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情詩

茉莉花情詩

發布時間: 2022-07-27 14:11:56

『壹』 古代描述茉莉花的愛情詩

冰雪為容玉作胎,
柔情合傍瑣窗開。
香從清夢回時覺,
花向美人頭上開。

『貳』 求一篇泰戈爾《新月集》中的名篇,除了《金色花》《告別》《榕樹》,再加上內容概括

一、作者簡介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是印度近代著名詩人、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他一生在詩歌、戲劇、小說、哲學、政治及音樂繪畫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創作。他的全部作品構成印度文藝復興運動和民族獨立運動的一個重要歷史側面,對印度的社會生活和文藝運動發生了重大的影響。
1961年5月7日,泰戈爾誕生在印度加爾各答的一個商人兼地主家庭,屬波羅門種性。加爾各答當時是印度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所。泰戈爾的家庭在加爾各答知識界頗有影響。祖父、父親都是社會活動家兼學者,兄弟姐妹中有許多人在文學藝術領域也均有成就。泰戈爾的少年時代在一個充滿知識、智慧和理想的氛圍中度過,領受了印度傳統文化和近代西方文明的熏陶。
泰戈爾自幼喜歡誦讀《吠陀》和《奧義書》中的詩歌,從小就醉心於詩歌創作。他曾幾度進入東方學院、師范學校和孟加拉學院,但刻板的學校生活、粗暴的教育方式,使他恐怖而厭惡。他沒有完成學校的正規學業,而是在家中接受父兄的教育。家裡為他請了家庭教師,講授梵語經典、文學藝術。他經常參加家庭文藝演出會。此外,他還從村婦、石匠、幫工和農夫那兒,聆聽生動有趣的民間故事。這樣,他從小就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八歲開始寫詩,17歲發表敘事詩《詩人的故事》,並協助二哥辦《婆羅多》雜志。
1878年,泰戈爾遵照父兄的意願赴英國留學,最初學習法律,以便回國後做一名律師或文職官員。但他的詩人氣質促使他轉入倫敦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研究西方音樂。1880年,經過西方文明洗禮的泰戈爾回到祖國,專心從事文學創作。不久,他跟隨父親和哥哥旅遊屯印度北方,接觸社會,欣賞瑰麗的自然風光。1884年,他參加「梵社」並任秘書。歷時20年。當時他與保守民族主義者兼大作家般給姆•查特吉在雜志上展開了關於印度社會理想的辯論。
這時期是作家創作上的探索階段。在著名的抒情詩《晚歌》(1882)和《晨歌》(1883)中,暢飲著青春之酒的泰戈爾,縱情地抒發青春的歡樂,描述甜蜜的情戀和絢麗的大自然。1886年發表的《新月集》洋溢著純朴的母愛和兒童天真爛漫的幻想。由於這部詩集的問世,泰戈爾被譽為「兒童詩人」。總之,這時期泰戈爾的詩宛如一泓清泉,濕潤了枯寂的印度大地,開創了一代新詩風。
當時印度正處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英國殖民主義者既在經濟上對印度進行掠奪,又從文化上對印度加以滲透。作為殖民地的愛國知識分子,泰戈爾敏銳地意識到印度應該在協調東西方文化方面起到特殊的作用。他說:「在印度,當我們能夠在我們的生活中同化西方文明中永恆的東西時,我們將處於協調兩個偉大世界的地位。」從此,泰戈爾或者在加爾各答協助父親從事社會改良運動,或者在鄉下的庄園里積極探索農民問題。
1890年,他應父親的請求,接管了家族的產業,定居在流經家園附近的帕德瑪河的一條船上。他經常泛舟河上,到處飄流,飽覽了湖光山色,廣泛地接觸了鄉村社會,目睹了農民的艱辛痛苦的生活以及英國殖民當局的專橫暴戾。殘酷的現實震動了詩人的心弦,他對地主剝削制度開始進行抨擊,對殖民當局表示憤概。1898年,他挺身而出,撰文抨擊殖民當局對民族激進派領袖提拉克的迫害,並怒斥對孟加拉的分裂政策。1894年,他擔任孟加拉文學協會副主席。
泰戈爾這時期的創作是豐富多彩的,詩作達九卷之多,其中包括優秀詩篇《雲使》。1894年,他寫了著名詩篇《兩畝地》,1900年,他在民間故事基礎上寫了《故事詩》,這是最為印度人民傳誦的詩篇,是大中小學必選的文學教材。這段時期最重要的創作是一百餘篇短篇小說,他那膾炙人口的《喀布爾人》、《素芭》、《摩訶摩耶》等許多作品,都可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之林。
1901年,他離開舍利達家園,抱著改造社會的目的,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他在聖地尼克坦創辦了一所學校,從事兒童教育實驗。在他嘔心瀝血的培育下,這所學校在1921年發展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
1905年,英國推行孟加拉分裂政策,印度掀起民族解放運動的第一次高潮。詩人聞訊後,毅然離開鄉村,來到加拉加答,投身於民族獨立運動。他慷慨陳詞,發表演說,抵制英貨,領導示威遊行,並創作了不少激動人心的愛國歌曲。不過這時他的思想十分矛盾,他既主張與殖民主義作斗爭,又幻想通過宗教、教育和道德手段來實現民族自治,反對暴力斗爭。
但是,泰戈爾仍是隨著時代步伐而前進,沒有安於象牙塔里的生活。當1919年英國殖民者在阿姆里察屠殺手無寸鐵的印度人民,迫使印度人民奮起反抗,掀起了第二次民族獨立運動的高潮時,泰戈爾馬上寫信給英國總督,表示抗議,堅決拋棄英國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權,支持群眾斗爭。
這時期是泰戈爾一生創作的最輝煌時期。盡管泰戈爾的世界觀經常處於矛盾之中,但在文學上仍提供了大量反映民族獨立運動的作品。如1910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戈拉》,雖則是描寫19世紀70、80年代的印度社會生活,實則展示了20世紀早期社會及其時代特徵。這部史詩般的小說描述了印度激進的民族主義者、正統派新印度教徒和梵教徒在印度民族獨立問題的斗爭。他還寫了劇本《贖罪》《頑固堡壘》《紅夾竹桃》等,其中以《紅夾竹桃》最有影響,可以說開創了戲劇的新天地。
這時期泰戈爾的詩歌達到了完美的地步。1912年問世的抒情詩集《吉檀迦利》,曾獲諾貝爾文學獎,它以優美的抒情格調和秀麗的詩句,表達他與神交流自己熱愛祖國和人民的熾烈情感。1913年,泰戈爾又先後發表了詩集《飛鳥集》和《園丁集》,它們盪漾著對人和自然的熱愛情感,對於人在世上的使命寄於了更大期待,人必須把世間變成天堂,而不是往別處尋找天國,顯示了比《吉檀迦利》更為積極的進取精神。
1919年,印度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泰戈爾的思想也發生了重大的轉變,他聲明放棄英王授予他的男爵稱號,以示對英國殖民者的抗議。他四處奔走,尋求印度民族的出路。他於1916年到過日本和美國,1920-1921年訪問法國、丹麥、瑞典、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24年訪問中國,1930年到過蘇聯。他在各國發表演講,反對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他開始反省自己的思想,創作上的神秘主義色彩和改良主義情調被政治熱情和戰斗精神所取代。1941年8月7日,泰戈爾在加爾各答的祖宅里去世。
泰戈爾的創作生涯長達60多年,留下了數量驚人的文學作品。他的詩要主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主要劇作包括《郵局》《摩克多塔拉》和《紅夾竹桃》;《沉船》和《戈拉》是長篇小說的代表作;短篇小說的優秀之作有《摩訶摩耶》《喀布爾人》等等。
他的作品所表達的思想以印度的傳統哲學思想為主,但也受到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他接受了印度教正統派的哲學思想,認為作為宇宙精神的「梵」與作為個體精神的「我」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梵我合一,達到最高的快樂境界。同時他也提倡東西方文化互補論,主張向西方學習,而不以東方的精神情感抹煞西方的意識形態,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觀。
在詩歌創作方面,他在50餘部詩集均用孟加拉語和英國寫成,因此,他擁有世界范圍的廣大讀者。在詩歌創作技巧上,他受到印度古典文學和孟加拉民間詩人的抒情歌曲的影響。而他更贊賞不押韻、不雕琢的自由詩。他說:「標出詩的格律沒有用處——為了領會一首詩之美用不著從學究那裡去學習什麼。有一件事情我注意到了,不懂世故的心靈能抓住詩歌的可愛之處,那些分析詩歌的人們決不會決得到的。他們已經失掉了心靈這種本質,或者從來就沒有過。問題是,詩歌必須以同情與感覺才能接近。」泰戈爾所推崇的自由詩不是印度傳統的詩歌形式,所以,在詩歌創作方面,他主要接受了西方文學的影響。
在小說創作方面,印度古代幾乎沒有小說創作的傳統。泰戈爾完全是在西方的影響下進行小說創作的。他的小說,除了內容之外,從形式到技巧都是西方化的,沒有任何印度色彩。
泰戈爾生活在東西方文明劇烈沖突的時代,他一生致力於在沖突中尋求和諧、在對抗中尋求對話的偉大事業。他以自己的豐富創作完成了這項使命。他的偉大作品成為東西方人民的共同精神財富。在印度和孟加拉,他被奉為「詩祖」,每逢的他的誕辰日,印度都要舉行慶典,把他當作民族英雄頂禮膜拜。在歐洲,他也受到熱烈的歡迎和廣泛的贊譽。總之,站立在東西方文明交匯處的泰戈爾,對東方,對世界的意義是非同尋常的。
二、作品提要
《泰戈爾詩選》包括以下內容:
《詩選》。這是泰戈爾的一部相當重要的英文詩集,共收入詩歌130首,並有序詩一篇,由國際大學出版社在詩人逝世翌年出版。詩集中除了最後9首之外,均為詩人自己從孟加拉文譯成英文。詩選時間范圍從1886年至1941年,跨度達56年。詩集中的重要詩歌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類型,即宗教抒情詩、寫實的詩和政治抒情詩,此外還有一些雜詩。宗教抒情詩具有神秘的色彩,比較難於理解,但卻十分耐人尋味。第九十四首、第一百首均系寫實詩歌中的名篇,前者以傳神之筆描繪了一條小河的神韻,後者熱情贊頌了矯健的山達爾婦女。政治抒情詩在這部詩集中佔有顯著地位。它們表現了詩人維護正義和嫉惡如仇的凜然正氣。例如,第一O二首抒發了詩人對殖民者蹂躪非洲人民的強烈義憤,第一O八首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丑惡嘴臉。
《故事詩》。這是泰戈爾前期詩歌創作中一部極其重要的孟加拉文敘事詩集,在印度歷來被視為詩人留給人民的最好的精神遺產之一。詩集收入詩歌24首,並有序詩一首,初版於1900年。當時,詩人不但正處於創作井噴階段,也處於愛國主義激情洶涌之時。詩集主要取材於印度古代經典作品中的歷史傳說,其中既有佛教故事、印度教故事和錫克教故事,也有拉其普特人及馬拉塔人的英雄傳說。詩人熱情歌頌了民族英雄的抵禦異族入侵時英勇獻身的精神。其中《被俘的英雄》無異於一部錫克教徒英勇斗爭的史詩。在莫卧兒軍隊的殘酷鎮壓下,英雄們的鮮血灑遍五河之邦,七百個英雄連同他們的首領般達都因戰敗被俘,全部壯烈犧牲。《戈賓德•辛格》一詩充分表現了錫克教祖師戈賓德•辛格百折不撓的堅強鬥志。他在戰斗失敗之後仍然對未來信心百倍,懷著豪邁的英雄氣概去重整旗鼓,「等待著曉日初升的黎明出現」。這些詩歌來盪氣回腸,令人感嘆。《故事詩》中的佛教和印度教故事,表現了詩人對民本文義的弘揚和對真善美的禮贊。這部詩集在當時極大地激勵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者的斗爭意志,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吉檀迦利》。這部英文宗教抒情詩歌是泰戈爾的代表作,是20世紀世界文壇影響最大的一部詩集。詩集共收詩歌103首,1912年在倫敦出版後隨即風靡西方世界。這些詩歌,是詩人從其同名孟加拉文詩集和另外幾部孟加拉文宗教抒情詩集選擇出來的。孟加拉文泰戈爾有著嚴格的韻律,而英文《吉檀迦利》則以散文為體。「吉檀迦利」的意思是「獻歌」。縱觀詩集,我們不難看出,它是詩人獻給一位神的。在詩人筆下,這位神有著種種名稱和身份。詩人時而稱為他「主人」,時而稱他為「朋友」,時而稱他為「父親」,時而稱為他「國王」,但更多的時候還是直接稱為他「神」。在翻譯這部詩集時,詩人借用了英語中「God」一詞,但他詩中的「God」並不是基督教的上帝,而是從印度哲學中玄而又玄的「梵」這一抽象概念演化而來的一具有人格的宗教神。兩者雖然同為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者,但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泰戈爾的宗教哲學思想,主要來源於印度古代奧義書哲學和印度教毗濕奴派教義。這是一種類似於泛神論的思想。奧義書哲學認為,萬有同源,皆出於梵,梵是宇宙的最高本質和最高實在,泰戈爾認為,梵是一種無限的存在,而現象世界和人是有限的存在;人的靈魂與宇宙精神具有實質的同一性。達到梵我一如是詩人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在「有限」中證悟「無限」的歡樂,是他宗教抒情詩歌創作的母題。他在這部詩集中表現出來的熱愛人民和祖國的赤忱之情感人至深,他對自然、人生、歡樂、光明和歌頌洋溢著奮發、熱烈的情緒。詩集中關於神在自然中和人類社會顯現的描寫,蘊含著現實主義的因素,飄散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在藝術上,詩歌語言樸素自然,清新流麗;感情熱烈真摯,含蓄細膩;意境寧謐深邃,耐人尋味;形象鮮明具體,生動活潑。詩集熔哲理與詩情與一爐,充分體現了泰戈爾詩人兼哲人的本色。《吉檀迦利》就是這樣一部以形象化的藝術手法表現詩人宗教哲學思想的抒情詩集。
《新月集》。這是泰戈爾的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英文散文詩集。共收入詩歌40首,初版於1913年。這些詩歌是詩人從自己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詩集《兒童集》翻譯出來的。詩集中天真的孩子與慈愛的母親正是詩人的愛子與賢妻。這部兒童詩集被認為世界文學中無與倫比的藝術珍品。它也深受我國數代讀者的鍾愛。詩人依照兒童的邏輯,以樸素的語言、明快的格調和瑰麗的譬喻,描繪出兒童的種種動人情態和奇思妙想。
《園丁集》。這是一部「關於愛情和人生的」英文抒情詩集,詩體為散文詩。共收入詩歌85首,初版於1913年。詩集中的大部分詩歌是詩人從自己拓19世紀90年代創作的幾部孟加拉文詩翻譯而來的。不難發現,這些詩歌流溢著青春的動人朝氣,閃射著愛情的美麗色彩。《園丁集》表現的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兒女情愛,美國著名詩人和評論家龐德認為,《園丁集》中的詩歌猶如「天上的星辰」。詩人採用象徵等手法,細膩而又含蓄地表現戀愛中的種種情緒,其言外之意,發人深思,引人遐想。
《飛鳥集》。這是一部富於哲理的英文格言詩集。共收詩325首,初版於1916年。其中一部分由詩人譯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詩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則是詩人1916年造訪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詩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餘,不斷有淑女求其題寫扇面或記念冊。考慮到這一背景,我們就不難理解這些詩何以大多隻有一兩行。詩人曾經盛贊日本俳句的簡潔,他的《飛鳥集》顯然受到了這詩體的影響。因此,這些詩以深刻的智慧和簡短的篇幅為其鮮明特色。美籍華人學者周策縱先生認為,這些小詩「真像海灘上晶瑩的鵝卵石,每一顆自有一個天地。它們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卻是豐富的、深刻的。」可謂言之有理。
在「1921-1941年詩選」中,《問》、《邊沿集》第十八首和《生辰集》第十首等都是詩人晚年的名篇。面對世界上弱肉強食、侵略橫行的現實,他在《問》一詩中表達了對宗教泛愛之說的強烈質疑。《邊沿集》第十八首寫在法西斯主義猖獗的年代。年代八旬的詩人大義凜然,向每一個家庭呼籲:「准備戰斗吧,反抗那披著人皮的野獸!」《生辰集》第十站是這部《泰戈爾詩選》的壓軸之作。詩人在這首詩中回顧並反省了自己的一生。
三、思想內容
泰戈爾是一位很有思想深度的作家,要理解他作品的思想就必須理解其復雜深邃的思想。泰戈爾生活的時代正是印度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時代精神的洗禮和西方民主思潮的影響,使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他注重發揚民族傳統,喚起民族覺醒,提高民族自信心,同時又不排除對西方文化的了解與學習。他《詩選》中的重要部分,表現了一位愛國人維護正義和疾惡如仇的凜然正氣。他的《向母親致敬》這首歌,在印度獨立後被定為國歌。他的愛國詩篇,如《洪水》、《不要介意,我的心啊》、《敬禮佛陀的人》等等,在印度廣為傳揚,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
泰戈爾又是一位「泛愛」「泛神」論者。他的世界觀是很豐富而矛盾的,呈進步色彩的同時,又具有唯心主義色彩。詩人認為宇宙萬物有一個共同的主宰者,這個主宰是一個無形無影而又無所不在的實體—梵。梵就是神。泰戈爾在《人格》一書中寫道:「在印度,我們的文學大部分是宗教性的,因為與我們同在的神並不是一個遙遠的神;他屬於我們的寺廟,也屬於我們的家庭。我們在所有戀愛與慈愛的人性關系中,都感覺到他與我們親近,而在我們的喜慶活動中,他又成了我們尊敬的主賓。在開花與結果的季節,在雨季到來的時候,在秋天的累累果實中,我們看到了他的披風的邊緣,而且聽到他的腳步聲……」人們只有達到與梵即神完全合一的境界,才會真正感到快樂與幸福。著名詩篇《吉檀迦利》所表現的就是對於這種境界的追求和感受。如第65首:「你的世界在我的心靈里織上字句,你的快樂又給它們加上音樂。你把自己在夢中交給了我,又通過我來感覺你自己的完滿的甜柔。」這就是追求「梵我同一」感受到的異乎異常的快樂。
泰戈爾自幼受《奧義書》影響。《奧義書》是印度古老的哲學經典之一。泰戈爾吸取了積極的「梵我同一」的思想,對其中消極的「輪回解脫」說卻持獨特見解,他不主張遁世、厭世,而是主張入世、愛世。如在《剛與柔》的第1首詩里,他滿懷激情地唱出自己對現實生活的熱——「我不願舍棄這美麗的世界,/我願同光輝的太陽在一起,/我願同盛開的鮮花在一起,/我願同人們生活在一起。」在《園丁集》第43首詩里,他說「永不會做一個苦行者」「這是我堅定的決心……/不,我的朋友,我將永不離開我的爐火與家庭,去退隱到深林裡面,/如果在林陰中沒有歡笑的回響;如果沒有鬱金色的衣裙在風中飄揚;/如果它的幽靜不因有輕柔的微語而加深。/我將永不會做一個苦行者。」(冰心譯)
最為可貴的是,泰戈爾在不惑之年仍然可以用兒童的眼光和一支有魔力的筆,將讀者帶到雲端,帶到波浪尖上,帶到媽媽溫柔靜謐的臂彎里。《新月集》正是一本這樣的詩集。詩人用成人的心理揣摩著孩童的志趣,以樸素的筆調,明快的語言,清新的意境,刻畫出一幅幅孩提時代歡樂的生活圖景。
泰戈爾稱藝術家是「自然的情人」。他自己便是異乎尋常地迷醉於大自然。他的《飛鳥集》有小草對大地的依傍、陰影對光的追逐、海鷗對波濤的呼喚……萬千事物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紛呈沓至,涌達胸際,流瀉筆端,泰戈爾忘情於自然,使他的精神境界非常高尚。「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窗前唱歌,/又飛去了。/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麼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裡。」這似乎在隱喻兩種人,一種是為他人服務,生命有價值的游吟詩人,一種是離群索居、自生自滅的林中隱士,對比鮮明,發人深思。作者在寫自然的同時,也傳遞出對世態人生的探討,正是借大自然的有聲、有色、有光、有形的事物—審美客體,表達自己作為審美主體無聲、無色、無形的情思。
歌頌愛情也是泰戈爾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主題。詩人為什麼要寫愛情詩呢?他在《園丁集》第2首寫道,他不願意「坐在生命的岸邊默想著死亡和來世」,而寧願「看守著」「是否有年輕的飄游的心聚在一起,兩對渴望的眼睛切盼著音樂來打破他們的沉默並替他們說話」,因而決心為情侶們編寫熱情的詩歌。他的愛情詩摹寫了戀愛中的青年男女各種各樣復雜微妙的思想感情,更多的似乎只是傳達一種情感,給人一種美的感覺。
總之,泰戈爾詩的思想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他對自由、民主的呼喚與追求,他對自然、人生的禮贊與剖析,他的人道主義、愛國主義、「梵神合一」等進步思想仍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與現實意義,值得我們涵詠咀嚼,品味不盡。
四、藝術特色
泰戈爾之所以能夠獲得世界聲譽,除了它那耐人尋味、豐富多彩的思想內容外,還與詩人卓越的藝術表現能力有關。
首先,詩人善於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插上想像的翅膀,任其自由馳騁,隨意翱翔,構成一幅幅栩栩如生、色彩斑斕的圖畫,顯得優美動人。如《吉檀伽利》第61首詩連續提出一系列有趣的問是否有——「這掠過嬰兒眼上的睡眠——有誰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嗎」,「在嬰兒睡夢中唇上閃現的微笑——有誰知道它是從哪裡生上來的嗎」,「在嬰兒的四肢上,花朵般噴發的甜柔清新的生氣,有誰知道它是在哪裡藏了這么許久嗎」;然後逐一加以回答——在螢火朦朧的仙村裡有兩顆甜柔迷人的花蕊吻著嬰兒的眼睛,一線新月的微光觸到消散秋雲的邊緣生出來了微笑,當母親還是少女時充塞在她心裡的溫柔安靜的愛幻化為嬰兒四肢上的生氣。這首詩通過美麗的遐想,生動地描繪了嬰兒的可愛神態,表達了愛的主題,頗具藝術力量。詩人善於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營構詩篇。有許多詩形式上短小但容量極大,就是因為詩人聯想、想像新奇,意蘊悠遠。如《飛鳥集》第92首:「綠葉的生與死乃是旋風的急驟的旋轉,它的更廣大的旋轉的圈子乃是在天上繁星之間徐緩的轉動。」誰都見過樹葉的凋落,也見過斗轉星移,詩人卻能從樹葉的生死入手寫到星辰,讓讀者不禁想到樹葉的又一次飄落,嗟嘆「逝者如斯夫」了。又如《飛鳥集》第240首「爆竹呀,你對於群星的侮蔑,又跟了你自己回到地上來了。」詩人將驕傲的人比喻為爆竹,爆竹憑借自己在黑夜中短暫的光亮自命不凡,最終很快又落回地面,形象地說明了人不可妄自尊大。
其次,詩人善於使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比為具體的形象,顯得生動活潑,富有魅力。例如《吉檀迦利》第8首詩用「那穿起王子的衣袍和掛起珠寶項鏈的孩子」,在游戲中失去一切快樂,為怕衣飾的破裂和污損,不敢走進世界,甚至於不敢挪動的形象,說明人們應當保持艱苦本色,不要追求華美,以免「使人和大地健康的塵土隔斷,把人進入日常生活的盛大集會的權利剝奪去了」。閱讀泰戈爾詩集,我們時常發現詩人詩歌的意象往往富於象徵色彩,使筆下形象充滿深層含義,寓情於景。像《園丁集》中的第12首、第55首,《新月集》中的《對岸》《玩具》等等,都是寓理性思考,抽象情感於生動豐富的物象的佳作。泰戈爾的詩多短小精悍,《飛鳥集》中詩大部分只有一兩行,極少數是三四行,但能做到景、情、意、理四妙兼得。詩與哲理的結合也是泰戈爾詩的一大特色。且哲理的內容又不減弱詩的形象性,相反,由於泰戈爾高超的表現水平,使他的詩的意境更為深遠和含蓄。如《飛鳥集》126首:「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善。」味外之者,韻外之致,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如第6首:「如果你因失去太陽
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群星了。」告訴人們不要因過去而沮喪。第65首:「小草呀,你的足步雖小,但是你擁有足下的土地。」片言只語,都包含著渺小與偉大的辯證哲理。他的詩言簡意賅,雋永深邃。
泰戈爾的詩歌,以其高度的語言藝術吸引著、感染著一代又一代讀者。讀不懂泰戈爾詩的人或許有之,但主為泰戈爾的詩歌語言不美的人卻從來沒有。如同一切大詩人一樣,泰戈爾也是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語言藝術巨匠。他的抒情詩,清辭麗句,能讓人陶醉;他的故事詩,樸素無華,卻動人心魄。也就是說,在表現不同內容的詩歌中,他的語言表現出不同的色彩變化。泰戈爾十分注意語言的形象性,為此,他常常藉助於比喻。他的比喻每每別出心裁,千變萬化,富於藝術魅力。他還常常以自然人格化,賦予各種事物以生命。他在寫到自然風光時,力求將所寫的對象畫面化,敷上種種不同的色彩。他寫景喜歡使用白描手法,這在敘事詩中尤為明顯。他還十分注意語言的音樂性。孟加拉語本來就是一種富於音樂性的語言,泰戈爾在詩歌中又巧妙地運用各種擬聲詞,用以模擬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響,因而使得語言音韻鏗鏘,悅耳動聽。泰戈爾又十分注意語言的感情色彩,使其表現出強烈的抒情性,因而增強了語言的藝術感染力。泰戈爾力求語言的大眾化。他不但學習書本語言,而且學習人民大眾的語言。他認為詩人應當「像質朴的人那樣講話,用質朴的散文語言」寫作。
泰戈爾的藝術風格當然既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單一的。生活是多方面的,有才華的多產的作家往往需要而且也能夠寫出具有多樣風格的作品。他那些清新流利、富於美感的愛情詩以及大量描寫自然風光的詩作代表了他光風雯月、靜穆恬淡的一面。但他又寫過一些雄渾豪壯、氣魄宏大的自然詩,寫過歌頌英雄、氣貫長虹的故事詩,還寫過尖銳潑辣、入木三分的諷刺詩,這些詩代表了他豪放激烈、怒目金剛的一面。但這些詩又有共同的特色,這便是泰戈爾之所以為泰戈爾的地方,不管寫哪種風格的詩,泰戈爾都表現出極大的抒情能力。他的詩歌的抒情特色不僅在愛情詩、自然詩中十分鮮明,而且敘事詩中表現得也很強烈。他不愧為一個偉大的天才的抒情詩人。
思考題:你認為泰戈爾的詩歌的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叄』 如何評價清朝國歌《鞏金甌》

關於大清朝的國歌,之前一直流傳一個段子:


其實歌詞還算不錯,曲子也湊合,但是這已經是1911年,清朝即將滅亡,還用這么粉飾太平的歌詞,總感覺是一種諷刺。

這首歌發布了沒多久,武昌起義就爆發了,也就真應了最後一句,天高高,海滔滔……

『肆』 離別情詩高手進!!!

新婚別
杜甫
兔絲附蓬麻,
引蔓故(一作固)不長。
嫁女與征夫,
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
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
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
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
沈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
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
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
久致(一作致此)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
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
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
與君永相望。

垂老別
杜甫
四郊未寧靜,
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
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
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
所悲骨髓乾。
男兒既介胄,
長揖別上官。
老妻卧路啼,
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
且復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
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
杏園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
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
豈擇衰盛端。
憶昔少壯日,
遲回竟長嘆。
萬國盡征戍,
烽火被岡巒。
積屍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何鄉為樂土?
安敢尚盤桓?
棄絕蓬室居,
塌然摧肺肝。

無家別

寂寞天寶後,
園廬但蒿藜。
我里百餘家,
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
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
歸來尋舊蹊。
久行見空巷,
日瘦氣慘凄。
但對狐與狸,
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
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
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
召令習鼓鼙。
雖從本州役,
內顧無所攜。
近行只一身,
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盪盡,
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
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
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
何以為蒸黎?

「三吏」「三別」是歷來對杜甫組詩《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的簡稱。這六首詩是杜甫於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計劃、有安排寫成的作品。當年三月,唐朝六十萬大軍敗於鄴城,國家局勢十分危急。為了迅速補充兵力,統治者實行了無限制、無章法、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親眼目睹了這些現象,懷著矛盾、痛苦的心情,寫成這六首詩作。這次戰爭,與天寶年間的窮兵黷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種救亡圖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大罵「天地終無情」,一面又不得不擁護這種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淚安慰、勸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線。百姓在難以忍受的殘酷壓迫下,妻勸夫,母送子,先後走上戰場,有的老嫗甚至獻出了生命。杜甫在揭露統治階級兇殘苛暴的同時,以無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用唯妙唯肖的筆觸,歌頌了廣大的人民。「三吏」與「三別」,表現手法不盡相同,所謂「三吏夾帶問答敘事,三別純托送者行者之間」。在「三吏」中,因為夾帶問答,所以杜甫本人出場;在「三別」中,因為通篇都是人物的獨白,所以杜甫沒有露面。從文學源流上看,「三吏」「三別」上承《詩經》、漢樂府風格,下啟白居易諸人新樂府,是杜甫現實主義創造的一個頂點。

『伍』 求一首愛情詩,詞,或曲,表達兩人相愛永遠

仁兄,我是樓上的依田嘉爾,現在這是我的小號,上面帖子限字,寫不了了,在這給你補最後一段。

------------------------

--100--

當我靠近你的窗門,你嘎然止聲,宛如一隻青鳥,把隔夜的啼鳴扔在屋頂。
暴雨就要來了。這一次,我也可以放聲歌唱,把積郁彌久的愴然,拋進夏夜。與你的歌聲相互停駐、糾纏、愛撫、哭泣……在這片無垠的荒原,除此,我們一無所有,一無所求。
寶貝,如果這是愛,如果這是孤獨行俠與藍色天堂的吸引,如果這是歌聲的源頭,是雨聲的歸宿,如果……
我將告別七月,從綠洲到沙漠,從沙漠到大海,從歌聲到雨聲……直達我的地獄,你的天堂……

------------------------

我推薦你去中國情詩網

http://www.qingshi.net/index.htm

『陸』 第一次的茉莉賞析,作者泰戈爾的簡介寫作背景,用的修辭手法

我讀這首的時候,真的好感動好感動,好想哭好想哭。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生於加爾各答市一
個有深厚文化教養的家庭,屬於婆羅門種姓。1913年他憑借宗教抒情詩《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頌》,1911年出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人(也是首個亞洲人)。他與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齊名,並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的兩位巨人」。

詩人在詩中描述主人公喜愛著大自然,生活過的很愜意,但每次一想起孩提時代曾經捧起的白色茉莉花就充滿了甜蜜的回憶。
每當我們逐漸長大時,也得到了生活中的歡樂,但這些歡樂與最早期最初接觸的歡樂是完全無法比擬的。因為初體驗的感覺永遠只有一次,就是那一次,當我捧起白色的茉莉花時,我的心裡充滿了回憶的甜蜜。詩人非常擅於使用心境的對比,感人的筆觸。
多多少少也顯露詩人是勸勉大家應該感謝自己曾經得到的歡樂與及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最讓人感動的是,泰翁的朴實平淡的文字營造出來的氣氛,如"我生平有過許多快活的日子,在節日宴會的晚上,我曾跟著說笑話的人大笑。" "在灰暗的雨天的早晨,我吟哦過許多飄逸的詩篇。"然後又在後面,寫下主人公想起捧起茉莉花的心情,這樣的手法已經深深地將整首詩捧向感動巔峰了。
讓我想起鄰家女孩和她的青梅竹馬的往事,很純很青澀

『柒』 跪求藏頭詩,雨夜賞花,茉莉真美。雨夜,茉莉是網名。情詩。謝謝

雨 過天晴輕語嫣
夜 夜芳華情萬千
賞 花賞月賞君心
花 動相思玉生煙
茉 如人間知音在
莉 然如許夢嬋娟
真 情如許花常在
美 若瑤池天上仙~·

希望你會喜歡~·

『捌』 七月什麼花如雪和它類似的句子

七月茉莉花如雪 九月菊花姿百態 十月芙蓉正上妝 十一月水仙潔如玉 源於十二月花名歌
南燭子,小葉女貞,米蘭,不過最常見的是茉莉。七月茉莉淡如雪。

熱點內容
如荷花一樣 發布:2025-09-17 21:19:35 瀏覽:333
平遠哪有蘭花 發布:2025-09-17 21:19:33 瀏覽:978
茶花塑料質量 發布:2025-09-17 21:18:38 瀏覽:986
山中一朵馨香的蘭花 發布:2025-09-17 21:17:25 瀏覽:632
一陣風櫻花 發布:2025-09-17 21:17:21 瀏覽:980
手畫蘭花圖 發布:2025-09-17 20:54:46 瀏覽:350
海棠com 發布:2025-09-17 20:39:40 瀏覽:285
太極土種植蘭花好嗎 發布:2025-09-17 20:38:02 瀏覽:394
一朵花還有一朵什麼 發布:2025-09-17 20:22:50 瀏覽:151
古箏曲梅花三弄曲譜 發布:2025-09-17 20:08:36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