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紫羅蘭葉醇

紫羅蘭葉醇

發布時間: 2022-07-07 03:07:29

❶ 不同採摘時期對重發酵單樅茶香氣品質影響的研究[J].茶葉科學(in press)

11
不同採摘季節對重發酵單樅茶香氣品質影響研究
鄭挺盛
1
,張凌雲
2
(1.泰順縣茶葉特產局,浙江泰順325500)(2.華南農業大學茶業科學系,廣東廣州510642)
摘要:採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法對采自春、夏、暑、秋四個季節的重發酵型及傳統型單樅茶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重發酵
單樅茶比傳統單樅烏龍茶香氣成分種類多,且芳樟醇氧化物要遠高於傳統烏龍茶。在四個季節的重發酵單樅茶中,秋茶、春茶芳香物
質種類相對較少(分別為41種和43種);而夏茶和暑茶芳香物質種類多(分別為45種和48種)、香精油總量占總揮發性成分比例比秋茶高。
夏、暑茶芳樟醇氧化物、剌伯烯、律草烯等含量較高,而香葉醛、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等花香型香氣成分含量比秋茶低得多。夏
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占總揮發性成分的比例達到69.77%,而春、暑、秋茶相應所佔比例分別為50.98%、51.75%和51.72%。感官
審評表明,秋茶、春茶單樅香氣品質得分比夏茶、暑茶高,即秋茶、春茶香氣品質要比夏、暑茶好。
關鍵詞:嶺頭單樅;烏龍茶;重發酵;採摘季節;香氣成分
中圖分類號:TS272.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篇號:1673-9078(2007)02-0011-05
Effect of Different Plucking Season on Aroma Quatity of Lingtoudancong
Oolong Tea by Deep Fermentation
ZHENG Ting-sheng
1
,ZHANG Ling-yun
2
(1.Zhejiang Taishun Tea Specialty Bureau,Taishun 325500,China)
(2.Department of Tea Science,South China Agric.Univ.,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lucking season on aroma constituents in fermentation Lingtoudancong Oolong tea was stud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Results showed that deep fermentation Lingtoudancong tea possessed more kinds of aroma
constituents than traditional fermentation Oolong tea.The traditional fermentation Lingtoudancong Oolong tea showed higher content of linalool,
α-terpineol,indole and cis-Jasmone,but less Linalool oxide content than those of deep fermentation tea.The different of characteristic aroma
constituents is e to the changed contents of linalool and linalool oxide in different plucking season.The tea plucked in autumn and spring
showed lower content of linalool and linalool oxide(50.98~51.72%).But tea plucked in summer showed higher content of linalool and linalool
oxide(more than 69.77%).The concentration of essential constituents such as nerolidol,jasmine,indole,4-(2,4,4-Trimethyl-cyclohexa-
1,5-dienyl)-but-3-en-2-one andα-citral are higher in autumn tea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eas.The result of sensory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autumn tea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s.
Key words:lingtoudancong;oolong tea;fermentation;plucking season;aroma constituents
嶺頭單樅是廣東省重點推廣的茶樹品種,各地已
大面積栽種。目前除粵東山區大量栽植外,全國已有3
個省21個縣引種並取得了成功,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
效益
〔1〕
。嶺頭單樅為半發酵茶,通常是通過碰青、搖
青與靜置反復交替的做青過程完成發酵,發酵程度相
對較低。由於單樅茶揉捻程度較重,尤其是夏暑茶,
在正常沖泡條件下茶湯較濃,若在做青工藝後,再增
加發酵工藝,不僅可以降低夏暑茶的苦澀味,還可形
成具蜜香型紅茶的特徵,有利於提高單樅茶的經濟效
收稿日期:2006-09-09
作者簡介:鄭挺盛,農藝師,主要從事綠茶種植加工技術研究、示範和推廣
工作
益。一般地,在同樣的加工技術情況下,茶葉質量優
次分別為春茶、秋茶、夏茶、暑茶
[2]
。然而關於生產季
節對茶葉香氣影響的研究大多集中於綠茶品種
〔3-5〕
,而
對單樅茶不同季節香氣差異性研究得還較少。由於單
樅茶香氣的優劣對於成茶品質有較大影響,因此,選
擇合適的生產季節是生產品質優異的單樅茶的重要條
件。本研究以不同季節嶺頭單樅為原料,研究生產季
節對重發酵嶺頭單樅烏龍茶香氣成分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供試茶葉原料采自5年生嶺頭單樅茶樹品種。按駐代食品科技》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3 No.2(總92)
12
芽三、四葉採摘標准分別採摘春季(2005年5月4日)、夏
季(2005年7月10日)、暑季(2005年8月15日)和秋季(2005
年9月24日)茶鮮葉。
1.2制茶工藝流程
鮮葉採收後,傳統單樅對照樣按照傳統單樅烏龍茶
工藝做法進行生產。重發酵型單樅茶參照傳統嶺頭單
樅加工工藝:
鮮葉→攤放→曬青(30~40min)→涼青→搖青?涼青(搖青、
涼青3~6次)→熱風萎凋25~30℃,3~4h(春茶需要4~5h)→揉捻
40min→發酵5~6h(春茶發酵8h)→毛火20min→復烘乾燥80min得
茶葉初製品。
茶葉初製品再經100℃傳統炭焙工藝烘焙5h,冷卻
後的成品茶密封保存待測。
1.3茶葉香精油提取
茶葉香精油提取參見文獻
〔6〕

1.4 GC-MS分析條件
採用Finnigan TRACE GC-MS進行香氣組分分析,
色譜柱:DB-1,30m×0.25mm;載氣為氦氣,流速
1.0mL/min,不分流。色譜條件:40℃保持5min,以5
℃/min升溫至100℃,保持1min,再以1℃/min升溫至250
℃,進樣口溫度250℃,連介面溫度250℃。進樣量0.3μL。
質譜條件:EI離子源,轟擊電壓70eV,倍增電壓350V。
掃描質量35~390amu。
2結果與分析
2.1重發酵單樅茶香精油組分總體特徵(見表1)
由表1可知,重發酵型單樅茶香氣成分都要比傳
統單樅烏龍茶復雜,在檢測出的65種芳香成份中,其
中春茶43種,夏茶45種,暑茶48種,秋茶41種,
傳統對照樣為31種。傳統單樅烏龍茶的香精油總量也
最低,僅為88.93%。但與重發酵型單樅相比,傳統做
法單樅茶中芳樟醇、萜品醇、吲哚、茉莉酮、刺伯烯、
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的含量都要比重發酵
單樅中的高,尤其是芳樟醇的含量,幾乎可以高出暑
茶1倍。而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醛、水楊酸甲酯、香
葉醇等含量明顯比發酵單樅低。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
一致,即發酵程度較輕的茶葉中含有較多的橙花叔橙、
吲哚和芳樟醇,但發酵程度重的茶葉含有較多的芳樟
醇氧化物、香葉醇等,而含有較少的橙花叔橙、吲哚
和芳樟醇等成分
〔7〕

在不同季節的重發酵單樅茶中,香氣組分所佔比
例較大、變化也較明顯的有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
香葉醇+香葉醛、刺伯烯、法呢烯、2,6-雙(1,1二甲
基乙基)4-甲基酚、橙花叔醇、松柏烯、3,7,11,15-四甲
基-2-十六烯-1-醇、棕櫚酸等10種。如表2所示,這
些組分在不同季節和傳統工藝樣品中分別佔香精油總
量的76.67%、80.17%、73.38%、72.20%和81.64%。
其中芳樟醇在傳統工藝中佔比例最高,而芳樟醇氧化
物在重發酵茶含量高,二者的總和在各樣品中均可達
到50%以上。說明以上10種香氣成分是形成嶺頭單
樅烏龍茶的特徵性香氣成分。尤其是芳樟醇及其氧化
物的含量,與嶺頭單樅烏龍茶的品質密切相關。
2.2不同採摘季節對重發酵單樅茶香精油組分的影響
從表1還可以看出,重發酵單樅春茶香氣成分的
特點是:芳樟醇、香葉醇、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
-1-醇、棕櫚酸、1.4苯二甲酸-〔4-(甲氧基羰基化)苯〕
甲基甲酯、月桂油烯、苯並噻唑、雪松醇、石竹烯、
亞麻酸甲酯等的含量要比其它季節的單樅茶含量高,
獨有香葉酸、大馬酮、5,6-環氧紫羅蘭酮、11,14,17-
二十碳三烯酸甲酯等;但芳樟醇氧化物、萜品醇、杜
松醇的含量較低。
單樅秋茶中青葉醛、苯乙醛、萜品醇、水楊酸甲
酯、香葉醛、3-環己-1-烯2-烯醛、吲哚、茉莉酮、法
呢烯、橙花叔醇、香檸檬醇、4-(2,4,4-三甲基-1,5-環己
二烯基)-2-丁烯-4-酮、棕櫚酸甲酯等的含量要高於其
它季節的產品,尤其是1-乙基-1H-吡咯-2-甲醛成分,
在春、夏、暑茶葉中並沒有檢測得到。由於在秋茶中
含有較高的醛類和醇類,而烯類物質含量較少,尤其
是呈現青草氣味的石竹烯、律草烯、杜松烯等含量較
低或較少。這也是秋茶比其它茶葉花香明顯的主要原
因之一。
2.3不同採摘季節對重發酵單樅茶感官品質的影響
不同季節重發酵單樅茶感官評審結果表明,秋茶
的感官得分要比傳統對照樣還要高,而重發酵春茶感
官品質要比傳統做法要略低。其中秋茶花蜜香較清醇
持久,滋味濃醇且有回甘,總體得分最高(如表3),故
品質較為優異。夏茶、暑茶花香低微,香氣和滋味得
分相應低於秋茶、對照與春茶。說明夏、暑茶的感官
品質不如傳統輕發酵做法,而春茶的品質與傳統加工
方法較為接近。重發酵型秋茶的感官品質是最好的。
3小結與討論
茶葉香氣是由不同種類芳香物質的組成比例和濃
度決定的,因此,只要芳香物質種類或相對含量改變
都會影響茶葉的香氣成分
〔8〕
。環境條件對茶樹體內的
芳香物質合成有直接關系。已有研究表明:茶葉糖苷
類香氣前體含量的季節性變化明顯,在香氣前體總量上,
春、秋季含量較高而夏季較低。糖苷類香氣前體種類不同,隨季節變化的消長規律也存在明顯差異
〔3〕
。據報

〔9〕
,春茶含有較高清香型的戍烯醇、己烯醇等物質,
夏茶則低,秋茶含有帶花果香氣的苯乙醇、苯乙醛等
物質;據王華夫等
〔10〕
報道,鍵合態單萜烯醇總量春茶
高於夏茶;烏龍茶中的冬茶(雪片)和秋茶,香高濃郁,
而夏茶則低淡。季節性差異主要是氣象要素差異,即
光照、溫度、濕度等因子的不同所造成的。
本研究表明,和傳統單樅相比,在重發酵單樅茶葉
中,夏、暑茶香氣成分種類較為復雜,而春、秋茶相
對簡單。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香葉醇+香葉醛、
刺伯烯、法呢烯、2,6-雙(1,1二甲基乙基)4-甲基酚、
橙花叔醇、松柏烯、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
棕櫚酸等10種香氣成分是形成嶺頭單樅烏龍茶的特
征性香氣成分。尤其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與
嶺頭單樅烏龍茶的香氣品質密切相關。
重發酵單樅秋茶中青葉醛、苯乙醛、萜品醇、水
楊酸甲酯、香葉醛、3-環己-1-烯2-烯醛、吲哚、茉莉
酮、法呢烯、橙花叔醇、香檸檬醇、4-(2,4,4-三甲基-1,5-
環己二烯基)-2-丁烯-4-酮、棕櫚酸甲酯等的含量要高
於其它季節的產品。由於秋茶中含有較高的醛類和醇
類,而烯類物質含量較少,所以秋茶花香要比它季節
的茶葉更明顯。烯類物質含量高,醛、酮、醇類物質
含量低,可能是單樅夏、暑茶花香低淡的原因。不同
季節的單樅茶香氣分析結果與感官審評一致,即秋茶
花蜜香較清醇持久,濃醇,回味甘,具有優異的單樅
品質特徵。從研究結果來看,選擇秋季生產重發酵型
單樅茶可獲得較好的品質。
參考文獻
[1]唐行,丘森林.廣東嶺頭白葉單叢茶栽培技術[J].茶業通
報,1999,21(3):17-18.
[2]陳慧聰.閩南水仙、永春佛手茶品質特徵和審評要點[J].中
國茶葉加工,2003,(4):34-35.
[3]張正竹,宛曉春,施兆鵬.茶鮮葉在不同季節及綠茶加工
貯藏過程中糖苷類香氣前體含量變化研究[J].食品與發酵
工業,2003,29(3):1-4.
[4]方世輝,張秀雲,等.茶樹品種、加工工藝、季節對烏龍
茶品質影響的研究[J].茶葉科學,2002,22(2):135-139.
[5]張正竹,宛曉春,陶冠軍.茶鮮葉中糖苷類香氣前體的液
質聯用分析[J].茶葉科學,2005,25(4):275-281.
[6]商業部茶葉畜產局,商業部杭州茶葉加工研究所.茶葉品質
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7]陸松侯,施兆鵬.茶葉審評與檢驗〔M〕.北京:中國農業出
版社,2000.36-40.
[8]宛曉春.茶葉生物化學(第3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
社,2003.108-116.
[9]程啟坤,姚國坤,沈培和,等.茶葉優質原理與技術[M].上
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30-41.
[10]王華夫,游小清.祁門紅茶單萜烯醇形態轉變研究[J].中
國茶葉,1996,6:22-23.
---------------是這篇么???
抱歉,沒足夠時間幫你修改格式了。要的話告知郵箱,我可以給你把原文發過來

❷ 香精如何使用

香精香料
一.香精香料的定義
色,香,味,形是衡量食品質量的四個重要指標。
香僅居其次,好的香味能強烈的控制人的食慾。使人一聞到就想吃。
香料—一些來自自然界動,植物的或經人工單離,合成而得到的發香物質叫香料。香精——以香料為原料,經調香,有時加入適當的稀釋劑配成的多成分的混合體叫香精。
二.香料的分類
1.天然香料:動物性香料,植物性香料
(1)動物性香料:品種少,到目前為止,僅發現麋鹿,靈貓,海狸三種動物及抹香鯨胃內分泌的一種龍誕香。
這類香料在濃烈時帶有不適的臭氣,但是稀釋後則發出優美的香氣,且留香力較強,高級
香精中常作為定香劑。
(2)植物性香料:如橙油,來自於甜橙果皮,用水蒸氣蒸餾法,壓榨法或用磨桔機軋制提取。檸檬油,從檸檬果皮中通過壓榨或蒸餾而得。
2.人工香料:單離香料,合成香料
(1)單離香料:以天然香料為原料,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分離出來的較單一的成分。
(2)合成香料:以單離香料及煤焦油系成分為原料,經復雜的化學變化而製得的產品。
五.香精在食品中的作用
1.輔助作用:原來具有香氣的產品,香氣濃度不足,所以選用與其香氣相適應的香精,來輔助香氣。
2.穩定作用:天然產品香氣受季節,地區,氣候,土壤,加工條件影響,導致香氣不穩定,加香後可保持每批產品基本穩定。
3.補充作用:補充加工過程中損失的一部分香氣。
4.矯味作用:葯味
5.賦香作用:一些產品本身沒有香味,可選擇一定香型的香精,使產品有一定的香味。
6.替代作用:直接用天然品作為香味源有困難,採用香精替代或部分替代。
七.香精使用是應注意的問題
1.用量:量多量少都不好,通過反復的實驗調節,最終決定於當地消費者的口感。
1.均勻性:分散均勻,才能使香味一致哦。
2.其他原料的用量:其他原料的質量影響香味效果。水處理不好,劣質糖等本身具有較強的氣味,使香精香味受影響而降低了質量。
3.碳酸比的配合:糖酸比配合恰當,香味效果較好。如檸檬飲料中酸低,再多的香精也其不到應有的效果。
5.溫度:溫度高,香精揮發。
八.香精的檢測方法
1.色澤:試樣與標樣置於同體積的比色皿至同刻度,評比色澤。
2.香氣:聞香紙,蘸取試樣與標樣約1~2厘米,品香,辨別其在揮發過程中全部香氣是否與標樣相符,有無異雜氣,除頭香外,還應評定體香和尾香。
3.香味:糖酸水,8~12克蔗糖,0。1~0。16克檸檬酸,試樣0。1克,定容100毫升。
鹽水,0。5克鹽,0。1克試樣,定容至100毫升。
4.相對密度:各種物質都有一定的比重,當物質純度變化時,比重也隨之改變。故測定比重是檢測物質純度與否或溶液濃度大小的一種方法。
5.折射率:折射率的大小取決於物質的性質,不同物質有不同的折射率,對同一種物質而言,折射率的大小取決於該物質的濃度大小,故測定折射率的大小可反映其均一程度和純度。
6.澄清度:試樣與標樣分別置於相同大小的比色皿中,無色背景下,目測觀察是否澄清透明,有無雜質。
食用香精
北方水果香精
杏仁香精
杏仁肉呈白色,焙炒後能產生特殊的香味。杏仁香氣以苯甲醛、甲基苯甲醛為主香,輔以
豆香等香氣,而如
果能適量使用三甲基吡嗪、2-乙醯基吡咯等烘烤香,則香氣更加逼真。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苯甲醛40.0桃醛0.2
香蘭素1.0植物油57.8
洋茉莉醛1.0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苯甲醛7.695%乙醇52.0
洋茉莉醛0.2蒸餾水40.0
香蘭素0.2
桃子香精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十一內酯500庚酸乙酯50
乙酸戊酯150丁酸乙酯50
甲酸戊酯50戊酸乙酯50
苯甲醛10香蘭素100
肉桂酸苄酯40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苯甲醛3?-癸內酯120
香蘭素42-甲基丁酸126
苯甲醇13內酯香基40
芳樟醇17酯香基182
桃醛66乙醇429
葡萄香精
葡萄的香氣是以鄰氨基苯甲酸甲酯和N-甲基鄰氨基苯甲酸甲酯為特徵香氣,輔以酒香、果
青香、玫瑰樣花
香、糖甜香,再配合以酯類果香組成。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庚酸乙酯1.05桂酸乙酯0.004
鄰氨基苯甲酸甲酯0.11香葉油0.003
水楊酸甲酯0.02紫羅蘭酮0.003
楊梅醛0.10乙酸乙酯15.17
香檸檬油0.63老姆醚2.56
肉豆蔻油0.0695%乙醇58.35
香紫蘇油0.04蒸餾水20.85
甜橙油萜1.05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25甜橙萜3
乙酸異戊酯2.5草莓醛0.2
丁酸乙酯3乙基香蘭素0.3
丁酸異戊酯5.5麥芽酚0.1
苯甲酸乙酯3香葉油0.7
水楊酸甲酯3橙葉油3
桂酸乙酯1.5丁香油0.7
鄰氨基苯甲酸甲酯22.5植物油25.7
甲基紫羅蘭酮0.3
蘋果香精
蘋果香精是一種青甜香韻的果香型香精。傳統的蘋果香精以玫瑰香韻來擬其甜香韻,以乙
酸苄酯、芳樟醇等
襯托其青香,以異戊酸異戊酯、異戊酸乙酯作為蘋果特徵果香,並再輔以乙酸乙酯、丁酸
異戊酯、乙酸異戊
酯、丁酸乙酯和檸檬醛來豐滿果香。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異戊酸異戊酯110異戊酸苯乙酯0.2
檸檬醛(97%)1十九醛0.2
苯甲醛1冷榨橘子油1
甲酸香葉酯0.5BHA0.1
丁酸異戊酯15甲酸戊酯1
香蘭素1甘油20
乙醯醋酸乙酯11醋酸乙酯22
異戊酸乙酯22蒸餾水120
說明本品為無色透明液體,溶於水,具成熟的蘋果香味,主要用於汽水、冰棒、雪糕等
的加香,加香量一般為0.05%~0.15%。
櫻桃香精
櫻桃的香氣是由特徵果香為主,輔以甜、辛香,再用果香以豐滿整體香氣,一些天然精油
類原料起圓潤與修飾作用。特徵果香常用的是苯甲醛、甲基苯甲醛和它們的甘油縮醛、苦杏仁油等,輔以香蘭素、丁香油、大茴香醛等甜、辛香氣,常用甜橙油、檸檬油、橙花油、玫瑰油、康釀克油等修飾、圓潤整體而得到櫻桃香精。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2.118橙葉油0.06
丁酸乙酯0.48甜橙油0.30
丁酸戊酯0.84桃醛0.012
甲酸戊酯0.30苯甲醛0.48
乙酸戊酯0.30洋茉莉醛0.30
大茴香醛0.06庚酸乙酯0.12
香蘭素0.18苯甲酸乙酯0.24
桂醛0.0395%乙醇70.00
丁香油0.18蒸餾水14.00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丁二酮0.50異戊酸桂酯0.2
異戊酸乙酯2.50丁酸0.5
乳酸乙酯20.0
甲基苯甲醛(三個異構體
混合物)
8.0
苯甲醛32.5水楊酸甲酯0.1
乙酸對甲苯酯7.0草莓醛4.0
庚炔羧酸甲酯0.2桃醛(純)0.3
肉桂油3.5香蘭素10.0
大茴香醛3.0乙基香蘭素0.5
丁香酚0.710%鳶尾浸膏0.5
乙酸大茴香醇酯2.5丙二醇3.5
制備上述混合物以10%比例混入丙二醇。
草莓香精
配製草莓香精常以清香韻、甜香韻和酸香韻組成。草莓香精一般都以草霉醛(3-甲基-3-
苯基縮水甘油酸乙酯)和3-苯基縮水甘油酸乙酯為主香。清香常用庚炔羧酸甲酯、辛炔羧酸甲酯、乙醯乙酸乙酯、乙酸苄酯、
茉莉凈油、橙花油、紫羅蘭葉凈油等;甜香則常用玫瑰花油、玫瑰醇、香葉醇、苯乙醇、
橙花醇、桂酸酯類、紫羅蘭酮、麥芽酚、乙基麥芽酚、橙花醇、香蘭素、乙基香蘭素以及2,5-二甲基-4-羥基-3(2H)呋喃酮等;再用乙酸、丁酸、草莓酸、漿果酸和2-甲基戊酸等作為酸香韻,然後,加入酯類等果香來豐滿果香韻。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壬酸乙酯5.0香蘭素5.0
月桂酸乙酯20.0乙基香蘭素2.0
異丁酸桂酯10.0異丁酸乙酯100.0
丁二酮0.5異戊酸乙酯50.0
乙酸枯名酯10.0庚酸乙酯10.0
桃醛50.0草莓醛10.0
覆盆子酮3.0草莓酸3.0
乙酸乙酯2.095%乙醇207.5
ß-紫羅蘭酮10.0丙二醇500.0
麥芽酚2.0
山楂香精
山楂香氣是由酸香、甜香和青香組成。酸香是由2-甲基丁酸、2-甲基戊酸、草莓酸、漿果
酸、乙酸、已酸等組成;甜香由玫瑰油、香葉油、玫瑰醇、香葉醇、β-突厥烯酮、丁香油、秘魯浸膏、鳶尾浸膏等組成;再修飾以青香,用葉醇、乙酸葉醇酯、反-2-已烯醇、乙酸反-2-已烯酯、芳樟醇氧化物等。最後整體圓和以天然的山楂提取物,這樣就組成了山楂香精。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香葉醇0.2芳樟醇氧化物0.2
玫瑰醇0.5丁酸乙酯2.5
玫瑰花油0.52-甲基丁酸乙酯4.0
2-甲基丁酸1.5檸檬油1.0
草莓酸0.3乙酸乙酯2.0
乙酸0.2山楂酊70.0
鳶尾凝脂0.895%乙醇12.0
丁香油1.2蒸餾水3.0
葉醇0.1
杏子香精
杏子香精常以橙花油、茉莉油、玫瑰油、苦橙葉、紫羅蘭等或相應的合成香料來體現其花
香。再以苦杏仁油、苯甲醛、甜橙油、檸檬油、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乙酸戊酯、丁酸戊酯、戊酸戊酯、已酸烯丙酯、庚酸烯丙酯、環已基已酸烯丙酯、桂酸乙酯、桂酸丙酯、γ-壬內酯、γ-十一內酯等合成香料組合成果香。而脂蠟氣可用較高級的脂肪醇(庚醇、辛醇、壬醇、癸醇等)及其酯類以及較高級的脂肪酸的酯類獲得。同時適量添加天然康釀克油、已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等可增加圓熟感。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環已基已酸烯丙酯0.2香葉油0.5
苦杏仁油(苯甲醛)11.5茉莉油9.5
乙酸戊酯7.5橙花油18.5
丁酸戊酯7.5玫瑰油3.0
甲酸戊酯10.0檸檬油5.0
戊酸戊酯15.0甜橙油10.5
桂皮油(斯里蘭卡)0.5苯乙酸異戊酯0.1
乙酸乙酯14.5桂酸丙酯0.2
丁酸乙酯4.5?-十一內酯200.0
戊酸乙酯50.0香蘭素85
已酸乙酯10.0溶劑527
a-紫羅蘭酮9.5
生梨香精
生梨的香氣很淡,只有一些著名品種如洋梨、香梨、碭山梨等香氣相對稍濃些。配製生梨
香精常以香檸檬油、乙酸異戊酯等作為其特徵果香,再配合以玫瑰、丁香、鳶尾和香蘭素等甜香,乙酸苄酯、芳樟醇等清香,輔以丁酸乙酯、乙酸乙酯、甜橙油、壬酸乙酯等果實、酒香香韻,這樣就組成了生梨香精。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丁香酚0.08庚酸乙酯0.04
橙葉油0.30丁酸乙酯2.00
香檸檬油0.80乙酸乙酯3.43
乙基香半素0.30乙酸戊酯2.00
甜橙油1.0095%乙醇75.00
桃醛0.04蒸餾水15.00
丁二酮(10%乙醇)0.01
甜橙油1
甜瓜香精
甜瓜的香氣以青香韻、甜香韻和果香韻組成。果香常用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
丁酸乙酯、丁酸戊酯、戊酸乙酯、戊酸戊酯、苯甲醛、十六醛、檸檬油等組成;甜香常以香蘭素、麥芽酚、桂酸甲酯、桂酸苄酯、紫羅蘭酮、丁香油等擬制;而清香常用庚炔羧酸甲酯、辛炔羧酸甲酯、乙酸苄酯、甲酸苄酯、苯乙醛等組合而成。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桂酸甲酯1香蘭素5
桂酸苄酯1苯乙醛2
大茴香醛1苯甲醛苄酯10
鄰氨基苯甲酸甲酯2壬酸乙酯15
十六醛2檸檬油10
甲酸乙酯20戊酸乙酯40
戊酸戊酯30丙二醇531
丁酸戊酯30蒸餾水300
南方水果香精
椰子香精
椰子香精常以γ-壬內酯(也稱椰子醛)作為主體香料,再以香蘭素、乙基香蘭素增加香
草甜香,又以庚酸乙酯、已酸、辛醇賦以油脂氣和酒香。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椰子醛2.50丁香油0.25
?-壬內酯0.50苯甲醛0.25
香蘭素1.00植物油95.5
香蕉香精
香蕉香精常以乙酸異戊酯、丁酸異戊酯、乙酸乙酯等擬香蕉的特徵香氣,以甜橙、檸檬等
柑橘類精油增強其天然新鮮感,以丁香油、香蘭素等作為其留香的甜香,同時適量使用丁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以豐滿果香韻。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苯乙醛2.0檸檬醛0.5
老姆醚2.0肉桂油0.5
丁酸乙酯2.0丁香酚0.2
乙酸丁酯3.0異丁酸桂酯0.8
2,3-異已二酮1.0草莓醛4.0
乙酸異戊酯1.0乙基香蘭素1.0
丁酸異戊酯33.0玫瑰香精①0.5
庚酸乙酯10.0丙二醇38.5
①玫瑰香精的組成。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0.375乙酸丁酯1.5
甜橙油0.75丁香油0.225
乙酸戊酯8.25橙葉油0.075
丁酸乙酯1.5香蘭素0.075
丁酸戊酯2.25丙三醇5
蒸餾水15酒精75
檸檬香精
配製檸檬香精用檸檬油,它主要有:寧烯、月桂烯、松油烯、α-蒎烯、β-蒎烯、α-松
油醇、芳樟醇、橙花
醇、正辛醇、辛醛、壬醛、癸醛、十一醛、香茅醛、檸檬醛、乙酸辛酯、乙酸癸酯、乙酸
香茅酯、乙酸香葉
酯、乙酸橙花酯、乙酸芳樟酯等。其中寧烯等萜烯類化合物約佔到90%以上,它們的水溶
性很差,所以在水
溶性的檸檬香精中必須除去它們。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檸檬油15.0檸檬醛8
95%乙醇68.4乙酸芳樟酯1
水31.6乙酸香茅酯0.5
辛醛0.570%乙醇90
制備將檸檬油與95%乙醇混合,再將水加在乙醇和檸檬油的混合物中,攪拌均勻,靜置
48h,分去上層的檸
檬油萜(可用作油質檸檬香精)。在留下的水層中加入其餘組分。
甜橙香精
甜橙中的揮發性香味成分主要有:寧烯、α-蒎烯、β-月桂烯、凡倫西亞桔烯、正丁醇、
正辛醇、順-3-已烯
醇、香茅醇、香葉醇、橙花醇、芳樟醇、α-松油醇、4-松油烯醇、已醛、辛醛、壬醛、
癸醛、檸檬醛、乙
酸、已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已酸乙酯、3-羥基已酸乙酯、3-羥基辛酯乙
酯、乙酸香茅酯、
乙酸香葉酯、乙酸橙花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氧化物等。
調配甜橙香精就是以冷壓甜橙油或橙汁精油為主原料,採用低濃度乙醇萃取除萜工藝制
得。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10倍甜橙油5BHA適量
5倍甜橙油3.5變性澱粉12
甜橙醛0.5苯甲酸鈉1
瓦倫烯0.05檸檬酸適量
癸醛0.05色素適量
酯膠6蒸餾水80
說明本品為橙紅色不透明濁液,溶於水,具新鮮的天然甜橙香味,主要用於汽水的加香,
加香量一般為
0.1%左右。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95%乙醇40.095%乙醇29.0
甜橙油20.0癸醛0.01
蒸餾水30.0檸檬醛0.05
菠蘿香精
菠蘿香精主要由菠蘿的特徵果香、香草香、焦糖香、酒香等組成。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丁酸乙酯3.02-甲基丁酸乙酯4.0
乙酸乙酯3.03-甲硫基丙酸乙酯0.5
已酸乙酯2.0環已基丙酸烯丙酯1.9
丁酸甲酯3.015%菠蘿呋喃酮15.0
乙酸戊酯0.595%乙醇53.0
已酸烯丙酯1.0蒸餾水19.0
檸檬醛0.1
荔枝香精
荔枝香精常以甜香韻、青香韻、果香韻和修飾香氣組成。其甜香韻以玫瑰甜和焦糖甜香為
主,常可用香葉
油、玫瑰醇、香葉醇、苯乙醇、橙花醇、異丁酸苯乙酯、異丁酸橙花酯、玫瑰花油和玫瑰
甜香和麥芽醇、乙
基麥芽醇等焦糖香,再配合以紫羅蘭酮、桂酸甲酯、桂酸乙酯等組成荔枝甜香。青香常用
甲酸苄酯、乙酸苄
酯、芳樟醇、乙酸芳樟醇、茉莉凈油等茉莉清香。果香常用檸檬油、檸檬醛、丁酸乙酯、
丁酸丁酯、異丁酸
乙酯來擬制。再修飾以薄荷酮、乙酸葛縷酯、乙酸二氫葛縷酯等涼木香,乙醯基噻唑、乙
醯基吡嗪等炸玉米
香氣以及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等特徵頭香。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香葉油0.2乙酸芳樟酯0.5
玫瑰醇2.0乙酸二氯葛縷酯1.2
香葉醇0.5薄荷酮0.4
乙酸玫瑰酯0.8異丁酸桂酯0.6
異丁酸香葉酯0.3乙醯基吡嗪0.05
異丁酸苯乙酯0.2乙醯基噻唑0.05
異丁酸橙花酯0.5香蘭素0.05
玫瑰醚1.2苯甲醇63.4
麥芽醇5.0檸檬油1.5
乙基麥芽醇15.0檸檬醛0.1
乙酸苄酯4.0丁酸乙酯0.05
芳樟醇1.5二甲基硫醚0.4
無花果
無花果為桑科中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夏季開花,秋季果熟,在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花托
可生食,味美可
口。香氣特殊。精油的主要成分有異戊酸異丁酯、3-羥基-α-丁酮等。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510%丁香酚5
檸檬油2510%乙基香蘭素5
異戊酸香葉酯15巧克力豆酊劑8
蘇合香膏510%葫蘆巴豆酊劑10
康釀克油2槭樹香精①30
10%角豆(Ceratonia
siliqua)酊劑
300菠蘿原汁②250
丁酸乙酯1050%檸檬酸
異戊酸苯乙酯5
①槭樹香精組成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角豆(Ceratoniasiliqua)酊

300香紫蘇酊劑30
圓葉當歸酊劑1210%苯乙酸乙酯1
胡蘆巴香樹脂6
Ethone(10%a-甲基大茴香
烯基丙酮,奇華頓產)
2
10%香豆素(Substitute)15香蘭素4
轉化糖100焦糖色30
蒸餾水500
②菠蘿原汁製作如下:將300kg菠蘿在壓榨機上榨出汁液,加入0.45kg果膠酶並靜置
過夜,在室溫下在離心機上分離去果膠,在真空下將此汗液濃縮至76L。用80%~100%
的異丙醇洗滌已榨過的果肉,回收異丙醇後並真空濃縮至8L,與上述的處理的汁液混合,
並加16L95%的食用酒精即可。
楊梅香精
楊梅為楊梅科楊梅的果實,成熟時香氣以酸甜為主。配製楊梅香精可以草莓樣的酸甜香氣
為主體,輔以奶
香、酒香和特殊的水果香氣。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楊梅醛5
乙酸異戊酯2桃醛0.2
乙酸苄酯0.5十九醛0.3
丁酸乙酯4紫羅蘭酮0.5
丁酸戊酯1.5麥芽酚0.03
桂酸甲酯0.1戊酸乙酯0.5
鄰氨基苯甲酸甲酯0.02植物油82.5
水楊酸甲酯0.3
覆盆子香精
覆盆子香氣具有似紫羅蘭、茉莉和玫瑰韻調的柔和青甜果香。調配覆盆子香精通常都以紫
羅蘭酮和草莓醛為
基礎,飾以茉莉、玫瑰等花香,同時適當添加已醇、葉醇及其酯類,可增強果實的青鮮香
感。加入覆盆子酮
可賦予香精真實的覆盆子果香,結合使用鳶尾凝脂更可以增強天然感。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0.0檸檬油6.5
乙酸戊酯250.0麥芽酚1.5
丁酸乙酯37.0二甲基硫醚0.5
丁酸戊酯7.5鳶尾凝脂30.25
鄰氨基苯甲酸二甲酯0.5玫瑰醇5.0
甲基苯基甘油酸乙酯10.0?-十一內酯5.0
香葉醇6.5香蘭素43.0
覆盆子酮8.0溶劑450.0
a-紫羅蘭酮10.0大茴香腦0.25
10%茉莉凈油3.5
橘子香精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橘子香精(油相)10環糊精(穩定劑,水相)15
乙酸異丁酸蔗糖酯(油相)10蒸餾水50
阿拉伯樹膠(水相)15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檸檬醛0.1廣柑油(除萜)10
癸醛0.01甜橙油5
黑香豆酊0.5丙三醇5
蒸餾水35酒精(95%)60
西方風味香精
咖啡香精
咖啡香精是以咖啡酊或咖啡浸膏為基礎,再配以少量能增強其香氣的香料,如2-糠基硫醇、
甲基環戊烯醇酮、麥芽酚、丁二酮等等。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咖啡酊577.5丁二酮1.0
戊二酮4.0異丁香酚1.0
甲基乙基乙醛4.0愈創木酚0.4
乙酸3.0甲基硫醇0.6
吡啶3.0糠硫醇0.3
戊酸2.0辛醇0.2
甲基糠醛2.0丙二醇400.0
糠醛1.0
可樂香精
常見的可樂型香精以果香和辛香所組成。果香常用蒸餾白檸檬油、冷榨檸檬油、甜橙油為
主;另外,辛香則
常用肉桂油、斯里蘭卡桂皮油、桂葉油、丁香油、大茴香油、肉豆蔻衣油、肉豆蔻油、小
豆蔻油,還常用些
橙花油、白蘭花油、玳玳花油、玫瑰花油等花香進行修飾。
配方1
蒸餾白檸檬油210a-松油醇10
白檸檬油(5倍)201%龍腦2
甜橙油20薄荷腦10
檸檬油20異戊醇5
肉桂油1095%乙醇60
斯里蘭卡桂皮油5三醋酸甘油酯626
姜油2
可可香精
可可香精常為可可粉、可可種皮(可可殼)萃取物為主香,再和合以香草香組成的。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可可殼酊45.0香蘭素4.5
可可粉酊45.095%乙醇5.5
巧克力香精
巧克力是以從可可豆中分離出的可可脂為主,加上牛奶、奶油、糖等調配而成的。巧克力
香精大都採用可可
浸出物,另外再加入香蘭素和奶油香來配製。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二甲基硫醚1.0香蘭素15.0
乙酸異丁酯1.0?-丁內酯5.0
乙酸苯乙酯0.5苯乙酮0.5
10%丁二酮0.5苯甲醛1.0
50%糠醛0.5苯乙酸2.0
異戊醇1.0麥芽酚3.0
異丁醛8.0乙醛2.0
異戊醛15.0可卡醛(Cocal,IFF)5.0
苯乙醇8.0丙二醇31.0
非瓜果香精
蜂蜜香精
一般蜂蜜香精常以苯乙酸和苯乙酸乙酯、苯乙酸異丁酯、苯乙酸苯乙酯等苯乙酸酯類作為
其特徵的密甜香
韻,適量配合以洋茉莉醛、香蘭素、乙基香蘭素、大茴香醛等豆甜香韻,有時頭香上適量
使用壬酸乙酯等釀
甜香,以及果甜香氣組成。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甲基苯乙酮0.375壬酸乙酯31.250
香葉油0.375乙酸戊酯187.000
芹菜籽油0.375乙酸乙酯100.000
乙基香蘭素6.000戊酸戊酯250.000
苯乙酸12.00095%乙醇400.000
苯乙酸甲酯12.625
奶油香精
傳統的奶油香精習慣上均以香蘭素的奶香為主料,輔以少量丁二酮、丁酸等香料而成。這
種配方使用中總感
到偏香草香氣,作為奶香則感到單調。隨著從天然奶油中找到的揮發性香味成分越來越多,
奶油香精的配製
也有很大變化,現在的奶油香精重視的酸、醇、酯、內酯、醛類的香味平衡。酸類可常用
乙酸、丁酸、已
酸、辛酸、癸酸、十二酸、十四酸等;醇類常用已醇、辛醇、壬醇、癸醇等;酯類常用乙
酸乙酯、丁酸乙
酯、已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等;內酯常用γ-壬內酯、γ-癸內酯、δ-癸內酯、
δ-十二內酯等;醛類
常用庚醛、辛醛、壬醛、癸醛等。再與香蘭素、麥芽酚等協調並加上丁醯基乳酸丁酯、丁
二酮配製而成奶油
香精。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丁酸3.5洋茉莉醛0.3
丁二酮1.0丁酸丁酯0.5
甲基香豆素0.5?-十一內酯0.1
香蘭素1.5乙醇35.0
丁酸乙酯1.6甘油55.0
丁酸戊酯1.0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香蘭素0.15丁酸乙酯2.25
丁二酮0.75丁酸戊酯0.30
甲基香豆素1.80植物油85.00
丁酸9.75
色拉香精
拉(Salad)即涼拌雜菜(萵苣、蘿卜、洋蔥、捲心菜、洋山芋等),因此色拉風味料
以辛香料為主(丁
辛、姜辛、桂辛、茴辛等)。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甜橙油30
甘牛至油(Origanum
marjorana)
30
檸檬油3010%芹菜籽油90
芹菜籽油樹脂45肉豆蔻油15
鼠尾草油(南斯拉夫產)35時蘿油150
龍蒿油35百里香油20
芫荽油25姜油5
姜油樹脂10月桂油10
桂葉油(斯里蘭卡)20茴香15
眾香子油10玉米油325
丁香油100
制備將上述混合物再以10%的比例稀釋於玉米油中。
生薑香精
生薑香精常以生薑油為主,再加上丁香油等辛香以改善和諧調生薑的口味,有時也用少量
的酯類香料增強果香。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生薑油樹脂52.2甜橙油13.0
冷榨白檸檬油13.095%乙醇354.6
蒸餾白檸檬油13.0蒸餾水541.2
檸檬油13.0
酒用香精
白酒香精
清香型白酒香精
清香型酒的風格是清香純正,諸味協調,醇甜和順,餘量爽凈。其代表酒的品種是汾酒。
它的主體香成分是
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從總酯來說,它比濃香型、醬香型都低,並且突出乙酸乙酯。而已
酸乙酯含量很低。
另外還含有較多的多元醇、丁二酮、2,3-丁二醇等芳香物質。下面是一種清香型仿汾酒的
酒用香精配方: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5.0乙酸3.5
丙酸乙酯0.2已酸0.02
丁酸乙酯0.5乳酸1.5
已酸乙酯1.0丙醇1.0
乳酸乙酯14.0異丁醇0.12
正丁醇0.0670%山梨醇2.0
異戊醇0.5甘油10.0
正已醇0.0195%乙醇22.46
丁二酮0.005蒸餾水8.0
2,3-丁二醇0.125

❸ excel 合並同類項

篩選就行

❹ 有誰知道香精的化學成份

我是學精細化學的,我來說說有關香精的組成和作用以及香精的調配加工。

一、香精的組成和作用
調香沒有固定的絕對方法以供遵循,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它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調香師的經驗和藝術鑒賞力,所以有人將調香師的調香與畫家的調色相類比。

但是,就象畫家調色需要遵循一些最基本的原則和規律一樣,對於調香來講,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原則和規律,反映在香精的組成上,就是要求調香師必須從香精的香型香韻以及其中各種香料的揮發度對香感覺的影響兩個方面綜合平衡地選用香料。香料對於香型香韻的基本組成和作用如下:
1、主香劑,是決定香精香型的基本原料,在多數情況下,一種香精含有多種主香劑。
2、合香劑,亦稱協調劑,其基本作用是調和香精中各種主香劑的香氣,使主體香氣更加濃郁。
3、定香劑,亦稱保香劑,是一些本身不易揮發的香料,它們能抑制其它易揮發組分的揮發,從而使各種香料揮發均勻,香味持久。
4、修飾劑,亦稱變調劑,是一些香型與主香劑不同的原料,少量添加於香精之中可使香精格調變化,別具風韻。
5、稀釋劑,常用乙醇,此外還有苯甲醇、二丙基二醇、二辛基己二酸酯等。

根據香料在香精中的揮發性還可以將香料分為頭香、體香和基香,分述如下:
1、頭香 頭香是對香精嗅辯時最初片刻感到的香氣。為了給人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總是有意識地添加一些揮發度高、香氣擴散力好的香料,使香精輕快活潑、富於魅力。這種香料稱只為頭香劑或頂香劑。常用的頭香劑有辛醛、壬醛、癸醛、十一醛、十二醛等高級脂肪醛以及柑桔油、檸檬油、橙葉油等天然精油。
2、基香 亦稱尾香,是指在香精揮發過程中最後殘留的香氣,一般可持續數日之久。基香香料揮發度很低,實際上就是前面介紹的定香劑。
3、體香 是揮發度介於頭香劑和定香劑之間的香料所散發的反映香精主體香型的香氣,也就是頭香過後立即能嗅到的香氣。其持續時間明顯地短於基香而長於頭香,這種持續穩定的香氣特徵是由主香劑等香精的主要成分決定的。

二、香精的調配加工
以玫瑰香型的調香為例:
1、首先選擇屬於玫瑰香型的主香劑,比較典型的如香茅醇、香葉醇、乙酸香葉酯等;其次選擇同一香型的定香劑,通常有苯乙醇、乙酸苯乙酯、苯乙酸乙酯、乙酸二甲基苄甲酯、異丁酸苯乙酯;之後選擇具有玫瑰型香氣的頭香劑,有甲酸香葉酯、甲酸香茅酯、苯乙醛、玫瑰醚。
2、合香劑的各類香型選擇,可從果香型香料中選擇草莓醛和桃醛;從清香型中選擇葉醇、庚酸甲酯;從柑桔型中選擇香檸檬油;從薄荷型香料中選擇乙酸薄荷酯;從樟腦型中選擇樟腦。如此擴展之後的香基香氣變得比較豐潤協調,但仍嫌枯燥,缺乏天然玫瑰的生機,需要再添加適宜的修飾劑。例如脂肪醛族香料中的壬醛、動物香中的麝香丁、酒香中的雜醇油、木香中的龍腦、樹脂中的泰國樹膠、香酯中的秘魯香酯等。經過如此調配的香精就在比較濃郁的玫瑰香型基礎之上,具備了富於變化的美妙香韻。
3、在調香過程中,在選擇香料時還應注意某些香料的變色以及毒性和刺激性問題。常用的易變色香料有吲哚、硝吉麝香、醛、酚等;有毒性和刺激性的香料有山麝香、葵子麝香、香豆素等。

❺ 葉綠素是干什麼的

葉綠素是存在於植物中的綠色色素,其促進來自太陽的光的吸收。它有能力將這種光能轉換成可用的形式,用於各種過程,如光合作用,藉此綠色植物自己准備食物。

植物細胞儲存陽光並使其可供我們食用。事實上,這是植物綠色和色素沉著的原因。有自然發生的不同形式的葉綠素,如葉綠素a和葉綠素b。其中,植物中最重要和最廣泛存在的形式是葉綠素a。

葉綠素是一個衍生物葉綠素並從的混合物獲得鈉和銅的鹽,其是從葉綠素衍生。雖然葉綠素是脂溶性的,但葉綠素是水溶性的,也可用作替代葯物。

(5)紫羅蘭葉醇擴展閱讀:

葉綠素的好處:

1.增加紅血球

葉綠素有助於恢復和補充紅血球。它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起作用,並具有使我們的身體再生的能力。它含有豐富的活酵素,有助於清潔血液並增強攜帶更多氧氣的能力。它是一種血液製造商,對抗由體內紅細胞缺乏引起的貧血也是有效的。

2.預防癌症

葉綠素對結腸癌有效,刺激誘導細胞凋亡。它可以保護空氣、熟肉和穀物中的多種致癌物。研究表明,它有助於抑制體內有害毒素(也叫黃麴黴毒素)的胃腸道吸收。

葉綠素及其衍生物葉綠素抑制這些前致癌物質的代謝,可能損害DNA,也可能導致肝癌和肝炎。在這方面進行的進一步研究表明,葉綠素具有抗誘變特性,具有化學預防作用。另一項研究顯示,膳食葉綠素作為植物化學化合物降低腫瘤發生的效果。

3.抗氧化性能

它 具有抗氧化能力強與必需的維生素一個顯著量沿。這些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 有助於中和有害分子,防止由於 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應激而引起的各種疾病和損害的發展。

4.排毒身體

它具有凈化素質,有助於身體排毒。由於體內的葉綠素豐富的氧氣和健康的血液流動促使它消除有害的雜質和毒素。它與誘變劑形成復合物,並能夠結合並沖走體內有毒化學物質和重金屬如汞。這有助於排毒和恢復肝臟。它在減少輻射的有害影響方面也是有效的,並有助於消除人體中的農葯和葯物沉積。

5.延緩衰老

葉綠素有助於抵抗衰老的影響,並支持維持健康組織,歸因於豐富的抗氧化劑和鎂的存在。它刺激抗衰老酵素並且鼓勵健康和年輕的皮膚。除此之外,它中存在的 維生素K 清潔和恢復腎上腺,並改善體內腎上腺功能。

❻ 在西餐中最常用的香料有

一、天然香料及調香料:由天然植物或動物經加工或不加工的香料原料,以物理方法制備而得到可供人食用的物質。

二、天然同等香料:由有機合成或天然香料,以化學過程分離所得的物質,此物質與天然產物的化學構造相同。

三、人工香料:與天然產物的化學構造不同,是由有機合成產制。食品香料

食品香料是批能夠用於調配食品香精,並使食品增香的物質。它不但能夠增進食慾,有利消化吸收,而且對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種和提高食品質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食品香料按其來源和製造方法等的不同,通常分為天然香料、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三類。

(1)天然香料 是用純粹物理方法從天然芳香植物或動物原料中分離得到的物質。通常認為它們安全性高。包括精油、酊劑、浸膏、凈油和辛香料油樹脂等。

(2)天然等同香料 是用合成方法得到或由天然芳香原料經化不過程分離得到的物質。這些物質與供人類消費的天然產品(不管是否加工過)中存在的物質,在化學上是相同的。這類香料品種很多,占食品香料的大多數,對調配食品香精十分重要。

(3)人造香料 是在供人類消費的天然產品(不管是否加工過)中尚未發現的香味物質。此類香料品種較少,它們元旦是用化學合成方法製成,且其化學結構迄今在自然界中尚未發現存在。基於此,這類香料的安全性引起人們極大關注。在我國,凡列入GB/T 14156-93《食品用香料和編碼》中的這類香料,均經過一定的毒理學評價,並被認為對人體無害(在一定的劑量條件下)。其中除了經過充分毒理學評價的個別品種外,目前均列為暫時許可使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科學技術和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發展,有些原屬人造香料的品種,在天然食品中發現有所存在,因而可以列為天然等同香料。例如我國許可使用的人造香料已酸烯丙酯,國際上現已將其改列為天然等同香料。

食品香料是一類特殊的食品添加劑,其品種多、用量小,大多存在於天然食品中。由於其本身強烈的香和味,在食品中的用量常受自我限制。目前世界上所使用的食品香料品種近2000種。我國業經批准使用的品種也在1000種左右。因受本書篇幅所限,在此特選擇100種用量較大,使用面較廣,比較重要的品種加以介紹。其他品種可參考香料專著。關於我國批准許可使用的食品香料品種名單參見附錄四《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

請點擊查看分類→ 茉莉浸膏 天然薄荷腦 肉桂油 桉葉油 香葉油 姜油 檸檬油 亞洲薄荷素油 甜橙油 廣藿香油 留蘭香油 桂花浸膏 八角茴香油 戊基肉桂醇 大茴香醛 茴香醇 茴香基丙酮 苯甲醛 乙酸苄酯 乙酸龍腦酯 乙酸丁酯 苯甲醇 苯甲酸苄酯 丁酸苄酯 丙酸苄酯 龍腦 丁酮 丁酸丁酯 丁酸 樟腦 香芹酮 桉葉素 肉桂醛 香茅醛 檸檬醛 香茅醇 葵醛 二氫香豆素 甲基鄰氨基苯甲酸甲酯 丁二酮 二甲基苄基原醇 乙酸乙酯 丁酸乙酯 癸酸乙酯 乙基愈創木酚 庚酸乙酯 己酸乙酯 異戊酸乙酯 乳酸乙酯 十二酸乙酯 壬酸乙酯 甲基乙酸乙酯 辛酸乙酯 丙酸乙酯 丁香酚 香葉醇 乙酸香葉酯 己醛 反式-2-己烯醛 己酸 己基肉桂醛 紫羅蘭酮 紫羅蘭酮 乙酸異戊酯 丁酸異戊酯 異戊酸異戊酯 葉醇 芳樟醇(單離) 乙酸芳樟酯 麥芽酚 乙酸薄荷酯 鄰氨基苯甲酸甲酯 甲基丁酸 甲基環戊烯醇酮 甲基丁香酚 苯乙酸甲酯 水楊酸甲酯 壬內酯 辛醛 桃醛 苯乙酸 苯乙醛 苯乙醇 洋茉莉醛 復盆子酮 松油醇 乙酸松油酯 麝香草酚 香蘭素 環己基丙酸烯丙酯 己酸烯丙酯 戊基肉桂醛 丁醯乳酸丁酯 兔耳草醛 乙酸二甲基苄基原酯 乙基麥芽酚 乙基香蘭素 羥基香茅醛 甲基香豆素 楊梅醛

食品香料也要安全認可

香料工業主要工作是:一·收集香料原料:大部分是買入,少部分由自己合成、種植或生產像精油、精油樹脂等天然產品;二·調配香料;三·香料的品管、產品應用及售後服務。

製造香料的原則是把天然物或單體香料混合後,稀釋於准許使用娜苊劍ㄈ縭稱芳兜木憑�⒈��薊蚴秤偷齲┲卸�頻謾O懍系你兄島艿停��栽謔稱分械撓昧拷院艿停��橇刻�僭蛺砑尤朧稱分幸咨�砦螅��園嚴懍舷∈挽渡鮮鮒�懍顯靨迨潛匾�摹V圃煜懍獻鈧饕�募記稍陟叮旱饗愎ぷ饕約跋懍系撓τ彌�丁J稱返募庸ぬ跫��譴郵孿懍瞎ぷ髡咦⒁獾慕溝恪O懍涎芯考胺⒄溝哪勘瓴恢皇侵圃煜懍希��匾�氖欽廡┫懍先綰斡τ茫�懍閑枰�嘸際醯氖酆蠓�瘛?

食品香料與其他食品添加物一樣,都要經過安全認可才能使用;但它也有很多與其他食品添加物不同地方,它的種類及用法很多,食品香料使用量很低,大部分產品中的香味化合物濃度在10ppm以下;而且香料對食品有自動限制的特性,因為香味太濃是一般人所不能接受的。很多食品添加物,其化學結構在天然食品中很難找到,因此不知道其毒性,但是絕大部分香料皆存在於天然食品中。

任何食品添加物都要經過安全認可才能使用。國際香料工業組織對於食品香料的安全規定主要如下:

一、香料原料、天然香味料及天然同等香味料,假若遵守限制名單的規定,且工業界能提供令人滿意的資料,則可使用這些香料。某些天然物里含有毒素,因此列入限制名單內。

二、人工香料必列於正名單內才可使用。

美國則要求所有香料的原料必列於核准名單中,才可使用。

什麼是調香工作?

從上述合法安全的幾千種香料原料中選出幾十種,並以不同濃度組合成為一種香料,這種工作即為「調香」。所製得的香料必須再因應不同使用條件而修飾配方,例如同樣的草莓香料可經修飾後,使它適用於不加熱的冰淇淋或經加熱的硬糖等不同型式的草莓香料。要調出良好的香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位調香師的專業訓練起碼要五年以上,要能出人頭地就要靠個人努力及天分了。

食品所香料單位近年來積極進行調香工作,我們已收集香料原料2000種,每天進行基本的調香訓練,也已有400多支相當良好的香料,去年一年已移轉給業界50多支。除了調香訓練外,我們還以高度精密儀器如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等,了解天然物的香氣成分而加以仿製,因此我們也已擁有不少我國獨特的香料。

食品香料可應用於飲料、烘焙食品、冰品、糖果、速食麵、點心食品、中式食品、香煙、酒類及肉品等。每類食品又有很多種類,使用不同的香料、原料、配料及加工方法。所使用的香料是否是適當型態,濃度及添加方式是否正確?於食品加工中香氣成分的損失狀況如何?如何補救?這些都是難題,都是香料的應用及服務工作必須注意到的。

在香料應用及服務工作中,第一件要務即是要了解或解決食品中香氣成分,或所添加香料在食品加工或貯藏中的變化。誠然我們可用儀器分析來解答,但是儀器分析是件費時費力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即是「描述分析」。一位有訓練的調香師及品評員能夠於品嘗試料後,寫出這試料所含有的各式香氣及滋味以及其強度,並畫出一圖形來。描述分析可應用於香料的開發、同類各種產品的香味比較,以了解暢銷者及行銷差者的香味差異,並謀求改進品質較差的產品。

食品加工或貯藏中香味成分也會發生變化,以描述分析法簡易地偵測香料的某些成分散失過量或起化學變化,而需要在配方中增添香料量,或以較穩定單體香料取代不穩定單體香料。因此,描述分析對於香料應用及服務工作很重要。

總之,食品香料的製造及應用服務是一體的;製造或應用不當,都不能達到添加香料所應有的功效

❼ 植物體內有乙酸乙酯嗎有的話,途徑和作用告知一下吧,非常感謝!

植物體內有乙酸乙酯。各種花香、水果香、木香、檀香、柏木香、松脂香、檸檬香等中都含有或多或少的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是植物中的次生代謝產物,其途徑就是乙酸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都是生物體內常見的化合物,初始來源就是乙醯基,如乙醯輔酶A。
其作用沒查到相關資料,以下是一家之言。可能是作為其他芳香成分的溶劑,如芳香醇、桉葉醇、檸檬醛、乙酸香茅酯、乙酸香葉酯、乙酸橙花酯、丁香酚、苯乙醇、異戊酸異戌酯、乙酸乙酯、肉豆蔻醛、紫羅蘭葉醛、已酸異戍酯、蒎烯、柏木腦、柏木烯、大茴香腦、黃樟油素、檸檬烯以及異丁香酚等,這些芳香化合物中的多數水溶性不強,需要為它們提供合適的溶劑,同時也可提高芳香物質的流動性和揮發性(如花香)。

❽ 為什麼樹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呢

很多植物是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晚上就恰恰相反。我現在正在打算在卧室放盆植物,聽說仙人掌是一直都釋放氧氣、增加空氣中的負離子的,不知道是不是屬實?同時想了解一下,還有其他什麼植物么?
科學挑選室內植物
因為並非所有的植物都適宜在室內放置,所以,挑選室內植物,必須分辨,只能把有益健康的請進門。而這一切,均要事先充分了解室內植物與人的健康之間的關系。
蘆薈、吊蘭、虎尾蘭、一葉蘭、龜背竹,天然的清道夫。研究表明,蘆薈、虎尾蘭和吊蘭,吸收室內有害氣體甲醛的能力超強。
常青鐵樹、菊花、金橘、石榴、紫茉莉、半支蓮、月季、山茶、米蘭、雛菊、臘梅、萬壽菊,可吸收家中電器、塑料製品等散發的有害氣體。
玫瑰、桂花、紫羅蘭、茉莉、檸檬、薔薇、石竹、鈴蘭、紫薇,這些芳香花卉產生的揮發性油類具有顯著的殺菌作用。紫薇、茉莉、檸檬等植物,5分鍾內就可以殺死原生菌,如白喉菌和痢疾菌等。茉莉、薔薇、石竹、鈴蘭、紫羅蘭、玫瑰、桂花等植物散發出的香味對結核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的生長繁殖具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虎皮蘭、虎尾蘭、龍舌蘭以及褐毛掌、矮蘭伽藍菜、條紋伽藍菜、肥厚景天、栽培鳳梨,這些植物能在夜間凈化空氣。10平方米的室內,若有兩盆這類植物,如鳳梨,就能吸盡一個人在夜間排出的二氧化碳。
仙人掌、令箭荷花、仙人指、量天尺、曇花,這些植物能增加負離子。當室內有電視機或電腦啟動的時候,負氧離子會迅速減少。而這些植物的肉質莖上的氣孔白天關閉,夜間打開,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時,放出氧氣,使室內空氣中的負離子濃度增加。
蘭花、桂花、臘梅、花葉芋、紅北桂,其纖毛能吸收空氣中的飄浮微粒及煙塵。丁香、茉莉、玫瑰、紫羅蘭、田菊、薄荷,這些植物可使人放鬆,有利於睡眠。
此外,過於濃艷刺目、有異味或香味過濃的植物,都不宜在室內放置。如:夾竹桃、黃花夾竹桃、洋金花(曼陀羅花)。這些花草有毒,對人體健康不利。夜來香香味對人的嗅覺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夜晚還會排出大量廢氣,對人體不利。萬年青莖葉含有啞棒酶和草酸鈣,觸及皮膚會產生奇癢,誤食它,還會引起中毒。其他植物,如鬱金香,含毒鹼;含羞草,經常接觸會引起毛發脫落;水仙花,接觸花葉和花的汁液,可導致皮膚紅腫。

❾ 葉綠素 a b 化學本質的區別

葉綠素分為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c、葉綠素d、原葉綠素和細菌葉綠素等。
葉綠素名稱 存在場所 最大吸收光帶
葉綠素a 所有綠色植物中 紅光和藍紫光
葉綠素b 高等植物、綠藻、眼蟲藻、管藻 紅光和藍紫光
葉綠素c 硅藻、甲藻、褐藻 紅光和藍紫光
葉綠素d 紅藻 紅光和藍紫光
原葉綠素 黃化植物(幼苗期) 近於紅光和藍紫光
細菌葉綠素 紫色細菌 紅光和藍紫光

化學結構
葉綠素分子結構 19世紀初,俄國化學家、色層分析法創始人M.C.茨韋特用吸附色層光和作用分析法證明高等植物葉子中的葉綠素有兩種成分。德國H.菲舍爾等經過多年的努力,弄清了葉綠素的復雜的化學結構。1960年美國R.B.伍德沃德領導的實驗室合成了葉綠素a。至此,葉綠素的分子結構得到定論。 葉綠素分子是由兩部分組成的:核心部分是一個卟啉環(porphyrin ring),其功能是光吸收;另一部分是一個很長的脂肪烴側鏈,稱為葉綠醇(phytol),葉綠素用這種側鏈插入到類囊體膜。與含鐵的血紅素基團不同的是,葉綠素卟啉環中含有一個鎂原子。葉綠素分子通過卟啉環中單鍵和雙鍵的改變來吸收可見光。各種葉綠素之間的結構差別很小。如葉綠素a和b僅在吡咯環Ⅱ上的附加基團上有差異:前者是甲基,後者是甲醛基。細菌葉綠素和葉綠素a不同處也只在於卟啉環Ⅰ上的乙烯基換成酮基和環Ⅱ上的一對雙鍵被氫化。
[編輯本段]化學性質
高等植物葉綠體中的葉綠素主要有葉綠素a 和葉綠素b 兩種。它們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如乙醇、丙酮、乙醚、氯仿等。葉綠素a分子式:C55H72O5N4Mg;葉綠素 葉綠素熒光儀b分子式:C55H70O6N4Mg。在顏色上,葉綠素a 呈藍綠色,而葉綠素b 呈黃綠色。按化學性質來說,葉綠素是葉綠酸的酯,能發生皂化反應。葉綠酸是雙羧酸,其中一個羧基被甲醇所酯化,另一個被葉醇所酯化。 葉綠素分子含有一個卟啉環的「頭部」和一個葉綠醇的「尾巴」。鎂原子居於卟啉環的中央,偏向於帶正電荷,與其相聯的氮原子則偏向於帶負電荷,因而卟啉具有極性,是親水的,可以與蛋白質結合。葉醇是由四個異戊二烯單位組成的雙萜,是一個親脂的脂肪鏈,它決定了葉綠素的脂溶性。葉綠素不參與氫的傳遞或氫的氧化還原,而僅以電子傳遞(即電子得失引起的氧化還原)及共軛傳遞(直接能量傳遞)的方式參與能量的傳遞。 卟啉環中的鎂原子可被氫離子、銅離子、鋅離子所置換。用酸處理葉片,氫離子易進入葉綠體,置換鎂原子形成去鎂葉綠素,使葉片呈褐色。去鎂葉綠素易再與銅離子結合,形成銅代葉綠素,顏色比原來更穩定。人們常根據這一原理用醋酸銅處理來保存綠色植物標本。 葉綠醇是親脂的脂肪族鏈,由於它的存在而決定了葉綠素分子的脂溶性,使之溶於丙酮、酒精、乙醚等有機溶劑中。由於在結構上的差別,葉綠素a呈藍綠色,b呈黃綠色。在光下易被氧化而退色。葉綠素是雙羧酸的酯,與鹼發生皂化反應。 葉綠素不很穩定,光、酸、鹼、氧、氧化劑等都會使其分解。酸性條件下,葉綠素分子很容易失去卟啉環中的鎂成為去鎂葉綠素。葉綠素溶液能進行部分類似光合作用的反應,在光下使某些化合物氧化或還原。人工制備的葉綠素膜在光下能產生光電位和光電流,也能催化某些氧化還原反應。
[編輯本段]光和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落葉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被葉綠素吸收並將葉綠素離子化。產生的化學能被暫時儲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並最終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和氧氣。 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消耗掉。然後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這一實驗成功地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 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用水綿進行了光合作用的實驗: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並且是黑暗的環境里,然後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只集中在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細菌則集中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恩吉爾曼的實驗證明:氧是由葉綠體釋放出來的,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將一片脫去澱粉的紫羅蘭葉片放在陽光下數小時之後用碘試劑檢測,可以發現只有葉片上綠色的區域變色而白色區域沒有,也就是說只有綠色區域有澱粉存在。這顯示了光合作用在缺乏葉綠素的情況下無法進行,葉綠素存在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編輯本段]熒光現象和磷光現象
葉綠素的可見光波段的吸收光譜,在藍光和紅光處各有一顯著的吸收峰。吸收峰的位置和消光值的大小隨葉綠素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葉綠素a最大的吸收光的波長在420-663nm,葉綠素b 的最大吸收波長范圍在460-645nm。當葉綠素分子位於葉綠體膜上時,由於葉綠素與膜蛋白的相互作用,會使光吸收的特性稍有改變。 葉綠素的酒精溶液在透射光下為翠綠色,而在反射光下為棕紅色。這個紅落葉光就是葉綠素受光激發後發射的熒光。這個現象就是熒光現象。其主要原理是由於葉綠素有兩個不同的吸收峰。葉綠素吸收光的能力極強,如果把葉綠素的丙酮提取液放在光源與分光鏡之間,可以看到光譜中有些波長的光被吸收了。因此,在光譜上就出現了黑線或暗帶,這種光譜叫吸收光譜。葉綠素吸收光譜的最強區域有兩個:一個是在波長為640nm-660nm的紅光部分,另一個在波長為430nm-450nm的藍紫光部分。對其他光吸收較少,其中對綠光吸收最少,由於葉綠素吸收綠光最少,所以葉綠素的溶液呈綠色。葉綠素的丙酮提取液在透射光下是翠綠色的,而在反射光下是綜紅色的。 葉綠素溶液的熒光可達吸收光的10%左右。而鮮葉的熒光程度較低,指占其吸收光的0.1%-1%左右。 熒光效應在植物生理學中有廣泛的應用。用這個效應可以研究植物的抗逆生理。因為在逆境下,植物的葉綠素會發生變換,研究其熒光,可以作為植物受逆境脅迫程度的指標。另外,還有一個磷光效應。就是當熒光出現後,立即中斷光源,用靈敏的光學儀器還可在短時間內看到微弱紅光,這就是磷光。
[編輯本段]生物合成與代謝
葉綠素a的生物合成途徑,是由琥珀醯輔酶A和甘氨酸縮合成δ-氨基乙醯丙酸,兩個δ-氨基乙醯丙酸縮合成吡咯衍生物膽色素原,然後再由4個膽色素原聚合成一個卟啉環——原卟啉Ⅳ 綠葉,原卟啉Ⅳ是形成葉綠素和亞鐵血紅素的共同前體,與亞鐵結合就成亞鐵血紅素,與鎂結合就成鎂原卟啉。鎂原卟啉再接受一個甲基,經環化後成為具有第Ⅴ環的原脫植醇基葉綠素,後者經光還原、酯化等步驟而形成葉綠素a。 落葉 葉綠素在活體內也和其他物質一樣處於不斷更新狀態。它被葉綠素酶分解,或經光氧化而漂白。深秋時許多樹種葉片呈美麗的紅色,就是因為這時葉綠素降解速度大於合成速度,含量下降,原來被葉綠素所掩蓋的類胡蘿卜素、花色素的顏色顯示出來的緣故。 在植物衰老和儲藏過程中,酶能引起葉綠素的分解破壞。這種酶促變化可分為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兩類。直接以葉綠素為底物的只有葉綠素酶,催化葉綠素中植醇酯鍵水解而產生脫植醇葉綠素。脫鎂葉綠素也是它的底物,產物是水溶性的脫鎂脫植葉綠素,它是橄欖綠色的。葉綠素酶的最適溫度為60-82℃,100℃時完全失活。起間接作用的有蛋白酶、酯酶、脂氧合酶、過氧化物酶、果膠酯酶等。蛋白酶和酯酶通過分解葉綠素蛋白質復合體,使葉綠素失去保護而更易遭到破壞。脂氧合酶和過氧化物酶可催化相應的底物氧化,其間產生的物質會引起葉綠素的氧化分解。果膠酯酶的作用是將果膠水解為果膠酸,從而提高了質子濃度,使葉綠素脫鎂而被破壞。 在活體綠色植物中,葉綠素既可發揮光合作用,又不會發生光分解。但在加工儲藏過程中,葉綠素經常會受到光和氧氣作用,被光解為一系列小分子物質而褪色。光解產物是乳酸、檸檬酸、琥珀酸、馬來酸以及少量丙氨酸。因此,正確選擇包裝材料和方法以及適當使用抗氧化劑,以防止光氧化褪色。
[編輯本段]提取
葉綠素提取的准備工作是在一個半暗的房間里,室溫保持在25℃。提取步驟如下: (1) 取1000克新鮮的綠葉,在韋氏攪切器中粉碎。 (2)將粉碎的1000克綠葉放進加有少量的碳酸鈣的丙酮中(溫度20℃)進行萃取,直到過濾、清洗後的葉子碎片為無色。 (3)將過濾後的丙酮提取液放到盛有1升石油醚和100ml丙酮的漏斗中,然後輕輕地旋轉,同時加放蒸餾水直到分層為止。水層的大部分丙酮和水溶雜質被丟棄,只剩石油醚溶液。 (4)將石油醚溶液用蒸餾水再次凈化後,用含有石油醚和0.01克草酸的200ml80%的甲醇溶液清洗5次以上,最後得到黃綠色懸浮液。 (5)用無水硫酸鈉對懸浮液進行乾燥,並將其滲入到3cm厚的蔗糖粉末製成柱中,然後用石油醚清洗沉澱的色素去掉類胡蘿卜素,使之只含有天然的葉綠素。 (6)含有天然葉綠素的蔗糖柱分兩層,綠層有4-10mm的葉綠素b層,另一藍層為2-6mm的葉綠素a層。 (7)將位於藍層正中的部分(約占藍層的一半) 放入醚中,對此懸浮液進行過濾、洗提,用蒸餾水清洗,用硫酸鈉乾燥,再用器皿進行過濾後,得到葉綠素a。 (8)將(6)中的綠層中間部分移出,迅速放入醚中過濾、洗提,製成葉綠素b醚溶液。
[編輯本段]用途
造血功能
諾貝爾得獎人Dr.Richard Willstatter和Dr.Hans Fisher發現:葉綠素的分子與人體的紅血球分子在結構上很是相似,唯一的分別就是各自的核心為鎂原子與鐵原子。因此,飲用葉綠素對產婦與因意外失血者會有很大的幫助。
幫助解除體內殺蟲劑與葯物殘渣
營養學家Bernard Jensen博士指出,葉綠素能除去殺蟲劑與葯物殘渣的毒素,並能與輻射性物質結合而將之排出體外。此外,他也發現一般上健康的人會比病患者擁有較高的血球計數,但通過吸收大量的葉綠素之後,病患者的血球計數就會增加,健康狀況也會有所改善。
養顏美膚
新英國醫葯期刊曾經做過這樣的報導:葉綠素有助於克制內部感染與皮膚問題。美國外科雜志報導:Temple大學在1200名病人身上,嘗試以葉綠素醫治各種病症,效果極佳。

熱點內容
情人節社會調查玫瑰花 發布:2025-09-19 19:07:06 瀏覽:584
張庭七夕 發布:2025-09-19 19:04:56 瀏覽:973
百合女同電影視頻 發布:2025-09-19 19:04:21 瀏覽:3
用便利貼折玫瑰花 發布:2025-09-19 18:39:42 瀏覽:241
梅花易數變 發布:2025-09-19 18:27:53 瀏覽:470
土豆茶花 發布:2025-09-19 18:21:45 瀏覽:734
插花人口 發布:2025-09-19 18:20:17 瀏覽:838
滿滿的綠植 發布:2025-09-19 18:19:42 瀏覽:178
櫻花洪水 發布:2025-09-19 18:05:56 瀏覽:283
六月丁香五月婷婷小說 發布:2025-09-19 17:56:03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