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山上杜鵑花
Ⅰ 杜鵑花是哪個市的市花
好多城市都是:
丹東 杜鵑花
九江 杜鵑花
三明 杜鵑花
韶關 杜鵑花
餘姚 杜鵑花
井岡山專 杜鵑花
巢湖 杜鵑花
台北 杜鵑花
新竹屬 杜鵑花
榮成 杜鵑花
嘉興 杜鵑花、石榴
無錫 杜鵑花、梅花
長沙 杜鵑花
珠海以前的市花也是杜鵑花,不過現在改成紫荊花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Ⅱ 杜鵑怎麼養新買的杜鵑 花有些蔫了 還有沒開的也蔫了
1、適量澆水
杜鵑花花謝了後怎麼養,花後的修剪技巧與養護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杜鵑花的根系多為毛細根,平時在澆水的時候不能用大水猛澆,如果淋了雨,也要及時的排水,防止根系腐爛。在春秋兩季可以1~2天澆一次水,夏季高溫時可以早晚各澆一次,澆水的時候最好用噴灌的方法,這樣更利於植株的吸收。
2、光照充足
杜鵑花花謝了後怎麼養,花後的修剪技巧與養護方法
杜鵑花喜歡半陰的環境,平時可以將其放在陽光散射充足的地方。杜鵑花懼怕強光,在夏天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蔭蔽通風。光照過強可能會灼傷葉片,導致葉子乾枯死亡。
3、改善土質
杜鵑花花謝了後怎麼養,花後的修剪技巧與養護方法
杜鵑花喜歡在微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長,土質要肥沃疏鬆,有良好的透氣排水性。所以在養護的時候,要經常的進行鬆土工作,如果PH值偏鹼的話,可以在澆水的時候加入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改善。
4、合理施肥
杜鵑花花謝了後怎麼養,花後的修剪技巧與養護方法
杜鵑花在花謝之後,施加的肥料以氮肥為主,每隔一個月施一次肥即可。在杜鵑花開花之前,要多施加磷鉀肥,施肥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量,千萬不能燒根。
5、換盆修根
杜鵑花花謝了後怎麼養,花後的修剪技巧與養護方法
在杜鵑花開花之後,可以進行適當的換盆換土,將整個植株從花盆中脫出來,可以用水將根繫上的宿土沖掉,然後將一些失去活力的老根以及爛根修剪掉,再配製肥沃疏鬆的土壤,重新栽種。
Ⅲ 丹東杜鵑嫁接方法 如何嫁接丹東杜鵑
1、杜鵑的嫁接可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進行,但一般以3-6月為佳,因為這時植物的開始新的生長,所以成活率會變高,而且這是氣候、濕度都比較適宜生長。
2、接穗選擇,一般會以當年生的半木質化枝條為佳,因為它們的長速較快,能夠較早的發出新芽。不要選擇病枝或長勢較弱的枝條,這樣的枝條生長速度慢,所以成活率會較低。
3、處理切口,使用消毒的小刀將接穗的基部切成楔形,然後還要露出形成層,因為這樣才能跟砧木的切口處組織相互融合。它的長度一般為5-10cm,還要保留2-3個節,因為枝節處含有大量的生長素,利於萌發。砧木需要切開一個小口,也需露出形成層,隨後將接穗插入切口,使得它的形成層與砧木的相互連接。
4、連接保濕,將插好的切口處固定位置,然後使用塑料繩或者塑料膜將嫁接的位置捆綁起來,完成後需要使用一個塑料袋將它們扎緊、保濕。
5、日常養護,開始時,需要將植株放置在蔭蔽處養護,大約一個月左右即可去袋,然後等枝條長出新芽後就是成功進行了嫁接。
Ⅳ 黑龍江鳳凰山杜鵑花啥時候開
杜鵑花分為「五大」品系:即春鵑品系、夏鵑品系、西鵑品系、東鵑品系、高山杜鵑品系。[4]
春鵑
指先開花後發芽,四月中、下旬、五月初開花的品種,所謂春鵑首先主要是20世紀20-30年代沈淵如先生自日本引入到上海栽培的,同時當地花農通過對原種的選育及雜交形成國內特有品種。因春天開花,就定名為春鵑,也就這樣一直延續至今。
春鵑花原產中國,馬來半島及亞洲南部高山亦有分布。中國四川、雲南、貴州山區常綠杜鵑種類極為豐富,落葉杜鵑從東北到華南都有分布。天然群落分布於高山,生長在陰坡上,屬半蔭性植物。喜生於氣候涼爽、空氣濕度大、酸性土壤,也耐瘠薄,但不耐積水。
春鵑因葉多毛,故有人又叫「毛鵑」,因葉大又叫「大葉杜鵑」。它是白花杜鵑、錦綉杜鵑原種的變種和雜交種。常綠、直立、獨干或干叢生,長勢旺盛,葉長橢圓形,長約10厘米,寬3厘米左右,色深綠,4月下旬5月上旬開花,花簇生頂端,布滿枝頭,花時十分絢麗,一苞有三朵花,花大,直徑可達8厘米,花冠寬喇叭狀,多數單瓣,5裂,花筒長4-5厘米,喉部有深色點,顏色有大紅、深紅、紫紅、純白、粉色、灑錦等。花後發3-5枝或6-7枝新梢,7-8月開始形成花芽。耐寒,多為地栽,由於繁殖生長快,當時作嫁接西鵑或其它新品種的砧木用。同時在園林綠化工作中,常應用於地被色塊或造景。[4]
夏鵑
春天先長枝發葉,5-6月初時開花,故稱夏鵑。夏鵑的主要親本據說是皋月杜鵑、五月杜鵑。
其特徵是:開張性常綠灌木,株形低矮,發枝力特強,樹冠豐滿,耐修剪,葉互生,節間短,稠密,葉長3-4厘米,闊1-2厘米,為狹披針形至倒披針形,質厚、色深、多毛,霜後葉片呈暗紅色。花期5月中旬-6月,可持續到7-8月。花冠寬喇叭狀,口徑一般大約5厘米左右,大的有7-8厘米。花型單瓣、重瓣和套瓣,花瓣變化大,有圓、光、軟硬、波浪狀和皺曲狀等。四季綠色,四季開花,有黃、紅、白、紫四色奇觀,四季栽培,美化環境。可以盆栽,也可以在蔽蔭條件下地栽。陽台栽培的夏鵑樹,應修剪整理為球形。其形秀麗美觀。庭院栽培的夏鵑樹,應剪整為傘形,其形增添樂趣美景。適宜群植於濕潤而有庇蔭的林下、岩際,園林中宜配植於樹叢、林下、溪邊、池畔及草坪邊緣;在建築物背陰面可作花籬、花叢配植。一些種類可製作盆景。[4]
東鵑
東鵑是日本的石岩杜鵑的變種及其眾多的雜交後代,從日本引入,為與西洋杜鵑相應故稱東鵑。東鵑花期春天,有的地方將其納入春鵑。
主要特性:植株低矮、枝條細軟,無序發枝、橫枝多。葉卵形,葉片薄、毛少、嫩綠色、有光澤。花蕾生枝端3-4個,每蕾有花1-3朵,多時4-5朵,開花繁密,真是「不見枝葉只見花」。花冠漏斗狀,小型,口徑2-4厘米,筒長2-3厘米,多數花萼演變成花冠、形成內外2套,稱為雙套、夾套。花色多有紅、紫、白、粉白、嫩黃、白綠、鑲邊、灑錦等。有雄蕊5枚,也有雄蕊瓣化成高度重瓣花的。花期比毛鵑略早幾天。7-8月老葉凋落,同時花芽形成。不耐強光,可露地種植,萌發力強,極耐修剪,花、枝、葉均纖細,是庭院綠化作色塊的好材料,同時也是製作造型盆花的理想材料。[4]
西鵑
因其花朵艷麗是深受人們歡迎的種類。尤其是比利時杜鵑,因它是由歐美雜交的園藝栽培品種,故稱西洋鵑,又稱西鵑。日本1892年引入後,西鵑品種名稱譯成日文,因此中國從日本引入的仍用日本譯名,同時中國用西鵑再進行雜交也培育出一批新的品種,因此,中國西鵑品種約有200-300種。
西鵑的主要特性是:(1)植株低矮,半張開、生長慢,常綠型;(2)枝條粗短有力,當年生枝綠色或紅色,與花色相關,紅枝多開紅色花,綠色枝條開白、粉白、桃紅色花;(3)葉片厚實,深綠色,集生枝端,葉片大小居春鵑中大葉毛鵑與東鵑之間,葉面毛少,形狀變化多。從葉尖端顏色的變化可略知花朵的顏色,如尖端白而透明,其花色為白色或其他淡色,尖端紅,花為紅色。其中四季杜鵑通過調控栽培技術,花期可提前到元旦、春節。花型大,口徑6-8厘米,最大可達10厘米以上。多數重瓣,花瓣形態及花色富於變化,觀賞價值極高。從當地多年栽培情況看,西鵑適應性、抗病性相對較差。只宜盆栽,夏季要適當遮蔭,冬季要保暖。柴橋自1984年從丹東引入的西鵑,主要是比利時杜鵑,當前主栽品種有比利時杜鵑系列種7個,西德杜鵑系列3個品種,漢堡系4個,白佳人系3個,四海波系列5個,五寶珠系列6個,王冠系列4個,共32個品種。主要代表種有:五寶(無錫:錦袍)、王冠(丹東:錦上添花)、四海波(無錫:天女舞)。是製作盆花的理想材料。[4]
高山杜鵑
高山杜鵑,為杜鵑花科高山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
高山杜鵑的形態特徵: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株高1-3米,枝條粗壯,葉叢生枝頂,厚革質,長6-12厘米,寬2-5厘米,4-5月開花,花型以套瓣、重瓣為主,也有少量單瓣,花期1個月左右。花色有白色、粉色、淡紅、桃紅、黃色等。一般生長在海拔600-800米的山野間,適應性強,經過人工馴化、培育可望成為園林綠地中常綠觀賞植物。
Ⅳ 丹東特產是什麼
礦產: 丹東自然資源豐富,特色產品種類眾多,經濟開發潛力很大。丹東地下蘊藏有金、銀、鉛、鋅、鐵、硼、煤、大理石、紅柱石、高嶺土等有開采價值的礦藏達56種,其中菱鎂礦遠景儲量6億噸,有較好的開采前景;高嶺土遠景儲量2000多萬噸,佔全省之首;丹東大理石儲量約200萬立米,品種較多,最著名的是「丹東綠大理石」,被國外客商譽為「理石之冠」和「稀世之品」;丹東是全國固體硼儲量最多的地區,硼儲量佔全國的95%,開發量佔全國30%,有「中國硼海」和「硼都」之譽。 林蛙 :丹東天然林比重大,為林蛙棲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林蛙是一種集食用和葯用為一體的兩棲類野生動物,與人參、貂皮、鹿茸並稱為東北四大山珍。林蛙油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是滋補名品和美容養顏的佳品。 林蛙養殖是丹東山區林業經濟發展的一大優勢產業,潛力很大。寬甸野生林蛙和蛙油產量居全國之首,為東北林蛙主產地之一,素有林蛙之鄉的美稱。目前,丹東林區共封溝養蛙3000多條,養殖專業戶4059個,年產商品蛙8000多萬只,產值達2.4億元。全市林蛙養殖重點鄉鎮有20個,涌現出像鳳城市玉龍鎮、寬甸縣的大川頭鄉這樣超百萬元產值的鄉鎮。 稻米: 丹東具備發展優質稻米產業的條件:一是氣候資源優越,適於種植北方優質粳稻。生長期內晝夜溫差較小,提高粳稻的適口性。二是灌溉系統比較完善,自成體系,多數年份基本上可以保證水稻生產的正常用水。三是環保條件優越。年降水量大,植被條件好,工業污染少。水田生產基地和水源地絕大部分沒有污染,適於發展綠色稻米和無公害稻米。四是生產技術成熟,管理比較到位。 丹東水稻絕大部分為中晚熟品種,米質好。丹東是全國優質大米重要基地之一,丹東大米一直作為貢米,目前,丹東已培育並注冊了「柳林」、「東港」、「遼東明珠」、「港日」4個優質稻米品牌。其中,丹東的柳林大米產於柳林河畔,舊址柳林河,它的上游鐵甲水庫是東港市唯一飲水水源,無工業污染,下游是鴨綠江水和黃海水混合而成,是滋育柳林大米的母液,此地所生長出的柳林大米潔白清亮,米香適口,口感細膩,曾在明末清初年間作為貢米為皇上所用。實為中華米中之首選佳品。丹東大米以其綠色無公害、口味香醇、富有營養而暢銷國內外市場,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 板栗: 板栗是丹東的優勢經濟林樹種,自然條件有利於丹東板栗生產,面積和產量均佔全省的90%以上。丹東板栗屬日本栗系統,適合日本市場口味需求,板栗肉占日本市場30%的份額。 目前全市板栗栽培面積發展到115 萬畝,年產量超過2萬噸,年產值達1.5億元,已成為全國板栗的重要產區和出口基地。全市每個鄉鎮都有板栗栽培,其中面積超萬畝的鄉鎮38個,板栗生產已切實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丹東在發展板栗生產中,通過實行科學管理、實施「科技豐產工程」,重點引時、培育推廣了金華、岳王、丹澤、9113、9210等二十多個優良品種;同時,大力扶持板栗精深加工企業,不斷開拓國內、國外板栗銷售市場。全市11個板栗儲藏、加工企業年出口量達5000多噸,成為丹東市具有特色的一大優勢產業。 草莓: 丹東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十分有利於草莓的發展。適宜種植草莓的地域比較廣闊,東港、鳳城、寬甸和振安區、振興區、元寶區均可大面積種植。目前,丹東市有42個鄉(鎮)有17個,5000畝以上的5個,萬畝以上的有1個。通過多年來的發展,全市草莓生產面積已11萬畝,佔全省草莓生產總面積的81%以上,其中有3.5萬個日光溫室生產草莓3.5萬畝,有4.2萬個大、中、小塑料冷棚生產草莓3.6萬畝,草莓總產量15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10%以上,是中國最大的草莓生產和出口基地。 杜鵑花: 全世界已發現的800多種杜鵑花在中國分布的有650種,而丹東就有270多種。丹東栽培杜鵑歷史悠久,特殊的氣候資源及水質、土壤條件為杜鵑花的生長發育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並形成了丹東杜鵑的獨特種群。目前,全市從事杜鵑花生產的花農有2000多戶,6000多人。杜鵑花各類有6個色系,270多個品種,其中珍貴品種120多種。杜鵑花秤面積3000多畝,主要集中在振興區、振安區以及元寶區三個交通相對便利的市區。年產盆花3000多萬盆,商品花1000多萬盆,收入6000多萬元,銷售面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和地區。近幾年在各種全國性花卉博覽會上,丹東杜鵑多次被評為金獎,成為國務活動的上乘花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鮮切花消費的快速普及,杜鵑盆景及小杜鵑組合有較大的市場。丹東杜鵑屬名貴品種,在國內市場上獨壓群芳,在韓、日及歐洲一些國家的花卉市場上名聲鵲起,市場看好。1984年3月,經丹東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杜鵑花被正式命名為丹東市市花。 對蝦: 丹東對蝦養殖始於1980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東港市從1988年到1992年榮獲全國縣級養蝦五連冠,最好年份產量達1.38萬噸,出口供貨值2.68億元,形成了產、加、銷一條龍產業化體系,使對蝦成為丹東水產業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日本、美國、歐盟是丹東對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養殖成為丹東水產業的支柱產業,並帶動了飼料、加工、運輸、外貿、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但由於蝦病影響,從1993年以來,對蝦養殖業跌入低谷。近幾年,由於採取多種措施,使蝦池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養蝦業逐漸恢復。2000年,對蝦產量3058噸,出口量180噸,出口額1.32億元,目前丹東對蝦產量正在恢復增長。 貝類: 丹東市有海洋國土面積525萬畝,其中0-10米等深線106萬畝,適宜貝類底皤增養殖面積50萬畝;灘塗面積36.3萬畝,適宜養貝面積18.8萬畝。丹東近海有鴨綠江、大洋河兩大河流注入,底質平坦、泥砂比例適中,餌料生物豐富,是貝類生長、繁殖的理想場所。丹東貝類在色澤、規格、口感、肥滿度方面均優於其它地區,深受國內外歡迎。 全市共有海水貝類41種,主要經濟貝類有菲律賓蛤仔、文蛤、四角蛤蜊、泥螺、青蛤、縊蟶、魁蚶、毛蚶、中國蛤蜊等十多種,經多年的發展,丹東貝類養殖業已初具產業規模。到2000年末,全市貝類增養殖面積達到59.1萬畝,產量7.8萬噸,產值4.59億元。目前全市有貝類生產單位80家,貝類加工、經銷企業30多家,年加工能力5萬余噸。貝類養殖業已成為丹東漁業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也是全省重要的貝類生產基地。 魚類: 丹東淡水資源十分豐富,居全省之首。全市淡水總面積168萬畝,其中有大型水庫5座,25萬畝;中小水庫42座,近6萬畝;池塘、泡沼4.3萬畝。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東港市為主的池塘養殖、寬甸縣為主的大水面增殖、網箱養殖等三大淡水漁業基地,主要增養殖品種有公魚、大銀魚(面條魚)、鯉魚、鰱鱅魚、草魚、鯽魚、當地鯰魚等,形成了公魚、網箱鯉魚產業鏈,大銀魚養殖成為近年來新的增長點。此外,目前有為池塘及中小水庫配套的淡水魚苗生產廠家13家,年生產水花魚苗13億尾。2000年,淡水漁產量達到4萬噸,其中,池塘產量1.2萬噸,網箱養殖產量3600噸,公魚2000噸,大銀魚120噸。 山野菜: 山野菜以來自自然,沒有污染的「綠色食品」而受到人們的青睞,並以獨特的保健葯用價值引起人們的重視,成為市場的新寵。丹東山多森密,雨量充沛,山野菜資源十分豐富,現已被人們採集食用的山野菜80餘種,年採集量5000噸以上。近年來丹東山野菜生產與加工出口有了長足的發展,野菜家種實現了零的突破。現人工栽培面積2000多畝,產量2000多噸,年加工出口量100多噸。 食用菌: 丹東位於遼寧的東部山區,有豐富的山林資源,食用菌生產發展較快,已從山上發展到了山下,人工栽培面積迅速增加。食用菌面積已發展到997.7萬平方米,總產量2.19萬噸,出口量1.03萬噸,總產值1.65億元。 加入WTO以後,市場和出口需求拉動了丹東滑子菇和香菇生產,促進了食用菌生產結構的改變,發展的步伐逐步加快。代料栽培、地栽香菇、糧菇間種等栽培形式,使食用菌生產的綜合效益大幅度提高。特別是代料栽培技術的推廣,使食用菌大面積栽培成為可能。平菇、雙孢菇、草菇、金針菇等各種菌類得以全面發展,品種已達十幾個。 煙草: 烤煙生產是丹東傳統的產業,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栽培歷史,是東北地區烤煙生產發源地。丹東煙草種植面積約5萬公頃(75萬畝),生產的煙草是高檔卷煙的主要配料;丹東是遼寧省的煙草生產基地,平均產烤煙2000-3000噸,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占遼寧省的80-85%。鳳城烤煙香味醇厚,色澤金黃,葉片厚薄適中,出絲率高,燃燒性能好,尼古丁含量低,含糖份高,為生產高級卷煙的上等原料,在國內外市場享有一定聲譽。 柞蠶: 丹東是世界最大的柞蠶生產基地,有200多年的養柞蠶歷史,柞蠶生產是丹東的傳統產業,最高年產量23000多噸,產量居全國之冠,佔全國的50%、全省的70%,被譽為「柞蠶之鄉」。柞蠶的放養是在清朝嘉慶年間由山東傳入丹東的。目前丹東有蠶場260.5萬畝。全市三縣(市)、三區中有61個行政村、4024個村民組、3萬戶農民放養柞蠶。有7個國家絲綢工業企業和40個鄉鎮加工企業,有2.8萬從業人員,年工業產值4億元,柞蠶絲是出口創匯的骨幹品種。 銀杏樹: 銀杏樹在丹東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丹東就把銀杏樹移植於街路兩旁。據資料考證,現今亞洲國家城市種植有百年銀杏樹的街道只有6條,而丹東市就有3條。丹東是亞洲國家擁有百年以上銀杏樹最多的城市。丹東大孤山寺廟中的一棵銀杏樹樹齡達1300多年,樹高35米,其果實每年都達數百公斤。在丹東市區的大街小巷和公園內,分布著相當數量的300-500年樹齡的銀杏樹,市區的主要街路,幾乎被百年以上的銀杏樹所覆蓋。 據統計,丹東市80年以上樹齡的大銀杏樹近千株,30年以上樹齡的4000餘株。
Ⅵ 杜鵑花怎樣養植需要用些什麼肥料
杜鵑是喜酸性植物的代表之一,pH值在5.5至6.5為最佳,喜氣候 涼爽、濕潤、通風良好的環境,適宜
生長溫度為13℃至25℃,生長期 要保持60%至70%的空氣相對濕度,臨開花時相對濕度可達80%左右。
杜鵑喜光,但忌強光直射,春秋適當增加遮光,在盛夏季節要達 到遮光70%左右,並經常往葉面上噴
水以增濕、降溫,夏季要把杜鵑 放在室外養護,以利通風。杜鵑喜淡肥,但忌濃肥,生長期要薄肥勤 施,
最好是農家肥,如豆餅水、馬蹄掌水及各類蔬菜、雞毛、魚內臟 等雜物浸泡發酵後的液體肥都可以施用。
杜鵑為須根,纖細又柔弱, 所以不能用粘重土,喜疏鬆、透水、透氣性好的酸性土,北方可用山 泥山、落
葉松葉土,或人工配製的培養土及其它腐葉土。花落後要修 剪,目的是為了使花型更美及控制花期,剪
下的一年生枝條還可以扦 插繁殖。
杜鵑花如有葉正面發黃,背面有紅色小蟲點,則為紅蜘蛛危害, 嚴重的會落葉,可用40%的三氯蟎醇
1000倍液噴霧,七天一次,連續 三次可除之。如葉面黃而葉脈仍綠,為缺鐵症狀,可十天左右噴一次 硫
酸亞鐵溶液,濃度不超過5‰,用食醋及發酵好的淘米水也有一定 的效果。另外還有其它症狀如:葉無光
澤、紅褐干尖而逐漸擴大,為 強光直射且通風不佳、溫度過高所致,可改善環境以防治。若是得了 褐斑
病,可用百菌清、多菌靈、可殺得、甲基托布津等防治。還有葉 子發黃或仍很綠,但輕輕一碰枝條、葉便
嘩嘩而落,很快落光,此為 光線太暗,悶著了;光線太弱、空氣太乾燥、大氣污染等所造成的可 看情況
防治。杜鵑缺水則萎蔫而低垂,新葉嫩白發黃為長期水大泡根 所致,若葉萎蔫,但仍綠而不易落,也有為
水大造成的。葉有大小不 均或成片的黑斑,多為黑斑病,病菌所致,多因水大、通風差,光線 太弱綜合
Ⅶ 丹東杜鵑花怎麼買
摘要 不耐寒。丹東杜鵑花並不好養,它對土壤,溫度,水分,溫度都有一定要求,各個方面的環境適宜才可旺盛生長。其中土壤要松軟,透氣,透水,呈酸性。溫度最好在25到28度之間,害怕高溫,也不耐寒,要很好的控溫。喜光,但是懼怕直射光,夏秋的烈日要及時擋住。此外,生長季及時澆水,還要很好的維持濕度,最好在70%-80%之間。
Ⅷ 丹東野生杜鵑花幾月份開
4月
Ⅸ 映山紅就是杜鵑花嗎
是的。映山紅就是杜鵑花。 杜鵑花屬常綠或半常綠灌木﹐稀喬木。全屬約850餘種﹐中國約有560餘種。中文名來自神話傳說﹕蜀王杜宇(望帝)死後化為杜鵑(鳥)﹐逢春悲啼﹐泣血不止。後人有「杜鵑啼處血成花」之說﹐因此花﹑鳥同名。杜鵑花種類﹑品種繁多﹐嬌艷動人﹐為世界名花之一。 概況中國杜鵑花資源豐富﹐曾對世界杜鵑花的選育和栽培有重要貢獻。英國植物學家R.福瓊於1850年將中國杜鵑(映山紅﹐R.simsii)引至歐洲後﹐經多種﹑多代雜交﹐育成了能經促成栽培而在聖誕節開花的新品系﹐在歐洲有「比利時杜鵑」之稱﹐也是中國丹東杜鵑的主要來源之一。1904~1931年間﹐英格蘭人G.福雷斯特曾7次到雲南﹐採集了大量杜鵑花的標本和種子﹐以之為親本在英國雜交培育成新品種﹐丘園和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因此而以擁有大量常綠杜鵑花著稱。20世紀30~40年代﹐歐美雜交的杜鵑品種﹐即俗稱的「西洋鵑」(簡稱西鵑)﹐陸續傳入中國安東(現稱丹東)等地﹐同時日本培育的石岩杜鵑(R.obtusum)﹑皋月杜鵑等品系(俗稱「東洋鵑」)﹐也隨之傳入。不久中國上海等地也開始雜交自育新品種。1950年後﹐中國植物學家對杜鵑花的採集﹑分類﹑引種栽培做了不少工作﹐秦仁昌按德國H.斯洛伊默分類法提出的中國杜鵑花分類方案﹐受到各國植物學家的重視。中國丹東地區現已成為杜鵑花盆栽基地之一﹐有「杜鵑花城」之稱。其它如昆明﹑成都﹑重慶﹑無錫﹑上海和廣州等地栽培也較多﹐但多以落葉杜鵑為主。1983年在雲南省騰沖縣高黎貢山發現一株高25米以上﹑地徑3.07米﹑樹齡500年以上的大樹杜鵑(R.giganteum)﹐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杜鵑花樹。 特徵﹑分布和種類杜鵑花單葉互生﹐通常全緣。花頂生或側生﹐單朵或多朵組成總狀傘形花序或頭狀花序﹔花萼5~10裂﹐宿存﹔花冠鍾形﹑漏斗形﹑管形﹑輻射形﹑碟形或碗形﹐常5裂﹔花色多樣﹐少數具香氣。蒴果。種子細小﹐多呈鋸末狀或糠秕狀。主要分布於亞洲﹑歐洲和北美三大洲﹐而以亞洲最多。中國分布地區集中於雲南﹑西藏和四川﹐其中雲南有250餘種﹐是世界杜鵑花分布中心﹐也是栽培杜鵑花的主要發源地。種類繁多﹐有不同生態類型﹕熱帶杜鵑。生長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多為附生型﹐葉小而革質﹐要求高溫﹑多濕。常綠杜鵑。分布在空氣濕度較大的地區。其中自然分布海拔較低者﹐大都喜半蔭環境﹐分布在海拔較高地區的高山常綠杜鵑﹐大都喜冷涼而多濕的氣候。以夏季溫度不超過25℃﹑冬季不低於-10℃﹑相對濕度在60~90%的環境為宜﹐忌高溫﹑乾燥和鹼性土。落葉或半落葉杜鵑。要求冷涼多濕氣候﹐夏季溫度不超過30℃﹐濕度在60%以上﹐蔭蔽度在50%左右﹐冬季能耐-30℃低溫。中國俗稱的杜鵑品種﹐實際上即屬這一類型。此外﹐園藝上還習慣將栽培杜鵑按花期分為春鵑(展葉前開花)﹑夏鵑(展葉後開花)﹑春夏鵑(春鵑與夏鵑之雜交種﹐春夏間開花﹐花期最長)和秋鵑(中國台灣省特產﹐春﹑秋兩季開花)。 栽培杜鵑花喜排水良好﹑pH4.5~6的酸性土壤﹐並喜光照和涼爽濕潤氣候﹐忌烈日曝曬﹔多數為淺根性﹐須根纖細﹐忌濃肥。以千插繁殖為主﹔以育種為目的者﹐則以播種為主﹔也可行靠接或腹接繁殖。施肥以淡肥勤施為原則﹐有機肥為主。夏季以60~70%的蔭蔽度為宜。冬季溫室盆栽﹐則須陽光充足。夏溫高於30℃時﹐應採取灑水﹑噴霧﹑通風等降溫措施。相對濕度宜保持在60~90%之間。冬季寒冷地區需置0~5℃的冷室越冬。一般較少修剪。 應用園林觀賞用杜鵑多配植於庭院﹑草坪﹑花壇﹑花境或風景區﹐叢栽﹑孤植或林緣大片種植均宜。夏季炎熱地區﹐宜在稀疏林緣配植。也可盆栽。小葉類可制盆景。高山灌木種類中有些種的葉能提取芳香油作香精原料﹐並入葯。黃杜鵑有劇毒﹐花果俱入葯。大白花杜鵑(R.decorum)的鮮花煮沸漂浸後可炒食。多數種類的樹皮和葉富含鞣質﹐可作栲膠原料。木材粗大者﹐可製作美術工藝品。此外﹐高山杜鵑花因植株矮小﹐枝條密集﹐根系發達﹐還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