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寶小了
① 杜鵑花葉子越來越小,還比較黃怎麼回事
杜鵑可能是得了小葉病
小葉病只要是因為土壤裡面缺少了鋅,從而發生的生理性病害,春夏秋都會發生,夏天的時候,發生的幾率更大。植株發生小葉病之後,它的枝條生長就會受阻,從而出現節間縮短,接近頂端的葉子變小的情況。嚴重的,葉子比較薄,而且脆,葉子邊緣向背面翻轉,葉子上面還會出現黃褐色的銹斑,葉間是黃白色的。可以使用點鋅肥,可選擇碧卡中微量元素水溶肥。
② 杜鵑花葉子為什麼越養越小
花卉營養缺乏的判斷和防治
缺氮 植株瘦弱,枝條細長發硬,葉小花小。葉色從老葉到新葉由濃綠而漸變淡,繼而出現紅紫色,直到萎黃脫落,嚴重時全株失去綠色。
防治方法 增施腐熟的人糞尿、餅肥、廄肥或硫酸銨、尿素、硝酸銨等肥料。
缺磷 葉片由深綠色轉為紫銅色,葉脈(尤其是葉柄)呈黃中帶紫色。花芽形成困難,開花小而少且色淡,導致果實發育不良,甚至提早枯萎凋落。
防治方法增施骨粉、魚粕,家禽肥或過磷酸鈣、磷酸銨、磷酸鉀 (為磷、鉀復合肥),一般用0.10%左右的水溶液作根外追肥。
缺鉀 植株矮小,莖桿柔軟易倒伏。葉片常皺縮,老葉由葉尖沿著葉邊出現黑褐色斑色,葉周圍變黃,而中部及葉脈搏仍呈綠色。
防治方法 增施草木灰、 1%~2%氯化鉀水溶液(球根和塊根花卉忌用),0.30%~ 0.50%的硝酸鉀水溶液作根外追肥,用磷酸鉀等無機肥料也可。
缺鈣 嫩葉綠且皺縮,葉緣上卷並有白色條紋,花朵受阻,新葉難以展開或呈病狀扭曲。
防治方法 在播種或上盆前半月,在土中施適量的氯化鈣,能起到增鈣和消毒的功效(喜酸性花卉忌用),也可用硝酸鈣作追肥。
缺鎂 植株生長不旺盛。老葉由下至上從葉緣至中央漸失綠變白,葉脈上出現各色斑點,最後全葉變黃。
防治方法 用0.20%~ 0.40%的硫酸鎂水溶液連續噴3—4次,每次間隔7~10天。嚴重缺鎂的土壤每畝用5~10千克硫酸鎂,於秋季或冬季混入基肥中施入土壤。
缺硫 嫩葉從葉脈開始黃化,最後直至全葉發黃,根系發育不正常。
缺鐵從嫩葉至老葉黃化。
缺硫、缺鐵防治方法 可用 0.30%硫酸亞鐵水溶液噴施,連續3次,每次間隔1周,噴時霧點需細而勻。同時可用0.20%的尿素鐵水溶液進行根外追肥。
③ 杜鵑花葉子很小應該怎麼辦
杜鵑花葉子很小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光照與溫度
4月中、下旬搬出溫室,先置於背風向陽處,夏季進行遮蔭,或放在樹下疏蔭處,避免強陽光直射。生長適宜溫度15 -25℃,最高溫度32℃。秋未10月中旬開始搬入室內,冬季置於陽光充足處,室溫保持5 -10℃,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否則停止生長。
澆水與施肥
栽植和換土後澆1次透水,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根部成活生長。生長期注意澆水,從3月開始,逐漸加大澆水量,特別是夏季不能缺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勿積水,9月以後減少澆水,冬季入室後則應盆土干透再澆。台理施肥是養好杜鵑的關鍵,喜肥又忌濃肥,在春秋生長旺季每10天施1次稀薄的餅肥液水,可用淘米水、果皮、菜葉等漚制發酵而成。在秋季還可增加一些磷、鉀肥,可用魚、雞的內臟和洗肉水加淘米水和一些果皮漚制而成。除上述自製家用肥料外,還可購買一些家用肥料配合使用,但切記要「薄」肥適施。入冬前施1次乾肥(少量),換盆時不要施盆底肥。另外,無論澆水或施肥時用水均不要直接使用自來水,應酸化處理(加硫酸亞鐵或食醋),在pH值達到6左右時再使用。
整形修剪
蕾期應及時摘蕾,使養分集中供應,促花大色艷。修剪枝條一般在春、秋季進行,剪去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病弱枝,及時摘除殘花。整形一般以自然樹形略加人工修飾,隨心所欲,因樹造型。
施肥技巧
杜鵑花施肥要掌握季節,並做到適時、適量及濃度配置適當。杜鵑花的根系很細密,吸收水肥能力強,喜肥但怕濃肥。一般人糞尿不適用,適宜追施礬肥水。杜鵑花的施肥還要根據不同的生長時期來進行,3~5月,為促使枝葉及花蕾生長,每周施肥1次。6~8月是盛夏季節,杜鵑花生長漸趨緩慢而處於半休眠狀態,過多的肥料不僅會使老葉脫落、新葉、發黃,而且容易遭到病蟲的危害,故應停止施肥。9月下旬天氣逐漸轉涼,杜鵑花進人秋季生長,每隔10天施1次20%~30%的含磷液肥,可促使植株花芽生長。一般10月份以後,秋季生長基本停止,就不再施。
④ 杜鵑花要怎麼培育才好,為什麼我的杜鵑花花朵越開越小
杜鵑花喜歡微酸性土壤,土壤鹼性化,根系就會萎縮,花就會越開越小。另外應該至少每二年換一次盆土,長期不換土,根系也會萎縮。此外,應該定期澆一些千分之一濃度的白醋,調節土壤的PH值,只要根系長好了,花就會越開越大。
⑤ 有關杜鵑花資料
杜鵑花簡介 1杜鵑花外貌特徵 杜鵑花(Rhododendron)的拉丁署名來源於希臘語,系玫瑰之意,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被列入中國十大名花,被譽為「花中西施」。 杜鵑花為木本花卉,野生的杜鵑花多為1~2米高的小灌木和小喬木,有常綠性,也有落葉性的。最高的杜鵑花高達10米以上(如大樹杜鵑)幾個人合抱也包不過來,最矮的不足15厘米(如平卧杜鵑)匍匐於岩石表面。少數也有單花頂生(如香花百杜鵑)或腋生(如紅麻銀花);單花最小的僅為1厘米(如召通杜鵑),最大的長約10厘米(如大喇叭杜鵑)。葉片多為革制,最大可長達50-70厘米(如凸尖杜鵑),最小僅約1厘米(豆葉杜鵑)。 2杜鵑花的分布 杜鵑花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及亞熱帶,主產於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以中國西南部橫斷山區最豐富。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產地,雲南在其分布中心,生長於海拔800-5000米的高山.中山或低丘,尤其是2800-4000米的滇西北高山冷濕地帶種類最為豐富 。野生杜鵑花的花期因氣候和種類有所不同,據我們研究三明這兒的杜鵑花多為二,三月開放,花朵成管狀,形狀貌似遮陽傘,色彩絢麗 3.杜鵑花的種類 杜鵑花的生命力極強,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都能找到它。據有關學者研究表明,世界野生杜鵑花約有960種,我國有524種,雲南就有306種。我國現在較為普及的杜鵑花可分為四個類型:東鵑,毛鵑,西鵑和夏鵑。其中毛鵑是中國原產的,俗名就是錦綉杜鵑或映山紅,因葉片粗糙多毛而命名。西鵑為四種中最美的一類,多為大眾喜愛,作為家庭盆栽的對象。 1.東鵑:即東洋杜鵑,來至日本:體形較小,分枝較散,葉色較淡,開花較早。花色多種,著花繁密,花朵較小,單瓣或套瓣,少有重瓣。 2.毛鵑:即錦綉杜鵑和映山紅。體形高大,生長健壯,幼枝密備有棕色剛毛,葉片粗糙多毛。可露地栽培,花色多種,花大單瓣。 3.西鵑:即西洋杜鵑,體形矮小,開花較早,花色多種,多重瓣和半重瓣。該類是花型.花色最多的一類,但習性嬌嫩,怕曬怕冷。 4.夏鵑:原產印度和日本,在日本稱為皋葉杜鵑。發枝在先,開花最晚,樹冠豐滿,分枝稠密,枝條現西,花型.花色同西鵑一樣豐富多彩。 二.醫用地理價值 我們對它做初步了解:明朝李時珍巨作《本草剛木》亦有記載杜鵑花:漏斗狀的花,花瓣味酸,可當水果吃,但不可過多食用,否則這會鼻出血。作為研究地理地貌的重要文獻《徐霞客游記》中曾記錄了杜鵑花的多種種類。 三. 杜鵑花文化 杜鵑花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們做了一些研究。 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次百花姐妹約定春天在「花都」大理壩比美,推選「花王」。杜鵑花家族大,姐妹多,就派她們的佼佼者馬纓花作代表去參加競選。馬纓花覺得自己長得漂亮,不把眾姐妹看在眼裡,因而姍姍來遲。眾花姐妹等的不耐煩,只好開始選舉。待馬纓花梳妝打扮好磨磨蹭蹭到了大壩的時候,「花王」的桂冠早就被山茶花奪去了,氣的馬纓花一氣跑回山上,發誓永遠不下壩。直到後來人們到處美言贊賞她,才把她請下山來。馬纓花,其名來自民間,因其似馬幫領頭馬頭上佩戴的紅綉球而得名。可見,杜鵑受民間百姓的喜愛。 由於杜鵑的廣泛分布和受人喜愛,被稱為「木本花卉之王」。早在公元492年,南北朝時就有著作《本草經集注》記錄了杜鵑花的蹤跡。自唐宋以來,詩人,詞人皆多題詠。美麗的杜鵑花始終閃爍於山野,妝點於園林,自古以來就博得人們的歡心。上自唐宋詩人白居易.杜牧.蘇東坡.辛棄疾,下自明清楊升庵.康熙帝都有贊譽杜鵑花的佳作。大詩人李白見杜鵑花想起家鄉的杜鵑鳥,觸景生情,懷念家鄉,寫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關於杜鵑花和杜鵑鳥,還有個優美而離奇的傳說。相傳遠古時蜀國國王杜宇,很愛他的百姓,禪位後隱居修道,死了以後化為子規鳥(有名子鵑),人們便把它稱為杜鵑鳥。每當春季,杜鵑鳥就飛來喚醒老百姓「塊塊布穀!快快布穀!」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鮮血灑在得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 明朝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亦有記載杜鵑花。明代,清代也有多部記載杜鵑的書。徐霞客在他的游記中也多次提到了它。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價值,早在19世紀末,西方多國就多次派人前往雲南,采走了大量的杜鵑花標本和種苗。其中英國的傅利斯曾先後七八次,發現采走了309種杜鵑新種,引入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愛丁堡皇家植物園誇耀於世的幾百種杜鵑多來自雲南。而1919年傅利斯在雲南發現了「杜鵑巨人」大樹杜鵑。它一棵高25米,胸徑87厘米,樹齡高達280年的大樹砍倒,鋸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帶回國,陳列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里,公開展出,一時轟動世界。發現大樹杜鵑受到國家保護,它是雲南的驕傲,中國國寶。聽老人們說,滿山遍野的杜鵑花,是由於千千萬萬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它記載了那段悲壯的抗戰。 杜鵑花,它已經融入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它成為了歷史的點綴品,又蘊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這祖國的寬闊大地上,西南邊疆的山山水水中,無不閃耀著杜鵑花它迷人的色彩。 --------------- 四.結尾 杜鵑花的研究使我們增長了許多的知識,我們希望杜鵑花的研究能喚起人們對花卉文化的興趣,熱愛自然,熱愛國家。
杜鵑花多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喬木,亦有高僅幾厘米、匍匐於岩石地面的旬行杜鵑、紫背杜鵑,也有高達數丈、繁花萬朵的大樹杜鵑、巨魁杜鵑。杜鵑花的頂成傘形花絮,由數朵鍾狀或漏斗狀的花朵組成,宛如有一個飽滿的綉球。葉片多為革質.大如批把,小似指甲,尚有一種吐尖杜鵑,葉片竟長達70多厘米, 寬20多厘米;果為蒴果,種子細如塵埃,播種須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杜鵑花在雲南生長於海拔800米—4500米的高山、中山、低丘和田野,以滇西部高山種類最為豐富。尤其是高山冷濕地帶。多種常綠杜鵑如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寬鍾杜鵑等各色杜鵑花,常成密集的杜鵑花灌叢和純林,竟有連綿一二十公里盡為杜鵑花「花海」的奇觀。杜鵑花的花期依氣候和各種而不同,低山暖熱地帶多在2—3月開放,中山溫涼地帶多在4—6月開放,高山冷涼地帶多在7—8月開放。因其種類繁多,分布廣泛,生態環境之復雜多樣,杜鵑花的體態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干枝百干;有的鬱郁蔥蔥,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虯龍,蒼勁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紅似火、金光燦燦、晶藍如寶,或帶斑帶點,或帶條帶塊,粉紅的、洋紅的、橙黃色的、淡紫色的、黃中帶紅的、紅中帶白的、白中帶綠的,真是千變萬化,無奇不有。有的濃妝艷服,有的淡著縞素,有的丹唇皓齒,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風姿,儀態萬千。
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重要價值,我國品種豐富的社鵑花資源早就為西洋各國所覬覦。早在19世紀初,他們曾不惜巨資多次派人前來雲南採集標本、種子,現今英國皇家植物園誇耀於世的幾百種杜鵑花系多自雲南採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開之際,英倫士女,往來如梭,流連忘返。
1919年,英國採集家傅利斯在雲南騰沖高黎貢山西坡,意外地發現了他從未見過的「杜鵑巨人」——大樹杜鵑。貪婪之心,驅使他雇來苦力,橫著心,舉起斧,硬將這一株高達25米、胸徑達87厘米、樹齡達280年的大樹杜鵑砍倒,撈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回去,至今仍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里。但在63年之後,1981年2月,科學家又在原址,找到了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鵑花王。後經騰沖縣林業局進一步調查,現有胸徑在1米以上的大樹杜鵑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徑粗達3.07米,樹齡在500年以上。大樹杜鵑的花序是一個十分秀美的花團,水紅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長6厘米—8厘米、口徑6厘米的鍾形花朵組成,花序直徑達25厘米。這項天立地的大樹杜鵑,茂盛的樹冠遮天蔽日,燦爛的花朵美如雲霞,它是雲南的驕傲,它是祖國的驕傲!
⑥ 杜鵑花開花慢,花小,是什麼原因
杜鵑花開花慢,花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土壤酸鹼度不適,溫度不適,水量不適等導致杜鵑花生長出現問題。
簡單介紹杜鵑花的栽培技術:
1、土壤
杜鵑是喜蔭的植物,太陽的直射對它生長不利,所以杜鵑專類園最好選擇在有樹影遮蔭的地方,或者在做綠化設計時,就考慮到這一點,有意地在專類園中配置喬木。杜鵑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但由於各專類園和景觀都要用水泥做道路和鋪裝,使得杜鵑栽植地土壤板結,鹼性嚴重,所以必須把栽植地的土壤進行更換,並加一定量的泥炭土。
長江以北均以盆栽觀賞。盆土用腐葉土、沙土、同土(7:2:1),攙入餅肥、廄肥等,拌勻後進行栽植。一般春季3月上盆或換土。長江以南地區以地栽為主,春季萌芽前栽植,地點宜選在通風、半陰的地方,土壤要求疏鬆、肥沃,含豐富的腐殖質,以酸性沙質壤土為宜,並且不宜積水,否則不利於杜鵑正常生長。栽後踏實,澆水。
2、栽種
杜鵑最適宜在初春或深秋時栽植,如在其它季節栽植,必須架設蔭棚,定植時必須使根系和泥土勻實,但又不宜過於緊實,而且使根莖附近土壤面呈弧形狀態,這樣既可保護植株淺表性的根系不受嚴寒的凍害,又有利於排水。[3]
3、溫度
4月中、下旬搬出溫室,先置於背風向陽處,夏季進行遮蔭,或放在樹下疏蔭處,避免強陽光直射。生長適宜溫度15-25℃,最高溫度32℃。秋未10月中旬開始搬入室內,冬季置於陽光充足處,室溫保持5-10℃,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否則停止生長。[3]
4、澆水
杜鵑對土壤干濕度要求是潤而不濕。一般春秋季節,對露地栽種的杜鵑可以隔2-3天澆一次透水,在炎熱夏季,每天至少澆一次水。日常澆水,切忌用鹼性水,澆水時還應注意水溫不宜過冷,尤其在炎熱夏天,用過冷水澆透,造成土溫驟然降低,影響根系吸水,干擾植株生理平衡。
栽植和換土後澆1次透水,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根部成活生長。生長期注意澆水,從3月開始,逐漸加大澆水量,特別是夏季不能缺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勿積水,9月以後減少澆水,冬季入室後則應盆土干透再澆。
5、濕度
杜鵑喜歡空氣濕度大的環境,但有些杜鵑專類園都建在廣場、道路兩旁,空氣流動快,比較乾燥,所以必須經常對杜鵑葉片進行噴水或對周圍空氣進行噴霧,使杜鵑園周圍空氣保持濕潤。
6、施肥
在每年的冬末春初,最好能對杜鵑園施一些有機肥料做基肥。4-5月份杜鵑開花後,由於植株在花期中消耗掉大量養分,隨著葉芽萌發,新梢抽長,可每隔15天左右追一次肥。入伏後,枝梢大多已停止生長,此時正值高溫季節,生理活動減弱,可以不再追肥。秋後,氣候漸趨涼爽,且時有秋雨綿綿,溫濕度宜於杜鵑生長,此時可做最後一次追肥,入冬後一般不宜施肥。
7、修剪
修剪整枝是日常維護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它能調節生長發育,從而使長勢旺盛。日常修剪需剪掉少數病枝、纖弱老枝,結合樹冠形態刪除一些過密枝條,增加通風透光,有利於植株生長。對於杜鵑園須經常檢查,發現有枯枝、病枝,應及時清除,以減少病蟲害在杜鵑中蔓延。
蕾期應及時摘蕾,使養分集中供應,促花大色艷。修剪枝條一般在春、秋季進行,剪去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病弱枝,及時摘除殘花。整形一般以自然樹形略加人工修飾,隨心所欲,因樹造型。
⑦ 春季杜鵑花的花骨朵老是很小,怎麼能讓其長好開花
春季杜鵑花的花骨朵老是很小,怎麼能讓其生長好開花?春季里杜鵑花的花骨朵一直很小,生長很慢。花苞的外層有很多棕褐色的硬質苞片。出現這種狀況時,該對植株採取哪些措施呢?
土壤營養對杜鵑花花苞起主要作用,尤其是在花苞孕育時期,施肥不要施濃肥,由於杜鵑花的根系弱小,施肥要注意薄肥勤施的原則,如果肥料濃度過大時要先進行稀釋,通過澆水的方式進行澆灌效果最好。在生長期每隔二十天左右給植株施加一次稀薄的液肥,花期前施加少量磷鉀肥。
這就是使杜鵑花花朵變大的幾個措施和注意事項,請你參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們一起學習養花知識,共同分享養花經驗,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學習。
⑧ 杜鵑花新長出來的葉子又小又瘦又黃是什麼原因
發現黃葉後應及時修剪,剪掉病枝、弱枝,將徒長枝進行短截,不僅能促進植株的生長,還可以保證株形完美,枝條分布合理。在栽種時,盡量選擇酸性土壤,生長期間多澆些礬水,或者澆點食醋都可以有效避免葉子發黃現象。
原因
水土偏鹼
北方地區的土壤及水含鹽鹼比較多,而杜鵑花是喜酸花卉,若水土中缺少可溶性的鐵元素,杜鵑就會出現黃葉現象。所以在栽種時,盡量選擇酸性土壤,生長期間多澆些礬水,或者澆點食醋。
杜鵑
每2年左右的春季或秋末翻盆一次,盆土宜用含腐殖質豐富、肥沃疏鬆的微酸性沙質土壤。翻盆時,只換掉1/3的即可,以免土壤環境變化過大,影響植株生長。
及時修剪
杜鵑花每年花後應修剪一次,剪掉病枝、弱枝,將徒長枝進行短截,不僅能促進植株的生長,還可以保證株形完美,枝條分布合理。修剪得當可增強植株的透光性,促進杜鵑開花。
⑨ 杜鵑花的作文 JI
美麗的杜鵑花
「叮零零」上課零聲響了,同學們陸陸續續地坐在座位上。這時,包老師笑咪咪地把一盆美麗的杜鵑花端到講台上說:「同學們這盆杜鵑花好看嗎?」同學們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想包老師在開什麼玩笑,杜鵑是春天開的,現在是秋天,怎麼還有杜鵑花呢?包老師和藹地說:「你們上來看看吧!」同學們一擁而上,將講台桌圍得水泄不通。個個指手畫腳,議論紛紛。
杜鵑花的枝葉鬱郁蔥蔥,有深綠的,有蘋果綠的,還有墨綠色……這綠色的枝葉上還有細小的毛,好像給綠葉穿上了毛茸茸的外衣。一根根的棕褐色的枝葉雖然很小。但是,它能襯托著鬱郁蒼蒼的枝葉。
一朵朵杜鵑顏色都是粉中帶白,好看極了。杜鵑花千姿百態,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很美,如把滿山的杜鵑花看成一幅畫,那化家的本領可真大啊!杜鵑花的花蕊可有趣了,有的胖乎乎,像個小寶寶,有的飽脹的就要破裂似的,有趣極了。杜鵑花的花香沁人心脾。我覺得自己彷彿也是一朵杜鵑花,一陣風吹過,不光是我一朵,滿山的杜鵑花都在翩翩起舞。風停了,我們也停止了舞蹈。我穿著粉中帶白的外衣,在陽光的照耀下,貪婪地吮吸著秋天的雨露,過了一會兒,我才知道,我不是杜鵑,而是看花的人。
啊,杜鵑,你真美麗啊!我愛你——美麗的杜鵑花!
⑩ 杜鵑花葉子變小,節短,疆住了怎麼辦
葉片變小、發黃,掉葉子說明根系受損,造成根系受損,可能有以下原因:
1、澆水過多,造成根系受損。應該控制澆水,土不幹不能澆水。
2、土壤鹼性化,造成根系萎縮。應該換土,並定期(半月左右)澆一次1000倍的硫酸亞鐵溶液或白醋溶液。
3、施肥過量燒壞了根系,只有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