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牛場杜鵑花
❶ 杜鵑花的養殖方法
土壤的選擇,對杜鵑花生長發育至關重要。栽培杜鵑花的培養土的配法很多,因栽培品種而異,但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疏鬆、排水通暢、通氣良好,酸性土壤、腐殖質豐富、基肥充足。通常杜鵑花生活在酸性壤土才會長得旺盛,如果在鹼性土壤中,不久就葉黃衰竭而死。杜鵑花被視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腐葉土一般均屬酸性土,而以松葉腐殖土最好,是種植杜鵑花比較理想的培養土。可到山區松柏林下挖取,也可到庭院種植松柏樹多的地下取土。並在使用前增加適量的硫磺粉、白礬,提高其酸性後再使用。腐殖質含量高的土壤最適合杜鵑花的生長。腐殖質多,可及時補充土壤中的營養成分,改善土壤結構,使土壤保水,保肥、通氣、吸熱保溫。還能減輕土壤中有毒物質的危害,促進杜鵑花的根系向四處擴展。
江蘇宜興銅冠山及浙江奉化新產品黑山泥最適合杜鵑花的生長發育,各地多採用。培養土也可以自製。取經過風化的山表土2份,落葉1份,食草動物干糞1份,混堆1年,篩去雜質,即可使用。也可用山皮土3份,馬糞3份、落葉雜草3份、人糞尿l份分層堆漚,經1-2年後篩過使用。制好的培養土應貯存在室內,以防止因日曬雨淋降低肥力。
杜鵑花上盆翻盆應注意什麼?
杜鵑花扦插成活就應上盆。花盆以通透性能良好的泥盆最佳,紫沙盆次之,釉盆及瓷盆最差。上盆時應注意選擇花盆的尺寸,切忌小苗用大盆。如果盆太大,盆土經久不於,通氣就會不好,同時根系不易達到盆壁,影響幼苗的發育。一般扦插苗可選擇直徑為10厘米左右的泥盆,一年之後再翻入15厘米左有的花盆。上盆時,應注意做好排水層,先用瓦片蓋住排水孔,再放入1/3的粗土粒,並略加細土。然後將杜鵑苗放入,一手扶正幼苗,一手向盆中填土。填土注意只能填至盆口下2厘米處,不能過滿,以便日後澆水,最後將盆四周批實,搖動花盆,使盆面平整。種植完後,要用噴壺澆一次透水。注意在燒水時須澆至盆底有水滲出才行。如果澆水不透,只撓濕衰層而濕不到內層,會使盆花乾死。
杜鵑花有兩種情況要進行翻盆。一是幼苗長大,根系充滿盆土,需要擴大根康伸展范圍。平時應注意盆底排水孔有沒有根伸出,如有就賽進行翻盆,將植株從小盆翻入大盆。二是盆花生長2-3年之後,盆土的臃分消耗殆盡,為補充養分,改良土壤,要更換盆土。
杜鵑花翻盆一般在寥攀花後,或在秋季孕蕾之前進行。翻盆時,除去部分宿土,應注意用利剪修去者根。老根就是那些生長不良而發黑、干癟的根須。但要注意:幼苗翻盆時,不能修根。植株翻盆時,應注意根部要帶著土球。上好盆之後,也應注意第一次澆水要透,以後數日應讓其幹些。過濕,則根部剪口會腐爛。一般要等到新根長出之後才能正常灌水。如果在秋季翻盆,最好在10月份進行。杜鵑花雖喜冷涼,但翻盆後過冬應注意保溫。如無溫室,可在朝南向陽通風的地方搭小棚,蓋上塑料薄膜就可以安全過冬。杜鵑花朗盆,一般小苗每年翻一次,大棵杜鵑2-3年翻盆1次。
怎樣給杜鵑花澆水?
杜鵑花澆水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因為杜鵑花的根系比較細弱,既伯澇,又不耐旱,過干或過濕對植株生長都不利,因而要特別注意控制水量。如果在展葉期缺水,就會使杜鵑花的葉色變黃,葉捲曲,如幹得厲害,還會枯死。要是開花時缺水,則會花瓣軟癟,花朵下垂,花色不鮮艷,甚至會花朵凋萎而死亡。所以必須根據天氣晴雨、空氣干濕、盆土含水量等情況酌情澆水。
澆水的時間宜在早晚,特別是炎熱的夏季更不宜在中午澆水。因為根部受冷水刺激後會使花卉受到傷害。澆水原則是不幹不澆,澆必澆透,嚴防澆半截水。春秋兩季是杜鵑花的生長、開花、育蕾期,供水要適當多些,但花期不能澆得太多,水大會使花朵及早凋謝。一般倩況下,春秋兩季,可每隔2-3天澆1次。夏季萌發新枝,生長旺盛,消耗的水分也多,加之氣溫高,空氣乾燥,需每天澆足1-2次。如果幾天未下雨,空氣乾燥,還應用細眼噴壺向花葉噴灑清水,對花盆周圍的地面也要噴些,以增加空氣濕度。黃梅天或多雨情況下,應停止澆水並及時排出盆中積水。入秋後氣溫雖有降低,但空氣乾燥,蒸發量仍很大,也要經常澆水使盆土保持濕潤。花芽分化時,要適當控制水量,以促使花芽形成。10月以後,花盆入室,澆水量應酌情減少,枝幹中水分含量少,植株組織發育充實,可以增加抗寒能力。這時保持盆土稍有潮濕即可。
給杜鵑花澆水時怎樣進行水質處理?
給杜鵑花澆水,要特別注意水質。用水最好用天然雨水,因為天然雨水中不含漂白粉等葯物和雜質。其次是河水和池塘水,再次是自來水。自來水是經過凈化處理過的軟水,其中含有漂白粉、液氯、明礬等化學葯劑,若長期使用這種水,會使盆土中的鹼性逐漸加重,不利於杜鵑花的生長。因此,必須對水質處理之後再使用。處理方法是使其酸化。對水質呈中性或偏鹼性的水,要配製成酸性水。通常的方法是用硫酸亞鐵(綠礬)和食用醋使水酸化。如果水質鹼性偏高,可用硫酸亞鐵和食用醋配合使用,具體用量可根據測得的水、硫酸亞鐵、食醋的酸鹼值配製。簡易方法是,長期澆灌含0.1%一O.5%硫酸亞鐵的水溶液,或10-15天在盆面撒少許硫酸亞鐵。也可10-15天澆灌含食醋0.5%一1%的水溶液一次。澆水也可用經過晾化處理後的自來水和井水。晾水可減輕自來水中的有害離子的危害;也可提高井水的水溫,消除水與盆土的溫差,以利根系吸收。使用自來水時也要加0.15%的硫酸亞鐵。澆水時如能與腐熟肥液水輪流澆灌則更為有益。因為常用這兩種水可以使盆土保持一定的酸性,又能供給一定的營養素,適合於杜鵑花的生長的需要。
杜鵑花應該怎樣施肥?
杜鵑花是一種不需要大肥的花,如果肥料施得太多或過濃,反而會對它的生長不利。但這樣說,並不是說不要施肥,要使它花開得多,開很大,還是霄要適時適量地施一些肥的。所以養花行家對施肥總結出了8個字的經驗:即「乾肥少施,液肥薄施」。這是十分恰當的,值得養花者參考。在一般情況下,1。2年的幼苗可以不必施肥,因為腐殖土中含有的肥力已夠供給幼苗生長發育的需要。2-3年生的小植株,從晚春或韌夏起,可每隔10一15天施一次稀餅肥水或稀薄礬肥水。4年以上的植株,可於每年春、秋季各施約20克的干餅肥。6月中旬,可施一次速效性磷、鉀肥,以促進花芽分化。6月以後就可停止施肥。在花謝之後,正是新枝生長的時候,可施一次濃度稍微高一些的液肥,但切不可施得太濃,更不可施生肥,否則會損傷根系。夏季過多的施肥,會使老葉脫落,新葉發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栽植的杜鵑花,最易出現的偏差,不是植株缺肥,而是由於施肥過多造成的損害。如果出現因肥多而發生的葉片枯黃等情況時,要立即停施肥料,挖除乾肥,並多澆水,以沖去積留土中的肥分,澆過後移置通風處養護,有的需沖洗2次。這樣,過半年後可逐漸生長正常。
如果夏季不出現異常,在立秋以後,杜鵑又會開始第二次旺盛生長的時期,在這短時間內,可迫施1-2次過磷酸鈣等磷肥的稀液,以供給植株生長和孕蕾的需要。每次施肥後,隔2天應澆一次清水,還要將盆土刨松一次,使盆土充分通氣。入冬以後,隨著天氣漸冷,植株停止生長,施肥也應立即停止。若不停止施肥,使植株萌發出嫩葉來,反而會使杜鵑難以越冬,千萬不可大意。
怎樣為杜鵑花修枝整形?
杜鵑花的萌發力和再生力很強,每隔1-2年在花謝之後,就要換一個比原來大些的花盆,並換上新的培養土。有經驗的養花者,常常在換盆的時候同時結合進行修枝整形,有意識地修剪出一種美觀的樹型來。在進行硫剪時,應剪去過密枝、交叉枝、纖弱枝、下垂技、徒長枝和病蟲枝,這不僅是為了樹型的美觀,更是為了改善通風透光的條件;節省養分,促使主枝強壯,以便盡快萌發新梢,使來年開花時能達到花多、花大、色艷的目的。
杜鵑開花後,它的殘花常常經久不落,這就會耗去不少養分。為了不讓養分白白消耗掉,應該及時把殘花摘去,讓養分供應萌發新技的需要。另外,植株較矮的夏鵑,長有很多的橫生枝,每到春李,根部的枝幹上就會萌發出許多小枝,為了使養分集中供應主枝和花朵,讓它生長膊更快、更腮大,也應及時把這些小枝剪去。如果花茁太多,除保留每枝1久院外,其餘的花西也要除去。究竟修剪成哪一樣樹型好,這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來決定,有傘·形、圓形、半圓形、寶塔形、方形等,可以任意選擇,然後去刻意修剪。
、杜鵑花怎樣扦插繁殖?
杜鵑的繁殖,可以用扦插、嫁接、壓條、分株、播種五種方法,其中以採用扦插法最為普遍,繁殖量最大;壓條成苗最快,嫁接繁殖最復雜,只有扦插不易成活的品種才用嫁接,播種主要用培育品種。
採用扦插繁殖,扦插盆以20厘米口徑的新淺瓦盆為好,因其透氣性良好,易於生根。可用20%腐殖園土、40%馬糞屑、40%的河沙混合而成的培養土為基質。扦插的時間在春季(5月)和秋季(10月)最好,這時氣溫在20-25℃之間,最適宜扦插.扦插時,選用當年生半木質化發育健壯的枝梢作插穗,用極鑷利的媳按刀;帶節切取6-10厘米,切口要求平滑整齊,剪除下部葉片,只留頂端3-4片小葉。購買維生素B12針劑1支,打開後,把扦插條在葯液中蘸一下,取出晾一會即可進行扦插。插前,應在前一天用噴壺將盆內培養土噴潮,但不可噴得過多,到第二天正好嘲潤,最適合扦插。插的深度為3-4厘米。插時,先用筷子在土中攢個洞,再將插穗插入,用手將士壓實,使盆土與插穗充分接觸,然後澆一次透水。插好後,花盆最好用塑料袋罩上,袋口用帶子紮好,需要澆水時再打開,澆實後重新紮好。扦插過的花盆應放置在無陽光的直曬處,扦插的盆土10天內每天都要噴水,除雨天外,陰天可噴1次,氣候乾燥時宜噴2次,但每天噴水量都不宜過多。lO天後仍要經常注意保持土壤濕潤。4-5星期內要遮蔭,直至萌芽以後才可逐漸讓其接受一些陽光。一般約需2個月後生根。此後只需要在中午遮蔭2-3小時,其餘時間可任其接受光照,以利在其光合作用中自行製造養分。
杜鵑花怎樣用壓條繁殖?
杜鵑花壓條繁殖也是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一般採用高技壓條。杜鵑花壓條常在4-5月間進行。具體操作法是:先在盆栽的杜鵑花的母株上取2-3年生的健壯枝條,離枝條頂端10-12厘米處用鋒利的小刀割開約1厘米寬的一圈環形枝皮,將韌皮部的篩管輕輕剝離干凈,切斷葉子製造有機物向下輸送的渠道,使之聚集,以加速細胞分裂而形成瘤狀突起,萌發根芽。然後用一塊長方形塑料薄膜鬆鬆地包卷兩圈,在環形切口下端2-3厘米處用細繩扎緊,留塑料薄膜上端張開成喇叭袋子狀,隨即將潮濕的泥土和少許苔蘚填入,再把袋形的上埠扎緊,將花盆移到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做日常管理。澆水時應向葉片噴水,讓水沿著枝幹下流,慢慢滲入袋中,保持袋內泥土經常濕潤,以利枝條上傷口癒合,使之及早萌生新的根須。大約在3-4個月後根須長至2-3厘米長時,即可切斷枝條,使其離開母株,栽入新的盆土中。
杜鵑花怎樣播種繁殖?
播種為有性繁殖。由於自然雜交的結實率很低,一般都要進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杜鵑的結實率,獲得較多的種子。其主要做法是在杜鵑花盛開的時候,選擇長勢好,花色美的健壯母本,移至溫室,每盆選留花朵大、開花早的花3-4朵,摘去雄蕊和花附近的新芽,使養分集中,待到花柱頭上出現粘液時,即用新毛筆蘸取父本的花粉去塗幾次就行了。授粉一周後,將花盆移至室外,加強水、肥管理,大概經過5-6個月的生長發育,到ll一12月即可見到果實逐漸由青色變為褐色,種子就成熟了。隨即將其採下,讓其陰干,揚凈,置於陰涼通風處。
杜鵑種子很細小,不宜長時間貯存,否則發芽率低。若是常綠杜鵑種子,即應隨采隨播,播在溫室內的盆中;若是落葉杜鵑種子,則可放到明年春天播種。
播種的盆宜採用淺瓦盆,播種的泥土,可在背陽的山坡表面挖取帶青苔的疏鬆表土,揀去石粒,最好用40%的福爾馬林加100倍水的稀釋液噴灑一次,進行消毒,再行晾乾。也可放到蒸汽中蒸15-25分鍾消毒,然後曬至半干即可待用。播種前,先將淺盆澆潮,在底層放入一層約2厘米的木炭屑,再鋪上一層5-6厘米厚的消毒土,刮平,稍壓實,然後均勻地將種子分格在上面,輕輕壓一壓,不可用噴壺噴水,最好採用浸盆坐水的方法。在上面蓋一塊玻璃,移至溫室內。盆土表面乾燥時,可霧狀地噴些水,但不可噴得太多,經常保持盆土潮潤就可以了。
播種後,一般經5-6星期即可發芽。在小苗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用小竹片輕輕夾出,分栽於另外的盆中,不要栽得太密,要稀些,栽好後用蘆席等遮蔭,不可讓太陽直曬,也不可讓雨水淋到。在苗幼嫩時,不要施肥,等到第二年小苗長到近10厘米高時,再開始澆施薄肥;一般第二年春末到早秋,可單株分栽。到第三年苗株長到20厘米高時,如果萌養得好,就有少數株苗可以開出鮮花來。
、杜鵑花有哪些常見病害?怎樣防治?
杜鵑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褐斑病、黑斑病、葉枯病、缺鐵黃化病等。
杜鵑花患根膊病後,生長衰弱,葉片萎蔫,乾枯,根系表面出現水漬狀褐色田塊,嚴重的軟腐,逐漸腐爛脫皮,木質部變黑。此病在溫度高、濕度大的環境下最易發生。
防治方法是在翻盆前對培10土嚴格消毒,並保持土境硫松、濕潤、使其有良好的通透性,避免積水。如果發現植株患病,要及時處理病株及盆土。治療時,可用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或2%的硫酸亞鐵淋洗病株,再用清水沖洗後重新上盆。用70%的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加1000倍水製成溶液噴灑盆土,可以治好。
褐斑病是杜鵑花一種主要病害。病害初發時,葉面上出現褐色小斑點,逐漸發展成不規則狀大斑點,病斑上產生許多黑色或灰褐色小點,使受害葉片變黃、脫落,影響當年開花及來年花蕾的發育。這種病常發生於梅雨季節濕度大的時候。
治療方法是平時要注意讓植株通風透光,不使濕度過大,並增施有機肥及氮磷鉀混合肥,增強植株抗侵染及生長能力。如果發現病葉要及時摘除,集中燒毀。病害發生初期,噴灑0.5%波爾多液或0.4波美度石硫合劑,並加4%麵粉增加粘附力。葉斑病、黑斑病也可以用同樣方法治療。
缺鐵黃化病常發生在土壤偏鹼的地區,病情輕時,只出現植株遲綠現象;嚴重時,葉組織可全部變黃,葉片邊緣枯焦。發病時,以植株頂梢的葉片上表現最為明顯,一般皆由內部缺鐵所造成。
防治方法是改變土壤中缺鐵性質,降低土壤鹼度。增施有機肥改造粘質土壤。對缺鐵植株可直接噴灑O.2%一0.3%硫酸亞鐵液。也可在植株周圍土壤上用筷子戳幾個深15厘米左有的孔,用1:30的硫酸亞鐵水溶液慢慢注入,將孔注滿,以增加土壤酸性、減少鹼性。
杜鵑黑斑病發病情況及發病環境條件與褐斑病類似,防治也可採用類似辦法。
杜鵑花有哪些常見蟲害?怎樣防治?
杜鵑花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軍配蟲、蚜蟲、短須蝸等。紅蜘蛛體形微小,但對杜鵑花危害嚴重。高層樓房萌養杜鵑最容易出現此類蟲害。
防治方法是進行人工捕殺。葯物殺蟲可用5度的石硫合劑噴樂,也可用胡桃葉、央竹桃葉、青篙各等份扔碎浸泡出液汁,加水稀釋後ll灑,用1000信水的敵敵畏液噴灑殺滅也是好辦法。
軍配蟲成蟲體小而扁平,長約4毫米,黑色,是對常綠杜鵑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害蟲,常在葉片背後刺吸葉液為害,被害處葉面上面出現黃白色斑點,使葉片脫落,造成樹勢衰弱,影響生長及開花。溫室中杜鵑花極易發生此蟲。
防治方法主要是用葯物噴殺。可用90%敵百蟲原葯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劑1000-1500倍液噴灑防治。
蚜蟲主要危害杜鵑花幼枝葉,輕者可使葉片失去綠色,重者使葉片卷縮,變硬變脆,不能吸收養分,影響開花。
防治方法是平時要特別注意越冬期的蚜蟲,入冬後可在植株上噴灑一次5度的石硫合劑,消滅越冬蟲卵,鏟去花卉附近雜草,消滅蟲源。在蚜蟲危害期,用40%的樂果或氧化樂果加1200倍水製成溶液進行連續噴治,3-4次即可見效。
短須峨是杜鵑重要害蟲之一,常在葉片背面主脈附近刺吸汁液,使葉背形成許多油漬田塊,最後引起葉片脫落。此蟲倒卵形,體長約0.3毫米,體扁平,體色有紅、暗紅、木紅,體背有不規則黑色斑點,體側有不規則黑色斑塊。此蟲以夏季天熱乾燥時最多見,降雨量多時隨即減少。
防治方法撮在10月中下旬和早春3月各噴一次波美0.5度石硫合劑成噴25%殺蟲脹水劑500倍液效果也不錯。
❷ 九仙山的來歷
關於九仙山的名字的來歷眾說紛紜。一說是因八仙過海時路過此山,正逢久旱不雨,荒山野嶺寸草不生,山下的百姓亦難生存。為了讓此山重新煥發青春,救山民於水火之中,眾仙與山神一起在山上遍植花草樹木。
鐵拐李用靴子從東海提來清水灑遍山崗荒野,花草樹木喜逢甘露,速速新生。不幾天滿山蔥綠,樹木成林,鮮花盛開,蝶飛蜂舞,春意盎然,把整個大山裝扮得像一座大花園,解救了當地民眾乾旱少雨的困擾。
八仙臨走時,鐵拐李的靴子扔在了靴谷的山頭上,成了今天的靴石。韓湘子在靴子的周圍插上了笛子、長成了一片竹園。荷仙姑又在山間的池水中插上了荷花,不久荷香四溢。
因山神爺在救此山荒旱無雨,重新長綠中也立下了功勞,所以此山命名時,連山神在內,共稱九仙,故此山取名九仙山。
另有一種說法是,第九仙不是山神而是孫臏。因為孫臏曾在此山屯過兵,儲過糧,打過仗,後來又在此著《孫臏兵法》,人們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軍事家,就在山中孫臏讀書的地方為其建了書院。這些事雖然歷史上沒有記載。
但在民間流傳甚廣,傳說中講:孫臏當年為齊國軍師,為防楚入侵,就在此山南麓的牌孤山上安營紮寨,建有牌孤城兵營。在百將口曾與元大李牧獨孤陳等人打過仗,在這里前幾年出土了不少槍刀,箭矢等,今存在博物館。
當年軍隊屯於靴谷中,並建有糧倉,存糧的地方,今稱倉 嶺。嶺下有大碾12盤,晝夜不停的輾米,供軍隊食用。解放後碾被山下村民拉去,如今只剩下一盤,在孫臏書院前警衛室後,可以作證。由於齊國的強大,又加上孫臏用兵如神,屢打勝仗,最後在馬陵道打敗龐涓。
報仇雪恨,隨棄軍師之職隱居九仙山的靴谷之首抱犢峰下,建茅屋修兵書,永不出山。在此他根據《孫子兵法》和自己的實線,寫出了萬古流芳的《孫臏兵法》。
此書在孫臏死後兩千年才在臨沂發現。在民眾中流傳孫臏用兵如神,又成仙人,因以對此山命名時,八仙加孫臏,成了九仙,取名九仙山。
(2)黑牛場杜鵑花擴展閱讀:
九仙山的其他傳說:
相傳積霖谷內的的「留仙榻」就是龍王經常與在這里隱居的清代文人張侗等臨水而坐飲酒賦詩的地方。至今還有張侗寫的與龍王交往的記事詩流傳於世。
還有傳說,張侗與龍王交好。大水不但不沖龍王廟,而且也不沖龍王的好友張侗的墳塋。不管發多大的山洪,位於溪畔的張侗墓都安然無虞。
1958年,人們扒了埋在積霖谷溝畔的張侗墓找磚用,在墓內的一塊方磚上驚奇地發現刻著一首打油詩:「我與龍王約,大水不沖我。後世子孫們,遷也可,不遷也可。」
九仙山有著江北最大的野生杜鵑(俗稱映山紅)花園。號稱萬畝以上。僅 「黑牛場花園」的面積就多達200畝以上。每年5月,映山紅盛開時節,滿山遍野奼紫嫣紅,馨香襲人,高雅素潔,韻味無窮。與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宛如五光十色的壯麗畫卷。
黑牛場花園不僅壯觀,而且傳神,園內生長著杜鵑、蘭錦、粉棠、連翹等五顏六色的自然花卉。每到春夏,各種野花競相開放,紅、藍、黃、白、紫,五彩繽紛,如詩如畫。
招惹得無數遊客,特別是青年男女穿行其間留連忘返。他們在談情說愛的同時,也在咀嚼著一個隱藏在花叢深處的愛情故事。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南方有一個姓杜的大財主,有一個獨生女叫子規。子規姑娘被嬌嬌慣慣侍養到一十八歲,出落成一個花朵兒一般漂亮的大姑娘。杜老財實指望女兒能夠嫁一個門當對的人家,或招贅一個如意郎君,好繼承萬貫家產,自己也老來有靠。
不成想,女兒偏偏看上了家中的長工牛三。杜老財不允,將牛三逐走。牛三流落九仙山,打柴為生。後被杜老財派家丁害死,並被堆柴焚屍滅跡。
結果,化作一尊黑色石牛。殺害了牛三,杜老財強行將女兒嫁給一家財主。子規不從,自縊身亡。姑娘死後,被埋在一棵巨大的映山紅樹下。時過不久,有人發現姑娘的新墳開裂,一隻子規鳥兒從中飛出,一直飛至九仙山中,到處
啼喚「牛三哥,牛三哥」。叫一會兒,吐一會兒鮮血。後來飛到黑牛場日夜啼喚,吐出的鮮血隨處可見。最後竟撞死在牛三化作的黑牛石上(子規鳥兒又稱杜鵑鳥兒)。
第二年春天,凡是子規鳥兒撒下鮮血的地方,奇跡般長出了一叢叢一簇簇和南方映山紅一模一樣的片片鮮花,如霞似火,流光溢彩。特別是黑牛場一帶的映山紅特別繁茂,面積大,品種多,成了九仙山上一大奇觀。
九仙山之聞名遐邇,不自今日始。早在宋代,即已經頗負盛名。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居士)知密州(今諸城)時,曾數度游覽九仙山,並斷言「九仙今已壓京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仙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仙山傳說
❸ 介紹一下杜鵑花的形態.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
1、杜鵑花的形態:
杜鵑花的的花蕾是卵球形,鱗片在中間和上面被粗糙的毛,睫毛在邊緣。花兩到三簇生在分枝的頂部。花梗長八毫米,密被亮棕色粗糙的毛。
花萼五片深裂,裂片三角形長卵形,長五毫米,粗糙的毛,邊緣有睫毛。花冠寬漏斗狀,玫瑰色,亮紅色或暗紅色,長三點五到四厘米,寬一點五到兩厘米。
2、杜鵑花的生活環境:
杜鵑花生於海拔五百到一千二米的山地灌木或松林中。它喜歡酸性土壤,生長不好,甚至在石灰性土壤。
3、杜鵑花的生活習性:
杜鵑花喜歡涼爽、潮濕、通風的半陰涼環境,既怕酷暑又怕嚴寒。適宜生長的溫度為十二攝氏度到二十五攝氏度,夏季超過三十五攝氏度時,新梢和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
(3)黑牛場杜鵑花擴展閱讀:
杜鵑花是一種偏向於依賴酸性土壤的花卉,所以種植時一定要選用酸性土。可以將泥炭土、園土和沙按照5:3:2的比例進行配製,由此使它適合杜鵑花生長,盡量選用透氣排水並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
杜鵑不喜歡陰,所以在杜鵑花的養殖過程中需要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然而夏季還需要對其遮蔭,以防杜鵑花被曬傷,其餘季節則要把杜鵑花放在光照強的地方,使其能夠開出更美的花朵。
養杜鵑花注意略施肥料,多增加次數,適當為其補充養分,使其生長旺盛。但是杜鵑花根系不是很強,只需要施肥時不要濃肥,也不要選擇生肥,這都很容易導致杜鵑花爛根,整個植株也很有可能死亡。
❹ 杜鵑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杜鵑花的養殖方法
1、環境條件:杜鵑花喜歡涼爽的環境,要求蔭涼通風環境,夏季陽光強、溫度高時須置於蔭棚或樹蔭下;冬季宜放假室內養護,溫度保持在5℃以上。
2、澆水原則:「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嚴防攔腰水。必須用雨水澆灌,若用自來水,必須晾曬後使用,以免損傷根系。這和其他室內盆栽相比就嚴格的多了。一般情況下,春秋兩季,可每隔2~3天澆一次,夏季每天1~2次,不宜中午澆。
3、施肥和盆土:杜鵑花喜疏鬆、通透性強、排水好且富有腐殖質的酸性土壤,一般採用腐熟的餅肥、魚料等經腐爛後滲水澆灌。
二、注意事項
1、放置地點:盆栽杜鵑花放置地點有講究,一般應放在東南方向陽台,而且要通風,盡量少移動。不通風則易患黑斑病,大批落葉。
2、去除疏葉:及時疏蕾疏葉,把長得過多過密的花蕾和葉片去掉一部分,使其空氣流通,養分集中到花蕾。在花蕾形成後,要加重營養,適量多施點磷鉀肥,否則花蕾會轉化為葉苞。
3、翻盆換土:不需要年年進行,一般2年至3年一次,盡量少損傷根須,時間應在花謝後或秋季,同時噴灑托布津,以預防病害。
4、杜鵑花落葉和不開花的主要原因有:夏天直射光過強,嚴寒凍傷、澆水太多,施肥太濃,放在室內時間過長,放在空氣不流通或陰暗潮濕地方,淋酸雨等,所以養護過程中要避免這些情況。
(4)黑牛場杜鵑花擴展閱讀
養殖杜鵑花多、花朵大、花期長的方法
1、選土
杜鵑喜歡酸性土壤,如果使用中性或鹼性土壤很難吧杜鵑養好。選好土對養殖杜鵑也是非常重要,我們可以選擇松莖腐殖土,它不但PH值適中,還疏鬆透氣、質輕、透氣,還可以長期為杜鵑提供養分。
2、選盆
栽培杜鵑的花盆選用透氣較好的泥盆或塑料盆。花盆大小需要根據杜鵑的植株大小而定。不要小苗用大盆,或大苗用小盆。花盆大小為植株冠幅的三分之二為宜。
3、光照管理
杜鵑花喜光,但又怕強光直射。最適宜生長在散射光的半陰、溫暖、空氣濕潤的環境中。生長溫度13-25攝氏度。夏季需要遮光,並經常噴水,增濕、降溫。其它季節不需要遮光。
4、肥水管理
杜鵑花在不同季節肥水也有所不同。休眠期要減少澆水。4-8月為花期和生長期,需要加大肥水,見干就澆。肥料使用腐熟的液態肥為佳。每月施肥一次。濃度宜淡勿濃。9-10月是杜鵑孕蕾期,此時使用磷鉀肥。
5、孕蕾管理
杜鵑孕蕾後需要保持空氣濕度在70%-80%之間,同時注意通風。濕度太低會縮短花期、花量減少,部分花蕾不能正常打開。
❺ 杜鵑花怎樣管理和栽培
養杜鵑花關鍵六要點1、土壤:杜鵑喜疏鬆、通氣性強、排水良好、pH值在5.0-6.5之間、富含的,以山泥最為適宜,也可用腐葉土、松針土、或的木屑等,但忌用鹼性土或排水不良的黏質土。2、溫度:杜鵑喜溫涼氣候,多數杜鵑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最適生長溫度為12~25℃,溫度超過30℃時生長緩慢或呈半休眠狀態,溫度低於5℃進入休眠期,低於-3℃會出現凍害。因此,在北方冬春寒冷、乾燥的環境條件下,應將杜鵑移入室內養護,室溫15℃最為適宜。對於多數杜鵑來說,室溫不能低於5℃,西洋杜鵑不能低於10℃,否則越冬困難。3、水分:杜鵑根系淺且發達,根須細如毛發,對水分十分敏感,怕早也怕澇。一般要求土壤持水量不低於18%,但若盆內積水,也會出現爛根死亡,因此澆水多少是養好杜鵑花的關鍵。一般來說,澆水應根據季節、天氣情況、植株大小、盆土干濕、生長發育需要靈活掌握。冬季氣溫下降,杜鵑生長緩慢,需水少,應適當減少澆水量;春季氣溫回升,杜鵑開花抽梢,需水量增大:夏季高溫季節,應隨干隨澆,午間和傍晚在地面和葉面噴水,以降溫增濕;秋季天氣轉涼,應減少澆水,以防出現二次生長,不利越冬。從生長發育來看,營養生長階段需水量多,花芽形成階段澆水應少,澆水多了會使枝葉徒長,花芽減少。花芽形成後不宜多澆水,以防花芽頂端開張,翌年不開花。澆水以中性或微酸性的雨水、河水、池塘水最佳。如用自來水,最好在缸中存放1-2天,待氯氣揮發後再使用。長期澆水會降低土壤酸度,所以,澆水時可加入0.2%的硫酸亞鐵,每5天澆一次。或加少許食醋,每隔半個月澆一次,以確保土壤呈微酸性。4、施肥:杜鵑喜肥,要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杜鵑根系細而密,吸收肥料能力差,忌施濃肥或生肥。常用肥料有的、或。杜鵑從花芽分化到孕蕾開花,約需8-9個月的時間,合理施肥是使杜鵑花繁葉茂的關鍵環節。具體施肥方法如下:杜鵑謝花後應施以氮為主的肥料2-3次,每隔10天1次,以促進枝葉生長。8月後新生枝葉木質化,是杜鵑孕蕾的關鍵時期,應施入以磷為主,氮、磷結合的肥料2-3次,每半個月施1次。此時如不施肥,或缺少磷肥或使用等含氮較高的肥料,杜鵑就會只長枝葉不孕蕾。冬季休眠期不用施肥。開花前施以磷為主,氮、磷結合的薄肥1-2次,使其開花時花大色艷,此時施肥濃度要低,過濃會導致花蕾枯焦開不出花來。5、光照:杜鵑為半蔭性植物,忌烈日直射和乾燥悶熱,所以養護時應放在半蔭通風處。6、修剪:杜鵑植株低矮,萌芽力強,枝條茂密重疊,橫生枝較多,不利通風透光,故應注意修剪。修剪時間宜在春季花後和秋冬之際進行。要適時抹去不定芽,疏掉過多的花蕾。特別是花期過後,會有少量枝乾枯黃和老葉脫落,要及時摘去殘花,修去病枝、徒長枝及擾亂樹形的枝條,以改善和通風透光條件。
❻ 【怎樣養杜鵑花】杜鵑花的養殖方法詳解
1、花盆
在家養杜鵑花最好選擇泥盆或是紫砂盆。它們具有很好的透氣性,有利於植株的根系進行呼吸。另外,最好選擇大一點的盆,因為植株的生長速度比較快,這樣能夠給予它根系足夠的伸展空間。
2、花土
因為植株的生長需要大量的養分,所以最好選擇比較肥沃、透氣的花土來養它。具體來說,可以使用腐葉土。它的養分含量很高,而且通透性也比較不錯,比較適合植株生長。也可加入碧卡微生物菌劑,增加土壤肥沃力。
3、光照
在家可以將它養在陽台上,因為這里的光照條件比較好,能夠幫助它更好的積累養分,更快的生長。
4、澆水
澆水的時間最好根據花土的狀況靈活調整。具體來說,可以用手摸一下花土,如果它已經發幹了,那麼可以為它澆一些水,將花土澆濕。如果它還是濕的,那就不要澆水了,否則可能會使得土中出現積水,損傷植株的根系
❼ 九仙山風景區的景點介紹
孫臏書院
孫臏書院亦稱九仙書院、靴谷書院,坐落在九仙山游覽區內,倉敖嶺西麓抱犢峰下,始建年代無考,相傳此為齊國軍事家孫臏聚徒講學之處。孫臏在馬陵大捷之後,辭去軍師之職,遍尋齊地名山,選中此處,蓋石屋三間,隱居此中研讀兵法,總結自己多年作戰指揮經驗,在此寫成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巨著《孫臏兵法》。由於年代久遠,原有的房屋己倒塌,康熙年間文人李澄中曾賦詩曰:「孫子何年去?空餘此講堂。雲深丹灶冷,竹覆石壇荒」。1996年8月,重新進行修復。修建後的孫臏書院為正堂二間,總面積50平方米,石牆、原木屋頂,並在屋內陳設了孫臏塑像。書屋平台以下,築55級石階至谷底,以供遊人登臨瞻書仰。孫臏院的修復,使這里成為九仙山一個主要的游覽小區域;眾多的遊客都被孫臏遺風所吸引,前來瞻仰一代軍事家的風范。此處巒峰疊翠,松濤陣陣,環境優雅,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意蘊深遂的游覽境地。 黑牛場花園
位於孫臏書院以南,九仙山最大杜鵑花園,園內生長著成片的杜鵑、蘭錦、粉團、連翹等花木,每天春夏之交,鮮花競放,爭奇斗艷,五彩繽紛,如詩如畫,且多海石景觀。杜鵑花開時花色各異,景象壯觀,花期4-—5月,花冠呈玫瑰紅、鮮紅或粉紅,因品系不同,開花的時間也各不相同,自陰歷三月份,粉紫色的藍錦品系,就爭相開放。五一」時節,可見漫山遍野簇簇鮮花,流光溢彩,磬香襲人,與山光石景相映襯,宛如天然畫卷。此時,赴山賞花的遊人如織,但見花海人潮,遊人似夢如醉,如入仙境。黑牛場花園與靴石南山花園、五蓮山北坡花園,並稱三大「仙家花園」。野生杜鵑又俗稱映山紅,在五蓮山風景區生長區域非常廣泛,總面積約有一萬多畝,其品種之多,面積之廣,花色之麗,譽冠華北,素有「江北第一杜鵑園」之稱。九仙山是江北最大的野生杜鵑花基地,總面積約9692畝,占森林總面積的22.3%,有「萬畝杜鵑花園」之稱,與龍潭峽谷並稱為江北雙絕。品種有映山紅、滿山紅、雲錦杜鵑、蘭錦杜鵑等。盛開時,奼紫嫣紅,在懸崖、澗泮隨處可見。秋天遍山紅葉叢林盡染。
雪練飛瀑
又名毛家河瀑布,位於積霖谷上游。瀑寬5米,落差20米,瀑下為圓潭,潭水澄清,深不可測。瀑布落水,一如銀河倒瀉,聲如萬馬奔騰。置身於此,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詩仙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豪邁。夏日雨沛,瀑布又如白練垂空,水瀉潭中,泛起浪花,似白練層疊,故稱「雪練飛瀑」。白龍潭瀑布飛流直下,溢滿白龍潭之後又往北流過僅三尺寬的雲香池,下瀉入黑龍潭。
靴石
又名龜靴石。巨石高達三米,重達數萬斤,酷似古人穿的靴子。傳說八仙過海路過此地,和山神一起在次治理荒山,鐵拐李脫下一隻靴子到嶗山裝來凈水,山神用柳枝蘸了凈水灑遍山峰,八仙辭別九仙山過海去後,靴子遺留在此,故名靴石。
龍潭大峽谷
九仙山內的龍潭大峽谷,是華北罕見的地中山、谷中景、奇峰秀水,貌似五陵源。著名的景點有一谷、一獅、連二巒;六竇、六洞、十六潭;八門、八岩、九奇峰;十八瀑布貫龍潭。全谷達七十七景之多,被譽為「齊魯小三峽」。 龍潭大峽谷:峽谷兩崖全是青翠如滴的綠色植物,那綠色就像潑出去的綠彩,就像畫在天幕上的一幅巨大油畫,陽光照在上面泛著或濃或淡的綠色光彩。人走在山間小徑上,就像走在畫中。
白龍潭
又名霜潭。位於九仙山北麓,山泉匯集的毛家河,潭狀如井,壁高百米,直徑三十米,東、南、西三面為懸崖峭壁,北面為出口。潭水澄清,深不可測,狀如銀河倒瀉,聲如萬馬奔騰在山峰間奔流而來,驟然從懸崖上跌落,形成白澗瀑布。再向前順河而過石門,有摩天峭壁迎面而起,將河水截斷引入石崖之下,形成深不可測的白龍潭。潭上峭壁千仞,有古人摩托車崖鐫字「孝子回車」,精警醒目。澗水從隘口落下,下瀉潭中,雲蒸霞蔚,壯如白練垂空飛舞。潭中浪花泛水湛然幽深,其奇險幽深使人臨淵心動。潭北有龍王廟,為祭潭祈雨的場所。白龍潭水純潔清洌,甘甜可口。又稱「甘泉」、「玉泉」。 這兩個龍潭瀑布個個深不見底。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樵夫到這山上砍柴時,不小心將一根扁擔掉了,結果第二天那根扁從東海中漂了上來。從此,這龍潭便有了直通東海的傳說,也有了旱年來此求雨的民間祈禱活動。
龍潭瀑布
一處地質斷裂帶形成的一個大峽谷,全長綿延達數公里,森林植被茂密,鳥類、動物品種繁多,清澈的泉水常年不斷,一進入這峽谷就會遠遠聽到嘩嘩流淌的泉水。
龍潭溝
龍潭中的水冬暖夏涼,從不結冰此為一奇。還有一奇就是龍潭溝的青蛙從來不叫。這里還有許多傳說九仙山除了擁有映山紅外,還有那個號稱江北第一大峽谷的
齊長城
戰國時期齊長城自汪湖鎮後泥牛村西入境,至槎河鄉三塊石村出境,綿延60餘公里,占齊長城總長的1/10。其中分流山至松柏鄉張榜溝村一段保存較完好,橫亘於九仙山西麓7.5公里處。松柏鄉前長城嶺村後一段,不僅長城遺址尚存,而且還存有烽火台遺址。
牌孤遺風
位於九仙山南麓的牌孤山之陽,因山而名,系戰國時一古城堡遺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50米,面積7500平方米。自50年代發現至今,陸續出土有青銅劍、銅戈、銅鏃等兵器及殘陶器。1964年秋一次出土8枚青銅璽,印文均為「左木行正本」,為國內罕見的文物珍品。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仰止坊
位於九仙山東南麓的叩官鎮丁家樓子村東部。系地方名人丁耀斗為頌揚其父丁惟寧的功德,以昭後世而興建。仰止坊與石祠南北相對,相距約10米,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建。坊之左右各墊雙層長方形雕雲紋座,上立四棱抹角石柱,柱之前後各輔石耳,石柱正面刻對聯一幅,上為「一詠一觴暢百年之逸興」,下為「勿伐勿剪綿千載之遐思」。石坊面額書「仰止坊」3個大字,前題「賜進士中憲大夫湖廣副使前巡按直隸監察御史丁公諱惟寧字少濱主人題」,後綴「萬曆三十八年孟冬吉旦不肖男耀斗述」。坊額背面書「山高水長」4字。
丁公石祠
石祠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二月,年底落成。石祠坐北朝南,全部用石料建成。由祠、坊、門組成。祠面闊3間,一門三窗,七檁兩梁,重梁雙柱,柱頭雕昂,石板瓦雕花脊,龍形雙鴟吻,長9.1米,寬5.13米,總建築面積46.7平方米。門眉之上刻「柱史丁公祠」5字,祠內正堂北壁刻「羲黃上人」4字,兩側間北壁正中各嵌一石碑,兩山牆之正中各嵌石碑3塊,碑刻內容有《柱史丁公石祠記》、《九仙山丁憲副先生祠堂歌》、《游覽諸公留題》等。原祠內沿牆一周有料石砌築高l米、寬0.6米的2層高台,台上供奉丁氏世祖靈位。
九仙山大佛
座於九仙山山東北麓,距庄溝村約500米,系面向南的卵形巨石雕刻。佛像高4.5米,寬2.2米,身著袈裟,端坐於蓮台之上,右手掛念珠,左手作拈數狀,口似念念有詞。據考證為宋代雕刻。
洗耳泉
在九仙山東南麓胡林村西石壁上,刻有楷書「洗耳泉」,下方為一山泉,流水長年不斷,俗稱「洗耳泉」。每字215X176厘米,字體之大,實屬罕見。上款為「明崇禎三年十月」,下款署「主人呂一奏題書」。呂一奏為明代諸城人,萬曆進士,曾任知縣、戶部督餉主事等職。後退歸林下,在九仙山築舍(遺跡仍依稀可辨),以詩酒會友,秉性清高。
氣候特點
九仙山最佳旅遊季節,夏季氣候涼爽宜人,秋季花果飄香,是觀景納涼避暑,體驗民間生活的佳地。
❽ 五蓮九仙山的九仙山風景區主要景點介紹
位於孫臏書院以南,九仙山最大杜鵑花園,園內生長著成片的杜鵑、蘭錦、粉團、連翹
等花木,每天春夏之交,鮮花競放,爭奇斗艷,五彩繽紛,如詩如畫,且多海石景觀。杜鵑花開時花色各異,景象壯觀,花期4-—5月,花冠呈玫瑰紅、鮮紅或粉紅,因品系不同,開花的時間也各不相同,自陰歷三月份,粉紫色的藍錦品系,就爭相開放。五一」時節,可見漫山遍野簇簇鮮花,流光溢彩,磬香襲人,與山光石景相映襯,宛如天然畫卷。此時,赴山賞花的遊人如織,但見花海人潮,遊人似夢如醉,如入仙境。黑牛場花園與靴石南山花園、五蓮山北坡花園,並稱三大「仙家花園」。野生杜鵑又俗稱映山紅,在五蓮山風景區生長區域非常廣泛,總面積約有一萬多畝,其品種之多,面積之廣,花色之麗,譽冠華北,素有「江北第一杜鵑園」之稱。九仙山是江北最大的野生杜鵑花基地,總面積約9692畝,占森林總面積的22.3%,有「萬畝杜鵑花園」之稱,與龍潭峽谷並稱為江北雙絕。品種有映山紅、滿山紅、雲錦杜鵑、蘭錦杜鵑等。盛開時,奼紫嫣紅,在懸崖、澗泮隨處可見。秋天遍山紅葉,叢林盡染。 又名龜靴石。巨石高達三米,重達數萬斤,酷似古人穿的靴子。傳說八仙過海路過此地,和山
神一起在次治理荒山,鐵拐李脫下一隻靴子到嶗山裝來凈水,山神用柳枝蘸了凈水灑遍山峰,八仙辭別九仙山過海去後,靴子遺留在此,故名靴石。 九仙山內的龍潭大峽谷,是華北罕見的地中山、谷中景、奇峰秀水,貌似五陵源。著名的景點有一谷、一獅、連二巒;六竇、六洞、十六潭;八門、八岩、九奇峰;十八瀑布貫龍潭。全谷達七十七景之多,被譽為「齊魯小三峽」.白龍潭
又名霜潭。位於九仙山北麓,山泉匯集的毛家河,潭狀如井,壁高百米,直徑三十米,東、南、西三面為懸崖峭壁,北面為出口。潭水澄清,深不可測,狀如銀河倒瀉,聲如萬馬奔騰在山峰間奔流而來,驟然從懸崖上跌落,形成白澗瀑布。再向前順河而過石門,有摩天峭壁迎面而起,將河水截斷引入石崖之下,形成深不可測的白龍潭。潭上峭壁千仞,有古人摩托車崖鐫字「孝子回車」,精警醒目。澗水從隘口落下,下瀉潭中,雲蒸霞蔚,壯如白練垂空飛舞。潭中浪花泛水湛然幽深,其奇險幽深使人臨淵心動。潭北有龍王廟,為祭潭祈雨的場所。白龍潭水純潔清洌,甘甜可口。又稱「甘泉」、「玉泉」。 座於九仙山山東北麓,距庄溝村約500米,系面向南的卵形巨石雕刻。佛像高4.5米,寬2.2米,身著袈裟,端坐於蓮台之上,右手掛念珠,左手作拈數狀,口似念念有詞。據考證為宋代雕刻。
洗耳泉 在九仙山東南麓胡林村西石壁上,刻有楷書「洗耳泉」,下方為一山泉,流水長年不斷,俗稱「洗耳泉」。每字215X176厘米,字體之大,實屬罕見。上款為「明崇禎三年十月」,下款署「主人呂一奏題書」。呂一奏為明代諸城人,萬曆進士,曾任知縣、戶部督餉主事等職。後退歸林下,在九仙山築舍(遺跡仍依稀可辨),以詩酒會友,秉性清高。
❾ 杜鵑花怎麼養護
1.杜鵑花的根須像頭發絲一樣細,粗的主根很少,它既怕干又怕濕,尤其是怕重肥。如果澆水過多,根就泡在水中,過干,枝葉萎縮,葉瓣脫落,對植株威脅很大,至於澆了重肥,則會危及生命。
2.花謝後,必須剪去殘花,避免結實消耗營養,新枝萌發後,適當疏枝,根據植株長勢而定去留。
3.杜鵑最適宜種在泥質盆里,因為泥盆吸水透氣,有利於根系生長發育,枝葉繁茂。
4.盆栽杜鵑花放置地點有講究,一般應放在東南方向陽台,而且要通風,盡量少移動。不通風則易患黑斑病,大批落葉。
5.杜鵑對光照要求也應適度,夏季避免直射光。施肥應掌握薄肥勤施,能淡莫濃,每月在盆土上施一次有機復合肥。每10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作根外施肥。適時澆水,還可在水中放入食用醋,以增加酸度。
6.及時疏蕾疏葉,把長得過多過密的花蕾和葉片去掉一部分,使其空氣流通,養分集中到花蕾。在花蕾形成後,要加重營養,適量多施點磷鉀肥,否則花蕾會轉化為葉苞。
7.杜鵑花落葉和不開花的主要原因有:夏天直射光過強,嚴寒凍傷、澆水太多,施肥太濃,放在室內時間過長,放在空氣不流通或陰暗潮濕地方,淋酸雨等,所以養護過程中要避免這些情況。
8.翻盆換土,不需要年年進行,一般2年至3年一次,盡量少損傷根須,時間應在花謝後或秋季,同時噴灑托布津,以預防病害。
9.杜鵑花的蟲害主要是紅蜘蛛、蚜蟲等,可用殺滅菊酯等噴殺,效果較好,如三天後不死,再噴一次。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由環境悶熱、缺乏光照引起,可採取措施一方面促使空氣流通,另一方面噴灑波爾多液、多菌靈。
10.杜鵑花繁殖方法主要是扦插。在芒種前後選用新枝,長5厘米至10厘米,在分叉點上剪下,剝去下部葉子,留頂葉3片至4片,將枝條的1/3插入土中,噴足水,蓋上塑料薄膜。平時要加強管理,一年後移栽
❿ 日照九仙山的靴石花園和五蓮山的南苑花園哪個杜鵑花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