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有關杜鵑花的傳說

有關杜鵑花的傳說

發布時間: 2022-06-17 16:34:23

A. 杜鵑花有什麼象徵意義

  • 杜鵑花在春、夏開花,花朵繁密,花色豐富。花期長,開放時節熱烈奔放,鮮艷奪目,如火如荼,是深受中國人民熱愛的名花之一。它是熱情純真、吉祥美好的象徵。四川少數民族把杜鵑花叫「索馬花」,苗族則叫「麻雅王」。朝鮮族人把它叫「金達萊」,朝鮮語里的意思是「永久開放的』花」。朝鮮人民用它象徵長久的繁榮、喜悅、幸福,「金達萊」也理所當然成為朝鮮的國花。有歌曲贊唱:「千朵花萬朵花,比不上金達萊花。」西藏人把杜鵑花叫「格桑花」,用「格桑花」來比喩對新生活的贊美。 每年的黎族「插花節」、「火把節」以及苗族三月三「跳花節」等少數民族的節曰也是在杜鵑花盛開時舉行,處處載歌載舞,風情濃郁。井閃山革命根據地人民,將杜鵑花作為春天和革命勝利的象徵。

B. 百里杜鵑的神話傳說

杜鵑花傳說:花區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尤以杜鵑的傳說優美動人,給美麗的自然景觀增添了一份靈氣。相傳杜鵑花原為皇宮御花園獨有,且只有一種紅花。因其喜愛彝山的」清涼世界「而飛來彝山,為躲避侍衛的追尋,搖枝一變成五彩繽紛的各色杜鵑花。從此長居彝山,為彝族所鍾愛。
百里杜鵑的成因傳說:相傳在洪荒時代,這里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洪水退後,開始有人煙,但最嚴重的困難是缺乏燃料,這時候有一對心地善良的苗族夫婦四處奔走,想為大家尋找到一種燃料。最後他們找到了一個洞,豈料這對夫婦進洞之後再也沒能出來,人們就去四處尋找,當找到這個洞時發現這里已經被填滿了,他們用鋤頭挖就挖出了煤。大家這才明白,原來是這對好心的夫婦變成了煤,這對夫妻的高尚行為不僅感動了人間,也感動了天上的看花仙女,她撒下杜鵑花來,以紀念和告慰這對夫婦,讓杜鵑花陪他們長眠。
杜鵑鳥傳說:杜鵑鳥,相傳為古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所以杜鵑又名杜宇、子規。「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唐代詩人李商隱詩里曾這樣說,杜鵑啼聲凄涼,嘴裡呈鮮紅色,被人們誤認為「啼血」,而百里杜鵑花區的老人們認為:杜鵑花的美麗和百里杜鵑的磅礴氣勢,使百里杜鵑成了秀色可餐的絕代佳人,然而千百年來她卻躲在深閨無人知,杜鵑鳥是在為自里杜鵑嗎不平。
從前在百里杜鵑花區,有兩個特別喜愛杜鵑花的姊妹倆,由於勞累過度,她們很年輕便死了。她們生前便象杜鵑花一樣美麗,同時她們也跟杜鵑花一樣眷戀著這片高山煤海,因此在她們死後靈魂也捨不得離開這片土地,於是便成了一對美麗、機靈的杜鵑鳥,在百里杜鵑花區飛來飛去,她們飛到那裡就在那裡苦苦鳴叫;她們一叫,杜鵑花也叫開了。但是鳥和人一樣,也是要死的,她們化成杜鵑鳥以後同樣因為整日嗚叫、啼血過多而死,但是她們依然眷戀著這里,於是又化成形似杜鵑鳥的兩塊岩石,永遠守護著這片她們熱愛的土地,因為兩只鳥的嘴是相對而立,所以便成了今天著名的「對咀岩」景點。

C. 杜鵑花有哪些品種又有什麼傳說

杜鵑花,群眾又叫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鮮紅的光彩把山都映紅了。其實杜鵑花哪只紅色,現今植物分類學上僅把「映山紅」作為其中一個種類(包括許多栽培品種)。我國雲南一省有近300種之多,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生地,而雲南又是其分布中心。


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重要價值,我國品種豐富的杜鵑花資源早就為西洋各國所覬覦。早在19世紀初,他們曾不惜巨資多次派人前來雲南採集標本、種子,現今英國皇家植物園誇耀於世的幾百種杜鵑花系多自雲南採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開之際,英倫士女,往來如梭,流連忘返。

1919年,英國採集家傅利斯在雲南騰沖高黎貢山西坡,意外地發現了他從未見過的「杜鵑巨人」——大樹杜鵑。貪婪之心,驅使他雇來苦力,橫著心,舉起斧,硬將這一株高達25米、胸徑達87厘米、樹齡達280年的大樹杜鵑砍倒,撈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回去,至今仍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里。但在63年之後,1981年2月,科學家又在原址,找到了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鵑花王。後經騰沖縣林業局進一步調查,現有胸徑在1米以上的大樹杜鵑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徑粗達3.07米,樹齡在500年以上。大樹杜鵑的花序是一個十分秀美的花團,水紅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長6厘米—8厘米、口徑6厘米的鍾形花朵組成,花序直徑達25厘米。這頂天立地的大樹杜鵑,茂盛的樹冠遮天蔽日,燦爛的花朵美如雲霞,它是雲南的驕傲,它是祖國的驕傲!

花 語
杜鵑花的花語——永遠屬於你

杜鵑花的花語——代表愛的喜悅,據說喜歡此花的人純真無邪。杜鵑花的箴言是當見到滿山杜鵑盛開,就是愛神降臨的時候。

花語:愛的欣喜,節制,節制慾望

花色含意:愛的喜悅

白色:被愛的欣喜

它的花語為「節制」,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只在自己的花季中綻放,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牆或屏障。

傳 說
1。

杜鵑花十分美麗。管狀的花,有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多種色彩 。當春季杜鵑花開放時,滿山鮮艷,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徵著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杜鵑的真諦。

相傳,古代的蜀國是一個和平富庶的國家。哪裡土地肥沃,物產豐盛,人們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生活得十分幸福。

可是,無憂無慮的富足生活,使人們慢慢地懶惰起來。他們一天到晚,醉生夢死,嫖賭逍遙,縱情享樂,有時搞得連播種的時間都忘記了。

蜀國的皇帝,名叫杜宇。他是一個非常負責而且勤勉的君王,他很愛他的百姓。看到人們樂而忘憂, 他心急如焚。為了不誤農時,每到春播時節,他就四處奔走,催促人們趕快播種,把握春光。

可是,如此地年復一年,反而使人們養成了習慣,杜宇不來就不播種了。

終於,杜宇積勞成疾,告別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對百姓還是難以忘懷。他的靈魂化為一隻小鳥,每到春天,就四處飛翔,發出聲聲的啼叫:快快布穀,快快布穀。直叫得嘴裡流出鮮血。鮮紅的血滴灑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鮮花

人們被感動了,他們開始學習他們的好國君杜宇,變得勤勉和負責。他們把那小鳥叫作杜鵑鳥,他們把那些鮮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鵑花。

2。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杜鵑花的國家,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稱杜鵑花為「山石榴」、「映山紅」、「紅躑躅」等。它和報春花、龍膽花合稱為「中國三大名花」,杜鵑花還列居其冠。

我國有不少關於杜鵑花的傳說,再加上歷代文人墨客在詩畫中的渲染,更為杜鵑花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著名詩人白居易寫道:「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這是對杜鵑花的高度贊美。

那杜鵑花是怎麼來的呢?

傳說很早以前,在今江蘇鎮江市南郊的黃鶴山裡有座小村莊,庄前有條美麗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長江。村子裡的人都靠種田打獵過活。

靠河邊住著兩家人,東邊住著一個姓劉的年輕人叫劉鵠,每次出門都隨身帶著一樣特別的東西,那是一支排蕭。他一吹呀,就會引來許多五顏六色的美麗小鳥,在他頭頂上盤旋。他經常捉一些蟲子喂小鳥,小鳥也常銜來一些奇花異草給劉鵠,他們成了好朋友。這些奇花異草都是些名貴的草葯,劉鵠經常把這些草葯送給村裡的窮人治病。

再說河的西邊住著一家姓王的,母女倆相依為命。母親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全靠女兒鵑子紡紗、織布、賣布來賺錢養家。鵑子聰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織出來的布既好看又耐穿,而且鵑子心地善良,經常接濟一些比自己還窮的人家。鵑子還會唱歌,歌聲就像百靈鳥一樣婉轉。只要鵑子一唱歌,那黃鶴山下的一片片杜鵑花就會展苞開放,而且朵朵飽滿,朵朵艷麗。 劉鵠和鵑子共飲一河水,同住河岸邊,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他們經常一個吹蕭一個唱歌,引來百鳥飛舞,引得杜鵑花開。

皇帝聽說鵑子既會唱歌,又會織布,而且長得又漂亮,就迫不及待地下了道聖旨,指名要選鵑子進宮。於是,縣大爺帶了一大幫衙役直奔黃鶴山。一到黃鶴山,到處烏語花香,原來劉鵠和鵑子正在一唱一和。縣大爺說明了來意,娟子不從,於是喝令幾個衙役去撞開門,劉鵠急得從吹蕭的地方跳下來要去保護鵑子。這時又有幾個衙役沖上去,他們抓手的抓手,抓腳的抓腳,把劉鵠抱了個緊,劉鵠只能幹著急。可憐體弱力小的鵑子,被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三下兩下就抓走了。她一路走一路叫:「劉鵠救我!救我!……」劉鵠在一旁心急如焚,只得眼睜睜地看著鵑子被抓走了。

自從鵑子被抓走後,劉鵠天天愁,夜夜愁,鵑子媽天天哭,夜夜哭,眼睛就更瞎了。劉鵠心裡想:就算是赴湯蹈火,我也要把鵑子找回來,於是他幫鵑子媽安頓好後,第二天一大早就帶著他心愛的排蕭出發了。他翻過了九九八十一座山,淌過了九九八十一條河,繞過了九九八十一個灣,終於到了皇城。

再說,鵑子被抓到皇宮後,皇帝就死皮賴臉,胡攪蠻纏,動手動腳,鵑子恨死了這個皇帝老兒,不管皇帝說什麼,鵑子都不理不睬。是他派人闖進了自己的家,是他拆散了自己和劉鵠,想到這她操起凳於就往皇帝頭上砸去。皇帝一點便宜沒沾上,反倒被砸了個頭破血流,嚇得抱頭就逃。鵑子從此不吃不喝,漸漸地瘦得不成人形,容貌也枯槁憔悴了。這時,皇帝連看也不看她,更不管她的死活。鵑子就這樣躺在床上等死了。

劉鵠來到了皇宮前,他不知鵑子在哪裡,更不知鵑子病得快不行了。而且到處都是衛土,到處都是高牆,沒有一點機會可以讓他進去找鵑子。正著急間,他突然右手無意間摸到了排蕭,這下他有主意了。他趕緊扎了個風箏,把排蕭綁在風箏後面,接著他把風箏放上了天。隨著風箏在天上飛起來,他把線放得越來越長,鳳箏就在皇宮的上空飛舞,這排蕭的聲音一直傳到了鵑子那裡。鵑子正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一聽到熟悉的蕭聲,知道劉鵠來找她了,便掙扎著坐起來,唱起了家鄉的歌,那是劉鵠熟悉的歌。劉鵠聽到這凄楚動人的歌聲後,又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鵑子知道他來找她了,難過的是他和鵑子被重重宮牆所阻隔。自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受折磨而不能救鵑子脫離苦海,劉鵠的心像刀鉸一樣難過。

於是,劉鵠便倚在宮牆上哭,他不吃不喝只是痴痴地望著天,漸漸地支持不住了,後來就變成了一隻五彩繽紛的小烏。小鳥振翅飛起躍過高高的宮牆,一直飛到鵑子身邊,對鵑子「吱吱喳喳」地叫,鵑子伸出手來撫摸小鳥,說:「烏兒,鳥兒,你要能帶我飛出去該有多好啊!」說完就吐血了,吐出來的血變成了一朵朵美麗的杜鵑花,鵑子的身體也慢慢地變成了一朵杜鵑花,小鳥銜著這朵杜鵑花,飛出了宮,一直飛到了黃鶴山下,把這朵杜鵑花栽在了鵑子家門口。從那以後,那裡就開出了一片美麗的杜鵑花,但最美的一株還是鵑子變成的那株,這株花有五個瓣,花心有一顆碧綠的珠子,叫「五寶綠珠」,它是杜鵑花中的珍貴品種。

過了許多年後,這里造了一座廟宇,叫做鶴林寺,廟里有一座非常漂亮的花台叫杜鵑台,杜鵑台上種了許多杜鵑花,各式各樣,那株「五寶綠珠」也被移植到這杜鵑台上了,它在那花叢中,花開得更加嬌艷動人。每當清晨和黃昏時,總有一群五顏六色的小鳥在花台上空飛舞,其中有一隻總喜歡繞著那株「五寶綠珠」轉,而且這只烏的叫聲特別凄楚,就像排蕭吹出來的一樣,據說那就是劉鵠變成的。

3.

傳說古蜀國有一位皇帝叫杜宇,與他地皇後恩愛異常,後來他遭奸人所害,凄慘死去,靈魂就化作一隻杜鵑鳥,每日在皇後的花園中啼鳴哀嚎,它落下地淚珠是一滴滴紅色的鮮血,染紅了皇後園中美麗的花朵,所以後人就叫它杜鵑花。

那皇後聽到杜鵑鳥的哀鳴,見到那殷紅的鮮血,這才明白是丈夫靈魂所化,悲傷之下,日夜哀嚎著『子歸,子歸』,終究鬱郁而逝,她的靈魂化為火紅的杜鵑花開滿山野,與那杜鵑鳥相棲相伴,所以,這杜鵑花又叫映山紅,這便是杜鵑啼血,子歸哀鳴的典故。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這鳥與花終身不棄的愛戀,乃是人世間不朽的傳奇

D. 杜鵑花的傳說

關於杜鵑花和杜鵑鳥,相傳遠古時蜀國國王杜宇,很愛他的百姓,禪位後隱內居修道,死了以容後化為子規鳥,人們便把它稱為杜鵑鳥。

每當春季,杜鵑鳥就飛來喚醒老百姓「塊塊布穀!快快布穀!」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鮮血灑在得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

它記載了那段悲壯的抗戰。

(4)有關杜鵑花的傳說擴展閱讀:

有關杜鵑花的詩詞:

白居易有「玉泉南澗花奇怪,不似花叢似火堆……寧辭辛苦行三里,更與留連飲兩杯」了。

楊萬里寫的「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

(白居易)寫的「一叢千朵壓欄干,剪碎紅綃卻作團。風嫋舞腰香不盡,露消妝臉淚新干。」

《草花譜》有雲:「映山紅若生滿山頂,其年豐穩,人競采之。」

楊巽齋的詩句「鮮紅滴滴映明,盡是冤禽血染成。」

參考資料:杜鵑花-網路

E. 杜鵑花的傳說是聽說是個很美的故事!

傳說很早以前,在今江蘇鎮江市南郊的黃鶴山裡有座小村莊,庄前有條美麗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長江。村子裡的人都靠種田打獵過活。靠河邊住著兩家人,東邊住著一個姓劉的年輕人叫劉鵠,每次出門都隨身帶著一樣特別的東西,那是一支排蕭。他一吹呀,就會引來許多五顏六色的美麗小鳥,在他頭頂上盤旋。他經常捉一些蟲子喂小鳥,小鳥也常銜來一些奇花異草給劉鵠,他們成了好朋友。這些奇花異草都是些名貴的草葯,劉鵠經常把這些草葯送給村裡的窮人治病。 再說河的西邊住著一家姓王的,母女倆相依為命。母親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全靠女兒鵑子紡紗、織布、賣布來賺錢養家。鵑子聰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織出來的布既好看又耐穿,而且鵑子心地善良,經常接濟一些比自己還窮的人家。鵑子還會唱歌,歌聲就像百靈鳥一樣婉轉。只要鵑子一唱歌,那黃鶴山下的一片片杜鵑花就會展苞開放,而且朵朵飽滿,朵朵艷麗。劉鵠和鵑子共飲一河水,同住河岸邊,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他們經常一個吹蕭一個唱歌,引來百鳥飛舞,引得杜鵑花開。皇帝聽說鵑子既會唱歌,又會織布,而且長得又漂亮,就迫不及待地下了道聖旨,指名要選鵑子進宮。於是,縣大爺帶了一大幫衙役直奔黃鶴山。一到黃鶴山,到處烏語花香,原來劉鵠和鵑子正在一唱一和。縣大爺說明了來意,娟子不從,於是喝令幾個衙役去撞開門,劉鵠急得從吹蕭的地方跳下來要去保護鵑子。這時又有幾個衙役沖上去,他們抓手的抓手,抓腳的抓腳,把劉鵠抱了個緊,劉鵠只能幹著急。可憐體弱力小的鵑子,被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三下兩下就抓走了。她一路走一路叫:「劉鵠救我!救我!……」劉鵠在一旁心急如焚,只得眼睜睜地看著鵑子被抓走了。自從鵑子被抓走後,劉鵠天天愁,夜夜愁,鵑子媽天天哭,夜夜哭,眼睛就更瞎了。劉鵠心裡想:就算是赴湯蹈火,我也要把鵑子找回來,於是他幫鵑子媽安頓好後,第二天一大早就帶著他心愛的排蕭出發了。他翻過了九九八十一座山,淌過了九九八十一條河,繞過了九九八十一個灣,終於到了皇城。再說,鵑子被抓到皇宮後,皇帝就死皮賴臉,胡攪蠻纏,動手動腳,鵑子恨死了這個皇帝老兒,不管皇帝說什麼,鵑子都不理不睬。是他派人闖進了自己的家,是他拆散了自己和劉鵠,想到這她操起凳子就往皇帝頭上砸去。皇帝一點便宜沒沾上,反倒被砸了個頭破血流,嚇得抱頭就逃。鵑子從此不吃不喝,漸漸地瘦得不成人形,容貌也枯槁憔悴了。這時,皇帝連看也不看她,更不管她的死活。鵑子就這樣躺在床上等死了。劉鵠來到了皇宮前,他不知鵑子在哪裡,更不知鵑子病得快不行了。而且到處都是衛土,到處都是高牆,沒有一點機會可以讓他進去找鵑子。正著急間,他突然右手無意間摸到了排蕭,這下他有主意了。他趕緊扎了個風箏,把排蕭綁在風箏後面,接著他把風箏放上了天。隨著風箏在天上飛起來,他把線放得越來越長,鳳箏就在皇宮的上空飛舞,這排蕭的聲音一直傳到了鵑子那裡。鵑子正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一聽到熟悉的蕭聲,知道劉鵠來找她了,便掙扎著坐起來,唱起了家鄉的歌,那是劉鵠熟悉的歌。劉鵠聽到這凄楚動人的歌聲後,又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鵑子知道他來找她了,難過的是他和鵑子被重重宮牆所阻隔。自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受折磨而不能救鵑子脫離苦海,劉鵠的心像刀鉸一樣難過。於是,劉鵠便倚在宮牆上哭,他不吃不喝只是痴痴地望著天,漸漸地支持不住了,後來就變成了一隻五彩繽紛的小烏。小鳥振翅飛起躍過高高的宮牆,一直飛到鵑子身邊,對鵑子「吱吱喳喳」地叫,鵑子伸出手來撫摸小鳥,說:「烏兒,鳥兒,你要能帶我飛出去該有多好啊!」說完就吐血了,吐出來的血變成了一朵朵美麗的杜鵑花,鵑子的身體也慢慢地變成了一朵杜鵑花,小鳥銜著這朵杜鵑花,飛出了宮,一直飛到了黃鶴山下,把這朵杜鵑花栽在了鵑子家門口。從那以後,那裡就開出了一片美麗的杜鵑花,但最美的一株還是鵑子變成的那株,這株花有五個瓣,花心有一顆碧綠的珠子,叫「五寶綠珠」,它是杜鵑花中的珍貴品種。過了許多年後,這里造了一座廟宇,叫做鶴林寺,廟里有一座非常漂亮的花台叫杜鵑台,杜鵑台上種了許多杜鵑花,各式各樣,那株「五寶綠珠」也被移植到這杜鵑台上了,它在那花叢中,花開得更加嬌艷動人。每當清晨和黃昏時,總有一群五顏六色的小鳥在花台上空飛舞,其中有一隻總喜歡繞著那株「五寶綠珠」轉,而且這只烏的叫聲特別凄楚,就像排蕭吹出來的一樣,據說那就是劉鵠變成的。 文學 [來源] 南京中山植物 三。閩東山區杜家村裡有一戶窮人家,家中三口人,母親和兩個兒子。大兒子年30餘未婚,村裡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八九,兄弟以販賣私鹽為生,養活老母。杜大力大,一次可挑鹽300斤,杜二力小,一擔不過100斤,自己可勉強糊口。 有一天,杜大經過一處街坊歇肩的時候,由於擔子太重,鹽擔滑下來,把一個小孩壓死了。人命關天,杜大被官府抓去,關在監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個人賣鹽,奉養老母,十分困難。一次,杜大對來探監的弟弟說:「再過兩天,找要被執行死刑了。」兄弟相抱痛哭。弟弟說:「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個,你死便死三個。因為我力氣小,掙的錢,不能養活母親,二人都會餓死。」說著弟弟把哥哥推出門外,自已進了牢房。過了兩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來後並沒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哪裡去了。杜二靈魂化作杜鵑鳥,到處飛叫:「哥哥回來!哥哥回來!」一邊叫,一邊口中滴出鮮血。鮮血滴處,長出了紅杜鵑。此後,每年春天滿山一片紅杜鵑花,人們都說,這是杜二的紅心與孝心。就在杜二到處找哥哥的時候,有人發現,距杜家村數十里的九峰山後,常有許多山羊,仰天嚷著:「媽!媽!媽!」好奇的人進山去看,在羊群叫嚷處,有一具腐屍,從衣服看出這就是杜大,屍旁長出一株有毒杜鵑,開著黃色的花。消息傳到杜家村,大家都說仕大貪生怕死,害了一家。死後變成毒草大家叫它鬧羊花(即羊躑躅)。後來村裡流傳著幾首山歌: (一) 滿山杜鵑一片紅,怨鳥滴血花成叢。杜二孝母甘替死,杜大怕死躲九峰。 (二) 弟弟魂化子規鳥,苦喚哥哥快回家。千呼萬喚哥不應,鮮血開出滿山花。 (三) 哥哥死在山溝里,善良山羊喊媽媽。原是杜大化毒草,大家罵他鬧羊花。

F. 杜鵑花花語介紹 杜鵑花的傳說

杜鵑花的花語是「永遠屬於你」,代表了愛的喜悅。
據說喜歡杜鵑花的人都純真無邪,當他們見到滿山杜鵑盛開,就是愛神降臨的時候。
此外,杜鵑的花語還有「節制慾望」,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只在自己的花季中綻放,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牆或屏障。
杜鵑花的傳說
杜鵑花十分美麗,有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多種色彩 。當春季滿山紅開放時,滿山鮮艷,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五彩繽紛的滿山紅,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徵著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杜鵑的真諦。
相傳,古代的蜀國是一個和平富庶的國家。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盛,人們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生活得十分幸福。可是,無憂無慮的富足生活,使人們慢慢地懶惰起來。他們一天到晚,醉生夢死,嫖賭逍遙,縱情享樂,有時連播種的時間都忘記了。
當時蜀國的皇帝,名叫杜宇。是一個非常負責而勤勉的君王,他很愛他的百姓。看到人們樂而忘憂, 他心急如焚。為了不誤農時,每到春播時節,他就四處奔走,催促人們趕快播種,把握春光。可是,如此地年復一年,使人們養成了習慣,於是杜宇不來就不播種了。
但是,杜宇積勞成疾,最終告別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對百姓還是難以忘懷。他的靈魂化為一隻小鳥,每到春天,就四處飛翔,發出聲聲啼叫:布穀,布穀。直叫得嘴裡流出鮮血,鮮紅的血滴灑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鮮花。
人們被感動了,開始學習他們的好國君杜宇,變得勤勉和負責。他們把那小鳥叫作杜鵑鳥,他們把那鮮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鵑花。

G. 杜娟花的來歷是什麼

相傳,古代的蜀國是一個和平富庶的國家。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盛,人們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生活得十分幸福。富足的生活,使人們慢慢地懶惰起來。他們一天到晚,醉生夢死,嫖賭逍遙,有時連播種的時間都忘記了。

當時蜀國的皇帝,名叫杜宇,是一個勤勉的君王,他看到人們樂而忘憂,心急如焚。為了不誤農時,每到春播時節,他就四處奔走,催促人們趕快播種,把握春光。

不過,杜宇積勞成疾,最終告別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對百姓還是難以忘懷。他的靈魂化為一隻小鳥,每到春天,就四處飛翔,發出聲聲啼叫:布穀,布穀。直叫得嘴裡流出鮮血,鮮紅的血滴灑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鮮花。

人們被感動了,開始學習他們的好國君杜宇,變得勤勉和負責。他們把那小鳥叫作杜鵑鳥,他們把那鮮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鵑花。

(7)有關杜鵑花的傳說擴展閱讀:

杜鵑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

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在花季中綻放時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牆或屏障。

H. 關於杜鵑啼血得民間傳說

傳說:閩東山區杜家村裡有一戶窮人家,家中三口人,母親和兩個兒子。大兒子年30餘未婚,村裡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八九,兄弟以販賣私鹽為生,養活老母。杜大力大,一次可挑鹽300斤,杜二力小,一擔不過100斤,自己可勉強糊口。

有一天,杜大經過一處街坊歇肩的時候,由於擔子太重,鹽擔滑下來,把一個小孩壓死了。人命關天,杜大被官府抓去,關在監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個人賣鹽,奉養老母,十分困難。一次,杜大對來探監的弟弟說:「再過兩天,找要被執行死刑了。」兄弟相抱痛哭。

弟弟說:「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個,你死便死三個。因為我力氣小,掙的錢,不能養活母親,二人都會餓死。」說著弟弟把哥哥推出門外,自已進了牢房。

過了兩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來後並沒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哪裡去了。杜二靈魂化作杜鵑鳥,到處飛叫:「哥哥回來!哥哥回來!」一邊叫,一邊口中滴出鮮血。鮮血滴處,長出了紅杜鵑。此後,每年春天滿山一片紅杜鵑花,人們都說,這是杜二的紅心與孝心。

(8)有關杜鵑花的傳說擴展閱讀

「杜鵑啼血」出現的原因:在春夏之際,杜鵑鳥會徹夜不停地啼鳴,它那凄涼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們的多種情思,加上杜鵑的口腔上皮和舌頭都是紅色的,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因而引出許多關於「杜鵑啼血」、「啼血深怨」的傳說和詩篇。

杜鵑鳥是杜鵑科鳥類的通稱,主要是大杜鵑、三聲杜鵑和四聲杜鵑。有三分之一的杜鵑有巢寄生現象。它屬於林業益鳥。關於杜鵑的詩詞歌賦很多,最典型的典故是望帝化杜鵑的故事。

古代詩人常呤杜鵑花。例如「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盡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成彥雄);「曄曄復煌煌,花中無比方」、「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葯皆嫫母」(白居易)。

傳說杜鵑啼血的杜鵑鳥應當就是特指的俗稱布穀鳥的四聲杜鵑。因為細加端詳,杜鵑口腔上皮 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

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所以又有杜鵑花的顏色是杜鵑鳥啼血染成之說:「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全唐詩》 卷759成彥雄《杜鵑花》句)「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 應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凄。」(秋瑾)

據李時珍說:「杜鵑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裝如雀鷂,而色慘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達旦,鳴必向北,至夏尤甚,晝夜不止,其聲哀切。田家候之,以興農事。惟食蟲蠹,不能為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則藏蟄。」

宋代的蔡襄詩雲:「布穀聲中雨滿犁,催耕不獨野人知。荷鋤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犢時。」陸游也有詩曰:「時令過清明,朝朝布穀鳴,但令春促駕,那為國催耕,紅紫花枝盡,青黃麥穗成。從今可無謂,傾耳舜弦聲。」詩中催耕的布穀鳥。即杜鵑鳥。

南宋詞人朱希真的「杜鵑叫得春歸去,吻邊啼血苟猶存。」更是充分地反映杜鵑為催人「布穀」而啼得口乾舌苦,唇裂血出,認真負責的精神在春夏之際,杜鵑鳥會徹夜不停地啼鳴,它那凄涼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們的多種情思。

加上杜鵑的口腔上皮和舌頭都是紅色的,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因而引出許多關於「杜鵑啼血」、「啼血深怨」的傳說和詩篇。

I. 杜鵑花的生長地花期用途和傳說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該物種全株供葯用:有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不調,風濕等疾病。又因花冠鮮紅色,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中國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花為省花,長沙、無錫、九江、鎮江、大理、嘉興、贛州等城市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
花期4-5月,果期6-8月。

主要價值
觀賞
杜鵑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在花季中綻放時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牆或屏障。
葯用
根(杜鵑根):酸、甘、溫。活血,止痛,祛風,止痛。用於吐血、衄血,月經不調,崩漏,風濕痛,跌打損傷。
葉(杜鵑葉):酸,平。清熱解毒,止血。用於癰腫疔瘡,外傷出血,癮疹。
花(杜鵑):酸、甘,溫。活血,調經,祛風濕。用於月經不調,經閉,崩漏,跌打損傷,風濕痛,吐血,衄血。
【佤葯】歹哩啞:花、果實治療月經不調,閉經,跌打損傷,風濕痛,吐血,衄血;根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崩漏,腸風下血,閉經《滇葯錄》。
經濟
有的葉花可入葯或提取芳香油,有的花可食用,樹皮和葉可提制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高山杜鵑根系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關於杜鵑花和杜鵑鳥,還有個優美而離奇的傳說。相傳遠古時蜀國國王杜宇,很愛他的百姓,禪位後隱居修道,死了以後化為子規鳥(有名子鵑),人們便把它稱為杜鵑鳥。每當春季,杜鵑鳥就飛來喚醒老百姓「塊塊布穀!快快布穀!」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鮮血灑在得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
滿山遍野的杜鵑花,是由於千千萬萬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它記載了那段悲壯的抗戰。 杜鵑花,它已經融入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它成為了歷史的點綴品,

J. 有關杜鵑的傳說

李商隱《錦瑟》「庄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一:

相傳古蜀帝杜宇,號望帝,在亡國後死去。 其魂化為「子規」,即杜鵑鳥

他死後化鳥仍對故國念念不忘, 每每深夜時在山中哀啼, 其聲悲切, 乃至於淚盡而啼血...... 而啼出的血, 便化成了杜鵑花

ps....後以【杜鵑啼血】比喻哀傷至極。又因杜鵑鳥的啼聲似【不如歸去】, 後多用【不如歸去】 為思歸或催人返鄉之詞。

.........

二:

杜鵑啼血

很早很早以前,位於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叫做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愛百姓也愛生產,經常帶領四川人開墾荒地,種植五穀。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錦綉一般的天府之國。

有一年,在湖北的荊州地方,有一個井裡的大鱉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裡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屍在哪裡,哪裡的河水就會向西流。於是,鱉精的屍體就隨著西流水,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浮過了巴瀘,最後到了岷江。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長嘆,便忙問為什麼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他的聰明和誠懇,便告訴了他緣故。

原來,有一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願離開天府之國的寶地,更不情願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樂園,他們便使了妖術,把現在川西原來一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嶺,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裡興風作浪,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結果,水流越來越大,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無情的洪水裡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們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又黑暗又污穢的海底。這種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飯不香,心中難受。

鱉靈聽後,便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我也不怕什麼龍蛇鬼怪,憑著我們的才智一定能戰勝邪惡。」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

鱉靈領了聖旨,帶了許多有本領的兵馬和工匠,順流來到巫山所在,和龍蛇鬥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在了灧澦堆下的上牢關里。接著,他又帶領人們和鬼怪拚鬥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惡狡猾的鬼怪捉住,關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里。然後,鱉靈著手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陝等彎曲峽谷,終於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里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又成了人民康樂、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

望帝是個愛才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於自己,便選了一個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

鱉靈做了國王,便是「從帝」。他領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百姓過著快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慾的日子。

可是,後來情況慢慢起了變化。叢帝有點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為此愁起來啦。

消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裡踱來踱去,想著勸導叢帝的辦法。最後,他還是決定親自走一趟,進宮去勸導叢帝。於是,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訪叢帝。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誠心誠意地期望叢帝能悔過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後面,進宮請願,結果,便連成了很長很長的一支隊伍。

這一來,反而把事情弄僵了。叢帝遠遠地看見這種氣勢,心裡起了疑惑,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叢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得讓老王和那些老百姓進城。

望帝老王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一陣,也只好無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叢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終於想到只有變成一隻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飛到高樹枝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叢帝。於是,他便化為一隻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那杜鵑撲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裡,又飛進了高高宮牆的裡面,飛到了皇帝御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

那叢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個受到四川百姓當成神仙祭祀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後,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經變成了杜鵑鳥,他無法再變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決心要勸誡以後的君王要愛民。於是,他化為的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對千百年來的帝王叫道:「民貴呀!民貴呀!」但是,以後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

後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矩,以示敬意

熱點內容
彩赤丹茶花 發布:2025-09-22 03:58:09 瀏覽:969
里荷花 發布:2025-09-22 03:58:00 瀏覽:920
古裝櫻花初音圖片 發布:2025-09-22 03:54:14 瀏覽:407
玉蘭花的種子怎麼種植 發布:2025-09-22 03:44:58 瀏覽:674
茶花換盆僵苗 發布:2025-09-22 03:34:42 瀏覽:664
綠植加啥好 發布:2025-09-22 03:07:00 瀏覽:412
花卉油畫大家 發布:2025-09-22 03:02:46 瀏覽:561
梅花得到的感悟 發布:2025-09-22 03:01:55 瀏覽:529
三亞玫瑰谷面膜 發布:2025-09-22 02:44:47 瀏覽:330
綠植店VI 發布:2025-09-22 02:44:34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