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看中庭梔子花那首詩
1.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雨過山村
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雨過山村 王建鑒賞】
這首山水田園詩,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勞動生活的氣息,頗值得稱道。
「雨里雞鳴一兩家」。詩的開頭就大有山村風味。這首先與「雞鳴」有關,「雞鳴桑樹顛」乃村居特徵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會誘得「雞鳴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壩,村落一般不會很小,一雞打鳴會引來群雞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點分散,即使成村,人戶也不會多。「雞鳴一兩家」,恰好寫出山村的特殊風味。
「竹溪村路板橋斜」。如果說首句已顯出山村之「幽」,那麼,次句就由曲徑通幽的過程描寫,顯出山居的「深」來,並讓讀者隨詩句的向導,體驗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著斗折蛇行的小路一邊走,一邊聽那蕭蕭竹韻,潺潺溪聲,該有多稱心。不覺來到一座小橋跟前。這是木板搭成的「板橋」。山民尚簡,溪溝不大,原不必張揚,而從美的角度看,這一座板橋設在竹溪村路間,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橋,卻是天然和諧的景緻。
「雨過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詩人轉而寫到農事:「婦姑相喚浴蠶去」。「浴蠶」,指古時用鹽水選蠶種。據《周禮》「禁原蠶」注引《蠶書》:「蠶為龍精,月值大火(二月)則浴其種。」於此可見這是在仲春時分。在這淳樸的山村裡,婦姑相喚而行,顯得多麼親切,作為同一家庭的成員,關系多麼和睦,她們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後。「相喚浴蠶」的時節,也必有「相喚牛耕」之事,只舉一端,不難概見其餘。那優美的雨景中添一對「婦姑」,似比著一雙兄弟更有詩意。
田家少閑月,冒雨浴蠶,就把倍忙時節的農家氣氛表現得更加夠味。但詩人存心要錦上添花,揮灑妙筆寫下最後一句:「閑著中庭梔子花」。事實上就是沒有一個人「閑著」,但他偏不正面說,卻要從背面、側面落筆。用「閑」襯忙,興味尤饒。一位西方詩評家說,徒手從金字塔上挖下一塊石頭,並不比從傑作中抽換某個單詞更困難。這里的「閑」,正是這樣的字,它不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經安放就斷不可移易。同時詩人做入「梔子花」,又豐富了詩意。雨浥梔子冉冉香,意象夠美的。此外,須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詩中向來用作愛之象徵,故少女少婦很喜采擷這種素色的花朵。此詩寫梔子花無人采,主要在於表明春深農忙,似無關「同心」之意。但這恰從另一面說明,農忙時節沒有談情說愛的「閑」功夫,所以那花的這層意義便給忘記了。這含蓄不發的結尾,實在妙機橫溢,搖曳生姿。
全詩處處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勞動生活情事,從景寫到人,從人寫到境,運用新鮮活潑的語言,新鮮生動的意象,傳出濃郁的鄉土氣息。可謂「心思之巧,辭句之秀,最易啟人聰穎」(《唐詩別裁》卷八評張王樂府語)了。
2. 雨過山村這首詩的後兩句感受到了什麼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從中感受到了濃厚的鄉村勞動生活氣息和恬靜的庭院風光。
3. 雨過山村這首詩中描寫景色的是哪一句
《雨過山村》原詩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其中描寫景色的是: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詩人王建一生沉淪下僚,生活貧困,了解人民疾苦。這首詩寫於王建遊玩山村時所作,描繪了山村人民的生活。
全詩處處扣住山村景象,從景寫到人,從人寫到境;農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韻,皆蘊於一個「閑」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著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寫雨過山村所見情景,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勞動生活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賞析
第一句中,「雨里雞鳴一兩家」。詩的開頭就大有山村風味。這首先與「雞鳴」有關,「雞鳴桑樹顛」乃村居特徵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會誘得「雞鳴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壩,村落一般不會很小,一雞打鳴會引來群雞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點分散,即使成村,人戶也不會多。「雞鳴一兩家」,恰好寫出山村的特殊風味。
第二句中,「竹溪村路板橋斜」。如果說首句已顯出山村之「幽」,那麼,次句就由曲徑通幽的過程描寫,顯出山居的「深」來,並讓讀者隨詩句的向導,體驗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著斗折蛇行的小路一邊走,一邊聽那蕭蕭竹韻,潺潺溪聲,該有多稱心。不覺來到一座小橋跟前。這是木板搭成的「板橋」。山民尚簡,溪溝不大,原不必張揚,而從美的角度看,這一座板橋設在竹溪村路間,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橋,卻是天然和諧的景緻。
第三句中,「雨過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詩人轉而寫到農事:「婦姑相喚浴蠶去」。「浴蠶」,指古時用鹽水選蠶種。據《周禮》「禁原蠶」注引《蠶書》:「蠶為龍精,月值大火(二月)則浴其種。」於此可見這是在仲春時分。在這淳樸的山村裡,婦姑相喚而行,顯得多麼親切,作為同一家庭的成員,關系多麼和睦,她們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後。「相喚浴蠶」的時節,也必有「相喚牛耕」之事,只舉一端,不難概見其餘。那優美的雨景中添一對「婦姑」,似比著一雙兄弟更有詩意。
第四句中,田家少閑月,冒雨浴蠶,就把倍忙時節的農家氣氛表現得更加夠味。但詩人存心要錦上添花,揮灑妙筆寫下最後一句:「閑著中庭梔子花」。事實上就是沒有一個人「閑著」,但他偏不正面說,卻要從背面、側面落筆。用「閑」襯忙,通過梔子花之「閑」襯託人們都十分忙碌的情景.,興味尤饒。同時詩人做入「梔子花」,又豐富飽滿了詩意。雨浥梔子冉冉香,意象夠美的。此外,須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詩中向來用作愛之象徵,故少女少婦很喜采擷這種素色的花朵。此詩寫梔子花無人采,主要在於表明春深農忙,似無關「同心」之意。但這恰從另一面說明,農忙時節沒有談情說愛的「閑」功夫,所以那花的這層意義便給忘記了。這含蓄不發的結尾,實在妙機橫溢,搖曳生姿。前人曾這樣來評論這首詩的末句:「心思之巧,詞句之秀,最易啟人聰穎」。
4. 《雨過山村》這首詩的拼音是什麼
《雨過山村》
作者:王建 朝代:唐朝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詩句拼音:
yǔ guò shān cūn
yǔ lǐ jī míng yī liǎng jiā,zhú xī cūn lù bǎn qiáo xiá。
fù gū xiàng huàn yù cán qù,xián kàn zhōng tíng zhī zi huā。
《雨過山村》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王建在遊玩山村時所作,流傳至今,膾炙人口,深受詩迷的喜愛與推崇。這首七言絕句以簡煉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村農忙圖景。
前兩句,點明題目,「雞鳴一兩家」言居家之少,當為山村特有之景象,「竹溪村路板橋斜」寫出了山村景色的靜謐深幽。第三句寫婦女冒雨浴蠶,表現農家之忙,第四句「閑著中庭梔子花」,以花之「閑」,反襯農家在春蠶季節之忙,造語清新,韻味無窮。全詩處處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勞動生活情事,從景寫到人,從人寫到境,運用新鮮活潑的語言,新鮮生動的意象,傳出濃郁的鄉土氣息。
王建(768-835),唐朝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
王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約64歲為光州刺史。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
其詩題材廣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
王建名篇有《田家行》、《水夫謠》、《羽林行》、《射虎行》、《古從軍》、《渡遼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宮詞」知名。他創作「宮詞」百首,突破前人抒寫宮怨的窠臼,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描寫唐代宮中風物和宮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宮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體中,有些征戍遷謫、行旅離別、幽居宦況之作,情思感人,但雜有消極頹廢思想。他的絕句則清新婉約。還寫過《宮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為中唐文人詞的重要作者之一。
今存有《王建詩集》、《王建詩》、《王司馬集》等本及《宮詞》1卷。
5. 雨里雞鳴一兩家,的下一句是什麼是誰寫的
雨里雞鳴一兩家的下一句竹溪村路板橋斜。
「雨里雞鳴一兩家」是唐代詩人王建所寫。
(5)閑看中庭梔子花那首詩擴展閱讀
《雨過山村》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雨里雞鳴一兩家」出自唐代詩人王建所寫的七言絕句《雨過山村》。詩人王建一生沉淪下僚,生活貧困,了解人民疾苦。這首詩寫於王建遊玩山村時所作,描繪了山村人民的生活。
全詩處處扣住山村景象,從景寫到人,從人寫到境;農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韻,皆蘊於「閑」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著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寫雨過山村所見情景,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勞動生活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6.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的意思是什麼簡短一點。
意思:雨中傳來雞鳴,山村裡依稀一兩戶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條板橋斜橫。
出自:唐 王建《雨過山村》
原詩:
雨過山村
唐代: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釋義:
雨中傳來雞鳴,山村裡依稀一兩戶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條板橋斜橫。
婆媳相喚,一起去選蠶種,只有那梔子花開,獨自搖曳庭院中。
(6)閑看中庭梔子花那首詩擴展閱讀
詩人王建一生沉淪下僚,生活貧困,了解人民疾苦。這首詩寫於王建遊玩山村時所作,描繪了山村人民的生活。
詩的前兩句寫雨中幾聲雞鳴,一兩家農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橋,淡淡幾筆,便勾畫出一幅優美靜謐的山村風景。
第三句轉而寫農事,「婦姑相喚」,透著親切,可以想見家庭鄰里關系的和睦;夏日雨中,仍要「浴蠶去」,則可知農事的繁忙。婦姑浴蠶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梔子花悠然無事地獨自「閑」在庭院里。一個「閑」字,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靜氣氛。
全詩處處扣住山村景象,從景寫到人,從人寫到境;農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韻,皆蘊於一個「閑」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著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寫雨過山村所見情景,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勞動生活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王建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
7. 婦姑相換玉嬋去閑看中庭梔子花。你感受到了什麼
雨里雞鳴一兩家,——下雨天里有一兩家的雞在叫, 竹溪村路板橋斜。——竹林專里小溪潺潺,木板橋歪歪斜斜。屬 婦姑相喚浴蠶去,——姑嫂相互叫著去浴蠶, 閑著中庭梔子花。——院子里的梔子花正在開放卻沒有人看。 這首山水田園詩,富有詩情畫意。全詩既處處緊扣了山村特色,充滿了勞動生活的氣息。此詩寫梔子花無人采,主要在於表明春深農忙,同時說明農忙時節沒有談情說愛的「閑功夫」;作者用「閑著中庭梔子花」表明沒有一個人閑著,系從側面落筆,用「閑」襯「忙」,興味尤饒,可見此「閑」字「斷不可輕易」。
8. 王維「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的題目及原文。
題目:《雨過山村》
原文:
《雨過山村》
唐 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
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
閑著中庭梔子花。
拓展資料:
1、釋義:雨中傳來雞鳴,山村裡依稀一兩戶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條板橋斜橫。婆媳相喚。一起去選蠶種。只有那梔子花開,獨自搖曳庭院中。
2、賞析:前兩句通過對景物的描來表達山村的靜謐。第三句寫婦女冒雨浴蠶,表現農家之忙。第四句通過對花的「閑」來反襯當地人的忙。全詩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村農忙圖景。
3、詩人介紹:王建(約767年—約830年):字仲初,生於潁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其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