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杜鵑花
① 寫幾個描寫色彩的詞語
五彩斑斕、流光異(溢)彩、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萬紫千紅、奼紫嫣紅、色彩斑斕 、絢麗多彩、五彩繽紛、眼花繚亂、五光十色、絢麗、繽紛、華麗、多彩、
金黃、橙黃、土黃、鵝黃、棕黃天藍、湖藍、粉藍
檸檬黃 橄欖綠 甘藍紫 玫瑰紅 櫻桃紅 蘿卜白 橘紅 橙黃 豆綠一團漆黑 一抔黃土 一枕黃梁 一清二白 一窮二白 七青八黃 萬古長青 萬念俱灰 萬紫千紅 萬選青錢 三年化碧 不白之冤 不白之冤 兩頭白面丹心碧血 丹青不渝 烏白馬角 中白鶴 五黃六月 人老珠黃 以紫亂朱 信口雌黃 傅粉何郎 傅粉施朱 六朝金粉 初寫黃庭 功標青史 半青半黃半青半黃 壓倒元白 口中雌黃 口沸目赤 司馬青衫 名垂青史 名標青史 吹灰之力 唇紅齒白 回黃轉綠 垂名青史 大天白日 妄下雌黃 妙手丹青姚黃魏紫 奼紫嫣紅 富埒陶白 小家碧玉 帶金佩紫 平步青雲 平白無故 心如死灰 心灰意冷 忠心赤膽 急赤白臉 惡叉白賴 惡紫奪朱 慘綠少年批紅判白 披紅戴花 抱恨黃泉 抱恨黃泉 拆白道字 搽脂抹粉 數白論黃 數黑論黃 明日黃花 明白了當 昏天黑地 晚節黃花 月白風清 月黑風高望斷白雲 朽木死灰 杳如黃鶴 枯形灰心 枯木死灰 染蒼染黃 柳綠花紅 桃紅柳綠 槁木死灰 槁項黃馘 橙黃橘綠 死求白賴 死灰復燃 沉冤莫白油頭粉面 浮一大白 浮白載筆 塗脂抹粉 混淆黑白 湛湛青天 滴粉搓酥 漆黑一團 灰飛煙滅 爐火純青 焚骨揚灰 牙白口清 牝牡驪黃 痛飲黃龍白丁俗客 白丁俗客 白雲親舍 白雲孤飛 白雲蒼狗 白雲蒼狗 白發蒼顏 白發蒼顏 白圭之玷 白圭之玷 白頭偕老 白頭偕老 白頭如新 白頭如新白頭相守 白頭相守 白屋寒門 白屋寒門 白山黑水 白山黑水 白往黑來 白往黑來 白手起家 白手起家 白日做夢 白日做夢 白日升天 白日升天白日衣綉 白日衣綉翠綠 鵝黃 天藍 血紅 米白 丹紫 火紅 桔紅 湖綠 草綠
海藍色 草綠色 花紅色 柳綠色 油黑色 墨黑色 杏黃色 桃紅色
湛藍色 藏青色 灰白色 朱紅色 赤紅色 黃白色 白花花 綠油油
黑黝黝 藍幽幽 藍湛湛 黑漆漆 紅彤彤 綠油油 黃澄澄 紅艷艷
黑乎乎 黑洞洞 白皚皚 綠瑩瑩 金燦燦
花花綠綠 萬紫千紅 五彩繽紛 五顏六色 一碧千里 萬紫千紅
花紅柳綠 翠色慾流 淡雅素潔 紅顏薄命 綠衣黃里 色色俱全
奼紫嫣紅 五光十色 青紅皂白 綠水青山 五彩斑斕 黑白相間
桃紅柳綠 綠草如茵 花潔如玉 紅豆相思 綠肥紅瘦 色彩繽紛
紅光滿面 翠色慾滴 楊柳青青 綠波翻湧 一碧連天 紅衰翠減
金枝玉葉 流光溢彩 光艷四溢 燦若雲霞 絢爛繽紛 流紅滴翠
一碧萬頃 萬古長青 綠葉成陰 昨日黃花 綠暗紅稀 綠水青山
綠衣使者 白衣天使 金壁輝煌 碧海丹心 鶴發童顏 陽春白雪
白衣公卿 百叟黃童 白首之心 紅愁綠慘
............................
表示顏色的ABB式詞
綠油油 形容濃綠而潤澤: 綠油油的麥苗。
綠瑩瑩 形容晶瑩碧綠:綠瑩瑩的寶石。
綠生生 形容碧綠而鮮嫩:綠生生的菠菜。
綠茸茸 形容碧綠而稠密:綠茸茸的稻田。
白皚皚 形容霜、雪等潔白:白皚皚的雪鋪滿田野。
白花花 白得耀眼:白花花的銀子。
白茫茫 形容一望無邊的白(用於雲、霧、雪、大水等):霧很大,四下里白茫茫的。
白蒙蒙 形容(煙、霧、蒸氣等)白茫茫一片,模糊不請:海面霧氣騰騰,白蒙蒙的什麼也看不見。
紅撲撲 形容臉色紅:喝了幾杯酒,臉上紅撲撲的。
紅彤彤(紅通通) 形容很紅:紅彤彤的晚霞。
紅艷艷 形容紅得鮮艷奪目:紅艷艷的杜鵑花。
灰沉沉 形容灰暗(多指天色):天空灰沉沉的,像是要下雨的樣子。
灰溜溜 形容顏色暗淡(含厭惡意):屋子多年沒粉刷,灰溜溜的。形容神情懊喪或消沉:他挨了一頓訓斥,灰溜溜地走出來。
灰濛蒙 形容暗淡模糊(多指景色)灰濛蒙的夜色。
亮光光 形容物體光亮:一把亮光光的鐮刀。
亮晶晶 形容物體明亮閃爍發光:亮晶晶的露珠。
亮閃閃 形容閃亮發光:亮閃閃的眼睛。
亮錚錚 形容閃亮耀眼:一把亮錚錚的利劍。
亮堂堂 形容很亮:燈火通明,照得禮堂亮堂堂的。
黑沉沉 形容黑暗(多指天色)。
黑洞洞 形容黑暗:隧道里頭黑洞洞的,伸手不見五指。
黑糊糊 也作黑乎乎 形容顏色發黑:兩手油泥,黑糊糊的;光線昏暗:天黑糊糊的;形容人或東西多,從遠處看模糊不清:路旁站著黑糊糊的一片人。
黑茫茫 形容一望無邊的黑(多用於夜色):黑茫茫的夜色。
黑蒙蒙 形容光線昏暗,看不清楚:部隊趁著黑蒙蒙的夜色急速前進。
黑黢黢 形容很黑:深夜,屋外黑黢黢的,什麼也看不見。
黑魆魆 形容黑暗:洞里黑魆魆的,什麼也看不見。
黑黝黝 (也作黑幽幽,同黑油油)光線昏暗,看不清楚:四周黑黝黝的,沒有一點兒光。
黑壓壓 (也作黑鴉鴉) 形容密集的人,也形容密集的或大片的東西:廣場上黑壓壓的站滿了人。
黃燦燦 形容金黃而鮮艷:麥苗綠油油,菜花黃燦燦。
黃澄澄 形容金黃色:谷穗兒黃澄澄的。
金燦燦 形容金光耀眼:金燦燦的陽光灑滿大地。
金煌煌 (也作金晃晃)形容像黃金一樣發亮的顏色:金煌煌的琉璃瓦。
金閃閃 形容金光閃爍:金閃閃的獎杯。
藍晶晶 藍而發亮(多用來形容水、寶石等)
藍盈盈 (也作藍瑩瑩)形容藍得發亮:藍盈盈的天空。
② 作文 家鄉的特產
長白山位於我國吉林省東南部。以其巍峨聳立的白雲峰、壯麗神秘的天池、奔騰不息的瀑布聞名於中外。
長白山不僅風光獨特,而且野生長白山特產資源極為豐富,東北長白山特產最著名的當屬人參、鹿茸、貂皮,除此之外,靈芝、 不老草、熊膽、木耳、蕨菜、猴頭菌、松茸、元蘑、榛蘑、榆黃蘑、松籽、山核桃、黨參、天麻、五味子、細辛、黃芪、刺五加、刺參、長白瑞香、長白紅景天、高山紅景天等東北長白山特產,也享譽海外,特別是木耳、蕨菜、松茸、蕨菜、猴頭菌、松茸、元蘑、榛蘑、榆黃蘑、松籽、山核桃等長白山特產味道極其鮮美,是東北人招待貴賓的必備佳餚。長白山大量的地方特產已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
長白山以其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別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豐富的長白山特產、成為遊客雲集的全國十大旅遊熱點之一。
③ 長白山。
自助游,登長白山的2條線路
長白山是東北地區的旅遊勝地,傳統的長白山旅遊都是從長白山北坡登頂,其實長白山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可登頂,且四坡風景皆不相同,簡要介紹如下,因本人也只走過一遭,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一 北坡―最老土也最省力的線路
北坡是多數第一次去長白山旅遊人的首選,因為長白山北坡旅遊開發較早,旅遊設施也比較完備。
從吉林敦化,延吉均有火車或汽車到靠北坡最近的二道白河鎮,交通非常便利。 二道白河鎮可參加旅行團或自行包車上山。
1、延吉―長白山 延吉新客運站門口每日有長白山一日游的大巴,早5:30發車,票價55元/單程,110元往返,包含一頓盒飯。以上費用僅為車費,不含長白山門票,倒站車等一切其他費用。車程為5小時/單程。
建議:這種方法很省力,但對大巴司售人員的惡劣服務態度要有心理准備。
2、敦化―長白山 敦化有數趟長途車或火車到二道白河鎮,票價估計20元左右, 車程3小時左右/單程,二道白河可包車上長白山,車費約200元往返/每車,但長白山對司機和車輛都收門票,司機門票跟遊客一樣,車子的門票在60元左右(小車),暴利呀! 二道白河旅行社報價不詳。
建議:這種方法我沒有走過,估計敦化可能也有到長白山一日游項目,從敦化到長白山較近,可節省路上時間,不走彎路。
3。 安圖―長白山 安圖是靠近二道白河鎮最近且最方便的火車中轉站,安圖到二道白河的車程也為3個多小時,估計票價在20元左右。到二道白河鎮後可包車或跟旅行社上長白山。
建議: 據說在安圖乘火車是最方便的,但從安圖到長白山還是有點繞遠。
提示:
1、長白山北坡道路驚險,除非你對自己的駕駛水平極度自信,否則還是乘長白山旅遊局倒站車為妙。我去北坡的前三天就有一輛哈爾濱的小車沖下懸崖,5人報廢。所以雖然自己有6年駕齡,但乘在車上還有些腿腳發軟現象。 ,倒站車司機在這條路上一天跑10個來回以上,所以出事的概率幾乎為0。
2、北坡要看到天池需爬一個很陡的沙坡,注意防滑,四面全是懸崖,目前下去摸天池水是不現實的,根本沒有路下去,明年從瀑布處到天池邊的樓梯可修好,但對體力可是一個大考驗。
3、溫泉煮雞蛋雖然很貴,10元6個,2元1個,但味道很好,值得一嘗
北坡門票:110元/人
瀑布門票:10元/人
倒站車車費:80元/人
4、二道白河鎮離長白山北坡最近,約50公里。小鎮通火車,有到通化,丹東去的始發車,長途汽車也很多,途經的旅遊車上也經常有空位,但二道白河沒有到長白山南坡―長白縣的班車。 二道白河鎮住宿,吃飯都比山上便宜很多,住宿15-20元就可解決,治安情況良好。
計程車5元,三輪車2元。
二 西坡―最詩情畫意的線路
長白山西坡名氣不如北坡響,旅遊設施也不太健全。但風光無限。
值得一游的景點:
1、天池:這個景點就不必說了,大家到長白山都是為看天池的。但上西坡看天池需要爬1365級台階,西坡天池是看長白山落日最好點。
2、高山草甸:每年的7月是鮮花盛開的時候,西坡有無數觀花點,據說鮮花盛開時的景色美麗得無以倫比。
3、錦江瀑布:我沒有去,但聽說是很美的。看到瀑布的真面目需徒步2小時左右。
4、錦江大峽谷:是由於長白山火山噴發時地震引起的山體分裂,峽谷中有溪流及火山灰形成的各種形狀的岩石。體力好的人可沿小路下到谷底,但路不是很好走。錦江大峽谷值得一游,在看到峽谷以前要穿越一片原始森林,景色也不錯,裡面還有紅色的毒蘑菇。
5、溫泉: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旅遊點,進去的路很爛,到達一個山坡後從山上一條小路下去,到底就是一條絕美的小溪,溪旁是兩個泉眼,溪上沒有橋,只有兩個枯樹全當橋,從奔流的小溪上橫渡需要一點勇氣。灼熱的泉水與冰凌的溪水混合就成了溫度正好的洗澡水。據說韓國人到這後先由女士下水,男士望風,然後再換班。
提示:
1。 松江河鎮是到長白山西坡最近的縣城,很繁華,住宿吃飯基本20-30元就能解決。
2。 交通:二道白河到松江河通火車,比較方便。但松江河到西坡大門口也有半小時車程。
參考資料:www.isheen.com
④ 想請教幾個冬天去太白山的問題
(不一定很准)
白山,是秦嶺主峰——拔仙台(據傳說是張國老升仙的地方)所在地海拔3767.2M,太白山也是座道教名山,上山的線路很多,北坡(眉縣)是太白山風景游覽區(從湯峪開始),南坡是太白山自然保護區。想徒步太白山的朋友要注意下面的行程與路線情況。
1、從西安乘車到周治,每天車很多
2、從周治到後胗子90KM,其中大概有80KM山路,道路情況很好,自駕車完全可以到達後胗子。班車每天只有早晨8:30和9:00兩班,在郵電賓館邊上的一個大院子里發車。如果沒有趕上就只能包車。
3、距離後胗子20多公里處是黑河森林公園,過這里的車輛每車要交20元過路費,每人要交20元門票。不過是可以講價錢的,當時我們駕車進去的時候,4個人一輛車,本來應該交100元,最後交了60元錢。即使你坐班車,門票也是逃不掉的,那裡的人認死理。因為後來要回去取車,所以叫那個賣票的人在票上註明了,我們需要往返,所以再進山不用重復購票。結果後來取車時包車的司機扔下5元錢過路費就過去了。當然猛驢可以考慮從這里就開始徒步至厚榛子,估計大概要一天的時間,賣了票不看看是有點可惜。
4、到了後胗子住宿的地方很多,可以住「農家樂」——就是農家的房子10/人,也有個賓館講講價錢大概雙人標間70—80元可以搞定,後胗子招待所普通三人間20/人,建議好好吃點東西,FB一下,上了山就很難吃到熱乎的東西了,同時要聯系向導。上太白山沒有向導是很危險的,岔路比較多,雖然路上有路標,但是最多的地方有10幾條岔路,羚牛遷徙的道路比人走的還寬、還平。另外還需要向導幫助尋找水源。今年5.1就有一上海驢友因為迷路凍S在山上!!導游的費用:不幫著背東西,包吃,包住(和我們一起擠帳篷)睡袋不用提供,他們一般就一件軍大衣即可,50元/天(最低價) 。
5、從後胗子上山走老路,上山的道路是緩慢上升的,中間大概只有兩處明顯的上升路段,總共3-4里;走新路大概要跨越10幾到20次溪流,可節省10多里的路程,但是過溪流要走獨木橋,或者從橋下跨越,石頭較滑,要注意安全,一個南京MM滑倒,下巴磕了個口子。新路要過六里坡(六里左右的連續上升),一路上明顯的上升比較多,負重多,或者厭惡上升的朋友建議選擇老路。
6、住宿問題,宿營地的選擇應盡量和向導溝通,選擇可以燃篝火且有水源的營地扎營。有些營地周圍無水源,有些營地不許生篝火(自然保護區里),還有些營地在風口,所以上山前應充分與向導計劃好每日的行程。在有的營地扎帳是要收費的,20元/一頂帳篷,也可以講價錢,我們是10元/一頂帳篷。注意一點,山裡人認死理,說話要講求方式方法。有的營地有現成的棚子和被褥提供住宿,如葯王殿、南天門、大爺海、(大、小)文公廟。我們在3400米左右的文公廟到上板寺之間的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售票處住宿,30元/人,是通鋪,兩個人一床被子,地鋪30元/人,價格相同,可講至25元/人。那地方就沒辦法扎帳篷,因為是風口,當天晚上還下了雪。拔仙台上沒有人看守,可以住宿,需要自己在廟里扎帳篷,但是沒有水源,必須從下面的大爺海取水,且沒辦法生篝火。
7、門票問題,從南坡後胗子上山,因為是太白山自然保護區,所以需要買門票20元/人,也可以講價錢大概10個人買8張票,看本事了。從北坡即湯峪下山,因為下邊是太白山風景區,還需要買票50元/人;從那邊上的都是很FB的遊客,一天就下山的人,所以,驢子們很引人注目,會被查票,要求補票的。所以,我們管當地的遊客要了幾張票子,節約了50元。反之,從北坡上,不但要買50元/人風景區的票,在上板寺到文公廟到之間的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售票處,還要買20元/人的自然保護區票,且不太好逃。
8、裝備問題,普通雙層三季帳篷可以應付(除非你非要冬天上去),三季睡袋就有點冷了。偶的睡袋號稱是三季睡袋中最好的,但是晚上醒來發現,自己只有胸口是熱的。汽爐或者酒精爐要帶,可以燒點熱水喝,但是煮東西就懸點了,那裡的海拔高,水燒開也就是80度,山上做面條都是高壓鍋,真誇張。;(。防雨防滑的靴子是必要的,山上會下雪,路比較的滑,「太白六月飛雪天」真是不假,另外沖鋒衣、褲,抓絨衣褲也要准備,山上溫度比較低;背包罩也是必須的,因為海拔低的地方會下雨,這次我們是雨雪都遇見了,如果晚上你發現背包里的睡袋濕了,那你絕對就別睡覺了;照明工具——頭燈必備,雖然我一直不主張走夜路,但是迫不得已走了2次,在山裡,照明工具是太重要了;還有儲水的容器,山上有的路段沒有水源,所以必須帶足水,個人認為每人起碼儲備1.5L的水;步話機最好准備,聯系起來方便,山上手機沒有信號,據說2003年大概修建4座信號塔,那時候就可以全面覆蓋了,反正我是過了4天沒有通信的日子。
9、補給問題,沿途有的住宿地是有人的,這些地方可以補給水和食品,只是價格高,8—10元/一碗面條,8—10元/一壺開水;另外還有就是山上沒有電,也不可能洗澡(水太涼,又是露天),我就臭了4天。只有在厚榛子或者湯峪可以充分補給,別忘了講價啊。
10、建議,可以考慮從下板寺到湯峪的40多公里步行,大概兩天的時間,沿途都可以住宿和補給,景色也很棒的,還有棧道什麼的,因為那裡本來就是太白山風景區,如果坐旅遊車(中巴)下到湯峪,15元/人,在湯峪有回西安的大巴。晚上也有不少旅遊車(中巴)直接從下板寺下邊直接發西安。也可以去湯峪泡泡溫泉,FB一把,那裡的溫泉自古就有名,要不怎麼叫湯峪呢!
11、我們從湯峪打個三輪摩托到洪渠兩個人共7元,然後在洪渠換中巴,好象也就是3—5元/人,回到周至,從周至包面的去厚榛子取車,別忘了,周至可是獼猴桃的產地,可以補給一些的,我是0.8元/斤買了一箱的啊。
12、上太白山的線路很多,有人說從都督門走跑馬梁一線,風景也不錯,當然,喜歡文化的朋友也可以從道觀比較多的地方上山,或者下山,選擇多多。據說,農歷6月中旬,山上的杜鵑花開,又是一翻美景啊。
⑤ 北方小江南是哪
白洋淀溫泉城。
白洋淀溫泉城位於雄縣境內的白洋淀之濱,是華北地區新興的集旅遊、度假、休閑、療養、康樂、會議於一體的旅遊勝地,現為是河北省旅遊度假區。白洋淀溫泉城有"北方小江南"之稱。一年四季,氣候濕潤。城內已開采出天然含硒優質礦泉水,被譽為"神泉秀水"。
白洋淀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淀區的西部、南部(今安新縣的留村、梁庄)就有人類活動。春秋、戰國時期,淀區分屬於燕、趙統轄,故今日淀區有「燕南趙北」之說。清代皇帝康熙和乾隆在淀區興建行宮,先後40次來淀區游覽圍獵。
解放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曾在白洋淀指揮清風店、解放石家莊戰役,給這古老的淀區又增添了新的光彩。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武裝「雁翎隊」,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以弱勝強,痛擊日本侵略軍,大長我中華民族之威風,顯示出燕趙兒女的聰慧勇敢。
(5)白山杜鵑花擴展閱讀
白洋淀形成於第三紀晚期,成於第四紀,是河北平原北部古盆地的一部分,古雍奴藪的遺跡。白洋淀在地質構造上是屬渤海凹陷(新華夏沉陷帶)的一部分。早在海西運動時期曾兩度下降,最後在第三紀末才沉沒於海水之中,形成當時的北京灣。
由於黃河和海河水系沖積扇和三角洲的成長發育,河北平原逐漸出露水面,沖積扇和三角洲上的坡流與分流,彼此匯合於沖積扇或三角洲的邊緣地帶,使洪水漫衍的低窪處儲水成為湖窪。這些窪地和湖泊成不連續的帶狀分布,如東淀、白洋淀、文安窪、大浪淀、千頃窪以及沿海的一些其他窪地等。
白洋淀形成以後,由於水文氣候的變化,海陸進退交替,人類開發利用等,致使古白洋淀經歷了時而擴張,時而收縮的演進過程。在距今萬年左右的全新世,古窪地湖泊又經歷了時而擴張、時而收縮的演變過程。
早全新世後期(距今10000-7000年),由於東南的熱氣團進人,雨水多、泥沙多,加之海面上升,乾涸的窪淀再度擴張。到中晚全新世(距今7500-2500年),氣候變得溫涼、乾旱,淀水變淺甚至收縮乾涸。
唐以前,白洋淀地區人類影響較小。宋初,在宋遼邊境的白洋淀地區大建塘濼作為軍事防線,使白洋淀范圍一度擴大。而宋代的屯墾開發、元代對大運河的改造,使海河宣洩不暢的情況加劇,河北地區洪澇災害頻發。元在北京建大都,燕山、太行山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加重,流域泥沙增多,加速了白洋淀的淤積。
明代移民屯田加劇淀區縮小,白洋淀幾度乾涸,到明代弘治年間,白洋淀有些淀泊已經淤成平地。明正德年間,楊村河決口,唐河決入白洋淀。形成了徐、漕、萍、一畝、方順、唐、滋、沙九河入淀,白洋淀才具備了現代的規模。為防洪水泛濫,建設了大規模的堤防。
尤其是南岸的千里堤的建設,對白洋淀的水面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明代清代,繼續對白洋淀進行治理,特別是保天運河的開通,至乾隆28年(1763年)白洋淀東、西淀的界限正式確定下來,「大清自雄入,逕張青口(文安縣),口西西淀,口東東淀。」
到了清末,政府無力大規模開展水利建設,白洋淀地區水旱災害頻繁,加快了其衰廢過程。民國以後,對海河流域的治理著重於下游航道的治理,中上遊河道淤積嚴重,也加快了中流窪淀的淤積。白洋淀面積進一步縮小。到了近代,1950年代初白洋淀總面積為567.6平方公里,到了2010年代減少到366平方公里。
⑥ 子規這個意象的特點
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
————古典詩詞中「子規」意象分析
子規鳥多為灰色或褐色,翼短而尾長,食毛蟲,為益鳥。它常在暮春時節啼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與之相關的還有一段凄美的傳說。自古洎今,子規已經成為文人士大夫表達情感的重要介質,在不同的筆觸下,子規就代表著不同的思想內容。
一、傷離別、思歸鄉
子規的叫聲音似「不如歸去」,客居他鄉之遊子,羈旅天涯之漂泊者,抑或是友人離別之時,聞此物之鳴啼,不免生發傷離別、思歸鄉之心緒。此意象在唐詩宋詞中屢見不鮮,一旦被援引、徵用,則一倍增其哀愁。例如李涉 《竹枝詞》:「十二峰頭月欲低,空聆灘上子規啼。孤舟一夜東歸客,泣向東風憶建溪。」「子規啼」點綴著「孤舟」、「東歸客」二語,將飄零行天涯,憶鄉深切遊子之深情巧妙點化呈現。柳永《安公子》:「遊宦成羈旅」、「剛斷腸、惹得離情苦。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子規悲切哀怨之鳴叫,似乎在催促著這位漫遊江南的宦遊人,早日歸家。
古人多用「柳」「長亭」寓意著惜別之情,依依不捨之感。《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寒蟬凄切,對長亭晚。」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古人是分外重視離別的,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能再見,更有甚者,此別就是訣別。因為脆弱的身軀在頻仍的戰亂、肆虐的瘟疫面前是脆弱的,在朝不慮夕的生存環境中,傷離別之情愈加濃郁。而「子規」意象也隱蘊了此種情感。例如李益《送人歸岳陽》:「煙草連天楓樹齊,岳陽歸路子規啼。春江萬里巴陵戍,落日看沈碧水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在煙草連天,楊花落盡的季節,子規啼叫著「不如歸去」,更添別離的無奈與惆悵。
二、惜春去、嘆春逝
在中國文學傳統里,存在著「傷春悲秋」的主題,文人墨客多通過它來表達光陰易逝、人生苦短這一強烈的生命意識的。春意闌珊的氛圍多用「落花」、「流水」、「殘花」、「暮雨」等意象來營造。例如秦觀《浣溪沙》:「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落紅飛過鞦韆去」。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而子規的鳴啼多在暮春,因此古人就無形地將其與惜春去、傷春逝情感有機融合起來,使之成為「傷春」意象家族裡有一個富有代表性的成員。例如溫庭筠《菩薩蠻》:「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毛文錫《更漏子》:「春夜闌,春恨切,花處子規啼月。」白居易《送春歸》:「今年杜鵑花落子規啼,送春何處西江西。」陸游《葭萌驛作》:「看盡巴山看蜀山,子規江上過春殘。」韓元吉《水調歌頭·和龐祐甫寄》:「紅白山花開謝,半醉半醒時節,春去子規愁。」曹雪芹《紅樓夢·桃花行》:「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三、訴凄涼、話哀怨
子規,又被稱為「望帝」。據《華陽國志》記載:望帝是周朝末年蜀國君主杜宇的稱號,為蜀國治水有功,後來禪位隱居遁世。不幸國亡身死,魂魄化為杜鵑鳥,啼聲哀切,口中帶血。它在暮春時節向人們訴凄涼、話哀怨。這段傳說在詩歌中多有闡述:胡曾《詠史詩·成都》:「杜宇曾為蜀帝王,化禽飛去舊城荒,年年來叫桃花月,似向春風訴國亡。」杜荀鶴《聞子規》:「楚天空闊月成輪,蜀魄聲聲似告人。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李山甫《聞子規》:「冤禽名杜宇,此事更難知。昔帝一時恨,後人千古悲。斷腸思故國,啼血濺芳枝。況是天涯客,那堪□□眉。」三位生活於唐代動盪沒落時期的詩人,似乎已經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他們借對此歷史傳說,似乎在表達對國家命運的隱憂與哀怨。因此,子規意象的運用也被視為亡國之悲。如李煜《臨江仙》:「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⑦ 有紫荊花精神的人,贊美紫荊花的詩句
紫荊花的精神是無私奉獻,潔身自好,貞節自守。
而老師、清潔工、園丁等等從事這些職業的人都具有這種精神,所以只要是這些人里的名人都可以說是擁有紫荊花精神的人。
贊美紫荊花的詩句:
紫荊花
朝代:宋代|作者:董嗣杲
繁蕊粘條簇茜塵,挨牆傍壁爍荒榛。
風傳兄弟知何樂,雨噴精神老此春。
眼底葉窗枝有艷,根頭花盛樹無身。
野草芳若省枯易,肯厭游蜂來蜜頻。
又寒食日見紫荊花有懷三館
朝代:宋代|作者:項安世
東君老去梨花白,緋桃占斷春顏色。
剩紅分付紫荊枝,回首千花盡陳跡。
汗青庭外曲池濱,憶昔攢葩繞樹深。
不解花枝緣底事,也來江上看閑人。
詠紫荊花
朝代:宋代|作者:舒岳祥
自古惟聞棠棣詠,後人多感紫荊回。
固知天理隨機觸,亦本詩人起興來。
枯條誰綴桃花米,嫩蕊初挼撒酒媒。
野老門前栽一樹,才開桐角此花開。
⑧ 天池在哪兒
天池(Heaven Pool)
簡介
中國的天池共有幾個:長白山天池、新疆天池,高雄天池等,美麗的景色各有千秋。在我國有許多的高山湖泊,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天池」。其中,享有中國「四大天池」的新疆天山天池、吉林白頭山天池、青海孟達天池和浙江天目山天池最為著名。
分布區域
長白山天池
又稱白頭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是中國和朝鮮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內。 長白山位於中、朝兩國的邊界,氣勢恢宏,資源豐富,景色非常美麗。在遠古時期,長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據史籍記載,自16世紀以來它又爆發了3次,當火山爆發噴射出 大量熔岩之後,火山口處形成盆狀,時間一長,積水成湖,便成了現在的天池。而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岩物質則堆積在火山口周圍,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鮮境內,9座在我國境內。這9座山峰各具特點,形成奇異的景觀。
天池雖然在群峰環抱之中,海拔只有2194米,但卻是我國最高的火口湖。它大體上呈橢圓形,南北長4.85公里,東西寬3.35公里,面積9.82平方公里,周長13.1公里。水很深,平均深度為204米,最深處373米,是我國最深的湖泊,總蓄水量約達20億立方米。
天池的水從一個小缺口上溢出來,流出約1000多米,從懸崖上往下瀉,就形成著名的長白山大瀑布。大瀑布高達60餘米,很壯觀,距瀑布200米遠可以聽到它的轟鳴聲。大瀑布流下的水匯入松花江,是松花江的一個源頭。在距長白瀑布不遠處還有長白溫泉,這是一個分布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溫泉群,共有13眼向外噴涌。
史料記載天池水「冬無冰,夏無萍」,夏無萍是真,冬無冰卻不盡然,冬季冰層一般厚1.2米,且結冰期長達六、七個月。不過,天池內還有溫泉多處,形成幾條溫泉帶,長150米,寬30 - 40米,水溫常保持在42攝氏度 ,隆冬時節熱氣騰騰, 冰消雪融,故有人又將天池叫溫涼泊。
天池除了水之外,就是巨大的岩石。天池水中原本無任何生物,但近幾年,天池中出現一種冷水魚——虹鱒魚,此魚生長緩慢,肉質鮮美,來長白山旅遊能品嘗到這種魚,也是一大口福。據說天池中的虹鱒魚是北朝鮮在天池放養的。不時聽到有人說看到有怪獸在池中游水。有關部門在天池邊建立了「天池怪獸觀測站」,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並拍攝到珍貴的資料,證實確有不明生物在水中游弋,但具體是何種生物,目前尚不明朗。 他們對天池的水進行過多次化驗,證明天池水中無任何生物,既然水中沒有生物,若有怪獸,它吃什麼呢?這一連串的疑問使得天池更加神秘美麗,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往觀賞。
長白山天池經常雲霧繚繞,難以看清她美麗的面目,所以要選擇晴好的天氣前往。另外山頂風比較大,氣溫較低,最好攜帶長袖衣物。乘車從山下開往山頂時海拔跨度較大,也容易出現耳部不適等症狀,心臟等也需注意。
新疆天池
位於新疆阜康縣境內的博格達峰下的半山腰,東距烏魯木齊110公里,海拔1980米,是一個天然的高山湖泊。湖面呈半月形,長3400米,最寬處約1500米,面積4.9平方公里,最深處約105米。湖水清澈,晶瑩如玉。四周群山環抱,綠草如茵,野花似錦。有「天山明珠」盛譽。挺拔、蒼翠的雲杉、塔松,漫山遍嶺,遮天蔽日。
天池東南面就是雄偉的博格達主峰(蒙古語「博格達」,意為靈山、聖山)海拔達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兩峰相連。抬頭遠眺,三峰並起,突兀插雲,狀如筆架。峰頂的冰川積雪,閃爍著皚皚銀光,與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構成了高山平湖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天池屬冰磧湖。地學工作者認為:第四紀冰川以來全球氣候有過多次劇烈的冷暖運動,二十萬年前,地球第三次氣候轉冷,冰期來臨,天池地區發育了頗為壯觀的山谷冰川。冰川挾帶著礫石,循山谷緩慢下移,強烈地挫磨刨蝕著冰床,對山谷進行挖掘、雕鑿,形成了多種冰蝕地形,天池谷遂成為巨大的冰窖,其冰舌前端則因擠壓、消融,融水下泄,所挾帶的岩屑巨礫逐漸停積下來,成為橫攔谷地的冰磧巨壠。其後,氣候轉暖,冰川消退,這里便瀦水成湖。即今日的天山天池。新疆解放前,由於山高路險,唯有膽大志堅而又精於騎術的才能探游天池。解放後,人民政府專門撥款修築了直達天池的盤山公路,並在湖畔建起別致的亭台水榭、賓館餐廳以及其他旅遊設施,向中外遊人開放了這塊聞名遐邇的游覽勝地。
天池,現在不僅是中外遊客的避暑勝地,而且已成為冬季理想的高山溜冰場。每到湖水結凍時節,這里就聚集著新疆或兄弟省區的冰上體育健兒,進行滑冰訓練和比賽。1979年3月我國第四屆運動會速滑賽就是在天池舉行的。環繞著天池的群山,雪山上生長著雪蓮、雪雞,松林里出沒著狗子,遍地長著蘑菇,還有黨參、黃芪、貝母等葯材。山壑中有珍禽異獸,湖區中有魚群水鳥,眾峰之巔有現代冰川,還有銅、鐵、雲母等多種礦物。天池一帶如此豐富的資源和奇特的自然景觀,對於野外考察的生物、地質、地理工作者們,更具有魅人的吸引力。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7年5月8日,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孟達天池
位於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東部的孟達森林植物自然保護區。天池四周群山環抱,峰谷相間,森林蔥郁。天池海拔2504米,東西長700米,南北寬250米,平均水深15米,蓄水量200萬立方米,水體清澈,水質良好。池周有飛來峰、卧虎峰、迴音崖、一線天、五子拜佛石、蛤蟆石、天然大壩以及奇松、山泉、飛瀑許多景點,湖光山色非常幽美。天池所在的孟達山是一處植物自然王國,素有青海高原的「西雙版納」之稱,區內森林覆蓋面積14萬余畝,有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植物,還有近百種野生觀賞珍奇植物遍布池畔、山坳,把孟達天池和整個保護區點綴得花團錦簇。森林中棲息著麝、石羊、黃羊、狐狸、雪雞、馬雞、尕垃雞等奇禽異獸以及大黃、黃芪、黨參、羌活、秦艽等一百多種葯用植物。
天目山天池
天目山位於浙江省臨安市境內,山體由東、西兩支山脈組成,東邊的叫東天目山,最高峰大仙頂,海拔1478米;西邊的叫西天目山,絕頂仙人頂,海拔1506米。兩山峰巔各有一池,都稱「天池」,左右相對,宛如巨目仰望藍天,天目山由此得名。天目山天池為火山池,這里山高水秀,森林茂密,氣候宜人。該自然保護區內還有禪源古寺、開山老殿、太子庵堂等眾多景點。
高雄縣天池
在高雄縣東北部,庫哈諾辛山北東坡,海拔2700米,是由窪地積水而形成湖泊,故名。因為外形為心形,故也稱心池。直徑閱0米,終年不幹涸,台灣省20號省道經過此地。
木蘭天池
木蘭天池,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石門鎮、木蘭生態旅遊區西部,東與木蘭山、木蘭湖毗鄰,距武漢市城區中心61公里,從武漢市內乘車只需一個多小時即可到達,交通十分便捷。木蘭天池風景區位於黃陂區北部的石門山,距武漢市中心僅55公里,距天河機場僅45公里。整個景區佔地面積4800畝,分為風景游覽區和休閑度假區。其主峰海拔520.6公尺,屬大別山南麓一脈,這里溝壑縱橫,林木茂盛,一年四季流水不斷,呈現的是一種山水交融的濕地生態。景區年平均氣溫介於15-22℃之間,七月份平均氣溫25.8℃,年降水量平均2000毫米左右。
木蘭天池有一條長達10華里的大峽谷,由飛瀑、溪潭、怪石、奇木「四絕」構成的自然景觀達200多處,可謂十步一景,百步一絕。峽谷兩頭挑著明鏡一般的高山湖泊,大小天池的上下落差約有380多米。這里素有「湖北的九寨溝」、「武漢的廬山」之說。據當地百姓口頭相傳,這里是木蘭將軍的外婆家,是木蘭將軍小時候生活、習武的地方,還是原國家主席李先念同志生活戰斗過的地方,至今還保留著許多革命遺址呢!也有太平天國洪秀全時期的許多古寨遺址。所以說木蘭天池每一個景點就是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雲龍天池
雲龍天池亦名署場海或天池水庫,位於雲龍縣城西南23公里,海拔2552米的高山五寶山頂上。海拔高度2552米。湖水由四周山頂雨水匯聚而成,湖水面積1.4平方公里,最大容量為1060萬立方米,現已建成能灌溉10000多畝農田的水庫。天池自然資源豐富,具有高原湖泊生態研究價值,其四周為莽莽的森林,特別是完整地保存著雲南松為主的森林原生狀態,植物群錯落多樣,還有被列為一、二、三類保護的珍貴動物,是科研的難得的基地。天池湖水清碧,氣候凉爽,野花繽紛,茭蒲茂密,野鴨成群。近南岸有一小島。湖內養有肥魚,產有鯽魚、鯉魚、花魚等,湖畔有養鹿場。天池四周,森林蒼翠茂密,時聞鳥鳴,偶見獸跡。
山西寧武天池
寧武天池位於寧武縣城西南20公里的管涔山麓地。這里有大小天然湖泊15個,其中最大的是天池,古稱祁蓮池,湖泊水面海拔為1771米,面積0.8平方公里,水深10米左右。天池水「陰霖不溢,陽旱不涸,澄亭如鑒」。天池風光秀麗,池中盛產鯉魚。天池以其神奇迷人的風光,吸引著歷代帝王公卿、騷人墨客。隋大業四年(608),隋煬帝楊廣北方巡遊狩獵,於天池邊修建宏偉華麗的汾陽宮,並攜文武臣僚宮娥約10萬餘人,浩浩盪盪來天池避暑游獵。據傳歐陽修、范仲淹等皆來此游樂覽勝。每年農歷六月十五日當地百姓在天池之濱舉行傳統的古廟會。景區內還有蘆芽山、汾源靈沼、小懸空寺、萬佛洞、萬年冰窖、支鍋奇石、寧武關樓、古長城等旅遊景點。
浙西天池
浙西天池位於浙西大峽谷之千頃山巔,是清凉峰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拔1140米,水面面積800多畝,湖水清洌幽藍,水天一色,四周山巒緩伏,視野開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梅花鹿的主要棲息地。通過天池古道北去半里是與千秋關、昱嶺關合稱為浙北三關的塘嶺關,隘處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要。關隘兩側保存的一段古城牆,據專家考證是為吳越國修建,有很高的歷史價值。關內向西300米是古佛教聖地遺址。此外,還有岩頂觀日、十里冰掛、千頃夜月、高山草甸、湖心島、小石林、神龜守田、天池迎客松、千年古橋、古城牆、古樹銘佛、烏石灘、樂利奇峰、會師亭、古廟遺址慈雲寺等景觀。
雲南碧沽天池
碧沽天池位於中甸縣小中甸鄉聯合村境內,海拔為3500米,面積0.21平方公里,最深處約3米。碧古天池藏語稱「楚璋」,意為小湖之意。碧沽天池水色如玉,清澈見底。四周環境清幽靈秀,湖畔草甸上芳草青青,各種野花點綴其間,如火如荼的杜鵑迎風綻放,成群的黃鴨在碧藍的湖中游來盪去。湖周圍方圓30多平方公里為原始森林始所覆蓋,多為高大筆直的冷杉、雲杉。湖的南面是沼澤區,水草叢生,野鳥雲集,是黃鴨、麻鴨、黑頸鶴等水禽的理想棲息地。湖心有一個呈橢圓形的小島,島上多為杜鵑。每年6~9間,有成群的黃鴨,棲息小島之上,在島上繁衍後代。碧沽天池四周的山上生產草莓,分紅黃兩種,色澤鮮亮透明,味道鮮美,是難得的高原山珍。
北京燕山天池
燕山天池位於延慶縣城東北20公里(距京90餘公里),是東部山區「倉米古道」旅遊環線中的一處重點景區。它以水面面積490多萬平方米的白河堡水庫為中心,設有乘船、潛水、飛艇、漂流、垂釣等眾多觀光娛樂項目。遊人可盪舟碧波,亦可潛身湖底;可覓芳山野,亦可駕筏漂流;可湖畔垂釣,亦可林中小憩,是消夏避暑的絕佳場所。
甘肅文縣天池
文縣天池位於文縣境內,在天魏山之中,匯成一概形似葫蘆的碧池。山光水色,渾然一體,如詩似畫,塗紅漾綠,煙波茫茫,水天一色,置身其中心曠神怕。天池周圍山巒峻秀,松柏爭榮,滴綠溢翠,琵琶花、杜鵑花、丁香花遍布山野,千姿百態,峰巒奇形怪狀,有的如雄獅昂首,有的似駿馬騰空,有的象仙女下凡,怪石磷峋,奇景人目,美不勝收。
四川廣安天池湖
廣安天池位於海拔640多米華鎣山中段的群峰之間,湖形如環,面積達2200畝,平均水深25米,總容積2.6億立方米。湖西南有一洞口,連接地下河,積水長流,終年不斷。湖中有月亮島等兩個小島,湖光山色、旖旎風光。素有「小西湖」之稱,四周高山環繞,湖映藍天,影倒山嵐,水天一色;湖中百鳥翔集,錦鱗游弋,帆影點點,漁姑翩翩,秀色可餐。繞湖一周約有27公里湖的中心有一個行似彎月的島嶼,俗稱「月亮島」,面積300餘畝。
內蒙古阿爾山天池
阿爾山天池位於興安盟阿爾山市東北70公里的林海之中,傳說為天上王母娘娘洗浴之地,故稱天池。天池長450米,寬300米,水面積195畝,深約100米,海拔1320米。池畔山巒環繞,風光別具,古松、白樺高聳,草木鬱郁蔥蔥,湖面水平如鏡,水波不興。天氣晴朗時,湖面閃金躍銀,成群的水鴨追逐嬉戲,飛龍鳥時而鳴叫著掠過水面;下雨的天氣里,雲氣蒙蒙,似輕沙一般浮動。天池是一個活火山口,山腳下地勢平坦,紅色、綠色、黃色、白色、古銅色等五彩斑斕的火山岩遍地皆是。據考查,天池內通地有泉,池水貯水壓力而自動調節,無論是久旱無雨,還是陰雨連綿,池水都不漲不落,始終保持在一個水位上。
廣西八仙天池
八仙天池位於武宣縣馬步鄉官祿村旁八仙山間,距離縣城6公里,山體呈圓形,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313米,四周環列八座山峰。八仙山四面空盪,在高出地面68米的山腰中,有一池天然碧水,似「八仙托玉盤」,故稱八仙天池,又名八仙潭、龍潭、仙湖、神秘湖。八仙天池是廣西唯一僅有的天池,長約150米,寬約100米,水深約10米,雨不盈,旱不涸,水清無塵,味甘可飲。池的四周岸邊群山,滿是蒙絡披拂的青樹翠蔓和豐盛郁茂的芳草繁花。附近還有不少群峰美景,如猴王觀景、秀才探榜、獨峰競秀、衛土峰、駱駝峰、海豹峰等。這些天然奇景不僅風光秀麗,而且還有美麗神奇的傳說故事。
⑨ 我家在吉林白山有一種花在很冷的時候就開了,不知道花真名叫什麼
叫冰菱花.有沒有這樣的種子不知道.
⑩ 雲錦杜鵑的植物文化
傳說七位仙姑下凡在東白山落腳後,決心把東白山打扮一番。她們到處種花,每種一次,就把當地老百姓找來問一次:「你說,這種花怎樣?」被問的人見是當地常有的花,就搖搖頭說:「不怎麼樣。」於是,她們就一種一種地換,一遍一遍地問。可被問的人還是說:「見多了。」「蠻平常。」「不見得。」
七姐妹因為種不出特別讓老百姓喜愛的花,感到很懊喪。有一次,時間大概在立夏前後,七姐妹中的小妹硬拉著住在半山腰的一位老葯農上山,說她在高山上種了一株花,是世上少見的鮮花,讓老葯農一定上山去看一看。
老葯農常年在東白山上行走,什麼樣的花沒有見過!只是覺得姑娘那樣盛情邀請他,不便掃了她的興,只好隨著她上山。他一邊走一邊想,要是真的能見到一種世上少有的花就好了。可是到山上姑娘種花的地方一看,到處都是一叢叢常見的杜鵑花,根本沒有見到姑娘所說的世上少有的鮮花。 老葯農大失所望,正待轉身往回走,誰知剛剛轉身,他的面前卻出現了一叢不同尋常的杜鵑花。那盛放的花朵如同牡丹,卻開得比牡丹更顯姿色。老葯農想,自己住在東白山上這么多年了,倒還真的沒有見過這么好看的杜鵑花。他想問問帶他上山的姑娘,卻遍尋姑娘不得。正待叫,卻聽到從花叢中傳出來「格格格」的笑聲。老葯農以為姑娘藏身在花叢中,俯下身去,卻聽得見笑聲看不見人。他恍然大悟,那叢花就是帶他上山的姑娘變的。
老葯農早就聽說過七仙姑下凡東白山的事,他斷定變成這樣漂亮的杜鵑花肯定是仙姑中的一位。因此,他開始仔細打量起來,這一打量,還真的讓他看出了很大的遺憾。原來,花很漂亮,但花的枝幹卻很平常,是普普通通的杜鵑花的枝幹。老葯農左看右看,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一邊搖頭,一邊嘆惜,心裡卻默默地為這叢世上少有的鮮花設計起不同一般的枝丫來。不知不覺中,他把自己融進了花叢,使自己變成了花的枝幹。
就這樣,東白山上出現了枝幹蒼勁、花朵盛放的雲錦杜鵑。人們說,那花,是七位仙姑中的小妹變的;那枝乾和根,是老葯農變的,可入葯。 東晉孫綽在《游天台山賦》中贊美天台山「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建木滅景於千尋,琪樹璀璨而垂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為積極保護,使天台山許多的古木名花繁衍至今,華頂國家森林公園境內的雲錦杜鵑就是其中樹姿優美、花色嬌艷的名花。 雲錦杜鵑梵語稱娑羅,清代邑人齊周華在《台岳天台山游記》中寫他游華頂時記敘:「山高氣寒,四時之花信常遲,帷娑羅種性最宜,故四月花開如木筆,如芍葯,香滿禪林。然帷此與石樑有之,洵異種也。」
雲錦杜鵑以「蒼干如松柏,花姿若牡丹」而成為《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中記載的377種杜鵑花中的佼佼者,為中國特有的珍稀樹種。它雖在雲南、四川等地少有分布,但成片成林面積近300畝,且樹齡在200年以上並形成古樹群,則唯天台華頂山獨有。
它性喜陰寒,據《天台山全志》記載:唐貞元(785-805)年間,由寺僧用葯養護在缽體內,首次引種到江蘇鎮江鶴林寺。建國後,由於人們摸透了它的習性,也有少數人移栽成功,只是山下缺少雲霧、山色以及野味,觀賞起來,未免有些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