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茉莉花
1. 中國各市市花是什麼
1、上海市
上海市市花為白玉蘭,是屬於玉蘭花的其中一種。選擇白玉蘭為上海市市花,象徵著一種開路先鋒、奮發向上的精神。1986年經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決定白玉蘭為上海市市花。
2、天津市
天津市市花是月季花,1984年根據市民評選結果,市園林局、園林學會推薦,市10屆人大常委會16次會議批准確定。 天津素稱「月季之鄉」,月季栽培歷史最久,南運河、子牙河沿岸是重要產區。月季花絢麗多彩,馥郁芬芳,且四季花開不斷,深受市民喜愛。
3、重慶市
重慶市市花是山茶。今巴南區石崗枝子橋還生長著一株"七心紅"古茶花,樹高8米,直徑72厘米,據傳樹齡已有400餘年。重慶地區凡園、風景區、庭院、樓台均有種植。1986年,山茶花被正式命名為重慶市市花。
4、廈門市
廈門市市花是三角梅。1986年10月23日廈門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了廈門市人民政府關於提請確定市樹、市花、市鳥的議案,決定鳳凰木為市樹、三角梅為市花、白鷺為市鳥。廈門市的公營單位多以白鷺形象為徽標。
5、福州市
福州市市花是茉莉花。福州城郊有許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園。它象徵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茉莉花為市花。
2.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茉莉花》是揚州民歌。
《茉莉花》歌詞的最早刊載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間(1736—1795)玩花主人選輯,錢德蒼增輯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記載了《西廂記》的劇詞,沒記曲譜。
《茉莉花》曲譜的最早刊載是道光十七年(1838)貯香主人編輯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載有簫卿主人用工尺譜記錄的《鮮花調》曲譜。
《茉莉花》最早名稱叫《雙疊翠》,以後才稱為《鮮花調》或《茉莉花》。各地民歌《茉莉花》在音樂形態上有著不同演繹。我國著名音樂理論家、評論家易人、馮光鈺和錢國楨在各自的論述中,都是以揚州的《茉莉花》為最基本的形態。
(2)香港茉莉花擴展閱讀
《茉莉花》發展的歷史沿革:
1896年,萬國運動會召開,當時李鴻章作為中國代表出席,當時李鴻章所唱,正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詳,享譽世界的中國名曲《茉莉花》。
18世紀末期,一位初至中國的英國年輕人,在他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記錄下他初聽到中國民歌《茉莉花》時的激動心情。
1792年,馬嘎爾尼使團在華逗留期間,約翰·巴羅和使團的一位德籍翻譯惠特納都深深喜歡上了中國民歌《茉莉花》,並把它帶回了歐洲。
3. 找一首梁詠琪唱的關於茉莉花的歌的歌名,歌詞沒變,但是曲調變了。 不是香港回歸和瞿穎一起唱的那首
gigi在北京春晚上唱過茉莉花 可是貌似去掉也沒怎麼變化
4. 97香港回歸的時候為什麼第一首演奏的歌曲是《茉莉花》
首先,它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民歌,具體的原因可以參考下面這段話。
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系南京六合民歌。 在六合區八百橋鎮東北角,有南京市最大的人工湖——金牛湖,環湖多山並因有金牛山而得名,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素有「天然氧吧」之譽。鍾靈毓秀出華章——蜚聲世界的南京六合民歌《茉莉花》就源出於此。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腳下演出。一個雨天的下午,年僅14歲的小團員何仿(何仿,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聽當地人說附近有位藝人不僅吹拉彈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間茅屋裡找到了那位藝人。藝人很熱情,問何仿有沒有聽過《鮮花調》。何仿搖了搖頭。藝人說,這歌在道光年間就有人唱,蠻好聽的。說著藝人拉著琴唱了起來: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年輕的何仿一下子就被這首悠揚動聽的《鮮花調》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不僅用簡譜記下了這首歌,而且按照藝人的方法准確唱了出來。《鮮花調》雖然動聽,但畢竟來自於民間,創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慮再三,對《鮮花調》動了「大手術」,將歌中三種花改為一種花,更改後的歌詞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六合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
世界名曲,在59年就走出了國門,應該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了吧。傳遍了世界各地,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