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紅色康乃馨電視原型

紅色康乃馨電視原型

發布時間: 2022-06-14 15:09:17

『壹』 曾被稱「最像慈禧的演員」,老戲骨奚美娟還塑造過哪些經典角色

老戲骨奚美娟塑造過的經典角色有很多,例如《假女真情》裡面的王玉娟,《紅色康乃馨》裡面的藍思紅,《坐莊》裡面的薛書玉,《山楂樹之戀》裡面的靜秋的母親,最後就是最近熱播的《安家》裡面的江奶奶。這些人物都很經典,並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安家》裡面的江奶奶

《安家》裡面的江奶奶真的是讓人淚目,兩位老人之間的愛情也讓人如此動容。我沒看過這部劇,但是看見了江奶奶這段的片段,就這段片段也把我看哭了。

『貳』 電視劇:紅色康乃馨

紅色康乃馨是阿萁。
作為大華總裁助理,懷疑收購澳洲KH廠涉及經濟罪案和暗箱操作,版進行暗權中調查。但是在調查中發現,收購澳洲KH廠的經濟罪案最終主謀是自己的干媽藍思紅。
阿萁是藍思紅收養的孤兒。因為自己的調查最終害了最親的干媽,很後悔和內疚,阿萁也沒有真正承認自己就是紅色康乃馨。

『叄』 奚美娟是老戲骨嗎她的代表作有哪些

我認為奚復美娟是老戲骨,代表作有制《中國夢》,《假女真情》《紅色康乃馨》等。奚美娟,1955年生於中國上海,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影視女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央十七大、十八大黨代表,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上海文聯主席團主席。

現在奚美娟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在觀眾的眼裡,奚美娟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演員,而且奚美娟的兒子也非常優秀,母子兩個人的感情非常好。現在的奚美娟也算是有了一個幸福的生活,讓大家為她感到開心。

『肆』 《花開月正圓》電視劇里慈溪的扮演者是誰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慈禧太後的扮演者和慈禧太後的原型人物長得十分相似,演技也備受贊賞。還有人找出了歷史上真正的慈禧太後的照片和劇照相對比,網友們表示這個慈禧簡直是「神還原」!


『伍』 她是《安家》中的江奶奶,曾在電影中給未成名陸毅周冬雨當過媽,是誰呢

孫儷、羅晉主演的《安家》,這部劇除了這兩位高人氣主演,配角演員中也有不少觀眾熟悉的面孔。比如王自健,還有李菁、閆學晶、代樂樂、楊昆、海清等一眾演員,可謂眾星雲集。

在這些配角演員當中,有兩位上海老演員顯得有些特殊,那就是扮演江奶奶的奚美娟,和扮演天天爸爸的周野芒。

我們沒有辦法根據一段婚姻的成敗,來判斷當事人如何如何。而且尤其對於演員來說,他們為我們奉獻出優秀作品和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這就是他們的成功。另外從兩人可以同時出現在同一部劇的舉動來看,這么多年過去,很多事情也早就放下了。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陸』 求知道奚美娟經歷中最感人或者最難忘的經歷和故事

1973年1月,奚美娟中學畢業,像許多人一樣,她來到了郊區插隊
奚美娟
勞動。一個月以後,上海戲劇學院宣布招生。 奚美娟根本沒有想到報考。但當時的招生屬於「政治任務」,選拔演藝人才是不拘一格的「海選」,凡符合報考條件的18-22歲的青年都由所在單位統一報名。奚美娟插隊所在的大隊也把奚美娟的名字報上了。 奚美娟上上海戲劇學院之前沒有看過一次話劇,也沒有接觸過任何別的藝術形式。除了童年的「無聲電影」外,奚美娟只看過幾次露天電影。 奚美娟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報考的是上海戲劇學院。因為當時上海戲曲學校演過《奇襲白虎團》,上海話「戲劇」和「戲曲」是差不多的,奚美娟誤以為她即將報考的學校是學唱京戲的。於是,奚美娟帶著好玩和好奇的心理,參加了一輪又一輪的考試,彷彿做著一項組織安排的工作——實際上確實如此。 經過層層篩選,奚美娟居然都通過了,前期的初選,接著進入了比較正規和嚴格的面試。於是,懵懵懂懂的奚美娟與主考老師有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對話,這對話就像一台話劇的片段: ——奚美娟,請做一個小品。 ——小品? ——什麼叫小品?知道嗎? ——不知道。 ——生活中發生了一件事情,如實地做出來。 ——哦,這就是小品。 ——現在知道什麼叫小品了 ——知道了,——生活中怎麼樣就怎麼做。 經過了「現場小品知識培訓」之後,奚美娟就開始做了。她覺得自
奚美娟
己的「生活」很少,自然而然就想起了插隊生活:她從生產隊勞動回家,把鋤頭的泥弄掉,靠在門口。看水缸里沒水了,就拎了一個水桶去打水。 這時主考老師突然叫道:「失火啦。」 奚美娟完全懵了,不知道是真的失火了,還是老師在考她。但既然如此,奚美娟只好假戲真做,真戲假做。奚美娟覺得救火一個水桶水不夠,又拿了一個臉盆就跑出去。 這是奚美娟自出生以來的第一個小品。有一個老師,看完小品一直跟奚美娟說話,詢問她的情況,當時奚美娟隱約覺得可能被錄取,但她根本沒把是否錄取放在心上。考完以後,她覺得完成了一項工作,又去插隊的地方幹活了。直到1973年7月,公社通知奚美娟,9月1日去上海戲劇學院報到。 這時奚美娟才知道,她要去的是上海戲劇學院,而不是培養唱京戲的上海戲曲學校。在這以前,他根本不知道有這么一個學校。戲劇學院的校址在上海華東醫院的邊上,奚美娟到了華東醫院還問路人:上海戲劇學院在哪裡? 其實這次報到是最後一次復試。一群人排了幾個戲,演出了一次,台下的觀眾都是上海文藝界的人,通過這次演出篩選,剩下的只有報到人數的一半42個人,分成甲乙兩班,其中奚美娟所在的表演系甲班班上有八位女生。 奚美娟就這么稀里糊塗地過五關斬六將,進入了上海市最高的藝術學府。 奚美娟告訴記者說:「現在想想,冥冥之中有什麼東西把我推進上海戲劇學院去的。我真的很慶幸,我沒有浪費過很多時間。」 就這樣,奚美娟開始了四年的戲劇學院生涯。學老教材,演樣板戲,經常下鄉體驗生活。奚美娟總是兢兢業業、勤勤奮奮。奚美娟快樂、充實地度過了「文革」的最後四年。 奚美娟說:「受教育的過程印象很深的就是下生活,很強調下生活,記得一個老師說過,一個演員在生活中要觀察別人,而不是別人來觀察你。現在有很多演員是反著來的,不去觀察別人,經常希望別人來關注你。」奚美娟一輩子銘記著這句話,多年來,奚美娟過著不張揚,不顯山露水的日子。 四年之後,奚美娟以非常出色的成績畢業了,1976年10月,奚美娟分配到了上海人民藝術劇院,而此時「文革」也剛剛結束了
十五年話劇生涯
上海話劇舞台最後一位守望者 那個階段我覺得是非常幸福的階段,我自己覺得是為藝術而生
奚美娟
的一個人。我為什麼這么說呢,我每演一場戲,演得特別好的時候,我比什麼都開心。我的那種愉悅的感覺,沒有語言可以來表達,我第一次嘗到了什麼叫自由王國。 ——奚美娟 「文革」結束,百廢待興,戲劇開禁。中國的春天到來了,中國文藝的春天到來了,奚美娟的春天也到來了。從1976年到90年代初,奚美娟一直活躍在上海人藝的話劇舞台上。 奚美娟這樣評價她剛進上海人藝的情形:「在舞台上,塑造一個完整的人物的能力的培養,在學校里不能夠完全完成,或者說已經完成得很好了。在學校里,老師只是領你進門,具體怎麼做是要看你畢業以後的實踐。這個階段我演了很多的話劇。我特別慶幸幾乎是在我畢業的那個月」文革」就結束了。從我創作剛剛開始的時候,就遇上了一個很好的時代。『文革』十年,我們劇院沒有進過任何人,我畢業的時候21周歲。像我這個年齡段劇院完全是斷檔的,所以這個年齡段的主角都有機會輪到我來演。」 奚美娟有一個腳趾頭骨折,不得不打了三個月的石膏綳帶。那是奚美娟最痛苦的日子,因為她整整三個月不得不離開心愛的話劇舞台。 奚美娟進人藝的時候演的第一部話劇是《萬水千山》。按照戲劇界的慣例,一個新人進入一個劇團,她的最初的亮相也就是第一個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被認為是個好苗子的話,就會有很多好機會。許多好心人都就這點提醒奚美娟抓住這種機會。 但奚美娟天生對這些戲外的東西不太在意,在意的是如何抓住機會學習和創作。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該怎麼投入藝術創作就怎麼投入。奚美娟從零開始,輕裝上陣,創造出來的東西反而比較自如。當時奚美娟就住在人藝的宿舍里,有時候星期六星期天都不回家。她每天第一個到劇院,在草地上練功、跑步,並且給自己編了一套形體訓練操,練完了就去排練廳練聲。往往奚美娟把所有的「加餐」練習都解決了,大家才陸續踩著點上班了。 在藝術上奚美娟總是精益求精,捨得下苦工。有一次要演一個農村的小戲,有一個挑擔子的動作。奚美娟覺得這個動作做得不太熟練。她每天提早半小時到劇院,就在那裡挑來挑去,挑來挑去,尋找著一種最准確的感覺。 在許多前輩的熏陶和指點下,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奚美娟感悟到表演可以有很多形式,但是覺得最准確的只有一種,這種不行再來一種,想達到的也就是不斷地尋找一種最准確的東西 1978年,奚美娟進入劇團兩年以後,上海市舉行了「文革」以後第一次全市青年演員匯演,因為奚美娟在《枯木逢春》中的出色表現,她榮獲優秀表演獎。這個獎項在奚美娟所有的獎項中級別和知名度都不算高,至今不為更多人所知,但奚美娟感到彌足珍貴:「這是我從學校走到工作崗位得到的第一個獎,得獎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增加信心,是對自我的肯定,尤其我從戲劇學院畢業
奚美娟
剛剛兩年,有很多東西還在模稜兩可當中,還在探索當中,有這么一個肯定,現在回想起來對一個青年演員來說是很重要的一步。起碼我自己可以認可,起碼自己努力探索的方向沒有錯。」 接著,奚美娟先後主演了話劇《於無聲處》、《救救她》,部部出彩,技驚四座。1979年,奚美娟在《救救她》中主演一個問題青年。當時上海人藝院長黃佐臨先生看完《救救她》以後,就在上海《文匯報》上親自寫了《她受到了觀眾的注意——介紹上海人藝青年演員奚美娟》一文,對奚美娟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和推薦,最後希望奚美娟「加強文學修養,這對演技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當時的老演員比奚美娟還激動,紛紛對奚美娟說:「哎呀,你要珍惜,黃佐臨先生從來沒有專門為一個演員寫過文章,他寫的都是評論戲劇的文章,從來沒有如此提攜一個演員。」 在當時,奚美娟並沒太深地感覺到一位老藝術家對後輩的提攜和幫助是多麼難能可貴。現在回想起來,她在上海人藝遇到了一批藝德雙馨的老演員,他們不希望新人像自己經歷過「文革」一樣把青春耗費掉,因此奚美娟進入劇院以後,這些老演員對奚美娟言傳身教,呵護備至。許多事情至今讓奚美娟歷歷在目,每當談起這些人和事,奚美娟的感激、慶幸和敬佩之情不禁溢於言表: ——記得演《救救她》的時候,下場以後要取一件道具再上場,但放道具的地方比較遠,跑過去取比較容易分心,老演員章非就告訴我「我幫你拿道具」,我以為他說著玩的,沒想到我從台上下來他正拿著道具候著。我覺得他從為人到演技上都讓我學了很多東西。 ——有個老導演叫胡思慶,我進了劇院大概幾個月的時間,他經常安排我演一些獨幕劇之類的小戲,很能鍛煉人的。記得演完《萬水千山》之後,他就讓我演小戲,如果一台演出有三個小戲,他會讓我演兩個。我不演戲的時候,他就會帶著我繞到觀眾席的最後一排,看著別人在那裡演,並精心指點。我開始並不知道這是他對我的悉心栽培,我覺得好像很正常,後來我調去演大戲《難忘的1976》時,他就特別遺憾地對我說:「哎呀,我想讓你再演幾個小戲,鍛煉鍛煉,基礎打得好一點。團里用你用得太急了。」因為要把我調去演大戲,他才說這句話,之前從來沒說過。我現在想想挺慶幸的,他們特別想把所有經驗和感受無私地教給你。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階段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受益匪淺。當時人藝話劇團分一團二團(我在二團),無論哪個團綵排的時候,全劇院的人都會去看。我記得有兩位非常優秀的老演員,生活中有矛盾,其中一位在台上演戲,另外一位跟他有矛盾的人坐在我邊上看,他突然對我說,有突破了,有進步了。我當時印象非常深,怕兩個生活中有矛盾合不來的人,看到對方有一些超越的時候,也會很坦誠地承認和喝彩,這對我教育很深,但我當時可能沒有特別意識到這些東西。 奚美娟告訴記者:「即使你不採訪我的時候,我也會在反省的時候,回憶、思考這些問題,在我的演劇觀和做人上都看到了很多很好的東西,我自己一直認為,不管哪方面,我的路子走得很正,我的基礎打得很好。」 1979年,奚美娟獲得至今依然很少為人所知的第二個獎項:上海市首屆文學藝術中青年優秀演員獎。當時沒有獎金,沒有獎杯,只有一個印了字的瓷花瓶。奚美娟至今珍藏著,因為這是她取得突破的象徵。奚美娟說:"我覺得我的初級階段很快過去,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被認為是好苗子,我自己的心情也很好,我自己也很用功。我在上海人藝的第一個階段也就是前五年,一批老藝術家對我有著非常正確的指導和推薦,使我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上海人藝第一個五年是奚美娟話劇生涯的第一個階段,這是一個剛出
奚美娟
校門的學生認真學藝、苦打基礎的階段。 奚美娟話劇生涯的第二個階段是在人藝的接下來的十年,就是從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這是一個繁忙的創作期。奚美娟有時候一年要演四台話劇,一台戲演四五個月甚至半年。這個時期也是奚美娟藝術趨向成熟的收獲期。 1988年,中國藝術節在北京舉行,上海人藝參演的劇目是《中國夢》,這是八場大戲,卻只有兩個演員,女主角就是奚美娟。這台《中國夢》,當時受到了各方面的誤會和擔心。因為當時上海歌劇院也有一台大戲選上了,對方就專門與上海人藝商量,能不能人藝和歌劇院合用一個舞美,這樣可以節約人員的開支。上海人藝有關領導告訴他們:「我們是一台大戲,不是一個小片段。」對方一直納悶,兩個人的戲怎麼能夠演八場?沒想到到了北京之後,主辦方也擔心兩個人一台戲沒人看。平時一台參演劇演三場,給《中國夢》只安排了兩場,而且每場戲只賣樓下的票,擔心沒有觀眾。結果,《中國夢》在二七劇場開演後,觀眾雲集,出奇的火爆,紛紛要求加演。當時文化部領導英若誠在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采訪時也盛贊《中國夢》。就憑著這台被許多人誤以為的「小戲」的出色表演,奚美娟和另外一位男主角榮獲了大獎——中國戲劇「梅花獎」。 奚美娟更重要的收獲是這期間她的藝術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時任上海人藝的院長沙葉新,提出了外向型的建院思想。他經常讓大家觀摩國外的經典戲劇和現代戲,請了很多外國導演來給人藝排戲。上海人藝還經常出國去演出,當時奚美娟也主演許多莎士比亞的作品,如《羅密歐和朱麗葉》中的朱麗葉,《馴悍記》的悍婦。人藝經常讓奚美娟出演反差特別大的角色,力爭把奚美娟培養成藝術的多面手 奚美娟演這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的時候,一定會去圖書館做很長時間的准備,看很多的資料和書,把整個戲的背景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後開始進入創作。因而每次演劇的時候心裡特別踏實,特別有底。 1987年奚美娟隨團去了英國,看了整整一個月的戲,這大大開闊了奚美娟的視野。回來之後,奚美娟感到在藝術上有一個飛躍。她在英國的所見所聞每每讓她嘆為觀止: 當地觀眾非常尊重藝術,劇場效果出奇的好。每次在1500人左右的劇場看戲,安靜的時候連演員在台上輕聲嘆氣的聲音都能夠聽到。這個感覺出國看戲之前,奚美娟是感覺不到的。「除了可能劇場建造的音響效果比較好外,從幕布拉開的一瞬間就開始,整個真的是肅靜。」當時奚美娟覺得如果有一部攝像機的話,把它全部拍下來就是很好的電影和電視。 當地觀眾熱愛話劇,達到了如醉如痴,廢寢忘食的程度。他們在英國走了5個城市,一次他們坐火車從一個城市到老維克劇團所在的城市,一下火車就直接去了劇場,去觀摩話劇《理查三世》。該劇從上午11點演到晚上11點,吃晚飯的時候,奚美娟一行到外面中餐館匆匆吃了一點飯
奚美娟
再回劇場發現,大部分的觀眾根本沒有離開,都在吃自帶的麵包,這種場面對於奚美娟來說是非常難忘的。 隨意化、生活化的表演大有餘地。奚美娟感覺到,英國本地劇團演莎士比亞戲劇,比上海人藝演莎劇隨意得多。上海人藝演莎劇的時候,一直在找資料,一定要很確切,道具方面盡量惟妙惟肖,如帶著長頭發的假頭套。裝也得化藍眼皮,企圖莎士比亞化,英國戲化。他們看英國本地劇團演莎劇,卻非常的隨意,不拘泥一招一式,「每一出戲,一開始是我們理解當中的服裝,那種時代的戲,演著演著就變了,演著演著他們穿著西裝上來了。演《溫莎的風流娘們》時,甚至把汽車都開到台上來了。其中有一個情節,兩個女人在不同的場合收到同一封情書,我記得國內的劇團是站在古色古香的陽台上閱讀她們的情書。但在英國當地劇團的演出中,她們被安排在美容店裡,一人帶著一個燙頭發的頭罩,她們坐下後就各自拿出一封信,開始看。我就覺得他們的餘地太大了,想像力非常非常豐富。」
十二年影視生涯
從「好女人專業戶」到「壞女人專業戶」 影視特別容易鎖定一個演員的型號,不像舞台是熟悉你的導演在幫你排戲,是熟悉你的同事幫你配戲,我不想固定在一個類型的角色中,想做一些多方面的嘗試,但我絕對不是為了改變就去改變。 ——奚美娟 那麼,為什麼奚美娟又會「觸電」呢? 在這以前幾乎所有的電影製片廠都來找過奚美娟,請她主演影視作品,但奚美娟本著對話劇的熱愛基本沒有答應,偶爾心動去試鏡頭,對方每次都會說:「不太上鏡頭,總歸有一種比較遺憾的感覺。」後來奚美娟乾脆拒絕試鏡,「我認為導演如果有信心,看準了一個人就不用試來試去,更主要的在那時我對這東西從心裡不在意,無所謂。」 199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女導演武珍年請奚美娟在電影《假女真情》出演女主角。奚美娟跟她開了個玩笑:「演電影,你敢找我演,你不怕我不上鏡嗎?」武珍年說:「如果女主角拍得不好看,是攝影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 武珍年對奚美娟的絕對信任使她向影視界跨出了第一步,沒想到
奚美娟
奚美娟出手不凡,一鳴驚人,她因主演電影處女作《假女真情》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1991年,奚美娟來到北京21世紀飯店領獎。她是和北京的一個女朋友一起去領獎的,盡管當時戲劇界沒有人不認識奚美娟的,但此時開獎之前影視媒體誰也不認識她。當記者們追著圍著他們熟悉的名演員時,都「漏訪」了奚美娟,奚美娟經常與他們擦肩而過,卻沒有引起注意,都沒有把事先公布的獲獎者與眼前這個不事張揚不刻意打扮的人聯系在一起。直至頒獎結束,記者們才如夢方醒,很快,奚美娟的房間被記者們全部「佔領」了。 奚美娟順利地完成了從話劇舞台到影視天地的轉換,並且有了一個很高的起點。這一年,奚美娟36歲。 奚美娟一出手就獲獎,是偶然的嗎?是運氣嗎?不是。 後來奚美娟乾脆拒絕試鏡,「我認為導演如果有信心,看準了一個人就不用試來試去,更主要的在那時我對這東西從心裡不在意,無所謂。」 奚美娟盡管相當一段時間守望在話劇舞台上,但關注的不全是舞台。她還關注電影,是一個非常愛看電影的人。80年代的時候經常有一些過路片、參考片之類,只要有放映,她就想方設法去看。奚美娟看這些電影的時候,並沒有把自己純粹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看到一個特別棒的一個電影,她就會琢磨,如果我去演,會怎麼樣?她經常把自己放進去。所以那個時候,突然間有了一個機會的時候,奚美娟把自己對電影表演多年琢磨的積累,放到了她的電影處女作中。 《假女真情》的成功,吹響了奚美娟進軍影視界的號角。對此良好的開端,奚美娟感到非常慶幸:「戲劇和影視,雖然是姐妹藝術,還是有所不同的,畢竟是兩個行當。所以這個轉型的過程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有好多舞台演員轉到影視的時候就無法發揮他的特長,或者沒有在舞台上發揮得好。我覺得真的還是比較慶幸。獲得金雞獎,從某種意義上說讓我走到了一個很高的台階,使我從戲劇轉到電影的時候,有一個很高的起點和要求。」 接下來奚美娟片約不斷,由於在電影《蔣築英》中成功地塑造了蔣築英的妻子,奚美娟獲得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女主角獎。奚美娟由此被媒體譽為中國知識女性形象的代言人。 十年來,奚美娟主演了《假女真情》、《蔣築英》、《兒女情長》、《一棵樹》、《紅色康乃馨》、《黑金》等多部影視作品,成功塑造了各種類型的角色。 奚美娟一度被稱作「好人專業戶」。奚美娟所演的好人有不少都是有真人真事的,有生活原型的。如《一棵樹》、《一個醫生的故事》、《院長的故事》、《第一誘惑》、《小蘿卜頭》、《蔣築英》等。而且,這些原型都是優秀共產黨員。不久前,奚美娟主演了建黨重點獻禮影片《法官媽媽》,就是根據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法官尚秀雲真人真事改編的。處理各種類型的好人角色,奚美娟都先和生活原型交流,並且總是要親身體驗生活。這樣,她不但把握了人物的節奏,更經歷了一次次情感的升華。 奚美娟說:「『好女人』的范疇應該很大,農村婦女、城市市民、幹部、白領、企業家、華僑當中都有『好女人』。如果我們的劇本能提供如此豐富多彩的形象,我就願意一輩子演『好女人』。」 奚美娟能夠如此成功地塑造眾多的好女人形象,甚至沒有一次失誤,除了底氣十足,才華橫溢,除了勤奮敬業外,還有一個秘訣,就是賦予主演的好女人文化的信息。奚美娟告訴記者:「我一直認為,有知識和有文化是兩碼事,一個大學生可以是沒文化的人,一個文盲可以是一個有文化的人。也許這種東西經常滲透在我所演的角色中。有知識和有文化是兩個概念,我主演《一棵樹》的牛玉琴,她是一個農村婦女,在沙漠里種了20年的樹,他們家在沙漠里種了40000棵樹,她雖然是一個農村婦
奚美娟
女,但我一直想把文化狀態放在她身上,把文化感放在她身上。」她說:「我經常希望我演的普通婦女身上有這種東西。我希望把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放到我所塑造的角色中。這是一種很抽象的東西,如果說我的表演有特點,這就是我的特點。我覺得這是我內心的一種狀態,那種信息量是抓不住的,是無形的,但她的眼神,她的狀態出來的時候還是有形的。所以我一直認為,一個演員的魅力是無形的,魅力不是演出來的,就是這個演員站在那裡不說話,身上散發出讓人欣賞的信息,這就是魅力。有時候別人說我跟一般演員不一樣,我覺得這種東西完全是個人化的,不是老師可以教的,不是學校里可以教的。」 令奚美娟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好人專業戶」,似乎要往「壞人專業戶」發展。她主演了電視劇《紅色康乃馨》,當時並沒有覺得女主角藍思紅是個反角,而是一個性格復雜的女人,創作餘地非常大。結果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性格復雜亦正亦邪的「壞女人」,並且獲得今年的中國電視飛天獎。 說來有趣,當年成功主演電影《假女真情》,奚美娟就被鎖定在賢妻良母型的好女人角色當中;而現在成功主演電視劇《紅色康乃馨》,結果請她演壞女人的片約不斷。最近她在電視劇《黑金》中出演一個女企業家,是個不折不扣的壞女人,奚美娟似乎又要被鎖定在壞女人的角色中。對此奚美娟多多少少有點擔心:「影視特別容易鎖定一個演員的型號,不像舞台是熟悉你的導演在幫你排戲,是熟悉你的同事幫你配戲,特別像你從戲劇舞台上出來的,影視導演看了你的戲,他覺得你這個角色演得比較好,就讓你演這類角色。有的甚至根本不認識你,很多方面都是不了解的。我不想固定在一個類型的角色中,想做一些多方面的嘗試,但我絕對不是為了改變就去改變。」
未來藝術之路
還可以走得更遠 得獎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每一個階段提高,如何上一個台階。如果你是職業演員,不是玩票的話,我覺得藝術是無限的東西。 ——奚美娟 到現在為止,奚美娟在話劇舞台默默守望了15年,又在影視界摸爬
奚美娟
滾打12年,那麼她到底是熱愛話劇還是影視呢? 奚美娟告訴記者:「我覺得現在來說這個話,又不是很好說了。90年代到現在,我是以影視為主的,話劇演的就比較少,當我真正投入到影視的時候,我覺得有很多缺陷。從影視來說,我畢竟不是電影學院畢業的,我學的不是電影,所以影視對我來說,我是一個業余者而不是一個專業者,我就會用很多的工夫和很多的精力來學習。我特別怕因為我專業知識的欠缺而影響我在這個領域里的發展。我覺得這12年用的功比較多,但我也越來越不滿足自己了,覺得自己這個不懂,那個不懂。現在要我回答,我說我愛話劇也很愛電影。因為我愛藝術,在專業上是很寬泛的人,我覺得我這12年從事影視以來,在藝術的寬容度上我接受得更多。所以其實我自己覺得我又走向了另一個境界,這個境界是在不知不覺中達到的。" 20多年來,奚美娟在話劇、電影、電視領域里都卓有成就,並且有「獲獎專業戶」之稱。對此,奚美娟認為:「年輕的時候希望得到獎項,這是非常正常的。我覺得不能去嘲諷這種想法,我覺得這是一個階段,年輕演員需要這種認可來幫助他增加信心。我也是這么過來的。然後我覺得當你真的在演藝上成熟以後,得獎比較多了之後,我自己覺得這個東西並不是完全能夠確認真正水準的時候,得獎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每一個階段提高,如何上一個台階。如果你是職業演員,不是玩票的話,我覺得藝術是無限的東西。」 奚美娟告訴記者,「我是一個職業演員,我對藝術追求與表達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柒』 紅色康乃馨的劇集評價

《紅色康乃馨》這部電視劇最大的特色是在反腐倡廉的主旋律中,引進了層層遞進的推理手法,對於情感與慾望的主題也進行了深入剖析,不僅增強了觀眾追看的效果,也使人物形象越發鮮明並富有立體感。(新浪網)
該劇成功地塑造了年輕律師周若冰的藝術形象。在撲朔迷離、驚心動魄、層層剝筍的劇情中,引人入勝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懸念形成強烈的沖擊力,藝術地表現了正義與邪惡的尖銳斗爭,權力與法律的殊死較量,突出地揭示了反腐倡廉的主題。(新浪網評)

『捌』 80年代的國產刑偵電視劇有哪些

1,《便衣警察》

《便衣警察》由海岩創作,林汝為執導,胡亞捷、宋春麗等主演。該劇片講述的是一個年輕警察成長的故事,也是一曲美好愛情的頌歌。該劇於1987年上映。

2,《中國刑偵一號案》

《中國刑偵一號案》是陳國軍執導,丁勇岱、余小雪、衛曉茼等主演的電視劇。該劇講述了白寶山原本擁有一個正常的家庭,卻因為一念之差墮入了罪惡的深淵。20世紀80年代,他被收監,在長達十多年的改造過程中,性格變得越來越偏執冷酷。他偽裝積極改造,為的是爭取減刑,從而早日實施報復計劃。

3,《黑白大搏鬥》

《黑白大搏鬥》是由李岩希編劇、易曉鍾導演,叢鵬飛等主演的一部警匪劇。該劇故事根據真實案例改編,圍繞著一個個案件展開。

4,《插翅難逃》

《插翅難逃》是葉鴻偉執導的警匪懸疑劇,由趙燕國彰、於慧、張寒、沈魚等主演。該劇描寫了以世紀罪犯張子強為原型的罪犯張世豪驚世駭俗的犯罪過程的同時,更追敘了張世豪曲折的成長經歷,及其與妻子郭金鳳近20年的愛情。

5,《西安大追捕》

《西安大追捕》是由唐敬睿導演、左運學參演的懸疑片。該片講述了魏振海跌宕起伏的一生。

『玖』 《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楊立華有歷史原型嗎其父楊廳長呢

一、《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楊立華沒有歷史原型,其父楊廳長也沒有。

楊立青的一個歷史原型是大將陳賡。

陳賡這個黃埔一期學員,13歲即投筆從戎,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黃埔軍東征討伐陳炯明時,曾攜蔣夜行百里,於蔣有救命之恩,1928年,赴上海從事中央特科工作。

楊立青原型的另一可能者是蕭克。不過,蕭克的經歷比楊立青可不知強多少倍:25歲當上軍長,抗日前夕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是一級將領中最年輕的一位,1955年獲授上將軍銜;而且,與常常「耍賴」的楊立青相比,蕭克是眾多開國將軍中唯一寫過長篇小說並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

二、簡介:

2、鄭玉,1957年7月6日出生,中國大陸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曾因出演電影《鐵血昆侖關》中「戴安瀾」將軍受到觀眾關注;2007年領銜出演電視劇《西安事變》中「蔣介石」受到業界一致認可;2008年憑借《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楊廷鶴」而人氣飆升,同時此劇榮獲2009年度「最具影響力電視劇獎」「五個一工程獎」「白玉蘭電視劇金獎」第二十八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第十五屆亞洲電視大獎」等,2014年《青年醫生》在浙江、北京、天津、安徽四家衛視黃金檔熱播。

『拾』 康乃馨的幕後製作

《康乃馨》是日本放送協會第85部晨間電視劇。該劇以大阪岸和田出身的時裝設計師小筱三姐內妹(小筱弘子、容小筱順子、小筱美智子)的母親——小篠綾子為原型創作而成。 該劇每周以一種花的花語為題,每集結尾出現一張同時代女性的老照片,展示時代衣裝風俗。
2011年3月7日NHK大阪放送局宣布,該劇女主角由29歲女演員尾野真千子出演。此前,尾野曾經3次參加過晨間劇的甄選但都是落選,這次是從1850名參選者中脫穎而出。
2012年1月23日,NHK宣布,晚年的小原糸子(72歲之後)由夏木真理出演。這樣一來女主角小原糸子就由三位演員演繹:幼少期的二宮星出現在第一周(前六回),接著尾野真千子主演至22周127回(1973年糸子60歲),夏木在該劇的最後四周登場。另外,小演員二宮星後來再次在劇中出鏡,扮演糸子的次女、小原直子的少女時期。

熱點內容
丁香木密度 發布:2025-09-22 12:29:13 瀏覽:499
玫瑰醬的作用於功效 發布:2025-09-22 12:24:47 瀏覽:175
情人節舞蹈視頻 發布:2025-09-22 12:06:01 瀏覽:892
蘭花盆栽價格 發布:2025-09-22 12:00:25 瀏覽:444
百合去火 發布:2025-09-22 11:59:33 瀏覽:321
調教海棠朵朵 發布:2025-09-22 11:59:27 瀏覽:624
櫻花雪飲 發布:2025-09-22 11:47:39 瀏覽:493
奧西利亞玫瑰花語 發布:2025-09-22 11:47:02 瀏覽:386
櫻花廚電產地 發布:2025-09-22 11:41:05 瀏覽:230
常見花語大全 發布:2025-09-22 11:26:0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