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紫羅蘭酯
A. 乙酸與指示劑作用的化學方程式
酸鹼指示劑是檢驗溶液酸鹼性、酸鹼滴定反應等操作中常用的化學試劑,我們應該對它有個全面的認識。
一、 酸鹼指示劑的含義
酸鹼指示劑是一類在其特定的PH值范圍內,隨溶液PH值改變而變色的化合物,通常是有機弱酸或有機弱鹼。當溶液PH值發生變化時,指示劑可能失去質子由酸色成分變為鹼色成分,也可能得到質子由鹼色成分變為酸色成分;在轉變過程中,由於指示劑本身結構的改變,從而引起溶液顏色的變化。指示劑的酸色成分或鹼色成分是一對共軛酸鹼。酸鹼指示劑常分為三種:雙色指示劑如甲基橙、單色指示劑如酚酞和混合指示劑。
二、 酸鹼指示劑的發現
三百多年前一天清晨,英國科學家波義耳在去實驗室做實驗時,順便把一盆鮮美的紫羅蘭帶進了實驗室並放到了實驗桌上。當他從大瓶里傾倒鹽酸時,大量的白霧冒出,刺鼻的氣味彌漫整個實驗室,還有少許鹽酸濺到鮮花上。他為了挽救鮮花,就把它放到水裡清洗,一會兒他發現紫羅蘭的顏色變紅了。當時波義耳既感到新奇又感到興奮,他認為:可能是鹽酸使紫羅蘭變紅的。於是,他把紫羅蘭的花瓣放到幾種不同的稀酸中,結果現象完全相同。由此他推斷,酸都能使紫羅蘭變紅。偶然的發現,激起了科學家的求知慾望,他又用其它花瓣做試驗,並製成多種顏色的不同花瓣的水或酒精浸液,有些浸液遇酸變色,有些浸液遇鹼變色,這樣就可以用它們來檢驗某溶液的酸鹼性。他從苔鮮中提取的紫色浸液就是最早的石蕊試液,稱之為指示劑。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許多其它的指示劑也相繼被其他科學家所發現。 三、 酸鹼指示劑的變色原理及變色范圍 1. 變色原理 酸鹼指示劑是有機弱酸或有機弱鹼,屬於弱電解質。它們在溶液中的電離平衡可用下式表示: H In H+ + In- In OH In+ + OH- 式中H In (或In OH)代表某種酸(或某種鹼)指示劑。例如 H In代表弱酸性指示劑,其電離方程式和顏色變化可以寫成: H In H+ + In-
分子顏色(酸色) 離子顏色(鹼色)
KHIn=[H+][In-]/[HIn] pH=pKHIn + lg([In-]/[HIn])
[In-]/[HIn]=在鹼性溶液中的顏色/在酸性溶液中的顏色=KHIn/[H+]
在一定溫度下KHIn是一個常數,上式說明[In-]/[HIn]是[H+]的函數,因此,[H+](或介質的pH)的任何變化必將引起[In-]/[HIn](或指示劑顏色)的變化。同時也伴隨著指示劑的異構平衡移動,因共軛酸鹼具有不同的結構及顏色,所以發生顏色的變化。
當[In-]=[HIn]時 [H+]=KHIn 即pH=pKHIn ,由此算得的pH值,就是指示劑的變色點。
2.變色范圍
在實際工作中,肉眼是難以准確地觀察出指示劑變色點顏色的微小的改變。人們目測酸鹼指示劑從一種顏色變為另一種顏色的過程,只能在一定的pH變化范圍內才能發生,即只有當一種顏色相當於另一種顏色濃度的十倍時才能勉強辨認其顏色的變化。在這種顏色變化的同時,介質的pH值則由一個值變到另一個值。當溶液的pH值大於pKHIn時, [In-]將大於[HIn]且當[In-]/[HIn]=10時,溶液將完全呈現鹼色成分的顏色,而酸色被遮蓋了,這時溶液的 pH=pKHIn + 1。同理,當溶液的pH值小於pKHIn時, [In-]將小於[HIn]且當[In-]/[HIn]=1/10時,溶液將完全呈現酸色成分的顏色,而鹼色被遮蓋了,這時溶液的 pH=pKHIn - 1。可見溶液的顏色是在從pH=pKHIn - 1到 pH=pKHIn + 1的范圍內變化的,這個范圍稱為指示劑的變色范圍即變色域。在變色范圍內,當溶液的pH值改變時,鹼色成分和酸色成分的比值隨之改變,指示劑的顏色也發生改變。超出這個范圍,如pH≥pKHIn + 1時,看到的只是鹼色;而在pH≤pKHIn - 1時,則看到的只是酸色。因此指示劑的變色范圍約2個pH單位。由於人的視覺對各種顏色的敏感程度不同,加上在變色域內指示劑呈現混合色,兩種顏色互相影響觀察,所以實際觀察結果與理論值有差別,大多數指示劑的變色范圍小於2個PH單位。
酸鹼指示劑
變色范圍
pKHIn
顏色
濃度
用量
酸色
鹼色
(滴/10mL試液)
百里酚藍
(麝香草酚藍)
1.2~2.8
1.65
紅
黃
0.1%的20%酒精溶液
1~2
甲基黃
2.9~4.0
3.3
紅
黃
0.1%的90%酒精溶液
1
甲基橙
3.1~4.4
3.40
紅
黃
0.05%的水溶液
1
溴酚藍
3.0~4.6
3.85
黃
藍紫
0.1%的20%酒精溶液或其鈉鹽水溶液
1
甲基紅
4.4~6.2
4.95
紅
黃
0.1%的60%酒精溶液或其鈉鹽水溶液
1
溴百里酚藍
(溴麝香草酚藍)
6.2~7.6
7.1
黃
藍
0.1%的20%酒精溶液或其鈉鹽水溶液
1
中性紅
6.8~8.0
7.4
紅
黃
0.1%的60%酒精溶液
1
酚紅
6.7~8.4
7.9
黃
紅
0.1%的60%酒精溶液或其鈉鹽水溶液
1
酚酞
8.0~10.0
9.1
無
紅
0.5%的90%酒精溶液
1~3
百里酚酞
(麝香草酚酞)
9.4~10.6
10.0
無
藍
0.1%的90%酒精溶液
1~2
四、常見的酸鹼指示劑
在測定溶液的PH值時,也常用廣泛pH混合指示劑,它是把許多范圍不同的指示劑混合起來,使其在不同的PH值范圍內顯示不同的顏色。混合指示劑利用了顏色之間的互補作用,具有很窄的變色范圍,且在滴定終點由敏銳的顏色變化。為了使用方便起見,也可用混合指示劑溶液將試紙潤濕,涼干製成PH試紙供測試之用。
混合指示劑配製方法
不同pH值下呈現的顏色
0.1g溴麝香草酚藍、0.1g甲基紅、0.1gα-萘酚酞、0.1g麝香草酚酞和0.1g酚酞溶解在500ml乙醇中。
4 5 6 7 8 9 10 11
紅 橙 黃 綠黃 綠 藍綠 藍紫 紅紫
0.1g酚酞、0.3g甲基黃、0.2g甲基紅、0.4g溴麝香草酚藍、0.5g麝香草酚藍溶解在500ml乙醇中。
2 4 6 8 10
紅 橙 黃 綠 藍
0.04g甲基橙、0.02g甲基紅、0.12gα-萘酚酞溶解在100ml70%的乙醇中。
1 4 5 7 9 >9
亮玫瑰 淡玫瑰 橙 黃綠 暗綠 紫
溴甲酚綠、溴甲酚紫、甲酚紅各0.25g在瑪瑙研缽中加15ml0.1mol/LNaOH及5ml水研磨後稀釋至100ml。
4.0 4.5 5.0 5.5 6.0 6.5 7.0 8.0
黃 綠黃 黃綠 草綠 灰綠 灰藍 藍紫 紫
0.025g麝香草酚藍、0.065g甲基紅、0.40g溴麝香草酚藍、0.250g酚酞溶於400ml中性酒精中加水稀釋後用0.1mol/LNaOH中和至黃綠色,以水稀釋至1000ml。
4 5 6 7 8 9 10
紅 橙 黃 黃綠 青綠 藍 紫
0.01g百里酚藍、1.20g溴百里酚藍、0.32g甲基紅、1.20g酚酞研勻,用200mL95%酒精潤濕溶解,加水150ml稀釋,用0.1mol/L的NaOH溶液中和至溶液顯綠色,再加水至400ml。
4 5 6 7 8 9 10
紅 橙 黃 綠 青 藍 紫
五、酸鹼指示劑的使用
1. 指示劑的用量
雙色指示劑的變色范圍不受其用量的影響,但因指示劑本身就是酸或鹼,指示劑的變色要消耗一定的滴定劑,從而增大測定的誤差。對於單色指示劑而言,用量過多,會使用變色范圍向pH值減小的方向發生移動,也會增大滴定的誤差。例如:用0.1mol/LnaOH滴定0.1mol/LHAc,pHsp=8.5,突躍范圍為pH8.70-9.00,滴定體積若為50ml,滴入2-3滴酚酞,大約在pH=9時出現紅色;若滴入10-15滴酚酞,則在pH=8時出現紅色。顯然後者的滴定誤差要大得多。
指示劑用量過多,還會影響變色的敏銳性。例如:以甲基橙為指示劑,用HCl滴定NaOH溶液,終點為橙色,若甲基橙用量過多則終點敏銳性就較差。
2. 溫度和溶劑
溫度的變化會引起指示劑電離常數和水的質子自遞常數發生變化,因而指示劑的變色范圍亦隨之改變,對鹼性指示劑的影響較酸性指示劑更為明顯。不同的溶劑具有不同的介電常數和酸鹼性,因而也會影響指示劑的電離常數和變色范圍。 3. 指示劑的選擇 指示劑選擇不當,加之肉眼對變色點辨認困難,都會給測定結果帶來誤差。因此,在多種指示劑中,選擇指示劑的依據是:要選擇一種變色范圍恰好在滴定曲線的突躍范圍之內,或者至少要佔滴定曲線突躍范圍一部分的指示劑。這樣當滴定正好在滴定曲線突躍范圍之內結束時,其最大誤差不過0.1%,這是容量分析容許的。 六、自製酸鹼指示劑 有許多植物色素在不同pH值的溶液里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因此,每個地方都可以就地取材,自製一些酸鹼指示劑。 1. 從紅蘿卜皮中提取酸鹼指示劑 刮下紅蘿卜的紅皮後,用95%的酒精浸泡一天左右,過濾取出它的濾液即酸鹼指示劑。按檢驗的需要製作pH1-14的標准液若干個,每個標准液取10ml分置於試管中,再分別加入紅蘿卜皮浸泡液10滴,塞緊作為比色樣品。在某待測溶液中加入紅蘿卜浸泡液,顏色發生變化後再與比色樣品比較,就能確定待測溶液pH值的大致范圍。 2. 從紫草中提取酸鹼指示劑 取紫草5g,用50%的酒精浸泡一天可得到紫草素的紫色的酒精溶液即酸鹼指示劑。其遇到酸鹼的變色與石蕊試液相同。 3. 從紫色捲心菜中提取酸鹼指示劑 取約250g紫色捲心菜,洗凈切碎置於不銹鋼鍋中加水煮沸10分鍾,然後過濾冷卻置於容器中即可用作酸鹼指示劑。其用法可參照上述操作1的方法。 4. 從米莧菜中提取酸鹼指示劑,其操作方法同操作3。 5. 用咖喱粉制酸鹼指示劑
參考資料:http://www.zzye.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93
這個是借用別人的,你看看吧
B. 有誰知道香精的化學成份
我是學精細化學的,我來說說有關香精的組成和作用以及香精的調配加工。
一、香精的組成和作用
調香沒有固定的絕對方法以供遵循,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它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調香師的經驗和藝術鑒賞力,所以有人將調香師的調香與畫家的調色相類比。
但是,就象畫家調色需要遵循一些最基本的原則和規律一樣,對於調香來講,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原則和規律,反映在香精的組成上,就是要求調香師必須從香精的香型香韻以及其中各種香料的揮發度對香感覺的影響兩個方面綜合平衡地選用香料。香料對於香型香韻的基本組成和作用如下:
1、主香劑,是決定香精香型的基本原料,在多數情況下,一種香精含有多種主香劑。
2、合香劑,亦稱協調劑,其基本作用是調和香精中各種主香劑的香氣,使主體香氣更加濃郁。
3、定香劑,亦稱保香劑,是一些本身不易揮發的香料,它們能抑制其它易揮發組分的揮發,從而使各種香料揮發均勻,香味持久。
4、修飾劑,亦稱變調劑,是一些香型與主香劑不同的原料,少量添加於香精之中可使香精格調變化,別具風韻。
5、稀釋劑,常用乙醇,此外還有苯甲醇、二丙基二醇、二辛基己二酸酯等。
根據香料在香精中的揮發性還可以將香料分為頭香、體香和基香,分述如下:
1、頭香 頭香是對香精嗅辯時最初片刻感到的香氣。為了給人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總是有意識地添加一些揮發度高、香氣擴散力好的香料,使香精輕快活潑、富於魅力。這種香料稱只為頭香劑或頂香劑。常用的頭香劑有辛醛、壬醛、癸醛、十一醛、十二醛等高級脂肪醛以及柑桔油、檸檬油、橙葉油等天然精油。
2、基香 亦稱尾香,是指在香精揮發過程中最後殘留的香氣,一般可持續數日之久。基香香料揮發度很低,實際上就是前面介紹的定香劑。
3、體香 是揮發度介於頭香劑和定香劑之間的香料所散發的反映香精主體香型的香氣,也就是頭香過後立即能嗅到的香氣。其持續時間明顯地短於基香而長於頭香,這種持續穩定的香氣特徵是由主香劑等香精的主要成分決定的。
二、香精的調配加工
以玫瑰香型的調香為例:
1、首先選擇屬於玫瑰香型的主香劑,比較典型的如香茅醇、香葉醇、乙酸香葉酯等;其次選擇同一香型的定香劑,通常有苯乙醇、乙酸苯乙酯、苯乙酸乙酯、乙酸二甲基苄甲酯、異丁酸苯乙酯;之後選擇具有玫瑰型香氣的頭香劑,有甲酸香葉酯、甲酸香茅酯、苯乙醛、玫瑰醚。
2、合香劑的各類香型選擇,可從果香型香料中選擇草莓醛和桃醛;從清香型中選擇葉醇、庚酸甲酯;從柑桔型中選擇香檸檬油;從薄荷型香料中選擇乙酸薄荷酯;從樟腦型中選擇樟腦。如此擴展之後的香基香氣變得比較豐潤協調,但仍嫌枯燥,缺乏天然玫瑰的生機,需要再添加適宜的修飾劑。例如脂肪醛族香料中的壬醛、動物香中的麝香丁、酒香中的雜醇油、木香中的龍腦、樹脂中的泰國樹膠、香酯中的秘魯香酯等。經過如此調配的香精就在比較濃郁的玫瑰香型基礎之上,具備了富於變化的美妙香韻。
3、在調香過程中,在選擇香料時還應注意某些香料的變色以及毒性和刺激性問題。常用的易變色香料有吲哚、硝吉麝香、醛、酚等;有毒性和刺激性的香料有山麝香、葵子麝香、香豆素等。
C. 紫羅蘭的化學成分是什麼
含芥子苷、脂肪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生物鹼、酚性物質(槲皮素及山奈酚)、黃酮醇、芸香苷、肌醇、強心苷、皂苷、苦味質、靛紅等成分,其中不少成分具有生理活性,在民間也廣為應用,如糖芥屬、桂竹香屬,種子多含強心苷類,故用作強心利尿葯;芸苔屬、歐白芥屬、播娘蒿屬等,植物中多含硫苷類,水解後產生硫氫酸對羥基苄酯或異硫氰酸烯丙酯,外用可消炎,內服可為刺激性祛痰葯。
D. 吸煙的害處有哪些煙的成分有哪些
其實你不需要問吸煙的害處有哪些
吸煙沒有好處 只有壞處
對身體的每一個部位 沒一個地方都有害處
對肺不好 氣管 會引起連鎖反應
對心 肝 腎 都有害處的 皮膚等等 多的是
煙的成分 尼古丁和煙油
戒了吧 我就是得了支氣管才戒的
不要吸煙啊 要不然你會後悔的
下面是我復制的
一、煙支燃燒的秘密
卷煙是一種特殊的消費品,其消費形式不是吃,也不是喝,而是通過燃吸來享受其煙氣。卷煙的燃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過程。
(一)煙氣的形成
燃燒的煙支是一個復雜的化學體系。據科學研究發現,在煙支點燃的過程中,當溫度上升到300℃時,煙絲中的揮發性成分開始揮發而形成煙氣;上升到450℃時,煙絲開始焦化;溫度上升到600℃時,煙支被點燃而開始燃燒。
煙支燃燒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抽吸時的燃燒,稱為吸燃;另一種是抽吸間隙的燃燒,稱為陰燃(亦稱為靜燃)。抽吸時從卷煙的濾嘴端吸出的煙氣稱為主流煙氣(Mainstream Smoke, 簡稱MS),抽吸間隙從燃燒端釋放出來和透過卷煙紙擴散直接進入環境的煙氣稱為側流煙氣(Sidestream Smoke,簡稱SS)。
(二)、煙支燃燒的3個區域
煙支燃燒時,燃燒的一端呈錐體狀。抽吸時,大部分空氣從燃燒錐與卷煙紙相接處進入,而錐體的中部則形成一個緻密的碳化體,氣流不容易通過,錐體中心含氧量很低,以至於燃燒受到限制,造成不完全燃燒。燃燒的煙支根據其溫度變化和化學反應不同,可劃分成三個不同的區域,即高溫燃燒區A(如圖)、熱解蒸餾區B和低溫冷凝區C。
燃燒區位於煙支的前部,主要由炭化體組成,抽吸時,中心溫度最高約825℃~850℃。而卷煙紙燃燒線前方0.2~1.0mm處溫度最高可達910℃,這里也是空氣進入燃燒區最多的地方。燃燒區的氣相溫度相對較低,抽吸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在600℃~700℃之間,抽吸結束後,燃燒區的固相溫度在1秒鍾內,從900℃以上急劇冷卻至600℃。一般情況下,燃燒錐表面氧氣供應充足,這里發生碳的氧化放熱反應,產生的熱量被熱氣流帶走,進入熱解蒸餾區C。高溫燃燒區生成的產物主要是氣相物質,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氫、甲烷等低級烴類化合物和一些自由基,其中一部分產物穿過燃燒的碳擴散到側流煙氣中。
燃燒錐後面是熱解蒸餾區B,燃燒錐中心的熱解蒸餾區氧氣供應不足,反應是在缺氧狀態下進行的。來自高溫燃燒區的熱氣流提供能源,導致了熱解蒸餾區的復雜化學變化。煙絲中的許多物質在此進行劇烈復雜的化學反應,煙氣中的絕大多數化合物都是在這里形成的。同時,在熱氣流的作用下,煙絲中的揮發性物質揮發進入煙氣流(其中的半揮發性5元和6元環的氮-雜環化合物對卷煙的香味有顯著的貢獻)。熱解蒸餾區進行的化學反應大多是吸熱反應,煙氣流在此被迅速冷卻,該區的熱氣流的溫度從800℃降至100℃。
煙草中的萜烯類、植物甾醇類如豆甾醇、石蠟類、糖類、氨基酸類、纖維素類和許多其他成分通過熱分解,熱合成、干餾、聚合、縮合、自由基等反應形成了揮發性、半揮發性氣體,以及液體和固體物質(如焦油)等。
從熱解蒸餾區到煙支的末端稱為冷凝過濾區C。在此,煙氣的溫度由100℃降至室溫。煙氣中的低揮發性成分隨著溫度的急劇下降而達到飽和點開始冷凝。這些低揮發性成分除了遇到煙絲後凝聚到煙絲上以外,在氣流流動過程中煙氣中的低揮發性物質,以碳質燃燒時形成的微小碳粒、有機物的微小碎片、灰分、離子化的分子組成的離子為冷凝核,凝結成更大的顆粒。這些顆粒在隨煙氣流前行的過程中,一部分被煙絲和濾嘴截留,其他的隨主流煙氣進入人的口腔。
(三)、側流煙氣的形成過程
在抽吸間隙的陰燃階段,卷煙燃燒區附近自然對流的空氣向上流動,支持卷煙的燃燒,在煙支內部的熱解蒸餾區,形成高濃度的有機蒸氣。由於缺少抽吸力的拉動,大部分有機蒸氣透過部分降解的卷煙紙迅速擴散到大氣中形成了側流煙氣。側流煙氣經卷煙紙擴散進入大氣以後,溫度突然下降,又經過空氣稀釋後,形成了比主流煙氣顆粒更小的氣溶膠顆粒。側流煙氣和吸煙者呼出的煙氣擴散到空氣中,經陳化和稀釋後形成了環境煙草煙氣(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簡稱ETS)。
二、煙氣的特性
煙氣的粒子特性 新產生的主流煙氣氣溶膠,每立方厘米含有109~1010個顆粒,粒子的初始直徑在0.01~1.0μm 之間分布,隨著時間的延長,粒子直徑不斷增大,煙氣在吸煙者口腔內保留10秒後,粒子直徑增大至0.1~46μm,平均直徑為0.2μm。側流煙氣的粒子分布與主流煙氣有所差別,其分布為0.08~1.0μm,平均直徑為0.15μm。煙支靜燃時每秒鍾產生6.3×109個粒子。
煙氣的帶電特性 由於高溫化學電離作用,卷煙煙氣是一種帶有微電荷的氣溶膠,其中約1/3的粒子帶正電荷,1/3的粒子帶負電荷,另外1/3為中性粒子,正負電荷數相等。因此,從整體上講,煙氣在電學上是中性的。
煙氣的酸鹼性 煙支由於燃燒方式不同,產生的主流煙氣和側流煙氣的酸鹼性也不同。一般來說,由陰燃產生的側流煙氣基本上呈鹼性,由吸燃產生的主流煙氣因煙草原料的不同,有的呈酸性,有的呈鹼性,有的呈中性,主要是因原料不同,生成的鹼性成分與酸性成分的量也不同。對於各種卷煙類型來說,主流煙氣的酸鹼度(即pH值)為5.6~6.5,而雪茄煙的主流煙氣的pH值為7.5~10.0。
煙氣的動態性質 卷煙煙氣並不穩定,由於煙氣的濃度非常高,其中的顆粒在短時間內會迅速凝聚,新生煙氣在半秒鍾內顆粒的數量會降至其初始值的四分之一。由於凝聚作用,煙氣顆粒迅速增大,除了煙氣物理性質迅速發生變化以外,煙氣中化合物的濃度也發生變化,如主流煙氣中的亞硝酸甲酯,實際上是在新生煙氣陳化10秒鍾後才出現的。
(一)、煙氣的組成
卷煙煙氣是由氣相物質和粒相物質兩部分組成的。
煙氣中的氣相物質和粒相物質 通常人們把在室溫下能通過劍橋濾片(一種玻璃纖維製成的濾片,它能濾除直徑大於0.2μm的微粒,過濾效率可達99%)的煙氣部分稱為氣相物質。氣相物質約占煙氣總量的92%左右,其中包括空氣(約佔58%)、過量的氮氣(約佔15%)、碳氫化合物、有機物的蒸汽、氮氧化合物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質等。能夠被劍橋濾片截流的部分稱為粒相物質。粒相物質約占煙氣總量的不到8%,主要有水、煙鹼和焦油。當然,這不是一個能清楚劃分的定義,因為一些成分在氣相和粒相中都有發現,而且不同的分離技術,得出的結論也不同,如水、亞硝胺等,在氣相和粒相物質中都存在。
煙氣中的焦油 卷煙煙氣粒相物中除水分和煙鹼以外所剩下的部分,稱之為焦油。焦油是卷煙煙絲中的有機物質在缺氧條件下不完全燃燒產生的,是由多種烴類及烴的氧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等組成的復雜化合物。目前一般認為卷煙煙氣中的有害成分主要集中在焦油中。據報道,卷煙焦油中99.4%的成分對人體是無害的(這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低揮發性成分是卷煙特有香味的來源),僅有0.6%的成分有害人體健康,而在這些有害成分中,0.2%的成分為誘發癌症和可能致癌的成分,0.4%為輔助致癌成分,如3,4-苯並[a]芘等稠環芳烴、芳香胺和亞硝胺等。
煙氣中的半揮發性成分 煙氣中除了粒相和氣相成分以外,還有一種經常提到的所謂半揮發性成分。半揮發性成分通常是指在室溫下能保留在劍橋濾片上,但在一定的溫度下(一般在100℃~200℃之間)能從濾片上揮發出而不分解的物質。完整的講,半揮發性物質是由沸點在70℃~300℃范圍內的約300種物質組成,他們中包括了大部分對煙氣吸味和香氣有貢獻的成分。
(二)、煙氣的主要化學成分
卷煙煙氣是多種化合物組成的復雜混合物,截止1988年(據Roberts,1988 Tobacco Reporter報道)已經鑒定出煙氣中的化學成分已達5068種,其中1172種是煙草本身就有的,另外3896種是煙氣中獨有的。
煙氣粒相物的主要化學成分
脂肪烴 低分子量的脂肪烴大部分以氣態形式存在於煙氣中,煙氣粒相物中脂肪烴的分子量要高一些,主要來源是煙葉中C25到C34的蠟質。有人定量分析了煙氣中C12到C33的飽和烴,發現香料煙煙氣粒相物中的烷烴含量高達1.56%,馬里蘭煙為1.12%,烤煙為0.92%,白肋煙為0.67%。煙氣中的烯烴和炔烴含量比烷烴少,約為粒相物的0.01%。
芳香烴 煙氣中的芳香烴以稠環芳烴居多,它們在煙葉中含量少,大部分是由纖維素、高級烷烴等煙葉成分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是煙氣中的主要有害成分。
萜類化合物 煙葉中存在不少萜類化合物。如西柏烷類、胡蘿卜素類和賴百當類都屬於萜烯的衍生物。但由於這些物質的分子量較大,直接轉入煙氣的量很少,主要以其降解物及其衍生物的形式存在於煙氣中。煙氣中發現的有香葉烯、羅勒烯、α-蒎烯等單萜,是煙氣的重要香味成分。
羰基化合物 煙氣中的羰基化合物如紫羅蘭酮、大馬酮、茄尼酮以及檸檬醛、香草醛等,是形成煙氣香味、香氣的重要成分。
酚類化合物 卷煙煙氣粒相物中的酚類化合物,主要有莨菪亭、綠原酸、兒茶酚、間苯二酚等,有的是煙葉中原有的,有的則是燃燒中形成的。在這些酚類化合物中以兒茶酚的含量最高。酚類化合物對卷煙的香氣有一定的增強作用,但引起人們更多重視的是對人的呼吸道及其他器官有不良的刺激作用。兒茶酚等還有一定的促癌作用,是煙氣中的有害物質。酚類化合物的主要來源是煙葉中的碳水化合物。
有機酸 煙氣中的揮發酸主要有甲酸、乙酸、丁酸、正戊酸、異戊酸、β-甲基戊酸、正己酸、異己酸等。非揮發酸主要有棕櫚酸、亞麻酸、亞油酸、油酸和硬脂酸等。還有少量游離氨基酸,如丙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等。
氮雜環化合物 氮雜環化合物主要存在於煙氣粒相物中的鹼性部分,而鹼性物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煙鹼。除此之外,煙氣中還有吡啶、吡咯、吡嗪、吲哚、咔唑等許多氮雜環化合物,是卷煙煙氣中的重要香氣物質。
N-亞硝胺 煙氣中的N-亞硝胺種類很多,主要有亞硝基二甲基胺、亞硝基甲基乙基胺,亞硝基吡咯烷和亞硝基哌啶等。一般認為亞硝胺具有誘發肺癌的作用。
金屬元素 煙草中的金屬元素,燃燒後絕大部分殘留在灰分中,但也有極少量(0.01%~4%)進入煙氣,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游離態金屬和金屬無機鹽,另一種是有機金屬。另外,卷煙紙也是煙氣中金屬元素的一個來源。
(三)、煙氣氣相物的主要化學成分
在主流煙氣的氣相物中,最主要的有氮、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氫。這5種氣體約占總氣相物的90%,占總煙氣釋放量的85%左右。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它化學成分。
揮發性烴類 煙氣氣相物中發現的揮發性烴類,除脂肪烴以外,還有不少的揮發性芳香烴。脂肪烴中包括烷烴、烯烴、炔烴和脂環烴等。芳香烴有苯、甲苯、乙苯、對-二甲苯、聯-二甲苯、鄰-二甲苯和苯乙烯等。
揮發性酯類 已報道的煙氣氣相物中的揮發性酯類有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己酸乙酯等。
呋喃類 煙氣中的呋喃類化合物是煙草中重要的香味物質,是煙葉非酶棕色化反應的產物。卷煙煙氣中主要有呋喃、2-甲基呋喃、四氫呋喃、2,5-二甲基呋喃等,它們都是重要的煙草香味物質。
揮發性腈類 煙氣氣相物中代表性的揮發性腈類化合物有丙烯腈、乙腈、丙腈、異丁腈、戊腈、己腈等。這些化合物是在卷煙燃吸過程中形成的,其前體物質是煙草中的N-雜環化合物,如吡啶、甲基吡嗪等,是這些物質在高溫下裂解生成的。
其他揮發性成分 煙氣氣相物中,還有許多其他揮發性成分,如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亞硝酸甲酯、硫化氫、氫氰酸、氯甲烷、甲醇、乙醇、丙醇、異丁醇等。
三、煙氣中的主要有害物質
煙氣中的化合物,絕大部分對人身是無害的,其中某些成分能賦予煙草以特有的香味,使感覺愉快,但也有極少部分對健康有害,其有害程度不盡相同。
目前,一般認為煙氣中的主要有害物質有:煙氣氣相物質中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丙烯醛、揮發性芳香烴、氫氰酸、揮發性亞硝胺等,煙氣粒相物質中的稠環芳烴、酚類、煙鹼、亞硝胺(尤其是煙草特有亞硝胺)和一些雜環化合物及微量的放射性元素等,以及氣相與粒相中都存在的自由基。
(一)、有害也有益的煙鹼
煙鹼,又叫尼古丁(nicotine的音譯名),是煙草中的生物鹼。在煙草中,煙鹼大部分是以與有機酸,如檸檬酸和蘋果酸結合成鹽的狀態存在的,也有少量的自由狀態煙鹼存在。
煙鹼進入人體內,90%在肺部吸收,進入血液後6秒鍾即可到達大腦。
煙鹼對人體最顯著的作用是對交感神經的影響,通常表現為短暫的興奮,緊接著就是抑制。煙鹼的作用除了增加煙味和感到刺激外,主要還在於它所產生的生理強度,通常稱為勁頭,反映「過癮」或「不過癮」。一般來講,煙鹼含量高的煙葉,煙氣勁頭大,反之則小。因此,煙氣中含有一定量的煙鹼是完全必要的,否則煙草即失去其使用價值。但是煙鹼的含量也不能過高,否則不但會增加煙氣的刺激性,影響吃味,也是吸煙安全性的一個不利因素。
煙鹼是主流煙氣中具有毒性的粒相成分,小白鼠半致死量LD50口服為50~60mg/kg。中等劑量的煙鹼能使人呼吸加快、血管舒張和嘔吐明顯加劇,稍大劑量的煙鹼可引起震顫和痙攣。重度吸煙者吸入較多的煙鹼後,表現為短暫的呼吸增強和血壓上升。有些實驗和臨床實踐表明重度吸煙能減退食慾等本能慾望,這種減退是由於煙氣對胃分泌的直接作用和對口腔中粘膜及味蕾的反射作用而引起的。中度吸煙者的飢餓性攣縮也可由煙鹼的作用而抑制,但胃的消化運動並不受到影響。煙鹼能刺激腸胃的蠕動。
目前,絕大部分研究認為煙鹼與癌症無關。但也有人認為煙鹼是煙草和主流煙氣中的N-亞硝胺,如N-亞硝基鹼(NNN)的前體。
卷煙燃吸時,煙絲中的一部分煙鹼完整地轉移到主流煙氣中(約15%),一部分轉入側流煙氣中(約30%),一部分沉積在煙蒂內(約18%),還有一部分發生在熱解合成反應中(約30%),產物為3-甲基、4-甲基和3-乙烯基吡啶和吡咯等。
煙鹼是很活潑的化學物質,在人體內能很快發生代謝,從尿液中可以很容易地檢測到煙鹼的代謝物「可天寧」,人體器官或各種組織中尚未發現有煙鹼的積累。即使有的話,其量也一定很少,以致儀器檢測不到或可以忽略不計。從煙鹼的分子結構來看,是很不穩定的,在中性或偏鹼性條件下即可發生各種變化。在人體內的代謝中,其主要的中間體是可天寧,可天寧幾乎無毒性,而且也不像煙鹼那樣能刺激血壓升高。
目前,每支濾嘴卷煙燃燒後,煙鹼的釋出量一般為1mg左右,低煙鹼卷煙每支釋出量可低達0.2mg,這樣的低劑量不至於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煙鹼原來被認為是煙草中特有的化學成分,近來的研究發現,某些植物尤其是那些茄科植物體內也可以合成煙鹼,並且許多科學論文都報道食品和飲料中存在煙鹼。美國密西根的研究人員在成熟的西紅柿、土豆和菜花中發現可測定量的煙鹼,但在茶和自來水中沒有發現煙鹼。
(二)、煙氣中可疑的致癌和促癌物質
稠環芳烴 稠環芳烴(簡稱PAH)是煙草在高溫缺氧條件下不完全燃燒的產物。各種有機物熱解所生成的有機物碎片,經過復雜的聚合過程而形成多種稠環芳烴。煙氣中含稠環芳烴的種類有百種以上,在卷煙煙氣中已鑒別出大約30個有致癌性的稠環芳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3,4-苯並[a]芘,它的致癌性是最高的,其次是二苯並[a,h]蒽、苯並[b]螢蒽等稠環芳烴。
稠環芳烴是接觸致癌物,但每百支卷煙焦油中3,4-苯並[a]芘的含量約2~3μg,在卷煙煙氣中的含量低於致癌閾限(最低致癌量)。
當然,並非所有的稠環芳烴都是致癌或輔助致癌物,如芘、甲基屈就沒有致癌活性。減少卷煙煙氣中的稠環芳烴的方法包括選用煙草品種及大大改變卷煙煙絲的組成,如使用煙梗,重組煙草,膨脹煙絲及梗絲。改變卷煙紙自然孔隙率及濾嘴組成也使焦油、煙鹼及稠環芳烴明顯降低。
N-亞硝胺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有300多種N-亞硝胺對40種動物有致癌性,煙草中只有個別存在。由於煙草含有較多的含氮有機物及硝酸鹽,以至於煙氣中有較多的N-亞硝胺,其中有一類胺類前體是煙草所特有的N-亞硝胺(TSNA)。有研究認為煙草中的煙鹼、假木賊鹼等可能是胺類物質產生的前體。煙鹼在煙草的加工、卷煙燃吸或者是在煙氣吸入的瞬間,生成了N-亞硝基去甲基煙鹼(NNN)和4-(甲基亞硝胺)-1-(3-吡啶基)-1-丁酮(NNK),它們都是強烈的動物致癌物,誘發小白鼠、大白鼠及敘利亞金色田鼠發生肺癌。研究表明,在新陳代謝活動中,NNK可使動物活體和離體的人體組織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甲基化,這從各種組織中分離出7-甲基鳥嘌呤及O6-甲基鳥嘌呤而得到證明。分子生物學家認為,在細胞遣傳密碼中帶有O6-甲基鳥嘌呤對DNA是一種化學損害,有可能致癌。
在煙草和卷煙煙氣中發現的一種非揮發性亞硝胺是N-亞硝基二乙醇胺(NDELA),它來源於用作煙草生長抑芽劑的馬來醯肼配方中的二乙醇胺成分,煙草製品中含量最豐富的胺是叔胺類的煙鹼。
煙草中還有幾種非揮發性N-亞硝胺氨基酸,包括N-亞硝基脯氨酸及亞硝基2-哌啶酸,但是煙氣中並不存在此種亞硝胺酸,而它們的脫羧會導致煙氣中揮發性N-亞硝胺的形成。
現在,減少煙氣中揮發性N-亞硝胺的最有效辦法是,用醋酸纖維濾嘴進行選擇性截留,可以截留高達80%以上的上述化合物。
有研究認為,煙草中硝酸鹽的含量是形成煙氣中N-亞硝胺和氮氧化物的重要因素,因此,減少硝酸鹽含量也是減少煙氣中N-亞硝胺和氧化氮的有效方法。
新產生的煙氣中,實際上只含有一氧化氮及微量的氧化亞氮,沒有二氧化氮。隨著煙氣的陳化,二氧化氮迅速形成,被空氣稀釋的煙氣在數分鍾內有一半的一氧化氮被氧化為二氧化氮。氧化氮類是煙支燃吸時形成N-亞硝胺的主要前體之一,對煙氣吸入後在體內合成亞硝胺也有促進作用。
酚類物質 煙氣焦油的酸性組分中有輔助致癌物存在,其中最主要的是兒茶酚和烷基兒茶酚,有促癌作用,當與稠環芳烴一起作用時,能增加稠環芳烴的致癌性。
對煙草的系統研究表明,煙氣中兒茶酚的主要前體是纖維素、葡萄糖、果糖、綠原酸、果膠、澱粉和半纖維。濾嘴不能像選擇性地減少揮發性酚那樣減少兒茶酚。使用重組煙草可以減少卷煙煙氣中的兒茶酚,有研究表明,完全用重組煙草製成的卷煙煙氣中的兒茶酚,比同樣煙葉的純煙絲製成的卷煙煙氣中的兒茶酚減少大約50%。增加卷煙煙絲的硝酸鹽含量是一種顯著減少兒茶酚的手段,但硝酸鹽的增加,又會使另一類促癌物——N-亞硝胺的量增加。
苯 卷煙煙氣的芳香族碳氫化物是在煙絲燃燒時形成的,其中苯最簡單,它有可能來自煙草中含芳環的成分,如木質素、多酚以及某些氨基酸,也有可能來自非揮發性物質。它們的碎片趨向於形成熱穩性較好的芳環系統。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為苯可能是一種致癌物,因為它增加了在高苯含量環境下工作的工人得白血病及淋巴瘤的機會,但吸煙並沒有增加這種腫瘤的危險。
使用打孔濾嘴,可以有選擇性地減少主流煙氣中苯的含量。
氯代烴 煙葉中少量的氯(<1.0%)似乎能改善煙葉的燃燒性,而含大量的氯則降低燃燒性。煙氣中氯代烴的含量受煙草中氯含量的影響。在氣相中已鑒定出的有氯代甲烷和氯乙烯。氯代甲烷是一個可疑的致癌物,而氯乙烯的毒性則比較明確。長期在高濃度的氯乙烯環境中工作的工人,容易誘發肝臟血管瘤。
(三)、可導致組織缺氧的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CO)為煙氣有害物質之一。在卷煙燃燒區中心,氧的供應不足,便較易形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與心血管紊亂和缺氧性中毒相聯系的,嚴重時可能引起器質性病變。一支煙可產生0.3~0.4mg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吸入肺內以後,就很快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遠比氧氣和血紅蛋白的親和力大(高出氧氣200倍),而又比氧氣和血紅蛋白的解離要緩慢得多。所以一氧化碳一經吸入,即與氧氣爭奪同血紅蛋白結合,一旦形成碳氧血紅蛋白就不易分離,從而使血液的正常帶氧功能發生障礙,造成機體缺氧,導致缺氧血症,因而使組織細胞乏氧。在一氧化碳濃度較大時,還可與細胞色素氧化酶的鐵結合而抑制組織細胞的呼吸過程,阻礙對氧的利用。
主流煙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極少,不足以對人體形成明顯危害。主流煙氣中碳的氧化物的釋放量受煙草的物理狀態、濾嘴、卷煙紙孔率及卷紙添加劑等的影響極大。通過使用打孔濾嘴或帶有縱向氣槽的濾嘴來稀釋煙氣,已經使得卷煙主流煙氣中一氧化碳含量選擇性地減少。
(四)、煙氣中的纖毛毒性物質
氰化氫 氰化氫是煙氣中最具纖毛毒性的物質,是幾種呼吸酶中的非常活躍的抑制劑。在肝臟內,氰化氫迅速地代謝為硫氰酸鹽,吸煙者唾液、血及尿液中硫氰酸鹽濃度常用作煙氣氣相物吸入量和不同的吸入深度的指示劑。煙氣中的氰化氫主要來自於煙草中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特別是甘氨酸,脯氨酸及氨基二羧酸。此外,煙草中的硝酸鹽對氰化氫的形成也有促進作用。
含活性碳的濾嘴、打孔濾嘴或帶縱向氣槽的濾嘴可選擇性地降低卷煙煙氣中的氰化氫濃度。
揮發性醛、酮 煙氣氣相中一部分醛、酮是煙草成分直接轉移的結果,在煙草中這些化合物是由非酶棕色化反應形成的。在卷煙燃吸過程中,煙草中的羰基化合物與含氮化合物之間的非酶棕色化反應更為劇烈,其產物中揮發性醛和酮佔有較大的比例。目前在氣相中至少已發現有20種醛和6種酮,其中含量最高是甲醛、乙醛、丙醛、丙烯醛、巴豆醛、糠醛、和丙酮。某些揮發性羰基化合物特別是甲醛、丙烯醛及巴豆醛是呼吸道纖毛的毒素,它們與氰化氫一起吸入後,抑制了肺排泄物的清除,從而可導致肺部疾病。據報道,甲醛還可誘發鼻癌。含活性碳濾嘴可選擇性地從卷煙煙氣中除去某些揮發性醛和酮類,從而大大減少整個煙氣對呼吸道纖毛的毒性,打孔濾嘴也能從卷煙煙氣中除去揮發性醛類。
(四)、煙氣中的放射性物質
煙氣中的放射性物質來源於煙草生長中所施的磷肥。磷肥中含有鈾,經過一系列衰變,成為鉛-210和釙-210,其放射性物質由煙草上的茸毛所吸收。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煙草燃燒時,茸毛成為不熔性物質而被吸入肺內組織。香煙中還發現有a-射線。但這些物質在煙氣中含量極微,不能構成對人體的危害。
可引起細胞損傷的自由基
一支燃燒著的卷煙就像一座小化工廠,可產生數以千計的化合物,其中除了焦油和煙鹼外,還包含大量的自由基。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分布在香煙煙氣中的大量自由基,可以直接或間接攻擊細胞的遺傳物質,在誘癌和促癌過程中均起一定的作用。自由基又稱游離基,一般是把化合物分子中的共價鍵在光、熱、高能輻射,或體內代謝作用下被均裂為含有未配對價電子的原子、原子團、分子或離子,習慣上稱之為孤電子體系,如Cl·、R·、RO·等,還包括一些中性分子,如NO·自由基、·NO2自由基等。這些物質由於具有不成對電子,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都比較活潑,易與其它物質發生反應,從而得到或失去一個電子而變成穩定結構。一般來講,自由基的體積越大,電荷的分散程度越高,性質就越穩定;與此相反,那些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自由基,其化學性質較活潑。
煙氣中含有自由基。每吸入一口煙氣,其中自由基的含量就達106個。自由基多半是從有關的穩定化合物均裂生成的。吸煙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經過劍橋濾紙過濾後,有一部分可富集在焦油中,稱之為煙氣粒相自由基。煙氣氣相中也含有大量的自由基,與煙氣粒相自由基不同,它們體積小、重量輕、穩定性差。研究發現,煙氣氣相自由基的主要成分是烷類自由基(R·)和烷氧自由基(RO·),其中烷氧自由基約佔60%~70%。這些自由基是吸煙燃燒形成的氣流在流動過程中不斷形成的。
E. 香精如何使用
香精香料
一.香精香料的定義
色,香,味,形是衡量食品質量的四個重要指標。
香僅居其次,好的香味能強烈的控制人的食慾。使人一聞到就想吃。
香料—一些來自自然界動,植物的或經人工單離,合成而得到的發香物質叫香料。香精——以香料為原料,經調香,有時加入適當的稀釋劑配成的多成分的混合體叫香精。
二.香料的分類
1.天然香料:動物性香料,植物性香料
(1)動物性香料:品種少,到目前為止,僅發現麋鹿,靈貓,海狸三種動物及抹香鯨胃內分泌的一種龍誕香。
這類香料在濃烈時帶有不適的臭氣,但是稀釋後則發出優美的香氣,且留香力較強,高級
香精中常作為定香劑。
(2)植物性香料:如橙油,來自於甜橙果皮,用水蒸氣蒸餾法,壓榨法或用磨桔機軋制提取。檸檬油,從檸檬果皮中通過壓榨或蒸餾而得。
2.人工香料:單離香料,合成香料
(1)單離香料:以天然香料為原料,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分離出來的較單一的成分。
(2)合成香料:以單離香料及煤焦油系成分為原料,經復雜的化學變化而製得的產品。
五.香精在食品中的作用
1.輔助作用:原來具有香氣的產品,香氣濃度不足,所以選用與其香氣相適應的香精,來輔助香氣。
2.穩定作用:天然產品香氣受季節,地區,氣候,土壤,加工條件影響,導致香氣不穩定,加香後可保持每批產品基本穩定。
3.補充作用:補充加工過程中損失的一部分香氣。
4.矯味作用:葯味
5.賦香作用:一些產品本身沒有香味,可選擇一定香型的香精,使產品有一定的香味。
6.替代作用:直接用天然品作為香味源有困難,採用香精替代或部分替代。
七.香精使用是應注意的問題
1.用量:量多量少都不好,通過反復的實驗調節,最終決定於當地消費者的口感。
1.均勻性:分散均勻,才能使香味一致哦。
2.其他原料的用量:其他原料的質量影響香味效果。水處理不好,劣質糖等本身具有較強的氣味,使香精香味受影響而降低了質量。
3.碳酸比的配合:糖酸比配合恰當,香味效果較好。如檸檬飲料中酸低,再多的香精也其不到應有的效果。
5.溫度:溫度高,香精揮發。
八.香精的檢測方法
1.色澤:試樣與標樣置於同體積的比色皿至同刻度,評比色澤。
2.香氣:聞香紙,蘸取試樣與標樣約1~2厘米,品香,辨別其在揮發過程中全部香氣是否與標樣相符,有無異雜氣,除頭香外,還應評定體香和尾香。
3.香味:糖酸水,8~12克蔗糖,0。1~0。16克檸檬酸,試樣0。1克,定容100毫升。
鹽水,0。5克鹽,0。1克試樣,定容至100毫升。
4.相對密度:各種物質都有一定的比重,當物質純度變化時,比重也隨之改變。故測定比重是檢測物質純度與否或溶液濃度大小的一種方法。
5.折射率:折射率的大小取決於物質的性質,不同物質有不同的折射率,對同一種物質而言,折射率的大小取決於該物質的濃度大小,故測定折射率的大小可反映其均一程度和純度。
6.澄清度:試樣與標樣分別置於相同大小的比色皿中,無色背景下,目測觀察是否澄清透明,有無雜質。
食用香精
北方水果香精
杏仁香精
杏仁肉呈白色,焙炒後能產生特殊的香味。杏仁香氣以苯甲醛、甲基苯甲醛為主香,輔以
豆香等香氣,而如
果能適量使用三甲基吡嗪、2-乙醯基吡咯等烘烤香,則香氣更加逼真。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苯甲醛40.0桃醛0.2
香蘭素1.0植物油57.8
洋茉莉醛1.0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苯甲醛7.695%乙醇52.0
洋茉莉醛0.2蒸餾水40.0
香蘭素0.2
桃子香精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十一內酯500庚酸乙酯50
乙酸戊酯150丁酸乙酯50
甲酸戊酯50戊酸乙酯50
苯甲醛10香蘭素100
肉桂酸苄酯40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苯甲醛3?-癸內酯120
香蘭素42-甲基丁酸126
苯甲醇13內酯香基40
芳樟醇17酯香基182
桃醛66乙醇429
葡萄香精
葡萄的香氣是以鄰氨基苯甲酸甲酯和N-甲基鄰氨基苯甲酸甲酯為特徵香氣,輔以酒香、果
青香、玫瑰樣花
香、糖甜香,再配合以酯類果香組成。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庚酸乙酯1.05桂酸乙酯0.004
鄰氨基苯甲酸甲酯0.11香葉油0.003
水楊酸甲酯0.02紫羅蘭酮0.003
楊梅醛0.10乙酸乙酯15.17
香檸檬油0.63老姆醚2.56
肉豆蔻油0.0695%乙醇58.35
香紫蘇油0.04蒸餾水20.85
甜橙油萜1.05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25甜橙萜3
乙酸異戊酯2.5草莓醛0.2
丁酸乙酯3乙基香蘭素0.3
丁酸異戊酯5.5麥芽酚0.1
苯甲酸乙酯3香葉油0.7
水楊酸甲酯3橙葉油3
桂酸乙酯1.5丁香油0.7
鄰氨基苯甲酸甲酯22.5植物油25.7
甲基紫羅蘭酮0.3
蘋果香精
蘋果香精是一種青甜香韻的果香型香精。傳統的蘋果香精以玫瑰香韻來擬其甜香韻,以乙
酸苄酯、芳樟醇等
襯托其青香,以異戊酸異戊酯、異戊酸乙酯作為蘋果特徵果香,並再輔以乙酸乙酯、丁酸
異戊酯、乙酸異戊
酯、丁酸乙酯和檸檬醛來豐滿果香。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異戊酸異戊酯110異戊酸苯乙酯0.2
檸檬醛(97%)1十九醛0.2
苯甲醛1冷榨橘子油1
甲酸香葉酯0.5BHA0.1
丁酸異戊酯15甲酸戊酯1
香蘭素1甘油20
乙醯醋酸乙酯11醋酸乙酯22
異戊酸乙酯22蒸餾水120
說明本品為無色透明液體,溶於水,具成熟的蘋果香味,主要用於汽水、冰棒、雪糕等
的加香,加香量一般為0.05%~0.15%。
櫻桃香精
櫻桃的香氣是由特徵果香為主,輔以甜、辛香,再用果香以豐滿整體香氣,一些天然精油
類原料起圓潤與修飾作用。特徵果香常用的是苯甲醛、甲基苯甲醛和它們的甘油縮醛、苦杏仁油等,輔以香蘭素、丁香油、大茴香醛等甜、辛香氣,常用甜橙油、檸檬油、橙花油、玫瑰油、康釀克油等修飾、圓潤整體而得到櫻桃香精。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2.118橙葉油0.06
丁酸乙酯0.48甜橙油0.30
丁酸戊酯0.84桃醛0.012
甲酸戊酯0.30苯甲醛0.48
乙酸戊酯0.30洋茉莉醛0.30
大茴香醛0.06庚酸乙酯0.12
香蘭素0.18苯甲酸乙酯0.24
桂醛0.0395%乙醇70.00
丁香油0.18蒸餾水14.00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丁二酮0.50異戊酸桂酯0.2
異戊酸乙酯2.50丁酸0.5
乳酸乙酯20.0
甲基苯甲醛(三個異構體
混合物)
8.0
苯甲醛32.5水楊酸甲酯0.1
乙酸對甲苯酯7.0草莓醛4.0
庚炔羧酸甲酯0.2桃醛(純)0.3
肉桂油3.5香蘭素10.0
大茴香醛3.0乙基香蘭素0.5
丁香酚0.710%鳶尾浸膏0.5
乙酸大茴香醇酯2.5丙二醇3.5
制備上述混合物以10%比例混入丙二醇。
草莓香精
配製草莓香精常以清香韻、甜香韻和酸香韻組成。草莓香精一般都以草霉醛(3-甲基-3-
苯基縮水甘油酸乙酯)和3-苯基縮水甘油酸乙酯為主香。清香常用庚炔羧酸甲酯、辛炔羧酸甲酯、乙醯乙酸乙酯、乙酸苄酯、
茉莉凈油、橙花油、紫羅蘭葉凈油等;甜香則常用玫瑰花油、玫瑰醇、香葉醇、苯乙醇、
橙花醇、桂酸酯類、紫羅蘭酮、麥芽酚、乙基麥芽酚、橙花醇、香蘭素、乙基香蘭素以及2,5-二甲基-4-羥基-3(2H)呋喃酮等;再用乙酸、丁酸、草莓酸、漿果酸和2-甲基戊酸等作為酸香韻,然後,加入酯類等果香來豐滿果香韻。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壬酸乙酯5.0香蘭素5.0
月桂酸乙酯20.0乙基香蘭素2.0
異丁酸桂酯10.0異丁酸乙酯100.0
丁二酮0.5異戊酸乙酯50.0
乙酸枯名酯10.0庚酸乙酯10.0
桃醛50.0草莓醛10.0
覆盆子酮3.0草莓酸3.0
乙酸乙酯2.095%乙醇207.5
ß-紫羅蘭酮10.0丙二醇500.0
麥芽酚2.0
山楂香精
山楂香氣是由酸香、甜香和青香組成。酸香是由2-甲基丁酸、2-甲基戊酸、草莓酸、漿果
酸、乙酸、已酸等組成;甜香由玫瑰油、香葉油、玫瑰醇、香葉醇、β-突厥烯酮、丁香油、秘魯浸膏、鳶尾浸膏等組成;再修飾以青香,用葉醇、乙酸葉醇酯、反-2-已烯醇、乙酸反-2-已烯酯、芳樟醇氧化物等。最後整體圓和以天然的山楂提取物,這樣就組成了山楂香精。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香葉醇0.2芳樟醇氧化物0.2
玫瑰醇0.5丁酸乙酯2.5
玫瑰花油0.52-甲基丁酸乙酯4.0
2-甲基丁酸1.5檸檬油1.0
草莓酸0.3乙酸乙酯2.0
乙酸0.2山楂酊70.0
鳶尾凝脂0.895%乙醇12.0
丁香油1.2蒸餾水3.0
葉醇0.1
杏子香精
杏子香精常以橙花油、茉莉油、玫瑰油、苦橙葉、紫羅蘭等或相應的合成香料來體現其花
香。再以苦杏仁油、苯甲醛、甜橙油、檸檬油、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乙酸戊酯、丁酸戊酯、戊酸戊酯、已酸烯丙酯、庚酸烯丙酯、環已基已酸烯丙酯、桂酸乙酯、桂酸丙酯、γ-壬內酯、γ-十一內酯等合成香料組合成果香。而脂蠟氣可用較高級的脂肪醇(庚醇、辛醇、壬醇、癸醇等)及其酯類以及較高級的脂肪酸的酯類獲得。同時適量添加天然康釀克油、已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等可增加圓熟感。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環已基已酸烯丙酯0.2香葉油0.5
苦杏仁油(苯甲醛)11.5茉莉油9.5
乙酸戊酯7.5橙花油18.5
丁酸戊酯7.5玫瑰油3.0
甲酸戊酯10.0檸檬油5.0
戊酸戊酯15.0甜橙油10.5
桂皮油(斯里蘭卡)0.5苯乙酸異戊酯0.1
乙酸乙酯14.5桂酸丙酯0.2
丁酸乙酯4.5?-十一內酯200.0
戊酸乙酯50.0香蘭素85
已酸乙酯10.0溶劑527
a-紫羅蘭酮9.5
生梨香精
生梨的香氣很淡,只有一些著名品種如洋梨、香梨、碭山梨等香氣相對稍濃些。配製生梨
香精常以香檸檬油、乙酸異戊酯等作為其特徵果香,再配合以玫瑰、丁香、鳶尾和香蘭素等甜香,乙酸苄酯、芳樟醇等清香,輔以丁酸乙酯、乙酸乙酯、甜橙油、壬酸乙酯等果實、酒香香韻,這樣就組成了生梨香精。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丁香酚0.08庚酸乙酯0.04
橙葉油0.30丁酸乙酯2.00
香檸檬油0.80乙酸乙酯3.43
乙基香半素0.30乙酸戊酯2.00
甜橙油1.0095%乙醇75.00
桃醛0.04蒸餾水15.00
丁二酮(10%乙醇)0.01
甜橙油1
甜瓜香精
甜瓜的香氣以青香韻、甜香韻和果香韻組成。果香常用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
丁酸乙酯、丁酸戊酯、戊酸乙酯、戊酸戊酯、苯甲醛、十六醛、檸檬油等組成;甜香常以香蘭素、麥芽酚、桂酸甲酯、桂酸苄酯、紫羅蘭酮、丁香油等擬制;而清香常用庚炔羧酸甲酯、辛炔羧酸甲酯、乙酸苄酯、甲酸苄酯、苯乙醛等組合而成。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桂酸甲酯1香蘭素5
桂酸苄酯1苯乙醛2
大茴香醛1苯甲醛苄酯10
鄰氨基苯甲酸甲酯2壬酸乙酯15
十六醛2檸檬油10
甲酸乙酯20戊酸乙酯40
戊酸戊酯30丙二醇531
丁酸戊酯30蒸餾水300
南方水果香精
椰子香精
椰子香精常以γ-壬內酯(也稱椰子醛)作為主體香料,再以香蘭素、乙基香蘭素增加香
草甜香,又以庚酸乙酯、已酸、辛醇賦以油脂氣和酒香。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椰子醛2.50丁香油0.25
?-壬內酯0.50苯甲醛0.25
香蘭素1.00植物油95.5
香蕉香精
香蕉香精常以乙酸異戊酯、丁酸異戊酯、乙酸乙酯等擬香蕉的特徵香氣,以甜橙、檸檬等
柑橘類精油增強其天然新鮮感,以丁香油、香蘭素等作為其留香的甜香,同時適量使用丁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以豐滿果香韻。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苯乙醛2.0檸檬醛0.5
老姆醚2.0肉桂油0.5
丁酸乙酯2.0丁香酚0.2
乙酸丁酯3.0異丁酸桂酯0.8
2,3-異已二酮1.0草莓醛4.0
乙酸異戊酯1.0乙基香蘭素1.0
丁酸異戊酯33.0玫瑰香精①0.5
庚酸乙酯10.0丙二醇38.5
①玫瑰香精的組成。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0.375乙酸丁酯1.5
甜橙油0.75丁香油0.225
乙酸戊酯8.25橙葉油0.075
丁酸乙酯1.5香蘭素0.075
丁酸戊酯2.25丙三醇5
蒸餾水15酒精75
檸檬香精
配製檸檬香精用檸檬油,它主要有:寧烯、月桂烯、松油烯、α-蒎烯、β-蒎烯、α-松
油醇、芳樟醇、橙花
醇、正辛醇、辛醛、壬醛、癸醛、十一醛、香茅醛、檸檬醛、乙酸辛酯、乙酸癸酯、乙酸
香茅酯、乙酸香葉
酯、乙酸橙花酯、乙酸芳樟酯等。其中寧烯等萜烯類化合物約佔到90%以上,它們的水溶
性很差,所以在水
溶性的檸檬香精中必須除去它們。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檸檬油15.0檸檬醛8
95%乙醇68.4乙酸芳樟酯1
水31.6乙酸香茅酯0.5
辛醛0.570%乙醇90
制備將檸檬油與95%乙醇混合,再將水加在乙醇和檸檬油的混合物中,攪拌均勻,靜置
48h,分去上層的檸
檬油萜(可用作油質檸檬香精)。在留下的水層中加入其餘組分。
甜橙香精
甜橙中的揮發性香味成分主要有:寧烯、α-蒎烯、β-月桂烯、凡倫西亞桔烯、正丁醇、
正辛醇、順-3-已烯
醇、香茅醇、香葉醇、橙花醇、芳樟醇、α-松油醇、4-松油烯醇、已醛、辛醛、壬醛、
癸醛、檸檬醛、乙
酸、已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已酸乙酯、3-羥基已酸乙酯、3-羥基辛酯乙
酯、乙酸香茅酯、
乙酸香葉酯、乙酸橙花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氧化物等。
調配甜橙香精就是以冷壓甜橙油或橙汁精油為主原料,採用低濃度乙醇萃取除萜工藝制
得。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10倍甜橙油5BHA適量
5倍甜橙油3.5變性澱粉12
甜橙醛0.5苯甲酸鈉1
瓦倫烯0.05檸檬酸適量
癸醛0.05色素適量
酯膠6蒸餾水80
說明本品為橙紅色不透明濁液,溶於水,具新鮮的天然甜橙香味,主要用於汽水的加香,
加香量一般為
0.1%左右。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95%乙醇40.095%乙醇29.0
甜橙油20.0癸醛0.01
蒸餾水30.0檸檬醛0.05
菠蘿香精
菠蘿香精主要由菠蘿的特徵果香、香草香、焦糖香、酒香等組成。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丁酸乙酯3.02-甲基丁酸乙酯4.0
乙酸乙酯3.03-甲硫基丙酸乙酯0.5
已酸乙酯2.0環已基丙酸烯丙酯1.9
丁酸甲酯3.015%菠蘿呋喃酮15.0
乙酸戊酯0.595%乙醇53.0
已酸烯丙酯1.0蒸餾水19.0
檸檬醛0.1
荔枝香精
荔枝香精常以甜香韻、青香韻、果香韻和修飾香氣組成。其甜香韻以玫瑰甜和焦糖甜香為
主,常可用香葉
油、玫瑰醇、香葉醇、苯乙醇、橙花醇、異丁酸苯乙酯、異丁酸橙花酯、玫瑰花油和玫瑰
甜香和麥芽醇、乙
基麥芽醇等焦糖香,再配合以紫羅蘭酮、桂酸甲酯、桂酸乙酯等組成荔枝甜香。青香常用
甲酸苄酯、乙酸苄
酯、芳樟醇、乙酸芳樟醇、茉莉凈油等茉莉清香。果香常用檸檬油、檸檬醛、丁酸乙酯、
丁酸丁酯、異丁酸
乙酯來擬制。再修飾以薄荷酮、乙酸葛縷酯、乙酸二氫葛縷酯等涼木香,乙醯基噻唑、乙
醯基吡嗪等炸玉米
香氣以及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等特徵頭香。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香葉油0.2乙酸芳樟酯0.5
玫瑰醇2.0乙酸二氯葛縷酯1.2
香葉醇0.5薄荷酮0.4
乙酸玫瑰酯0.8異丁酸桂酯0.6
異丁酸香葉酯0.3乙醯基吡嗪0.05
異丁酸苯乙酯0.2乙醯基噻唑0.05
異丁酸橙花酯0.5香蘭素0.05
玫瑰醚1.2苯甲醇63.4
麥芽醇5.0檸檬油1.5
乙基麥芽醇15.0檸檬醛0.1
乙酸苄酯4.0丁酸乙酯0.05
芳樟醇1.5二甲基硫醚0.4
無花果
無花果為桑科中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夏季開花,秋季果熟,在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花托
可生食,味美可
口。香氣特殊。精油的主要成分有異戊酸異丁酯、3-羥基-α-丁酮等。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510%丁香酚5
檸檬油2510%乙基香蘭素5
異戊酸香葉酯15巧克力豆酊劑8
蘇合香膏510%葫蘆巴豆酊劑10
康釀克油2槭樹香精①30
10%角豆(Ceratonia
siliqua)酊劑
300菠蘿原汁②250
丁酸乙酯1050%檸檬酸
異戊酸苯乙酯5
①槭樹香精組成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角豆(Ceratoniasiliqua)酊
劑
300香紫蘇酊劑30
圓葉當歸酊劑1210%苯乙酸乙酯1
胡蘆巴香樹脂6
Ethone(10%a-甲基大茴香
烯基丙酮,奇華頓產)
2
10%香豆素(Substitute)15香蘭素4
轉化糖100焦糖色30
蒸餾水500
②菠蘿原汁製作如下:將300kg菠蘿在壓榨機上榨出汁液,加入0.45kg果膠酶並靜置
過夜,在室溫下在離心機上分離去果膠,在真空下將此汗液濃縮至76L。用80%~100%
的異丙醇洗滌已榨過的果肉,回收異丙醇後並真空濃縮至8L,與上述的處理的汁液混合,
並加16L95%的食用酒精即可。
楊梅香精
楊梅為楊梅科楊梅的果實,成熟時香氣以酸甜為主。配製楊梅香精可以草莓樣的酸甜香氣
為主體,輔以奶
香、酒香和特殊的水果香氣。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楊梅醛5
乙酸異戊酯2桃醛0.2
乙酸苄酯0.5十九醛0.3
丁酸乙酯4紫羅蘭酮0.5
丁酸戊酯1.5麥芽酚0.03
桂酸甲酯0.1戊酸乙酯0.5
鄰氨基苯甲酸甲酯0.02植物油82.5
水楊酸甲酯0.3
覆盆子香精
覆盆子香氣具有似紫羅蘭、茉莉和玫瑰韻調的柔和青甜果香。調配覆盆子香精通常都以紫
羅蘭酮和草莓醛為
基礎,飾以茉莉、玫瑰等花香,同時適當添加已醇、葉醇及其酯類,可增強果實的青鮮香
感。加入覆盆子酮
可賦予香精真實的覆盆子果香,結合使用鳶尾凝脂更可以增強天然感。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0.0檸檬油6.5
乙酸戊酯250.0麥芽酚1.5
丁酸乙酯37.0二甲基硫醚0.5
丁酸戊酯7.5鳶尾凝脂30.25
鄰氨基苯甲酸二甲酯0.5玫瑰醇5.0
甲基苯基甘油酸乙酯10.0?-十一內酯5.0
香葉醇6.5香蘭素43.0
覆盆子酮8.0溶劑450.0
a-紫羅蘭酮10.0大茴香腦0.25
10%茉莉凈油3.5
橘子香精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橘子香精(油相)10環糊精(穩定劑,水相)15
乙酸異丁酸蔗糖酯(油相)10蒸餾水50
阿拉伯樹膠(水相)15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檸檬醛0.1廣柑油(除萜)10
癸醛0.01甜橙油5
黑香豆酊0.5丙三醇5
蒸餾水35酒精(95%)60
西方風味香精
咖啡香精
咖啡香精是以咖啡酊或咖啡浸膏為基礎,再配以少量能增強其香氣的香料,如2-糠基硫醇、
甲基環戊烯醇酮、麥芽酚、丁二酮等等。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咖啡酊577.5丁二酮1.0
戊二酮4.0異丁香酚1.0
甲基乙基乙醛4.0愈創木酚0.4
乙酸3.0甲基硫醇0.6
吡啶3.0糠硫醇0.3
戊酸2.0辛醇0.2
甲基糠醛2.0丙二醇400.0
糠醛1.0
可樂香精
常見的可樂型香精以果香和辛香所組成。果香常用蒸餾白檸檬油、冷榨檸檬油、甜橙油為
主;另外,辛香則
常用肉桂油、斯里蘭卡桂皮油、桂葉油、丁香油、大茴香油、肉豆蔻衣油、肉豆蔻油、小
豆蔻油,還常用些
橙花油、白蘭花油、玳玳花油、玫瑰花油等花香進行修飾。
配方1
蒸餾白檸檬油210a-松油醇10
白檸檬油(5倍)201%龍腦2
甜橙油20薄荷腦10
檸檬油20異戊醇5
肉桂油1095%乙醇60
斯里蘭卡桂皮油5三醋酸甘油酯626
姜油2
可可香精
可可香精常為可可粉、可可種皮(可可殼)萃取物為主香,再和合以香草香組成的。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可可殼酊45.0香蘭素4.5
可可粉酊45.095%乙醇5.5
巧克力香精
巧克力是以從可可豆中分離出的可可脂為主,加上牛奶、奶油、糖等調配而成的。巧克力
香精大都採用可可
浸出物,另外再加入香蘭素和奶油香來配製。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二甲基硫醚1.0香蘭素15.0
乙酸異丁酯1.0?-丁內酯5.0
乙酸苯乙酯0.5苯乙酮0.5
10%丁二酮0.5苯甲醛1.0
50%糠醛0.5苯乙酸2.0
異戊醇1.0麥芽酚3.0
異丁醛8.0乙醛2.0
異戊醛15.0可卡醛(Cocal,IFF)5.0
苯乙醇8.0丙二醇31.0
非瓜果香精
蜂蜜香精
一般蜂蜜香精常以苯乙酸和苯乙酸乙酯、苯乙酸異丁酯、苯乙酸苯乙酯等苯乙酸酯類作為
其特徵的密甜香
韻,適量配合以洋茉莉醛、香蘭素、乙基香蘭素、大茴香醛等豆甜香韻,有時頭香上適量
使用壬酸乙酯等釀
甜香,以及果甜香氣組成。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甲基苯乙酮0.375壬酸乙酯31.250
香葉油0.375乙酸戊酯187.000
芹菜籽油0.375乙酸乙酯100.000
乙基香蘭素6.000戊酸戊酯250.000
苯乙酸12.00095%乙醇400.000
苯乙酸甲酯12.625
奶油香精
傳統的奶油香精習慣上均以香蘭素的奶香為主料,輔以少量丁二酮、丁酸等香料而成。這
種配方使用中總感
到偏香草香氣,作為奶香則感到單調。隨著從天然奶油中找到的揮發性香味成分越來越多,
奶油香精的配製
也有很大變化,現在的奶油香精重視的酸、醇、酯、內酯、醛類的香味平衡。酸類可常用
乙酸、丁酸、已
酸、辛酸、癸酸、十二酸、十四酸等;醇類常用已醇、辛醇、壬醇、癸醇等;酯類常用乙
酸乙酯、丁酸乙
酯、已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等;內酯常用γ-壬內酯、γ-癸內酯、δ-癸內酯、
δ-十二內酯等;醛類
常用庚醛、辛醛、壬醛、癸醛等。再與香蘭素、麥芽酚等協調並加上丁醯基乳酸丁酯、丁
二酮配製而成奶油
香精。
配方1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丁酸3.5洋茉莉醛0.3
丁二酮1.0丁酸丁酯0.5
甲基香豆素0.5?-十一內酯0.1
香蘭素1.5乙醇35.0
丁酸乙酯1.6甘油55.0
丁酸戊酯1.0
配方2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香蘭素0.15丁酸乙酯2.25
丁二酮0.75丁酸戊酯0.30
甲基香豆素1.80植物油85.00
丁酸9.75
色拉香精
拉(Salad)即涼拌雜菜(萵苣、蘿卜、洋蔥、捲心菜、洋山芋等),因此色拉風味料
以辛香料為主(丁
辛、姜辛、桂辛、茴辛等)。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甜橙油30
甘牛至油(Origanum
marjorana)
30
檸檬油3010%芹菜籽油90
芹菜籽油樹脂45肉豆蔻油15
鼠尾草油(南斯拉夫產)35時蘿油150
龍蒿油35百里香油20
芫荽油25姜油5
姜油樹脂10月桂油10
桂葉油(斯里蘭卡)20茴香15
眾香子油10玉米油325
丁香油100
制備將上述混合物再以10%的比例稀釋於玉米油中。
生薑香精
生薑香精常以生薑油為主,再加上丁香油等辛香以改善和諧調生薑的口味,有時也用少量
的酯類香料增強果香。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生薑油樹脂52.2甜橙油13.0
冷榨白檸檬油13.095%乙醇354.6
蒸餾白檸檬油13.0蒸餾水541.2
檸檬油13.0
酒用香精
白酒香精
清香型白酒香精
清香型酒的風格是清香純正,諸味協調,醇甜和順,餘量爽凈。其代表酒的品種是汾酒。
它的主體香成分是
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從總酯來說,它比濃香型、醬香型都低,並且突出乙酸乙酯。而已
酸乙酯含量很低。
另外還含有較多的多元醇、丁二酮、2,3-丁二醇等芳香物質。下面是一種清香型仿汾酒的
酒用香精配方:
配方
組分用量/g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5.0乙酸3.5
丙酸乙酯0.2已酸0.02
丁酸乙酯0.5乳酸1.5
已酸乙酯1.0丙醇1.0
乳酸乙酯14.0異丁醇0.12
正丁醇0.0670%山梨醇2.0
異戊醇0.5甘油10.0
正已醇0.0195%乙醇22.46
丁二酮0.005蒸餾水8.0
2,3-丁二醇0.125
F. 乙酸苯乙酯的性質
又名醋酸苯乙酯。無色液體。帶有密甜底香的玫瑰香氣。沸點232℃。相對密度(25/25℃)1.030-1.034。折射率1.497-1.501(20℃)。美國FEMA登記號為2857。用於配製香皂、日用化妝香精中,可作為庚炔酸甲酯的代用品。常用於調配玫瑰、橙花、紫羅蘭、晚香玉、野薔薇等香精,以及果味香精,具有桃香香氣。由乙酸酐和苯乙醇在乙酸鈉存在下反應製得。
在香料工業中,乙酸苯乙酯的重要性遠不如乙酸苄酯,在各種香精配方里出現的頻率和總需求量都少得多,主要原因是乙酸苯乙酯的香氣較為「遜色」——花香、果香都「不怎麼樣」,而價格雖然不高,但也比乙酸苄酯高一倍。
在苯乙醇使用量大的香精里,適當加點乙酸苯乙酯可以讓顯得「沉悶」、「呆滯」的香氣
「活潑」起來,一如乙酸苄酯的作用,但乙酸苯乙酯的用量要控制好,多加了香氣質量就不
行,會變調。在梔子花、桂花香精里乙酸苯乙酯可以多用一點,因為這兩個花香都有「桃子
香」——乙酸苯乙酯帶的「果香」就是「桃子香」。
高度稀釋、淡弱的乙酸苯乙酯香氣有「安神」、「鎮定」、催眠的作用,這是「芳香療法」研究取得的最新結果,通過腦波測試、小白鼠「活動性」實驗等都證實了這一點,因此,乙酸苯乙酯今後有望在「芳香療法」、「芳香養生」方面得到更多的應用。
G. 關於六神花露水的成分
樓主您好
成分:天然麝香、粉香等名貴中葯、苯甲酸,草葯成分,如龍腦、薄荷腦、珍珠、黃柏等
如果沒有皮炎的話,一般人不會出現過敏、發炎等症狀,當然「是葯三分毒」它裡面含有驅蚊脂和六神原液,肯定會對身體有影響,但影響不大
H. 乙醯乙酸乙酯在合成上有什麼用途
據了解,乙醯乙酸乙酯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合成原料,在醫葯上用於合成氨基吡啉、維生素B等,亦用於偶氮黃色染料的制備,還用於調合蘋果香精及其他果香香精。
主要用途
1.乙醯乙酸乙酯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合成原料,在農葯生產上用於合成有機磷殺蟲劑蠅毒磷的中間體α-氯代乙醯乙酸乙酯、嘧啶氧磷的中間體2-甲氧基-4-甲基-6-羥基嘧啶、二嗪磷的中間體2-異丙基-4-甲基-6-羥基嘧啶以及氨基甲酸酯殺蟲劑抗蚜威,殺菌劑惡霉靈,除草劑味唑乙煙酸,殺鼠劑殺鼠醚、殺鼠靈等,也是殺菌劑新品種嘧菌環胺(cyprodinil)、氟嘧菌胺(difulmetorim)、呋吡菌胺(furammetpyr)及植物生長調節劑殺雄啉(cintofen)的中間體,此外,乙醯乙酸乙酯用作漆用溶劑,分析用試劑,也廣泛用於醫葯、塑料、染料、香料、清漆及添加劑等行業。
2.偶用於梔子等化妝品香精,可賦予的酒果香或飄逸非花香的頭香。在盥用水或水劑類中可給乙醇以圓熟感。廣泛用於食用香精,可用於許多果香或酒香,如蘋果、杏子、桃子、櫻桃、漿果及黃酒、白蘭地、白酒、威士忌、朗姆等食用香精和酒用香精。GB 2760—96規定為允許使用的食用香料。廣泛用於配製草莓、蘋果、杏、櫻桃、桃等水果型和酒型(朗姆、威士忌等)香精。
3.乙醯乙酸乙酯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極廣。例如,可用於合成吡啶、吡咯、吡唑酮、嘧啶、嘌呤和環內酯等雜環化合物。還廣泛用於葯物合成,例如,乙醯乙酸乙酯與間苯二酚環合得到4-甲基-7-羥基香豆素,這是抗過敏葯垢中間體。乙醯乙酸乙酯與氯苄縮合得到α-乙醯基苯丙酸乙酯,這是止咳葯止咳酮的中間體。乙醯乙酸乙酯與苯甲醯氯縮合得到苯甲醯乙酸乙酯,這是中樞興奮葯山梗菜鹼鹽酸鹽的中間體。乙酸乙酸乙酯與硫脲環合,即製得抗甲狀腺葯物甲硫氧嘧啶(是冠脈擴張劑潘生丁的中間體)。EAA結構的特殊性,決定了它既有酮的性質,又有烯醇的反應特徵,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它被廣泛應用於醫葯、染料、農葯等領域,也用於食品添加劑和香精香料中。我國EAA最大的用途是用來合成醫葯及其中間體,主要是合成γ-乙醯丁內酯(維生素B的重要中間體)、4-甲基-7-羥基香豆素(一種抗敏葯的中間體)等;也被用來制備乙醯乙醯鄰氯苯胺(合成1,3,5-吡唑酮及漢沙黃色淀的中間體)、乙醯基乙醯鄰甲基苯胺(用來合成有機黃染料包裝增效顏料黃)等染料的中間體;此外EAA還用來生產農葯如甲基嘧啶磷,嘧啶磷等。在國外它在不飽和聚酯共促進劑以及合成香料如制備芳樟醇、紫羅蘭酮和大環香料等方面也有應用。乙醯乙酸乙酯也用於合成4-羥基香豆素,進而製造抗凝血葯物新抗凝。乙醯乙酸乙酯與1,3-溴氯丙烷環合得到2-甲基-3-乙氧羰基-5,6-二氫吡喃。這是血管擴張葯已酮可可鹼的中間體。乙醯乙酸乙酯還用於合成雙氯苯唑青黴素鈉、羥氨苄青黴素、選擇性冠脈擴張劑延通心和唑嘧啶。乙醯乙酸乙酯與苯胺縮合得到4-羥基喹哪啶。用於消毒防腐葯克菌定的生產。乙醯乙酸乙酯與苯肼縮合形成的吡唑酮衍生物和染料的中間體。在農葯、香料、光化學品、聚合催化劑等方面也都有重要的應用。乙醯乙酸乙酯還用作食品著香劑。乙醯乙酸乙酯也作為溶劑使用,還是檢測鉈、氧化鈣、氫氧化鈣和銅的試劑。
4.用作分析試劑、溶劑。用於有機合成、染 料、醫 葯、塑 料、油 漆 等工業。
I. 植物體內有乙酸乙酯嗎有的話,途徑和作用告知一下吧,非常感謝!
植物體內有乙酸乙酯。各種花香、水果香、木香、檀香、柏木香、松脂香、檸檬香等中都含有或多或少的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是植物中的次生代謝產物,其途徑就是乙酸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都是生物體內常見的化合物,初始來源就是乙醯基,如乙醯輔酶A。
其作用沒查到相關資料,以下是一家之言。可能是作為其他芳香成分的溶劑,如芳香醇、桉葉醇、檸檬醛、乙酸香茅酯、乙酸香葉酯、乙酸橙花酯、丁香酚、苯乙醇、異戊酸異戌酯、乙酸乙酯、肉豆蔻醛、紫羅蘭葉醛、已酸異戍酯、蒎烯、柏木腦、柏木烯、大茴香腦、黃樟油素、檸檬烯以及異丁香酚等,這些芳香化合物中的多數水溶性不強,需要為它們提供合適的溶劑,同時也可提高芳香物質的流動性和揮發性(如花香)。
J. 香蕉香精6180和6315的區別
香蕉香精配方常以乙酸乙酯、乙酸異戊酯、丁酸異戊酯等香料為主,輔以桔子油增加天然新鮮感,以丁香油、香蘭素打底,模擬香蕉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