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直徑
A. 茉莉花的介紹
茉莉花,屬木犀科,常綠小灌木或藤本狀灌木,高可達1米。小枝有稜角,有時
有毛版。單葉對生,寬卵權形或橢圓形,葉脈明顯,葉面微皺,葉柄短而向上彎曲,有
短柔毛。初夏由葉腋抽出新梢,頂生聚傘花序,通常三朵花,有時多,花白色,有
芳香,花期甚長,由初夏至晚秋開花不絕。
原產印度及阿拉伯之間,現我國廣東、福建、四川及江南一帶都有栽培。性喜溫
暖,不耐霜凍。為常見庭園及盆栽觀賞芳香花卉。
茉莉花清香四溢,能夠提取茉莉油,是製造香精的原料,茉莉油的身價很高,相
當於黃金的價格。茉莉花還可薰制茶葉,或蒸取汁液,可代替薔薇露。
B. 茉莉品種與分類有哪些
1、普通茉莉
普通茉莉,適合在家中養,花色潔白,香氣濃郁,清雅宜人,「一卉能熏一室香」。茉莉花有單瓣、雙瓣、多瓣之分。喜歡陽光充足、通風透氣、溫暖濕潤、排水保水良好的生長環境,喜微酸性土壤,怕澇,畏寒。
C. 茉莉花的形態特徵
直立或攀援灌木,高達米。小枝圓柱形或稍壓扁狀,有時中空,疏被柔毛。
具體形態特徵:
葉對生,單葉,葉片紙質,圓形、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12.5cm,寬2-7.5cm,兩端圓鈍,基部心形,4-6對側脈,頂部稍凹或凹起,底部凸,兩側細脈常明顯,稍凸,除下脈腋有簇毛外,其餘無毛;葉柄長2-6毫米,具短柔毛,具關節。
聚傘花序頂生,通常3花,有時單或可達5花;花序梗長1-4.5厘米,短柔毛;苞片小,錐形,長4-8毫米;花梗長0.3-2厘米;極香;花萼無毛或疏生短柔毛,裂片線形,長5-7毫米;花冠白色,花冠筒長0.7-1.5厘米,裂片長圓形到近圓形,寬5-9毫米,先端圓或鈍角。
果球形,直徑約1厘米,紫黑色。五月至八月開花,果期七月至九月。
(3)茉莉花直徑擴展閱讀:
茉莉花的功效:
1、減肥
茉莉花茶的功效之一,具有減肥的作用。茶葉所含的兒肌醇、茶素、咖啡鹼、葉酸、泛酸等多種成分,通過綜合作用,具有預防和抑制肥胖的作用。烏龍茶對體內脂肪的分解有很強的作用,可以溶解體內的油脂,幫助消化,有減肥的作用。
2、預防蛀牙
喝茉莉花茶或用茉莉花茶漱口刷牙,不僅能消除口臭,而且對預防和治療齲齒有很好的效果。
3、防心血管疾病
茉莉花茶對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實驗證實,一個月內每天喝三碗茶的人對降低血脂和膽固醇有非常顯著的作用。
D. 茉莉花的特點是什麼
茉莉花的特點如下:
1、外形特點:它的葉子為紙質,兩端很圓或鈍,葉脈明顯且有關節,葉子為圓形、倒卵形或是橢圓形。它的花朵為白色,花苞很小,只有4-8mm,有著很濃的香味,果的直徑為1cm左右。
2、功能特點:茉莉花、葉和根都可葯用,一般秋後挖根,切片曬干備用;夏秋採花,曬干備用。
3、栽養特點:茉莉花極喜肥,只要養護得當,盆栽茉莉一年可開三次花。如果是肥料不足、養分不夠,開一次花後,就不再開花了。管理到位的話,可以不停的從5月底開到11月初。關鍵是修剪、陽光、和肥水的掌握。
4、茉莉花的習性特點:茉莉比較喜歡溫暖的生長環境,有著很好的適應能力,將它放在半陰的環境下也能很好的生長。它是有的很多品種的,有一些品種是很耐寒的,一般的品種能耐3℃的溫度。它分布的地區很廣泛,在我國、印度以及其它地區都有栽培。
一、茉莉花的日常養護
1、澆水
茉莉花喜歡濕潤的環境,我們在澆水的時候要經常保持土壤的濕潤,尤其是在剩下的時候,每天的早晚都要澆水,感覺空氣乾燥,還可以及時的在空氣中噴水保濕。
現在是夏季,茉莉花的生長期,我們要保證土壤濕潤的同時,也要控制住我們澆水的手哈,如果盆土過濕,就有可能會發生積水爛根的現象,所以我們澆透水之後,一定要注意保持通風沒有良好的通風情況才可以減少積水爛根的發生。
2、光照
茉莉花非常的喜光,甚至一些品種在夏季的高溫下,是不需要遮陰的,想要茉莉開花就必須要有充足的光照,我們平時在養護茉莉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把茉莉放在朝南的陽台上讓它露天接受光照,但是一定要注意避雨,夏季雨水傳播很多病害,雖然不必遮陰,但是避雨還是很有必要的。
3、養分
茉莉喜肥,生長季節可以半月左右施一次稀薄的營養液肥,上盆或者是換盆的時候,可以在栽培土中混合加入一些基肥,小葉知道一種微生物菌劑,非常的適合茉莉花使用,不僅可以有效的延長花期,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高植物的抗性,甚至可以改良土壤,並且不會造成燒根的現象發生,使用起來也是非常的方便。
E. 茉莉多大
盆栽茉莉花需要直徑十五cm大的盆,方法如下:
1.澆水要檢查土壤內部的干濕,版把握好「不幹不澆權,澆則澆透」的基本原則,以免被澇爛根停止生長或落葉死亡。
2.茉莉花喜陽怕陰,要放於光照好的地方培植。如果種在光線不好的地方,即使不掉葉爛根死亡也會造成植株細弱如絲。
3.茉莉花喜歡清淡的微酸性肥,一般一月施1-2次即可。
4.家庭盆栽茉莉花很少有蟲害(特別是高層住戶),即便有也就是那幾樣,更談不上照搬媒體介紹的殺雞用牛刀的繁瑣辦法,只需用手捕捉或者用棉簽蘸烈酒一抹了之。
網採納
F. 茉莉花的特點
一、茉莉花外形特點:
1、葉片:它的葉子都是紙質的,長度為4-12.5cm左右,兩端會很圓或鈍,基部的位置會有微微的心形。它的葉子形狀有圓形、倒卵形或是橢圓形,也有的是卵狀橢圓形,葉脈看起來都十分的明顯。葉片有著短葉柄,且有關節。
2、花朵:它的聚傘花序是頂生的,一般會有3朵花,有的時候也有5朵。花苞片是很小的,只有4-8mm,為錐形,有較短的花梗。它有著很濃的花香,花冠呈白色,會在5-8月份的時候開花的。它的果也很小,直徑是在1cm左右。
二、茉莉花的習性特點:
茉莉比較喜歡溫暖的生長環境,有著很好的適應能力,將它放在半陰的環境下也能很好的生長。它是有的很多品種的,有一些品種是很耐寒的,一般的品種能耐3℃的溫度。它分布的地區很廣泛。
茉莉花有三大特性,喜光,喜肥,喜水。只要做到這三點,夏天的茉莉花就會變得與眾不同,在其他的花卉植物需要遮陰的時候,茉莉花還在沐浴在日光下。
G. 茉莉花有幾個品種
茉莉花的品種較多,目前我國就有約60多個,供窨制花茶而栽培的品種,與國外供提取香精、凈油而栽培的大花茉莉是同屬異種。其中主要栽培品種依花形結構一般分為單瓣茉莉、雙瓣茉莉和多瓣茉莉3種(圖2~2)。
一、單瓣茉莉
單瓣茉莉植株較矮小,高70~90厘米,莖枝較細,呈藤蔓型,故有藤本茉莉之稱。葉片為橢圓形,葉質較薄,葉端稍尖,全緣,長5~9厘米,寬3.5~5.5厘米。花冠單層,裂片(花瓣)少,7~11片,每片長約1.3厘米,寬1厘米,呈橢圓形,潔白,表面微皺,頂端稍尖,所以又稱尖頭茉莉。單瓣茉莉花冠管較長,約1.5厘米,雄蕊2枚,與雌蕊等長。聚散花序,頂生或腋生,每個花序著生3~12朵花,多的可達30多朵。花蕾略尖長,較小而輕。我國的單瓣茉莉,經各地多年選育,形成較多的地方良種,產量高、品質好的有福建長樂種、福州種、金華種、台灣種。其中台灣茉莉花較清爽、鮮靈、純凈。單瓣茉莉花蕾開放時間早,伏花一般在傍晚6~7時開放,每百朵花重,伏花22~25克左右,比雙辯茉莉輕。用單瓣茉莉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氣濃郁,滋味鮮爽,為雙瓣茉莉花所不及。單瓣茉莉花耐旱性較強,適於山腳、丘陵坡地種植,但產花量不及雙瓣茉莉,每0.067公頃產150~200千克,高的不超過400千克,且不耐寒,不耐澇,抗病蟲能力弱。
二、雙瓣茉莉
雙瓣茉莉是我國大面積栽培的主要品種。植株高1~1.5米,為直立叢生灌木,多分枝,莖枝較粗硬,莖基部表皮有灰褐色皺紋。幼莖綠色,健壯枝條有棱和短茸毛。葉對生,闊卵形,全緣,網狀脈,葉色濃綠,葉質較厚且富有光澤。聚散花序,頂生或腋生,每個花序著生花蕾3~17朵,多的可達30朵以上。花蕾卵圓形,頂部較平或稍尖,也稱平頭茉莉。雙瓣茉莉通常是帶尖頭的品質較好,花朵比單瓣茉莉肥碩,含水量也略低。花冠管比單瓣茉莉略短,長約1厘米。花冠裂片(即花瓣)較多,13~18片,基部呈覆瓦狀聯合排列成兩層,內層4~8片,外層7~10片。花瓣長約1.1厘米,寬約1厘米。雄蕊2枚,雌蕊1枚。花潔白油潤,蠟質明顯,花香較濃烈,吐香較遲而慢。花蕾開放時間較單瓣茉莉遲2小時左右,伏花一般在晚上8~9時左右開放,自然吐香可延緩十幾小時。每百朵花重,春花約23克,伏花約30克,秋花約26克。用雙瓣茉莉花窨制的花茶香氣醇厚濃烈,雖不及單瓣茉莉花茶鮮靈、清純,但雙瓣茉莉枝幹堅韌,抗逆性較強,較耐寒、耐濕,易於栽培,單位面積產量高,目前我國各地種植的主要是雙瓣茉莉。在廣西橫縣種植,可當年種當年采,每0.067公頃鮮花產量可達150~200千克,3年生每0.067公頃產量在500千克左右,5年以上一般每0.067公頃可達800~1000千克左右,最高產的可達1500千克以上。
三、多瓣茉莉
多瓣茉莉枝條有較明顯的疣狀突起。葉片濃綠,花蕾緊結,較圓而短小,頂部略呈凹口。花冠裂片(花瓣)小而厚,且特別多,一般16~21片,基部成覆瓦狀聯合排列成3~4層,開放時層次分明。雄蕊2~3枚。多瓣茉莉的伏花多在晚間7~8時開放,多是先開1~2層,其餘次日才開完。也有不開放而凋萎的。多瓣茉莉花開放時間拖得很長,香氣較淡,產量較低,作為窨制花茶的鮮花不甚理想。但其耐旱性強,在山坡旱地生長健壯,如通過與優良的單瓣或雙瓣茉莉品種進行雜交選育(或嫁接),很可能獲得抗性強、質量好、產量高的茉莉花新品種(新植株)。
H. 最常見的茉莉花有幾種
茉莉花、鴛鴦茉莉、紫茉莉、毛茉莉、非洲茉莉這種植物如果單從名稱上看應屬茉莉家族,實際上除了茉莉花與毛茉莉同科同屬外,其餘幾種都有根本上的區別。
茉莉花:拉丁名為Jasminumsam-bac,木犀科茉莉花屬。常綠灌木,枝細長呈藤木狀。單葉對生,薄紙質,橢圓形或寬卵形,背面脈腋有簇毛。聚傘花序,通常有花3朵,有時多朵。花萼裂片8至9,線性。花冠白色素潔,濃香,被譽為「人間第一香」。
鴛鴦茉莉:又名番茉莉、二色茉莉,拉丁名為Brunfelsiaacuminata,茄科鴛鴦茉莉屬。常綠灌木,株高可達1.5米;葉互生,矩圓形。花單生或數朵聚生於新梢頂端,直徑4.5至5厘米,漏斗狀,芳香,初開時淡紫色,有白喉,後漸變成白色,故同時在一株上可以看到兩種顏色的花;花期冬至春。莖皮灰白色,單葉互生,花形如梅花,鮮艷美麗,初開時淡紫色,隨後變成淡雪青色,再後變成白色。由於開花先後不一,好似兩色花同時開放,放出茉莉樣濃郁的芳香,故名鴛鴦茉莉,因其會變色又有香味,頗為受人喜愛。
紫茉莉:又名草茉莉、地雷花、胭脂花,拉丁名為Mirabilisjalaps,紫茉莉科紫茉莉屬。多年生草本花卉,植株開展多分枝,近光滑。葉卵形或卵狀三角形,對生,先端尖。花數朵集生枝端,花冠高腳杯狀,先端5裂,有白、黃、紅、粉、紫、紅黃相間等色。花傍晚開放至早晨,次日中午前凋謝。果實圓形,成熟後黑色,表面皺縮,形似地雷,所以又叫地雷花。
毛茉莉:拉丁名為Jasminummul-tifforum,木犀科茉莉花屬。木本花卉,莖直立或攀援,葉卵形對生,葉、莖及花萼等處均被黃褐色柔毛,可謂名副其實。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在一年生枝上,小花白色,高腳碟狀,7至10淺裂,芳香,花自冬至夏連開不絕。
非洲茉莉:原名華灰莉木,拉丁名為Fagraeaceilanica,馬錢科灰莉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在園林中可長至5至12米,常附生;葉對生,草肉質,長圓形、橢圓形至倒卵形,長7至13厘米,寬3至4.5厘米,頂端漸尖頭;上面深綠色,背面黃綠色。花序直立頂生,有花1至3朵,有極短的總花梗,花冠白色,漏斗狀;有芳香,上部5裂,整個花冠呈小喇叭狀。它與木犀科的茉莉花相似之處僅僅是葉片對、花有香味。由於灰莉木的諧音與茉莉相似,也為了使名字好聽,便於銷售,所以花商給它起了個新名字「非洲茉莉」。
I. 茉莉花的果實和種子的特點
其果實為圓形核果,直徑約8毫米茉莉花通常不結果。種子具有少量胚乳。
外形內特點:它的葉子為紙質,兩端很容圓或鈍,葉脈明顯且有關節,葉子為圓形、倒卵形或是橢圓形。它的花朵為白色,花苞很小,只有4-8mm,有著很濃的香味,果的直徑為1cm左右。習性特點:喜歡溫暖,適應能力很強,有的品種具有耐寒能力。
J. 茉莉花的資料
茉莉花]究竟是哪裡的民歌?
——從鳳陽花鼓[鮮花調]到江蘇民歌[茉莉花]
夏 玉 潤
提起[茉莉花],當今人們都認為它是江蘇民歌。知道它的前身稱[鮮花調]卻為數很少。知道它最早出現於鳳陽花鼓之中,並由此傳播全國,流傳國外,更是鳳毛麟角。
[茉莉花]最早版本,為清乾隆年間刊印的《綴白裘•花鼓》中的插曲。該劇演一對鳳陽夫妻打花鼓賣藝,被浪盪公子曹月娥邀至家中,唱了一首[花鼓曲](又稱[鮮花調])。該曲共12段,前兩段唱詞是:好一朵鮮花,(重)有朝的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開放,對著鮮花兒罵。(重)/好一朵茉莉花,(重)滿園的花開賽不過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罵。(重)後10段唱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演唱中,浪盪公子不時乘機調戲花鼓女。花鼓女躲之,其丈夫護之,形成熱鬧的三人歌舞表演。唱詞中的「茉莉花」,即為劇中的「花鼓女」;想「采一朵戴」者,為劇中的「浪盪公子」;「看花的」為花鼓女的丈夫。
早在乾隆年間,李聲振《百戲竹枝詞•打花鼓》就記錄了鳳陽花鼓藝人在北京街頭演唱[鮮花調]的情況:「打花鼓,鳳陽婦人多工者,又名[秧歌],蓋農人賽會之戲。其曲有[好朵鮮花]套數,鼓形細腰,若古之搏拊然。」文中的[好朵鮮花]即[鮮花調]。
1973年,筆者在鳳陽縣燃燈公社采風時,71歲的劉陸氏演唱了[鮮花調]。該曲目有15段,前4段分別唱了「鮮花」、「茉莉花」、「玉簪花」、「牡丹花」,後11段亦為「張生戲鶯鶯」故事。唱詞的句式結構與《綴白裘•花鼓》相同,其曲調亦與崑曲[鮮花調]相似。據劉陸氏回憶,她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聽奶奶說,這首曲目流傳很久。筆者認為,李聲振在北京聽到的[好朵鮮花],當為劉陸氏演唱的[鮮花調]。
[鮮花調]的流傳主要有兩個載體:一是流傳600年、走遍全國的民間鳳陽花鼓藝人,二是戲曲《打花鼓》中的[鮮花調]。到了清末,隨著地方戲、地方曲藝的興起,這首小曲成為全國眾多地方戲、地方曲藝、各地民歌中的重要曲目。如1932年版劉復、李家瑞《中國俗曲總目》中就收有遍布全國近10種不同名稱的[鮮花調];中國戲曲、曲藝音樂集成中可找出諸多[鮮花調];《霓裳續譜•花鼓獻瑞》是專為乾隆皇帝祝壽的曲目,便使用[鮮花調]來演唱;20世紀初,上海各唱片公司錄制多首《打花鼓》中的[鮮花調];18世紀末,[鮮花調]流傳至英國,後傳遍世界,並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於歌劇《圖蘭多》中。
1942年,新四軍小戰士何仿在江蘇六合採風時,記錄了一位民間藝人演唱的[鮮花調](擬為揚劇《打花鼓》中的[鮮花調])。15年後(1957年),改編成民歌[茉莉花],參加全國會演。在媒體的運作下,[茉莉花]被首次標名為「江蘇民歌」而傳遍全國。在唱詞上,刪除「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專唱「茉莉花」;在曲調上,在昆、徽、京劇[鮮花調]的基礎上,追求旋律婉轉細膩,節奏穩重並富於變化,把以敘事為特徵的[鮮花調]改編成以抒情、歌唱為特徵的[茉莉花]。但是[茉莉花]曲調結尾,仍保留上揚8度、漸慢、大拖腔的戲曲唱腔特點,與昆、徽、京劇《打花鼓》中的[鮮花調]完全相同。
如今,[茉莉花]已代替了傳唱數百年之久的[鮮花調],普契尼《圖蘭多》中[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在全世界廣泛傳播,使該曲成為中國民歌最傑出的代表。但是我們不要忘記[鮮花調]數百年來為中國民間藝術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更不要忘記傳播它的載體——鳳陽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