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杜鵑花綠樁

杜鵑花綠樁

發布時間: 2022-08-01 03:15:21

⑴ 杜鵑樹樁怎樣栽活

栽培土壤 杜鵑喜酸性土壤,山區條件好,採用林間腐殖土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植株成活率高、生長快。成型杜鵑由於年年開花,消耗養分多,土壤易板結,會導致老化或未老先衰,中、大型盆景應三、五年換次土,並在根部周圍加拌蛋殼粉沫,既增加碳酸鈣,又改良土壤,利水透氣。

水肥管理 杜鵑忌濃肥,怕旱澇,土要見干見濕,含水三、四成即可。夏季氣溫高,水分蒸發大,早晚澆水。對長勢弱的和老樁,要防暴曬,還要注意調整採光面,保持均衡生長。在杜鵑生長季節,做好「薄肥勤施」,花後加施葡萄糖,使新芽生長健壯;欲觀冬景,秋季亦可加施幾次,即使寒冬,仍葉綠如春。杜鵑除白花外,隨著生長環境、水肥養分和酸鹼度不同,其他花色也會發生色澤深淺不同的變化。我們試圖加深杜鵑花顏色,翌年參展,從花芽生長初期開,經常用維生素B12注射液加入水中噴澆,發現對增加花色靚麗度有一定效果。

剪扎造型 杜鵑盆景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關鍵在於選好樁材。安徽盛產杜鵑,佳材易得。杜鵑盆景群眾喜愛,不僅觀賞性強,而且經濟價值也高。因此,盆栽杜鵑不能僅以觀花為目的,必須按盆景製作要求,因材施藝。杜鵑由於枝脆易斷,宜以剪為主,攀扎為輔,剪扎結合。修剪宜在春秋兩季。春花後正值杜鵑生長期,時間緊,任務重,既要剪去全部花蒂避免結籽消耗營養影響生長,又要審視全貌修剪整姿,對新生芽頭還要考慮來年花型布局展示的需要,決定摘與留,枝托結構有時也要進行調整。晚秋山杜鵑枝梢只剩少量葉片,枝條分布清晰,是繼春季後再修剪的好時機,對徒長枝、交叉枝、下垂枝等禁忌枝均剪除,使之全景更趨於完美。只要年復一年堅持剪扎造型,就可以做到有花觀花,無花觀型了。

⑵ 紫花杜鵑生樁的養護該注意些什麼

如果沒把握種得活,不要貪大,這樣的樁得長上百年的了,別浪費資源,用火山岩墊底,再用鹿沼土混合,上盆後,遮陰,通風,一天噴幾次水,只要管理到位就會活的

⑶ 高山杜鵑下山樁如何保活

首先找合適的盆子!盆子透氣性要好!土用山上的原土!保持濕潤,杜鵑不喜大水大肥!澆水要見干見濕

⑷ 山上挖的樁,不是映山紅,別人說是開紫花的杜鵑,請問到底叫什麼開不開花皖南山區挖的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回杜鵑鳥,日夜答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⑸ 請教老師們杜鵑樁的栽培方法

杜鵑,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灌木植物。杜鵑屬中性植物,要求日照50-70%為佳。它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既耐寒亦耐陰。生長速度中等,萌芽力強,耐修剪,在疏鬆透氣的酸性土壤中長勢良好,是觀花類盆景中的上好樹種。
有人說杜鵑雖然難種(成活率低),實踐證明要提高杜鵑下山樁的成活率,須了解它的植物生理習性,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的管理辦法石掌握最佳的采樁季節,在栽培用土、保溫保濕等方面嚴格把關。
杜鵑樁的採挖在11月初至來年的4月底,這6個月的時間中都可挖掘,但以2月一3月份這段季節采植成活率最高,而且萌牙早,枝條壯。因為植物根的生長,也有明顯的季節性,春季生長最快,這是由於春季土壤溫度和含水量均適宜,有利於根的旺盛生長。因此夏季根的生長較少,秋季土壤溫度、含水量均降低,根的生長就減少。而冬季的低溫影響,使根的生長近乎停頓。
根據這些特點,早春的2,3月間(南方氣候)是採挖移植野生杜鵑的最佳季節。因低溫階段已過,植株不再受凍害(杜鵑雖耐寒但在采樁時根系受到大量損傷,耐寒力將大為減弱),而根系生長仍很微弱,並且由於地上部蒸騰量少,當移栽後根系生長恢復不久,就遇4,5月根系生長旺季:新根便大量發生,促進地上部分旺盛生長,從而又促進了根系的旺盛生長。
採挖杜鵑樁時,先將沒用的枝條及雜亂的枯死枝條清除,然後在距樁頭部稍遠處開溝挖掘,採挖時盡量帶好土球。樁頭挖起後按日後造型的要求取捨枝條,截除與造型無關的枝幹。為便於今後上盆,根部最好一次鋸截到位,以免上盆時二次傷根,造成不必要的損傷而影響成活率。樁材鋸截後應及時用塑料膜或編織袋包裹根部及枝幹,並用塑料帶綁扎結實,防止土球鬆散傷了須根。
杜鵑的須根為毛細根,很容易乾枯死亡,因此樁頭運回後應及時栽種,離土時間越短越好。栽種前先用植物生根劑稀釋浸泡根部,然後再行栽種。
無論哪個季節挖取的樁頭,在定植後須用稻草繩或塑料膜纏繞枝幹,保溫保濕促進萌芽。3月-4月間樹樁開始萌發大量的新芽,此時可解除纏繞物,以利枝條的生長。
杜鵑性喜疏鬆透氣的酸性土壤:在養樁用土上,可採用70%的顆粒性佳的深層壤土加30%的河砂拌勻種植二此土既疏鬆透氣又透水,並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且不含有害病菌和蟲卵,利於根系的形成與恢復生長。
為提高整體的溫濕度,可在定植新樁處搭蓋臨時塑料大棚(盆栽養樁的可將盆聚一處,再搭蓋大棚),為增加栩內的空氣濕度,須常向樁頭枝幹與地面上噴水。定時翻開大棚兩端的這蓋物,使之空氣流通,增加栩內空氣中的含氧量。5月中旬後應逐步拆除塑料大棚,轉入正常養護管理。·
為利於杜鵑的快復生長,創造一個陰涼濕潤的環境二在4月初期,必須在新樁種植處用遮光率70%的遮陽網搭蓋蔭栩二為便於日後的養護管理,蔭栩高度應控制在2m左右。這樣即可降低大棚內的溫度,防上新芽灼傷造成縮芽、縮枝,又可提高栩內的空氣濕度,進而提高新樁的成活率。

⑹ 大樹杜鵑花怎麼栽容易活

大樹杜鵑,瀕危種。常綠大喬木,高20至25米,最大基徑達330厘米。所存僅數十株。僅分布於雲南局部海拔2100至2400米常綠闊葉林中。幼樹期耐陰,生長緩慢。2、3月開花,10月果熟。為杜鵑花屬中最高大的喬木樹種,是原始古老類型。

栽培方法

1.場地栽培

大樹杜鵑需室內和室外兩種環境:室內是為冬季防寒用,最冷不低於-2C-3C,室外是為了度過炎夏,江南地區從4月中旬至11月上旬均養在戶外,要求有落葉樹的自然蔽蔭,或人工搭置蔭棚,創造一個半陰雨涼爽的生長環境。地面要有排水坡度,花盆擱在擱板上。

6.施肥

大樹杜鵑要求薄肥勤施,常用肥料為草汁水、魚腥水、菜籽餅。草汁水用嫩草、菜葉漚制而成,可當水澆。魚腥水系魚雜等加水10倍,密封發酵半年以上,施肥時要兌水,濃度以3%-5%為宜。此肥富含磷質,可使葉亮花艷,但次日應以清水沖洗一次。菜籽餅為綜合肥料,應漚制數月,沖水施肥。大面積生產杜鵑盆花,可採用復合肥或緩施肥料,一年施l-2次即可。

7.遮陽

大樹杜鵑從5-11月都要遮陽,棚高2米,遮陰網的透光率為20%-30%,兩側也要掛簾遮光。

8.修剪

幼苗在2-4年內,為了加速形成骨架,常摘去花蕾,並經常摘心,促使側枝萌發,長成大棵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校以及紊亂樹形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⑺ 杜鵑花有什麼特點

杜鵑花
杜鵑花--花中西施

學名: simsii

英名:Indian Azalea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

科名:杜鵑花科

產地與習性:杜鵑花屬約有900種,亞洲約產850種其中,中國約有530種,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區均有分布。新幾內亞、馬來西亞約有280種,幾乎全為附生型 。此外,北美分布有24種,歐洲分布有9種,大洋洲分布1種。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綠大喬木、小喬木,常綠灌木和落葉灌木。習性差異也很大,但多數種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曬,夏、秋季應有林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一般於春、秋二季抽梢,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趨於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

形態特徵: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由大喬木(高可達20m以上)至小灌木(高僅10cm-20cm),主幹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有:毛鵑、夏鵑、西洋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雲銀杜鵑。

注意: 黃色杜鵑的植株和花內均含有毒素,誤食後會引起中毒;白色杜鵑的花中含有四環二萜類毒素,中毒後引起嘔吐、呼吸困難、四肢麻木等。

繁栽要點: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應用: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杜鵑花可葯用,有些亦可食用。

在家養環境中,杜鵑花以盆栽為佳。上盆時間選在早春或晚秋為宜。杜鵑花根系擴展緩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換盆1次,同時修整根系。澆水,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溫度低時少澆;高時,要隨干隨澆,但絕對不能積水。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對2~4年生苗,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過摘心、摘蕾來促發新枝;植株成型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疊紊亂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杜鵑花,群眾又叫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鮮紅的光彩把山都映紅了。其實杜鵑花哪只紅色,現今植物分類學上僅把「映山紅」作為其中一個種類(包括許多栽培品種)。杜鵑花自然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及亞熱帶,全球800餘種,我國就有600多種,雲南一省有近300種之多。無疑,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生地,而雲南又是其分布中心。

杜鵑花多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喬木,亦有高僅幾厘米、匍匐於岩石地面的旬行杜鵑、紫背杜鵑,也有高達數丈、繁花萬朵的大樹杜鵑、巨魁杜鵑。杜鵑花的頂成傘形花絮,由數朵鍾狀或漏斗狀的花朵組成,宛如有一個飽滿的綉球。葉片多為革質.大如批把,小似指甲,尚有一種吐尖杜鵑,葉片竟長達70多厘米, 寬20多厘米;果為蒴果,種子細如塵埃,播種須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杜鵑花在雲南生長於海拔800米—4500米的高山、中山、低丘和田野,以滇西部高山種類最為豐富。尤其是高山冷濕地帶。多種常綠杜鵑如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寬鍾杜鵑等各色杜鵑花,常成密集的杜鵑花灌叢和純林,竟有連綿一二十公里盡為杜鵑花「花海」的奇觀。杜鵑花的花期依氣候和各種而不同,低山暖熱地帶多在2—3月開放,中山溫涼地帶多在4—6月開放,高山冷涼地帶多在7—8月開放。因其種類繁多,分布廣泛,生態環境之復雜多樣,杜鵑花的體態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干枝百干;有的鬱郁蔥蔥,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虯龍,蒼勁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紅似火、金光燦燦、晶藍如寶,或帶斑帶點,或帶條帶塊,粉紅的、洋紅的、橙黃色的、淡紫色的、黃中帶紅的、紅中帶白的、白中帶綠的,真是千變萬化,無奇不有。有的濃妝艷服,有的淡著縞素,有的丹唇皓齒,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風姿,儀態萬千。

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重要價值,我國品種豐富的社鵑花資源早就為西洋各國所覬覦。早在19世紀初,他們曾不惜巨資多次派人前來雲南採集標本、種子,現今英國皇家植物園誇耀於世的幾百種杜鵑花系多自雲南採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開之際,英倫士女,往來如梭,流連忘返。

1919年,英國採集家傅利斯在雲南騰沖高黎貢山西坡,意外地發現了他從未見過的「杜鵑巨人」——大樹杜鵑。貪婪之心,驅使他雇來苦力,橫著心,舉起斧,硬將這一株高達25米、胸徑達87厘米、樹齡達280年的大樹杜鵑砍倒,撈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回去,至今仍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里。但在63年之後,1981年2月,科學家又在原址,找到了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鵑花王。後經騰沖縣林業局進一步調查,現有胸徑在1米以上的大樹杜鵑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徑粗達3.07米,樹齡在500年以上。大樹杜鵑的花序是一個十分秀美的花團,水紅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長6厘米—8厘米、口徑6厘米的鍾形花朵組成,花序直徑達25厘米。這項天立地的大樹杜鵑,茂盛的樹冠遮天蔽日,燦爛的花朵美如雲霞,它是雲南的驕傲,它是祖國的驕傲!

⑻ 大樹杜鵑花,怎麼栽才比較容易活

其實大樹杜鵑花就是我們所說的杜鵑花。在許多山區,有許多姿態優美、枝葉繁茂的古老杜鵑花堆,深受人們的喜愛。如果挖出來栽培,就是漂亮的盆景。但是,如果老杜鵑花樁存活下來,就需要一定的技術。第一,采杜鵑花的姿勢要端正英山紅的自然界老堆,姿態優美,有一種意想不到的姿態和美感。相對來說,這種堆料如果是為了生存,就要在休眠期盡量挖掘,多帶點原土,讓老堆快速適應環境。而英山紅生長在石縫里,不可能帶來更多的原生土。這個時候該怎麼辦?為了加快生存速度,不要怕麻煩,要小心,多帶絨根和須根,可以吸收營養和水分。沒有這些絨根和細根,杜鵑花的成活率就會打折扣。

杜鵑喜歡柔軟、肥沃、透氣的土壤,需要良好的排水功能。菜園土、河沙、蛭石可以6:3:1的比例作為培養土,土壤在入盆前可以消毒殺菌,促進根系更好的生長。照明新種植的杜鵑花不能在強光下養護,但可以放在散光的地方或半陰涼的地方,以避免陽光照射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杜鵑花生長穩定後,可以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不能長時間遮擋。你怎麼能活著種植杜鵑澆杜鵑花3-5天後可在濕潤的土壤中栽培,以保持土壤略干。在乾燥的土壤中種植的植物需要立即灌溉和種植,以促進根系完全附著在土壤上,有利於後期的生長。

⑼ 杜鵑下山樁挖出來放了一個星期還可以栽活嗎

你好,以及放置一個星期了,這個已經很困難,成活了。
既然你已經挖出來了,你可以先泡在生根水裡一個小時。
在用田園土種植一下看看吧。也許這幾天都是陰雨天,沒有經過日照和暴曬。成活率還是比較高的。

認識下-杜鵑花
一定要見一次的杜鵑花海
杜鵑的「借窩繁殖」
顧有容科普杜鵑和岩須
家養杜鵑花出現死亡現象?「3」個原因要謹記,誰養都能花開爆盆

杜鵑花為何與鳥兒同名
立秋後,家裡的2種花喜歡「吃醋」,20天喂「1碗」,2個月開滿花在立秋後,不少的花友都會在陽台或者客廳里養護花
杜鵑花容易出現掉葉子,這樣做,避免變成「禿頭」杜鵑花又叫做映山紅、滿江紅,是常綠落葉灌木綠植,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
網上買的帶花苞的杜鵑花,養了一段時間卻不開花,應這樣處理網上買了一盆杜鵑花,滿滿的都是花苞,以為在家裡養..
關於養杜鵑的一些建議杜鵑目前算是我家的必養植物之一了,我家的杜鵑花也算是我家養的花中元老級的存在了。從很小的時候開始...
養了養杜鵑,不算特別懂,但也有點個人想法想說出來自古以來,杜鵑就有著「鴻運高照」、「繁榮富貴」的...

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是雙子葉植物綱、杜鵑花科、杜鵑屬的常綠灌木。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該物種全株供葯用:有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不調,風濕等疾病。又因花冠鮮紅色,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中國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花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
原產於東亞,生長在海拔500-2700米的高度。野生物種分布於中國、日本、寮國、緬甸和泰國。
註:杜鵑花也是杜鵑屬約960種植物的通稱
中文名
杜鵑
別名
杜鵑花、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照山紅、唐杜鵑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形態特徵園藝種類生長環境分布范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植物文化
植物學史
命名
杜鵑的拉丁名稱是為了紀念約翰·西姆斯,他是英國物理學者及植物分類學者,英國《植物學雜志》
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對杜鵑花情有獨鍾,不但寫下了許多贊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寫下了「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終於移植成活,詩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據記載,唐貞觀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鵑品種栽培,最有名的是鎮江鶴林寺所栽培的杜鵑花。

⑽ 如何養杜鵑花

杜鵑是喜酸性植物的代表之一,pH值在5.5至6.5為最佳,喜氣候涼爽、濕潤、通風良好的環境,適宜生長溫度為13℃至25℃,生長期 要保持60%至70%的空氣相對濕度,臨開花時相對濕度可達80%左右。杜鵑喜光,但忌強光直射,春秋適當增加遮光,在盛夏季節要達 到遮光70%左右,並經常往葉面上噴水以增濕、降溫,夏季要把杜鵑放在室外養護,以利通風。杜鵑喜淡肥,但忌濃肥,生長期要薄肥勤 施,最好是農家肥,如豆餅水、馬蹄掌水及各類蔬菜、雞毛、魚內臟等雜物浸泡發酵後的液體肥都可以施用。杜鵑為須根,纖細又柔弱, 所以不能用粘重土,喜疏鬆、透水、透氣性好的酸性土,北方可用山泥山、落葉松葉土,或人工配製的培養土及其它腐葉土。花落後要修 剪,目的是為了使花型更美及控制花期,剪下的一年生枝條還可以扦 插繁殖。

杜鵑花如有葉正面發黃,背面有紅色小蟲點,則為紅蜘蛛危害, 嚴重的會落葉,可用40%的三氯蟎醇1000倍液噴霧,七天一次,連續三次可除之。如葉面黃而葉脈仍綠,為缺鐵症狀,可十天左右噴一次 硫酸亞鐵溶液,濃度不超過5‰,用食醋及發酵好的淘米水也有一定的效果。另外還有其它症狀如:葉無光澤、紅褐干尖而逐漸擴大,為 強光直射且通風不佳、溫度過高所致,可改善環境以防治。若是得了褐斑病,可用百菌清、多菌靈、可殺得、甲基托布津等防治。還有葉 子發黃或仍很綠,但輕輕一碰枝條、葉便嘩嘩而落,很快落光,此為光線太暗,悶著了;光線太弱、空氣太乾燥、大氣污染等所造成的可 看情況防治。杜鵑缺水則萎蔫而低垂,新葉嫩白發黃為長期水大泡根所致,若葉萎蔫,但仍綠而不易落,也有為水大造成的。葉有大小不 均或成片的黑斑,多為黑斑病,病菌所致,多因水大、通風差,光線太弱綜合因素所造成了病菌感染,可以改變環境及葯物防治,用葯可 以參考褐斑病治法。

熱點內容
床頭荷花畫 發布:2025-09-17 05:14:06 瀏覽:425
雲南花藝培訓學校 發布:2025-09-17 05:12:36 瀏覽:683
盆花綠植 發布:2025-09-17 05:07:46 瀏覽:470
情人節玫瑰花價錢 發布:2025-09-17 05:02:48 瀏覽:304
盆栽掉皮 發布:2025-09-17 04:53:06 瀏覽:8
胡歌的綠植 發布:2025-09-17 04:53:05 瀏覽:524
花七夕圖片 發布:2025-09-17 04:44:20 瀏覽:376
詠玫瑰詩詞 發布:2025-09-17 04:41:15 瀏覽:147
中建情人節 發布:2025-09-17 04:39:49 瀏覽:742
意蘭花圖片 發布:2025-09-17 04:39:43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