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杜鵑花怎麼養不活
Ⅰ 杜鵑花老是養不活什麼原因
杜鵑花的特性是:喜酸性土,喜濕潤,喜溫暖;怕濃肥,怕暴曬,怕旱澇。多數人養不好杜鵑花最主要的原因是換盆不當,因為杜鵑花屬南方花卉,花農都是在溫室里培植,溫度·濕度·施肥等都是在特定的環境里,早期所開的花都是反季節的花。買來後由於環境·濕度·溫度的變化,致使杜鵑花萎蔫 落葉。花原來是用一個營養缽栽培,買時就換盆了,並且把原土陀填埋了。栽培的手法不正確,按壓盆土太實,造成盆土通透性不好,花盆底部還放托盤,盆下有積水。24小時有積水,毛細根脫落,只是掉幾個葉。盆土不幹又澆一次水,花葉在幾天之內全部掉光。這就是杜鵑花掉葉的原因。這棵杜鵑花返青很困難。買花時不要換盆。回家後把花戴營養缽一起,放到漂亮、大小適宜的花盆中。正常澆水、不施肥、不放土、不能葉面噴水、放到有明亮光線的位置。原土營養足夠花半年生長。因花到北方,澆花水是7·0以上。屬鹼性水,花根成不工作狀態。花還想生存,在一段時間內,毛細跟向盆土中心生長。半年後肥料耗盡,迫使根系尋找新的生存點。剝開營養缽,看到有一層白色的毛毛,這時再換盆。很快花根能適應新土,就容易成活了。
以下向您介紹盡量減少杜鵑萎蔫、落葉發生和渡過不適應期的一些方法:
這個時期的杜鵑花忌曬,放在向陽的陰涼處,水可以少澆,但要多噴水,注意施肥。
1 杜鵑開花過多,開花時間過長,營養消耗很大,營養供應不足也是造成葉子萎蔫甚至死亡的原因之一。開其花的杜鵑,殘花一定要及時摘除以減少營養的無用消耗。如有從根部枝上萌發小枝要及時剪除。
2.杜鵑最忌鹼性,土培養土一定要用通氣性好、腐殖質豐富的酸性土,pH值為5.5至6.5最為合適。松針土、君子蘭專用土都是培養杜鵑的優質土。為了保持杜鵑盆土的酸性,平時應適當施些礬肥水,或水中加入少許硫酸亞鐵施用。如採用鹼性土則會造成杜鵑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Ⅱ 西洋杜鵑花的養殖方法
鵑花屬中性花卉,喜溫暖、半陰、涼爽、通風、濕潤的環境。要求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黃土)的土壤,pH值在5.5至6.5之間,忌用鹼性或黏性土壤。適宜生長溫度是12℃至25℃,夏天要遮陽防曬,冬天要防凍保暖,最好移入室內,特別是西洋杜鵑等比較嬌嫩的杜鵑,更要重視養護。現將筆者幾年來栽培杜鵑花實踐經驗體會,介紹給大家參考: 1.杜鵑花的根須像頭發絲一樣細,粗的主根很少,它既怕干又怕濕,尤其是怕重肥。如果澆水過多,根就泡在水中,過干,枝葉萎縮,葉瓣脫落,對植株威脅很大,至於澆了重肥,則會危及生命。 2.花謝後,必須剪去殘花,避免結實消耗營養,新枝萌發後,適當疏枝,根據植株長勢而定去留。 3.杜鵑最適宜種在泥質盆里,因為泥盆吸水透氣,有利於根系生長發育,枝葉繁茂。 4.盆栽杜鵑花放置地點有講究,一般應放在東南方向陽台,而且要通風,盡量少移動。不通風則易患黑斑病,大批落葉。 5.杜鵑對光照要求也應適度,夏季避免直射光。施肥應掌握薄肥勤施,能淡莫濃,每月在盆土上施一次有機復合肥。每10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作根外施肥。適時澆水,還可在水中放入食用醋,以增加酸度。 6.及時疏蕾疏葉,把長得過多過密的花蕾和葉片去掉一部分,使其空氣流通,養分集中到花蕾。在花蕾形成後,要加重營養,適量多施點磷鉀肥,否則花蕾會轉化為葉苞。 7.杜鵑花落葉和不開花的主要原因有:夏天直射光過強,嚴寒凍傷、澆水太多,施肥太濃,放在室內時間過長,放在空氣不流通或陰暗潮濕地方,淋酸雨等,所以養護過程中要避免這些情況。 8.翻盆換土,不需要年年進行,一般2年至3年一次,盡量少損傷根須,時間應在花謝後或秋季,同時噴灑托布津,以預防病害。 9.杜鵑花的蟲害主要是紅蜘蛛、蚜蟲等,可用殺滅菊酯等噴殺,效果較好,如三天後不死,再噴一次。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由環境悶熱、缺乏光照引起,可採取措施一方面促使空氣流通,另一方面噴灑波爾多液、多菌靈。 10.杜鵑花繁殖方法主要是扦插。在芒種前後選用新枝,長5厘米至10厘米,在分叉點上剪下,剝去下部葉子,留頂葉3片至4片,將枝條的1/3插入土中,噴足水,蓋上塑料薄膜。平時要加強管理,一年後移栽
Ⅲ 怎樣養護盆栽西洋杜鵑
西洋杜鵑,簡稱西鵑,是荷蘭和比利時專家經過長期雜交選育而獲得的新品種。據聞其中蘊含有中國杜鵑的親緣。因最初在比利時繁殖推廣最多,故又名「比列時杜鵑」,是當今世界上流行最廣的名花之一。其特徵是株型矮壯,樹冠緊密,花繁葉茂,多為重瓣和復瓣,其瓣型有圓闊、狹長、後翻、波浪、皺邊等。花紋有點紅、鑲邊、飛白、灑金、雲彩等。一般樹冠直徑有25厘米的可開花三四十朵,比本地杜鵑多兩三倍,花容端莊、嬌艷、風雅而迷人,從始花到終花長達四五十天,到了中國的情人節——元宵節時仍然可以見到它那甜甜的笑面。
本來,「三月杜鵑紅」。按照神州的花事,杜鵑大多在暮春前開完。它那「百般紅紫斗芳菲」的風采,常使萬山紅遍,大地綉滿。但恰巧正值杜鵑鳥啼鳴最烈之時,它們聲聲「何不歸去,何不歸去」,於是有些詩人就「疑是中口血,滴成枝上花。」遂使「杜鵑泣血」的廖言廣泛流傳,令不少人視之為「悲怨之花」。這早已被科學家將其謎底揭開。原來杜鵑大多在3~5月盛花,那時杜鵑鳥普遍發情求偶,它的口腔內壁原是紅色,它張嘴所唱的正是尋覓伴侶所傾吐的情歌。這本來是杜鵑最開心快樂之時,而有人把它說成哀傷那就大錯特錯了。近年來隨著科學的日益普及,許多花迷進一步更新觀念,她們反而感到西鵑的群花像個豐盛的綉球,大有「盆滿缽滿」的吉祥意味,因而西鵑在年宵花市上甚為暢銷。1994年春節前廣東全省從國外引進60萬盆,每盆售價四五十元,全部都進入千家萬戶,並且開得燦爛無比。真可謂「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西鵑的品種非常豐富,單是歐美就約300多個。在開花期可從花朵的顏色和形態來區分,在花前花後可從觀察葉片的形狀加以辨別。在嶺南各地近年引進的品種約有25~30個,上海則有40~50個。而群眾比較歡迎的多數為紅花和粉紅色花的品種。諸如開紅花的「極光」、「紅麟麟」和「緋色芙蓉」。開白色鑲紅邊,瓣旁有波紋的「王冠」,以及紅瓣白邊,瓣緣有皺褶的「天女之舞」等品種都較為流行。但純白色的品種因不適宜節日的氣氛而往往有價無市。
西鵑屬多年生木本,其生命力比草本花卉強得多,只要了解它的生長習性用心管理,翌年仍可繼續開花。據觀察,它的一生有「五喜五畏」。「五喜」即喜溫涼氣候,酸性土壤、通風透光、干濕適度和薄肥勤施。「五畏」即畏烈日、嚴寒、悶熱、潮濕和濃肥。當它的全部花朵調謝後,可將植株取出,剪去部分老根,重新換到較大的瓦盆中去,並添加適量新的植料,淋足水分,避免烈日曝曬,待1個月後用清水浸溶的復合肥再稀釋100倍水作為追肥淋施,可促進它萌發新枝。到了夏天移到陰涼的地方避暑,冬天注意防寒,其餘按照常規的方法栽培,這樣西鵑將可繼續觀賞一番。
Ⅳ 西洋杜鵑怎麼養
西洋杜鵑
喜溫暖、濕潤、空氣涼爽、通風和半陰的環境。要求土壤酸性、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夏季忌陽光直射、應遮陽,常噴水,保持空氣濕度。9~10月份後減少遮陽,以利花芽分化。越冬溫度5℃上。扦插、嫁接繁殖,常於早春進行。盆栽觀賞、園林布置等。
【養護要點】
鵑花屬中性花卉,喜溫暖、半陰、涼爽、通風、濕潤的環境。要求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黃土)的土壤,pH值在5.5至6.5之間,忌用鹼性或黏性土壤。適宜生長溫度是12℃至25℃,夏天要遮陽防曬,冬天要防凍保暖,最好移入室內,特別是西洋杜鵑等比較嬌嫩的杜鵑,更要重視養護。現將筆者幾年來栽培杜鵑花實踐經驗體會,介紹給大家參考:
1.杜鵑花的根須像頭發絲一樣細,粗的主根很少,它既怕干又怕濕,尤其是怕重肥。如果澆水過多,根就泡在水中,過干,枝葉萎縮,葉瓣脫落,對植株威脅很大,至於澆了重肥,則會危及生命。
2.花謝後,必須剪去殘花,避免結實消耗營養,新枝萌發後,適當疏枝,根據植株長勢而定去留。
3.杜鵑最適宜種在泥質盆里,因為泥盆吸水透氣,有利於根系生長發育,枝葉繁茂。
4.盆栽杜鵑花放置地點有講究,一般應放在東南方向陽台,而且要通風,盡量少移動。不通風則易患黑斑病,大批落葉。
5.杜鵑對光照要求也應適度,夏季避免直射光。施肥應掌握薄肥勤施,能淡莫濃,每月在盆土上施一次有機復合肥。每10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作根外施肥。適時澆水,還可在水中放入食用醋,以增加酸度。
6.及時疏蕾疏葉,把長得過多過密的花蕾和葉片去掉一部分,使其空氣流通,養分集中到花蕾。在花蕾形成後,要加重營養,適量多施點磷鉀肥,否則花蕾會轉化為葉苞。
7.杜鵑花落葉和不開花的主要原因有:夏天直射光過強,嚴寒凍傷、澆水太多,施肥太濃,放在室內時間過長,放在空氣不流通或陰暗潮濕地方,淋酸雨等,所以養護過程中要避免這些情況。
8.翻盆換土,不需要年年進行,一般2年至3年一次,盡量少損傷根須,時間應在花謝後或秋季,同時噴灑托布津,以預防病害。
9.杜鵑花的蟲害主要是紅蜘蛛、蚜蟲等,可用殺滅菊酯等噴殺,效果較好,如三天後不死,再噴一次。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由環境悶熱、缺乏光照引起,可採取措施一方面促使空氣流通,另一方面噴灑波爾多液、多菌靈。
10.杜鵑花繁殖方法主要是扦插。在芒種前後選用新枝,長5厘米至10厘米,在分叉點上剪下,剝去下部葉子,留頂葉3片至4片,將枝條的1/3插入土中,噴足水,蓋上塑料薄膜。平時要加強管理,一年後移栽
1、性喜陰涼濕潤、肥沃疏鬆的酸性土壤,耐寒冷,怕熱;怕澇;喜半陰,怕強光;喜通風,怕大風;喜潮濕,怕乾燥。
2、盆土一定要選用疏鬆的酸性土壤,忌鹽鹼土。
3、盆栽見干見濕,盆內切不可積水,夏天高溫進行葉面噴水。
4、勤修剪,剪除過密枝、枯枝、病枝,花蕾形後剔除花邊梢,以確保花朵開得大而好。
5、喜薄肥,忌濃肥。花後及時摘去殘花,並及時追肥復壯。
Ⅳ 杜鵑花為什麼養不活
杜鵑花的盛花期多在氣候較為涼爽的冬、春季,買花人也多在冬季購買。我們山西氣候較為寒冷。賣花人的花又多養在花窖或塑料大棚之內,花窖內的溫度很高,花窖內的氣溫與花窖外的氣溫差距甚大,出窖後的杜鵑花如果沒有防護措施,花兒極易遭受外界冷風襲擊,冷風一吹,花兒就感冒了。得了感冒的杜鵑花極易落葉,特別是老葉,會紛紛掉落的。預防辦法是:買花時要注意保護,防止花兒感冒。
杜鵑花的根系雖然豐富,但是卻非常纖弱,細如牛毛。這纖細的毛根,既怕水澇又怕乾旱。如果澆水過多,造成盆內積水,根尖呼吸受阻引起爛根,易落葉;如果一兩次忘了澆水,則根尖易乾死,也易造成落葉。如果發現葉片萎蔫下垂,既可馬上澆水,如果葉片挺不起來,那就沒有希望了,很可能全株死亡。解決的辦法:要適時澆水,見干既澆,澆水時不能讓盆內有積水,澆透既可。如果盆土是松毛土(東北的松針土),那就要每天澆一次水,不可有漏澆。松針土透氣性良好,在北方乾燥的氣候下,極易風干,所以應每天澆一次。
杜鵑花不喜大肥,如果肥量過大,燒死根尖,也易造成落葉,嚴重者造成死亡。使用什麼肥並不重要,但是切忌施濃肥、大肥,要薄肥少施,每半月一次就可以了。如果盆土是新的松針土,一年內不用再施肥。松針土的肥力是很強的,可夠杜鵑花消耗一年的。來年春季,待花開過後再換新的培養土。
杜鵑花是喜酸性的花卉,土壤的pH值最好穩定在4.5—6之間為宜。這是北方養好杜鵑花的關鍵所在。如果常期澆灌自來水,土壤也會變為鹼性。鹼性土、鹼性水,杜鵑花是不能忍受的。在鹼性的環境中,杜鵑花不僅僅會落葉,甚至死亡。如果用自來水一定要進行酸化處理。太原的自來水的pH值為7,是中性水,用於澆杜鵑花則偏鹼性,不宜常期使用。酸化的辦法:1000毫升(1公斤)自來水中加1克檸檬酸或用1克草酸既可。切記一定要現配現用,不要久存。這種水可以長期使用。有人習慣使用硫酸亞鐵(黑礬)來調解土壤的酸鹼度,但是,不能使用過量,過量會引起鐵中毒,對杜鵑花造成傷害。杜鵑花是喜陰的花卉,不能強光曝曬。冬天11月至來年4月可以在室內多見陽光。不見陽光是不行的。過陰時又會引起落蕾。每年的5—10月只能見早晨九點以前的陽光。其它時間則需要遮陰養護。在烈日曝曬下嫩葉易被灼傷,容易引起枝葉枯黃、落葉,嚴重時整株死亡,不得不防。
新裝修的家庭不宜養杜鵑花,因為油漆的氣味和其它有害的氣體極易對杜鵑花造成傷害,引起落葉,杜鵑花的葉子一落光,就沒有活的希望了。這樣說來,杜鵑花是很嬌氣的了,是個難養的花卉,其實不是這樣的。只要是把以上說的幾點,細心地把握好,每天向葉面噴霧增加濕度,保持一定的濕度(空氣的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以上),杜鵑花會生長得很好的,開花期可達2—3個月
Ⅵ 難養活的美麗的西洋鵑怎麼養
溫度要求復在十五到二十制五度,高了不能超過三十度,低了也不行,五度之下就會停止成長了。比較喜歡濕潤,不能讓土壤長期過干;但是,它同樣怕澇,土壤過濕也不行。不是特別喜光,不過沒了光也不行,暴曬更不行。根比較纖細,所以它對土質也有一些要求。
夏天太熱的地區、冬天太冷的地區的養殖者們需要注意了,到時候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降溫或者禦寒的辦法,不要讓植株受到損害。它長速較快的階段,可以每天一查看,若花土幹了,就澆水,若較濕,就可以暫時不澆。
將它放置在陽台、窗檯等地方是可以的。如果偶爾有太強的光,也要記得遮蔽一下。花土必須得是疏鬆的、透氣的才行。還有,排水性也要考慮。所以,我們可以將腐葉土、泥炭土、珍珠岩混起來養它。
Ⅶ 西洋杜鵑應該怎樣養護管理
西洋杜鵑別名:比利時杜鵑、西鵑等。
科屬:杜鵑花科、杜鵑花屬。
原產地:荷蘭和比回利時經過長期雜交選育答的新品種。
西洋杜鵑
土壤:喜通透性良好、富含有機質的酸性土壤,可用松針土、草炭按1∶1比例配製培養土,或糠渣、腐葉土和鋸末配製。
施肥:對肥較敏感,施肥掌握「薄肥勤施」原則。以腐熟的有機肥為基肥,追肥用充分發酵的50倍液肥,葉面噴肥用500倍無機肥的水溶液。春季施稀薄磷肥1~2次。花謝後,每隔1周施一次氮肥;孕蕾期和越冬前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或過磷酸鈣液肥。
水分:喜濕潤,既怕旱又怕澇。適宜弱酸性水。北方用水,可在自來水中加入0.1%硫酸亞鐵或少量食醋後使用。澆水掌握「不幹不澆」、「澆必澆透」原則。夏季每天澆1~2次水,保持盆土不幹即可;冬季盆土不幹不澆水。
溫度:耐寒、怕悶熱,喜陰涼。最適溫度為15~25℃,最低溫度為2℃,最高溫度為35℃。在0~4℃時進入休眠,-5℃時易發生凍害,使葉片呈淡紫色,並大量落葉。
光照:喜光、怕曬。夏季應遮陽。強光暴曬易導致灼傷。冬、春季節,適宜全天有光照。
繁殖:扦插、嫁接、壓條、播種法繁殖。
Ⅷ 西洋杜鵑花養殖方法
西洋杜鵑花在新手手裡是算是比較難養的,因為各地的氣候不同,特別是北方,買來的時候很好,養不了多久及落葉,掉蕾,只要多了解西洋杜鵑花的習性要想養好西洋杜鵑花也不是那麼難。 一、西洋杜鵑花的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空氣涼爽、通風和半陰的環境。要求土壤酸性、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夏季忌陽光直射、應遮陽,常噴水,保持空氣濕度。土壤以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質壤土良好。盆栽土壤用腐葉土、培養土和粗沙的混合土,pH在5~5.5為宜。 二、西洋杜鵑花養殖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1、花後植株易枯死 解決關鍵:空氣濕度要適中。 西洋杜鵑對空氣濕度的要求較嚴格。溫室大棚中蒔養的西洋杜鵑,只要保證溫室地面不積水,在正常的情況下,其空氣濕度完全可以適合杜鵑生長。需要指出的是在裝有空調的房間里,空氣濕度遠遠小於杜鵑花的生理需求。因此,會出現葉色枯黃,花後大部分植株枯死的現象。這正是西洋杜鵑蒔養困難的症結所在。只要蒔養時每天都向杜鵑花的葉面噴灑清水以提高植株周圍的空氣濕度,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2、植株兩側生長不均衡 解決關鍵:日常澆水施肥要均勻。 由於西洋杜鵑的培養土必須是疏鬆透氣的基質,實際蒔養中採用的大多是松葉土,其透水性相當強,在澆水過程中水會徑直下滲,部分養分也會隨水流失。而我們常常習慣於從方便操作的一側澆水,培養土便始終處在一側干一側濕、一側肥一側貧的狀況。久而久之會造成植株的毛細根系一側發達一側萎縮,從而使植株外觀表現為兩側生長不均衡。所以,西洋杜鵑澆水施肥時一定要從花盆的四周入手,操作均勻。 3、植株零星開花,花期不一致 解決關鍵:適時集中打頭。 從經營者的角度來看,花卉在節假日等用花高峰期開放才能贏得最大利潤,因此,西洋杜鵑的集中、按時開放至關重要。打頭是調整花期的重要手段,經驗證明,西洋杜鵑在春節期間達到盛花期應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進行一次集中打頭,在打頭過程中植株的各個枝端務必徹底,去除長度以保證整株株型整齊為宜。在蒔養西洋杜鵑的整個過程中,這個步驟極為關鍵,不容忽視。 4、植株出現「小葉病」 解決關鍵:防治蟎蟲。 西洋杜鵑本身抗性較強,但在操作不當的情況下也有病蟲害發生,除常見的褐斑病、缺鐵症外,還有一種常見症狀,它一般最先發生的部位在植株的新梢,葉呈簇狀,不舒展且葉色偏黃,與果樹的小葉病症狀極為相似,因此習慣稱它為杜鵑「小葉病」。 大多數花農也自然而然地認為西洋杜鵑的「小葉病」也是缺鋅引起的生理病害,用盡各種方法給杜鵑植株補鋅但效果不佳。事實上西洋杜鵑的這種病症是由蟎蟲引起的,我們在植株進溫室或購買時剔除病株,芽綻期可噴布1至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用40%氧化樂果5至10倍液塗干進行預防。一旦發病,選擇20%三氯殺蟎醇乳油500至600倍液能達到很理想的效果。
Ⅸ 西洋杜鵑怎麼過冬和注意事項
寒冷時節,杜鵑花進入室內。家庭要想養好杜鵑花,必須注意以下內幾個環節:
土壤:容喜疏鬆而腐殖質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
澆水:澆水必須根據情況適時適量,澆水要均勻,一次澆足。盆土不幹,不要馬上澆水。
施肥:宜在晚上進行,次日需澆一次清水。根據植株不同生長階段、大小、長勢強弱。
溫度與光照:應在5℃-28℃之間,冬季入室防凍,最好有塑料棚,保持潮濕,溫度適宜。
Ⅹ 為什麼在花店買回來的杜鵑花養不活
只要抄做好澆水施肥,就不難襲養活.
1.澆水要"見干見濕,澆就澆透",不能不及時澆水,也不能頻頻澆水.要遵循"不幹不澆,澆就澆透"原則,就是要等到盆土開始發白或用手觸摸盆土表層發干,此時要及時澆水,澆到盆底排水孔流出水為止.若澆水過度,根系會腐爛,甚至死亡. 夏季中午前後不要澆水,宜在早晚進行.冬季最好在中午澆水.
2.杜鵑花要用微酸性的水,不能用鹼性水.若用自來水,要存放1~2天,以消除余氯.平時澆水時,可在水裡滴1~2滴食醋,可以防止盆土鹼化,或15~30天澆一次硫酸亞鐵1000倍液
3.忌烈日暴曬.杜鵑花屬陰性花卉,晚春夏初秋喜散射光,忌烈日暴曬,應遮陰.否則會灼傷花和葉,引起花黃葉黃,盛夏還會曬死杜鵑.
4.施肥不要太濃太勤. 應"薄肥勤澆,寧稀勿濃" 花期、伏天、冬天不要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