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奶奶
㈠ 奶奶種了15盆米蘭,米蘭花的盆數占茉莉花盆、數的五分之三, 奶奶種了多少盆茉莉花
15/3/5=25盆。
㈡ 夏天茉莉花怎麼養
一、澆水
夏天溫度也比較高,我們不能夠在中午的時候澆水,最好是在上午七八點或者傍晚五六點的時候,這樣植物的根系才能夠變得強壯。
盛夏時期茉莉花對水分的要求比較高,因為溫度比較高,它的水分蒸發得比較快,我們還是要多次給它澆水,但是不能夠澆太多,因為積水的話茉莉花也會生長得不好的。
二、施肥
要定期的施肥了,因為茉莉花一直生長一直開花,肥料不能缺少,缺少以後要麼不生長,要麼不開花,很容易就出現僵苗的情況。給茉莉花施肥非常的簡單,盆土的表面直接撒上多元素的緩釋肥料,澆水的時候均衡的養分能夠補充到盆土裡邊去,讓它不會缺少其他的元素,定期澆點速效的肥料,我們可以選擇以磷鉀元素為主的,磷鉀元素含量多,它才會不斷的長,不斷的出來花苞開花。
三、光照
茉莉喜光,所謂曬不死的茉莉花,如果將茉莉放在陰處,時間久了,茉莉也會長勢不良不開花。
四、修剪
茉莉花生長上一段枝條就會從頂部長出花苞來開花,想讓它開花多,側芽多才能夠開花多,所以說要及時的修剪,開完花以後及時的修剪一下。
修剪的時候從上次修剪的地方保留一節或者是兩節葉片就行了,修剪完成以後,它會從頂部的兩個葉片上長出兩個側芽來,這個側芽長上兩三節葉片以後直接出來花苞開花,所以說開完花及時的修剪,修剪完成以後才能夠長出側芽,才能夠再次開花。
五、土壤
茉莉花是喜歡酸性的土壤,我們配土盡可能調上一點松針土,增加土壤的酸性,如果您沒有松針土的話,就要定期每隔一個月的時間去給它澆灌一次硫酸亞鐵兌水,1:1000的比例的溶液,這樣就能夠保證盆土中不缺少酸性物質,就不會出現缺鐵性的黃葉的情況。
㈢ 夢見已故的奶奶在掃雪還有茉莉花開花
—預示著近期會結交好運氣,也會有好消息傳來,令你也很高興,是吉兆
㈣ 通過熊奶奶和茉莉花這個故事,你想對熊奶奶說些什麼
熊奶奶你真逗比.你比能奶奶多四點
㈤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提起《茉莉花》,當今人們都認為它是江蘇民歌。知道它的前身稱[鮮花調]卻為數很少。知道它最早出現於鳳陽花鼓之中,並由此傳播全國,流傳國外,更是鳳毛麟角。
《茉莉花》最早版本,為清乾隆年間刊印的《綴白裘·花鼓》中的插曲。該劇演一對鳳陽夫妻打花鼓賣藝,被浪盪公子曹月娥邀至家中,唱了一首《花鼓曲》(又稱《鮮花調》)。該曲共12段,前兩段唱詞是:好一朵鮮花,(重)有朝的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開放,對著鮮花兒罵。(重)/好一朵茉莉花,(重)滿園的花開賽不過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罵。(重)後10段唱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演唱中,浪盪公子不時乘機調戲花鼓女。花鼓女躲之,其丈夫護之,形成熱鬧的三人歌舞表演。唱詞中的「茉莉花」,即為劇中的「花鼓女」;想「采一朵戴」者,為劇中的「浪盪公子」;「看花的」為花鼓女的丈夫。
早在乾隆年間,李聲振《百戲竹枝詞·打花鼓》就記錄了鳳陽花鼓藝人在北京街頭演唱[鮮花調]的情況:「打花鼓,鳳陽婦人多工者,又名《秧歌》,蓋農人賽會之戲。其曲有《好朵鮮花》套數,鼓形細腰,若古之搏拊然。」文中的[好朵鮮花]即《鮮花調》。
1973年,筆者在鳳陽縣燃燈公社采風時,71歲的劉陸氏演唱了《鮮花調》。該曲目有15段,前4段分別唱了「鮮花」、「茉莉花」、「玉簪花」、「牡丹花」,後11段亦為「張生戲鶯鶯」故事。唱詞的句式結構與《綴白裘·花鼓》相同,其曲調亦與崑曲[鮮花調]相似。據劉陸氏回憶,她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聽奶奶說,這首曲目流傳很久。筆者認為,李聲振在北京聽到的《好朵鮮花》,當為劉陸氏演唱的《鮮花調》。
《鮮花調》的流傳主要有兩個載體:一是流傳600年、走遍全國的民間鳳陽花鼓藝人,二是戲曲《打花鼓》中的[鮮花調]。到了清末,隨著地方戲、地方曲藝的興起,這首小曲成為全國眾多地方戲、地方曲藝、各地民歌中的重要曲目。如1932年版劉復、李家瑞《中國俗曲總目》中就收有遍布全國近10種不同名稱的《鮮花調》;中國戲曲、曲藝音樂集成中可找出諸多《鮮花調》;《霓裳續譜·花鼓獻瑞》是專為乾隆皇帝祝壽的曲目,便使用《鮮花調》來演唱;20世紀初,上海各唱片公司錄制多首《打花鼓》中的《鮮花調》;18世紀末,《鮮花調》流傳至英國,後傳遍世界,並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於歌劇《圖蘭多》中。
1942年,新四軍小戰士何仿在江蘇六合採風時,記錄了一位民間藝人演唱的《鮮花調》(擬為揚劇《打花鼓》中的《鮮花調》)。15年後(1957年),改編成民歌《茉莉花》,參加全國會演。在媒體的運作下,《茉莉花》被首次標名為「江蘇民歌」而傳遍全國。在唱詞上,刪除「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專唱「茉莉花」;在曲調上,在昆、徽、京劇[鮮花調]的基礎上,追求旋律婉轉細膩,節奏穩重並富於變化,把以敘事為特徵的《鮮花調》改編成以抒情、歌唱為特徵的《茉莉花》。但是[茉莉花]曲調結尾,仍保留上揚8度、漸慢、大拖腔的戲曲唱腔特點,與昆、徽、京劇《打花鼓》中的《鮮花調》完全相同。
如今,《茉莉花》已代替了傳唱數百年之久的《鮮花調》,普契尼《圖蘭多》中《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在全世界廣泛傳播,使該曲成為中國民歌最傑出的代表。但是我們不要忘記[鮮花調]數百年來為中國民間藝術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更不要忘記傳播它的載體——鳳陽花鼓。
㈥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茉莉花》最早版本,為清乾隆年間刊印的《綴白裘·花鼓》中的插曲。該劇演一對鳳陽夫妻打花鼓賣藝,被浪盪公子曹月娥邀至家中,唱了一首《花鼓曲》(又稱《鮮花調》)。該曲共12段,前兩段唱詞是:好一朵鮮花,有朝的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開放,對著鮮花兒罵。/好一朵茉莉花,滿園的花開賽不過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罵。後10段唱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演唱中,浪盪公子不時乘機調戲花鼓女。花鼓女躲之,其丈夫護之,形成熱鬧的三人歌舞表演。唱詞中的「茉莉花」,即為劇中的「花
鼓女」;想「采一朵戴」者,為劇中的「浪盪公子」;「看花的」為花鼓女的丈夫。
《鮮花調》的流傳主要有兩個載體:一是流傳六百年、走遍全國的民間鳳陽花鼓藝人,二是戲曲《打花鼓》中的《鮮花調》。到了清末,隨著地方戲、地方曲的興起,這首小曲成為全國眾多地方戲、地方曲藝、各地民歌中的重要曲目。18世紀末,《鮮花調》流傳至英國,後傳遍世界,並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於歌劇《圖蘭多》中。
1942年,新四軍小戰士何仿在江蘇六合採風時,記錄了一位民間藝人演唱的揚劇《打花鼓》中的《鮮花調》。1957年,改編成民歌《茉莉花》,參加全國會演。並被首次標名為「江蘇民歌」而傳遍全國。(《文藝報》2.11)
,《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
發展影響
㈦ 茉莉花是哪裡的民歌
中國民歌,起源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內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容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7)茉莉花奶奶擴展閱讀:
《茉莉花》是最早傳到國外的一首中國民歌,大約在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間,首任英國駐華大使的秘書、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1769-1848)返國後,於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國旅行》,書中特別提到《茉莉花》。
由於《中國旅行》的巨大影響,1864年至1937年間歐美出版的多種歌曲選本和音樂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圖蘭多特》中的男聲齊唱,它濃郁的中國民間風格,曾使全世界億萬聽眾迷戀不已。
㈧ 茉莉花適合哪種環境下生長,為什麼
茉莉花是木犀科素馨屬常綠灌木。茉莉花屬於陽性花卉,喜歡陽光充足的光照環境,也耐半陰,在光線較差的地方會生長不良,影響開花。大多數品種的茉莉花不耐凍,冬季天氣變涼以後需要及時的入室保暖,茉莉花是常綠植物,品種有很多,大多數品種花期在6~10月份,落葉性的茉莉花,花期一般在11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
澆水,春、秋兩季每隔兩三天就可澆水一次,視盆土的狀況來決定是否澆水,盆土保持見干見濕。花期前半個月,就要減少澆水次數,以免枝葉徒長。控制澆水可促進花芽萌生。夏季溫度高,水分蒸發快,只要聞到茉莉花香,便會記起小時候去老奶奶家玩,早上醒來時陽光透過老木頭房子撒下點點斑駁,揉著眼迷迷糊糊跨過木門坐在高高的門檻上。
向里看是透過木頭間縫隙射進老房子的光線中漂浮的灰塵,要給茉莉花選擇透氣性好的盆土,可以購買配好的專業盆土,土質微酸,更利於它的生長。茉莉花喜肥,一周就給它施一點薄肥,葉片會油綠發亮的。水要及時澆,不讓它旱到,當然也不能積水。茉莉開完花後及時修剪。
㈨ 李奶奶種植了15盆米蘭花,米蘭花的盆數相當於茉莉花的5分之3李奶奶種植了多少盆茉莉花
15÷5分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