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製作鬱金香綜合實踐教學反思

製作鬱金香綜合實踐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2-07-10 19:59:08

鬱金香乾花的製作方法

乾花製作:

(1)自然乾燥法。此法是將鮮花材料放在涼爽、黑暗、乾燥、潔凈和空氣流通處,令其自然風干。它適合含纖維素較多的草花,製作立體乾花時使用。製作方法是:於早晨露水干後採集花材。採收後把莖切成所需要的長度,除去少量葉片和多餘的側枝以及損傷的部分,用細線繩紮成適當的花束,讓花朵朝下懸掛在鐵絲上。隨著花卉的乾燥,原來紮好的花束很容易松脫,因此需要隨時注意將其扎緊。待花枝徹底乾燥後噴上抗蒸騰劑,裝入大盒子里備用。對於一些花瓣單薄柔嫩,懸垂倒掛容易翻卷變形的花材,可採用平托乾燥法,即選用金屬組織網或其他有孔的平板材料,將花枝下端垂直穿過網眼,使花朵端正舒展地平托在網片之上,令其自然風干。

(2)常溫壓製法。此法是製作平面乾花常用的一種方法。將花枝放入吸濕紙內,放在平板上,上面壓以重物(如石塊、磚頭等),將其放置在空氣流通處,自信以其自然乾燥即可。大量生產乾花時可用標本夾代替重物。使用此法要注意,在壓後的1-3天,需及時更換吸濕紙。此法也可與加溫快速乾燥結合進行,即在鮮花壓後的第二天,或即將乾燥時,用電熨斗將夾花的吸濕紙輕輕烙幾下,然後再照常壓好,待其徹底乾燥。這樣不僅乾燥速度快,而且還能起到殺蟲滅菌作用,有利於乾燥花的保存。但有些花卉,如蘭科植物等遇到高溫花朵就會褪色,這類花卉就不宜使用加溫的方法。

❷ 鬱金香適宜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習性)

鬱金香原產地中海沿岸及中亞細亞、土耳其等地 。由於地中海的氣候,形成鬱金香適應冬季濕冷和夏季乾熱的特點,具有夏季休眠、秋冬生根並萌發新芽但不出土,需經冬季低溫後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溫度在5℃以上)開始伸展生長形成莖葉,3~4月開花的特性。

生長開花適溫為15~20℃。花芽分化是在莖葉變黃時將鱗莖從盆內掘起放陰冷的室外內度夏的貯藏期間進行的。分化適溫為20~25℃,最高不得超過28℃。

鬱金香屬長日照花卉,性喜向陽、避風,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8℃以上即可正常生長,一般可耐-14℃低溫。耐寒性很強,在嚴寒地區如有厚雪覆蓋,鱗莖就可在露地越冬,但怕酷暑,如果夏天來的早,盛夏又很炎熱,則鱗莖休眠後難於度夏。要求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忌鹼土和連作。

(2)製作鬱金香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一、鬱金香的歷史

鬱金香的栽培種最開始應該是在公元10世紀的波斯,最開始的品種一般是來自被種在花園里的自然雜交和芽變,大家覺得美麗的個體才會被挑出來。但是在早期的文獻和資料里沒有找到任何關於鬱金香的記載。後來到了奧斯曼帝國時期,無數的鬱金香被培養出來,直到今天,所有大類的鬱金香仍然存在於土耳其。

二、鬱金香之父

布斯拜克將鬱金香帶到歐洲之後,他把一些種子也送給了他維亞納的朋友-克盧修斯(Carolus Clusius,1526-1609)。

收到鬱金香的時候克盧修斯在維也納皇家花園做園丁,1573年他第一次種下了鬱金香,之後他在1593年克盧修斯擔任了荷蘭萊頓大學植物園的主管,他隨身帶了一些鬱金香的種球。

克魯修斯當時建了兩個花園,一個是教學用的花園,另一個是他自己的私人花園,當然他把鬱金香種到了私人園子里,這些種球在第二年就在荷蘭開出了花朵,所以1574年也被認為是鬱金香第一次在荷蘭開花。就是這些在萊頓的鬱金香種球,不僅為荷蘭鬱金香產業奠定了基礎,而且引起了後來大名鼎鼎的「鬱金香狂熱」(Tulip mania)。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鬱金香

❸ 鬱金香花束製作方法大全 怎麼製作乾花

乾花製作:

(1)自然乾燥復法。此製法是將鮮花材料放在涼爽、黑暗、乾燥、潔凈和空氣流通處,令其自然風干。它適合含纖維素較多的草花,製作立體乾花時使用。製作方法是:於早晨露水干後採集花材。採收後把莖切成所需要的長度,除去少量葉片和多餘的側枝以及損傷的部分,用細線繩紮成適當的花束,讓花朵朝下懸掛在鐵絲上。隨著花卉的乾燥,原來紮好的花束很容易松脫,因此需要隨時注意將其扎緊。待花枝徹底乾燥後噴上抗蒸騰劑,裝入大盒子里備用。對於一些花瓣單薄柔嫩,懸垂倒掛容易翻卷變形的花材,可採用平托乾燥法,即選用金屬組織網或其他有孔的平板材料,將花枝下端垂直穿過網眼,使花朵端正舒展地平托在網片之上,令其自然風干。

❹ 植物記錄卡鬱金香怎麼做

你們觀察鬱金香的生態環境,樣子、顏色、氣味、其他😀

❺ 游戲輔助工具製作教程是鬱金香VC好還是獨立團好呢

我有買抄獨立團的,感覺不襲怎麼樣...說有人指導都是騙人的,就是錄個視頻給你看.指導神馬的都是浮雲.
而且VIP提供的工具都過不了游戲保護.那個工具也沒更新.
其實看誰的視頻都差不多,關鍵是搜索游戲時用到的工具CE OD這類軟體要能用!下載的到的都是用不了的!
獨立團的教程是用易語言,要用模塊,鬱金香的只有看開頭兩集,好像是直接調用函數的,沒學過編程,看這個比較難!
如果只是為了看視頻的話,上網找找就有了,或者去淘寶買,搜索"獨立團 視頻""鬱金香 視頻"類似的關鍵字,一大把一大把的有!1元就夠了!買那個VIP還不如花點小錢多看幾個人的視頻,能學的比較多.
以前鬱金香的也有關注段時間,他的視頻和售後指導好像是用分開賣的! 現在就不知道了!
老實說,學員那麼多,老師就那麼幾個而且還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
獨立團 的真的不值得考慮,教程很多,很雜,最主要是講的很不清楚!

❻ 用36朵玫瑰,48多鬱金香製作花束,要使每個花束里的玫瑰同樣多,鬱金香也同樣多兩種花都沒剩餘最多

36和48的最大公約數是12
36÷12=3(朵)
48÷12=4(朵)
最多做12個花束,其中每個花束有玫瑰花3朵、鬱金香4朵

❼ 鬱金香乾花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1.准備500克乾燥劑
2.准備一長條紙盒,把四周介面用透明膠密封
3把表面擦拭乾凈的郁版金香放入
4將乾燥劑均勻的權灑在花上(最好能埋起來,500克可能不夠,花朵內部尤其要注意)
5蓋上蓋子,密封靜置幾天
6打開後要置於可密封容器中保存避免受潮

❽ 《教師如何做研究》——讀後感

[《教師如何做研究》——讀後感]
《教師如何做研究》——讀後感

最近,我閱讀了《教師如何做研究》》幼教理論書籍,《教師如何做研究》——讀後感。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會遇到許多問題,也會有一些教育教學的問題,由於缺乏理論依據,選擇的研究課題切入點比較大,怎樣來選擇研究的課題呢?從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從實際中來,從教學的疑難中尋找問題,從具體的教學場景中發現問題,於是我確定選擇在「主題活動與生成活動的有效融合」進行課題研究,為了豐富理論依據,我又在翻閱學習《新課程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一書時,了解到基礎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幼兒園教育,教師首先要實現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幼兒園新新課程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中,提出了一些基本策略與方法。現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在整合教育觀的指導下,我們的活動都以主題的形式展開。在主題生成、開展、深入的過程中我努力做到:打破學科間界限,更多地關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和認知需求,加深搭班老師之間的配合與銜接,從而實現課程內容、形式的有機整合。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感受與思考。
一、把握課堂教學中的契機,產生新的教學生長點。

在主題活動的預設方面,互通相關信息,共同商定、調整階段目標,在內容安排上進行有效的銜接和統一。將視野轉向孩子,將孩子的發展需求作為研究、選擇教材的依據,從而更全面地實現課程內容、形式與主題活動的整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例如:我班幼兒在「春天」的主題活動時,有關春天的生成活動它產生在不經意間。那天,我領著孩子們前往「恐龍園」去春遊,我們發現了小河邊的迎春花,一時間,孩子們都忘記了走路,在小橋邊興奮地指手劃腳,爭論起來。我仔細地聆聽著孩子們的話,從中我發現,他們很想知道迎春花是先開花還是先長葉子,於是一個新的主題產生了,對這樣一個有價值意義的生成活動,我們就要大力支持,與孩子共同探討延伸。當時我考慮到原先預設的觀察活動,在他們盡興地討論幾分鍾後,我輕輕對他們說:「我們先仔細看迎春花,再看看它的枝條上有沒有葉子。」回到幼兒園後,我依據孩子們當前關注的這個熱點問題,依據《新課程指南》提出的幼兒當前喜歡的、即時反應的、主動的活動優先的原則,和孩子們一起構建了「春天」的系列主題活動。我的支持策略是安排「觀察春天、學做迎春花,組織孩子收集春天的圖片、學唱歌曲春天,美工製作鬱金香等。
1、預設主題預設活動的內容要適合孩子個性的發展。

在「秋天」的系列主題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對樹葉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在觀察樹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樹葉形狀的關注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我預設了「樹葉貼畫」的活動,引導孩子們在收集樹葉的基礎上說說各種不同形狀的樹葉像什麼,和他們一起去貼一貼,拼一拼,畫一畫,引導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來完成一件件風格各異的樹葉貼畫作品,盡情體現對樹葉形狀、顏色的想像與創新。
2、注重個別引導,實施有差異的教育 。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發展特點和水平。因此,在活動中,我都盡最大可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而有層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進幼兒有差異的發展,讀後感《《教師如何做研究》——讀後感》。例如在樹葉貼畫的活動中,對於能力較強的孩子,我建議他們使用剪刀,鼓勵他們動腦筋剪出老師未能提供而自己又需要的樹葉形狀,製作到作品中;對於中等水平的孩子,我啟發引導他們能貼出簡單作品;而相對能力差的幼兒,則讓他們隨意地貼貼玩玩,主要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挖掘幼兒自身發展,支持和推動主題的生成活動 。

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持和提升。在開展主題活動的同時,讓我深切地體驗到幼兒的生成活動,它無時不有,無所不在。這是因為,我開始深入地去研讀每一個孩子,關注孩子們發展的每一個尋常時刻,分析他們這些行為產生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誘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的意願和需要,尊重幼兒個性的發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動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使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建構者。

在「秋天主題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感知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我們帶孩子們去秋遊,回家後孩子們將看到的內容講給爸爸媽媽聽。我們還讓孩子們去撿秋天的樹葉,帶秋天的水果,小朋友帶頭撿來了秋天的梧桐樹葉和玉蘭樹葉,老師也和小朋友一起去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樹葉,將孩子們帶來的水果乾果放在自然角里,我們用美麗的菊花和秋天的有關圖片、各種不同的樹葉、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到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也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激發了孩子們的熱愛秋天的情感。我們富有個性的預設活動,使孩子在與環境材料發生交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新的體驗和需求,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起的自發生成活動。
三、教師預設主題活動與幼兒生成活動更應相互交融、有效滲透。

在上海舉辦的「南京成功教育研究會」幼教專家黃瓊女士,對幼兒園開展的預設主題活動和生成活動提出了科學的定義和分析,生成活動是與幼兒特定環境相呼應而產生的活動,它反映了兒童生活、經驗與需要。正如綱要中提到,教師要在組織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或偶發性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平時教師要善於與幼兒交往,即時發現幼兒發出的信息,覺察他們的當前需要,適時地生成一個個新的活動,就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又能開發幼兒的內在潛力。於是,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就產生了預設活動和生成活動的新概念。

對於幼兒來說,最有效的學習就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學習,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現象能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綱要提出要關注把課程內化為幼兒自身的課程。由此我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有時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活動計劃與班級幼兒當前的發展產生了矛盾,因此教師心中既要有目標:淡化預設的教育環節,關注幼兒的想法,對孩子的反應做出及時的呼應。我在上大班常識課——《小動物怎樣過冬的》時,教師預先設計流程:觀察各種小動物的外形——說說小動物怎樣過冬的——小動物過冬的方式有哪些。沒想到幼兒在觀察小動物企鵝的外形時孩子回答老師的提問時,有的幼兒這樣說:「我知道企鵝是長得矮矮胖胖的,它還不怕冷,它生活在很冷的南極,小企鵝是躲在媽媽的肚皮下面過冬的。」有的小朋友接著說:「你知道誰孵小企鵝的?」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起來,開始孩子們的答案不是很正確,於是,我建議讓孩子們自己解答。新的內容生成了,教師沒有照原來計劃終止幼兒的觀察,而是參與幼兒的討論,最後得出了小企鵝是企鵝爸爸孵出來的。幼兒的疑團解決了,以下的環節就自然流暢地進行下去了。這樣做體現了在生活中關注了幼兒的發展,把幼兒放在第一位,根據幼兒的需求及時調整計劃,將預設活動和生成活動互相聯系、互相滲透,使教師真正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教師的預設的主題活動和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是不可分割的,兩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滲透的。幼兒生成的主題經過教師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師預設的主題活動形式進行展開,因此可以說教師預設與幼兒的生成活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遞進,周而復始的。而我們老師的作用則更多地是聆聽、篩選、建構、支持和拓展。
在解析課程,研讀孩子的歷程中,我時時為孩子的創造潛能而驚訝和感動,在和孩子們同生同長的過程中,我和新綱要新課程的親密接觸將會使我的教學實踐煥發新的生命力。
〔《教師如何做研究》——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熱點內容
搬運花卉 發布:2025-09-19 09:29:13 瀏覽:173
七夕詩祖詠 發布:2025-09-19 09:28:55 瀏覽:343
插花製作簡報 發布:2025-09-19 09:21:56 瀏覽:700
陶寶盆栽花 發布:2025-09-19 09:16:19 瀏覽:406
七辛海棠 發布:2025-09-19 09:08:24 瀏覽:909
丁香無月亞洲圖片大全 發布:2025-09-19 09:02:26 瀏覽:1
重慶荷花團隊 發布:2025-09-19 08:59:17 瀏覽:171
小說花語柔 發布:2025-09-19 08:59:17 瀏覽:868
七夕節荔枝 發布:2025-09-19 08:58:24 瀏覽:844
望京插花培訓班 發布:2025-09-19 08:58:18 瀏覽: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