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維也納演唱茉莉花

維也納演唱茉莉花

發布時間: 2022-07-29 11:00:21

Ⅰ 誰能告訴我宋祖英在維也納演唱的第一首歌曲《茉莉花》的簡介

《茉莉花》,起源於南京市六合區的民間歌曲,由著名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帶有濃郁的東方韻味,在國內以及國際都具有較高知名度,廣為傳頌,歌劇《圖蘭朵》就吸收了它的旋律。

Ⅱ 關於《茉莉花》這首歌的資料

起源①江蘇民歌名。 關於《茉莉花》這首江蘇民歌的起源,歷來有不少說法。其中甚至還有《茉莉花》源至古印度佛教音樂之說。目前國內比較肯定和准確的說法是,《茉莉花》的前身是流傳在揚州儀征、南京六合等地的小曲「鮮花調」(又名「仙花調」)。這種曲調廣泛流傳於明、清時期。現存最早的「鮮花調」歌詞見於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1年)揚州戲曲演出腳本《綴白裘》叢書中《花鼓》一劇的「仙花調」。現在發現最早的曲譜,國外見於約翰·貝羅的《中國游記》中記載的「小調」(有譜無詞,後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特》中)。國內最早記譜為工尺譜,此工尺譜記載在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揚州清曲家王萬卿演唱、張中操記譜、武俊達校訂,王萬卿演唱的「鮮花調」更接近當代流行的「茉莉花」。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江蘇六合八百橋鎮金牛山腳下演出。一個雨天的下午,年僅14歲的小團員何仿(何仿,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聽當地人說附近有位藝人不僅吹拉彈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間茅屋裡找到了那位藝人。藝人很熱情,問何仿有沒有聽過《鮮花調》。何仿搖了搖頭。藝人說,這歌在道光年間就有人唱,蠻好聽的。說著藝人拉著琴唱了起來: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年輕的何仿一下子就被這首悠揚動聽的《鮮花調》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不僅用簡譜記下了這首歌,而且按照藝人的方法准確唱了出來。《鮮花調》雖然動聽,但畢竟來自於民間,創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慮再三,對《鮮花調》動了「大手術」,將歌中三種花改為一種花,更改後的歌詞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六合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發展影響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揚州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1942年冬天,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蘇皖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音樂家何仿先生到六合八百橋鎮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歌詞 《茉莉花》江蘇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Ⅲ 茉莉花原唱是誰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是由何仿率領的合唱隊所演唱。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蘇皖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六合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
《茉莉花》歌詞1957版: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Ⅳ 茉莉花歌曲什麼時候走向國際舞台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茉莉花》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應該是2007年吧,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高歌《茉莉花》,我記得在電視上看過這場演唱會。

Ⅳ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茉莉花》最早版本,為清乾隆年間刊印的《綴白裘·花鼓》中的插曲。該劇演一對鳳陽夫妻打花鼓賣藝,被浪盪公子曹月娥邀至家中,唱了一首《花鼓曲》(又稱《鮮花調》)。該曲共12段,前兩段唱詞是:好一朵鮮花,有朝的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開放,對著鮮花兒罵。/好一朵茉莉花,滿園的花開賽不過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罵。後10段唱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演唱中,浪盪公子不時乘機調戲花鼓女。花鼓女躲之,其丈夫護之,形成熱鬧的三人歌舞表演。唱詞中的「茉莉花」,即為劇中的「花
鼓女」;想「采一朵戴」者,為劇中的「浪盪公子」;「看花的」為花鼓女的丈夫。

《鮮花調》的流傳主要有兩個載體:一是流傳六百年、走遍全國的民間鳳陽花鼓藝人,二是戲曲《打花鼓》中的《鮮花調》。到了清末,隨著地方戲、地方曲的興起,這首小曲成為全國眾多地方戲、地方曲藝、各地民歌中的重要曲目。18世紀末,《鮮花調》流傳至英國,後傳遍世界,並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於歌劇《圖蘭多》中。

1942年,新四軍小戰士何仿在江蘇六合採風時,記錄了一位民間藝人演唱的揚劇《打花鼓》中的《鮮花調》。1957年,改編成民歌《茉莉花》,參加全國會演。並被首次標名為「江蘇民歌」而傳遍全國。(《文藝報》2.11)

,《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
發展影響

Ⅵ 宋祖英維也納音樂廳演唱的《茉莉花》是哪個省的版本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不過音樂會上的是改編過的交響樂版,是歌劇《圖蘭朵》中的選曲。

Ⅶ 茉莉花原唱是誰啊,吐血

《茉莉花》是未知原唱的,歌曲來源較早,沒有文獻和相關書籍記載原唱是誰。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能見到的最早與現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詞收編在明朝萬曆年間馮夢龍的《掛枝兒》中。

《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7)維也納演唱茉莉花擴展閱讀:

《茉莉花》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歌曲《茉莉花》在兩個大陸相互隔絕的時代跨越了地理距離的藩籬,成為象徵中歐人民友誼和交流的生動符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首改編後的《茉莉花》唱響中國。此後,眾多世界級亮相讓這首民歌引起蘇皖多地關注。

Ⅷ 茉莉花歌曲的由來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8)維也納演唱茉莉花擴展閱讀:

歌曲《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歌詞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衍生作品

這首中國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國哲學家盧梭的《音樂辭典》中就有收錄,而曲譜則是在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一書中被記錄下來;義大利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將該曲重新編曲成女聲合唱,作為音樂主題用於1926年首演的歌劇《圖蘭朵》。

Ⅸ 宋祖英東方茉莉花飄香歐洲音樂之都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唱音樂會何時舉辦的

03年11月23日

11月23日晚,在音樂之都最著名的音樂殿堂金色大廳,在中國結和鮮花的陪伴下,中國民族歌唱家宋祖英的歌聲顯得格外優美動人。這是中國歌唱家第一次在金色大廳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吸引了1000多名當地觀眾和華僑。宋祖英在維也納民族歌劇院管弦樂團和合唱團的合作下,演唱了十多首中國民歌、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和民族歌劇選曲。

民族歌唱家在金色大廳舉辦獨唱音樂會是需要一些勇氣的,而當晚宋祖英的演唱讓當地觀眾感到了她深厚的藝術功底,無論是《茉莉花》、《龍船調》等中國民歌,還是《大地飛歌》、《好日子》等中國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都受到觀眾的稱贊。前來觀看演出的已故奧地利著名畫家馬克斯·韋勒的夫人激動地對記者說:「很長時間沒有聽到這樣純凈的音樂會了,宋祖英的演唱十分柔美動聽,聲音非常好,形象也很美,這一晚絕對是一個美好的享受。」而施特勞斯家族的後裔同時也是歌手的維利·施特勞斯同樣對宋祖英的演唱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她絕對是一流的歌唱家,她的聲音那麼好聽,那麼美妙,很富有表現力。我尤其喜歡她演唱的《辣妹子》,很有個性,而且在中國民族音調的基礎上有了現代音樂的元素。」

台下的觀眾也為宋祖英帶來的中國歌聲驚喜,台上的維也納民族歌劇院的藝術家們則對合作者宋祖英贊嘆不已。從來沒有聽過中國民歌的女高音歌唱家達琳·吉德說:「宋祖英小姐的歌聲很甜美,她能夠把中國的民族音樂與西洋的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對於我們歐洲人來說非常新鮮。她的聲音有著陽光一樣的色彩,歐洲觀眾也會覺得很舒服。她演唱的《野玫瑰》德文發音十分准確。」女中音歌唱家吉達·施黛拉說:「雖然中國民歌的演唱與我們的歌劇演唱方法不同,而對於我們來說,我們不會把聲樂技巧放在評判宋祖英演唱的標准上。而宋祖英對音樂的詮釋與我們歌劇演唱一樣的美麗。這個時代有很多戰爭,有很多災難,能夠用音樂來表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風貌,用音樂來實現中國與歐洲文化的溝通,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從音樂中聽到了從中國來的一種溫和的感覺,只要有機會我也會演唱中國的民歌。」

Ⅹ 《茉莉花》在哪些國際重要場合演奏過

《茉莉花》這首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幾乎是我們國家在重要事件專和相關國際重要場合屬下的必奏歌曲。在香港回歸祖國的交接儀式上、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現場、2008奧運會會徽揭幕儀式上都演奏了這首《茉莉花》;江澤民同志訪美,在白宮草坪舉行的歡迎音樂會上,美國交響樂團奏響了《茉莉花》;中央民族樂團首赴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新年音樂會,民樂團合奏了《茉莉花》,良宵一曲酣暢淋漓,維也納金色大廳掌聲雷動;江澤民同志以國家主席身份舉行國宴時,曾經親自指揮軍樂團為來賓演奏這首民歌。《茉莉花》在國外也有多種版本傳唱,美國著名的薩克斯演奏家凱利金改編演奏的《茉莉花》長達8分鍾,清香四溢;兩年前,美國發射一顆向外太空飛行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搭載了許多國家的優美樂曲作為地球禮物送給外空生命,入選的中國樂曲就是這首《茉莉花》。

熱點內容
窖口嶺南花卉市場 發布:2025-09-17 16:09:17 瀏覽:364
櫻花小草莓 發布:2025-09-17 16:08:35 瀏覽:615
羽毛玫瑰 發布:2025-09-17 16:04:03 瀏覽:404
在櫻花日語學習大約需要多少錢 發布:2025-09-17 15:30:06 瀏覽:530
櫻花版的藍天 發布:2025-09-17 15:12:57 瀏覽:104
盆景青磚 發布:2025-09-17 15:12:07 瀏覽:165
千尋櫻花 發布:2025-09-17 15:11:52 瀏覽:491
火影忍者白色情人節 發布:2025-09-17 15:03:45 瀏覽:957
梅花三弄古曲 發布:2025-09-17 14:25:13 瀏覽:699
七夕反孤寡 發布:2025-09-17 14:13:57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