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宣城見杜鵑花

宣城見杜鵑花

發布時間: 2021-01-12 02:06:54

『壹』 《宣城見杜鵑花》的解釋

宣城來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自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詩是感物而起興的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覺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紅色,仔細瞧,原來是杜鵑花開了。這杜鵑不是故鄉的花嗎?詩人的鄉思因此被觸動了。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鳥,又名杜鵑,花與鳥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詩人聯想的一個原因。這鳥,相傳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於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後化為杜鵑鳥。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彷彿是呼叫著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晝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此刻,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鳥的蹄叫聲,一聲聲地呼喚他歸去。

『貳』 《宣城見杜鵑花》這首詩的全部拼音是什麼

《xuā chéng jiàn dù juān huā 》

《宣城見杜鵑花》

作者:李白(唐)

shǔ guó céng wén zǐ guī niǎo ,xuān chéng hái jiàn dù juān huā 。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yī jiào yī huí cháng yī àn ,sān chūn sān yuè yì sān bā 。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叄』 宣城見杜鵑花意思

蜀國:舊指四川。
子歸鳥:杜鵑鳥。
三巴:舊指巴東,巴群,巴西的總稱,也泛指四川。
蜀國曾聞子歸鳥,=曾經在蜀國聽到過杜鵑鳥的啼叫聲,
宣城還見杜鵑花。=不想今日在宣城觀到了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杜鵑叫一會,我的淚流一次,傷心欲絕,
三春三月憶三巴。=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時時念叨著家鄉三巴。
譯文:
曾經在蜀國聽到過杜鵑鳥的啼叫聲,不想今日在宣城觀到了杜鵑花。杜鵑叫一會,我的淚流一次,傷心欲絕,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時時念叨著家鄉三巴。

『肆』 古詩宣城見杜鵑花的解釋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鳥,又名杜鵑,內花與鳥的名字相同,也容是勾起詩人聯想的一個原因。這鳥,相傳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於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後化為杜鵑鳥。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彷彿是呼叫著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晝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此刻,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鳥的蹄叫聲,一聲聲地呼喚他歸去。

『伍』 古詩 宣城見杜鵑花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宣城]今安徽宣城縣。[子規]一名杜鵑,相傳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鳴,此時杜鵑花亦盛開。[三巴]東漢末年置巴郡、巴東、巴西,合稱三巴。泛指蜀地。
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已是遲暮之年。他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歸來後,此時正流落江南,寄人籬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慘。老來思鄉,本是人之常情,何況詩人老邁患病,於是,濃重的鄉思就襲上了詩人心頭。
詩是感物而起興的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覺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紅色,仔細瞧,原來是杜鵑花開了。這杜鵑不是故鄉的花嗎?詩人的鄉思因此被觸動了。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鳥,又名杜鵑,花與鳥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詩人聯想的一個原因。這鳥,相傳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於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後化為杜鵑鳥。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彷彿是呼叫著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晝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此刻,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鳥的蹄叫聲,一聲聲地呼喚他歸去。
此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懷念。由見宣城的杜鵑花聯想起蜀地的杜鵑鳥,由杜鵑鳥悲鳴勾起對三巴的懷念,親切而自然。後兩句中,「一」、「三」兩字,各重復三次,對仗極工,而又有民謠風味。

『陸』 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譯文

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
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
三春三月憶三巴版。
譯文:權在四川曾聽到過杜鵑鳥聲聲悲啼,
到宣城又看見了杜鵑花點點猩紅,
杜鵑啼叫起來,沒完沒了,我聽得肝腸寸斷,
在三月的春天,我回憶起我的故鄉——三巴。

『柒』 宣城見杜鵑花

宣城見杜鵑花
唐抄
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蜀國:舊指四川。
子規鳥:杜鵑鳥。
三巴:舊時巴東,巴郡,巴西的總稱,也泛指四川。
曾經在蜀國聽到過杜鵑鳥的啼叫聲,不想今日在宣城有見到了杜鵑花。杜鵑鳥叫一會,我的淚流一次,傷心欲絕,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時時念叨著家鄉三巴。

『捌』 宣城見杜鵑花意思-

有三種
第一種:
在四川曾聽到過杜鵑鳥聲聲悲啼,
到宣城又看見了杜鵑花點點猩紅,
杜鵑啼叫起來,沒完沒了,我聽得肝腸寸斷,
在三月的春天,我回憶起我的故鄉——三巴。
第二種:
曾經在蜀國見到過杜鵑鳥,在宣城又觀到了杜鵑花。杜鵑叫一會,我的淚流一次,傷心欲絕,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時時念叨著家鄉三巴。
第三種:
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已是遲暮之年。他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歸來後,此時正流落江南,寄人籬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慘。老來思鄉,本是人之常情,何況詩人老邁患病,於是,濃重的鄉思就襲上了詩人心頭。
詩是感物而起興的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覺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紅色,仔細瞧,原來是杜鵑花開了。這杜鵑不是故鄉的花嗎?詩人的鄉思因此被觸動了。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鳥,又名杜鵑,花與鳥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詩人聯想的一個原因。這鳥,相傳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於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後化為杜鵑鳥。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彷彿是呼叫著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晝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此刻,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鳥的蹄叫聲,一聲聲地呼喚他歸去。
詩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對仗,從地理和時間兩個方面的對比和聯結中,真實地再現了觸動鄉思的過程。這兩句的語序倒置:本來是先看見宣城的杜鵑花 ,才聯想到蜀國的子規鳥,詩人卻將它倒了過來,先寫回憶中的虛景,後寫眼前的實景。這樣,就把故國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這故國之思原本就郁積於心,今日一旦勾起,大為凄苦強烈。然而,被鄉思苦苦折磨著的詩人,眼下怎能回到故鄉去呢 ?青年時代 ,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要到故鄉之外的廣闊天地中去實現宏偉抱負。本想功成名退再榮歸故里。誰料功業無成,老來竟落到這步田地,他有何面目見蜀中父老呢?何況,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著老邁的病體,也無法踏上旅途。飄泊終生的詩人,到頭來不但政治與事業上沒有歸宿,就連此身也無所寄託,遙望著千里之外的故鄉,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別承接一、二句,進一步渲染濃重的鄉思。首句說「曾聞」,第三句則強調了真切如聞:子規鳥的俗名,就叫斷腸鳥,「一叫一回腸一斷」,它啼叫起來 ,沒完沒了,詩人的愁腸也斷成一寸寸了。末句點明時令 ,用「三春三月」四字,補敘第二句;「憶三巴」三字,則突現了思鄉的主題,把杜鵑花開、子規悲啼和詩人的斷腸之痛融於一體,以一片蒼茫無涯的愁思將全詩籠罩了起來。詩的三、四句看似對仗,其實對得又不甚工。詩句把「一 」「三」兩個字各自串連起來,紆結縈回,使人感到鄉思襲來時無比的悲切傷痛。

順便說一下:
蜀國:舊指四川。
子規鳥:杜鵑鳥。
三巴:舊時巴東,巴郡,巴西的總稱,也泛指四川。

『玖』 古詩:《宣城見杜鵑花》的意思是什麼

蜀國:舊指四川。
子歸鳥:杜鵑鳥。
三巴:舊指巴東,巴群,巴西的總稱,也泛內指四川。
蜀國曾聞子歸容鳥,=曾經在蜀國聽到過杜鵑鳥的啼叫聲,
宣城還見杜鵑花。=不想今日在宣城觀到了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杜鵑叫一會,我的淚流一次,傷心欲絕,
三春三月憶三巴。=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時時念叨著家鄉三巴。
譯文:
曾經在蜀國聽到過杜鵑鳥的啼叫聲,不想今日在宣城觀到了杜鵑花。杜鵑叫一會,我的淚流一次,傷心欲絕,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時時念叨著家鄉三巴。

熱點內容
棕竹盆栽圖片 發布:2025-07-20 20:33:32 瀏覽:604
怎樣種蘭花的步驟 發布:2025-07-20 20:33:29 瀏覽:2
蘭花奇花王 發布:2025-07-20 20:33:21 瀏覽:831
蘭花版票 發布:2025-07-20 20:33:19 瀏覽:636
哪種綠植可以用糖水 發布:2025-07-20 20:32:40 瀏覽:327
布做玫瑰花 發布:2025-07-20 20:18:21 瀏覽:957
花卉圖片仙人掌科 發布:2025-07-20 19:53:35 瀏覽:924
鑽孔梅花孔 發布:2025-07-20 19:52:53 瀏覽:713
怎樣表玫瑰花 發布:2025-07-20 19:49:06 瀏覽:651
花菜西蘭花肉 發布:2025-07-20 19:44:58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