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姜黃
Ⅰ 鬱金杳怎樣培育
鬱金香的培育,我分為了種植技術和栽培管理技術。
一、種植技術
1、土壤及前作物:鬱金宜栽培於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質壤土裡,上層疏鬆,下層緊密,便於保水、保肥。前作物為白芷、玉米或黃豆。由於鬱金在夏至前下種多與玉米套作。每栽1年,即須輪作1次,不能連作。
2、選種與栽培:
(1)選種:鬱金用地下莖姜黃作種,有3個品種:
①黃絲姜:外皮黃白色,內心金黃色。所產姜黃與鬱金品質均好。但鬱金體形小,產量低,每667㎡產鬱金50~65kg,姜黃350~400kg。
②綠絲姜:外皮黃白色,內心淡綠色。不擇土,可種於較瘠薄的土壤,栽種較黃絲姜、白絲姜略早,所產姜黃為「莪術」。每667㎡產莪術400~450kg,鬱金50~60kg。
③白絲姜:內心黃色,如雞蛋黃,產量較高。每667㎡可產鬱金100~125kg,姜黃350~450kg。
(2)整地栽種:
①整地:地一般不耕。如系閑置地,清明前用長鋤將土深挖23~27cm,耙平,使土壤上松下緊。前作物若為玉米或白芷,收獲後,即不挖地。如鬱金與玉米套作,即在玉米行間挖窩下種。
②栽姜:把姜種的母姜(正中較大的塊莖)與子姜(著生於母姜兩側較小塊姜)分開,子姜較母姜的栽種時間宜早。栽時將大的姜種切成若干小塊,每塊有1~2個芽子,准備下種。由於鬱金塊根在土壤內散布的范圍很寬,因此株行距宜寬,一般以34~40cm較適當。
如鬱金與玉米套作,夏至前後7天內(6月下旬),玉米剛開花時,可在行間打窩,深約3cm,口大底平,將已切成小塊的姜種,每窩放5個,正中放1個,4角各1個,芽子向上,栽後覆土1.5cm厚。過去葯農用油菜子煮熟做底肥,現在多不用底肥。一般在20天後即出苗,每667㎡用姜種125~200kg。
二、栽培管理
1、施肥:鬱金葯用部分地下塊莖,應施以含磷、鉀較多肥料。可以選擇夫沃施的沃葉氨基酸系列水溶肥。
2、扯草:第1次扯草在立秋前5天(8月上旬),在行間用小刀撬土,扯去雜草即鬆土。
3,防旱:6、7月間苗高20~23cm時,氣溫很高,如天不下雨,土壤很易乾裂,導致苗子掙斷。因此,在早晨或晚上必須用稀薄的清糞水潑苗,保持土壤中一定的水分。
4、病蟲害防治:畦地常發生土蠶咬斷母姜上的須根,不長塊莖,減低鬱金產量。防治方法:可採用堆草誘殺的辦法捕捉。
Ⅱ 有關鬱金香的謎語
愁因薄暮添,桂值清秋發 外國名著 黑鬱金香
檻菊愁煙蘭泣露 花卉 鬱金香花
愁因薄暮添,回桂植清秋答發 外國名著 黑鬱金香
苦悶只為財與色 花名 鬱金香
姜黃,狀暗褐,味芬馥 電視劇,5字 黑色鬱金香 註:鬱金,另名姜黃
秋陽有秋色,似火卻非炎 花卉名 鬱金香
沉沉深夜愁秋芳 五字連續劇名 黑色鬱金香
日暮起愁心,秋桂傳遠馨 外國電影名 黑鬱金香
"菊殘猶有傲霜枝" 花卉 鬱金香
Ⅲ 李白筆下的"鬱金香"到底是什麼 百家號
李白詩中的「鬱金香」是指一種中草葯的香氣
一直以來,有人認為早在唐代中國就有回鬱金香,詩答人李白的《客中作》一詩可以為證:「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其實,這是一種因同名異物而出現的誤解。經植物學家考證:「蘭陵美酒鬱金香」是指用中葯材「鬱金」泡製的一種美酒,其味道特別醇香。「鬱金」為中葯名,屬姜科植物,產於我國東南部及西南部,因產地不同分「溫鬱金」和「黃絲鬱金」,因性狀不同則被稱為「桂鬱金」或「綠絲鬱金」。在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除去泥沙和細根,蒸或煮至透心,乾燥後入酒。詩人李白筆下的「鬱金香」即為姜黃、鬱金或莪術幾種植物的乾燥塊根入葯,因含有大量的揮發油,故用其泡製的酒氣味濃香,而且會呈現金黃色,即詩人所稱的「琥珀光」。
Ⅳ 鬱金就是鬱金香嗎
鬱金香
1.花卉名
【學名】Tulipa gesneriana
【其他標准稱謂和詞語溯源】
英文名Tulip,鬱金香原產於中東,16世紀傳入歐洲。在中東,人們總是將其與穆斯林頭巾相聯系。由於其花似穆斯林頭巾,波斯語稱之為lband,土耳其語借了過來,作tulbend,意即「穆斯林頭巾」。該詞通過法語tulipe / tulipan和拉丁文tulipa進入英文,演變成tulip這一形式。土耳其語tulbend一詞通過另一渠道進入英文,則作turban,仍指「穆斯林頭巾」。
【別名】洋荷花、旱荷花、草麝香、郁香
【原產地和分布】原產地中海沿岸及中亞細亞和伊朗、土耳其等地,確切起源已難於考證,但現時多認為源錫蘭及地中海偏西南方向。而今鬱金香已普遍地在世界各個角落種植,其中以荷蘭栽培最為盛行,中國各地庭園中也多有栽培。
【科屬】百合科,鬱金香屬。
鬱金
【學名】Curcuma aromatica Salisb.
【分類】姜科,鬱金屬。
【分布】我國南部和西南部。主產浙江、四川、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台灣、江西。
【形態】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莖肉質,肥大,黃色;根末端膨大成長卵形塊根。葉基生,葉片長圓形,長30~60cm,寬10~20cm,先端尾尖,基部漸狹,葉背被短柔毛;葉柄約與葉片等長。花葶單獨由根莖抽出,穗狀花序圓柱形,長約15cm,有花的苞片淡綠色,卵形,無花的苞片白色而帶淡紅,長圓形,先端具小尖頭,被毛;花獸被疏柔毛,頂端3裂;花冠管漏斗形,喉部被毛,裂片長圓形,白色而帶粉紅,被毛;側生退化雄蕊淡黃色;唇瓣黃色,倒卵形,頂微2裂;子房被長柔毛。蒴果3室。花期4~6月。
生於林下或栽培。
中葯:郁 金 Radix Curcumae Aromaticae
【英文名】 Aiomatic Turmeric Root-tuber ;RADIX CURCUMAE
【別名】玉金,姜黃、毛薑黃。【異名】馬蒁(《唐本草》),黃郁(《石葯爾雅》)。
來源 為姜科植物鬱金的塊根。採制 冬季或早春挖取塊根,洗凈,煮熟曬干。
【成分】 含揮發油中的主要成分為姜黃烯(1-curcumene)、倍半萜烯醇、樟腦、莰烯,尚含姜黃素、脫甲氧基姜黃素、姜黃酮等。
兩種是不一樣的!
Ⅳ 鬱金顏香是不是鬱金香
鬱金香與鬱金顏香不是一個植物品種。
鬱金香,別稱:洋荷花、草麝香、郁香、荷蘭花。是百合科鬱金香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鱗莖。性味苦;辛;平。主治:化濕辟穢。主脾胃濕濁;胸脘滿悶;嘔逆腹痛;口臭苔膩。《本草拾遺》:主一切臭,除心腹間惡氣鬼疰,入諸香葯用之。《開寶本草》:豐蠱野諸毒,心氣鬼疰,鵶鶻等臭。
鬱金顏香實際上叫鬱金,別名:馬蒁、黃郁。為姜科植物姜黃、鬱金或莪術的塊根。植物的根莖(姜黃或蓬莪術)亦供葯用。冬、春採挖,摘取塊根,除去須根,洗凈泥土,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取出,曬干。性味辛苦,涼。《唐本草》:"味辛苦,寒,無毒。" ②《本經逢原》:"辛苦,平,無毒。"歸經入心、肺、肝經。《綱目》:"入心及包絡。" 《雷公炮製葯性解》:"入心、肺二經。" 《本草經疏》:"入手少陰、足厥陰,兼通足陽明經。"鬱金的功效與作用: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黃疸。
Ⅵ 描寫鬱金花的句子
每到暮春時節,滿山遍野的鬱金香爭奇斗艷,晶瑩修長的葉片,像裝滿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法國作家大仲馬在他的傳世名著《黑鬱金香》中,曾這樣贊美一種名叫「黑寡婦」的黑色鬱金香:「艷麗得讓人睜不開眼睛,完美得讓人透不過氣來」。小說家優美的筆調,更為鬱金香增添了一層傳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此時,放眼望去,鬱金香猶如五彩繽紛的去錦,飄落在美麗的青格達湖。快看,黑色鬱金香尋著聲音我看到了一種叫夜皇後的鬱金香。只見她花朵呈紫黑色,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幽光,那樣的雍容華貴與眾不同,給人一種神秘而又冷艷的感覺,夜皇後這一稱呼真是當之無愧。
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散漫在整個花園中。我閉上眼睛,感到一種清新自然的香氣,在身邊飄飄然。之後我好像來到了花的境界,四周全是花,頭頂上也繁花似錦,腳下也鋪滿了花。盡管這樣,我還是看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花,那就是鬱金香。因為,它的香氣吸引著我,她的姿態擋著我的視線,讓我不得不去關注它!我喜歡鬱金香,喜歡它那美麗多姿,喜歡它那清新芳香。
愛上一朵專注而矜持的鬱金香。韻質的花瓣,久封的一顆花蕊。難見心芳,道不出花語。眾尋網路,回首處。你是否也在為我而守候?流逝了花期,待百花謝盡。而你是挨我最近,最溫柔的一朵鬱金香!
暖暖的陽光照在鬱金香的葉子上,花蕾上。幾天後,鬱金香的花開了,是黃色的,黃的可愛。花柱呈現出優美的弧形,宛如輕舞的綵帶在空中亭亭玉立;花朵的顏色自花蕊處蔓延,由淺入深地浸染;鮮黃的花瓣在陽光下,像透明般的黃色絲綢,讓人感到又薄又輕又軟。雌蕊就像一個高傲的小公主,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分外耀眼,雄蕊的花絲圍著她,在溫暖的微風中翩翩起舞。
Ⅶ 李白詩中的「鬱金香」是花嗎
不是花!
一般人會將鬱金香花和這首詩聯系起來,其實是錯誤的。鬱金香雖然起源於中國,但在古代的中國默默無聞,並沒有「鬱金香」這一花名。「鬱金香」這一花名,是十六世紀鬱金香傳入荷蘭後,才起的。「鬱金香」這一花名,來源於自中國一種失傳的酒名。這種美酒顏色紫紅,透明,飲之醇香,味道甜中帶點酸味。李白詩中所說的「鬱金香」,實際是指這種美酒有葯物「鬱金」的香味。
記者查閱資料得知,《唐本草》一書記載:「鬱金生蜀地及西戎。苗似姜黃,花白質紅,末秋出莖心而無實。其根黃赤。」鬱金的塊根制葯,有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等功效。
故」蘭陵美酒鬱金香」應該理解為」一種帶有【鬱金】香味的蘭陵美酒「
Ⅷ 楚留香留的是什麼香
之前在寫男人玫瑰篇的時候,提到古龍的小說中,盜帥楚留香留的是鬱金香花的味道,然後有朋友指出說此鬱金香並非是指花的名稱,而是「鬱金」的香。不過,awo在感激這位朋友的意見的同時,仍然堅持原來的看法,其中的原因且容偶細細道來。 「鬱金」,是一種香料的名稱。中國古代叫作鬱金,李白詩雲「蘭陵美酒鬱金香,玉婉盛來琥珀光」,其中的鬱金就是這種香料的名稱。 awo堅持認為古龍想表達的仍然是鬱金香這種花,而不是鬱金這種香料,部分原因是書中的原文,主要原因是鬱金這種香料讓楚留香來用,非常不靠譜。 先小後大。引用小說中的原文,《楚留香傳奇之血海飄香》中,關於鬱金香的兩段: 「(信紙通告上)沒有具名卻帶鬱金香的香氣,這絛渺而富有詩意的香氣」,以及 「他突然攤開手掌,手中不知何時,已多了個小巧的水晶瓶子,拔開瓶塞,一種神秘的鬱金香的香氣,使布滿了船艙。」 如果這里的鬱金是一種香料,那麼古龍在後面添上一個「香」字就不符合習慣了,應該是「帶鬱金的香氣」以及「一種神秘的鬱金的香氣」,才不覺得別扭。 鬱金,tumeric,現在常見的中文名是姜黃(出處:中文wiki)。對中文版本的wiki,awo並不是堅信不疑的,於是也翻了兩本書求證。 第一本是英國DK出版的,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印刷,貓頭鷹出版社翻譯的《葯用植物》,其中沒有提到姜黃這一名稱,而是直接用了鬱金。描述如下: 鬱金,姜科,Curcuma longa種。用途主要是磨成粉用作「咖喱粉、許多印度菜餚及辣泡菜的調味及著色」,根莖在中醫里「促進血液循環,舒淤活血」,「治療癲癇發作」,可以「提取一種金色紡織品染料,應用在印度宗教儀式中」。 第二本是英文版的《On Food and Cooking, The Science and Lore of the Kitchen》,其中對於鬱金(tumeric)的描述是: 原產印度;主要用於染色、皮膚著色、宗教儀式和烹調。通常咖喱粉的25%-50%都是鬱金,富含curcumin(姜黃);是有效的防腐劑,印度菜常用來在烹飪以前灑上以防腐。在酸性環境中呈黃色,鹼性環境中呈橘紅色。 而且,在這本書中對常用的香料和草本調料(spice and herbal)進行了成分和味道分析,其中鬱金是和姜(ginger)非常接近的。 在另外一本Jack Turner的《Spice:The History of a Temptation》中,也是將tumeric和姜一起提及的。這本書國內已經有中文版了,是三聯書店出版的《香料傳奇:一部由誘惑衍生的歷史》,但是awo沒看過,不知道中文翻譯的時候用的是鬱金還是姜黃。 看到這里,即使你沒有見過聞過鬱金這種東東,也可以有個大概的概念:這玩意和姜以及印度咖喱的味道比較接近。(形狀也和姜非常相似,這里就不貼圖片了,大家回家看看廚房裡的姜就可以領會鬱金的神韻了。) 問題就在這里:人家楚留香可是盜帥啊,踏的是月,留的是香,偷的可都是女孩子家家(偶爾也有熟女御姐)的心啊。請各位在腦海里回憶一下比楚留香還要楚留香的一個形象----鄭少秋同志年輕的時侯,左邊臉上寫著英俊瀟灑,右邊臉上寫著風流倜儻,「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飄我影蹤」…… 楚留香這種優雅到牙齒的極品貨色,要擱在現代,雖然不會穿Dior Homme或者Jean Paul Gaultier,但是Givenchy、Lanvin和愛馬仕之類的牌子還是不會少的。要用香水的話,也多半是溫潤木香和輕微花香,再配上點熏衣草和香根草。 姜、胡椒、肉桂、豆蔻、八角這些味道,還是更適合出現在香帥的老搭檔酒鬼胡鐵花身上。退一萬步說,郁香這樣的香料,也絕不適合鄭少秋版本的楚留香,頂了天也就是朱孝天版本賣羊肉串的楚留香。 四款鬱金香的名字分別是:午夜女王、春日綠意、亞特蘭蒂斯和海洋世界。
Ⅸ 鬱金是花嗎
中葯裡面抄所稱的鬱金襲不是指鬱金香的花或者鬱金香的球莖。中葯裡面所稱鬱金是一種姜科植物。現在我們常講的鬱金香是被荷蘭定為國花的鬱金香。
鬱金,中葯名。為姜科植物溫鬱金姜黃、廣西莪術或蓬莪術的乾燥塊根。前兩者分別習稱「溫鬱金」和「黃絲鬱金」,其餘按性狀不同習稱「桂鬱金」或「綠絲鬱金」。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除去泥沙和細根,蒸或煮至透心,乾燥。
鬱金香百合科鬱金香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鱗莖。英文名為「Garden tulip」或「Didier's tulip」。鬱金香被廣泛認為原產於土耳其,是土耳其、荷蘭、匈牙利等國的國花。
Ⅹ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鬱金香是現在的花鬱金香么
歐洲最早種植抄的鬱金香,從土耳其引入。1593年,第一顆鬱金香花根,由一位荷蘭商人格納,從康士坦丁(即是現在的土耳其)進口。
中國19世紀開始引進。依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約在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雖然全世界約有2,000多種鬱金香品種,但被大量生產的大約只有150種左右。
以上的資料說明,李白作這首詩的時候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鬱金香。
另有解釋說,鬱金香是一種香草,有濃烈的香味,古時用來浸酒,用鬱金香浸過的酒,呈金黃色,芳香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