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互助北山杜鵑花
Ⅰ 河湟谷地的河湟風景
森林公園,點綴西部大荒的綠色寶石。在許多人的心目中,西部中國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而誰能想到環抱河湟谷地竟是一處處青山秀水。其中大通河西岸的互助北山林區,黃河南岸的坎布拉風景區和孟達林區,尤以其旖旎風光為人們所鍾愛,被林業部確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谷地東北部的互助北山林區,被譽為「西部黃山」。層巒疊嶂,險峰林立,峽谷幽深,林濤回盪。這方圓1100平方公里的風景區,以山地森林景觀為主體,輔以植物觀賞和民族風情,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北山森林公園有著絢麗多姿的植物群落,千餘種高等植物。稀世名花綠絨蒿花,北山林區就有3種。被譽為「我國三大高山名花」的杜鵑花、報春花和龍膽花,在這里廣為分布。 在黃河南岸的撒拉族之鄉,又有一處被譽為「青海高原的西雙版納」的天然風景名勝區--孟達自然保護區。孟達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獨特,植物區系成分復雜,以華北溫帶區系成分為主,兼有唐古拉特區系和橫斷山脈區系伸延的植物成分,還有從秦嶺方面滲入到本區的某些植物種類。在孟達林區,因第四世冰川的作用而形成冰川湖--天池,碧波盪漾,引人入勝;而在不遠處,黃河大峽谷風光,雄渾壯觀,氣勢非凡。
結語:
有位人文地理學家曾這樣感嘆,像河湟谷地這樣一塊只佔青海省面積三十分之一的地區,卻集中了青海省四分之三的人口,工農業總產值竟占青海省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且交通發達,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一個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幾乎全部集中在這里,這樣的地區,在國內其他省區並不多見。
河湟谷地的發展前景,將會更為廣闊輝煌。 平安縣在古代歷史上最早叫安夷縣〔自漢神爵二年建縣至北魏廢,先後歷經386年〕,現隸屬青海省海東地區。平安地處河湟谷地,背負祁連山余脈拉脊山,襟帶湟水河。方圓近770公里。西過小峽至西寧,東出大峽望蘭州。平安縣「十二五」期間將抓住機遇,主要打造「一區五園」城市建設。「一區」是指平西新區,「五園」分別是富硒產業園、平東工業園、平安物流園、綠緣生態園和平安古驛園。
平安縣是唐蕃古道和古絲綢之路南線的重要驛站,自古商賈雲集,市井繁華。平安古驛園佔地3000畝,打造集古驛平安風韻,提供餐飲、休閑娛樂服務。同時,還將建成一個綠緣生態園,發展餐飲、農副產品批發等第三產業。依託峽群林場、小峽鎮河湟奇石、農家樂垂釣中心,發展特色旅遊。平安古驛園建設性規劃追求現代風格,並把平安文化內涵注入到城市發展中,彰顯城市個性魅力,提高城市服務功能。驛州公園借濱河路開發建設打造古驛風情、休閑餐飲、娛樂垂釣、文化旅遊等多功能、高品位的「平安驛州公園」,進而提升城市餐飲娛樂檔次和旅遊服務功能。
Ⅱ 與杜鵑花相似的花有哪些
杜鵑花有很多種,你說的是哪一種呢? 杜鵑花產地安徽,又名山石榴,映山紅,報春花等。 性味酸甘、溫。 主治:和血、調經、風濕,跌打損傷,吐血等。用法:內服,煎湯25~50克或沖泡。 葯名:鬧羊花 英文:Chinese Azalea Flower 學名:Flos Rhododendri Mollis 類別:花類 別名:黃杜鵑、三錢三、毛老虎、八厘麻 成分:花含毒性成分:木毒素(andromedotoxin)和石楠素(ericolin)。葉含黃酮類、杜鵑花毒素、煤地衣酸甲酯 性味:性溫,味辛;有毒 功能:驅風,除濕,定痛。 用於風濕頑痹、傷折疼痛、皮膚頑癬 [編輯本段]國內已知所有物種: 阿里山杜鵑 矮生杜鵑 矮小杜鵑 大白花杜鵑 安徽杜鵑 暗葉杜鵑 暗紫杜鵑 凹葉杜鵑 八蕊杜鵑 巴朗杜鵑 白背杜鵑 白花杜鵑 白花卵葉杜鵑 白花卵葉杜鵑(變種) 白花秀雅杜鵑 白花張口杜鵑 白花張口杜鵑(變型) 白喇叭杜鵑 白馬銀花 白毛杜鵑 大白花杜鵑 白毛粉鍾杜鵑 白毛粉鍾杜鵑(變種) 白毛華麗杜鵑 白毛華麗杜鵑(變種) 白面杜鵑 白面杜鵑(原變種) 白碎米花 白碎米花(變種) 白碗杜鵑 白枝杜鵑 白鍾杜鵑 百合花杜鵑 班瑪杜鵑 斑葉杜鵑 大白花杜鵑 半圓葉杜鵑 半圓葉杜鵑(原亞種) 瓣萼杜鵑 棒柱杜鵑 苞葉杜鵑 寶興杜鵑 爆杖花 爆杖花(原變種) 杯萼杜鵑 杯萼杜鵑(原變種) 杯萼兩色杜鵑 杯萼兩色杜鵑(亞種) 北方雪層杜鵑 北方雪層杜鵑(亞種) 背絨杜鵑 大白花杜鵑 碧江杜鵑 碧江亮毛杜鵑 碧江亮毛杜鵑(變種) 變光杜鵑 變光杜鵑(原變種) 變色杜鵑 變色杜鵑(變種) 變色血紅杜鵑 變色血紅色杜鵑(變種) 波密杜鵑 波葉杜鵑 波葉杜鵑(原變種) 薄皮杜鵑 薄片杜鵑 薄葉馬銀花 薄葉硃砂杜鵑 不丹杜鵑 不凡杜鵑 不凡杜鵑(原變種) 蒼白杜鵑 大白花杜鵑 蒼山杜鵑 藏布杜鵑 藏布杜鵑(亞種) 藏東杜鵑 藏南杜鵑 糙毛杜鵑 糙葉杜鵑 糙葉杜鵑(原變種) 糙柱杜鵑 糙柱杜鵑(變種) 草莓花杜鵑 草原杜鵑 側花杜鵑 茶花杜鵑 茶絨杜鵑 察隅杜鵑 長柄杜鵑 長柄杜鵑(原變種) 長柄雜色杜鵑 長柄雜色杜鵑(變種) 長粗毛杜鵑 長粗毛杜鵑(原變種) 長萼杜鵑 長梗變光杜鵑 長梗變光杜鵑(變種) 長管杜鵑 長尖杜鵑 長鱗杜鵑 長鱗芽杜鵑 長毛杜鵑 長毛彎月杜鵑 寬鍾杜鵑 長毛彎月杜鵑(變種) 長蕊杜鵑 長蕊杜鵑(原變種) 長蒴杜鵑 長葯杜鵑 長圓團葉杜鵑 長圓團葉杜鵑(亞種) 長軸杜鵑 長軸杜鵑(原亞種) 長柱灰背杜鵑 長柱灰背杜鵑(變種) 長柱睫萼杜鵑 長柱睫萼杜鵑(亞種) 長柱直枝杜鵑 長柱直枝杜鵑(變種) 常綠糙毛杜鵑 橙黃杜鵑 橙黃杜鵑(原變種) 翅柄杜鵑 川滇杜鵑 川滇杜鵑(原變種) 川南杜鵑 川西淡黃杜鵑 川西淡黃杜鵑(原變種) 川西杜鵑 川西杜鵑(原變種) 串珠杜鵑 垂鉤杜鵑 椿年杜鵑 純白杜鵑 純白杜鵑(變種) 純紅杜鵑 純紅杜鵑(原變種) 純黃杜鵑 刺毛杜鵑 刺毛杜鵑(原變種) 刺枝杜鵑 粗糙葉杜鵑 粗脈杜鵑 粗毛杜鵑 粗枝杜鵑 粗柱杜鵑 簇毛杜鵑 大白杜鵑 大白杜鵑(原亞種) 寬鍾杜鵑 大萼杜鵑 大關杜鵑 大果杜鵑 大花杜鵑 大喇叭杜鵑 大理杜鵑 大鱗杜鵑 大炮山杜鵑 大埔杜鵑 大樹杜鵑 大樹杜鵑(變種) 大王杜鵑 大王杜鵑(原亞種) 大武杜鵑 大芽杜鵑 大葉金頂杜鵑 大葉金頂杜鵑(亞種) 大雲錦杜鵑 大鍾杜鵑 大字杜鵑 丹巴杜鵑 單花杜鵑 單色杜鵑 淡紅杜鵑 淡黃杜鵑 淡黃杜鵑(原變種) 喇叭杜鵑 淡鍾杜鵑 倒矛杜鵑 道孚杜鵑 德欽杜鵑 滇藏杜鵑 滇藏杜鵑(原變種) 滇紅毛杜鵑 滇緬杜鵑 滇南杜鵑 滇南毛柄杜鵑 滇南毛柄杜鵑(變種) 滇西杜鵑 滇西桃葉杜鵑 滇西桃葉杜鵑(亞種) 滇隱脈杜鵑 滇隱脈杜鵑(亞種) 蝶花杜鵑 丁香杜鵑 鼎湖杜鵑 都支杜鵑 兜尖卷葉杜鵑 兜尖卷葉杜鵑(變種) 陡生杜鵑 獨龍杜鵑 大喇叭杜鵑 杜鵑 短柄杜鵑 短萼雲霧杜鵑 短萼雲霧杜鵑(變種) 短梗杜鵑 短梗星毛杜鵑 短梗星毛杜鵑(變種) 短果峨馬杜鵑 短果峨馬杜鵑(變種) 短花杜鵑 短花杜鵑(原變種) 短花杜鵑(原亞種) 短尖杜鵑 牛皮茶 短鱗芽杜鵑 短脈杜鵑 短蕊杜鵑 短尾杜鵑 鈍頭杜鵑 鈍葉杜鵑 鈍圓杜鵑 鈍圓杜鵑(變種) 多斑杜鵑 多變杜鵑 多變杜鵑(原亞種) 多花杜鵑 多裂杜鵑 多鱗杜鵑 多毛杜鵑 多趣杜鵑 多色杜鵑 多色杜鵑(原變種) 多葉杜鵑 多枝杜鵑 奪目杜鵑 峨邊杜鵑 峨馬杜鵑 峨馬杜鵑(原變種) 峨眉銀葉杜鵑 峨眉銀葉杜鵑(亞種) 鄂西杜鵑 鄂西杜鵑(原變種) 牛皮茶 耳葉杜鵑 繁花杜鵑 反邊杜鵑 防城杜鵑 粉白杜鵑 粉背多變杜鵑 粉背多變杜鵑(亞種) 粉背碎米花 粉果杜鵑 粉紅爆杖花 粉紅滇藏杜鵑 粉紅滇藏杜鵑(變種) 粉紅杜鵑 粉紅杜鵑(變種) 粉紅樹形杜鵑 粉紅樹形杜鵑(變種) 粉鍾杜鵑 粉鍾杜鵑(原變種) 粉紫杜鵑 輻花杜鵑 附生杜鵑 復毛杜鵑 富源杜鵑 干凈杜鵑 甘肅杜鵑 剛刺杜鵑 剛毛杜鵑 剛毛馬銀花 剛毛馬銀花(變種) 皋月杜鵑 高山白花杜鵑 高山杜鵑 高尚大白杜鵑 高尚大白杜鵑(亞種) 革葉杜鵑 工布杜鵑 貢嘎山杜鵑 貢山杜鵑 管花杜鵑 灌叢杜鵑 灌陽杜鵑 光亮杜鵑 光亮杜鵑(原變種) 光亮峨眉杜鵑 光亮蛾眉杜鵑(變種)(新擬) 光蕊杜鵑 光枝杜鵑 光柱淡黃杜鵑 光柱杜鵑 光柱杜鵑(變種) 光柱杜鵑(原變種) 光柱迷人杜鵑 光柱迷人杜鵑(變種) 廣東杜鵑 廣口杜鵑 廣南杜鵑 廣西杜鵑 廣西杜鵑(原變種) 貴定杜鵑 貴州大花杜鵑 貴州杜鵑 果洛杜鵑 海綿杜鵑 海南杜鵑 合江杜鵑 合江銀葉杜鵑 合江銀葉杜鵑(變種) 河邊杜鵑 河南杜鵑 河南杜鵑(原亞種) 褐毛杜鵑 褐毛杜鵑(原變種) 褐葉杜鵑 褐葉華麗杜鵑 褐葉華麗杜鵑(變種) 黑紅血紅杜鵑 黑紅血紅杜鵑(變種) 黑鱗杜鵑 橫縣杜鵑 紅背杜鵑 紅點杜鵑 紅萼杜鵑 紅萼杜鵑(原變種) 紅花杜鵑 紅花露珠杜鵑 紅花露珠杜鵑(亞種) 紅花張口杜鵑 紅花張口杜鵑(變型) 紅馬銀花 紅灘杜鵑 紅線杜鵑 紅線杜鵑(變種) 紅暈杜鵑 紅粘毛杜鵑 紅粘毛杜鵑(亞種) 紅鍾杜鵑 紅棕杜鵑 紅棕杜鵑(原變種) 宏鍾杜鵑 猴斑杜鵑 猴頭杜鵑 猴頭杜鵑(原變種) 厚葉杜鵑 湖南杜鵑 互助杜鵑 互助杜鵑(亞種) 華麗杜鵑 華麗杜鵑(原變種) 黃杯杜鵑 黃杯杜鵑(原變種) 黃管杜鵑 黃褐杜鵑 黃花滇藏杜鵑 黃花滇藏杜鵑(變種) 黃花杜鵑 黃花花杜鵑 黃花毛蕊杜鵑 黃花毛蕊杜鵑(變種) 黃花泡葉杜鵑 黃鈴杜鵑 黃毛杜鵑 黃毛雷山杜鵑 黃毛岷江杜鵑 黃毛岷江杜鵑(亞種) 黃毛雪山杜鵑(變種)(新擬) 黃色著生杜鵑 黃色著生杜鵑(變種) 黃山杜鵑 黃山杜鵑(亞種) 黃葯杜鵑 黃鍾杜鵑 灰白杜鵑 灰背杜鵑 灰背杜鵑(原變種) 灰被杜鵑 灰褐亮鱗杜鵑 灰褐亮鱗杜鵑(變種) 會東杜鵑 喙尖杜鵑 火紅杜鵑 火紅杜鵑(原變種) 基毛杜鵑 假單花杜鵑 假乳黃杜鵑 假乳黃杜鵑(亞種) 尖葉杜鵑 尖葉美容杜鵑 尖葉美容杜鵑(變種)(新擬) 澗上杜鵑 江西杜鵑 潔凈紅棕杜鵑 潔凈紅棕杜鵑(變種) 睫毛杜鵑 睫毛萼杜鵑 睫毛萼杜鵑(原亞種) 睫毛茸杜鵑(原亞種) 金背杜鵑 金背杜鵑(亞種) 金背隴蜀杜鵑 金背隴蜀杜鵑(亞種) 金頂杜鵑 金頂杜鵑(原亞種) 金萼杜鵑 金萼杜鵑(原變種) 金佛山美容杜鵑 金佛山美容杜鵑(變種) 金黃杜鵑 金江杜鵑 金平杜鵑 金平林生杜鵑 金平毛柱杜鵑 金山杜鵑 金山杜鵑(變種) 金秀杜鵑 錦綉杜鵑 井岡山杜鵑 巨魁杜鵑 捲毛杜鵑 卷葉杜鵑 卷葉杜鵑(原變種) 絹毛杜鵑 絹毛杜鵑(亞種) 絕倫杜鵑 凱里杜鵑 康南杜鵑 糠秕杜鵑 可愛杜鵑 可愛杜鵑(亞種) 可喜杜鵑 可喜杜鵑(亞種) 枯魯杜鵑 寬杯杜鵑 寬柄杜鵑 寬筒杜鵑 寬葉杜鵑 寬葉杜鵑(原變種) 寬鍾杜鵑 闊柄杜鵑 闊葉杜鵑 拉卜楞杜鵑 喇叭杜鵑 臘黃杜鵑 蠟葉杜鵑 藍果杜鵑 藍灰糙毛杜鵑 朗貢杜鵑 老君山杜鵑 雷波杜鵑 雷山杜鵑 理縣杜鵑 麗江硬葉杜鵑 麗江硬葉杜鵑(變種) 櫟葉杜鵑 櫟葉杜鵑(原變種) 荔葉杜鵑 礫石杜鵑 鐮果杜鵑 涼山杜鵑 兩廣杜鵑 兩色杜鵑 兩色杜鵑(原亞種) 亮紅杜鵑 亮鱗杜鵑 亮鱗杜鵑(原變種) 亮毛杜鵑 亮毛杜鵑(原變種) 亮葉杜鵑 遼西杜鵑 烈香杜鵑 裂萼杜鵑 裂毛杜鵑 裂毛雷山杜鵑 裂毛雪山杜鵑(變種)(新擬) 林生杜鵑 林氏杜鵑 林芝杜鵑 林芝杜鵑(變種) 鱗斑毛嘴杜鵑 鱗斑毛嘴杜鵑(變種) 鱗花杜鵑 鱗花杜鵑(變種) 鱗腺杜鵑 靈寶杜鵑 靈寶杜鵑(亞種) 嶺南杜鵑 嶺上杜鵑 嶺上杜鵑(變種) 菱形葉杜鵑 硫磺杜鵑 瘤枝杜鵑 柳條杜鵑 龍山杜鵑 龍岩杜鵑 隆子杜鵑 隴蜀杜鵑 隴蜀杜鵑(原亞種) 漏斗杜鵑 露珠杜鵑 露珠杜鵑(原亞種) 爐霍杜鵑 魯浪杜鵑 鹿角杜鵑 綠點杜鵑 綠柱杜鵑 綠柱杜鵑(亞種) 卵葉杜鵑 卵葉杜鵑(原變種) 落毛杜鵑 麻點杜鵑 麻點杜鵑(原亞種) 麻花杜鵑 麻花杜鵑(原亞種) 麻栗坡杜鵑 馬爾康杜鵑 馬關杜鵑 馬銀花 馬銀花(原變種) 馬纓杜鵑 馬纓杜鵑(原變種) 滿山紅 芒刺杜鵑 芒刺杜鵑(原變種) 貓兒山杜鵑 毛瓣杜鵑 毛背雲霧杜鵑 毛背雲霧杜鵑(變種) 毛柄杜鵑 毛柄杜鵑(原變種) 毛萼杜鵑 毛房杜鵑 毛房杜鵑(變種) 毛冠杜鵑 毛冠杜鵑(原變種) 毛冠亮鱗杜鵑 毛冠亮鱗杜鵑(變種) 毛果長蕊杜鵑 毛果長蕊杜鵑(變種) 毛果杜鵑 毛果缺頂杜鵑 毛果缺頂杜鵑(變種) 毛喉杜鵑 毛花杜鵑 毛花柱杜鵑 毛錦杜鵑 毛肋杜鵑 毛肋杜鵑(原亞種) 毛脈杜鵑 毛棉杜鵑花 毛蕊杜鵑 毛蕊杜鵑(原變種) 毛葉白面杜鵑 毛葉白面杜鵑(變種) 毛葉杜鵑 毛枝杜鵑 毛枝多變杜鵑 毛枝多變杜鵑(亞種) 毛枝棕背杜鵑(變種) 毛枝棕背杜鵑(原變種) 毛柱杜鵑 毛柱紅棕杜鵑 毛柱紅棕杜鵑(變種) 毛柱馬纓花 毛柱馬纓花(變種) 毛嘴杜鵑 毛嘴杜鵑(原變種) 茂汶杜鵑 美被杜鵑 美被杜鵑(原變種) 美麗彎果杜鵑 美麗彎果杜鵑(亞種) 美鱗杜鵑 美容杜鵑 美容杜鵑(原變種) 美艷橙黃杜鵑 美艷橙黃杜鵑(變種)(新擬) 美艷杜鵑 蒙自杜鵑 迷人杜鵑 迷人杜鵑(原變種) 米林杜鵑 米易杜鵑 密葉杜鵑 密枝杜鵑 蜜花彎月杜鵑 蜜花彎月杜鵑(變種) 蜜黃血紅杜鵑 蜜黃血紅杜鵑(變種) 蜜腺杜鵑 綿毛杜鵑 綿毛房杜鵑 冕寧杜鵑 岷江杜鵑 岷江杜鵑(原亞種) 墨脫杜鵑 墨脫馬銀花 木蘭杜鵑 木里多色杜鵑 那克哈杜鵑 南邊杜鵑 南邊杜鵑(原變種) 南方雪層杜鵑 南方雪層杜鵑(亞種) 南澗杜鵑 南昆杜鵑 南昆杜鵑(原變種) 南嶺杜鵑 南平杜鵑 嚙蝕杜鵑 凝毛杜鵑 凝毛杜鵑(變種) 牛皮杜鵑 怒江杜鵑 怒江杜鵑(原變種) 盤萼杜鵑 泡毛杜鵑 泡泡葉杜鵑 平卧長軸杜鵑 平卧長軸杜鵑(亞種) 平卧杜鵑 平卧怒江杜鵑 平卧怒江杜鵑(變種) 屏邊杜鵑 匍匐杜鵑 普格杜鵑 奇異杜鵑 千里香杜鵑 千針葉杜鵑 千針葉杜鵑(原變種) 黔東銀葉杜鵑 黔東銀葉杜鵑(亞種) 黔陽杜鵑 強壯杜鵑 翹首杜鵑 翹首杜鵑(原變種) 青海杜鵑 曲枝杜鵑 缺頂杜鵑 缺頂杜鵑(原變種) 髯花杜鵑 忍冬杜鵑 絨毛杜鵑 絨毛杜鵑(原變種) 柔毛杜鵑 柔毛碎米花 肉紅杜鵑 乳黃杜鵑 乳黃葉杜鵑 乳突杜鵑 乳突紫背杜鵑 乳突紫背杜鵑(亞種) 乳源杜鵑 阮氏杜鵑 瑞麗杜鵑 三花杜鵑 三花杜鵑(原亞種) 山地杜鵑 山光杜鵑 山光杜鵑(原變種) 山荷桃 山育杜鵑 陝西山光杜鵑 陝西山光杜鵑(變種)(新擬) 少花杜鵑 少鱗杜鵑 少毛爆杖花 少毛爆杖花(變種) 深紅硃砂杜鵑 深紅硃砂杜鵑(變種) 石峰杜鵑 石棉杜鵑 石生杜鵑 石生杜鵑(亞種) 飾石杜鵑 瘦柱絨毛杜鵑 瘦柱絨毛杜鵑(變種) 淑花杜鵑 疏花糙葉杜鵑 疏花糙葉杜鵑(變種) 疏花美容杜鵑 疏花美容杜鵑(變種) 疏毛杜鵑 疏毛冠杜鵑 疏毛冠杜鵑(變種) 疏葉杜鵑 樹楓杜鵑 樹生杜鵑 樹形杜鵑 樹形杜鵑(原變種) 雙被杜鵑 水仙杜鵑 睡蓮葉杜鵑 絲線吊芙蓉 四川杜鵑 似血杜鵑 似血杜鵑(原亞種) 素馨杜鵑 宿鱗杜鵑 碎米花 碎米花(原變種) 台北杜鵑 台紅毛杜鵑 台灣杜鵑 台灣山地杜鵑 太白杜鵑 太白山杜鵑 泰順杜鵑 桃花杜鵑 桃葉杜鵑 桃葉杜鵑(原亞種) 騰沖杜鵑 田林馬銀花 鐵仔葉杜鵑 銅色杜鵑 銅葉鍾花杜鵑 筒花杜鵑 筒花杜鵑(變種) 頭花杜鵑 頭巾馬銀花 頭巾馬銀花(原變種) 凸尖杜鵑 凸脈杜鵑 凸葉杜鵑 禿房杜鵑 禿房杜鵑(變種) 團花杜鵑 團葉杜鵑 團葉杜鵑(原亞種) 退色血紅杜鵑 退色血紅杜鵑(變種) 瓦弄杜鵑 彎果杜鵑 彎果杜鵑(原變種) 彎果杜鵑(原亞種) 彎尖杜鵑 彎蒴杜鵑 彎蒴杜鵑(原變種) 彎月杜鵑 彎月杜鵑(原變種) 彎柱杜鵑 蜿蜒杜鵑 網眼火紅杜鵑 網眼火紅杜鵑(變種) 微毛杜鵑 微毛杜鵑(變種) 微笑杜鵑 維西純紅杜鵑 維西純紅杜鵑(變種) 尾葉杜鵑 問客杜鵑 汶川褐毛杜鵑 汶川褐色杜鵑(變種) 汶川星毛杜鵑 汶川星毛杜鵑(原變種) 卧龍杜鵑 烏蒙寬葉杜鵑 烏蒙寬葉杜鵑(變種) 巫山杜鵑 無柄杜鵑 無腺杜鵑 無腺杜鵑(變種) 武鳴杜鵑 西藏毛脈杜鵑 西昌杜鵑 西固杜鵑 西施花 西洋杜鵑 稀果杜鵑 溪畔杜鵑 細瘦杜鵑 細枝杜鵑 狹葉馬纓花 狹葉馬纓花(變種) 狹葉南邊杜鵑 狹葉南邊杜鵑(新擬)(變種) 鮮黃杜鵑 顯萼杜鵑 顯綠杜鵑 線萼杜鵑 線裂杜鵑 線形卷葉杜鵑 線形卷葉杜鵑(變種) 腺背長粗毛杜鵑 腺背長粗毛杜鵑(變種) 腺柄杯萼杜鵑 腺柄杯萼杜鵑(變種) 腺柄杜鵑 腺刺馬銀花 腺刺馬銀花(新擬)(變種) 腺萼馬銀花 腺房杜鵑 腺房紅萼杜鵑 腺房紅萼杜鵑(變種) 腺房火紅杜鵑 腺房火紅杜鵑(變種) 腺房棕背杜鵑 腺房棕背杜鵑(變種) 腺梗兩色杜鵑 腺梗兩色杜鵑(亞種) 腺果杜鵑 腺花杜鵑 腺絨杜鵑 腺蕊杜鵑 腺柱杜鵑 腺柱山光杜鵑 腺柱山光杜鵑(變種) 香花白杜鵑 香緬樹杜鵑 小半圓葉杜鵑 小半圓葉杜鵑(亞種) 小花杜鵑 小頭大白杜鵑 小頭大自杜鵑(亞種) 小溪洞杜鵑 小葉美被杜鵑 小葉美被杜鵑(變種) 楔葉杜鵑 心基大白杜鵑 心基大白杜鵑(亞種) 心基杜鵑 心基杜鵑(亞種) 興安杜鵑 星毛杜鵑 猩紅杜鵑 羞怯杜鵑 秀山金萼杜鵑 秀山金萼杜鵑(變種) 秀雅杜鵑 銹紅杜鵑 銹紅毛杜鵑 銹葉杜鵑 雪層杜鵑 雪層杜鵑(原亞種) 雪龍美被杜鵑 雪龍美被杜鵑(變種) 雪山杜鵑 雪山杜鵑(原變種) 血紅杜鵑 血紅杜鵑(原變種) 崖壁杜鵑 雅容杜鵑 雅容杜鵑(原亞種) 岩谷杜鵑 焰紅杜鵑 羊毛杜鵑 羊躑蜀 羊躑躅 陽明山杜鵑 瑤山杜鵑 葉狀苞杜鵑 腋花杜鵑 一朵花杜鵑 異常杜鵑 異鱗杜鵑 銀灰杜鵑 銀葉杜鵑 銀葉杜鵑(原變種) 銀葉杜鵑(原亞種) 隱脈杜鵑 隱脈杜鵑(原亞種) 隱蕊杜鵑 櫻草杜鵑 櫻草杜鵑(原變種) 櫻花杜鵑 迎紅杜鵑 映山紅 硬刺杜鵑 硬毛杜鵑 硬葉杜鵑 硬葉杜鵑(原變種) 永寧杜鵑 優美杜鵑 優美杜鵑(變種) 優秀杜鵑 優異杜鵑 疣梗杜鵑 玉山杜鵑 玉樹杜鵑 玉樹杜鵑(亞種) 圓頭杜鵑 圓葉杜鵑 越桔杜鵑 雲錦杜鵑 雲南杜鵑 雲南三花杜鵑 雲南三花杜鵑(亞種) 雲上杜鵑 雲霧杜鵑 雲霧杜鵑(原變種) 雜色杜鵑 雜色杜鵑(原變種) 早春杜鵑 澤庫杜鵑 窄葉杜鵑 窄葉杜鵑(原亞種) 氈毛櫟葉杜鵑 氈毛櫟葉杜鵑(變種) 粘毛杜鵑 粘毛杜鵑(原亞種) 粘芽杜鵑 粘質杜鵑 張口杜鵑 張口杜鵑(亞種) 招展杜鵑 昭通杜鵑 照山白 折多杜鵑 折萼杜鵑 蔗黃杜鵑 鷓鴣杜鵑 直枝杜鵑 直枝杜鵑(原變種) 中甸杜鵑 中國木蘭杜鵑 鍾花杜鵑 鍾花杜鵑(原變種) 鍾花杜鵑(原亞種) 皺皮杜鵑 皺葉杜鵑 朱紅大杜鵑 硃砂杜鵑 硃砂杜鵑(原變種) 磚紅杜鵑 卓尼杜鵑 著生杜鵑 著生杜鵑(原變種) 資源杜鵑 子花杜鵑 紫斑杜鵑 紫斑杜鵑(變種) 紫背杜鵑 紫背杜鵑(原亞種) 紫花杜鵑 紫藍杜鵑 紫色硃砂杜鵑 紫色硃砂杜鵑(變種) 紫薇春 紫薇春(變種) 紫血杜鵑 紫血杜鵑(變種) 紫玉盤杜鵑 棕背川滇杜鵑 棕背川滇杜鵑(變種) 棕背杜鵑 棕背杜鵑(原變種) 棕毛杜鵑 棕色樹形杜鵑 棕色樹形杜鵑(變種) 棕葉大鍾杜鵑
Ⅲ 青海的互助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好吃的
互助土族自治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結合部,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里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另外,這里是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土族,這個古老的民族世代在這里繁衍生息,使這里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這些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旅遊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正在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遊客人數逐年增加。2001年,互助土族故土園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旅遊區。 土族地區有不少名勝古跡。景點主要有:互助五峰山、大通寶庫峽、民和娘娘天池、蓮花台、七里葯泉、同仁溫泉等。土族的吉祥物是彩虹。每逢佳節盛會,飄袖舞虹,融入天人合一、福祥長臻的境界。因而,土族被喻為「彩虹民族」,土族地區素稱「彩虹之鄉」。 北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北部的青石嶺和冷龍嶺之間,距自治縣首府70公里,距西寧市110公里。森林公園內植物資源有千餘種,已定名的高等植物有981種,被譽為「青海高原上的植物王國」。主要樹種有青海雲杉、油松、祁連圓柏、楊樹、樺樹等。灌木有小檗、忍冬、薔薇、衛茅、枸杞、沙棘、金露梅、杜鵑等,其中有許多珍貴著名的花卉。公園內林間草叢中棲息著190餘種野生動物,其中獸類42種,鳥類139種,魚類14種,列入國家一、二類野生保護動物的有35種,如狍鹿、猞猁、棕熊、岩羊、麝、水獺、狐狸、雪豹、馬鹿和藍馬雞、雪雞、環頸雉、石雞、金雕等珍禽異獸。森林公園由元甫達坂、浪士當、卡索峽,扎隆溝和下河峽五個景區組成。旅遊區內有古剎天堂寺和甘禪寺。天堂寺有千餘年的歷史,其學風嚴謹,文物收藏頗豐,為西北地區名寺之一。旅遊區內旅遊服務設施齊全,是消夏度假、休憩療養的理想之地。 佑寧寺:原名郭隆寺,位於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南龍王山南麓,距縣城30公里,距西寧市60公里。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在歷史上曾涌現出大批在海內外享有聲譽的高僧哲人,被宗教界公認為佛學研究聖地,其影響曾一度超過了塔爾寺。由於它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國內外信士、遊人慕名前來朝覲參觀者絡繹不絕。山下河谷地帶,居住著民風純朴的土族同胞,使宗教文化、自然風光與土鄉風情融為一體,是青海省一處很有吸引力的旅遊風景區。 在縣城威遠鎮北15公里處,便是南門峽景區,峽口東西兩山對峙,絕壁千丈,山上林木繁茂,山下溪水淙淙。始建於1973年的南門峽水庫,蓄水量達1800萬立方米。高峽出平湖,碧波盪漾,水鳥翔集,遊艇穿梭。湖面倒映如黛的遠山,飄香的菜花,吐穗的青稞,令人留戀忘返。 「五峰煙雨」在清代就被列為湟中八景之一,龍泉飛瀑、青山翠峰是這里的主要特色,每年六月六,五峰山便成了「花兒之海」,因為這里有一年一度的五峰山花兒會。 白馬寺地處湟水北岸,依崖而建,險峻異常。 互助縣世居著一個勤勞純朴、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土族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土族婦女的袖子用紅、黃、黑、綠、白等不同顏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這里被譽為「彩虹的故鄉」.
Ⅳ 青海十大旅遊景區有哪些可以說說嗎
1、青海湖
青海湖又名「措溫布」,即藏語「青色的海」之意,位於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
青海湖地處高原,在7、8月份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度左右,此時是青海湖最美之時,環湖千畝油菜花競相綻放,碧波萬頃的湛藍外圍散布著金燦燦的亮黃,高山牧場的野花五彩繽紛,如綢似錦,數不盡的牛羊膘肥體壯,點綴其間。
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最新的遙感監測結果顯示,青海湖面積持續8年增大。
2、互助土族故土園
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位於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境內,距青海省會西寧市31公里,總規劃面積6.8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游覽區達3.25平方公里。
景區包括天佑德中國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園、納頓庄園和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5個核心景點,分別展現了土族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的青稞酒文化、彌久沉香的酩餾酒文化、古老純真的建築文化、別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古樸神秘的宗教文化,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純正、最真實的以"土族文化"為主題,集游覽觀光、休閑度假、民俗體驗、宗教朝覲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成為國內外遊客集中了解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選之地。
200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審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3年互助土族故土園正式啟動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2014年互助土族故土園順利通過國家旅遊局景區景觀價值評審並被列入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名單。
2017年2月25日,新晉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3、塔爾寺
4、撒拉族綠色家園
5、熱貢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區
6、青海省博物館
7、鄉趣農耕文化產業園
8、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9、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
10、丹噶爾古城
Ⅳ 尋一個短文的英文翻譯!
North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also known as North Mountain Farm, located in Qinghai Province, the county mutual aid Kitayama, an area of more than 400 square kilometers, is a province after another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s in the original forest and the scenery is also a scientific expedition, adventure and forest bathing in the beautiful ideal.
北山國家森林公園也稱北山林場,位於青海省互助縣北山,面積400多平方公里,是青海省又一處著名的原始林區和風光旅遊景點也是科學考察、尋幽探險和森林浴的理想場所。這里,流水潺潺,雲蒸霧蔚,蒼松翠柏,綠野如蔭,古木參天,松柏香馨,山花爛漫野生植物眾多。區內原始生態保存完整,峽高谷深,危崖壁立,有十八盤、黃埡豁、湖勒天池、老虎口、妖魔洞大呢感眾多奇景。同時土族風情濃郁,民俗文化久長,堪稱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Here, the water running, the cloud steaming fog Wei, pines and cypresses, green fields, such as shade, and ancient trees, pine Bo Xiangxin, many wild flowers are blooming.
這里,流水潺潺,雲蒸霧蔚,蒼松翠柏,綠野如蔭,古木參天,松柏香馨,山花爛漫野生植物眾多。
Preserved the original eco-region, Gap high deep valley, the cliffs rise steeply, there are 18, Huang Ya excluded, Lake Le Tien Chi, the tiger population, the demons do feel many wonders of the big hole.
區內原始生態保存完整,峽高谷深,危崖壁立,有十八盤、黃埡豁、湖勒天池、老虎口、妖魔洞大呢感眾多奇景。
Meanwhile the Turkish style rich, folk culture for a long time long, called a rare destination.
同時土族風情濃郁,民俗文化久長,堪稱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Senmyi National Forest Park is like a huge emerald, set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and as a quiet and beautiful fairy, cheerful affectionately nestled in the arms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constitute financial forest, water, clouds, mountain, stone, peaks natural landscape and the simplicity of folk customs, Tibetan Buddhism and other mystical cultural landscape as one of the new scenic spots, is located in the Loess Plateau,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ransition zone, because of its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good environment to become plant kingdom, the animal park, azalea flowers.
仙米國家森林公園宛如一塊巨大的翡翠,鑲嵌在祁連山南麓,又如一位恬靜美麗的仙女,滿含深情地依偎在祁連山的懷抱之中,構成融林、水、雲、山、石、峰自然景觀和純朴的民俗風情,神秘的藏傳佛教等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新型的風景名勝區,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之成為植物的王國、動物的樂園、杜鵑花的海洋。
Cambra National Forest Park is located in Huangnan Tibetan self-rule state Jianzha County.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冶州尖扎縣境內。
With an area of 152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n average altitude of 2,500 meters, the highest elevation of 3,100 meters, 23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the lowest.
景區面積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2300米。
Cambra National Forest to strange "Danxia" topography, dense forest vegetation, the ancient religious culture, majestic power station dam, beautiful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the unique Tibetan style to become an ideal eco-tourism resort.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以奇特「丹霞」地貌、茂密的森林植被、古老的宗教文化、雄偉的電站大壩、綺麗的峽谷庫區及獨特的藏族風情成為生態旅遊的理想勝地。
Ⅵ 哪種鳥叫是割谷割谷的
布穀鳥
收藏
布穀鳥(學名杜鵑鳥)編輯
布穀鳥體形大小和鴿子相仿,但較細長,上體暗灰色,腹部布滿了橫斑。腳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後。飛行急速無聲。 芒種前後,幾乎晝夜都能聽到它[1] 那宏亮而多少有點凄涼的叫聲,叫聲特點是四聲一度——」布穀布穀,布穀布穀」、
中文學名
布穀鳥
目
鵑形目
科
杜鵑科
英文名
Cuckoo
目錄
1詞語解釋
2生活習性
3基本信息
4形態特徵
5種群分布
6其他相關內容
▪ 傳說
▪ 象徵意義
▪ 四聲杜鵑相關詩詞
▪ 森林衛士
1詞語解釋編輯
1、杜鵑鳥,杜鵑科鳥類總稱,包括大杜鵑(即布穀鳥)、四聲杜鵑、八聲杜鵑、中杜鵑、小杜鵑、鷹鵑等。詩人通常所說的啼血杜鵑只指四聲杜鵑,而其他種類的杜鵑並不會進入居民地區,也不會日夜凄涼鳴叫,四聲杜鵑又稱「鳲鳩」、「子規」、「杜宇」。布穀鳥雖然叫聲也很宏亮,但它膽很小,從來不敢接近人類和村莊。其它的中杜鵑、小杜鵑、八聲杜鵑等叫聲小也都不動聽,它們也從來不敢接近人類。而四聲杜鵑特別膽大,它總是愛進入村莊里在房前屋後的高樹頂上不知疲倦地日夜鳴叫。
布穀鳥(3張)
它也總是獨來獨往地隨著夏天不斷遷徙,古人看見它鳴叫時大張的口中鮮血一般殷紅,都認為它是在啼血而鳴,而其實只是它的口膜上皮和舌頭顏色鮮紅而已。
2、布穀鳥,又名大杜鵑」。杜鵑科動物大杜鵑(Cuculus canorus Linne)。我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可入葯(見《本草拾遺》)。味甘、性平、無毒。功能:潤腸、通便、消瘰、止咳。治腸燥便秘,瘰癧痰核,百日咳等症。木品適量,燒存性研末,以生地、玄參2葯煎湯送服,治老人津虧便秘。內服燒存性研末, 用量3~5克。來源:中國小學教學網路全書·自然卷。
3、中葯。見《本草拾遺》。杜鵑科動物大杜鵑(Cuculuscanorus Linne)除去內臟的全體。原動物我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味甘,性平,入脾經。功能潤腸,通便,消瘰,止咳。主治腸燥便秘,瘰病核,百日咳等症。用量3~5克。內服燒存性研末。來源:中國葯膳大辭典。
4、清代泉幣學家劉師陸將北周「五行大布」擬為「布穀鳥」。 來源:錢幣學詞彙簡釋。
5、口唱山歌進松林,斑鳩問我是何人? 我是春天布穀鳥,鳳凰差我來叫春。...布穀告訴斑鳩:「鳳凰差我來叫春。」鳳凰,古代傳說為百鳥之王,常用來象徵祥瑞,布穀鳥受鳳凰派遣來叫春,意味著春天將帶給農民以吉祥喜慶。以鳥擬人,移情於景的藝術手法。
2生活習性編輯
大約三分之二的杜鵑,包括所有北美的種類,會築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鳥;只有大約35%的杜鵑以寄生的方式養育幼鳥。多數居住在熱帶和溫帶地區的樹林中。
巢寄生是一種鳥類將卵產在其它鳥的鳥巢中,由義親代為孵化和育雛的一種特殊的繁殖行為。照片中所示的草地鷚(Anthus pratensis)餵食大杜鵑,
布穀鳥(3張)
就是一種種間巢寄生類型。大杜鵑是現有巢寄生鳥類80多種中最典型的一種鳥,它可把卵 寄生在125種其它鳥類的巢中。
巢寄生行為表現在:宿主的選擇,大杜鵑在繁殖期尋找與孵化期和育雛期相似、雛鳥食性基本
大杜鵑(布穀鳥)
相同、卵形與顏色易仿的宿主,多為雀形目鳥類。寄生時間上,大杜鵑多在宿主開始孵卵之前,乘宿主離巢外出時快速寄生產卵。春末夏初,便向北飛。它自己不會做窩,也不孵卵,平均每年產蛋2-10個,卻把產的蛋放在畫眉、葦蔦的巢窩里,讓這些鳥替自己精心孵化。而且它每飛到一個巢窩里只產一個.
巢寄生的協同進化,表現在宿主卵的形態特徵上。寄生者的卵在顏色、大小等但存有不顯差異。同時宿主對卵的分 辨模糊也是一個方面。對宿主繁殖影晌,大杜鵑常表現在產卵前把宿主一枚卵移走,或全部推出巢外,迫使宿主重新產卵。而一旦巢寄生的雛鳥孵 出,它有將義親的雛鳥推出巢外的習性,從而獨享 義親撫育,這樣對宿主繁殖成功率將降低。
3基本信息編輯
中文別名:杜鵑、杜宇、子規、鳩、鳲鳩、穀穀鳥
屬:杜鵑科
杜鵑
名稱來歷:《十三經註疏.爾雅.釋鳥》:鳲鳩,鴶鵴。東晉郭璞(字景純)注雲:今之布穀也,江東呼為獲谷。唐陸德明(陸德明,唐秦王李世民之十八學士之一)經典釋文雲:鳲音屍。鴶,古八切(jiá)。鵴音菊。宋邢昺疏雲:左傳(魯昭公十七年)雲:鳲鳩氏,司空也。《詩.召南(召音邵).(鵲巢)》雲: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皆謂此也。
4形態特徵編輯
普通布穀鳥身長約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鮮綠色。大型的地棲布
四聲杜鵑
谷鳥身長可達90厘米。多數地棲布穀鳥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紅色或白色的斑紋。有些熱帶布穀鳥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樣的藍色。多數布穀鳥的翅短。尾巴較長,有的特別長。尾巴羽毛的尖端還點綴著白色。四聲杜鵑的羽毛為黑白相間,地棲布穀鳥的腿比樹棲布穀鳥長。腳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後。腳掌前後有雙趾。喙粗壯結實,有點向下彎曲。飛行急速無聲。芒種前後四聲杜鵑幾乎晝夜都能聽到它那宏亮而多少有點凄涼的叫聲,叫聲特點是四聲一度——「快快割麥!快快割麥!」、「快快播谷!快快播谷!」。布穀鳥的叫聲為「布穀」、「布穀」。
5種群分布編輯
布穀鳥和四聲杜鵑及中杜鵑、小杜鵑、八聲杜鵑、鷹鵑等多數居住在熱帶和溫帶地區的樹林中。
6其他相關內容編輯
傳說
傳說杜鵑啼血的杜鵑鳥應當就是特指的俗稱布穀鳥的四聲杜鵑。因為細加端詳,杜鵑口腔上皮 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所以又有杜鵑花的顏色是杜鵑鳥啼血染成之說:「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布穀鳥(3張)
(《全唐詩》 卷759成彥雄《杜鵑花》句)「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 應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凄。」(秋瑾)
據李時珍說:「杜鵑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裝如雀鷂,而色慘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達旦,鳴必向北,至夏尤甚,晝夜不止,其聲哀切。田家候之,以興農事。惟食蟲蠹,不能為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則藏蟄。」
民間廣泛流傳著「望帝春心托杜鵑」的故事,說的是在古代蜀國有個名叫杜宇的人,作了皇帝以後稱為「望帝」,死後化為杜鵑。杜鵑鳥之名,大概來源於此。
宋代的蔡襄詩雲:「布穀聲中雨滿犁,催耕不獨野人知。荷鋤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犢時。」陸游也有詩曰:「時令過清明,朝朝布穀鳴,但令春促駕,那為國催耕,紅紫花枝盡,青黃麥穗成。從今可無謂,傾耳舜弦聲。」詩中催耕的布穀鳥。即杜鵑鳥。南宋詞人朱希真的「杜鵑叫得春歸去,吻邊啼血苟猶存。」更是充分地反映杜鵑為催人「布穀」而啼得口乾舌苦,唇裂血出,認真負責的精神。
在歐洲,布穀鳥的叫聲意味著春天的到來,因為布穀鳥每年都在非洲度過冬季,到了3月份歐洲氣候轉暖時再返回來。交配後,雌性布穀鳥就准備產蛋了,但它卻不會自己築巢。
它會來到像知更鳥、刺嘴鶯等那些比它小的鳥類的巢中,移走原來的那窩蛋中的一個,用自己的蛋來取而代之。相對於它的體形來說,它的蛋是偏小的,而且蛋上的斑紋同它混入的其他鳥的蛋也非常相似,所以不易被分辨出來。如果不是這樣,它的蛋肯定會被扔出去。
動物界的十大壞媽媽:布穀鳥
布穀鳥的鳥蛋比其他鳥蛋早孵化。幼鳥出來後,會立刻把其他的蛋扔出巢外。它之所以這樣做, 是因為它不久就會長得很大,需要吃光養母所能找到的全部食物。
布穀鳥在春天飛回歐洲,停歇在木樁上、樹枝上或電線上,呼響配偶。布穀鳥得名於它的叫聲:一種很易辨別的「布穀」聲。
一隻布穀鳥的幼鳥正在由它的養母----一隻比它小得多的刺嘴鶯餵食。它需要的食物相當於3---4隻其養母親生的幼鳥本來需要進食的總量。
趁其他鳥沒看見時,布穀鳥在它們的巢中產蛋。它必須非常迅速地做完這件事。它的蛋有著特別厚的外殼,這樣在落入巢中時就不會碎掉了。
象徵意義
四聲杜鵑在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
布穀鳥(16張)
,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了。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像,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託了幽深的鄉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四聲杜鵑相關詩詞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李白《蜀道難》: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杜甫《子規》「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
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李賀《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飢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村寒白屋念嬌嬰,古台石磴懸腸草。
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獨游千里外,高卧七盤西。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溫庭筠《碧磵驛曉思》: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崔塗《春夕》: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柳中庸《聽箏》: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李群玉《黃陵廟》: 小姑洲北浦雲邊,二女啼妝自儼然。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猶似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雜詩》: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文天祥《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文天祥《金陵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王安石《出城訪無黨因宿齋館》:關外尋君信馬蹄,謾成詩句任天倪。花枝到眼春相映,山色侵衣晚自迷。今日笑談還喜共,經年勞逸固難齊。生涯零落歸心懶,多謝殷勤杜宇啼。
王安石《十五》: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蘇軾《築堤》:六橋橫截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煙空。昔日珠樓擁翠鈿,女牆猶在草芊芊。東風第六橋邊柳,不見黃鸝見杜鵑。
晁補之《臨江仙·信州作》: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松間葯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一個幽禽(杜鵑)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賀鑄《子夜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
王瀾《念奴嬌·避地溢江,書於新亭》:憑高遠望,見家鄉、只在白雲深處。鎮日思歸歸未得,孤負殷勤杜宇。故國傷心,新亭淚眼,更灑瀟瀟雨。長江萬里,難將此恨流去。遙想江口依然,鳥啼花謝,今日誰為主。燕子歸來,雕梁何處,底事呢喃語?最苦金沙,十萬戶盡,作血流漂杵。橫空劍氣,要當一洗殘虜。
秦觀《踏莎行》: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畫堂春》: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柳外畫樓獨上,憑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朱敦儒《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後,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陸游《鵲橋仙·夜聞杜鵑》: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趙汝茪《戀綉衾》:柳絲空有千萬條,系不住、溪頭畫橈!想今宵,也對新月,過輕寒、何處小橋?玉簫台榭春多少!溜啼紅(指杜鵑的叫聲),臉霞未消。怪別來,胭脂慵傅,被東風、偷在杏梢。
趙崇嶓《清平樂·懷人》:鶯歌蝶舞,池館春多處。滿架花雲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相思夜夜情悰,青衫淚滿啼紅。料想故園桃李,也應怨月愁風。
周邦彥《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辛棄疾《浣溪沙·壬子春,赴閩憲,別瓢泉》:細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朝來白鳥背人飛。對鄭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誦北山移。
辛棄疾《添字浣溪沙·三山戲作》:「繞屋人扶行不得,閑窗學得鷓鴣啼,卻有杜鵑能勸道:不如歸!」
沈全期《夜宿七盤嶺》芳春平春綠,清夜子規啼。
溫庭筠《菩薩蠻·其六》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翁卷《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鞦韆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沉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遊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宋洪咨夔《眼兒媚》:「平沙芳草渡頭村。綠遍去年痕。游絲上下,流鶯來往,無限銷魂。綺窗深靜人歸晚,金鴨水沉溫。海棠影下,子規聲里,立盡黃昏。」
陳允平《望江南》:「鸚鵡州邊鸚鵡恨,杜鵑枝上杜鵑啼」
《鳳棲梧》:綠暗紅稀春已暮,燕子銜泥,飛入垂楊處。柳絮欲停風不住,杜鵑聲里山無數。竹杖芒鞋無定據,穿過溪南,獨木橫橋路。樵子漁師來又去,一川風月誰為主。
尹鶚《滿宮花》:月沉沉,人悄悄,一炷後庭香裊。風流帝子不歸來,滿地禁花慵掃,離恨多,相見少,何處醉迷三島?漏清宮樹子規啼,愁鎖碧窗春曉。
毛文錫《更漏子》:春夜闌,春恨切,花外子規啼月。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燈。偏怨別,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宵霧散,曉霞暉,梁間雙燕飛。
陳亮《水龍吟春恨》:鬧紅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遲日催花,淡雲閣雨,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遊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鬥草,青絲勒馬,風流雲散。羅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李贄《焚書詠史》:盈盈細抹隨風雪,點點紅妝帶雨梅。莫道門前馬車富,子規今已喚春回。
清洪亮吉《出關與畢侍郎箋》:杜鵑欲化,猶振哀音;鷙鳥將亡,冀留勁羽;遺棄一世之務,留連身後之名者焉。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秋瑾「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應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凄。」
朱希真「杜鵑叫得春歸去,吻邊啼血苟猶存。」
森林衛士
每當春臨武夷山,到處便可聽到「布穀,布穀」的陣陣鳥啼聲,像是在催人不誤農時,及早春播,這就是神秘的杜鵑鳥鳴聲。關於杜鵑,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為其賦詩作文。在春夏之際,四聲杜鵑會徹夜不停地啼鳴,它那凄涼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們的多種情思,加上杜鵑的口腔上皮和舌頭都是紅色的,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因而引出許多關於「杜鵑啼血」、「啼血深怨」的傳說和詩篇。杜鵑是典型的巢寄生鳥類,它不築巢,不孵卵、不哺 育雛鳥,這些工作全由小杜鵑的義父母代勞。關於這些,有許多有趣的秘密。首先是杜鵑怎樣能將卵寄生在別的鳥巢中而陰謀不會被發現?春夏之交,雌杜鵑要產卵前,它會用心尋找畫眉、葦鶯等小鳥的巢穴,目標選定後,便充分利用自己和鷂形狀、大小及體色都相似的特點,從遠處飛至。杜鵑飛翔姿式也很像猛禽岩鷂;飛得很低,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地急劇轉彎。間或拍打著翅膀,拍打得很響,用來恫嚇正在孵卵的小鳥。正在孵卵的小鳥看見低空翱翔而來的猛禽的身影,嚇得棄家逃命時,杜鵑就達到了它恫嚇的目的。杜鵑怎樣把自己的蛋丟進別人的巢中呢?有的是直接產下去,而對於太小的或是難以鑽進去的鳥巢,它就會先產下蛋,然後用喙小心地把蛋放到其它鳥蛋中間去。但是在放自己的蛋之前,杜鵑常常會從巢中把別人的蛋弄走一隻(吃掉或扔掉)。杜鵑的體型比一些小鳥大得多,可是它產的蛋卻很小,再加杜鵑蛋與巢主鳥的蛋在形狀,色彩等方面又有驚人的相似(自然選擇的結果),所以就可以魚目混珠,其它小鳥也就難辨真假了。杜鵑蛋雖然小,發育卻很快,往往會比巢主鳥的蛋早孵化或者同時孵化出來。小杜鵑一出世就忙著當搬運工:背著另一個小鳥(或者鳥蛋),用它那尚未發育健全的翅膀支撐著它,小心翼翼地向巢邊爬去。它低下頭,用額頭頂著巢底,忽然急劇地向後仰去,將那隻伏在它「肩」上的小雛鳥(或者鳥蛋)向上一揚,翻出巢外去。接著這個小「搬運工」滑到巢底,又鑽到另一個犧牲品的下面,繼續它的搬運工作。小杜鵑在其孵化出來的幾小時以後就產生了要把巢中所有東西甩掉的慾望。當義母回來,看見巢中只剩下唯一的幼雛,還會把這個兇手當寵兒來疼愛,更加精心地哺育小杜鵑。小杜鵑羽毛豐滿後,它就不辭而別,遠走高飛了。杜鵑雖然育雛習性不好,但它是著名的嗜食松樹大敵松毛蟲的鳥類。松毛蟲是許多鳥類不喜歡吃的害蟲,而杜鵑卻偏喜歡其美味。有人觀察過,一隻杜鵑每小時能捕食100多條毛蟲。另外,杜鵑也食其它農林害蟲,所以人們又稱它是 「森林衛士」。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1. 陳藏器 .本草拾遺 :無 ,公元741年 .
詞條標簽:
動物 , 生物
Ⅶ 四月的青海,看醉美花海,踏青的福地,你會去嗎
春遊,在古代被稱作踏青,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族民俗文體活動,古往今來,春遊冠得許多雅稱,古稱為游春、踏青、尋春和探春。許多古代文獻都記載春遊習俗的生動景象。今天小旅就帶大家走進青海踏青醉美的花海,感受踏青的福地!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4.群科杏花:群科海拔低,地勢平坦,氣候濕潤,自然環境優美,是化隆縣糧食、瓜果、蔬菜主要生產基地之一,素有「高原小江南」和「瓜果之鄉」的美稱。生產的杏子以果實早熟、色澤鮮艷、果肉多汁、風味甜美、酸甜適口、營養豐富為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4月的中國特色小鎮群科,枕山帶河、依山傍水,是全省春天到來最早的地方,感受最美早春的地方,杏花、梨花、桃花競相開放,將整個村莊裝點得奼紫嫣紅,韻味豐盈,美不勝收,尤以杏花最具代表性。
5.峽谷中的世外桃源—松巴村:「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陶淵明筆下描繪的世外桃源。然而,就在號稱青海「小江南」的貴德深處就存在著一個古人眼中的理想家園。從西寧出發,翻過拉雞山,來到貴德縣,沿黃河一路向東,大約二三十公里處的峽谷深處,就來到了這個古老而美麗的「世外桃源」—松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