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茉莉花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茉莉花

發布時間: 2022-05-23 07:17:54

① 關於民歌《茉莉花》的歌詞和版本

1、江蘇民歌《茉莉花》

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2、河北民歌《茉莉花》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滿園地怎麼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個)看花的人兒罵。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滿園地怎麼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個)看花的人兒罵。

3、其他版本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1)我最喜歡的一首歌茉莉花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清代以來流傳於全國的民間小調,它是一首在我國歷史悠久的漢族民歌。《茉莉花》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它輕盈活潑、淳樸優美、婉轉流暢、短小精緻、易唱易記,表達了人們愛花、惜花、熱愛大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茉莉花》是第一首流傳海外的中國民歌,在國外被公認「旋律優美,濃郁東方韻味」,最具有中國東方意境的歌曲。甚至很多外國人聲稱,學會的第一首中文歌就是茉莉花,被評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② 《茉莉花》這首歌曲為什麼那麼受眾人喜歡,就連奧運授旗式上都唱。

記:聽說選用《茉莉花》最初是您的一位攝影師的創意?

張:是的。剛開始的時專候,他們有很屬多創意,但我都不是很滿意。後來,一個攝影師趙小丁(在《英雄》里,他也擔任攝影)提出要用音樂貫穿,並舉了《茉莉花》的例子,我一聽覺得非常好。加上我拍過普契尼的歌劇《圖蘭多》,裡面就用過《茉莉花》,知道這首民歌在西方是普通人傳唱比較多的一個旋律,尤其是在有一定知識的人群當中,而且,我了解了一下,這次參加投票的80到90個國家代表大多是各個使館商務參贊以上的人物,屬於白領或者高級白領,我相信他們都看過歌劇,對這個旋律肯定不會陌生,於是,我就決定採用這首民歌。

③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中國民歌,起源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內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容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3)我最喜歡的一首歌茉莉花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最早傳到國外的一首中國民歌,大約在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間,首任英國駐華大使的秘書、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1769-1848)返國後,於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國旅行》,書中特別提到《茉莉花》。

由於《中國旅行》的巨大影響,1864年至1937年間歐美出版的多種歌曲選本和音樂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圖蘭多特》中的男聲齊唱,它濃郁的中國民間風格,曾使全世界億萬聽眾迷戀不已。

④ 你知道哪些百聽不厭的經典老歌

百聽不厭的歌曲實在是太多了,能叫我最喜歡的歌曲當屬鄧麗君演唱的的茉莉花!茉莉花香,茉莉花歌曲百聽不厭就是喜歡茉莉花!

1喜歡學校茉莉花開!喜歡茉莉花歌曲讓我記得老師很辛苦!

學校茉莉花開的時候,音樂課張老師人很善良,和藹可親!我們 班同學有多一半喜歡上音樂老師的課!張老師給我們手風琴拉了一次茉莉花!多好聽的茉莉花,然後張老師說茉莉花唱的人很多,只有鄧麗君唱的最好聽!音樂課張老師教大家唱茉莉花和學校盛開的茉莉花都是我們學生時代最留戀的美好回憶!

⑤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茉莉花》是揚州民歌。

《茉莉花》歌詞的最早刊載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間(1736—1795)玩花主人選輯,錢德蒼增輯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記載了《西廂記》的劇詞,沒記曲譜。

《茉莉花》曲譜的最早刊載是道光十七年(1838)貯香主人編輯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載有簫卿主人用工尺譜記錄的《鮮花調》曲譜。

《茉莉花》最早名稱叫《雙疊翠》,以後才稱為《鮮花調》或《茉莉花》。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樂形態上有著不同演繹。我國著名音樂理論家、評論家易人、馮光鈺和錢國楨在各自的論述中,都是以揚州的《茉莉花》為最基本的形態。


(5)我最喜歡的一首歌茉莉花擴展閱讀

《茉莉花》發展的歷史沿革:

1896年,萬國運動會召開,當時李鴻章作為中國代表出席,當時李鴻章所唱,正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詳,享譽世界的中國名曲《茉莉花》。

18世紀末期,一位初至中國的英國年輕人,在他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記錄下他初聽到中國民歌《茉莉花》時的激動心情。

1792年,馬嘎爾尼使團在華逗留期間,約翰·巴羅和使團的一位德籍翻譯惠特納都深深喜歡上了中國民歌《茉莉花》,並把它帶回了歐洲。

⑥ 民歌《茉莉花》的介紹

茉莉---福州市的市花

⑦ 你認為哪個版本的《茉莉花》最好聽,為什麼

我喜歡梁靜茹發的茉莉花,因為梁靜茹的聲音非常甜美是我喜歡的,而且梁靜茹的聲音可以讓你想到茉莉花所唱的歌詞的畫面,讓人覺得傷心,我彷彿回到了茉莉花所的所在的場景,非常陽光,心情愉暢。

⑧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曲—《茉莉花》 作文

歌曲能撫慰人心,歌曲能讓人心潮澎湃,歌曲能讓人從黑暗中走出來,而且,歌曲還能讓我學到很多生活中的道理,讓我的品格更高尚。我喜歡的歌曲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曲叫——《茉莉花》,這首歌就像充滿了魔力一樣,很讓我感動。

我喜歡這首歌曲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歌詞。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當我聽到這一句的時候,我很有感觸,這句歌詞主要講:茉莉花的顏色並不像牡丹那麼艷麗,它的顏色只是那種普普通通的白顏色。它的美主要體現在它那悠然的香氣,它的香氣好像能讓人迷失了方向,人們都想把它摘下,送給別人家。我想,不只是茉莉花,人也是如此,一個人的外表再漂亮,再吸引人,他的心靈不美,他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所以,這句話讓我懂得了不能以貌取人,世界上有兩種美麗,一種是外表美麗,另一種就是心靈美,漂亮的人,不一定就是一個完美的人。我喜歡這首歌,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這首歌的曲調,這首歌的曲調溫暖、動人,聽起來讓我覺得很舒服。《茉莉花》這首歌不但歌詞積極向上,曲子還溫暖、動人,我想,這真是一首讓人不得不聽的歌曲!

茉莉花不但外表清雅,而且還有著高尚的品格,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深深的愛上了這首歌曲。

我愛茉莉花,但我最愛的還是歌曲——《茉莉花》。

⑨ 《茉莉花》歌詞的賞析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9)我最喜歡的一首歌茉莉花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⑩ 《茉莉花》是一首什麼民歌

明清原版《茉莉花》寄託反腐倡廉意
在歷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對貪污腐敗最深惡痛絕的一個。為懲治官員腐敗,他不惜使用嚴刑峻法整頓吏治。一日,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達和沐英聚會。在聚會中,他們想到現在戰戰兢兢的朝堂生活,不禁感慨萬分,便用花鼓戲的調子即興唱起了歌謠。這歌謠中的歌詞便是徐達根據他們聚會的花園里的三種花現場編寫的:「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鉤兒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歌詞中所提到的3種花分別代表了名、利、權。茉莉諧音「沒利」,意思是說要看輕名;金銀花指金銀財寶,但在開花時花上卻帶著一個鉤兒,如果你要取金銀財寶就要付出代價;而玫瑰象徵富貴,我「有心來采」,但卻怕「刺兒把手扎」。這首歌很得朱元璋的歡心,也受到同樣痛恨貪官污吏的老百姓的擁護,於是就在大明帝國廣泛傳唱開來。
漂洋過海《茉莉花》第一首流傳海外的中國民歌
「我從未見過有人能像那個中國人那樣唱歌,歌聲充滿了感情而直白。」18世紀末期,一位初至中國的英國年輕人,在他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記錄下他初聽到中國民歌《茉莉花》時的激動心情。
這位英國人名叫約翰·巴羅。1792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遣自己的表兄馬嘎爾尼勛爵率使團以賀乾隆80大壽為名出使中國。約翰·巴羅是使團的財務總管,後來擔任了馬嘎爾尼的私人秘書。
馬嘎爾尼使團訪華是歐洲第一次向中國派遣正式的外交使節,雖然由於中英雙方世界觀不同,未能達成外交上的共識,卻無意中促成了《茉莉花》與歐洲的一段奇緣。馬嘎爾尼使團在華逗留期間,約翰·巴羅和使團的一位德籍翻譯惠特納都深深喜歡上了中國民歌《茉莉花》,並把它帶回了歐洲。
就史料記載來看,最初將《茉莉花》引入歐洲音樂界的,應該是惠特納。但是惠特納在正式推出《茉莉花》之前,按照當時西方的音樂規則,為它配上了歐洲風格的引子、尾聲和伴奏,這樣一來,誠如約翰·巴羅所言,就「再也不是中國樸素旋律的音樂標本了」。

熱點內容
花卉還是花蕊 發布:2025-09-24 20:53:18 瀏覽:287
康莊賣綠植的地方 發布:2025-09-24 20:50:20 瀏覽:784
櫻花密碼鎖怎麼樣 發布:2025-09-24 20:48:25 瀏覽:663
草狀盆栽6 發布:2025-09-24 20:37:50 瀏覽:470
海棠花開春光 發布:2025-09-24 20:35:25 瀏覽:309
寫意花卉的教案 發布:2025-09-24 20:32:31 瀏覽:417
百合常開吧 發布:2025-09-24 20:31:31 瀏覽:911
茶花煮的水 發布:2025-09-24 20:20:52 瀏覽:954
蘭花詩對聯 發布:2025-09-24 20:15:57 瀏覽:250
梅花園出租房 發布:2025-09-24 20:14:20 瀏覽: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