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脫落
A. 為什麼我養的杜鵑花買回來就開始掉葉掉花
你的杜鵑花可能是由於在花商處就養壞了,因為現在的花商大多是只會賣而不會養,有些還會因環境因素出現問題,所以你購買回來後病態呈蔓延狀。
出現落葉的原因
一是溫度太高,最好保持在10-15℃,不可高於20℃。
二是濕度太低,需要保持在60%左右的濕度環境下方可生長正常。
三是澆水不當,長期漬澇與短暫乾旱都可造成落葉現象,即使是乾旱後再合理養護,也會在短期內落葉。應保持微濕潤,不等盆土干透就澆水。
四是施肥過量,花期中盡量不要施肥,否則不但易受傷害,還會縮短花期。
五是低溫吹襲,包括途中0℃左右的低溫或家中縫隙冷風吹襲等,特別是由室外低溫環境直接轉至室內時,溫差太大受到的影響。
B. 種的杜鵑花的樹皮自己脫落了怎麼回事
有可能是根腐病。
根腐病對杜鵑花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威脅,其發病率雖不高,但染病後死亡率很高。根腐病侵染杜鵑的根系及根頸部。發病初期營養根先出現壞死,地上部分生長不良,展葉比正常植株遲,葉片變小,無光澤、發黃,老葉早衰脫落。發枝數量少,新梢纖細短小,比健株明顯瘦小。主根和根頸受侵染均變為褐色腐爛,表皮常常剝離、脫落,地上部葉片凋萎下垂。發生嚴重則全株枯死。根上出現褐斑、軟腐等症狀後腐爛脫皮,木質部呈黑褐色,乾枯後有時出現較大型黑褐色粒狀物,即病原菌菌核。
病原為鐮孢黴菌(Fusarium moniliforme),屬半知菌類真菌。由於離地面較近,根莖部位往往潮濕,陽光不足,半知菌類鐮孢屬真菌活動頻繁,病植物殘體多、苗圃多年連續種植杜鵑發病重。
防治方法:
①徹底清除苗圃內的病殘體,減少侵染來源。
②生長季節及時拔除病株,連同周圍的土壤一起移走,之後進行消毒處理。改善栽培條件,控制病害的發生。選擇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栽植杜鵑。無土栽培時可選用樹皮(硬木樹皮、松樹皮)堆肥作基質,樹皮與砂子的混合基質比泥炭和砂子的混合基質發病明顯地降低。據分析,樹皮中含有抑霉物質。搭棚栽培降低土壤濕度,用硫酸鋁和硫磺粉調節土壤pH 值。重病地實行輪作。土壤和栽培基物的消毒:土壤和基物可以用太陽能進行消毒,也可以用熱蒸汽消毒;
③土壤也可以用農葯處理,常用農葯有敵克松、多菌靈等,灌施或拌土混施。在不影響觀賞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栽種抗病品種,尤其是老苗圃。
C. 杜鵑花為什麼會枯萎掉葉
一、杜鵑花枯萎掉葉原因
1、土壤酸鹼度
很多花兒都喜歡偏酸性的土壤,杜鵑花也是。如果讓杜鵑花生活在偏鹼性土壤里,並且沒有及時採取措施,則會造成杜鵑花葉片變黃乾枯,這也是杜鵑花掉葉子的原因。
2、土中缺鐵
如果養殖杜鵑花的土壤中缺少鐵元素會阻礙葉綠素的合成,導致葉片呈黃白色,並且剛長出的嫩葉更加明顯。
3、通風不好
杜鵑花掉葉子的原因還有就是,因為杜鵑花的根系非常纖細,如果盆土疏鬆透氣性不好或者長期澆水過多過勤,再加上通風情況不好,杜鵑花的根系會受到損傷,造成杜鵑花葉子發焉、落葉。
二、解決辦法
1、杜鵑花的培養土一定要用疏鬆透氣性好,腐熟質豐富的酸性土,PH值為5.5-6.5最佳。平時適當施些礬肥水,或水中加入少許硫酸亞鐵,這樣就可以避免杜鵑花乾枯落葉。
2、杜鵑花雖然喜歡陽光,但害怕烈日的直射,雖喜歡通風的環境,但是不能將杜鵑放在強風處。在夏季的時候要放在庇蔭處,適當的受散光照射即可,春秋季的時候千萬不要放置在風口處,應該在早晚將杜鵑花放置在有陽光和避風的地方養護。
3、很多種植的杜鵑花,一般在春節前後會結束花期,枝乾和葉子都會乾枯,這是正常現象,把它放回陽台,待明年自然會重新長葉開花的。
(3)杜鵑花脫落擴展閱讀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
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該物種全株供葯用:有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不調,風濕等疾病。
又因花冠鮮紅色,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
中國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花為省花,長沙、無錫、九江、鎮江、大理、嘉興、贛州等城市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
D. 我養的杜鵑花為什麼老掉花
一、環境條件 : 栽培杜鵑花最好具有室內和室處兩種環境。室內環境是在冬季使用。長江流域,室內只要有一定的光照和通風條件,一般不必加溫。北方冬季極為寒冷、乾燥,用中溫 (15 ℃左右 ) 溫室栽培為宜。室外場地,夏秋使用,以泥地為好,忌水泥地。場地要寬敞,通風和蔭涼,上面要搭建蔭棚,遮以蘆簾或借用天然林蔭的蔽護,透光率 30% 左右為宜,切忌夕曬。
二、盆土要求 : 杜鵑花性喜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 PH 值為 5.0 — 6.0 。如用粘土或鹼性土,百難活一。特別是夏鵑和洋鵑,非山土不可。山土還要加以改造,目前通常採用 3 種配製的培養土。 (1) 山土 7 份、乾苔草屑 1 份、干腐葉土 2 份,乾肥 1 份混合配製。 (2) 山皮土 ( 表土 )3 份、馬糞 3 份,落葉雜草 3 份、人糞尿 1 份分層堆制,經過 1 — 2 年後過篩備用。 (3) 山土 3 份、腐葉土 3 份、園土 4 份、砂土 2 份混合配製,並每盆加入 50 克麻醬渣、骨粉。
三、花盆選擇 : 栽培杜鵑花的花盆,可根據用途,一般選用泥盆和紫砂盆二種。泥盆通氣透水性好,有利於根系生長,生產單位栽培都用此盆。成型的杜鵑花,特別已造型的杜鵑花,為供室內外陳設,一般栽於美觀古雅的紫砂盆中,紫砂盆質地細膩,色采豐富、造型美觀,可增倍觀賞價值。紫砂盆通透性能不及泥盆,在種植時,應在四周盆壁墊以碎瓦片 ( 舊瓦片 ) 這樣利於排水。選盆的大小要視植株年齡,一般 4 — 6 年生植株用 5 寸盆; 7 — 10 年生植株用 6 寸盆; 11 — 15 年生殖株用 8 寸盆。
四、改善水質 : 澆杜鵑花最好使用雨水,其次用河水、池塘水。如用自來水,宜把水存放 1 — 2 天,讓氯氣揮發掉再使用。用時加 0.2% 硫酸亞鐵,生長季節每 7 — 10 天澆 1 次,經常使用,確保土壤呈酸性。
五、肥水管理 : 杜鵑性喜陰濕,不宜過干。開花期間尤需更多水分。冬季杜鵑花已進入休眠期,需水量不多,一般每隔 4 — 5 天澆水 1 次,宜在晴暖天中午前後進行。具體可視盆土乾燥情況適量澆水。 3 月間,杜鵑花發根萌芽,需水量隨之增加。夏鵑生長發育稍遲,澆水量應少於春鵑。一般每隔 2 天在上午適量澆水 1 次。 4 — 6 月杜鵑花陸續開花,枝葉也開始抽發,需水量較大,一般應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 1 次。 7 — 9 月上旬高溫乾燥季節,早晚各澆水 1 次,水量不宜過多,並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濕潤的環境。從 9 月中旬至 11 月,天氣逐漸轉涼,為杜鵑花生長適應期,為防抽出秋梢,增強越冬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一般隔日清晨澆水 1 次,保持濕潤即可。杜鵑花比較喜肥,一般採用腐熟的餅肥、魚粉、蠶豆或紫雲英等經腐爛後摻水澆灌,忌用人糞尿。出房後至花蕾吐花前,每隔 10 天施 1 次薄肥,濃度為 15% ,共施 2 — 3 次,促使老葉轉綠,萌發新根。花謝後,為了促使發枝長葉,就在 5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施肥 5 — 6 次。如連續下雨,可施乾肥。進房前,杜鵑花的生長即將停止前,應施肥 1 — 2 次。
六、室外遮蔭 : 在出房前到開化前宜多見陽光;開花期間,中午要進行短時間遮蔭,透光率 60% ;在 6 月到 7 月上旬的梅雨期間,正是杜鵑花抽葉發枝期,應盡可能多見陽光。但遇強烈陽光,上午 9 時至下午 4 時還應遮蔭,以防灼傷新葉。 7 月中旬到 9 月上旬,每天上午 8 時至下午 5 時要遮蔭,防止烈日照射。 9 月以後的秋季生長期可縮短遮蔭時間,一般可在上午 10 時至下午 4 時遮蔭, 10 月以後宜多見陽光。 後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七、整形修剪 : 杜鵑花生長較緩慢,一般任其自然生長,
E. 為什麼有時杜鵑花買回來就掉葉發干這樣還能活嗎
一、首先應先搞清楚杜鵑根系的情況
在溫室裡面長大的杜鵑,由於它的生長環境非常好,並且養護得體,這就導致一缺少了這些條件以後,出現掉葉子的現象了。其實相比來說,也就是說,這像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孩子,突然之間送到貧苦的地區生活,會讓他難以適應。
如果你的杜鵑花剛買回來就出現了掉葉的現象的話,這個時候就應該及時注意一下了,一旦發現這些現象,可以先參照一下小編所說的這幾種情況,找到應對方法,及時解決掉這個問題!
F. 杜鵑花掉葉子是怎麼回事
杜鵑掉葉子的原因其實是比較多的,但是題主的杜鵑是在夏季一直掉葉子,這可能還是因為天氣太炎熱了導致的,由此可見夏天養殖杜鵑一定要選好位置,要不然出現掉葉子就很不美觀了,建議及時搬到一個光照少還通風的地方,這樣才能慢慢的緩解掉葉子的現象哦。
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該物種全株供葯用:有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不調,風濕等疾病。又因花冠鮮紅色,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世界各公園中均有栽培。中國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花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
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對杜鵑花情有獨鍾。
白居易不但寫下了許多贊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寫下了「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終於移植成活,詩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
據記載,唐貞觀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鵑品種栽培,最有名的是鎮江鶴林寺所栽培的杜鵑花。
宋代對杜鵑花的栽培又有新的發展,詩人王十朋曾移植杜鵑花於庭院:「造物私我小園林,此花大勝金腰帶。」南宋《咸淳臨安志》:「杜鵑,錢塘門處菩提寺有此花,甚盛,蘇東坡有南漪堂杜鵑詩,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說明杜鵑花在杭州庭院已多見。
G. 杜鵑花葉子掉光了怎麼回事啊
引起杜鵑掉葉的原因較多。
一:澆水過濕引起的杜鵑花掉葉現象,平時澆水不易過濕,過濕的土壤容易積水產生根系腐爛出現黃葉掉落。最好保持土壤干後澆水,做到不幹不澆這樣有利根系的生長才不易出現掉葉現象。
二:土壤板硬不透水產生澆後的水無法滲透到土層中,導致大部分的根系無法吸收到水分和養分,產生葉片失水失養出現黃葉掉葉症狀。最好的辦法就是適當的鬆土有利土壤疏鬆透氣利排水,有利根系生長。
三:長期種植在室內的杜鵑盆栽因光線的不足出現的黃葉掉葉症狀,最好平時放在室內向陽通風處有利它的光合作用減少徒長黃葉掉葉現象,最好有空之時移出室外曬2個小時的早晚太陽增強光合作用。
四:有病蟲害也容易引起掉葉現象,可觀察葉片如果是蟲害引起的可使用殺蟲葯殺蟲,如果是細茵引起的可使用抗生素葯物治病。
五:養分不足也容易引起黃葉掉葉症狀,往邊上挖穴按量埋入復合肥及礦物質添加劑,量不易過多以防肥害。
H. 杜鵑花掉葉子很嚴重,是怎麼回事
水溫比較低,你應該把水放一兩天,接近室溫的時候再澆水,你直接澆自來水管里的水,刺激它的根系以後,很可能造成落葉。
I. 杜鵑花葉子都掉了,怎麼辦
北方的杜鵑花栽培相當困難,尤其是臨近新年時,因為新年即將來臨,全家人不得不購買鮮花。現在的杜鵑花在花期買完花盆後回來,開花後,杜鵑花就會開始出現大面積的落葉甚至黑葉的情況,這到底是什麼造成的呢。因為杜鵑花是南方的一種花,它也需要很高的濕度。
在冬天,我們家裡的室內溫度很高,有些家裡甚至還有直接放在地上的地暖器。完全乾了。你都不知道。如果你不給它澆水,它就不會有水。它的葉子會卷回裡面,大面積脫落。這是最常見的情況,如果你的葉子邊緣是乾的,盆土完全是乾的,這意味著它缺少水分。快點澆水。種杜鵑花是非常苛刻的水,無論是水或濕度,所以你應該經常檢查盆土,看看它是否是乾燥的盆土。如果你把它往下拉兩厘米,盆土裡就沒有水了。
快速徹底澆水,不要等到你試圖使花盆非常輕,然後才澆水,因為這將不可避免地損害根部,導致葉子下降。對於一棵好的杜鵑花來說,首先要給空氣增加水分,其次要避免強光。特別是在冬天給它一些散射光,這樣在光線逐漸增加後它就可以完全開花,並且盡可能給它創造一個更好的通風環境。
如果在開花時不施肥,施肥會導致新芽出現,新芽的生長會導致新芽脫落。等到杜鵑花完全結束後,把剩餘的花朵切下來給它施肥,只要按照這些要點來維護杜鵑花,四季就能保存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