高潮,然後漸漸回落,在一片寧靜之中收束,給人留下意蘊深長的感覺。
曲例二:肖邦b小調前奏曲op.28,no.6
一部曲式雖然比較短小,但內部結構多種多樣,就像萬花筒一般變幻無窮。
二部並列曲式
二部並列曲式由兩個段落構成,它們在情緒、旋律形態、調性、和聲等方面的不同,形成對比,可用A+B表示。我們熟悉的劉熾創作的歌曲《我的祖國》就是這樣的曲式,第一部分是旋律婉轉抒情的領唱,帶有敘述性,第二部分是頌歌般的情緒熱烈的合唱,達到了全曲的高潮,兩個段落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又是完整和諧的。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索爾維格之歌》,也是A+B結構的。這首歌表現了一個痴情的姑娘年復一年地等待著遠游他鄉的未婚夫。在一個由弦樂演奏的溫柔抒情的引子之後,女高音唱道:
冬天早過去,
春天不再來。
夏天也要消逝,
一年年地等待。
我始終深信你一定能回來,
我曾經答應你,
我要忠誠等待你,
等著你回來。
在音樂上,作曲家將歌詞處理為四個樂句,旋律優美綿長,有些憂傷,表現了姑娘的期盼之情。這是全曲的第一部分,在a小調上。第二部分轉到了明亮的A大調上,這一段沒有歌詞,只是用母音"啊"來唱,情緒變得稍稍活躍,句法也比較自由,作曲家讓我們看到了純潔少女的形象,又讓我們聯想到她在幻想美好的重逢時刻。這兩部分整個重復了一遍,歌詞是:
假如你現在還活在人間,
願上帝保佑你,
當你跪在上帝的面前,
願上帝祝福你。
我要永遠忠誠地等待你,
等待你回來。
你若已升天堂,
就在天上相見。
B段仍然是用母音"啊"來歌唱,和前面完全相同。最後還有一個器樂的尾聲。
全曲的結構是:
引子 ||: A B :|| 尾聲
譜例一:格里格《索爾維格之歌》
A部(僅開頭部分):
B部(僅開頭部分):
這首曲子中A和B的素材是完全不同的,這使兩個部分形成了大幅度的對比,但作曲家為了使全曲有完滿的收束和呼應,有內在的統一感,用器樂尾聲再現了引子素材。
曲例三:格里格《索爾維格之歌》(錄音為器樂版本,不帶重復)
為使讀者易於理解各種曲式的基本原則,這里選用的都是比較簡單的例子。事實上,音樂創作是自由多樣的,作曲家們總會在基本原則的范圍內作出自己的創新。
三部並列曲式
三部並列曲式用A+B+C來表示。三個部分的素材各不相同,形成對比。這種形式在音樂作品種不是很常見,因為不同素材的段落多了,會缺少凝聚力,聽者的注意力也會分散。不過有個非常精彩的例子,舒伯特的歌曲《春夢》。歌詞是繆勒的詩,它本身是三種截然不同的情緒和形象:
我夢見遍地使鮮花,
正像那五月的光景,
我夢見那如茵的草地,
小鳥發出歡樂的歌聲。
但雄雞已在報曉,
我睜開我的眼睛。
四周是黑暗寒冷,
只聽到烏鴉的叫聲。
是誰在玻璃窗上,
畫滿這些枝和葉?
你會笑我還在夢中,
在嚴寒的冬天裡卻作著春天的夢。
舒伯特將這三種不同的情緒--美麗的夢境、突然的驚醒、心酸的自嘲--用三種完全不同的音樂做了生動貼切的表現。第一段是在A大調上的輕快的6/8拍,旋律彷彿帶著笑意,洋溢著幸福的感情,鋼琴伴奏的節奏型就像是心兒在歡快跳動。第二段速度陡然加快,調性非常不穩定,一直在變化,旋律則變得局促不安,鋼琴伴奏令人心驚。第三段速度一下子變慢了,情緒轉為傷心、無奈,調性從D大調轉向A大調,最後落在了凄涼的a小調上。如果仔細分析一下旋律,第一和第三段有某種程度的相似,這使首尾獲得了內在的聯系和呼應。
和前面的《索爾維格之歌》一樣,《春夢》的三段音樂也做了整體的重復,三段歌詞是:
我夢見美麗的姑娘,
她給我溫暖的愛情,
我夢見撫愛和甜吻,
夢見幸福和歡欣。
但雄雞已在報曉,
我心也隨它?醒,
我孤獨地坐在這里,
回憶著甜蜜夢境。
我重新閉上眼睛,
心兒在不住地跳動,
窗上樹葉兒幾時發青?
愛人幾時才能重逢?
《春夢》的結構是:
引子 ||: A B C :||
譜例二:舒伯特歌曲《春夢》
A段開頭:
B段開頭:
C段開頭:
曲例四:舒伯特歌曲《春夢》(不帶重復)
三部並列曲式雖然可以用A+B+C來表示,但實際上也是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比如三個部分採用同一個素材,後兩個部分是對該素材的發展和衍生。
至於四部或更多部分的並列曲式,就不一一介紹了。
上述各種曲式結構,都可用於一首獨立的樂曲,也可作為大型曲式中的一個部分。
2. 什麼是東北二人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
「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指的二人轉的唱腔,共三百多個。
相關介紹:
唱腔受東北大鼓、單弦、河北梆子影響很大。唱詞詼諧幽默,富有生活氣息。二人轉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之稱,共三百多個。嗩吶、板胡是二人轉的主奏樂器。擊節樂器,除用竹板(兩塊大板和五塊節子板)外,還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塊竹板,一手打二塊)。
(2)茉莉花過門擴展閱讀
二人轉的表演,有「四功一絕」。四功是指「唱、說、做、舞」,手絹、扇子、玉子板等「絕技」。唱詞以七言、十言句為主,兼有民歌長短句。說口包括說白和數板,多用韻白,語言風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講究表演手段和動作;舞功以東北大秧歌為主,同時吸取民間舞蹈和武打動作。
如《呼呼腔》板式變化多樣,分有」頭板「即」慢板「。二板,三板、快板,由於吸收了民歌中的花腔曲調,因而產生了」南邊道、大尾巴、對花、敞弦、干板擂「等等不同樣式的《呼呼腔》曲調。詞格基本為七字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人轉
3. 結婚敬茶,婆婆要拿個"如意"或者花來插在我頭上和按我的頭怎麼辦。結婚大事,遇到過的人請幫一下
婆媳鬥法,沒過門就開始防上了。這個時候就應該讓老公幫忙化解一下,多幫你說話,你婆婆如果愛兒子就會對你好的。
傳統婚俗中,新人來到雙方父母親桌邊,向父母敬茶(或酒),以謝養育之恩。改口叫爸媽、擁抱。如果場地舞台夠大,請父母上台完成這一項,來賓能看得更清楚。
如果允許的話,你可以用另一種方式:
首先一杯是茉莉花茶,敬給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們,感謝大家的遠道而來,感謝大家給新人帶來的祝福!
第二杯茶是新娘敬給新郎的紅茶,希望以後新人能夠舉案齊眉,紅紅火火。
第三杯茶是鐵觀音,新郎敬給新娘的,意思是觀音送子。 最後一杯,是普洱茶,敬給雙方的父母,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4. 副歌是什麼意思。
在很多歌曲中,副歌部分經常作一個感情的升華,是全詞的畫龍點睛之處。抒情的成分居多,概括性很強。
而副歌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結構的就是流行句,也指記憶點,這是因為一首曲子中人們無法記憶全部,而多隻會哼那麼一兩句,並且流行開來,而這被人們記憶住的一兩句就是詞的流行句,就是所謂的流行句(也即記憶點了)。通常每首歌都會重復副歌兩次以上,而且一般副歌都是高潮部分。
歌曲排布一般是這樣的:主歌——副歌——主歌——副歌——橋段——副歌變調。這是作曲時的基本摸版,和文學里的起承轉合一樣,沒有硬性的規定,就是三段不同的旋律,主歌和副歌一般旋律差距很大,很容易聽出來歌曲進行到那個階段了。橋段可以沒有。
古典歌劇里沒有橋段,有銜接用的過門和好幾種副歌旋律和變奏。民歌一般只有主歌,類似Scarborough Fair ,瀏陽河,茉莉花。
(4)茉莉花過門擴展閱讀:
副歌的動能
1, 對比性:在節奏上,情感上一定要與主歌形成對比,為曲調提供較大的對比變化。
2, 重復性:在流行句式上獲得重復或變化重復,是流行歌曲傳播最重要因素,不可不在意,但也不能對情緒不加以克制。
3, 發展與概括性:歌曲的高潮往往設計在副歌內出現,而高潮的內容往往要求概括性。主歌可以說是內容,是每首音樂的主幹。它是對重要的人、事、情的主要交代的那部分;副歌就是指那內容區別於主歌,發展與概括性比較強的且在節奏情感曲調上與主歌形成對比的那一段。
5. 什麼是過場、過場效果、過場鏡像
過場
guòchǎng
1.[interlude]∶戲劇的幕間表演或娛樂
2.[cross the stage]∶戲曲中角色上場後,不多停留,穿過舞台從另一側下場;泛指辦事走形式,不講內容
在17、18世紀,過門短曲利托奈洛作為歌聲的延續和為演員提供動作的時間而鑲嵌在詠嘆調中。早在14世紀義大利牧歌中ritomello被安排於結束部分。17世紀早期義大利歌劇例如在蒙泰威爾第的《奧菲歐》中它作為序幕前四次反復的四小節器樂演奏。此後直至18世紀,ritor nello通常作為詠嘆調分曲的前奏、間奏和尾奏。當然,利托奈洛有時也可以比歌者實際的歌唱有更多的動作,例如從舞台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時,因而篇幅會超過詠嘆調。以後,更出現一個沒有主要人物、或者雖有主要人物登台但並不演唱的場景,有些劇團會把這種情形稱作「過場」。當然,這種過場通常都十分短暫。
歌劇的過場也可以由樂隊演奏或歌隊合唱,甚至穿插舞蹈等手段,烘托環境氣氛,用以表現出主角的情感。例如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公主》第一幕卡拉弗王子目睹波斯王子猜謎失敗被押赴刑場處死的場面,整場音樂象徵著卡拉弗的視覺感受。其中有採用《茉莉花》曲調的少年合唱和這一音調的派生音樂以及大量合唱的加入,這些均屬過場音樂。緊接著是卡拉弗對此情景的萬般感嘆以及他與帖木兒對話的宣敘調。當波斯王子最後發出絕望的喊叫之後,卡拉弗、帖木兒以及平、彭、龐繼續圍繞勸阻卡拉弗猜謎而卡拉弗卻執意不改初衷的對話,使劇情向前推進。
6. 關於「茉莉花」的美詞美句都有哪些
美詞:
素潔[sù jié]:素雅而潔凈,潔白。
例句:八月十五的月亮,明凈透徹,輕灑著素潔如水的銀輝,帶著幾顆小星星,盤旋在夜中,望著人們的團結。
濃郁[nóng yù]:香氣、色彩、氣氛等濃厚。
例句:這種酒,香氣濃郁,歷史悠久,馳名中外。
清芬[qīng fēn]:五月的微風,飄著道邊槐花的清芬,輕輕地吹拂著路人的面頰與發鬢,吹拂著人們的胸襟,溫柔的慰撫,有如慈母的雙手。
含苞欲放[hán bāo yù fàng]:苞:花苞;欲:將要;放:開放。形容花將開而未開時的樣子。
例句:公園里的荷花,有的綻開了笑臉,有的含苞欲放,美麗極了。
清香宜人[qīngxiāngyírén]:百合花的花苞也會發出陣陣香氣,輕淡輕淡的,清香宜人。在晚上的時候,如果你站在它前面,你就會聞到陣陣清香,無不讓人垂誕三尺。
沁人心脾[qìn rén xīn pí]:沁:滲入。原指芳香涼爽的空氣或飲料使人感到舒適。也形容詩歌和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
例句:然而夜氣很清爽,真所謂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著這樣的好空氣,彷彿這是第一遭了。
纖細柔弱[xiānxìróuruò]:形容形態細小柔軟。
例句:春天像剛過門的小媳婦,總不敢在第一時間很直接地和凌厲的嚴冬結實地打個照面,只瑟縮在春風的簾幕後,向這早已屬於自己的時光里張望,羞羞答答,畏首藏腳,纖細柔弱。
沁人心腑[qìn rén xīn fǔ]:形容芳香涼爽。
例句:霧氣升騰,百花含露,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腑的幽香,清晨的山谷密地萬般秀美。
淡雅清香[dànyǎqīngxiāng]:形容香氣清新。
例句:桃紅色的風信子代表熱情,粉色的風信子代表淡雅清香,黃色的風信子代表我很幸福,藍色的風信子代表高貴濃郁,深藍色的風信子代表因愛而有些憂郁。
超凡脫俗[chāo fán tuō sú]:指擺脫世俗的高雅境界。
例句:這朵花有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美句:
入夏,茉莉花一批一批掛蕾,一批一批綻放。多麼溫馨芬芳的茉莉花兒,茉莉花的含蘊是多彩的。給你的是一股幽香韻味深長,那沾雪點、掛花蕾、綻雪花也非常節制,真是芬芳、秀色、福氣。我心中的茉莉花,她纖細柔弱,淡雅清香,超凡脫俗……
生活中的美,難道只屬於繽紛的色彩和堂皇的外表嗎?茉莉花的小小花,撲鼻的香,不畏風雨的堅強,難道不是一幅令人贊嘆的風景嗎?我願,願化成一朵小小的,潔白的茉莉花,無私地把自己的一份清甜,一份芳香,奉獻給愛美的人們。
我愛有一盆漂亮的茉莉花,雖然不像牡丹那樣嬌艷那樣的五顏六色,也不像百合花那樣翠色迷離自李唐來盛人世愛牡丹,晉陶淵明獨愛菊。茉莉花但他有自己獨特的美。
茉莉花,它雖然沒有玫瑰花的美,沒有牡丹花的高貴,沒有杜鵑的艷姿。它含苞欲放,它清香宜人,它輕俗動人,它芳香沁人。在柔嫩的枝條上,茉莉花從層疊的綠葉中露出嬌羞的小臉,雪白的花瓣在清風中微微顫抖著,使空氣中彌漫起淡淡的清香。
茉莉花有著初綻的花朵,默默地散發出陣陣清香,微風拂來,迷人的清香馬上彌漫了開來,充斥我的鼻翼,彷彿我的呼吸都帶著茉莉的香氣;它有著飽滿的花苞,讓人感覺似乎輕輕一碰,便會綻開一樣。
我欣賞你。我願做茉莉般的女子:榮辱不驚。茉莉,我羨慕你。你雖然那麼平平無奇,卻能在自己的-生中,盡情地展示自己,給人們帶來了芬芳的倩影,不留下-絲遺憾地離去。
茉莉花的葉子是橢圓形的,碧綠碧綠的。清晨,碧綠的葉子上滾動著許多亮晶晶的水柱,在陽光的照耀下,那一片片葉子綠得發亮,就像一個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一條條花滿伸出盆外,花滿的頂端是嫩綠細小的新葉。
茉莉花不僅花兒美麗,還有一些別的價值,比如把茉莉花摘下來,放到太陽下曬干,過了幾日,等花幹了以後,放進一個瓶子里,乾花就做好了。如果家裡來了客人,泡茶時往茶杯里放幾朵乾花,就成了茉莉花茶,那才叫香呢!
我喜歡茉莉花,因為茉莉花潔白無暇,小巧玲瓏。爺爺喜歡養花,特別喜歡養茉莉花。許多茉莉花在夏天全開了,那淡淡的清香飄滿了整個陽台,以其清麗的芳香,深得人們喜愛。
我看著那雪白的蕊,覺得真是玲瓏剔透。雖然沒有嬌艷的色彩,但質朴、本色、純潔,不含任何雜質。它不像美人蕉那樣,穿著大紅袍子,披著黃色上衣,驕傲地揚起頭;也不像荷花那樣在水面上擺著優美的姿勢,等待著人們的贊賞。它是那麼小,那麼不起眼。我曾經看過這樣的詩句:「小小茉莉花,默默吐芳華。純潔如白雪,丹心獻大家。
7. 你好;誰知道二人轉的曲牌有多少種【詳細一點】。謝謝;
曲牌有以下五大類:
主要曲調(簡稱主調)
輔助曲調(簡稱輔調)
專腔專調(簡稱專調)
曲小帽(簡稱小調)
雜曲雜調(簡稱雜調)
一、主要曲調 十大主調
胡、牌、文、武、抱、紅、縻、四、翻、靠
1. 胡胡腔 2. 喇叭牌子3. 文嗨嗨 4. 武嗨嗨 5. 抱板 6. 紅柳子7. 哭縻子8. 四平調
9. 小翻車 10. 靠山調
二、十大輔調
1. 秧歌柳子
又稱[春歌調][拜廟調],是我國東北春節時鬧秧歌唱的曲調,大多是無文場樂器伴奏,只配以鑼鼓,它曲調高亢,紅火,奔放,爽朗,風格韻味濃郁,長於表現歡慶,贊頌的情節和場面。
2. 大救駕
是個兩句體的腔格,上下句都有較長的行腔,大救駕在二人轉節目里只演唱一、二番,也可男女演員合唱一番。
3. 打棗
此曲調頗為抒情,腔格詞格較為特殊,適於演唱三條腿的唱詞。
4. 三節板
又名[三節腔],是上下句曲體結構帶甩腔的曲調。落音規范:上句-3,下句-1(變化音6、3),甩腔5(變化音6),節奏特點是黑板起唱,尾字落中眼每小節的第三拍,旋律音符多,行腔較少,韻味軟濃,是抒情板腔,演唱三節板講究「慢板升味兒」,「慢而不斷」。
5. 羊調
全稱[扯羊尾巴調],此曲調多是一替一句或一替半句唱,以俏口「哪啦伊呼咳呼咳」代替過門,它節奏適中,旋律跳躍性大,明快,爽朗,而且幽默風趣。
6. 西口韻
又名[五字錦],是帶有抒情性的敘事板腔。長於對人物形象,衣著打扮,舉止動作的刻畫和描寫。二人轉的「誇獎篇」「觀街景」多用此曲調,是四段體的曲體結構,第一段--五字錦,第二段--三字聯,第三段--五字疊句高潮,第四段--甩腔,四段體不是完全套曲,而是可以拆,選使用。
7. 慢西城
占據二人轉唱腔的主要領地,演員愛唱,編曲愛用,聽眾愛聽,演奏員也愛伴奏,其特點是:
1) 旋律好聽,2) 韻味迷人,3) 便於塑造音樂形象。
4) 上下句都有行腔,5) 便於抒發感情。
6) 一句唱,7) 一個過門,8) 便於表演。
9) 過門色彩鮮明,10) 樂匯對稱,11) 便於掌握。
12) 唱腔,13) 過門規范,14) 好學,15) 好唱,16) 好聽,17) 好使。
18) 行腔可高可低,19) 便於男女分腔。
20) 兩句唱腔和過門尾音落里,21) 外敞弦,22) 便於伴奏。
23) 移植,24) 借鑒二人轉里不25) 生搬硬套,26) 風格統一。
8. 小悲調
是一種哭腔、悲調,有時還有風趣,幽默感,從而形成悲劇喜唱的特點。上句落「2」音,下句落「5」音。
9. 英雄悲
又叫[公子悲][四號縻子],有行腔還有垛句,旋律舒展,節奏平緩,詞格多為七字句和十字句。
10. 鋸缸調
它是我國很多劇(曲)種都使用的曲調,曲調旋律通俗,落音規范,上句落「5」,下句落「1」,一句一過門,便於表演,拉場戲多愛使用此調。
三.專用曲調
1. 慢中緊
又叫[訴情調]《劉小姐探病》中的專用曲調,是一個激情板,抒情板和敘事板三種板腔並存的曲調,表現力豐富,可塑性強。
2. 思情調
《劉小姐探病》中專用曲調。
3. 哭樓調
《劉金錠觀星》中專用曲調。
3. 哭樓調
《劉金錠觀星》中專用曲調。
4. 紗窗外
《二大媽探病》中專用曲調,曲體是由四個樂句16小節組成的歌謠體結構。
5. 對菱花
《二大媽探病》中專用曲調,由東北民歌發展而來。
6. 三不
7. 正
《小天台》中專用曲調
8. 佛調
《小天台》專用曲調,適於表現思念,感傷,期待等情緒。
9. 小下樓
《小天台》劇目中丫環下樓時用的曲調,這個曲牌由東北民歌[媽媽好糊塗]演變而來。
10. 鴛鴦扣
《富貴九子圖》中專用曲調
11. 反西涼
又叫[唐王領兵調]或[得兒嗨調]《寒江關》中專用曲調,曲調結構嚴謹,旋律流暢,跳躍性強。
12. 攔馬正
又叫[十愛調],寒江中專用曲調,是由[靠山調]演變而來,上句落「6」,下句落「5」,甩腔落「3」。
13. 姜須進帳調
又叫[反影調],《寒江關》中專用曲調。
14. 樊梨花五更
又叫[補汗榻調]《寒江關》中專用曲調。
15. 三不
16. 格
又叫[八不合]《寒江關》中最後一個曲牌,由民歌《茉莉花》發展而來。
17. 報花名
18. 《王美蓉觀花》中專用曲調
19. 上北樓
《上北樓》中專用曲調。
20. 譚香哭瓜調
《譚香哭瓜》中專用曲調,上句落「5」音,下句落「2」音。
21. 茨兒山
《茨兒山》專調,曲調流暢,歌唱性,敘述性兼備,適應邊唱邊舞。
22. 西口靠山調
《鴛鴦嫁老雕》專用曲調
23. 開嚎調
《小老媽開嚎》專調,由[喇叭牌子]發展而來。
四.小曲小帽
1. 微調式曲調:[瞧情郎][放風箏][打鞦韆]
2. 宮調式曲調:[綉雲肩][小看戲][下盤棋]
3. 商調式曲調:[茉莉花][小拜年][探書房]
4. 羽調式曲調:[九反朝陽][綉燈籠][對花]
5. 角調式曲調:[綉占布]
五.雜曲雜調
1. 神調
2. 十三嗨
3. 傳令調
4. 老摔鏡架調
5. 壓巴生
6. 仿西河
7. 垛口大鼓
8. 評劇調
9.京東大鼓調
搜索一下 有優酷視頻!~~!~!!!~!~!~最喜歡慢西城 調
8. 如何避免將綠植放錯位置
先了復解一下植物的生制長習性,是喜光植物,還是耐陰植物,從而決定擺放位置。一般情況下都是綠色植物比較耐陰,如發財樹,龜背竹,滴水觀音,富貴竹,富貴椰子,散尾葵,一般情況下都是可以放室內明亮處。一些開花綠植如茉莉花,梔子花,非洲茉莉,龍船花,喜光性比較強,一般情況下都是放陽台上明亮通風處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