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的生態習性
Ⅰ 杜鵑花有什麼生態習性
杜鵑花屬種類多,習性差異大,但多數種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回氣候,惡酷熱乾燥答。杜鵑花不耐暴曬,夏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
杜鵑花原產地生境
一般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pH5.5~6.5的酸性土壤,黏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生長不良。部分種及園藝品種耐乾旱、瘠薄,可在土壤pH7~8之間生長。抽梢一般在春、秋兩季,以春梢為主。立秋前後萌發的新梢,尚能木質化,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易受凍害。生長適宜溫度為15~20℃,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以後隨溫度上升,花芽逐漸膨大。一般露地栽培3~5月開花,高海拔地區則晚至7~8月開花。北方在溫室栽培,1~2月即可開花。杜鵑花耐修剪,隱芽受刺激後極易萌發,可藉此控制樹形,復壯樹體。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一般而言,杜鵑花種子萌發需10~30天。落葉類杜鵑花從播種到開花需2~3年時間,高山常綠杜鵑花則依據不同的亞屬和亞組又有所不同。杜鵑花種子細如塵埃,播種須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杜鵑花開花過程
Ⅱ 杜鵑花有哪些生活習性
杜鵑花的生活習性:喜涼爽、濕潤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酸性土壤。
光照要求:對陽光需求較大。開花期間,中午要進行短時間遮蔭,透光率60%。梅雨期間,正是杜鵑花抽葉發枝期,應盡可能多見陽光。
Ⅲ 杜鵑花生長習性
杜鵑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喜歡酸性土壤,在鈣質土中生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因此土壤學家常常把杜鵑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
杜鵑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夏季要防曬遮陰,冬季應注意保暖防寒。
忌烈日暴曬,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觀賞類的杜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發生凍害。
(3)杜鵑花的生態習性擴展閱讀:
杜鵑花的繁殖方式
1、可分株、壓條、扦插、播種等。分株,在叢生的大株落花後進行;壓條,在3-4月進行,在枝條莖部削傷約3-4厘米,用土埋上,枝梢上部留出土外,1年後自壓條莖部切離分栽。
2、扦插,選用當年生嫩枝作插穗,在4-6月間剪取5-6厘米長的新梢,頂部留2-3片葉,插入疏鬆的酸性土中;播種,在春季進行。
養護方式
1、配製盆土
1-2年生小苗,可按腐殖土80%、煤灰15%,其他腐熟基肥5%配置。3年生以上大苗,按腐殖土60%、煤灰20%、其他腐熟肥20%配置。春季、秋季均可移栽。
2、選擇水質和調和濕潤度
選擇水質。杜鵑喜微酸性水,忌用鹼水。如用自來水,需用0.5%-1%硫酸亞鐵或300倍食醋加以調配後再澆。調和濕潤度,杜鵑喜濕潤,一般要求盆土含水量在60%-70%,空氣相對濕度在70%-80%。
3、擺好位置
杜鵑喜半陰,怕強光。1-2年生小苗要求光照達60%-70%,3年生以上的大苗要求光照度50%左右。一年四季花盆的擺放位置,應根據季節變化作相應的移動。
Ⅳ 杜鵑花的習性
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綠大喬木、小喬木,常綠灌木和落葉灌木。習性差異也很大,但多數種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曬,夏、秋季應有林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一般於春、秋二季抽梢,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趨於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
中國是杜鵑花的分布中心,約有460種,除新疆和寧夏外,各省區均有分布。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是最集中的產地,均分別佔百種以上,僅雲南的杜鵑花品種就佔全國品種的一半以上。世界上許多國家從這里引種。杜鵑花盛開之時,恰值杜鵑鳥啼之時,古人留下許多詩句和優美、動人的傳說,並有以花為節的習俗。杜鵑花多為灌木或小喬木,因生態環境不同,有各自的生活習性和形狀。最小的植株只有幾厘米高,呈墊狀,貼地面生。最大的高達數丈,巍然挺立,蔚為壯觀。杜鵑花分落葉和常綠兩大類。落葉類葉小,常綠類葉片碩大。花的顏色有紅、紫、黃、白、粉、藍等色。喜陰涼、濕潤,耐寒,多生長在海拔1000-1400米的山坡、高山草甸、林緣、石壁和沼澤地。除作觀賞,有的葉花可入葯或提取芳香油,有的花可食用,樹皮和葉可提制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高山杜鵑花根系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注意: 黃色杜鵑的植株和花內均含有毒素,誤食後會引起中毒;白色杜鵑的花中含有四環二萜類毒素,中毒後引起嘔吐、呼吸困難、四肢麻木等。
Ⅳ 杜鵑花的習性是什麼
我國除新疆外南北各省區均有分布,尤以雲南、西藏和四川種類最多,為杜鵑花屬的世界分布中心。杜鵑花屬種類多,習性差異大,但多數種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攝氏度,氣溫超過30攝氏度或低於5攝氏度則生長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以後隨溫度上升,花芽逐漸膨大,一般露地栽培在3~5月開花,高海拔地區則晚至7~8月開花。北方在溫室栽培。1~2月即可開花。杜鵑花耐修剪,隱芽受刺激後極易萌發,可藉此控制樹形,復壯樹體。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一般立秋前後萌發的新梢,尚能木質化。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易受凍害。為常綠或落葉灌木。
Ⅵ 杜鵑花的生活習性
杜鵑花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版有常綠大喬木、小權喬木,常綠灌木和落葉灌木。習性差異也很大,但多數種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
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曬,夏、秋季應有林木或蔭棚遮擋烈日。
拓展資料: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
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Ⅶ 杜鵑花的生態習性是怎樣的
杜鵑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以高海拔處最多,不同品種由於產地不同,對溫度要求差異較大,多數品種喜溫涼濕潤、怕高溫乾燥、畏寒,生長適溫12~25℃,夏季不能超過35℃,冬季不宜低於5℃,但毛鵑、夏鵑在華東地區可露地過冬,特別毛鵑可耐-12℃低溫。性耐陰濕,喜半陰、濕潤和通風良好之地。土壤以富有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疏鬆沙質土壤,微酸性pH5.5~6.5為宜。因其根淺而纖弱,怕澇又怕旱,喜薄肥,怕濃肥。
Ⅷ 杜鵑有哪些生活習性
杜鵑的生活習性:喜涼爽、濕潤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酸版性土壤。
象徵權寓意:象徵前程似錦,事業發達。
凈化對象:杜鵑花有吸附放射物質作用。
開運方位:開運方位為東南方。
吉祥配飾:華麗精緻的青瓷或黑瓷花盆。
Ⅸ 杜鵑花的生態習性有哪些
杜鵑花種類繁多,多數原產於海拔1500~4000米的山地由於長期受這些山林環境條件的影響,形成了對溫光熱水土的特殊要求,也就形成了杜鵑花特殊的生長習性栽培時,必須創造條件滿足這些要求,才能使杜鵑生長健壯,開花繁茂
1.土壤,喜疏鬆肥沃酸性土壤,忌鹼性土
杜鵑花多原產於雨水較多的酸性水土地區的山區丘陵,是典型的酸性植物在自然界生長時,由於山地表土中含有大量的枯枝落葉和腐殖質,土壤呈酸性所以栽培杜鵑花所用的土壤也應疏鬆肥沃,呈酸性反應,以pH控制在4.5~5.5之間為宜有種說法叫:「酸性土壤栽不死,鹼性土壤栽不活」在鹼性水土地區常表現為新生幼葉失綠,或葉肉呈黃綠色,僅葉脈為綠色,嚴重時葉變小變薄葉肉呈黃白色葉尖出現棕褐色枯斑
2.溫度,喜涼爽溫和,忌暑熱高溫
山地丘陵地區氣候涼爽溫和,使杜鵑花習慣於溫涼通風的環境生長適宜溫度范圍為12~25℃,20℃左右生長最茂盛,溫度超過30℃生長緩慢呈半休眠狀態,對生長開花都不利在冬季,大多數品種室溫不低於5℃就可越冬,其中西鵑比較怕寒冷,越冬溫度以8℃左右為好北方冬季在日光溫室里養護的杜鵑花如遇連陰天,室內溫度夜間有3天低於3℃,植株就會出現凍害因此,杜鵑花的生長旺盛期為氣候涼爽的春秋兩季,而在夏季高溫冬季低溫季節時生長緩慢杜鵑的花芽分化期在6~8月份,分化時需要較高的溫度,以20~27℃為宜,高於30℃對花芽分化不利
3.光照,喜散射光,忌直射光
杜鵑屬於半陰性花卉,必須有一定的散射光才能正常生長在自然界生長時,由於山上常年陰雨多霧,日照時間比平原短,晝夜溫差大,早晚冷涼,因而大部分杜鵑花便養成了喜陰惡陽的習性,特別是怕烈日強光,而喜弱光散射光盆栽杜鵑花在春初氣溫轉暖至4月中旬期間,上午可承受陽光照射,中午適當遮蔭即可入夏後,應及時入蔭棚如盛夏氣溫偏高,每天還要多噴灑幾次葉水,以免高溫灼傷葉叢秋後,當氣溫在25℃以下時,可根據栽培場所的陽光照射情況進行適當遮蔭,如氣溫遞降至20℃左右時,就可不必遮蔭了
4.水分,喜濕潤,忌乾燥
杜鵑花的根系雖然強大,但須根纖細如發,因而對水分十分敏感,怕旱怕澇既要水分充足,又不能積水因此,為了保證杜鵑花的正常生長,還需要有一個相應的濕度條件較高的空氣濕度可相應地減少根系吸水的不足,對生長極為有利家庭盆栽杜鵑花,特別是樓房內常常因空氣濕度過低,使葉色失常老化脫葉等為了滿足其生長要求,需對環境濕度進行人工調節,如經常在植株周圍噴水地面灑水等措施來提高環境濕度,為杜鵑花創造一個良好濕潤的環境條件,這也是栽培杜鵑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問題
5.肥料,喜稀薄淡肥忌濃肥生肥
杜鵑花根系纖細,吸肥能力弱,過量的施肥會造成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根部細胞液倒滲,導致植株枯死施肥不當還會滋生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導致土壤缺氧,使根系窒息而死因此,應掌握薄肥勤施的施肥原則
Ⅹ 介紹一下杜鵑花的形態.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
1、杜鵑花的形態:
杜鵑花的的花蕾是卵球形,鱗片在中間和上面被粗糙的毛,睫毛在邊緣。花兩到三簇生在分枝的頂部。花梗長八毫米,密被亮棕色粗糙的毛。
花萼五片深裂,裂片三角形長卵形,長五毫米,粗糙的毛,邊緣有睫毛。花冠寬漏斗狀,玫瑰色,亮紅色或暗紅色,長三點五到四厘米,寬一點五到兩厘米。
2、杜鵑花的生活環境:
杜鵑花生於海拔五百到一千二米的山地灌木或松林中。它喜歡酸性土壤,生長不好,甚至在石灰性土壤。
3、杜鵑花的生活習性:
杜鵑花喜歡涼爽、潮濕、通風的半陰涼環境,既怕酷暑又怕嚴寒。適宜生長的溫度為十二攝氏度到二十五攝氏度,夏季超過三十五攝氏度時,新梢和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
(10)杜鵑花的生態習性擴展閱讀:
杜鵑花是一種偏向於依賴酸性土壤的花卉,所以種植時一定要選用酸性土。可以將泥炭土、園土和沙按照5:3:2的比例進行配製,由此使它適合杜鵑花生長,盡量選用透氣排水並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
杜鵑不喜歡陰,所以在杜鵑花的養殖過程中需要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然而夏季還需要對其遮蔭,以防杜鵑花被曬傷,其餘季節則要把杜鵑花放在光照強的地方,使其能夠開出更美的花朵。
養杜鵑花注意略施肥料,多增加次數,適當為其補充養分,使其生長旺盛。但是杜鵑花根系不是很強,只需要施肥時不要濃肥,也不要選擇生肥,這都很容易導致杜鵑花爛根,整個植株也很有可能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