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白蘭花叫賣聲
⑴ 把戴望舒的《雨巷》改寫成散文或散文詩急急!!!!!!!!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⑵ 老上海叫賣聲
篤篤篤 賣糖粥 三斤核桃四斤殼 吃儂餓肉 還儂餓殼 張家老伯伯 問儂要只小花狗汪汪
-_-#
修陽傘修陽傘 還有壞餓棕棚藤棚修伐
落雨嘍 打烊嘍 小八臘子開會嘍 大頭娃娃跳舞嘍
還有個江南的
梔子花、白蘭花、夜來香、茉莉花——
一付擔子肩上挑
小販的叫賣真美妙
穿街走巷高聲喊
自產自銷的活廣告
梔子花、白蘭花、夜來香、茉莉花——
蘇州姑娘生得俏
面帶笑容來推銷
手中提著荷花籃
香氣四溢隨風飄
白蘭花香沁肺腑
高雅潔白幽而嬌
茉莉花香通經絡
艷而不俗領風騷
修洋傘、阿有啥壞格橡皮套鞋修么?阿有啥壞格橡皮跑鞋修么?——
破舊雨傘肩上挑
手中捏著小銼刀
不論酷暑和嚴寒
勤勤懇懇滿街跑
油布雨傘調傘骨
立等可取價公道
套鞋跑鞋有小洞
馬上為你上熱膠
從此不怕風和雨
粗掌滿繭手兒巧
紹興醉方乳腐、紹興柯橋豆腐乾——
頭戴一頂小氈帽
紹興人生意也不少
二隻甏兒手中拎
邊走邊喊朝你笑
上海人喜歡吃泡飯
醉方乳腐算頭挑
味道鮮脫儂眉毛
獨特的配方無人曉
青菜毛豆、韭菜米莧、雞毛菜、小塘菜、焦大麥炒麥粉、長錠要麼長錠——
白的毛巾頭上包
土布圍裙扎在腰
各式蔬菜鮮又嫩
枰桿微微往上翹
金色大麥像珠寶
溫溫熱火炒一炒
清亮烏黑亮晶晶
家家戶戶香味飄
小猢猻、大猢猻上場了——
山東大漢江湖闖
手牽著猴兒奔四方
金鑼敲得震天響
小猢猻粉墨登了場
一忽兒扮個李三娘
一忽兒要唱劉關張
一忽兒做了大和尚
一忽兒變成娘娘腔
梔子花、白蘭花、夜來香、茉莉花——
修洋傘、阿有啥壞格橡皮套鞋修么?阿有啥壞格橡皮跑鞋修么?——
青菜毛豆、韭菜米莧、雞毛菜、小塘菜、焦大麥炒麥粉、長錠要麼長錠——
紹興醉方乳腐、紹興柯橋豆腐乾——
麻油撒子脆麻花、大餅油條——
今朝我穿街走巷高聲喊
自產自銷的活廣告
希望能幫到你
⑶ 請幫我搜一下騾子和鈴鐺的閱讀短文
騾子的鈴鐺與安全
一頭高大健壯的騾子脖子上系著一個鈴鐺。鈴鐺兒製作精巧 響聲清脆騾子每走動一步鈴鐺便發出「叮當」的聲響 比鳥兒唱歌還悅耳動聽。
一天騾子撞開了籬笆走進了菜園 白菜、韭菜一畦畦鮮嫩又可口騾子好不歡暢它低頭啃個不停。 「叮當叮當」一串串尖利的急響鑽進了主人的耳中。他一個箭步沖出房門揮動竹枝趕到菜園一邊抽打著騾子的屁股一邊斥責道 「混賬東西你胡嚼亂踩把菜地弄得一團糟要不是鈴鐺叫我來菜地准被你糟蹋完。看你下次再敢闖進菜園„「」騾子疼得直叫喚不要命地跑出了菜園 「叮當叮當」鈴鐺的響聲伴著騾子遠遠地到了山腳下。
沒多久騾子拉著一車貨長途跑路傍晚時返回了村裡。「叮當叮當」一陣脆響 引得一些鄉親們豎起大拇指誇獎道 「嗬好一頭結實頂用的騾子拖這么多貨物跑了一天
還那麼精神抖擻的。聽配上這清脆悅耳的鈴鐺聲多有氣魄 」
「叮當叮當。 」鈴鐺兒聽了這番話 響得更加起勁了像是說 「對的對的騾子了不起 」
騾子聳起耳朵聽了這些話滿心喜悅突然它望見了菜園不禁感到一陣陣隱痛立刻不高興地責問鈴鐺道 「你發出的是同一個聲音為什麼一時出賣我一時又吹捧我 」
「叮當請你聽清 」鈴鐺含笑地解釋道 「你和我都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你犯錯誤時我發出警告為的是挽救你不讓你越陷越深 當你幹得對時我理所當然地贊揚你為的是激勵你取得更大的成績啊 」
由此我們想到安全生產管理上也是講究獎罰並舉的獎罰就像鈴鐺一樣提醒和激勵你注意安全獎懲特別是處罰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要你的行為符合安全規范時時刻刻遵章守紀處處小心謹慎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這樣才能才能把安全工作抓好安全工作者就應該像鈴鐺一樣不斷地提醒操作者不斷地激勵操作者不斷地督促操作者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對在哪把安全化作前進的動力在鈴鐺的聲音中風馳電掣。故事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發是安全管理對事不對人不得把主觀喜惡用在管理上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鐵面無私鈴鐺該響就響該來的懲罰與獎勵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增減這樣的鈴鐺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⑷ 梔子花 白蘭花(文章)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氣很涼爽,草上還掛著露水(蜘蛛網上也掛著露水),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梔子花卻是六瓣。山歌雲:「梔子花開六瓣頭。」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人說是:「碰鼻子香」。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
人們往往把梔子花和白蘭花相比。蘇州姑娘串街賣花,嬌聲叫賣:「梔子花!白蘭花!」白蘭花花朵半開,嬌嬌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氣文靜,但有點甜俗,為上海長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為聽說白蘭花要到夜間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覺得紅「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邊花更為刺激。
夏天的花里最為幽靜的是珠蘭。
牽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開,午時即已萎謝。
秋葵也命薄。瓣淡黃,白心,心外有紫暈。風吹薄瓣,楚楚可憐。
鳳仙花有單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鳳仙花莖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鹹菜」,此吾鄉所未有。
馬齒莧、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長得非常旺盛。
淡竹葉開淺藍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葉片微似竹葉而較柔軟。
「萬把鉤」即蒼耳。因為結的小果上有許多小鉤,碰到它就會掛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萬把鉤」。
我們那裡有一種「巴根草」,貼地而去,是見縫紮根,一棵草蔓延開來,長了很多根,橫的,豎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頑強,拉扯不斷。
最討厭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鈴子,常常沾了一褲腿。其臭無比,很難除凈。
西瓜以繩絡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
天下皆重「黑籽紅瓤」,吾鄉獨以「三白」為貴: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東墩產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狀似牛角,瓜皮淡綠色,刨去皮,則瓜肉濃綠,籽赤紅,味濃而肉脆,北京亦有,謂之「羊角蜜」;蝦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黃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種較大,皮色如蝦蟆,不甚甜,而極「面」,孩子們稱之為「奶奶哼」,說奶奶一邊吃,一邊「哼」。
蟈蟈,我的家鄉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兩種。一種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個叫驢子似的,叫起來「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點辣椒,更吵得厲害。一種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綠如玻璃翠,小巧玲瓏,鳴聲亦柔細。
別出聲,金鈴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來,吃兩口食——鴨梨切成小骰子塊。於是它叫了「丁鈴鈴鈴」……
乘涼。
搬一張大竹床放在天井裡,橫七豎八一躺,渾身爽利,暑氣全消。看月華。月華五色晶瑩,變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圍有一個模模糊糊的大圓圈,謂之「風圈」,近幾天會刮風。「烏豬子過江了」——黑雲漫過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來,竹床子的欄桿都濕了,才回去,這時已經很困了,才沾藤枕(我們那裡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夢鄉。
雞頭米老了,新核桃下來了,夏天就快過去了
⑸ 這句話出自於哪本書
這段話出自汪曾祺的散文集,書名叫《人間草木》,裡面有一篇叫做《夏天》的散文,此段就出自這篇散文。
《人間草木》從汪曾褀創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選而成,最早的寫於四十年代,大部分寫於後半生,風格從華麗歸於朴實,技巧臻於至境,被稱為汪曾祺最浪漫的散文集。該書由五部分構成,分別是「人間草木」、「世間風物」、「行者無疆」、「記憶的味道」和「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該書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領略一代散文大師作品的風采。
作者簡介:
汪曾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人間草木》等。
(5)梔子花白蘭花叫賣聲擴展閱讀
《人間草木》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
這是一部寫給所有文學愛好者的最珍貴的名家經典作品,本書通過精選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經典散文,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領略一代散文大師作品的風采。
參考資料
網路-《人間草木》
⑹ 上海叫賣小調有哪些
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
修陽傘,修陽傘,啊有壞餓棕棚藤棚修伐
篤篤篤 賣糖粥 三斤核桃四斤殼 吃儂餓肉 還儂餓殼 張家老伯伯 問儂要只小花狗 汪汪
桂花赤豆湯,白糖蓮心粥 火腿粽子 豬油夾沙八寶飯 五香醬油茶葉蛋
落雨嘍 打烊嘍 小八臘子開會嘍 大頭娃娃跳舞嘍
橄欖買呀買呀買橄欖,丁香橄欖味呀味道贊
生炒糯米熱白果 香是香來糯是糯 一朵開花兩粒大 兩粒開花鵝蛋大
香草糖 梨膏糖
⑺ 求老上海「梔子花,白蘭花」的叫賣聲
舊上海的叫賣聲
http://wap.91soyo.com/soundk/jd/2/17.mp3
饊子麻花叫賣聲
http://www.kfsy.cn/...f_jiaomai/sanzimahua.rm
蘭豆花叫賣聲
http://www.kfsy.cn/images/kf_jiaomai/lanhuadou.rm
酸辣泡菜叫賣聲
http://www.kfsy.cn/images/kf_jiaomai/suanlapaocai.rm
收頭發叫賣聲
http://www.kfsy.cn/images/kf_jiaomai/toufa.rm
酸拉麵叫賣聲
http://www.kfsy.cn/...jiaomai/suanlamianyu.rm
篤篤篤
賣糖粥
三斤核桃四斤殼
吃儂餓肉
還儂餓殼
張家老伯伯
問儂要只小花狗汪汪
-_-#
修陽傘修陽傘
還有壞餓棕棚藤棚修伐
落雨嘍
打烊嘍
小八臘子開會嘍
大頭娃娃跳舞嘍
-_-#
梔子花、白蘭花、夜來香、茉莉花——
修洋傘、阿有啥壞格橡皮套鞋修么?阿有啥壞格橡皮跑鞋修么?——
青菜毛豆、韭菜米莧、雞毛菜、小塘菜、焦大麥炒麥粉、長錠要麼長錠——
紹興醉方乳腐、紹興柯橋豆腐乾——
麻油撒子脆麻花、大餅油條——
⑻ 有沒有人有「梔子花,白蘭花」老上海叫賣的音頻跪求 謝謝!
你去下載額TTSUU文本轉語音軟體,輸入文字內容直接就可以朗讀了,也可轉成MP3,試試吧
⑼ 怎麼把《雨巷》改寫成散文
天空灑下萬千牛毛般細密的雨絲,在這初秋的季節,給人帶來絲絲涼意。雨絲隨著微風輕輕的吹落在我的臉上,像情人的吻,滑滑的,濕濕的,很是愜意。
我撐著一把略顯破舊的油紙傘,獨自走在這江南古鎮的小巷子里,看著周圍被千年的風雨侵蝕得斑駁的石牆,滑膩的青苔爬滿了三分之一的牆面,地面的青石板路還很完整,腳踩上去也不覺得太濕滑。
我慢慢的走著,帶著落寞的表情,在這靜謐的小巷。小巷很深,曲曲折折,在這一剎那,我彷彿迷失了自己,似乎穿越了時空,化身成為一名身著青布長袍,梳著長髻的風流少年郎,在同伴的簇擁下,漫步在同樣飄著細雨的小巷,搖著摺扇,吟著那些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的詩句,放肆而熱烈的看著路邊蒙著輕紗匆匆而過的姑娘。
思緒拉回現實,我依然獨自走在這江南幽幽的小巷,天氣很是清冷,路上基本沒有行人,不過,這不是我正想要的嗎?這時,遠遠的從小巷的拐角處走出來一位白衣白裙的姑娘,撐著一把淡青色的油紙傘,傘打得很低,遮住了她的面容。
遠遠的看去,那姑娘走得很慢很小心,努力的避開地上的水漬,生怕那地上的污水弄臟了她的鞋襪,彷彿是不小心落入凡塵的仙女,不願沾染上一點塵世的喧囂。
我和她的距離漸漸的近了,近了,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好奇,想去窺視她那油紙傘下的真容,同時,心跳也不爭氣的慢慢加快,終於,我看見了她的臉。
那是一張日後令我永世難忘、魂牽夢縈的臉啊,白凈的皮膚,輪廓剛好的瓜子臉,彎彎的柳葉眉,秋水般清澈的大眼睛,小巧挺拔的鼻子,嬌艷欲滴的嘴唇像剛成熟的水蜜桃,讓人忍不住有上前採摘的沖動。但是就是這么一張嬌艷絕倫的秀臉上,總是浮現著淡淡的不易察覺的憂愁,這女孩有什麼心事呢?我胡思亂想著,盯著她的臉,即將和她擦肩而過。
終於,她似乎覺察到我那放肆的目光,不經意的瞟了我一眼,看著我那獃獃的樣子,她不由得輕輕一笑。這一笑,使她臉上的憂愁一掃而空,也使我知道了什麼叫「一笑傾城」「六宮粉黛無顏色」,我木立在那兒,任她從我身邊飄過,只餘下一絲淡淡的清香飄進我的鼻子,深入我的肺腑。
我慢慢的轉過身,看著姑娘漸行漸遠的背影,沒來由感到有什麼東西從我身體中失去,彷彿我的生命從此失去了意義,兩行眼淚慢慢的順著臉頰滑落,無聲的敲打在地上的青石板路上。
雨,終於漸漸地小了...
⑽ 雨巷 改寫為散文 500字左右即可 好的再加分啊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這一諺語,至少是在宋元時代就已開始形成和流傳了。這時的蘇州已被稱為人間的天堂了。究其內涵,必定是風土清嘉,景物秀麗,所謂山溫水暖似名姝,名園佳亭如棋布。
蘇州真的是江南一座十分美麗的古城,它也是江南的魚米之鄉。蘇州城的古撲、幽靜和秀美,自古至今就有不少文人墨客的贊嘆。可是,在我的心坎里,讓我久久難忘的還是蘇州的雨巷。說來,真的讓人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如果是陽春三月,那朦朦朧朧的細雨就會讓這座城池,傾刻變成了夢樣的、詩樣的煙雨小城——小河朦朧,小巷幽深;青瓦白牆,漆門銅環;樹木清翠,花草鮮艷。城內是小巷的一番神秘,城外是遠山的一片青幽。尤其是那傍水的小巷,在雨中更是風情萬種。那些石子路、石板路,將人們引入平常,引入世俗,引入悠遠,引入靜雅。東坡巷、西施巷、白蓮巷、海棠巷、觀音巷、孩兒巷、太監巷……那些小巷兒,不管是幽長的,還是不幽長的;不管是漂亮的,還是不漂亮的;不管是出名的,還是不出名的,都會顯出一番說不盡的風情,使人們一樣的感到溫馨和雅緻。
雨天的小巷,讓人很著迷,也更見這座城池的那番精神:雨打濕了石子、石板,一番干凈,一番清涼,一番親切。那些身材修長的女孩兒,會舉著各色各樣的尼龍傘,舞動著曼妙的身姿,遊走在深長幽曲的小巷中。那漂亮輕薄的絲綢衣袖,隨著風和人的躍動,悄悄地滑落下來,露出那白皙、細嫩的手臂,讓潮濕的風兒吹著,心裡忽然就有了一種愉悅的感覺,便將那漂亮、柔和的臉兒微微上揚,顯出一番說不盡的傲慢風韻。
風也絲絲,雨也絲絲,情也絲絲。
清晨,小巷會顯得格外的寧靜,在這美好的寧靜中,也會傳來賣花姑娘委婉動聽的叫賣聲:「梔子花!——白蘭花!——」聲音在靜寂的小巷裡回盪,特別的悅耳好聽。於是在那幽靜雅緻的院落中,在那臨巷近河的小窗下,就會有女孩子或年青的婦女遐想:如果在自己的鬢發與衣襟上,佩戴一朵梔子花或是白蘭花,看著花的美麗,聞著花的馨香,那該是多麼的好啊!
還有那鮮艷的玫瑰花,在賣花姑娘的籃子里搖曳著,花蕊素麵朝天,猶如還在枝頭,花瓣上還沾著晶瑩的雨珠。散發出的卻又是玫瑰的香氣,它從籃子里向外飄出,飄到巷子里,飄到小石橋,飄到河面上。
夜晚,在那幽深的巷子里,那沿街叫賣餛飩和赤豆粥的駱駝擔,便使這座小城有了別樣的情趣。靈巧的擔子,精巧的爐子,那橙紅色的鮮亮爐火,呈現在燈光不太明亮的小巷之中,使小巷也有了靈魂。夜深人靜的時候,那清脆的梆子聲,「篤、篤、篤」地傳播於深深的夜色和濃濃的雨霧之中,即使是到了深夜,小巷變得更為靜謐,仍然使人們覺得,這座城池還安祥地跳動著生命的旋律。
當然,還有那特別好聽的蘇州評彈。這大概是中國最簡朴,也最優雅的民間藝術了。它那從頭到尾的撲素,從頭到尾的單純,還有從頭到尾的清雅。它那頓錯明亮、清脆甜潤、委婉動情的吳語說唱,給人的是恰當,是分寸,是有節制的情感流淌,是哀,是怒,是悲,是喜,都悄然溶進那淅淅瀝瀝的細細雨聲中,在那夜色朦朧的雨巷裡悠揚地飄著,飄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