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岩嶺杜鵑花
1. 高手 來
景山森林公園
溫州市景山森林公園位於溫州市區西部,距市中心約2.5公里,三面環城,佔地3.7平方公里,其范圍:東,南以西山山腳為界,西至渚浦嶺,北接雙樂居住小區,總面積3.48平方公里。 景區內道路交通網已全面貫通,交通及其方便。景山地理位置優越,自然風景資源優厚, 人文底蘊深厚,最高峰營盤山海拔高度170米。
景區內現已開發建設有「康復中心、景山賓館、雪山飯店、動物園、沁春園、植物園」等。人文景觀中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山古窯址(正和堂);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歐王墓;有唐代名寺護國寺遺址;有創建於元代的紫霄觀等,景山森林公園是一座具有濃郁地方民情和亞熱帶特色的生態的遊憩相結合的地市山嶽森林型公園。
景山森林公園休閑娛樂區「沁春園」,佔地200畝。園內辟有廣場(入口處),人工湖,建有知春亭、觀光水塔、休閑茶室、網球場、游泳池、風車小木屋等各處景點,為市民提供了一個項目豐富、空間寬敞、環境優美的休閑娛樂佳處。近年來,為提升公園檔次和水平,景山公園從高起點、高要求、高標准、創品牌的角度投資建設了集游覽、休閑、科研於一體的環境優美的景山茶花園,並作為景山公園的名牌項目進行操作,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景區內同時建有桂花園、茶花園、松園、桃花園、銀杏林等專類植物園,其內苗木數量和種類繁多,環境幽雅,遊人眾多,和景區內的溫州動物園共同成為浙南、閩北地區青少年認識動、植物種類,增長生態知識,普及自然科學知識的重要教育基地。
--------------------------------------------------------------------------------
真如寺石塔
真如寺石塔位於樂清市盤石鎮重石村真如寺前。《永樂·樂清縣志》載: 「真如院,唐文德元年(888)憎肇法師建。」石塔原有七座,現有四座,高5.16米,單檐,除高度和雕飾略異外,形式基本完全相同。基台平面六角形,立面工字形,束腰六面浮雕開框的卷草紋。
真如寺石塔六角則用浮雕力士代替角柱。力土或跪或坐,足踏下枋,頭頂上枋。從體態到裸露肌肉,乃至面部表情,無不顯現負重神態。基座須彌座式,角柱梭形,柱端飾仰蓮一匝,上下梟浮雕仰覆蓮,六角設圭腳,束腰各面浮雕獅獸,奔躍矯健,栩栩如生。
塔身置於蓮花平座之上,六辯瓜腹式。正面辟一壺門,蓮瓣式拱券,內蓮花台上供如來佛像一尊。塔身上蓋圓形覆盤,周身密刻直條紋。盤上設六角式梁架,用疊澀做出斗拱、椽子、 角梁、瓦壠。檐口輪廊圓和,至轉角起反翹。六角攢尖式項。
真如寺石塔仿照印度窣堵波形式,結合我國木構建築特點,用石材建造。雕刻精緻,造型美觀。從形制判斷,該建築年代為五代。現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列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 樂清市盤石鎮重石村真如寺前。
--------------------------------------------------------------------------------
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瀕臨東海最近的森林生態與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泰順縣的西北部,屬洞宮山脈,西與福省的壽寧縣、福安市接壤,北接浙江省的文成、景寧兩縣,總面積18861.5公頃。1975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確定我國黃腹角雉的唯一自然保護區。
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擁有「天然生物基因庫」和「綠色生態博物館」的美稱,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植物有中華水韭、南方紅豆杉、伯樂樹、蒓菜等4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植物有金毛狗、福建柏、金線松、華東黃杉、浙江楠等20種;動物1300多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黃腹角雉、雲豹、白頸長尾雉等8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短尾猴、大靈貓等42種。
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整個環境質量保持著天然的「本底」,有「天然氧吧」之譽。大氣中的二氧化硫、總懸浮顆粒物等含量均比國家規定的一類標准還低;水質達到國家地面一類水標准;動植物體內重金屬元素含量與有毒物質含量大大低於其他環境污染區域相應動植物體內積存的相同物質的含量;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含量也很低。
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千米以上的山峰17座,主峰白雲尖,海拔1611.3米,為溫州市第一高峰,是浙江省八大水系飛雲江的發源地。登上白雲尖,便可瞰甌越大地秀麗景色。白雲瀑、白雲尖、龍井潭等自然景觀,有的氣貫長虹,有的似天宮花園,野馬狂奔,雄渾壯觀,妙不可言。空氣質量超過我國規定風景區、療養地的一級標准。氣候溫潤宜人,年平均溫15.2攝氏度,一月平均氣溫5.0攝氏度,七月平均氣溫24.1攝氏度。
保護區的外圍還有舉世聞名的古廊橋和古民居、浙南大溫泉等知名景區、景點。地球在呼喚森林,人類在渴求綠色。城市的喧鬧與嘈雜或許會使您感到疲憊與煩惱,走進烏岩嶺國家給自然保護區,她將給您一個寧靜、清新的空間。
地址: 位於浙江省泰順縣的西北部
--------------------------------------------------------------------------------
龍灣炮台
龍灣炮台位於溫州市龍灣區龍灣山頭,地勢險要,山頭突出江面,臨深水而扼海口,自古即有龍灣寨汛等軍事設施。光緒初期,帝國主義等肆意侵略我沿海地區,故在此山頭建置炮台,取名「龍灣煙台」,與樂清盤石山頭的「鎮甌炮台」隔江對峙,守衛東甌大門。
龍灣炮台平面呈橢圓形,南北直徑40米,東西直徑60米,由南門出入,門楣上嵌陰刻「龍灣炮台」石匾一方,炮台由3個炮堡聯接組成,高2.76米。面對東、北江面,後有營牆,牆高3米,厚2米,炮堡內部呈腰鼓形,堡內設有小彈葯庫。中堡安設阿姆司上落炮1門,東西堡各安設平安來福炮3門。炮眼由內向外逐漸擴大,平面呈扇形。炮台建築採用黃泥、石灰、細砂拌和,逐層填築夯實,非常堅固。
龍灣炮台是近代溫州人民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重要軍事設施。今天,它對於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仍有著重要作用。現為溫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 龍灣區龍灣
--------------------------------------------------------------------------------
聖井山
聖井山風景名勝區地處浙江省瑞安市大南鄉境內,是溫州市級風景名勝區。聖井山風景名勝區以浙南宗教聖地聖井山而命名,歷史悠久。聖井山石殿為浙南時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完整的石構建築群,為泊江省重點文保單位。石殿始建於南寧景定元年(1260年),現存的為明代萬曆至清光緒年間(1573-1908)所築。內有一井,深不盈尺,水清而甘甜,終年不盈不涸,人們以「聖井」名之,又名青龍泉井。
聖井山景區骨還有保昌寺、通濟寺、景福寺等,皆富濃郁的神秘色彩。自然景觀秀麗,有「夏日風霜冷,冬日垂銀絲」的許峰瀑布,有水天時有白雲飄浮,塞似縹緲仙界。人立山巔,任腳下煙翻霧涌,猶如身登天界,飄飄欲仙。此外,聖井山麓還有貓頭鷹、紅壽帶、杜鵑鳥、野兔、山猴、山貓等10多種動物,遊客身臨其境,或野營、或采野味,其樂無窮。聖井山以石殿建築群,宗教文化為特色,融優美的自然山水於一體,距東海近山峰孤立,夏季東南風長驅直入,聖井山是觀光游覽、宗教活動勝地,又是避暑療養好場所。
地址: 浙江省瑞安市大南鄉境內
--------------------------------------------------------------------------------
梅雨瀑
梅雨瀑在南雁盪山東西洞景區之南,春山下杜鵑林之西。開發於五代。自宋以來一向為主要景點。
出了東洞,沿溪南行不到一里,向右走過碇步,沿著蜿蜒的山徑,進入峽谷,迎面便是瀑布。瀑布寬2米到5米,集施嶺之水,從30米高的岩壁上緩緩噴濺到潭裡。由於岩壁挺出,凹凸不平,瀑布被扯成千絲萬縷,毛毛密密地撒落,好似梅雨一樣,故名梅雨瀑。下面的潭稱「梅雨潭」,直徑14米,深約3米。瀑珠落到潭面時,騰起一層層煙霧,人們又稱「霧瀑雲潭」。瀑潭三面環山,朝向東方,每當早晨七時光景,朝陽照射山谷,潭角便出現一道彩虹,五色繽紛,誠為可觀。
梅雨瀑右邊山坡上,還有一塊姿態奇特的岩石,高約4米,上大下小,形似膽瓶倒置。由於從前這里溫坡盛開杜鵑花,而置於其間的這一怪石便有了「倒插花岩」之稱。
賞「倒插花岩」,要沿梅雨瀑左邊石徑往上攀登,不必涉過溪澗,便見全景。它形如原子彈爆炸後所冒起的蘑菇雲,上面是一個大煙團,越往下越小,到岩根可說僅存立錐之地了,看上去似科搖搖欲墜。來到梅雨瀑的遊客,勸君到此一游,欣賞這人間的石靈芝吧。
2. 泰順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泰順旅遊資源豐富,鳳垟雲海、泰順廊橋、徐嶴村、包氏宗祠、胡氏大院、仕水碇步、榮西油菜花、承天氡泉,中國最長鐵索橋等等,皆為自助旅遊上佳之選。泰順位於浙江最南端,與福建交界,交通比較方便。溫州長途客運中心有到泰順羅陽鎮的高快空調大巴,20分鍾一班,票價58元,約需2個小時抵達泰順羅陽鎮。上海閘北體育場(共和新路)的新寧汽車站每天有兩班發往泰順的卧鋪車,正常運行時間為7~8 小時左右。杭州汽車南站每天有4班發往泰順的高快大巴,行駛時間5小時左右。
仕水碇步
仕水碇步位於浙江泰順縣仕陽鎮溪東村,橫跨仕水溪。乾隆六十年(1795)建,嘉慶廿五年(1820)重建。 文獻載《江南靖士聯稿·仕水碇步》楹聯:「 型局冠神州,目送逝川,安渡猶凌嘉慶石;雲霄辟人境,身行樂土,遐征不斷仕陽途。」該聯反映了此碇步在古代的重修史實及其交通重要作用等內涵。現存仕水碇步在1987年又進行了一次重修。石碇223步,每步由兩塊平整條石砌成,平行分高、低二級,可供二人平行交往。每步相距0.6米,總長130米,為保護碇埠不被洪水沖毀,碇埠上下兩側河灘均用卵石砌成,每隔數十米,埋有木樁和木框架,用橫木塔架,構成井字型,藉以加固灘基。 泰順山區溝谷縱橫,溪流交錯,造橋甚多,惟仕水溪河寬 闊,不宜造跨河大橋,古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簡易碇埠以便交通,實非得己。碇步橋頭南側立有歷代建碑誌門方,以記其事。此碇步頗為典型,《中國橋梁史話》稱為原始橋梁雛型。1989年列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當地老百姓流傳這么一首打油詩:「遠看一條線,近看象拉鏈。細看是琴鍵,好像樓梯浮水面。」
白雲尖
白雲尖海拔1611.1米,是溫州第一高峰。尖頂經常處於雲霧之中,站上尖頂,雲海茫茫,猶似進入天上仙宮,所謂「人在霧之中,雲在腳下過」。在赤日藍天,則是加一番景象,登巔眺望,景寧、文成、蒼南、壽寧等的部分地域依稀可見。山脊樑上的道道防火線猶如北國長城、蜿蜒伸展,每當春天,防火線兩旁杜鵑花開,鮮花簇擁,勝似天宮花園。秋天頂上是觀日出的最佳場所。遠看白雲尖如「眾星拱月」,高聳挺拔。
承天氡泉
位於泰順雅陽會甲溪峽谷底部的承天氡泉,因出水量大、出水溫度高、醫療價值高而被譽為「浙南大溫泉」。浙江省水文地質大隊測定,承天氡泉泉水是在地層下經過38年循環增溫而成的地下水,並從5000多米深處的地層冒出,出露地表水溫為62至68℃,日出量500多噸。氡泉於2001年5月被列入國家級浴用醫療礦泉水名單。
飛雲湖
百島飛雲湖由百丈湖、莒江湖、洪口湖三大湖及大小不等的島嶼組成。湖周森林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為74.4%。溪流縱橫交錯,形成眾多的飛瀑險灘、清泉碧潭。沿湖從百丈至司前要經過白鶴峽(瞿門峽),峽的兩岸層巒疊嶂,峭崖壁立,山光水色,移步換景,有「十里畫廊」之稱。
泰順廊橋
泰順被譽為「中國廊橋之鄉」,境內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橋達30餘座,其數量之多、工藝之巧、造型之美以及與周邊環境之和諧,在世界橋梁史上堪稱一絕,是《清明上河圖》中虹橋結構的再現。座座廊橋如瑰寶般鑲嵌在群山之間,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關注,也迎來了泰順廊橋特色旅遊的熱潮。
2000年以來又新造4座廊橋,分別為南溪新橋、同樂橋、烏岩嶺廊橋、埠下廊橋。董直機和曾家快是當地有名的造橋工匠,他們也常被邀請到泰順縣以外的地方造橋,包括2006年曾家快在衢州建造的黃土嶺廊橋,2008年董直機在溫州三垟濕地建造的瓊華廊橋。
2006年,泰順廊橋(共15個單體)成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4座廊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泰順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30日,由浙江省泰順縣、慶元縣和福建省屏南縣、壽寧縣、周寧縣聯合申報的「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性傳承人有泰順縣的董直機師傅。
溪東橋,疊梁式木拱廊橋,位於浙江省泰順縣泗溪鎮下橋村。始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重修。橋長41.7米,寬4.86米,凈跨25.7米。處在「將軍逗獅」風水模式中的溪東橋,「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為樓閣。屋檐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雲吐霧之勢。
毓文橋,位於泰順西部的洲嶺鄉。始建於清,位於兩山缺口處,全長23米,高4米,單跨7.6米,有橋屋6間,三屋樓閣,二樓為文冒閣,系石拱木廊橋。拱卷青石築砌,呈半月狀,與周圍古松,溪水溶為一體,是現今保存造型最豐富優美的廊橋。
永慶橋,位於三魁鎮的下溪坪,始建於清,是泰順屋式木平橋中造型較為優美的廊橋,橋長36米,寬5米,高5.2米,二孔跨徑19.12米,橋屋12間,橋中有神龕。永慶橋為伸臂式木廊橋,橋墩青石砌築,上置二層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鋪行道橋板,有廊屋12間,明間為二層重檐樓閣,內設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翹,造型雅朴,是泰順縣境內優美的古代木廊平橋。
仙居橋,位於羅陽鎮東北的仙稔。始建於明,是泰順跨徑最大的木拱橋。橋長41.83米,寬4.89米,高12.6米,跨徑34.14米,橋屋18間,以往扼為溫州大路的要沖。
文興橋,位於筱村鎮以西。始建於清,橫跨玉溪之上,全長46.2米,寬5米,單孔凈跨29.6米,距水面高1.5米,橋屋16間,系疊梁木拱廊橋。
薛宅橋,在三魁鎮以北。始建於明,長51米,寬5.2米,高10.5米,單跨29米,橋屋14間,此橋梁長而斜度大,橋頭坡度30多度,造型古樸,被載入《中國橋梁史話》一書。
三條橋是泰順歷史最久遠的木拱廊橋,位於洲嶺,垟溪二鄉交界的橫溪上,過橋往南不遠就是福建省的壽寧縣。因此橋最早曾用三條巨木跨溪為橋梁,故名三條橋,橋長32米,寬3.96米,高9.55米,單孔跨徑21.26米,橋屋11間,單檐,造型古樸,典雅。正是這個三條橋,對虹橋技術「誕生於北宋」的說法提出了質疑,曾有記載:三條橋最古,拆舊瓦有「貞觀」的年號。據此有人認為三條橋的歷史比《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更為悠久。我們看到的三條橋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重新建造的。在三條橋木欄板上有一首沒有署名的詞——「點絳唇」給人一種無限的遐想:「常憶青,與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處去?人自多情……」。三條橋,位於洲嶺鄉和垟溪鄉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條巨木跨河為橋而得名,建於宋「紹興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為疊梁拱式木廊橋。長26.63米,寬4米,離水面高10米,建橋屋11間,明間五架柱樑,柱頭有蝶形蓮花瓣頭拱座。該橋起源較早,據泰順《分疆錄》記載,道光間修建時曾發現唐「貞觀」舊瓦,是本縣文獻記載歷史最早的橋梁。該橋精巧秀麗,歷史悠久,被編入《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作為百種愛
3. 杜鵑花什麼時候開
杜鵑花的正常開花期一般在4~6月之間,在開花期若是照看得好,杜鵑花就會持續開花一個月左右,繽紛艷麗;若是照看不周,杜鵑花就只能開花一兩周,然後就逐漸的枯萎轉色,所以杜鵑花開花期一定要悉心照料,才保證花繁葉茂哦。
杜鵑花種類多,習性差異大,在不同地區種植,它的開花期就不一樣。通常在露地栽培杜鵑花,那麼它的開花期就在3~5月;在高海拔地區生長的杜鵑花,由於溫度較低,一般都會在7~8月才開花;而北方在溫室栽培杜鵑花,在1~2月之時就能夠開花了。
杜鵑花一般是一年開三次,分別在春天、夏天及春夏之間三個時期。春杜鵑花一般在四至五月開花,開花過後才開始長新葉;夏杜鵑花一般在五至六月開花,這時期它是先長葉後開花;而介於春夏之間開的杜鵑花則是花葉齊發。但隨著現代技術發展,人們能讓杜鵑花四季都開花。
4. 浙江有什麼著名景點
首頁/名勝/拙政園
拙政園
位於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
拙政園始建於明代,王獻臣是該園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間官居監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罷官而歸,買地造園,借《閑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取名為拙政園。園內主要景點有:蘭雪堂、芙蓉榭、秫香館、放眼亭、遠香堂、小滄浪、留聽閣、浮翠閣等。
交通:游1、2、5線,2、3路拙政園站下,往東步行100米即到。
門票:旺季(3.1-5.31;9.1-11.30)70元;淡季(6.1-8.31;12.1-2.29)50元。兩個旺季分別舉辦免費杜鵑花節、荷花節。
開放時間:8:15-17:30
購物:拙政園門口的東北街和園林路上有很多工藝品商店,當地的土特產、蘇扇、蘇綉等在此都可以買到。
提醒:1、拙政園使用手持式電子導游機,在入口可以租用。2、出拙政園後,向西走100米,可到太平天國忠王府、蘇州博物館、蘇州園林博物館,沿園林路步行百米左右可到獅子林、蘇州民俗博物館。
獅子林
位於城東北的園林路23號,是元代僧人天如禪師為紀念他的教師中峰神僧而創建的。獅子林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玲瓏眾多、出神入化,形似獅子起舞,被譽為「假山王國」,有「桃源十八景」之美譽。
園中最高峰為「獅子峰」,另有「含暉」、「吐月」等名峰,建築有「立雪堂」、「卧雲室」、「指柏軒」、「問梅閣」等。
提醒:可與蘇州民俗博物館、錢幣博物館同游。沿園林路向北百米即是拙政園。
交通:游1、2、5線,2、3、4、40、701路可達。
門票:旺季(3.1-5.31;9.1-11.30)30元;淡季(6.1-8.31;12.1-2.29)20元。
留園
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乾隆末年被劉恕所得,擴建後改名寒碧山莊,時稱「劉園」。光緒初年,官紳盛康買下此園,吸取蘇州各園之長,重新擴建修葺,改名為留園。
留園共分中、東、西、北4個景區,景區間由700多米長的曲廊連接,長廊兩壁上嵌有歷代名家書法石刻300多方,人稱「留園法帖」。廊檐下有粉白花牆漏窗,圖案精美。從花牆望去,山池亭台在花樹中若隱若現,有如丹青畫卷,別有情趣。
交通:游1、2線,11路可達。
門票:旺季(3.1-5.31;9.1-11.30)40元;淡季(6.1-8.31;12.1-2.29)30元。旺季免費提供「吳歈蘭薰」表演。
開放時間:7:30-17:00
旅遊線路 南京一日游 無錫一日游 蘇州一日游
杭州一日游 上海一日游 揚州一日游 永安快樂一日游
南京二日游 南京無錫二日游 南京蘇州二日游 南京、杭州二日游
蘇州名勝 拙政園 獅子林 留園
虎丘 寒山寺 楓橋 盤門
蘇州樂園 靈岩山 天平山 西園寺
虎丘
是蘇州城的標志性景觀,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
蘇州在春秋時是吳國的首都,吳王闔閭死後就葬於虎丘。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蘇州任刺史時,曾鑿山引水,修七里堤,使虎丘景緻更加秀美。宋代詩人蘇軾曾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古人在評價虎丘的特色時,曾提出:「九宜」之說,稱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
現園內主要景觀有:世界著名斜塔——虎丘塔、「天下第三泉」、斷梁殿、憨憨泉、試劍石、劍池、擁翠山莊、萬景山莊等。
交通:游1、2路,公交8、49路車可達。
門票:旺季(3.1-5.31;9.1-11.30)60元;淡季(6.1-8.31;12.1-2.29)40元。兩個旺季分別舉辦花會、廟會。
小貼士:在入口可以租用手持式電子導游機,每次10元。
旅遊線路 南京一日游 無錫一日游 蘇州一日游
杭州一日游 上海一日游 揚州一日游 永安快樂一日游
南京二日游 南京無錫二日游 南京蘇州二日游 南京、杭州二日游
蘇州名勝 拙政園 獅子林 留園
虎丘 寒山寺 楓橋 盤門
蘇州樂園 靈岩山 天平山 西園寺
5. 想去溫州旅遊,自帶天然空調的避暑勝地是哪處
❂甌海區 澤雅風景區
澤山雅水 游養勝地
澤雅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溫州市區西部,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優異的氣候、茂密的植被、新鮮的空氣、優良的水質、豐富的綠色有機食材,以及古老的水碓造紙文化,無不彰顯游養條件的優越,素有“溫州西雁盪”之美譽。
6. 溫州杜鵑花什麼時候開
有好多地方啊,給你幾個地方選擇吧! 烏岩嶺:防火道兩旁的杜鵑花 開花時間:4月中旬-6月 盛花期:五一前後 4月中旬,烏岩嶺的杜鵑花已經陸陸續續開放了。不過,走上山時,你不難發現如今盛開的大多是白色杜鵑,防火道兩旁的杜鵑花要等到五一前後才會大片開放。 烏岩嶺最常見的杜鵑花是映山紅,五月初防火道兩旁的杜鵑花就是這個品種。烏岩嶺中還有生長於海拔千米左右高山的猴頭杜鵑,葉子細長而厚,花色乳白或粉紅,形態優美。烏岩嶺最遲開放的要數樹干高大的雲錦杜鵑,要等到六月初才能見到她的姿容。 自駕線路:從市區上高速,分水關出口下,沿58復線59公里到泰順縣城,然後沿52省道18公里至司前鎮,再轉52老省道10公里至金竹坑村,轉左方公路直達烏岩嶺管理站。車程3個多小時。登山(白雲尖)需要2至3小時。也可從司前鎮繼續沿52省道20公里至景寧縣東坑鄉,沿東坑至壽寧公路14公里至白雲源,在停車場對面登山,只有一個岔道,選擇左面的即可。此線路可節省登山時間1小時。 天台華頂:千花杜鵑開在雲霧中 開花時間:五一黃金周至5月底 盛花期:5月7日~5月15日 5月,天台華頂最美的就屬雲錦杜鵑。它們樹齡數百年,樹高5~8米,枝幹婀娜多姿。花朵盛開時,由7~13朵小花團簇一起而組成一朵朵大若碗口的花團,一樹千花,故又稱「千花杜鵑」。雲錦杜鵑花期一般7天左右,花色有大紅、粉紅、白和紫四種,間雜一起,形成一片繽紛奪目的花海。 華頂海拔1098米,終年雲霧繚繞,千花杜鵑就開在雲霧中。天台華頂附近還有瓊台、國清寺、石樑飛瀑等景點。 自駕路線:從市區上甬台溫高速,再走上三高速,天台出口下,大約2.5小時。 玉蒼山:越往上爬杜鵑越多 開花時間:目前到五月初 盛花期:五一前夕 玉蒼山的杜鵑花是沿著山路直開上去的,越往上走,杜鵑越多。品種也很多樣,麂角杜鵑、刺毛杜鵑、馬銀花等都有,以滿山紅和映山紅最為常見。 自駕線路:從市區上高速,在觀美路口下,往104國道福建方向開,在蒼南橋墩路往玉蒼山方向走,車程約2小時。 背包線路:在溫州市客運中心坐快客到蒼南客運站,轉公交車到玉蒼山。 溫馨提示:住宿可選擇華玉山莊或玉蒼山莊。 四海山:杜鵑林一片紅火 開花時間:四月下旬~五月上旬 盛花期:五一期間花開最盛 四海山莊杜鵑林的映山紅很快就要開了,開花時將是火紅的一片,置身這里,如同身處花海。這里的杜鵑十分密集,盛花期時遠遠看去奼紫嫣紅的一片。 自駕線路:市區-甌北-上塘-岩頭-張溪鄉-四海山,車程大約2.5小時。 背包線路:在安瀾碼頭乘渡輪到甌北碼頭,在碼頭車站乘公交車到張溪鄉,在張溪鄉包車上山。 溫馨提示:春季四海山可賞花、登山、觀日出。吃飯、住宿可在四海山莊。 提醒:請注意上述賞花地杜鵑花的盛花期。
7. 烏岩嶺自然保護區是在溫州市的哪一個縣
烏岩嶺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南部泰順縣西北部,屬洞宮山系尾端。
烏岩嶺自然保護區1975年建立,1994年4月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8862公頃。主要保護對象黃腹角雉、獼猴等珍稀動植物資源。
一、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浙江省南部泰順縣西北部,屬洞宮山系尾端。
二、自然環境
保護區為強烈切割的中低山,南、西、北三面群山環抱,地形復雜,多斷層峽谷,1000米以上山峰有十餘座。岩石多為熔結凝灰岩、流紋岩。年均溫15.2℃,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上。
三、植物資源
保護區有種子植物1086種,其中裸子植物18種、被子植物1068種、蕨類植物167種、苔蘚植物59種。由於自然條件復雜多樣,植物類型較多。
地帶性植被為常綠闊葉林,分布於海拔450~1250米的山坡與溪谷,組成樹種以青岡櫟、紅楠、甜櫧、木荷為主;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在1230米的西北坡上,組成樹種以巴山水青岡、多脈青岡、麂角杜鵑等為主;針闊葉混交林,分布在1000米以上的山脊坡地,組成樹種以黃山松、麂角杜鵑為主;毛竹林,分布在1000米以下的溝谷;灌草叢,分布在山脊、山頂平地等處。
保護區國家保護植物二級有福建柏、伯樂樹、香果樹;三級有油杉、銀鵲樹、閩楠、黃山木蘭、凹葉厚朴、沉水樟、胡豆蓮、八角蓮、短萼黃連等。
四、動物資源
保護區陸棲脊椎動物有155種,其中鳥類96種、獸類37種、兩棲類12種、爬行類10種。昆蟲數量繁多,已鑒定有1253種。
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金錢豹、黑麂、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二級有短尾猴、獼猴、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等。
其他資源動物有毛冠鹿、豹貓、鼬、獾等。
黃腹角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雞形目、雉科、角雉屬。角雉我國產5種,均屬稀有種,其中有4種(黑頭角雉、紅胸角雉、灰腹角雉、紅腹角雉)分布於西藏及其附近的西南地區或鄰國。只有黃腹角雉是我國東南山區特產。
黃腹角雉體長60~70 厘米,雄鳥有前黑後紅的羽冠,兩側各長一翠藍色肉角;上體大部分栗紅色,雜以皮黃色卵圓斑;下體棕黃色;雌鳥上體棕褐色、雜以黑、棕白色的點狀斑;下體淡棕黃色,胸部多黑斑,腹部有大白斑。
黃腹角雉常以小群棲息有溪水的海拔700~1600 米山地常綠闊葉林及針闊混交林中。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夏天也吃白蟻、蚯蚓、蛹、毛蟲等動物性食物。
黃腹角雉性情遲頓,不善飛行,故有「呆雞」之稱。3月份進入繁殖期,每窩產卵4~12枚,由雌鳥孵化,孵化期28天。
黃腹角雉分布區狹窄,天敵眾多,加之棲息地急劇減少,野生種群殘存稀少,它已被列入我國重點保護動物一級名錄中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家貿易公約》的附錄Ⅰ,屬完全禁止貿易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