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三首茉莉花的共同之處

三首茉莉花的共同之處

發布時間: 2022-01-22 15:58:31

❶ 不同地區民歌《茉莉花》的風格特徵

江蘇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聲音階曲折的級進為主,旋律婉轉流暢,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點,宛如一幅江南水鄉風土人情的圖畫。歌詞一般只有開始關於茉莉花的幾段,不唱《西廂記》的故事。民歌手往往採用吳語演唱這首歌曲,其風格細膩優雅,聽來感到新穎親切,生動地刻畫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藝術感染力。 與江蘇的《茉莉花》比起來,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調則更具有敘述性質。它的速度緩慢,旋律的進行委婉。民歌表演者為了加強對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時從戲曲音樂中汲取素材來豐富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後有一個較長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呂劇「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貼切。 而東北民歌更直接更爽快。在曲調上江蘇民歌婉轉抒情,而東北民歌則熱情爽朗

❷ 茉莉花鑒賞

課題:民歌《茉莉花》的賞析
課型:綜合課型——聽聽、議議、唱唱、彈彈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對民歌《茉莉花》的賞析,使學生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調」這一體裁的音樂特點,以及形成,發展等等,從而進一步懂得弘揚祖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意義;
2、通過二首《茉莉花》的對比賞析,從優美的旋律和朴實的含蓄的歌詞中使學生感受民歌的藝術美以及勞動人民對真、善、美的嚮往和追求,激發學生對祖國民歌的熱愛之情;
3.通過「唱唱」這一教學手段(將江蘇二首風格相近的《茉莉花》合起來唱)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及對歌曲藝術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江蘇《茉莉花》是一首產生於明末清初,流傳東北地區及全國各大城市的小調歌曲,距今約有300年的歷史。最早的時候叫《鮮花調》,由於第一句是個重疊句,所以又稱為《雙疊翠》或《雙疊詞》。十八世紀下半葉傳到西方,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於歌劇《圖蘭多特》中作為公主的主題曲。此歌最早收入我國由貯香主人編輯的《小慧集》中。江蘇《茉莉花》曾在1768年被英國作曲家盧梭收入他所編的《音樂辭典》中,此曲還流傳到日本、朝鮮、美國等國家,成為中國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江蘇《茉莉花》的曲調婉轉、流暢、細膩、柔美、淳樸。曲式是由四個樂句構成單部曲式;調式為徴調式。
現代版的《茉莉花》是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根據江蘇民歌《茉莉 花》改編創作的,是目前流傳最廣的《茉莉花》。歌詞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擔心受責罵,被人取笑,又怕傷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一個天真可愛純潔的美好形象,生動而又含蓄地表達了人們對真、善、美的嚮往和追求。
三、教具准備:
1、DVD機及配套播放設備;
2、《茉莉花》教學錄音CD(可用原配套錄音帶刻錄);
3、課前預寫好內容的小黑板4塊(或預做好多媒體課件);
4、宋祖英維也那金色大廳音樂會演唱《茉莉花》實況錄像DVD。
四、重點難點:
1、對二首《茉莉花》進行對比賞析;
2、將二首《茉莉花》(江蘇)合起來唱。
五、教學過程:
1、教師點明課題、對「民歌」,「小調」作解釋

❸ 兩首<<茉莉花>>有什麼不同

一首是江蘇民歌,一首是湖北民歌。

❹ 以茉莉花喻人,人與茉莉花都具有什麼共同的品質(寫作文用,急需!謝謝!)

清新脫俗,淡雅

❺ 《茉莉花》 歌曲簡介

《茉莉花》是前線來歌舞團原唱的歌自曲,由何仿改編自中國民歌《鮮花調》,於1957年首次單曲發行。

《茉莉花》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的結構,又能與西方的審美習慣相適應,因此其能夠在西方世界傳播。

該曲屬於小調類民歌,是單樂段的歌曲。它以五聲調式和級進的旋律,表現了委婉流暢、柔和與優美的江南風格,生動刻畫了一個文雅賢淑的少女被芬芳美麗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棄不舍的愛慕和眷戀之情。全曲婉轉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5)三首茉莉花的共同之處擴展閱讀:

2008年8月,為了迎接2008北京奧運會,該曲進行了MV的拍攝。雷佳身著金色旗袍參與了MV的拍攝,為了給觀眾不同的視覺享受,MV導演孔嘉歡首次運用了另類表現手法,把中國宗教文化和該曲結合起來。

作為MV鏡頭重要組成部分,導演策劃了雷佳站在幾丈高的大佛的手心裡演唱該曲,雷佳從容的在大佛上拍攝了MV畫面。此外,該曲MV作為向北京奧運會的獻禮,特別剪輯了鳥巢的鏡頭畫面,使整個MV充滿了奧運的氣息 。

❻ 三年級課文《茉莉花》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茉莉花

作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描寫了茉莉花:

一、茉莉花的外在形態:

「可是,茉莉花始專終是那副老樣子,稀屬疏的葉子,連花的影子也見不著。」

「茉莉花已長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

二、茉莉花的顏色:

「整株茉莉花都綠油油的了。枝上還露出了一個個綠色的小苞」

「過了幾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開放了。它潔白無瑕,似雪如玉,綻開了張張笑臉」

三、茉莉花的氣味:

「陣陣濃郁的清香」

「茉莉花的香味真醉人,花香沁入了我的心田」

(6)三首茉莉花的共同之處擴展閱讀:

茉莉花,別名:茉莉,拉丁文名:Jasminum sambac (L.) Ait,木犀科、素馨屬直立或攀援灌木,高達3米。

小枝圓柱形或稍壓扁狀,有時中空,疏被柔毛。葉對生,單葉,葉片紙質,圓形、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兩端圓或鈍,基部有時微心形,在上面稍凹入或凹起,下面凸起,細脈在兩面常明顯,微凸起,除下面脈腋間常具簇毛外,其餘無毛;裂片長圓形至近圓形,先端圓或鈍。果球形,呈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茉莉的花極香,為著名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花、葉葯用治目赤腫痛,並有止咳化痰之效。

❼ 茉莉花與中國的關系,特別是茉莉花那首歌在奧運會上出現,代表了什麼主要是茉莉花在奧運會上出現的意義

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和德國等西方列強採用各種卑劣手段魚肉宰割中國,強迫中國政府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掠奪我國資源,霸佔我國土地,以此把我國淪為他們的殖民地。這一時期李鴻章常常代表中國政府頻頻出現在國際外交舞台上。1896年5月18日沙皇亞歷山大尼古拉二世,在莫斯科舉行升級加冕慶典,邀請中國政府派代表參加,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應邀「入宮慶賀」,並被授予寶星大小兩枚,皆鑽石密嵌。沙皇對李鴻章的接待優禮有加,極盡籠絡之能事。慶典之後李鴻章又受邀出訪德國,居心叵測的德國人,為「提升」李鴻章的「身價」,以國際交往中迎接國家元首的禮儀歡迎李鴻章來訪。李鴻章將計就計,沒有拒絕德國「超規格」的接待,以爭得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按照國際慣例,歡迎儀式上儀仗隊需要演奏來賓所在國國歌。然而,當時中國沒有「國歌」一說,李鴻章為不失國度,便把中國流行的一曲江南民歌———《好一朵茉莉花》,作為中國國歌推薦給德國。由於茉莉花之歌,曲調柔美、歡快,極富情調,頗有輕音樂韻味,加上又是使臣李鴻章所薦,於是《好一朵茉花》這首民歌便成為中國國歌,奏響在迎接李鴻章的儀式上。由於李鴻章的大智大謊,結束了中國沒有國歌的歷史,在外國人面前挽回了顏面。對李鴻章「開放門戶、積極開展洋務運動」的主張,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從而為中國外交史上留下了一段富有傳奇性的佳話。同樣,當時中國也沒有國旗,李鴻章把皇帝帶有龍的圖案的黃袍,作為國旗隆重推薦給德國以及後來所到國家,從此中國即有了「國歌」也有了「國旗」。

❽ 兩首歌曲茉莉花的區別與介紹

民歌茉莉花的歷史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為「鮮花調」,有幾百種鳴唱法,但大同小異,實際就是一種,音樂界稱為「近似音調」。這種曲調廣泛流傳於明、清,主要流行區在江浙。據已故音樂史論家章鳴(原中國藝術研究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等專家考證清代的「鮮花調」是在明代已流行於揚州的「鮮花調」基礎上的發展。揚州清曲,以及從揚州清曲中汲取豐富營養的揚劇,都有「鮮花調」曲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國音樂源遠流長,但最大遺憾是,長期以來大多數只有曲牌名及歌詞,很少有曲譜記載。現存最早的「鮮花調」(又名「仙花調」)歌詞,見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揚州戲曲演出腳本《綴白裘》叢書中《花鼓》一劇的「仙花調」。現在發現最早的曲譜,國外見於由英國人希特納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中記載的「小調」(有譜無詞,後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運用到歌劇《圖蘭朵》中);國內最早記譜為工尺譜,此工尺譜記載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揚州清曲家王萬卿演唱、張中操記譜、武俊達校訂,王萬卿演唱的「鮮花調」更接近當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為1840年抄本《張菊田琴譜》之古琴曲。現代首次以簡譜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線歌舞團到北京作匯報演出,演唱很成功,後灌制了唱片,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80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揚州大規模採集民歌,所收錄的1000餘首民歌中,就有儀征、江都、興化三種「茉莉花」,詞曲大同小異。90年入選《中國民歌集成.江蘇卷》的揚州民歌達230餘首,「茉莉花」(即「鮮花調」以7種詞曲形式列入該書,第一種即為何仿這一首,在其曲最後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詞、記譜」。 下載: http://www.xtyou.com/Soft/jz/200508/376.html7 回

❾ 關於<<茉莉花>>這首歌的幾個問題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2、電視劇《茉莉花>>應用了這首歌。【主要演員】 陳道明--飾顧紹棠陶紅--飾晴宇李宗翰--飾林唯賢賈一平--飾公孫雷李念--飾顧佳慧魏宗萬--飾胡團防程前--飾洋買辦王菁華--飾梅三娘 【故事簡介】 三十年代,「一·二八」戰事剛完,上海附近的一處水鄉小鎮,煙雨凄迷。民族資本家林桐箴、「青幫」龍頭顧紹棠與本埠巨商公孫長生正在上演一出「三國」戲。一番激烈的「鬥茶」大賽,公孫長生的「第一香」終奪「茶魁」。 老道的顧紹棠早欲吞占「第一香」並竊取窖制花茶的秘笈,雨夜雇凶血洗公孫宅。從死亡邊緣逃脫的公孫家遺孤公孫雷兄妹從此踏上了報仇血恨之路。 林桐箴之子林唯賢從上海的洋人學堂學成歸來,卻無趣接替父親生意,一心只想收集江南民謠。顧紹棠密謀搶奪「第一香」,派相好京劇名伶晴宇前去親近林桐箴。不料,對顧紹棠早存失望的晴宇順勢暗投林桐箴,二人聯手對付顧紹棠。 鎮上河邊,公孫雷、林唯賢、胡奕三個青春少年回憶兒時,道出各自理想,並結義兄弟。 大氣淡定的林桐箴攜忠心的老管家岳樂一道巧妙應對誓奪「第一香」的顧紹棠和一心搶回家產的公孫雷。最後的拍賣會,一番驚心動魄的爭奪,林桐箴終於奪得「第一香」。 晴宇寄居林家,然始終得不到內心高傲而冷漠的林桐箴的信任與溫情。晴宇絕望中,漸漸移情於孤孑而胸懷復仇霸氣的公孫雷。胡團防之子胡奕與顧紹棠的愛女顧佳慧雖早年定過「娃娃親」,但佳慧對其終無動心。佳慧在第一香的花海中三次偶遇林唯賢,二人之間悄生愛意。 公孫雷為實現復仇大計假意投奔顧紹棠,並故意親近佳慧。胡奕得知林唯賢與佳慧相戀,傷感離鎮,南下投考軍校。林唯賢也內心痛苦領受父命前往上海操盤股市。林桐箴與顧紹棠在股市激烈鬥法,進退膠著。卷土重來的顧紹棠此次拉攏滬上洋商、買辦、青幫等強力後盾,並利用女兒與林唯賢的關系,竊得林桐箴的全盤計劃,最後一番精彩大戰,終在股市上徹底擊垮林桐箴。 林桐箴憤而自殺。顧紹棠欲斬草除根。老管家岳樂冒死強拉林唯賢離別小鎮…… 五年後,已經積聚經濟實力的林唯賢回滬。此時顧紹棠已成上海商界和「青幫」的無冕之王,公孫雷已是顧紹棠的得力助手,胡奕奉重慶之令潛回上海,跟汪偽特工組織「76號」展開了一番當時滬上聞名的特工戰。 一心想暗助公孫雷奪回「第一香」的晴宇再次忍辱投入顧紹棠的懷抱,但私下仍與公孫雷偷情。此時顧紹棠借「特工大戰」的混亂局面,暗使公孫雷除掉心患,以獨霸商界。這時心中早有報復計劃的林唯賢正借機會接近公孫雷的妹妹、當紅明星公孫令婉。 老謀深算的顧紹棠查出出賣自己的竟是公孫雷,欲令佳慧解除與公孫雷的婚約。但畢竟當前還有更大的敵人,心照不宣的顧紹棠和公孫雷兩人合力對付前來復仇的林唯賢。只是此時的公孫雷已暗有打算…… 就這樣,在這片看似寧靜、美麗的茉莉花海背後,輪番上演著兩代人為各自利益的血腥爭斗。蘇州河邊,夕陽欲墜。樂譜隨水飄零,那首似淡似煙的《茉莉花》歌聲蒼涼響起,歌聲隨風越飄越遠…… 3、改編過的<<茉莉花>>【歌手】梁靜茹(Liang,ChingJu) 【製作人員】作曲:李正帆作詞:姚若龍 【歌詞】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丫又香又白人人誇不讓誰把心摘下就等那個人愛呀茉莉花呀茉莉花誰當我情人茉莉花 你說我真好什麼都好誰當我情人作夢都會笑我望著窗外的街角看到心酸走來幸福走掉

❿ 《茉莉花》歌詞的賞析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

《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10)三首茉莉花的共同之處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熱點內容
花藝培訓需要多少錢 發布:2025-09-11 20:17:17 瀏覽:875
仙氣花卉 發布:2025-09-11 20:13:31 瀏覽:7
b里插花 發布:2025-09-11 20:01:43 瀏覽:684
浪花一朵朵譚松韻圖片 發布:2025-09-11 19:40:40 瀏覽:827
長安的荷花 發布:2025-09-11 19:38:57 瀏覽:116
櫻花清酒瓶 發布:2025-09-11 19:37:19 瀏覽:771
玫瑰花面點 發布:2025-09-11 19:30:42 瀏覽:277
代表愛情的花的花語 發布:2025-09-11 19:26:51 瀏覽:458
海棠被蟲咬 發布:2025-09-11 18:56:47 瀏覽:28
茶花清運 發布:2025-09-11 18:56:43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