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葉聖陶贊美杜鵑花

葉聖陶贊美杜鵑花

發布時間: 2022-07-19 03:37:12

❶ 誰能告訴我葉聖陶的文章

《記金華的兩個岩洞》

今年四月十四日,我在浙江金華,游北山的兩個岩洞,雙龍洞和冰壺洞。洞有三個,最高的一個叫朝真洞,洞中泉流跟冰壺、雙龍上下相貫通,我因為足力不濟,沒有到。
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甸。那裡的農業社兼種花,種的是茉莉、白蘭、珠蘭之類,跟我們蘇州虎丘帶相類。據說佛手要那裡的土培植,要雙龍泉水灌溉,才長得好,如果移到別處,結成的佛手就像拳頭那麼一個,沒有長長的指頭,不成其為「手」。
過了羅甸就漸漸入山。公路盤曲而上,工人正在填石培土,為鞏固路面加工。山上幾乎開滿映山紅,比較盆栽的杜鵑,無論花朵和葉子,都顯得特別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我起初以為是梨花,後來認葉子,才知道不是。叢山之中有幾脈,山上砂土作粉紅色,在他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積壓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深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里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從洞里出來的。
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地作穹形,很寬。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如果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在那裡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因為那邊還有個洞口,洞中光線明亮。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友先進內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友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卧在小船里,遵照人家的囑咐,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了額角,擦傷了鼻子。大約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實在也說不準確),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洞。要不是工友提著汽油燈,內洞真是一團漆黑,什麼都看不見。即使有了汽油燈,還只能照見小小的一搭地方,餘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麼寬廣。工友以導游者的身份,提高了汽油燈,逐一指點內洞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其次是些石鍾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據形狀想像成仙家、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是各處岩洞的通例,凡是央洞都有相類的名目。我不感興趣,雖然聽了,一個也沒有記住。
有岩洞的山水多量石灰岩。石灰岩經地下水長時期的侵蝕,形成岩洞。地下水含有碳酸,石灰岩是碳酸鈣,碳酸鈣遇著水裡的碳酸,就成酸性碳酸鈣,石灰岩是碳酸鈣碳酸鈣遇著水裡的碳酸,就成酸性碳酸鈣。酸性碳酸鈣是溶解於水的,這是岩洞形成和逐漸擴大的緣故。水漸漸乾的時候,其中碳酸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氣跑走,剩下的又是固體的碳酸鈣。從洞頂下垂,凝成固體的,就是石鍾乳,點滴積累,凝結在洞底的,就是石筍,道理是一樣的。惟其如此,凝的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什麼,也就值得觀賞。
在洞里走了一轉,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泉水靠右邊緩緩地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查《徐霞客游記》,霞客在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十月初十日游三洞。郁達夫也到過,查他的游記,是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二日。達夫游記說內洞石壁上「唐宋人的題名石刻很多,我所見到的,以慶歷四年的刻石為最古。……清人題壁,則自乾隆以後絕對沒有了,蓋因這里洞,自那時候起,為泥沙淤塞了的緣故。」達夫去的時候,北山才經整理,舊洞新辟。到現在又是二十多年了,最近北山再經整理,公路修起來了,休憩茶飯的所在布置起來了,外洞內洞收拾得乾乾凈凈。我去的那一天是星期日,遊人很不少,工人、農民、幹部、學生都有,外洞內洞鬧哄哄的,要上小船得排隊等侯好一會兒。這種景象,莫說徐霞客,假如過夫還在人世,也一定會說二十年前決想不到。
我排隊等侯,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在外洞前休息了一會兒,就往冰壺洞。根據剛才的經驗,知道洞里潮濕,穿布鞋非但容易濕透,而且把不穩腳。我就買一雙草鞋,套在布鞋上。
從雙龍洞到冰壺洞有石級。平時沒有鍛練,爬了三五十級就氣呼呼的,兩條腿一步重一步了,兩旁的樹木山石也無心看了。爬爬歇歇直到冰壺洞口,也沒有數一共多少級,大概有三四百級吧。洞口不過小縣城的城門那麼大,進了洞就得往下走。沿著石壁鑿成石級,一邊架設木欄桿以防跌下去,跌下去可真不是玩兒的。工友提著汽油燈在前邊引導,我留心腳下,踩穩一腳再挪動一腳,覺得往下走也不比向上爬輕松。
忽然聽見水聲了,再往下沒有多少步,聲音就非常之大,好像整個洞里充滿了這轟轟的聲音,真有逼人的氣勢。就看見一掛瀑布從石隙吐出來,吐出來的地方石勢突出,所以瀑布全部懸空,上狹下寬,高大約十丈。身在一個不知道多麼大的岩洞里,憑汽油燈的光平視這飛珠濺玉的形象,耳朵里只聽見它的轟轟,臉上手上一陣陣地沾著飛來的細水滴,這是平生從未經歷的境界,當時的感覺實在難以描述。
再往下走幾十級,瀑布就在我們上頭,要抬頭看了。這時候看見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下急雨,千萬枝銀箭直射而下,天邊還留著幾點殘星。這個比擬是工友說給我聽的,聽了他說的,抬頭看瀑布,越看越有意味。這個比擬比較把石鍾乳比做獅子和象之類,意境高得多了。
在那個位置上仰望,瀑布正承著洞口射進來的光,所以不須照燈,通體雪亮。所謂殘星,其實是白色石鍾乳的反光。
這個瀑布不象一般瀑布,底下沒有潭,落到洞底就成伏流,是雙龍洞泉水的上源。
現在把徐霞客記冰壺洞的文句抄在這里,以供參證。「洞門仰如張吻。先投杖垂炬而下,滾滾不見其底。乃攀隙倚空入。忽聞水聲轟轟,秉炬而下,則洞之中央,一瀑從空中下墜,冰花玉屑,從黑暗處耀成潔彩。水穴石中,莫稔所去。乃依炬四窮,其深陷逾朝真,而屈曲少遜。」

❷ 記金華的雙龍洞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覽過程中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綉河山的熱愛。

(三)文章結構

全文按游覽順序,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節),交代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時間及雙龍洞的地點。

第二段(第2、3小節),寫作者從金華城出發,經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經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寫山後寫溪流,最後用「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引出描寫的重點雙龍洞。

第三段(第4、5、6、7小節),分別寫作者游覽外洞、孔隙、內洞的情景。

第4節先寫在洞口觀山的感受,然後具體描寫外洞,寫出外洞口「寬」內「大」的特點。最後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第5節寫作者從外洞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情形,這一節寫得很詳細,可分為五層:

第一層寫泉水的來路,承接上文,自然過渡,引出下文。第二層介紹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層寫小船的形狀,使人對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確的認識。第四層介紹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辦法。第五層寫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感覺。先寫作者穿過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備,再寫作者穿過孔隙時的感覺,讀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第6、7小節寫作者游覽內洞時的情景,這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寫「黑」,「內洞一團漆黑」。第二層寫「奇」。借著汽油燈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鍾乳和石筍」。第三層寫「大」。「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第四層寫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發源地,點出了雙龍洞已到盡頭。這一段主要寫內洞「黑」、「奇」、「大」三個特點。

第四段(第8節),寫出洞,自然結束文章。

這篇文章段落分明,條理清晰。一是按游覽順序劃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條水線在串連著全文,因而有兩條線:游線和水線同時貫穿全文。

分段時,如有的學生把4節看成第三段,5節為第四段,6、7節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為六段也是可以的。

(四)語言因素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顯得有精神。」這是一個比較句,拿滿山開遍的映山紅與盆栽的杜鵑花相比,比的結果是山上的映山紅「有精神」。「有精神」本來是形容人的,這里借用,形容花的長勢好。盆栽的杜鵑花也是映山紅,為什麼比不過山上開的呢?山上的映山紅根深葉茂,沐浴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嬌嫩而不茁壯,比起山上的映山紅就顯得遜色了。

「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聲都與山勢有關,請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像。」為什麼「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因為它是雙龍洞的主要景點,雙龍洞也因此而得名,當然在內洞諸多的景物中先看雙龍。葉老看後為什麼說有點像,那麼到底是像還是不像呢?兩條龍蜿蜒在洞頂,是動態的描寫,它們盤在那裡,張牙舞爪,似要騰飛。再加上燈光搖曳,洞內水汽蒸騰,看上去真有雙龍欲飛的感覺。但又因雙龍是石鍾乳自然形成,沒有經過人工雕琢,因而葉老說有點像,還是肯定了像。

(五)詞語講解

臀部:人體後部兩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指洞頂上的石龍彎彎曲曲的樣子。

明艷:本課指明亮鮮艷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縫。本課指能通過一條小船的小洞。

時而:副詞。表示不定時地重復發生,有時候。

盤曲而上:盤曲,曲折環繞。課文指公路在山邊盤旋,繞著圈兒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勢高峻,樹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樣子。森郁,森林茂盛。

進:課文中作量詞。平房一宅內分成前後幾排,每排稱為一進。課文說內洞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即有十來排房子那麼大。

(六)寫作特點

課文中描繪景色的句子,運用了對比、比喻、誇張的手法,引導學生仔細賞析、體會。如「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要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作者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把雙龍洞的內洞入口處低矮狹窄的奇異景象非常生動地反映出來。

課文按兩點線索寫的。一條是作者的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來寫。是「順」的線索;另一條是泉水、溪水的來路,是「逆」的線索。兩條線索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不僅使全文脈絡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觀察的移動線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七)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孔隙和內洞是雙龍洞的重要景觀,學習「孔隙」那一節,應引導學生體會它的「矮」、「窄」、「險」。通過孔隙,險而不危,因而險中有奇、奇中有趣,著重體會心情。內洞有兩個重點:一是奇景雙龍,一是各種形態和顏色的石鍾乳、石筍構成的洞內奇景,應引導學生充分地想像,活躍他們的思維。

難點:課文中有幾個難懂的句子,應引導學生弄懂它的內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經涉及。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游覽順序記敘了作者游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過渡作用。

三、教案

(一)課時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釋題、簡介作者、通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劃分段落。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內容、釋句、理解課文寫作方法。

(二)課時教案

第一課時要求:釋題、知道作者、了解游記段落劃分的線索,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要求:讀懂課文,掌握景物的特點,理解難懂的句子,並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提示

1.學生幾乎都沒有去過岩洞,有條件的學校教師要播放錄像帶。沒有條件看錄像也可以看幻燈片。連這條件也不具備的,教師可搜集圖片讓學生看。總之,應當有感性的材料供觀賞。

2.寫雙龍洞沿途景物要讓學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學生寫游記,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羅列會造成喧賓奪主,主次不分。

3.學完這課書,教師給學生組織一次旅遊,可近距離的,讓學生抓住景物特點,按游覽順序寫一篇游記。

五、資料

作者簡介:葉聖陶(1894—1988年),原名葉紹鈞,江蘇關縣人。他從「五四」時期開始創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小說有《隔膜》、《城中》,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歲時,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和冰壺洞,寫了《記金華的兩個岩洞》這篇游記。本文是從這篇游記中節選的,節選時略有刪改。原文現收在葉聖陶的散文集《小記十篇》里。

記金華的雙龍洞

❸ 記金華的雙龍洞-葉聖陶

1.課文簡說。

本文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作者按游覽的先後順序,先寫了去雙龍洞途中的風光,接著寫雙龍洞洞口和來到外洞;再寫怎樣通過孔隙來到內洞;最後寫出洞。行文中還有一條線索,即作者多次寫到水。在途中是「一路迎著溪流」,來到洞口時,發現「那溪流就是從洞口流出來的」;「在外洞找了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內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聽到「聲音輕輕的」。以上兩條線索十分清晰。

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明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艷」概括了山區生機盎然的春色。再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雙龍洞的特點。「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外洞很寬敞,孔隙的窄小,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內洞是一團漆黑」,靠「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才看清楚洞內的景物:首先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點名雙龍洞名稱的來歷;其次是形狀變化多端的石鍾乳和石筍。最後通過比較,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

在記敘中,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可感。如寫外洞的寬敞,用「在那裡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來說明,寫內洞的大,用「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來比擬。寫孔隙則以自己的好奇和「擠壓」的感覺,真實地寫出窄小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二是讓學生通過感悟按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准確和朴實。

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是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游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一個「迎」字,點名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時而……時而……」說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於溪流的寬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緩急不同,作者巧妙地運用「寬、窄;緩、急;」兩對反義詞准確地表達溪流的形和聲。由於溪流緩急不一,聽到的流水聲也就各不相同,猶如在「時時變換調子」。這句話烘託了作者當時的游興有多濃,對涓涓溪流發出如此贊嘆!

②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這句話寫出作者通過孔隙時的真實感受,「稍微」,「一點兒」告訴我們只有一動不動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過孔隙,以此說明孔隙小的特點,非常逼真。運用「要是……准」的假設句式,准確地表達了作者當時受「擠壓」的感覺。

③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石鍾乳和石筍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原因是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又各異。用「即使」這個關聯詞作強調,即退一步講,如果不把這些石鍾乳、石筍具體比做什麼也值得觀賞,說明它本身已經夠吸引人了,無需再比作什麼了。

(2)對詞語的理解。

石鍾乳:又名「鍾乳石」,倒掛在溶洞頂部向下生長的一種碳酸鈣沉澱物。當地表水或降水沿著溶岩裂縫下滲至洞頂時,因水的蒸發及二氧化碳的散失,使溶在水中的碳酸鈣沉澱下來,慢慢增長,具有同心圓狀結構,形狀如鍾乳,故名「石鍾乳」。

石筍:溶洞底部直立的一種碳酸鈣沉澱物,它是由洞頂的水滴到洞底後,水分蒸發,水中的碳酸鈣沉澱下來,由少積多,由下向上增長,形如筍狀,所以叫石筍。

二、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鍾乳、突兀森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3.領悟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三、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可作些調查,學生有沒有見過溶洞,對溶洞有些什麼了解等。

2.課始,讓去過溶洞的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聞,師生之間相互補充,與此同時借機教學「石鍾乳」「石筍」等詞語。然後揭示課題,對課文略作介紹。

3.本文生字較多,可單獨安排一個環節,讓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以及提出疑難,讀准生字字音,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覽的順序。讓學生按示意圖說一說作者的游蹤。

5.在深入研讀時,要求學生分別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清楚的,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詞句反復揣摩、品味,體會其用詞選句的准確與實在。

6.學生讀懂課文以後,可設計一些語言運用的訓練,如用「時而……時而……」句式造句;提供一句寫景物某一特點的句子,然後用幾句具體的話把這一特點描寫出來。

7.為了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可進行一些語文實踐活動。如介紹一次旅遊觀光的親身經歷,或介紹自己曾經去過的一個溶洞,給課文金華雙龍洞的內洞配上插圖等等。

四、教學案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去過溶洞,那裡的景象是怎樣的?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師總結: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不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風光,而且在地下也有著很多奇妙的景觀。其中溶洞就像童話世界中的迷宮……

結合認讀「溶洞、石鍾乳、石筍」等詞語。

二、自學課文,認讀理解生字詞

1.讀一讀生字表中的13個生字,要求讀准字音,對其中筆畫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識記它們的字形。

2.畫出課文中的新詞並根據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它們的大概意思。

3.質疑問難。(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詢問,也可向老師提出不能理解的詞語。)

三、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全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3.默讀全文,要求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路線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並按圖說清圖意,然後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五、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六、布置課堂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研讀作者在去雙龍洞的途中所見的景物

思考:作者見到些什麼?

感悟句子:

1.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由具體的景物概括出「明艷」一詞,寫出金華一帶山區明亮艷麗的春色。

2.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時變換調子。

引導發現這句話的特點。(如有兩對反義詞,用擬人手法,寫溪水的聲音)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句子中的因果關系,音韻節奏感,和作者當時的心情等。

反復朗讀上述句子。

二、研讀洞口,外洞,內洞各自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1.引導學生找到課文中概括特點的詞語或者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

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

外洞:寬敞。

孔隙:窄小。

內洞:昏暗比外洞大有雙龍和石鍾乳

2.從文中找到作者用什麼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出來。

(讓學生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採用的打比方,說感覺等手法)

著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擦傷鼻子。

體驗由於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擠壓」的感覺。

2.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也很值得觀賞。

著重理解「即使」這部分的強調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後作適當的點撥。

三、復述

要求學生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可採用導游介紹等形式進行。

四、總結全文

1.啟發學生談談學了本文後的收獲,在相互交流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教師小結。

五、指導造句,寫段訓練

1.用「時而……時而」寫句子。

2.把下面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分別寫具體。

(1)那棵松樹的枝葉十分繁茂。

(2)登上山頂,我感到舒服極了。

六、布置課外語文活動

搜集有關溶洞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五、相關鏈接

溶洞 地下水沿著可溶岩層層面,節理或裂縫進行溶蝕,坍陷擴大而成的洞穴。洞體大小不一,形態多樣。洞內有各種碳酸鈣的化學沉澱物,如鍾乳石、石筍、石柱。並常有地下河通過,洞內溫度變化小,冬暖夏涼。溶洞分兩大類型:水平型溶洞和垂直型溶洞。

映山紅 映山紅是半常綠或落葉灌木,生長在淺山丘陵中,花開時滿山遍坡呈現玫瑰紅色,故得名。又名「山石榴」、「杜鵑花」,屬杜鵑花科。春季或夏季開花,花冠呈闊漏斗形,多朵簇生於頂端。除紅、白、黃色外,還有磚紅色、粉紅色、紫色等多種顏色,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主要分布於亞、歐和北美洲。全世界杜鵑花有八百多種,我國是世界杜鵑花的分布中心,有六百多種,四川峨眉山和雲南的玉龍山是我國杜鵑花的盛產地。杜鵑花與報春花、龍膽花是我國的「三大名花」。杜鵑花的根很奇特,形狀多樣,姿態各異,將其挖出後稍加雕琢,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杜鵑花喜歡溫暖而潮濕的地方,在酸性土壤中生長尤為茂盛。在園藝工作者的培育下,杜鵑花不僅能在春夏開花,在秋冬兩季也能開花。

❹ 葉聖陶先生的詩

浣溪沙
作者:葉聖陶 [現]
盡日無人叩竹扉,家雞鄰犬偶穿籬。
羅階小雀亦忘機。
觀釣頗逾垂釣趣,種花何問看花誰。
細推物理一凝思。

❺ 為什麼說「萬紫千紅總是春」呢

“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對絢麗多彩、百花齊放的春天的精彩描寫,也是對繁花似錦的春天的贊美。這句詩出自於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一詩,詩人為什麼會說到“萬紫千紅總是春”呢?

小結

結合整體詩意,“萬紫千紅總是春”這一句也是詩人對“等閑識得東風面”的回應,“萬紫千紅”四字近承“東風面”,又遙相呼應第二句中的“無邊光景”,屬於句外的對偶,這樣的修辭又讓詩意韻味十足。

“萬紫千紅”照應“無邊光景”,讓詩意產生了極強的色彩感染力,流露出詩人對春色的喜愛之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❻ 葉聖陶的詩

葉聖陶的詩
《水龍吟.廬山霧》
廬山霧景難描,影機畫筆都無濟。
晴巒疊翠,倏縈一縷,縞裾輕曳,頓失前峰,旋迷旁壑,混茫而已。
又批封卻障,忽開半面,分明見、青螺髻。
樓外叢杉挺峙,似迷藏、與人游戲。
近株已隱,遠株尤顯,霎時更檢替。
變復多端,無分遠近,影形俱翳。
但排窗霧人,沾衣潤席,夠清涼意。
《蝶戀花.雲錦杜鵑》
五月廬山春未盡,濃綠叢中,時見紅成陣。
耀眼好花初識認,杜鵑佳品雲錦。
攢葉圓端蒼玉潤,托出繁英,色勝棠櫻嫩。
避暑人來應悵恨,芳時未及觀嬌韻。

❼ 寫花的作文

在我家樓頂,生長著許多三角梅。那朵朵盛開的三角梅,是多麼的美,多麼的茂盛。
現在,剛好是三角梅盛開的季節,那一朵,兩朵,三朵的三角梅,真讓人愛不釋手。
三角梅的花的確有三個角,裡面還長著一兩枝花蕾般的東西,我卻叫不上名兒來,花兒是紫紅色的特別美,幾朵合成一團,可真像一個個形態各異的花球兒啊。三角梅的葉子油綠油綠的,葉子很小,但長得很有形,像女演員那雙明亮的眼睛,從遠處看,三角梅的綠得像一塊無暇的翡翠,再加上那些漂亮的梅,可真是綠葉配紅花,天生一對,完美無缺啊。三角梅的枝條,很長,很長,它可以不斷再生長,如果再過上數幾年,它的葉子就會變得「高」深莫測。此外,你還要格外注意它的枝條,當你想碰碰這三角梅的時候,可要注意生長在枝條上的小刺啊,這些小刺很多,幾乎整個枝條都有刺,要是你被紮上刺,那肯定會流血,可想而知,它的刺多麼厲害,多麼鋒利,刺也起到了一個保護三角梅的作用,使得三角梅一年四季都不會被蟲子「侵犯」,讓三角梅更好的生長下去,它不正像是一位位戰士嗎?三角梅擁有一根根堅忍不拔的根,它扎於泥土之下,牢牢地抓住泥土毫不放手,任你刮的是什麼風,下的是什麼雨,它還是絲毫不動。
三角梅就是這樣的,它雖然沒有杜鵑的芬芳,沒有玫瑰的艷麗,也沒有茉莉的嬌嫩,但它仍然是那棵梅,那棵不需嬌生慣養的梅,只需要你的泥土,你的水,它也可以名揚天下,四方皆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無法抗拒油菜花的盛情,於是,走進油菜溝,在這金色的海洋里徜徉
4月9日 星期六 多雲晚上雨
每天,我總騎著單車在鄉間小路上來回穿梭著,總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回,不經意間已是滿野金黃。油菜花開得好旺啊!金黃一色,熱烈一片!一路上,縷縷花香傳至鼻端,清新宜人,身前身後,縈繞著追逐飛舞的蜂蝶,極具詩意。我不禁想起楊萬里的那首詩:「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今天恰逢周末,上午天氣很好,我來到我家屋後的田野里。油菜花開得旺旺盛盛,開得熱氣騰騰,成片的金黃映著淺藍的天空,她們手拉著手,仰首對著天空搖晃著。翩翩彩蝶與小蜜蜂飛舞於花間忙忙碌碌采著蜜。我無法抗拒油菜花的盛情,於是,走進油菜溝,在這金色的海洋里徜徉。
我盯住一株油菜花仔細地端詳起來。油菜花是金黃的那是不可否認的,但如果你不仔細看,是很難發現原來黃中還帶有一絲淡白,透出一沫淺綠,片片花瓣薄得有幾分透明,透幾許晶瑩。油菜花開有早有遲,在同一株油菜上,能看到各種花開的形態。有的含羞待放,黃綠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似綻未放,像害羞的小姑娘,只露出一點點笑臉;有的剛剛綻放,幾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要給她傳播花粉;盛開著的油菜花,正盡情舒展著粉嫩嫩的花瓣,迎著陽光拂著春風,好不熱鬧!
我在油菜溝里貓腰走著,生怕被人發現而不好意思。突然,不遠處傳來「嘰啾嘰啾」的鳴叫聲,哦,那一定有一隻漂亮鳥兒在菜地里歇息呢!我循著那美聲順著溝渠小跑著,突然,我摔躺在地里,頭發上綴滿了油菜花瓣,身上也沾滿了花粉,好幾棵油菜都被我弄折(shé)了。多可愛的油菜花呀,卻被我弄掉了好幾朵!我很快爬起,把弄彎的油菜一株株地豎起扶正,幸好花株沒有折斷,我才露出一絲微笑。我這么大的動作一定把那鳥兒給驚動了,只見兩三隻鳥兒撲稜稜地飛了起來,幾個盤旋後落在了我家西院的那棵高大的廣玉蘭上。呵,原來喜歡這菜花的不僅是蝴蝶、蜜蜂、我,還有那美麗的鳥兒。
這成片的金黃的油菜花,不就是拍照的好背景嘛。我迅速鑽出菜地端出相機拉上媽媽:「媽媽,你看多好的背景!給我拍照!」我站在一大片金黃燦爛的油菜花叢中,悠閑地跟媽媽聊著天,喀嚓喀嚓喀嚓……拍了一串;我又來到花間田埂上,惟妙惟肖地跟媽媽講著班裡同學的故事,喀嚓喀嚓喀嚓……又拍了一串。回家插入電腦一瞧,哇賽!兩串照片竟17張,張張神態自然,笑臉盈盈。我想,無論什麼時候,看到這些照片,一定會憶起今天這個灑滿陽光的上午,和這些與陽光一樣有著快樂感覺的金黃的油菜花。
傍晚時分,我從我家秧田裡摘了幾束油菜花。(秧田是等待初夏培育稻秧所用,現在廢棄著,往往隨便播撒一些菜籽,長出的野菜用來肥田)把它放在我的床頭。「陣陣清香充宇環」,我呼吸著田園的芬芳,心靈在這縷縷花香中沉浸,越發純凈清澈了。
金黃的油菜花,你成就了我生命中最快樂的一天。
——————————————————————————————————————————
自從我讀了老舍的《養花》這篇散文,我不僅體會到了養花的樂趣,還從中體會到花兒也是有生命的,我們要像好朋友似的關心它們。
文中「我只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了養花,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做事一樣,都要把它當成一種樂趣,要用一種歡快和愉悅的心情來迎接它,不管做的好還是壞,只要你認真做了,你就會為此感到高興。

我能把作文寫的十分精彩,同學們都很羨慕我,我也為我寫的作文感到自豪,驕傲,每次別人不會回答的問題老師們都回讓我來回答。在期末考試的成績通知書上,老師這樣寫道:「圓圓,你的作文寫得很精彩,每次老師讓你回答的問題你都能流利地回答出來,你能把人物的動作描寫得栩栩如生,你是我們班的小才女!」,我這小才女的名字可來之不易呀,小時候,別的小朋友剛剛會說話,會認字時,我就寫些簡單的日記了。有時我沒寫好,但我一想,我雖然寫得不夠好,但我已經盡力了,只要我能天天堅持不懈地快樂地寫,我一定會寫得更好!

我不聰明,但我很努力,我的成績都是我努力的結果。我真正體會到了老舍先生寫的「我只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的深刻含義。
——————————————————————————————————————————
今天的作文課上,劉老師叫我們觀察杜鵑花,並寫出一篇作文來。
劉老師將杜鵑花搬來後,放在了課桌上,強調了作文的具體要求。要求按小組過來仔細觀察,看誰寫的具體、生動、形象。
我觀察到:這盆杜鵑花,大約有50厘米高,枝幹上長滿了墨綠的葉片。杜鵑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開了,還有許多花骨朵兒,含苞待放,看起來像一群害羞的的小姑娘。 杜鵑花的花蕊是長條形的,像細絲一樣。
杜鵑花有很多種顏色,漂亮極了!有紅的、白的,還有一種紅白相間的。杜鵑花有一種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
我看到花盆上有一些青苔,知道這盆杜鵑花以前應該被放到了一個陰涼的地方。因為只有陰涼潮濕的地方才會長出青苔來。
我喜歡杜鵑花,就像葉聖陶先生愛荷花一樣!
——————————————————————————————————————————
我最愛的百合
那天,媽媽買回好多花,有鮮紅的康乃馨、紫色的勿忘我、風鈴似的風信子……而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那束潔白無瑕的香水百合。
我把它們插入晶瑩剔透的玻璃花瓶,放在灑滿陽光的窗檯上。百合花沐浴著陽光隨風搖曳。那嬌柔的花瓣,優美的形態,宛如一個個亭亭玉立的仙女翩翩起舞,高貴典雅,婀娜多姿。香水百合,不愧是百合女王,潔白的花瓣上看不到任何斑點,而那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則羞羞答答低著頭,彷彿是一位害羞的少女,掩面而笑……
我情不自禁地把頭湊近它們,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淡淡的、甜甜的,若有若無,它沒有玫瑰那麼濃郁的香氣,只是以一縷清爽淡雅、飄逸持久的幽香沁人心脾。
我想起了一個關於百合花的傳說:在在一個遙遠的大峽谷里,一顆百合花種子落在了野草叢中,並在那裡生根發芽,但野草都認為它是同類,所以當它長出花蕾時,野草朝笑它,百合花默默地忍受著,因為它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終於它迎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它迎風怒放在峽谷中、在草叢中,它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野草們都認為百合花花瓣上的露珠是水霧,只有百合花知道,那是它喜悅的淚水,於是人們叫那裡為百合谷。
多麼優美的傳說啊!百合花沒有奢華的顏色、沒有濃郁的香氣,卻以純潔無瑕的品格和堅定不移追求打動著人們的心。
我喜歡美麗的百合花。
——————————————————————————————————————————
這次回家,擺在我書房中的水仙花,從原來的洋蔥頭,變成了亭亭玉立的水中仙子了。
它的葉子有著非常明顯的翠綠色過濾色,如果不仔細看,葉子就像翡翠雕成的一樣,閃著淺綠色的光芒。花瓣是米黃色的的,靠近一點,就像是絲織的,偶爾去摸一摸,軟軟的,甚至沒有感覺。再撒上一點水,一滴滴的水珠掛在花瓣上,好像撒上了小小的水晶珠子,使它更加惹人喜愛。花蕊是黃色的,猶如一塊黃寶石鑲嵌在水晶中,幽雅、高貴,還散發著幽幽的清香,令人陶醉其中……當然,還有的含苞欲放,像一粒圓滾滾的瑪瑙,根部雕刻著淺綠的花紋。它那洋蔥頭似的根部,鑽出了幾個尖角,好像在試探外面的情形。
水仙花是潔白的,她擁有像月亮一樣皎潔的心靈,同時也擁有像磐石一樣堅強的意志,可以說是外柔內剛。
當我在做作業做得不耐煩的時候,當我面對令人頭大的數學題目而發愁的時候,這時,我聞到了水仙花淡雅的香味,我的煩惱一下子就沒有了,心中的一塊空地也填滿了,這就是水仙花的心靈,她的香氣彷彿是媽媽的手,撫平了我的煩惱。
「嘩嘩啦啦……」那天下著大雨,我突然想起書房的窗戶沒關,就急急忙忙地跑上去。天!雨水正不斷地向地板蔓延。可是水仙花依然伸展著她修長的葉子,在雨中吐露著芬芳!
水仙是節儉的花,它不需要肥沃的土壤和上等的肥料,它只需要一點純潔的水,就能為人們奉獻美麗芳香的花朵。
我尊敬你,水仙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仙花
我愛花,愛的花也的確不少,但是最使我心愛的是水仙花.
我愛水仙花,因為它素雅清新,芳香醉人,還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在我家寫字台上就擺放著一盆水仙花.在嚴寒的時候,我每天總要給它換一盆清澈的水,好讓它時時保持身體濕潤,否則就會枯死.這就是水仙花的好處,它不像那些高貴的牡丹,桃花等各種奇花異草,需要精心照料,一不注意就會枯死.而水仙花呢 只需泡在水裡就夠了,不需費心,更不需要修剪,這就是我養花的門道.
水仙花向來被稱為"鱗波仙子".的確,它那動人的身姿使人一見傾心,難道水仙花不是鱗波仙子的化身嗎?
水仙花那白嫩的莖里抽出好幾條嫩綠的枝葉,在一叢一叢的綠葉間,錯落有致地開著幾朵潔白如玉的小白花,花中還嵌著大雪般的花蕊.
一陣輕風拂過,小花連連點頭,似乎在水的襯托下,穿著水晶裙在水面上翩翩起舞,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加晶瑩剔透,讓人如痴如醉.
我在寒冷的冬天很少碰水,但對水仙花反而是種磨練,他靜靜地躺在冷水裡,忍受著嚴寒,但它的身體卻越來越矯健.
看著水仙花秀麗的神情,聞著那令人快樂的清香,我也好想當一朵水仙花,為人們帶來快樂水仙花,好秀麗的名兒.你在寒冷的冬天依舊生機盎然,你浸在冷水裡,像在與寒冷搏鬥,你是那樣堅忍不拔,真惹人喜愛.水仙花,好秀麗的名兒!

冰凌花
冰凌花很美。但認識它之前,還不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每年的初冬,林家屯-----這個北國偏遠的小鎮,家家戶戶的玻璃上都會有這樣的冰凌花。由於室外和室內的光線反差,使得各種圖案,明暗清晰,凹凹凸凸,千姿百態,極富有立體感。在縱橫交錯的線條中和不規則的組合里,隨便您怎樣構思,總能找到理想的形象來。
冰凌花給人的想像力可豐富啦。在一扇窗戶上,您能找到幾十種花草人物的形象。至於那些方的,圓的、棱形的、三角的,都是不算數的。比如,您說那是一匹馬,你肯定能比劃出一匹馬的形狀來。各種圖案是可以交叉利用的,只要您細心觀察,准能找到活生生的形象。那天,和我同居一室的小田老師說,他找到了一條龍,經他一比劃,龍的輪廓果然出來了,真神,還是一條仰面朝天的龍!龍頭正躺在剛才的馬背上,彷彿龍王騎在馬背上睡著了。
到了小鎮最寒冷的時候,室外的氣溫能降到零下四十多度,這時冰凌花就不見了。窗戶玻璃上的冰碴越積越厚,把窗戶上每塊玻璃都封的嚴嚴的,厚厚的,一塊玻璃就是一座斜面上的「冰山」。據當地的老鄉講,小鎮先前還要冷,即使在屋裡也凍得冰人一般,加上小鎮當時還未通電,大家吃吧晚飯,只好早早地鑽進涼颼颼的被窩.......
後來也曾見到過不少冰凌花,但總感到不如小鎮的美麗......
二十多年後,2007年的冬天,我隨河北高校講師團援教東北邊遠地區,終於又有機會舊地重遊。又去了小鎮,盡管有些偶然,卻又讓我感到很幸運。我想,我又能觀賞那使我一輩子都不能忘卻的冰凌花了。
到了小鎮,鄉親們拿我們當成了上賓,挨著戶吃飯。家家的席上,都少不了剛剛從江里撈上來的鮮魚,有細鱗、哲羅、紅尾巴哨子,還有一些叫不上名來。在二十年前,這些東西是捨不得吃的,大半兒是拿去換上幾斤咸鹽或是針頭線腦什麼的。如今不同了,這些東西成了普通人家的家常便飯。吃吧飯後,照例要擺上桌子,沏上老茶,敘敘家常,嘮嘮當初我們這幫「小南蠻」們當年在屯子里的事情。(當年大學畢業後,我們曾在當地一所中學實習了六個月)不知怎地,我倏然又想起了冰凌花。
眼下,窗戶明明亮亮,沒一點冰凌花,也沒有「雪山」。不對呀?每年這個時候,應該是冰凌花「盛開」的時候啊。而現在,透過明亮的窗戶,能看見不遠處那紅的、綠得、黃的、尖尖的,圓圓的俄羅斯式建築。那冰凌花呢?,當年那冰凌花透露出來的雲南石林,浙江桑葉、青竹、石橋和小溪,還有那傾斜的「比薩斜塔」呢?他們去哪裡了?醉里挑燈
醉里挑燈
我疑惑地思忖著,尋覓著冰凌花的的蹤影。心裡像是失去什麼似的,我極力的追溯著當年曾給我們帶來無限樂趣的冰凌花。此刻,室外雖已冰天雪地,但屋裡的氣溫卻是暖融融的,我感到了一陣躁熱.......
我一定要解開冰凌花消失的迷。我搜腸刮肚地搜尋著小鎮上發生的每一細微的變化。當年的「木克楞」變成了一排排漂亮的住宅樓,但是那鑲著玻璃的窗子,不是跟當年一樣的嗎!盡管人變得爽氣了、氣候變了、赤道轉移了.......不不不,這不應該是理由。人的精神變了,總不能把冰凌花給變跑了吧,這樣的想法顯然是荒唐的!我翻開了相冊,盯著上次回小鎮時被人拍下的照片。發現在屋裡,我僅僅穿了一件毛衣,倏然閃過一個念頭:當時怎麼沒有覺得冷呢?我一下子明白過來,欣喜的要喊出聲來,我終於找到了記憶中的冰凌花。
北國的冬天是酷冷酷冷的,在入冬前,家家戶戶都對門窗進行了防範。因為寒流無孔不入,哪怕是一點點的小縫隙,也會讓室內氣溫降上好幾度。屋內的暖流敵不過寒流肆虐時,窗戶的玻璃上就會結起水珠兒來,水珠兒越節越多,越節越密,就形成冰棱了,而後就形成了了人人遐想的冰凌花。當時內的氣溫敵過室外侵襲的寒流時,窗戶上是無論如何也結不成冰棱的。沒有冰棱,就不會有冰凌花。而曾經的歲月,是不可沒有冰凌花的,那時人們都勒緊褲帶度日,「灶王爺」照例也是餓肚子,人們身上那點微弱的暖氣怎能敵過外面襲來的寒流呢?
而今,我才曉得,北方人是不喜歡這種冰凌花的。盡管它綺麗,多姿。然而我,還是不能忘情於小鎮的冰凌花,每每想起它,就會想起那個嚴寒的冬季!

❽ 《記金華的雙龍洞》作者一路上看見了哪些景物請一一寫下來

山、杜鵑(映山紅)、油桐、山上的沙土、新綠、溪流等。

體現的句子:

1、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店,過了羅店就漸漸入山。公路盤曲而上。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2、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同"物"字讀音)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裡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3、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8)葉聖陶贊美杜鵑花擴展閱讀:

分析: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葉聖陶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是按空間順序寫的。

課文中描繪景色的句子,運用了對比、比喻、誇張的手法,引導學生仔細賞析、體會。如「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要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作者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把雙龍洞的內洞入口處低矮狹窄的奇異景象非常生動地反映出來。

課文按兩點線索寫的。一條是作者的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來寫。是「順」的線索;另一條是泉水、溪水的來路,是「逆」的線索。兩條線索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不僅使全文脈絡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觀察的移動線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❾ 風 葉聖陶有哪些完整詩詞

《風》作者:葉聖陶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樹木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正走過了。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紋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

(9)葉聖陶贊美杜鵑花擴展閱讀:

葉聖陶的第一篇關於兒童文學的學術論文題作《兒童之觀念》,批評了中國兒童受到的壞影響。

事實上,葉聖陶是20世紀20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於1923年出版。 這部兒童讀物在許多青少年當中極受歡迎。另一個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講述了一塊石頭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這個簡單易讀的故事背後的寓意是嘲笑專家的傲慢自大與人們的麻木。

葉聖陶熱切的主張規范現代漢語包含規范的語法、修辭、詞彙、標點、簡化字和除去異體漢字。他又編纂和規范了出版物的漢字並且規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進了編輯工作的質量與組織結構。

最重要的是,葉聖陶在出版領域提倡使用白話文。 他的雜志和報紙大多使用白話文,這極大地方便了記者和讀者的閱讀。所有的這些貢獻促進了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葉聖陶教育思想對中國特色現代教育理論作出了具有獨創性、系統性的重要貢獻。這一教育思想,以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為邏輯起點,形成了唯物辯證的中國教育改革之學;在探索和回答中國教育改革實際問題中,精闢、獨到地揭示了中國現代教育基本原理;在總結和提煉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經驗中,發展、創新了中國現代教育教學理論。

❿ 葉聖陶一共寫過多少首詩

葉聖陶寫過的詩
1.《蝶戀花.雲錦杜鵑》
五月廬山春未盡,濃綠叢中,時見紅成陣。

耀眼好花初識認,杜鵑佳品雲錦。

攢葉圓端蒼玉潤,托出繁英,色勝棠櫻嫩。

避暑人來應悵恨,芳時未及觀嬌韻。

2.《水龍吟.廬山霧》
廬山霧景難描,影機畫筆都無濟。

晴巒疊翠,倏縈一縷,縞裾輕曳,頓失前峰,旋迷旁壑,混茫而已。

又批封卻障,忽開半面,分明見、青螺髻。

樓外叢杉挺峙,似迷藏、與人游戲。

近株已隱,遠株尤顯,霎時更檢替。

變復多端,無分遠近,影形俱翳。

但排窗霧人,沾衣潤席,夠清涼意。

3.《重慶不眠聽雨聲杜鵑聲》
終日馳車不見津,滔滔江水未歸人。

渝州萬籟一時寂,夜雨啼鵑聽到晨。

4.《西江月·海棠謝後作》

青石繁英一樹,少城俊賞三春。

八條寄寓歲兼旬,飽看紅嬌粉暈。

冉冉星移斗轉,年年枝發花新。

花開相對固欣欣,謝了也無悶損。

熱點內容
浪花一朵朵書評 發布:2025-09-18 15:55:19 瀏覽:490
蘭花桶裝水 發布:2025-09-18 15:24:55 瀏覽:811
綠植區班牌 發布:2025-09-18 15:24:50 瀏覽:165
千竹花花語 發布:2025-09-18 15:23:16 瀏覽:510
蘭花滴定 發布:2025-09-18 15:15:48 瀏覽:526
淡紫色的插花 發布:2025-09-18 15:10:48 瀏覽:183
西裝玫瑰 發布:2025-09-18 14:57:17 瀏覽:55
蘭花葉片如何修剪 發布:2025-09-18 14:56:06 瀏覽:593
辛福的玫瑰 發布:2025-09-18 14:53:52 瀏覽:913
櫻花家jk 發布:2025-09-18 14:48:56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