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文化公園設計理念

茉莉花文化公園設計理念

發布時間: 2022-06-18 08:14:53

茉莉花的精神內涵

茉莉雖不及牡丹、芍葯的仙姿冶態,也比不得桃李的艷麗多彩,但茉回莉「蕊仙豐韻」答、「玉容雙絕」。在群芳眾花之中,茉莉獨標風韻的地方是濃香馥郁、花期長久、儀態雅素。
儀態雅素可謂是茉莉花之精神內涵。

❷ 茉莉花簡介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江蘇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發源地卻頗具爭論。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茉莉花》起源於揚州。 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南京、鹽城等城市爭相站出來說他們是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而且還在一些媒體上發表文章,加以證明。2000年10月16日,兩位揚州文化人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的文章,此後再沒有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了。這兩位文化人分別是揚州清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聶峰。其中,聶峰先生還師從於近代的揚州清曲表演大師王萬青。長期沉澱的清曲知識,使兩人堅信《茉莉花》源於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又稱揚州小曲、揚州小調。《茉莉花》最早屬於揚州的秧歌小調,後經揚州清曲歷代藝人的不斷加工,衍變成揚州清曲的曲牌名【鮮花調】。清乾隆年間出版的一部匯集當時流傳廣泛的地方戲曲的《綴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鮮花調》,有曲譜和曲詞。曲詞除了個別字與現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這是目前為止,發現在的關於《鮮花調》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載。由此足以證明,《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兩位文化人又從其他方面,列出種種證據,佐證《茉莉花》與揚州的淵源。文章出來後,異音立即沒有了。後來不少其他地方的學者文人,也開始漸漸發表文章,稱《茉莉花》出自於揚州。 這首膾炙人口的揚州小調,隨著揚州在當時的影響而傳頌全國,且影響了其他許多地方的戲曲和曲藝。150年前,揚州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會哼。幾十年後,普契尼創作《圖蘭朵》時,選用這樣一首既能代表東方韻味又風靡中國的《茉莉花》作為主題音樂,襯托中國人的愛情故事,既自然也屬必然。 發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江蘇省揚州市的儀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❸ 茉莉花為什麼會會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和藝術典範,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和傳唱

茉莉花的精神文化以茉莉花為載體反映了文人墨客和廣大民眾的價值觀念、理想與信仰、宗教與藝術的取向。詩詞歌賦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 自宋以來古人留「下很多贊美茉莉花的詩句。「露華洗出」通身白沉水熏出換「骨香」宋·葉廷圭  自是人間冰雪種 占盡人間富貴香 宋·許野雪  荔枝香里玲瓏雪來祝長安一夏涼。情味於人最濃處夢回尤覺鬢邊香。 」 元·許棐 「如許閑宵似廣寒翠叢例影浸冰團。梅花宜冷君宜熱一樣香魂兩樣看。」明·沈修緣  「香從清夢回時覺花向美人頭上看。 」 清·王士祿 . . . . . .這些多是在其冰雪之姿馥郁之香上作文章。近年來在音樂影視作品中火熱流行的茉莉花元素______江蘇民歌《茉莉花》  電影《茉莉花開》  電視劇《茉莉花》 義大利歌劇《圖蘭朵》的背景音樂《茉莉花》 . . . . . .則主要是以茉莉花為載體贊揚其純潔質朴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 。茉莉花在文化藝術作品側重點的變化反映了其精神文化從重 形 向重 意 的價值取向的轉變。

茉莉花是東方美的代表從江南女子的簪花習俗開始茉莉與東方女性之間似乎就有了一種割不斷的聯系。茉莉的美在於它的質朴、清香。而中國傳統文化中女性的美注重含蓄、內在的賢惠。茉莉花的美與東方女性的特性有著很高的一致性茉莉花的形象也逐漸與東方女性聯系起來成為東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從一定程度上講 舊時文人對於茉莉花的贊美是對於東方女性的贊美。

茉莉花成為純潔、質朴與內斂形象的代表。化作為一位靜態的對象、只有賦予它人的精神才使其形象豐富起來。茉莉花花色淡雅、香氣清新、花型不張揚且開放時間一般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具有純潔、質朴的氣質從外形到內在的氣質都與中國文人的道德追求和審美情趣一致所以茉莉得到了中國文化的認同。近年來隨著歌曲《茉莉花》在國際活動中的廣泛傳唱茉莉花逐漸成為中國的文化符號。

❹ 給茉莉花設計一條謎語

草叢末處開,淡雅幽清來,茶香悠悠飄,歌聲傳四海。
「草」-----艹,「艹」+」末「=茉
淡雅幽清來版--------茉莉權香
茶香----------可以泡茶
歌聲傳四海----------《茉莉花》這首歌很有名
望採納

❺ 《茉莉花》 歌曲簡介

《茉莉花》是前線來歌舞團原唱的歌自曲,由何仿改編自中國民歌《鮮花調》,於1957年首次單曲發行。

《茉莉花》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的結構,又能與西方的審美習慣相適應,因此其能夠在西方世界傳播。

該曲屬於小調類民歌,是單樂段的歌曲。它以五聲調式和級進的旋律,表現了委婉流暢、柔和與優美的江南風格,生動刻畫了一個文雅賢淑的少女被芬芳美麗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棄不舍的愛慕和眷戀之情。全曲婉轉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5)茉莉花文化公園設計理念擴展閱讀:

2008年8月,為了迎接2008北京奧運會,該曲進行了MV的拍攝。雷佳身著金色旗袍參與了MV的拍攝,為了給觀眾不同的視覺享受,MV導演孔嘉歡首次運用了另類表現手法,把中國宗教文化和該曲結合起來。

作為MV鏡頭重要組成部分,導演策劃了雷佳站在幾丈高的大佛的手心裡演唱該曲,雷佳從容的在大佛上拍攝了MV畫面。此外,該曲MV作為向北京奧運會的獻禮,特別剪輯了鳥巢的鏡頭畫面,使整個MV充滿了奧運的氣息 。

❻ 形容茉莉花特點的四字詞語

描寫茉莉花的優美詞語:
素潔、濃郁、清芬、含苞欲放、清香宜人、輕俗動人、芳香沁人、纖細柔弱、淡雅清香、超凡脫俗。

❼ 《茉莉花》歌曲創作背景

一、靈感來源

茉莉花這種植物在漢代就已傳入中國,最早種植於廣東一帶(南越、南海),到宋代開始廣泛種植於福建並傳入江浙等地;在傳播過程中逐漸中國化,並因其香氣而受喜愛,由於其芳香獨特,迎合了中國文化對「香」的崇尚,逐漸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

二、作詞編曲

能見到的最早與現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詞收編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馮夢龍的《掛枝兒》中;《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 。

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 。

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 ,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7)茉莉花文化公園設計理念擴展閱讀:

社會影響

《茉莉花》在兩個大陸相互隔絕的時代跨越了地理距離的藩籬,成為象徵中歐人民友誼和交流的生動符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首改編後的《茉莉花》唱響中國。

此後,眾多世界級亮相讓這首民歌引起蘇皖多地關注 。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區以該首民歌為名舉辦了首屆中國南京六合《茉莉花》音樂文化節。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頒獎儀式的現場《茉莉花》出現總共774次。

《茉莉花》歌詞

詞曲:何仿

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❽ 茉莉紅花和漢責文化區別

茉莉紅花和漢責文化區別。紅花茉莉是一個瀕臨滅絕的野茉莉品種,5年前從湖南引種過來,它的特點是種子大,身材相對其他野茉莉更高大,花苞紅色,同一花苞上伸展而出的5片花瓣呈傘狀分布,因為花期在每年3月下旬,樹葉發芽還未完全到位,成片的粉紅色茉莉密密匝匝,看起來就像絢爛的櫻花

茉莉紅花中里含有一種氧化酶,當快要開敗的時候,就會呈現這種顏色,我家的茉莉花經常這樣,屬於正常現象,平時養護過程中,多使用經過發酵後的淘米水,稀釋後連同澆水一起施肥,還需要經常補充硫酸亞鐵灌根以及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

❾ 廣西橫縣茉莉花文化公園具體地點如所在街道

橫縣茉莉復花文化公園位於橫縣行政制服務區內,東臨在建的橫縣國泰綜合大樓,南為橫縣茉莉花大道,西臨橫縣供電公司,北為擬建的行政辦公大樓,交通便利,地勢平坦開闊,項目總用地面積37363平方米(約56畝),建設內容及規模:公園建設、道路、排水、噴灌工程、照明、綠化等。該項目的建成符合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政策要求,提高城市品位,使城市載體功能、服務功能和城市形象有顯著提升。

茉莉花文化公園以茉莉文化為主題,融入橫縣文化元素,投資1430萬元,佔地3.9萬平方米,南面入口處建有8根直徑1米、高6米,以橫州古八景為題材的花崗岩雕塑石柱,公園中心是直徑60米的茉莉花音樂噴泉,公園四周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配以假山、水池,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城市建設理念。

❿ 急求一篇關於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謝了啊!!!!!!

內容摘要:植物作為蘇州園林的重要構成要素,在設計上把握了花木的生長特性、形態特點和季相變化,顯示出植物設計之品格神韻,體現了大自然之縮影,除了具有觀賞性外,還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品格,是設計者社會觀和人生品格的綜合反映,並在造園文化上以其優美的理念傳世。
關鍵詞:文化品格 民俗寓意 象徵 托物言志

一、花木景觀設計的民間文化品格

1. 民間禁忌文化與節日
要了解蘇州傳統園林植物的人文設計思想,必須了解植物各自的生態習性、造型特色以及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蘇州地方「民俗」,還要對儒家「比德」思想進行研究。
蘇州人歷來鍾愛花木,民間對植物禁忌也很多,且隨時代而變,但卻根植於蘇州地方文化之中。如民間諺語中說:「前不栽楊,後不栽柳,門前不栽鬼拍手。」同時忌諱在院子門前種桑樹,後門種柳樹,謂之:「桑」通「喪」,出門見喪(桑);而古時的「喪仗」和「招魂幡」為柳木,主喪人口和留不住子孫後代。也很忌諱苦樹,意思是主人食苦果 ;苦樹樹更因果實毒性非常強,也被排斥在院外 ;蘇州民間所謂:「大樹通軒,疾病連綿。」忌在主院內種植大樹,俗謂之陽氣不通,陰氣升騰,吉利不至。門前種桃樹也被視為不祥,桃為「逃」音,兆「富貴逃散」的意思。桃木古代為驅趕鬼魅的材料,暗指鬼怪聚集之處,也為人禁忌。
而「蔓草」則由於通「萬」,暗示福祿綿綿,或萬世流芳 ;月季則有「花開四季,富貴長春」的意思 ;牡丹富貴 ;菊花長壽;百果結子 ;萬年青為萬年常青 ;棗子桂花為早生貴子 ;木瓜為瓜瓞連綿 ;石榴多子多孫 ;女貞,俗稱「臘香」,逢年過節,燒女貞枝葉,可發出爆竹聲,以為吉利;無患子代為菩提樹,因其子為最早的佛珠,為吉祥樹種 ;茉莉花,宋人曰「茉莉名佳花亦佳,遠從佛國來中華。」江南民歌《茉莉花》尤為蘇州百姓喜愛 ;合歡,「為眾鬼所畏」,更是受蘇州人鍾愛。
蘇州每年都有固定的時令花舟游賞習俗節會。顧祿《桐橋倚棹錄》卷十二記道:「有市有會。清明、七月半、十月朝為三節會,春為牡丹會,秋為木樨市,夏為乘涼市。」

2. 民間習俗及行業
蘇州人受江南的詩文浸淫都喜歡種養花草。從明清時期開始,蘇州山塘街和虎丘山附近地區的種花業和賣花業就非常興盛,蘇州專營花草的花木店出現也較早。清代嘉道之際,山塘洞橋以西,花樹店就有數十家之多,所謂「更憐一種閑花草,但到山塘便值錢」,可見當時虎丘花肆的經營之繁華。這種情景在蘇州畫家徐揚的《姑蘇繁華圖》中,也可以直接看到:高樹假山,亭榭樓台,到處是上佳園林。沿途山巒毓秀,綠樹掩映,山塘街的河道中有許多花舟,岸上的花農挑著花擔穿梭在街道之中,店鋪前擺放著植物花卉,山上遊人面對漫山桃花邊飲邊吟,無論民宅官府,都是林木郁蔥,整個蘇州對花卉植物的重視和崇尚不言而喻。
當時的蘇州,還有許多與花木植物有關的新行業。花茶業,蘇州是全國香花四大產區之一,花茶香氣濃郁純正。花茶又名"香片"、"熏花茶"、"窨花茶"。據蘇州虎丘山花神廟碑文記載:蘇州生產花茶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
花酒業,即以花浸酒,香醇可口,而且還有祛病健身、益壽延年的作用。桂花酒、玫瑰酒、菊花酒等至今仍是蘇州人特別喜愛的佳釀。
花露業,據古書記載,清時虎丘的仰蘇樓、靜月軒所制賣的花露,馳名四遠,開瓶香冽,為此稱絕。花露品種繁多,有專治肝胃氣的玫瑰花露,治氣脹心痛的木香花露,悅顏利發的芙蓉花露,專治諸毒的金銀花露等。
蘇州花饌,內容十分豐富,有桂花圓子、桂花年糕、桂花糖芋艿等花饌小吃,還有蓮花豆腐、菊花魚圓等花饌。花饌不但色鮮、形美、味香,且都有中葯學根據,具有醫療保健作用。

二、花木景觀設計的士人文化崇尚

1. 詩詞詠頌
由於蘇州歷代習俗和文人墨客所施予的影響,許多花木植物長久以來被寄寓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加以人格化, 以吉祥喜慶和高潔秉正為高尚。蘇州的造園家對植物的品格非常講究,借其來表達園主人或設計者的志趣,其中許多名花為造園家經常運用。
牡丹國色天香, 盛開時其色萬狀為絕,為「百花王"。唐劉禹錫說:"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賞牡丹》),也有人說:「麗或中人,香可專用」,還有人說 :「天上有香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菊花為「花中隱士」,陶令之後被尊稱為「隱逸之宗」,是中國傳統名花,「東萬黃菊作黃昏,自甘孤處作孤芳」,有飄逸清雅的外觀,幽幽襲人的清香,還具有「秋霜不改條」的內質。在蘇州園林中不僅地栽、盆植,而且大量出現在建築小品和雕刻圖案上,並與蘭花、梅花和竹統稱為「四君子」,自古受人尊重。
芭蕉葉大、莖密、葉色嫩綠,顯示出一種平安清雅的氣質。在蘇州園林中,多被種於窗前,供人細品。楊萬里句:「繞身無數清羅扇,風不來時也自涼」,喬句:「綠雲當窗翻,清音滿廊廡",都對芭蕉作了精妙描寫。
竹是園中的靈性植物,被傳統園林賦予「比德」最佳者之一。「虛心密節,性體堅剛,值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人們把竹子喻為花中的君子,皆是人們對其精神美內涵挖掘的結果。竹子還是佛教教義的象徵,所謂「青青翠竹,盡為法身」,因為竹子節與節之間的空心,也是佛教概念「空」和「心無」的形象體現。
梅花具有諸多精神屬性美,因而成為蘇州園林里的首選植物之一。「傲霜雪而開,與松竹為友」和「先眾木而華」,甘於淡泊,自奉高潔。因而古代節操高潔之士,紛紛以梅為清客、清友,甚至「娶梅為妻」。林逋在《山園小梅》中道:「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夜黃昏。」

2. 借物命名
蘇州諸名園中的景點命名幾乎都與名花古木有關:遠香堂、芙蓉榭、荷風四面亭都因荷花得名。還有拙政園的玉蘭堂、枇杷園、海棠春塢,虎丘的玉蘭山房,聽楓園的聽楓山館,耦園的藤花舫,獅子林的修竹閣,怡園的藕香榭。留聽閣有白蓮、枇杷園有枇杷、聽松閣有黑松,綉綺亭下種牡丹、芍葯,聽雨軒後為芭蕉林,網師園「殿春」種芍葯,拙政園「十八曼陀羅花館」種山茶等。賞桃有留園「小桃塢」,楓葉有「待霜亭」,桂花有「小山叢桂軒」。
拙政園遠香堂三面山對水,水中廣種荷花,因而荷花成為遠香堂的主景,亦因周敦頤《愛蓮說》中「香遠益清」名句而得名,更突出了造園藝術家所營造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精神和品格。
桂花在園林景觀中也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金桂色如黃金,與白色的玉蘭花相配合,如網師園及曲園廳堂前後都配植金桂和玉蘭,取其「金玉滿堂」的吉祥意義。民間的「棗生貴子」、「蟾宮折桂」等說法則將桂花推至一個吉祥完美的境界。
網師園「看詩讀畫軒」前一株古木,為南宋網師園舊主史正志手植,歷宋、元、明、清數代,四時常青,閱盡人間滄桑。拙政園「得真亭」即取《荀子》文意:「至於松柏,經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變,可謂得其貞矣。」獅子林「古五松園」前之古柏樹,象徵獨立天地,風骨長存。留園「古木交柯」門宕上鐫刻「長留天地間」磚刻點題,明代廊邊有古柏一株,後花壇古柏邊長出一株女貞,與古柏纏繞連理,都是因松而得名。
蘇州滄浪亭有各類竹子二十多種,每當微風乍起,竹竿搖曳,如春蠶嚼葉,裊裊婷婷。曲尺形的小屋"翠玲瓏"前後皆竹,取園主蘇舜欽"日光穿竹翠玲瓏"詩句意。怡園還有「四時瀟灑亭」、「玉延亭」等,都以竹子命名。
「獅子林問梅閣」是獅子林西部的中心景物,窗外有梅數枝。元代獅子林西面曾有老梅一棵,虯枝奇曲,名為「卧龍」,梅樹後「問梅閣」內窗紋、傢具裝飾、地面花紋皆雕刻成梅花形,屏上書畫也都取材梅花。「冷香閣」和拙政園「雪香雲蔚亭」四周植梅數百株,梅林蔥郁,暗香浮動,都是專為賞梅而建的景點,

熱點內容
三亞玫瑰谷面膜 發布:2025-09-22 02:44:47 瀏覽:330
綠植店VI 發布:2025-09-22 02:44:34 瀏覽:76
家庭傳統盆景圖片大全 發布:2025-09-22 02:38:01 瀏覽:27
南海紅茶花 發布:2025-09-22 02:37:53 瀏覽:572
許魏洲大魚海棠 發布:2025-09-22 01:36:22 瀏覽:54
速寫植物花卉圖片 發布:2025-09-22 01:26:33 瀏覽:167
如何分植綠籮 發布:2025-09-22 01:20:17 瀏覽:242
梅花表標識 發布:2025-09-22 01:17:26 瀏覽:225
荷花橋拆遷 發布:2025-09-22 01:08:48 瀏覽:2
七夕創意花 發布:2025-09-22 01:08:46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