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小葉病
① 杜鵑花常見病蟲害小葉病的方法方法有哪些
是一種生理性病害
(1)病害症狀枝條頂端節間縮短,葉片簇生,新生葉片版明權顯變小,約為正常葉片的1/3~1/2,葉色缺綠,出現黃褐色銹斑;葉緣向背面翻卷,葉尖變成黃色或黃白色;生長速度緩慢,著蕾率明顯降低,花期延遲或開不好花,甚至導致植株死亡
(2)發病原因土壤中缺鋅所致缺鋅後,植物體內不能正常形成生長素,首先抑制了生長點部位的細胞分裂和伸長,導致節間縮短葉片簇生另外,小葉病在悶熱的天氣也最易發生,而且速度特別快
(3)防治措施噴施800~1000倍液的硫酸鋅溶液或與1%尿素混噴,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另外,經常鬆土,改善土壤通氣狀況,增強根系活力,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
② 我們家的杜鵑花得了小葉病該怎麼解決呢
適當增加光照,冬、春、秋末可以全日照,夏季要遮陽,上午11點到5點遮掩。空氣乾燥時需要適當噴水。杜鵑花怕風,不能把它放在風口上,以免吹乾枝葉。有微風的最為適宜。很多地方自來水水質較硬,經常使用自來水澆灌,容易導致土壤鹼性化。自來水最好先靜放兩三天再用來澆灌。
③ 杜鵑花得了小葉病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
杜鵑花抄的小葉病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缺少元素鋅。這種小葉病現象幾乎貫穿於杜鵑花生長的整個過程,在夏季比較嚴重,尤其是溫度高的夏季,加上環境通風不好,極易發生小葉病。發生了小葉病之後,頂端的葉片明顯的變小,葉子非常薄脆,葉子像背面捲曲,葉子的顏色一般會變淡,出現黃褐色的銹斑。發生小葉病之後整株植物不會再長高,頂端的葉片會叢生,會導致花期延遲或者不開花,嚴重的了可能會導致植株的死亡。杜鵑花生病之後,可以在花盆裡滴上幾滴硫酸鋅溶液,這個時候就盡量的少施用磷肥和氮肥了。因為這個會降低鋅的吸收率。夏天有條件的就給杜鵑加蓋一層遮陰網,沒有條件就把杜鵑花放在陰涼的地方,大水澆幾遍,安全度夏就可以了。
④ 杜鵑花小葉病怎樣防治
杜鵑花小葉病是杜鵑較常見的營養缺素症之一,是由土壤中缺鋅所引內起的一種生理性病害容。杜鵑缺鋅小葉病在春季至秋季均有發生,在夏季發生較為普遍,當氣溫超過30℃時,極易發生小葉病。
植株發病後,枝梢近頂端葉片明顯變小,葉質薄而脆,葉緣向背面翻卷,葉色缺綠,出現黃褐色銹斑。葉間變成黃色或黃白色,枝條頂端生長受阻,節間縮短,葉片聚生,呈簇葉狀。小葉病的發生可使整個植株生長不良,著蕾率明顯下降,花期延遲或不開花,甚至導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1.春季可視杜鵑花盆的大小,每盆施用硫酸鋅1~2克,盡量少施磷肥和有機肥,以免降低鋅的有效性;由於鋅肥在土壤中保持時間較長,可兩年施一次。2.發病後向嫩芽嫩葉處每隔10~20天噴施1次500~600倍液的國光鋅,或稀釋1500~2000倍液灌根,效果顯著。
1 改善土壤結構,澆水要干濕交替。
2 防止高溫悶熱,夏季加蓋遮陽網,適當控制栽培密度。
3 增施硫酸鋅肥,也可噴施稀土復合肥或小葉敵3~4次,效果比較明顯。
投稿人:
⑤ 杜鵑花葉子越來越小,還比較黃怎麼回事
杜鵑可能是得了小葉病
小葉病只要是因為土壤裡面缺少了鋅,從而發生的生理性病害,春夏秋都會發生,夏天的時候,發生的幾率更大。植株發生小葉病之後,它的枝條生長就會受阻,從而出現節間縮短,接近頂端的葉子變小的情況。嚴重的,葉子比較薄,而且脆,葉子邊緣向背面翻轉,葉子上面還會出現黃褐色的銹斑,葉間是黃白色的。可以使用點鋅肥,可選擇碧卡中微量元素水溶肥。
⑥ 杜鵑花的常見病害有哪些
杜鵑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黑斑病、葉斑病、缺鐵黃化病等。以根腐病、疫病、缺鐵黃化病為害較嚴重。
1.根腐病
(1)症狀特徵
根受害後,不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葉片漸漸發黃、發紅,繼而脫落,直至全株死亡。根腐往往要到葉上出現變色、壞死、脫落時才發現和引起注意。因此,平時要精心管理。立秋後氣溫漸低,南方大部地區室內外溫度較低,杜鵑盆土和葉的蒸發量變小,根、葉新陳代謝相對減弱,水分消耗少,故此時要注意澆水適當,做到干後再澆,時間間隔應適當長,否則極易造成根部損傷。
(2)防治方法
①病霉引起的根腐病,可在發病前噴灑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
②發病初期噴灑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③由鐮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可澆灌50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多菌靈300倍液、50%殺菌王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
2.疫病
(1)症狀特徵
疫病多為害根部,使根變黑、腐爛,地上部失水發黃。在發病條件適宜時,葉部會急性染病,從葉緣開始失綠,呈水漬狀,病健交界處呈波浪形,葉背現白色霉層。這時枝條也可染病,變褐,呈水漬狀,也長出白色霉層,嚴重時落葉或全株死亡。病原菌隨病殘體存在於土壤中。長期大水漫灌、澆水次數多、水量大,發病重。
(2)防治方法
①杜鵑苗木的繁殖基地應採取高畦栽培,或地膜覆蓋地表,減少與病菌的接觸。
②發病後及時噴施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滅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10天1次,防治2~3次。
③長途北運時,裝車前適當澆水,但不宜過多。途中適當通風,防止濕氣滯留。必要時也可裝車前噴上述殺菌劑預防。卸車後如病情較重,須脫盆散濕,使盆土盡快乾燥。
3.缺鐵鋅黃化病
(1)症狀特徵
杜鵑花缺鐵時,葉片大面積由黃化變褐色。是因鹼性水灌溉,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可溶性鐵流失所造成的。枝梢頂部葉片明顯變小,葉質硬脆,葉緣略向背面翻卷,葉色褪綠,有時現黃褐色銹斑,葉尖變為黃色至黃白色,頂端生長緩慢,節間縮短成簇葉狀,植株生長不良,嚴重時致整株死亡,為缺鋅所表現的症狀。當土壤pH高於6時,有效鋅含量明顯降低;當土壤中含磷量高或施入大量磷肥時,形成難溶性磷酸鋅,也會造成缺鋅。另外,當土溫高於30℃時,小葉病發生多。
(2)防治方法
①對於杜鵑花缺鐵引起的生理病害,栽植杜鵑花時需要酸性土。多施有機肥增加對鐵的吸收。可噴施0.2%的硫酸亞鐵水溶液,15天1次為宜。夏季避免強光照直射植株,適當遮陽。
②秋後每平方米土中施硫酸鋅1.5克。施鋅後少施磷肥和有機肥,以利鋅肥發揮作用。每2年施1次即可。
③根外噴施硫酸鋅加消石灰水溶液,每10千克水中加硫酸鋅20~40克、消石灰1~10克。
⑦ 我的杜娟花得了小葉病、葉子變小,變黃,還落葉,怎麼辦呀
杜鵑花小葉病是杜鵑較常見的營養缺素症之一,是由土壤中缺鋅所引起的一種生理性病害。杜鵑缺鋅小葉病在春季至秋季均有發生,在夏季發生較為普遍,當氣溫超過30℃時,極易發生小葉病。
植株發病後,枝梢近頂端葉片明顯變小,葉質薄而脆,葉緣向背面翻卷,葉色缺綠,出現黃褐色銹斑。葉間變成黃色或黃白色,枝條頂端生長受阻,節間縮短,葉片聚生,呈簇葉狀。小葉病的發生可使整個植株生長不良,著蕾率明顯下降,花期延遲或不開花,甚至導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1.春季可視杜鵑花盆的大小,每盆施用硫酸鋅1~2克,盡量少施磷肥和有機肥,以免降低鋅的有效性;由於鋅肥在土壤中保持時間較長,可兩年施一次。2.發病後向嫩芽嫩葉處每隔10~20天噴施1次500~600倍液的國光鋅,或稀釋1500~2000倍液灌根,效果顯著。
1 改善土壤結構,澆水要干濕交替。
2 防止高溫悶熱,夏季加蓋遮陽網,適當控制栽培密度。
3 增施硫酸鋅肥,也可噴施稀土復合肥或小葉敵3~4次,效果比較明顯。
⑧ 杜鵑花的病蟲害要怎樣防治
杜鵑花的病蟲害防治:葉腫病防治方法:發芽前噴1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滅病菌。展回葉後噴2%波爾多液2~答3次,7~10天1次。小葉病防治方法:小葉病是由缺鋅引起的,可噴灑0.05%硫酸鋅。
杜鵑花的栽培用料:杜鵑花性喜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