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五龍山杜鵑花
❶ 來丹東帶什麼特產回去
丹東特產如下:
1、東港梭子蟹
東港梭子蟹在冬季洄遊季節個體最為健壯,這時的雌蟹紅膏滿蓋,口感極佳。不管是蒸、煮、炒,或者燉都很美味,是沿海一帶居民餐桌上常見的美味佳餚。
2、丹東杜鵑
丹東杜鵑以獨特的風姿聞名全國,丹東種植杜鵑花的歷史十分悠久,當地的土壤和氣候也很適合杜鵑的生長,來到丹東帶上幾盆杜鵑花回家肯定會受到家中女性的歡迎。
3、丹東板栗
丹東板栗有著近三千年的歷史,其主要有兩個品種,品質更加優良的是油栗,這種板栗的個頭小、易剝皮、口感甜糯,十分好吃,並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
4、東港雜色蛤
丹東大鹿島生產雜色蛤的歷史十分悠久,這里的灘質好,無污染,因此生存的雜色蛤品質上佳。在島上除了可以品嘗到新鮮的雜色蛤,還可以購買到冷凍加工、製成罐頭的雜色蛤回家饋贈親友。
5、林蛙油
林蛙油是丹東的特色產物,它是從當地的雌性林蛙提煉出來的,裡面富含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是美容養顏、滋補身體的佳品。
❷ [高分求解]江西婺源,清華至理坑的山麓上,常見的粉白色花朵叫什麼
這個是杜鵑花的一種 ,也叫映山紅,多為紅色,也有白色,粉色,紫色
杜鵑花科植物
映山紅,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稱得上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為廣泛的。映山紅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稱,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許多贊誦映山紅的美文詩句,如宋代楊萬里的一首「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頌揚了映山紅質朴、頑強的生命力。
中文學名: 映山紅
拉丁學名: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別稱: 杜鵑、紅杜鵑、滿山紅、清明花、清時花、山歸來、山石榴
你可以 到網路里查查。
❸ 霧靈山旅遊資源的開發現狀與保護
霧靈山旅遊資源的開發現狀與保護
摘要:霧靈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北省興隆縣境內,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良的生態環境的確是開展生態旅遊的理想場所。近年來,霧靈山的旅遊資源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開發。但與此同時,由於在開發過程中的某些不當行為導致該地原始的自然環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因此霧靈山旅遊資源的保護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自然資源 開發 破壞 保護
1霧靈山概況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北部承德市興隆縣境內,地理坐標東經117°17′117°35′,北緯40°29′~40°38′。它地處北京、天津、承德、唐山四市之間,距北京140公里,距天津180公里,距唐山148公里,距承德135公里。該區境內山地屬燕山山脈,是燕山山脈的中段,其主峰即坐落在其核心區的中央。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3%,主峰海拔2118米,為燕山山脈主峰。屬溫帶大陸季風型山地氣候,具有雨熱同季、冬長夏短、四季分明、夏季涼爽、晝夜溫差大的特徵。地形地貌的復雜性,決定了氣候的多樣性,「山下飄桃花,山上飛雪花」,「山下陰雨連綿,山上陽光明媚」,「素有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之稱。年平均溫度7.6°C,最熱月平均氣溫17.6°C,是華北「熱海」中的「避暑涼島」。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被屬於我國「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是華北地區植物資源豐富的地區之一,有「天然植物園」、「綠色寶庫」和「天然物種基因庫」之稱。有高等植物168科665屬1870種,有野生動物55科112屬173種。其中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金雕、金錢豹,二類保護動物獼猴、斑羚等國家保護動物18種,其他級別重點保護動物121種。
2旅遊資源概況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碧潭為脈絡,文物古跡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靜態景觀與動態景觀相協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風格獨特的生動畫 卷。這里山巒重疊,山清水秀,恬靜瑰麗,曲流溪澗,晶瑩碧透,煙霧浩渺,吐珠濺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畫。置身其中,峽谷壁立,石徑縈回,溝壑幽深。春天,萬物復甦,鳥語花香,花紅柳綠,蜂蝶纏繞,杜鵑花、丁香花、忍冬花等競相開放,奼紫嫣紅,即使是綠色,也顯出濃淡不同的色彩和層次,依照山的海拔高度的不同,花一層層的開,樹一層層的綠,到處一片生機盎然,讓您感到親近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夏日,山外驕陽似火,山內則樹木蔥郁,金蓮花如金鋪地,銀蓮花似玉漫坡,涼風送爽,飛瀑流泉,潭幽溪清。天然林遮陽蔽日,人工林木質芳香,強烈的陽光,經過層層疊疊枝葉的過濾,灑在大地上也只剩下幾個溫柔的光點。來此避暑納涼,會讓您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秋天,山下一片翠綠,山上的樺樹、落葉松已變的金黃,山腰的山楊、五角楓、櫟樹,一層層地變黃、變紅、變紫。放眼望去,片片紅葉,串串碩果,點點簇簇地鑲嵌在峰嶺層疊之間,似碧波上飄浮的片片紅帆,又似藍天上飄盪的朵朵霞雲。來此觀光,不僅可以看到層林盡染的多彩之秋,而且還可以採摘山珍野果,大飽口福。冬天,崇山峻嶺,銀裝素裹,玉樹冰花,茫茫林海一派北國風光,蒼松翠柏雪中剛勁挺拔,幽韻清冷,更顯出霧靈山凜然飄逸的冷峻神態。
3開發現狀
現已開發4個以生態旅遊為主的景區和100多個景點,即仙人塔景區、五龍頭景區、龍潭景區和清涼界景區。近年來,管理和建設力度日趨加大,游、購、娛、吃、住、行六大功能基本配套,並具備一定規模。每年都吸引了眾多的遊人來這里旅遊度假、參觀考察、覽勝觀光。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先後投資6000多萬元,對景區內公路、游覽步道、景區各類標志牌等設施進行了徹底改造,極大地豐富了景區科學文化內涵,凸現獨特的生態品位,繼承和弘揚了悠久的燕山文化。近年來,保護區推出以天然氧吧、消夏避暑、科學考察為主體的健康生態游活動,讓遊人在山水環抱之中返樸歸真,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領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真諦。讓霧靈山成為人們回歸自然、生態旅遊的絕佳的旅遊勝地。霧靈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國共有林業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4 個, 河北省有1個,霧靈山是河北省唯一的林業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界,壺口瀑布,霧靈山頂的雲霧繚繞景觀等都是開發了的比較好的旅遊地,歪桃峰等,還有山上的植被變化都是較好的旅遊景觀。除此之外,交通設施的開發,以及住宿條件,農家樂的開發,即為遊人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可貴的機會。
4旅遊資源的破壞
近些年來,由於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道路設施的建設,住宿地的建立。對植被造成了比較嚴重的破壞,比如,在硬化道路的兩側,植被的根部,樹葉等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另外,由於人為的介入,使得霧靈山的動物基本上絕跡,很多大型的哺乳動物現在都很難再見到。植被的種類比起以前明顯減少。水資源由於人工瀑布的開發,導致水資源不能正常的蓄積以及補給河流。破壞了水資源的更新與循環。水質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進而影響到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用水。綜上所述,霧靈山的旅遊資源雖然的到了較好的開發,但與此同時,自然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5旅遊資源的保護
由於旅遊資源尤其是自然資源本身具有易被破壞性,同樣霧靈山的旅遊資源也具有這樣的特點,所以霧靈山旅遊資源的保護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上述情況。我覺得首先在開發旅遊道路的同時應該建立防護網,保護周圍的植被,第二,還得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建築應該順應地勢的發展。第三,在沿路應該多設立一些垃圾箱,方便遊人丟棄垃圾。另一方面也保護了環境。第四,我覺的應該禁止車上山頂,這樣可以避免汽車尾氣破壞山頂的自然環境。還有,沿路附近的山莊應該加強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在各方面做好環保工作。,在排水,垃圾處理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設備和體系。不讓廢水和垃圾,流入河流,造成污染。還有要改變各山莊的衛生條件,以吸引更多的遊客。
綜上所述,霧靈山作為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在科研,觀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具有重大的意義。做好開發和保護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希望所有政府部門,和機關人員,旅遊者,當地農民都參與到保護的工作中來。
❹ 婺源杜鵑花什麼時候開花
杜鵑花花期4-5月,果期6-8月。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❺ 霧靈山植物介紹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興隆縣,西北部與北京市交界,距北京130公里,天津168公里(津薊高速)。總面積1.44萬公頃,是河北省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溫帶森林生態系和獼猴分布北限」。1995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路,2002年被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4年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全國林業科普基地」。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83%,主峰海拔2118米,為燕山山脈主峰。屬溫帶大陸季風型山地氣候,具有雨熱同季、冬長夏短、四季分明、夏季涼爽、晝夜溫差大的特徵。地形地貌的復雜性,決定了氣候的多樣性,「山下飄桃花,山上飛雪花」,「山下陰雨連綿,山上陽光明媚」,「素有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之稱。年平均溫度7.6°C,最熱月平均氣溫17.6°C,是華北「熱海」中的「避暑涼島」。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被屬於我國「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是華北地區植物資源豐富的地區之一,有「天然植物園」、「綠色寶庫」和「天然物種基因庫」之稱。有高等植物168科665屬1870種,有國家一類保護植物人參等,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的物種10個。有野生動物55科112屬173種。其中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金雕、金錢豹,二類保護動物獼猴、斑羚等國家保護動物18種,其他級別重點保護動物121種。是理想的科學研究、教學實習、科普教育基地。保護區內景色優美,負離子含量高,氣候宜人,空氣清香甘甜,是一個絕佳的森林旅遊勝地。雄、奇、秀、美是對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旅遊資源的高度概括。現已開發4個以生態旅遊為主的景區和100多個景點,即仙人塔景區、五龍頭景區、龍潭景區和清涼界景區。近年來,管理和建設力度日趨加大,游、購、娛、吃、住、行六大功能基本配套,並具備一定規模。每年都吸引了眾多的遊人來這里旅遊度假、參觀考察、覽勝觀光。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碧潭為脈絡,文物古跡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靜態景觀與動態景觀相協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風格獨特的生動畫卷。這里山巒重疊,山清水秀,恬靜瑰麗,曲流溪澗,晶瑩碧透,煙霧浩渺,吐珠濺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畫。置身其中,峽谷壁立,石徑縈回,溝壑幽深。春天,萬物復甦,鳥語花香,花紅柳綠,蜂蝶纏繞,杜鵑花、丁香花、忍冬花等競相開放,奼紫嫣紅,即使是綠色,也顯出濃淡不同的色彩和層次,依照山的海拔高度的不同,花一層層的開,樹一層層的綠,到處一片生機盎然,讓您感到親近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夏日,山外驕陽似火,山內則樹木蔥郁,金蓮花如金鋪地,銀蓮花似玉漫坡,涼風送爽,飛瀑流泉,潭幽溪清。天然林遮陽蔽日,人工林木質芳香,強烈的陽光,經過層層疊疊枝葉的過濾,灑在大地上也只剩下幾個溫柔的光點。來此避暑納涼,會讓您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秋天,山下一片翠綠,山上的樺樹、落葉松已變的金黃,山腰的山楊、五角楓、櫟樹,一層層地變黃、變紅、變紫。放眼望去,片片紅葉,串串碩果,點點簇簇地鑲嵌在峰嶺層疊之間,似碧波上飄浮的片片紅帆,又似藍天上飄盪的朵朵霞雲。來此觀光,不僅可以看到層林盡染的多彩之秋,而且還可以採摘山珍野果,大飽口福。冬天,崇山峻嶺,銀裝素裹,玉樹冰花,茫茫林海一派北國風光,蒼松翠柏雪中剛勁挺拔,幽韻清冷,更顯出霧靈山凜然飄逸的冷峻神態。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先後投資6000多萬元,對景區內公路、游覽步道、景區各類標志牌等設施進行了徹底改造,極大地豐富了景區科學文化內涵,凸現獨特的生態品位,繼承和弘揚了悠久的燕山文化。近年來,保護區推出以天然氧吧、消夏避暑、科學考察為主體的健康生態游活動,讓遊人在山水環抱之中返樸歸真,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領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真諦。讓霧靈山成為人們回歸自然、生態旅遊的絕佳的旅遊勝地。
自然保護區是國家政府選定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生態系統,並對其進行自然保護、科學研究、綜合利用的特定區域。保護區分國家級和省級等。霧靈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國共有林業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4 個, 河北省有1個,霧靈山是河北省唯一的林業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霧靈山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對象為「溫帶森林生態系統和獼猴分布北限」。溫帶森林生態系統是指霧靈山位於蒙古、東北、華北三大植物區系交匯處,各種植物成分兼而有之,生態系統復雜多樣,成為溫帶生物多樣性的保留地和生物資源寶庫。獼猴分布北限是指霧靈山以北,世界上再也沒有野生靈長類生存了,雖然日本的北海道和新疆的石河子也有獼猴,但都只是人工放養的。
霧靈山不僅是獼猴分布北限,而且還是南北動物的走廊和許多南方動物的分布北限,如勺雞、果子狸等,同時,還是許多北方代表動物的分布南限,如花尾榛、攀雀等。霧靈山有高等植物168科665屬187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人參,二級保護植物有核桃,三級保護植物有核桃楸、野大豆、青檀等8種。有陸生脊椎動物161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雕、金錢豹兩種,二級保護動物有禿鷲、獼猴、斑羚等15種,霧靈山這座活的自然博物館可讓大家一飽眼福。
自然保護區具有三大功能,即保育功能、研究功能和旅遊功能。
保育功能:保護、恢復和豐富區內一切自然資源,自然環境、自然和人文景觀,以供國民及後代子孫共享,為自然科學研究提供豐富的材料,為生態旅遊提供良好的場所,維持本地區生態平衡,促進本地區可持續發展。
研究功能:通過對區內地質、氣象、生物多樣性等的研究,為利用自然、開展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奠定基礎。
旅遊功能:即發揮自然保護區資源和環境優勢,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研究成果,讓國民走進自然,寓教於游,接受大自然的熏陶與教育。
過去自然保護區只進行保育與研究,沒有開展旅遊,保護區貧困落後。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打破了過去「封閉」、「死保」的陳舊觀念,確立了「以保護為根本,以發展促保護,保護與發展相結合,適度開展生態旅遊」的指導思想,在保護區內劃定生態旅遊區域,建立霧靈山森林公園。
1.地理位置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北部承德市興隆縣境內,地理坐標東經117°17′~117°35′,北緯40°29′~40°38′。它地處北京、天津、承德、唐山四市之間,距北京140公里,距天津180公里,距唐山148公里,距承德135公里。該區境內山地屬燕山山脈,是燕山山脈的中段,其主峰即坐落在其核心區的中央。
2.地質
霧靈山地區在距今18.5~8.5億年前的遠古時代為古燕遼海;在距今8.5~5.7億年前隆起為陸地;在距今5.7~4.5億年前的古生代又下降為海,稱為華北淺陸表海;從4.5億年以後,本地區又隆起成為陸地,並接受了長期陸相沉積;在中生代晚期(距今1.4~0.65億年前),本區發生岩漿侵入,地質上稱燕山期岩漿侵入,伴隨著中生代的造山運動(稱為燕山運動)和新生代的造山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地殼隆起,斷層活動劇烈,岩漿大規模侵入,形成巨大岩基,霧靈山為活動規模最大者,構成了燕山山脈的主體。其走向與燕山山脈一致,由東北至西南,並有大規模侵入體穿插.在各大山脊的西至西南方向廣泛發育了第四紀冰期中冰凍風化而成的古石海(亂石窯)。岩石成份,岩漿岩類以花崗岩、正長岩、玄武岩為多;沉積岩類以石灰岩、頁岩、砂岩為多;變質岩類以片麻岩為多。
3.地貌
中生代的燕山地殼運動和新生代的地殼運動,加速了山地的相對升高。自震旦紀以來即處於上升之中,使前震旦紀花崗岩和片麻岩大面積裸露地表,形成了霧靈山獨特的地貌特徵。霧靈山層巒疊嶂,?主峰海拔2118.2米,最低海拔450米(連易寨),高差達1668.2米。大部分山峰在1600米以上。主峰一帶明顯突出,其外圍呈中低山巒,地貌十分復雜,即有陡峭山脊山峰,又有平坦的山頂台地(蓮花池),還有山間小盆地(魚鱗溝、老虎溝)、深溝狹谷( 北雙洞以西)?、緩坡寬谷(三岔口、龍爪溝、干木溝、東西孤石)、山麓階台(東梅寺、陳家莊、大溝、花園)等。主山脊呈南北走向,只有冰冷溝呈東西走向。低山谷呈東西走向居多。?溝谷呈「V」字形,寬度由十幾米至數百米不等。地形北高南低並呈西北向東南傾斜之勢。坡度多在25°~40°之間。
4.氣候
霧靈山屬暖溫帶濕潤大陸季風區,具有雨熱同季、冬長夏短、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的特徵。地形地貌的復雜性,決定了氣候的多樣性,「山下飄桃花,山上飛雪花」,「山下陰雨連綿,山上陽光明媚」,素有「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之稱。年平均氣溫7.6°C,最冷月在一月,平均氣溫-15.6°C,絕對低溫為-25°C~-28°C;最熱月在7月,平均氣溫17.6°C,絕對高溫一般為36°C~39°C。日均氣溫穩定,超過10°C的日期約在5~10月。≥10°的C積溫3000°C~3400°C。年均日照2870小時。霧靈山山體高大,森林茂密,成為南北氣候交匯帶,夏秋季節季雲霧彌漫,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763毫米,?局部可達900毫米。年均蒸發量1444毫米,平均相對濕度60%。。無霜期120~140天,初霜始於十月上旬,晚霜終於4月中旬。
5.土壤
霧靈山土壤分典型褐土、淋溶褐土、棕色森林土、次生草甸土四種類型,母質多為坡積母質。
6.水文
霧靈山為燕山山脈的主峰,地勢高聳,為許多河流的發源地之一。本區地層岩石透水性較差,降水以主峰為中心呈輻射狀流出,且地下水溢出點分布比較廣泛,幾乎溝溝有水,水流常年不斷。區內森林滿山,遍地清泉,溪流遍布,流水潺潺,水資源十分豐富。一條綿亘高聳的分水嶺自東向西經主峰後折向西南,把全區分成南北兩部分。分水嶺北面的水系又分為兩支,東部的降水經流水溝、樁木溝、花園溝、大石頭溝、字石溝、杵榆溝、南峪溝匯入安達木河,經潮河入北京密雲水庫;西部的降水經三岔口、北火道、北松樹峪溝、魚鱗溝、蔞子溝、北花峪溝、水頭子溝,匯清水河流入密雲水庫。它們均屬海河水系,集水區面積7752.6hm2。南面的降水經冰冷溝、煤嶺溝、八道河,娘娘窪、干木溝、五叉溝、仙塔溝、塔西溝、攔馬牆溝匯入柳河,經灤河入河北省的潘家口水庫,屬灤河水系,集水區面積6557.6hm2。霧靈山是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的重要生態屏障。霧靈山地處潮白河和灤河上游,是這兩大水系的重要補水區,潮白河入密雲水庫,是北京市的重要水源,灤河入潘家口水庫和大黑汀水庫,是天津、唐山等地的重要水源。據測定,僅森林枯落物層每年至少涵養凈化水139.697萬噸,其中入密雲水庫83.523萬噸(密雲水庫為北京市提供70%的飲用水),入潘家口水庫56.174萬噸。這里森林的水源涵養作用對北京、天津、承德、唐山四個城市的用水具有重要的影響。
霧靈山歷史上曾稱伏凌山、孟廣硎山、五龍山,明代始稱霧靈山。自夏殷代以來就有人煙居住。霧靈山地處我國古代山戎、東湖、拓撥、契丹等北方少數民族與幽燕漢族交往之地。霧靈山因其特點和所謂的靈性,歷史上就有許多文人騷客吟頌霧靈,來此游覽,並被她的險峻所折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唐朝進士祖詠都曾到過霧靈山,贊美過她的雄渾和壯美。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稱「伏凌山(霧靈山)甚高峻,嚴障寒深。陰崖積雪,凝冰夏結,故世人因以名山也」。古人另稱霧靈山「其山陡峻,峰巒拱列」。顧炎武在《昌平山水記》中也稱霧靈山「其山高峻,有雲霧蒙其上,四時不絕」,這也可能就是稱為霧靈山的原因吧。還稱霧靈山「上多奇花,又名萬花台,山之左右峰巒拱列,深松茂柏」。
霧靈山也曾是一座佛山,據記載,霧靈山在宋代就建有寺院,修建了諸多廟宇,「有僧道萬餘人」,元代曾有僧道來此做佛事,《昌平山水記》記載「文宗(元)命西僧於霧靈山作佛事一月,而其絕頂可瞰塞內」。現存的寺廟遺址有:紅梅寺、鍾古院、雲峰寺等,在當時被稱為下院、中院和上院。相傳過去在紅梅寺「有名和尚三千六,無名和尚賽牛毛」,這就說明在當時霧靈山一帶僧道甚多,香火旺盛。據《長安客話》記載,「霧靈山有雲峰寺,相傳寶志公錫於此」。
到明代,霧靈山為邊關重地。明洪武年間,中丞劉基(字伯溫)巡視邊陲重鎮曹家路時,曾登臨霧靈山,行至半山勞累煩熱,歇於一巨石下,忽覺一陣涼風襲來,疲勞頓覺消失,隨賜「霧靈山清涼界」。二百年後的明崇禎八年,後人在此石上刻字銘古,成為京東特有石質巨碑,人稱「大字石」,上刻有「霧靈山清涼界」六個大字,每字約四平方米,豪放灑脫,蒼勁有力,另外還有許多不同型號的小字,內容大都是守關將士的名字和詩句。
霧靈山山體高大,崖懸壁險,具有一定的軍事防禦價值,又處於邊關,所以霧靈山上就建有許多長城,大都是明長城,現存近百公里。有黑谷關、龍門關等關口。除長城外,在高山險峰上建有許多烽火台,現在可以看到破壁殘垣。
清順治二年,霧靈山被劃為清東陵的「後龍風水禁地」,封禁長達270年。清東陵陵區佔地2500平方公里,分後龍和前圈兩部分。其中陵寢後龍,是風水來龍之地,它從陵後的長城開始,向北經過清東陵的少祖山霧靈山。整個後龍地帶山巒起伏,群峰疊翠,奇峰秀嶺,縱橫交錯,風景異常美麗。清王朝為了保護清東陵,這包括後龍區的保護,後龍的邊界標志主要是木樁和界石,其中木樁分為紅、白、青三種,紅樁為內界,白樁為外界,青樁在白樁10華里之外,每青樁上寫「後龍風水重地」,規定「凡木樁以內,軍民人等不準越入設窯燒炭,各宜凜遵。如敢故違,嚴拿從重治罪」。定霧靈山為官山,清王朝為了加強霧靈山的保護,專設牆子路和曹家路二兵營重兵守護後龍一帶安全。通過清王朝的嚴密防護措施,在清東陵的二百多年的歷史中,沒有發生過重大火災,這無疑對霧靈山森林資源的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
霧靈山隨著長時間的封禁,宋元時期所修的廟宇,也開始荒廢敗落。這段時期人文歷史遺跡較少。清聖祖康熙帝在《曉發古北口 望霧靈山》一詩中寫道「流吹凌晨發,長旗出塞分,遠峰猶見月,古木半籠出,地迥疏人跡,山回簇馬群,觀風當夏景,澗草自含薰」。從詩中可以看到,當時看到的只是山景樹木,人跡稀少。
霧靈山在清王朝長時間的封禁下,霧靈山的居民被迫遷出,這就給森林的生長創造了條件,森林、野獸在無憂無慮的生長著。霧靈山形成了「森林滿山,樹木遮天,野獸無數、遍地湧泉」的壯麗景觀。
隨著清王朝的衰敗,作為皇家風水禁地的霧靈山也隨之開禁開墾。清末宣統二年(1910年)因朝廷財政睏乏,遂將東陵范圍內的「風水地」允許清兵開墾。由於開荒種地,時常引起山火,一著就是幾個月,不下大雨火不滅,原始森林遭到了破壞。到後來,直系和奉系軍閥混戰,霧靈山又遭到了戰火的洗劫,破壞十分嚴重。
抗日戰爭時期,霧靈山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1938年2月9日,毛澤東同志指示八路軍前方總部:「以霧靈山為中心開辟游擊區,創建敵後根據地」,八路軍第四縱隊便從平西齋堂出發東進,開進霧靈山,以霧靈山為中心開展游擊戰爭,創建了興(隆)灤(平)豐(潤)、承(德)興(隆)平(泉)等八個抗日聯合政府。
日軍採取「囚籠政策」,製造無人區,把山上的老百姓趕下山,進入「人圈」,不斷放火燒山,試圖割斷我軍民聯系。日寇以「鐵壁合圍」、「梳篦清剿」的慘無人道的手段欲達到「民匪隔離」的目的,但是霧靈山區的人民的抗日烈火始終沒有被撲滅,堅持抗戰。
1948年,霧靈山經歷了37年血與火的洗禮,終於回到了人民的懷抱,給霧靈山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解放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霧靈山,為了建設霧靈山,發展霧靈山,保護好這快綠色寶地,1950年始建森林經營機構,成立霧靈山森林經營所,全面開展封山育林,荒山造林。為了更好的建設和經營霧靈山這寶貴的森林,1962年為林業部直屬實驗林場,並將主峰周圍8000畝劃為自然保護區。隨著國家形勢和政策的變化,霧靈山的建制也經歷了不同的變化。改革開放後,黨和政府愈來愈重視環境建設,意識到林業的重要地位,1984為省級保護區,1988年為國家級保護區,霧靈山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時期,1995年霧靈山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網路組織。
霧靈山自建立保護區以來,就注重綠色文化的挖掘和建設。經過多年的保護和建設,森林資源不斷增加,形成了以生態為主的自然文化。霧靈山那分布明顯的植被帶譜,豐富的生物群落,雄奇秀麗的自然山水,壯觀俊秀的奇峰怪嶺都緣自這森林、這綠色、這自然。
霧靈山自然保護區共區劃出三個區域: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
1、核心區, 面積4136.8公頃,占總面積的28.9%。屬天然林區,主要植被有闊葉林、針葉林、針闊混交林、草甸,是保護植物分布較集中的區域,是被保護動物的重要棲息地。
2、緩沖區,面積2545.4公頃,占總面積的17.8%。以天然闊葉林為主,分布少量人工林。
3、實驗區, 面積7628.0公頃,占總面積的53.3%。以天然闊葉林為主,大部分人工油松、落葉松林分布在該區。
❻ 十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全省共有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鞍山千山、鴨綠江、金石灘、興城海濱、大連海濱—旅順口、鳳凰山、本溪水洞、青山溝、醫巫閭山、紅海灘、葦海、望兒山、仙人島、大青山、赤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沈陽。著名建築:沈陽清故宮 東陵 北陵 興城寧遠衛城。
沈陽:沈陽故宮、昭陵、福陵、怪坡、沈陽植物園、「九一八」事變紀念館、張氏帥府
鞍山:千山、湯崗子溫泉、東山城市森林公園、岫岩葯山風景區、海城白雲山風景區、二一九公園、玉佛苑
錦州:醫巫閭山風景區、遼沈戰役紀念館、筆架山
遼陽:湯河旅遊風景區、核伙溝自然風景區、石洞溝森林公園、參窩水庫旅遊區、喀斯特古溶洞—觀音洞、姑嫂城冷地、冷洞奇觀
大連:冰峪溝、棒棰島、老虎灘海洋公園、極地海洋動物館、森林動物園、海王九島、蛇島
撫順:夏湖風景區、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雷鋒紀念館、皇家極地海洋世界、高爾山
本溪:本溪水洞、關門山、怪石洞、平頂山、佛頂山、九頂鐵剎山
丹東:青山溝、大鹿島、五龍山、鳳凰山、抗美援朝紀念館、五龍背溫泉
盤錦: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紅海灘
朝陽:桃花山風景區、努魯爾虎山自然保護區
營口:月亮湖公園、仙人島、望兒山
鐵嶺:清河省級旅遊度假區、象牙山風景區
阜新:那木斯萊自然保護區、烏蘭木圖山、大清溝水庫旅遊景區
葫蘆島:將軍湖、柏山風景區
❼ 江西省東北部的婺源有什麼優美的景色呢
婺源的景點多而分散,以油菜花海、徽派建築、明清古宅、金秋紅葉最為著名。人們習慣性地把婺源的旅遊分為東、北、西三條線。
東線景點:李坑—汪口—江灣—曉起—江嶺—慶源—五龍山
北線景點:理坑—卧龍谷—靈岩洞—彩虹橋—洪村—思溪、思延村
西線景點:文公山—嚴田—鴛鴦湖—長溪—石城
二、篁嶺景區門票140,進出都要坐一段長長的索道。雖然天氣陰雨綿綿,篁嶺還是給了我們太多驚喜。概括而言,這里有鼓浪嶼的文藝小資,有重慶山城的錯落別致,有徽州特有的白牆青瓦,有遠播盛名的篁嶺曬秋……即便冒雨遠行,我們也覺值得。
經過兩座橋,又轉回天街,一路風景自然美不勝收。天街上的小吃都各有故事,好多店面前播放著主人家參加電視綜藝節目的畫面,營造出一種遊客與明星零距離的榮幸感:上過電視的小吃就在眼前,還不趕快嘗嘗嗎?
也為避雨,也為墊墊肚子,最大的原因還是饞——我們品嘗了特色酸奶,大肉串,還有霸王腸。回家後小朋友時不時學一下霸王腸小老闆的吆喝,惟妙惟肖,把全家逗得捧腹:秘制霸王腸,好吃沒商量,不吃霸王腸,回家悔斷腸,不想悔斷腸,你就嘗一嘗,新鮮的花豬肉,自家穿自家灌的喲……
❽ 五龍河景區電話多少冬季開放嗎
電話:0719-6352111 景區地址: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安家鄉 冬季開放
❾ 遊玩尋龍河小鎮的作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五龍河山奇水秀,更富有傳奇色彩的龍文化。境內有鄖西猿人之家的「白龍洞」,絕龍嶺、黃龍洞、黑龍碥等諸多龍的傳說,而流域內主要有蒿坪河、安家河、楊家河、激浪河等支幹流,「五龍河」因此而得名。「五龍河」水質清澈、晶瑩剔透,景區內潭瀑相連,又被譽為「鄂西北的九寨溝」。
五龍河由五大景區組成:分別是龍門景區、龍潭景區、龍峽景區、龍女景區、龍宮景區。每個景區都有它的獨特風韻,每個景區都有它的絕妙景觀。整個五龍河峽谷,山岩陡峭、峽谷幽深,飛瀑疊泉、水流湍急,鍾乳怪石,棧道崎嶇。當您步入五龍河大峽谷時就有一種心曠神怡、心花怒放的感覺,一切塵世間的煩惱和憂郁悉盡拋在腦後。
龍門景區
從安家鄉政府經過6.5公里的旅遊路,即可到達龍門景區。龍門景區從楊家河五龍湖到楊四廟全長3.5公里,有五龍門、柱、湖、河、溪、瀑、潭美景。五龍山門也就是五龍柱,它高八米、直徑1.3米,由五根五色龍柱組成,它就是五龍河景區的標志建築。山門中間是黃龍作飛狀,標志著黃龍騰飛,寓意著安家是中國黃姜之鄉,左右分別排著纏壯紅龍、行狀青龍、升狀黑龍、降狀白龍。見了龍王應頂禮摹拜,求龍風調雨順,方可安定人心,洗塵世煩惱,去內心浮躁。這是進入五龍河大峽谷的第一道關。走過五龍柱,一個靜若倩女的「五龍湖」展現在眼前,兩岸的山峰倒映在水中,煞是好看。湖面上停泊著幾條小船,你可盪舟湖面,槳落漣起,花巷觀魚,百鳥爭鳴,情侶偎依,穿行在柳條與花木叢中,觀景吟詩,談笑風生,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餐飲大自然恩賜的美宴。
到達山岩狹窄處,便可棄舟登岸,沿著河岸汲水前行,眼前突兀聳立一座石峰,山峰如蒼龍望天,昂首挺胸地把守在龍門之處,這就是鎮峽門神,傳說進此峽谷,必先拜門神,方可保你一路平安,百事不生,否則你將心神不定,被峽穀神秘陰森的景象所驚嚇生病。這河神高5米有餘,石頂的雜樹象龍須一樣生長著,杜鵑花開著粉白花象蛟龍的牙齒,石峰下是一潭靜靜的綠水,潭水清沏見底,潭底魚兒戲耍,須尾可見,遊人們只能順著獨木橋進入龍門,恰似進入龍的腸道肚一般,使人感到膽顫心驚。兩岸峽谷,岩畫迭出,「白馬岩中出,黃牛壁上耕」,誰能看得懂,「雲山依依看皆美,竹樹蕭蕭畫不成」,哪個能破譯?攀過懸乎乎的「手扒岩」,逆水而上,萎萎的芳草,艷艷的野花和錯落有致的臘梅花樹,一路相隨,太陽透過山峰照在五龍河上,折射出一串串神奇的光環,各種鳥兒此起彼伏地演奏著「五龍河」旅遊曲,使人感到極度舒坦。
轉過一道山嘴就看到了雄偉的「母子山」。一座高大的山峰的腳下偎依著一座小石山,大小山峰形狀相同,小山峰聳立在兩條山溝的交匯之處,又象一座威武的將軍把守在三岔路口,交匯處有一座石板蓋成的「楊四廟」,廟旁有一巨形碾盤,當年這「楊四廟」也是人們祭奠楊四郎的香火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