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茉莉花獎
A. 李婷的個人榮譽
2002年,4月 被評為2001年度十佳少先隊員
2002年,9月 在希望之星 青少年器樂大賽中榮獲優秀獎
2002年,10月 獲徐州市青少年器樂大賽三等獎
2003年,9月 獲沛縣第二屆綜藝大賽二胡少年組一等獎
2005年 2月 獲第五屆全國電視希望之星大賽少年器樂組 徐州賽區 十佳獎
2005年,4月 獲第五屆全國電視希望之星大賽 少年器樂組全國總決賽 十佳獎
2006 年,9月 獲 江蘇省二胡之鄉 民族音樂節二胡比賽南藝附中選拔賽 三等獎
2006年,隨校赴央視參加CCTV畢業歌南京藝術學院專場的節目錄制
2007年,8月 獲 首屆 溫州商貿廣場杯 青少年才藝大賽器樂演奏第二名
2007年,12月 獲南京藝術學院附中2007/2008學年度 孝敬親長標兵
2008年,隨江蘇省二胡演奏團參加北京奧運會閉幕式演出
2008年,11月 被聘為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外聯部幹事
2008 年,12月 被聘為南京藝術學院外聯部幹事
2008年, 12月 獲南京藝術學院學生會規章制度大賽二等獎
2008年, 1月 為校元旦晚會拉取贊助並參與演出
2008年,9月 被聘為南京藝術學院大學生志願者禮儀協會會員
2009年,一月 參加江蘇省春節團拜會的演出
2009年,3月 被評為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學生會 年度先進個人
2009年,隨校參加江蘇省教育電視台青春之歌的節目錄制
2009年,8月-9月 參加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開幕式演出以及志願者服務和禮儀
2010年任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暨南京市青年民族樂團首席
2010年,7月 獲江蘇省茉莉花獎全省民族器樂比賽二胡組銅獎
2011年,5 月 大合奏<行雲>(任首席)獲江蘇省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特等獲
2011年, 5月 小合奏<卯雪>獲江蘇省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一等獎
2011年以來分別與美國印第安納州瓦爾普萊索市管弦樂團,管樂團合作演出並擔任獨奏演員在中國各大城市進行巡迴演出數十餘場
2011年,獲 首屆中日韓國際二胡大賽專業B組金獎
2011年 7月 獲第七屆情耀中華全國藝術教育成果展演活動江蘇賽區成年二胡組金獎
2011年 7月 獲第七屆情耀中華全國藝術教育成果展演活動江蘇賽區成年民樂和合奏組金獎
2011年,9月 參加中國-亞歐博覽會開幕式的演出
2012年 4月 獲文華藝術院校獎 第四屆全國青少年民族樂器演奏比賽小型民族樂器組合 鼓勵獎
2012年,獲第三屆 中科杯 音樂表壓與創作比賽 一等獎
2012年,7月 進入南京市民族樂團秀色國樂組合,先後參加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江蘇代表團的演出,秀色國樂專場音樂會,世界名城會開幕式等等演出.
2012年保送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二胡專業研究生
2012年 9月 被聘為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會文娛部幹事
2012年,參與策劃排練統籌於漢教授二胡系列音樂會
2012年,參加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慶演出,並為該節目排練
2013年 參加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歌手大賽獲三等獎
2013年參加南京藝術學院第五屆研究生黃瓜園藝術節開幕式暨
<韓熙載夜宴圖>首演的演出.並在<韓熙載夜宴圖>中飾演女一號紅珠
2013年 被評為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會先進個人
2012年 10月 任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民樂團首席至今,先後參與了江南絲竹專場音樂會,南藝研究生部民樂團匯報演出等活動
2013年8 月 獲 2013浙江省首屆全國二胡邀請賽專業A組金獎
2013年9月 獲第四屆金蘆笙全國民族器樂大賽拉弦組金獎
B. 小茉莉花青少年賽報名表
由江蘇省音樂家協會、丹陽市委宣傳部、丹陽市文學藝術聯合會、丹陽市教育局共同主辦,江蘇省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承辦的第四屆【...
由江蘇省音樂家協會、丹陽市委宣傳部、丹陽市文學藝術聯合會、丹陽市教育局共同主辦,江蘇省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承辦的第四屆【小茉莉花獎】「江蘇省青少年音樂大賽竹笛比賽」;第二屆「江蘇省青少年竹笛大賽」將於2015年8月23日- 26日,在江蘇省丹陽市舉行。
比賽分初賽、復賽和決賽三個環節。初賽由各地音樂家協會,江蘇省竹笛學會理事,江蘇省竹笛學會竹笛特色教育聯盟組織選拔報送,於報名截止日期前將參賽選手的報名材料寄達指定函報點。復賽、決賽於丹陽舉行。
具體報名辦法、報名所需材料、比賽曲目等請詳見比賽章程﹑細則。比賽章程、細則以及報名表格可從江蘇省音樂家協會網站和江蘇省竹笛學會微信公眾平台上查閱下載。
C. 江蘇省的省花和省樹各是什麼
江蘇省的省花是茉莉花,省樹是銀杏。
2007年1月16日江蘇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了《省政府關於提請審議省樹、省花的議案》,決定確定銀杏樹為「省樹」、茉莉花為「省花」。
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省樹、省花的宣傳,增強人們的綠化意識、生態意識,增強凝聚力和自豪感,激發全省人民熱愛江蘇、熱愛家鄉的熱情,鼓勵人們投身建設美好家園、共築和諧社會,推動「兩個率先」進程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江蘇省茉莉花獎擴展閱讀:
江蘇,簡稱「蘇」,別稱為魚米之鄉、教育強省、文化大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是南京,電話區號是025、0510-0527,郵政區碼是210000-226000,車牌代碼蘇A—蘇N、蘇U。江蘇省的方言是江淮官話、吳語、中原官話。
江蘇地處中國大陸東部沿海地區中部,長江、淮河下游,東瀕黃海,北接山東,西連安徽,東南與上海、浙江接壤,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跨東經116°18′~121°57′,北緯30°45′~35°20′。陸域面積10.72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共26個海島。
江蘇屬於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氣候分明,以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一線為界,以北屬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以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D. 閻愛華的學生獲獎
1988年學生陳書佳獲中國首屆山城杯器樂大賽少年組二等獎
1989年學生祁瑤獲北京A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專業組二等獎
1989年學生朱蕾獲北京A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少年組一等獎
1990年學生劉姍姍獲蘇南地區少兒民樂比賽特等獎
1990年學生李倩獲蘇南地區少兒民樂比賽二等獎
1990年學生薑佳獲第二屆蘇南少二民樂比賽一等獎
1991年學生方玉獲蘇南地區器樂獨奏二等獎
1991年學生王翼藝獲第六屆華東少兒民樂錄象比賽二等獎
1991年學生周晴獲蘇南地區器樂獨奏一等獎
1992年學生凌潔獲蘇南地區器樂獨奏二等獎
1994年學生任潔獲江蘇省首屆十佳藝新大賽一等獎
1994年學生李瑋獲中國傳統箏曲比賽專業組二等獎
1994年學生任潔獲蘇南地區器樂獨奏一等獎
1994年學生祝遠獲江蘇省首屆十佳藝新大賽一等獎
1995年學生任潔獲全國古箏演奏比賽專業組優秀獎
1995年學生凌潔獲全國古箏演奏比賽專業組優秀獎
1996年學生任潔獲全國少年古箏比賽專業組一等獎
1996年學生祝遠獲全國少年古箏比賽少年組一等獎
1996年學生凌潔獲全國少年古箏比賽專業組二等獎
1996年學生趙璇昆獲全國少年古箏比賽少年組二等獎
1996年學生魏瑋獲全獲國少年古箏比賽兒童組二等獎
1996年學生王超穎獲全國少年古箏比賽兒童組二等獎
1996年學生張倩獲全國少年古箏比賽少年組二等獎
1996年學生翁慧獲全國少年古箏比賽兒童組三等獎
1996年學生史健獲全國少年古箏比賽少年組三等獎
1996年學生朱圓圓獲全國古箏獨奏邀請賽兒童組一等獎
1997年學生王慧敏獲全國古箏獨奏邀請賽少年組二等獎
1997年學生鍾莉獲全國古箏獨奏邀請賽少年組二等獎
1997年學生黃薇獲全國古箏獨奏邀請賽專業組三等獎
1997年學生錢進東獲全國古箏獨奏邀請賽專業組三等獎
1997年學生戴曉青獲全國古箏獨奏邀請賽優秀獎
1998年學生張羽獲華東地區器樂獨奏比賽一等獎
1998年學生蔡穎獲全國古箏獨奏邀請賽兒童組二等獎
1998年學生任潔獲江蘇省第二屆文化藝術「茉莉花獎」省教委選拔比賽一等獎
1998年學生蔡穎獲蘇南地區器樂獨奏一等獎
1998年學生徐君獲華東地區器樂獨奏比賽一等獎
1998年學生郁茜茜獲全國古箏獨奏邀請賽少年組一等獎
1999年學生沈越獲全國古箏邀請賽三等獎
1999年學生詹倩獲全國古箏邀請賽三等獎
1999年學生任潔獲江蘇省音樂舞蹈節一等獎
2000年學生王潞君獲全國首屆少兒音樂舞蹈電視大賽一等獎
2000年學生祝遠獲江蘇省南京地區古箏比賽一等獎
2000年學生詹倩獲江蘇省南京地區古箏獨奏比賽二等獎
2000年學生蔡穎獲江蘇省南京地區古箏比賽三等獎
2000年學生蘇垚獲華東地區器樂獨奏比賽三等獎
2000年學生沈越獲江蘇省南京地區古箏獨奏比賽三等獎
2001年學生李慶豐獲安徽省第六屆藝術節器樂比賽一等獎
2001年學生任潔獲第四屆江蘇省民族器樂比賽二等獎
2001年學生任潔獲第一屆「龍音杯」中國民族器樂國際比賽青年專業組優秀獎
2002年學生任潔獲文化部、中國首屆民樂大賽青年專業組銀獎
2002年學生張小曼獲省首屆民樂大賽兒童組一等獎
2002年學生陳穎獲全國推新人大賽江蘇賽區成人組十佳新星獎
2002年學生李劍颯獲安徽省首屆民樂大賽成人組二等獎
2002年學生王佳獲安徽省首屆民樂大賽青少年組一等獎
2003年學生曹麗娜獲全國新星選拔秀器樂大賽專業組一等獎
2003年學生劉露獲全國首屆少兒藝術風采展示大賽二等獎
2003年學生任潔獲全國器樂選拔賽專業組一等獎
2003年學生任潔獲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鍾獎伴奏獎
2003年學生宋佳獲中國第一屆中小學生藝術表演展二等獎
2004年學生程皓偉獲安徽省少兒藝術大賽一等獎
2004年學生王菲獲中國國際卡通藝術金蛙獎青少兒歌舞才藝展示大賽金蛙獎
2004年學生方夢雪獲中國國際卡通藝術金蛙獎青少兒歌舞才藝展示大賽民樂古箏類金獎
2004年學生尹詩晴獲安徽省首屆長鳴杯古箏大賽一等獎
2004年學生凌旭丹獲安徽省首屆長鳴杯古箏大賽二等獎
2005年學生戴曉青獲首屆江蘇演藝.歌手.模特.器樂.書畫大賽南京賽區青年組特等獎
2005年學生任潔獲江蘇省首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專業組金獎
2005年學生任潔獲中國音樂金鍾獎青年專業組金獎
2005年學生任潔獲文化部、中國文化藝術政府文華藝術院校獎古箏青年組金獎
2006年學生戴曉青獲首屆江蘇演藝.歌手.模特.器樂.書畫大賽南京賽區古箏類青年組金獎
2006年學生祝遠獲江蘇省大學生藝術展演特等獎
2006年學生陳思思獲湖南省第二屆金旋律音樂節古箏比賽成人組一等獎
E. 有誰知道蘇州中學生藝術節的獲獎名單
蘇州市第二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獲獎名單
三、藝術表演
(一)聲樂類
一等獎
小學甲組:《鈴兒響叮當》 崑山市實驗小學校
《水鄉外婆橋》 崑山市第一中心小學
《亮亮高》 張家港市壙橋小學
《茉莉花》 蘇州市平直實驗小學
《轉圈圈》 蘇州市吳中區蘇苑實驗小學
《摘菜調》 蘇州市吳中區東湖小學
《山裡擺渡人》 太倉市陸渡小學
《月亮月光光》 蘇州市吳中區東山實驗小學
《太陽出來了》 張家港市城北小學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蘇州市三元實驗學校
《我的媽媽叫中國》 蘇州市滄浪實驗小學
《拋梁歌》 吳江市廬墟實驗小學
小學乙組:《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崑山市青少年宮
中學甲組:《閑聊波爾卡》 蘇州市第六中學校
《青春舞曲》《黃水謠》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
《百靈鳥,你這美妙的歌手》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清晨我們踏上小道》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 蘇州市相城實驗中學
二等獎
小學甲組:《七子之歌》 蘇州市平江區崇道小學
《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 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
《我們共同的世界》 蘇州市彩香實驗小學
《送你一片綠草地》 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學
《藍色多瑙河》 張家港市梁豐小學
中學甲組:《在東山頂上》 蘇州市胥江實驗中學校
《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丟手絹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我的媽媽叫中華》 蘇州市吳中區迎春中學
《我和我的祖國》 常熟市第一中學
《香格里拉並不遙遠》 常熟市第一中學
《New York,New York》 蘇州工業園區第三中學
《我要飛得更高》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三等獎
小學甲組:《感恩的心》 蘇州市相城黃橋實驗小學
《Do Re Mi》 蘇州市平江實驗小學
《太陽出來了》 蘇州市金閶外國語實驗學校
中學甲組:《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 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在東山頂上》、《星星索》 蘇州市胥江實驗中學校
《我和你》 蘇州高新區文昌實驗學校
《邀約明天》、《唱得響亮》 蘇州市彩香中學校
《一生有你》 蘇州市第二十六中學校
《姑蘇好風光》 蘇州市第三十三中學校
《在燦爛的陽光下》 蘇州市第四中學校
《愛我中華》 蘇州市第五中學校
《我的祖國》 蘇州市吳中區木瀆實驗中學
《童年的小搖車》 江蘇省蘇州中學園區校
(二)舞蹈類
一等獎
小學甲組:《墨韻》 蘇州市吳中胥口中心小學
《長成一雙飛翔的翅膀》 常熟市實驗小學
《跳跳棋》 崑山市新鎮小學
《舞韻茶情》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中心小學
《三字經》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
小學乙組:《碧波小銀魚》 蘇州市滄浪區少年宮
《摸螺絲》 常熟市文化館青少年活動中心
中學甲組:《春天話語》 蘇州市第二十六中學校
《時刻准備著》 蘇州市第二十六中學校
《牧區少年》 蘇州市第十六中學校
《六月茉莉》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秀色》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漏窗藝想》 吳江市松陵第一中學
《夢回梨園》 蘇州市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中學乙組:《中國媽媽》 張家港市舞蹈學校
二等獎
小學甲組:《唐裝娃》 蘇州市東中市實驗小學
《茉莉精靈》 蘇州市實驗小學
《碧波飛舞》 蘇州市吳中區碧波實驗小學
《快鹿》 崑山市玉峰實驗學校
《時刻准備著》 吳江市實驗小學
《荷香滿園》 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
小學乙組:《挺著肚子的小淘氣》 太倉市青少年活動中心
《芭蕾進行時》 崑山市青少年宮
《滴碌碌,嚓—》 蘇州市金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中學甲組:《快樂校園》 蘇州市第二十六中校
《天鵝》 蘇州市高新區第一中學
《飛得更高》 蘇州市草橋實驗中學
《俏皮女》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中學乙組:《老伴》 常熟市藝術學校
幼 兒 組:《花兒朵朵俏爭春》 吳江市鱸鄉幼兒園
三等獎
小學甲組:《荷塘月色》 蘇州市相城區黃橋實驗小學
《海鷗》 蘇州市平江新城實驗小學
《團團圓圓》 太倉市浮橋小學
《歡樂草原》 蘇州市胥江實驗中學校
《舞鼓少年》 蘇州市高新區白馬澗小學
《魚腥蝦蟹戲太湖》 蘇州市吳中區橫涇中心小學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常熟市報慈小學
《戲童》 吳江市長安花苑小學
《姥姥的布老虎》 吳江市盛澤實驗小學
《天路》 蘇州市彩香實驗小學
《千紅》 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小學乙組:《我的偶像》 太倉市青少年活動中心
《花兒與少年》 常熟市少年之家
《奔向未來》 崑山市青少年宮
中學甲組:《邵多麗》 太倉市職業教育中心
《花裙子,飄起來》 蘇州外國語學校
《孤單芭蕾》 江蘇省蘇州市第十中學校
《我和月亮說句話》 蘇州市第四中學校
《歡樂Jazz》 江蘇省蘇州中學園區校
《桃夭》 江蘇省蘇州中學園區校
《激情拉丁》 蘇州市第五中學校
《箐箐校園》 蘇州市第五中學校
《春舞江南》 張家港市高級中學
《美麗的大腳》 張家港市暨陽湖學校
《如火的青春》 張家港市第五中學
《春蠶》 吳江市震澤中學
《花季》 蘇州市第六中學校
《夢開始的地方》 蘇州市第六中學桃
《七里山塘》 蘇州市第二十中學校
《夕陽紅》 蘇州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幼 兒 組:《七月火把》 蘇州市高新區新升幼兒園
(三)器樂類
一等獎
小學甲組:《陽光下成長》 蘇州市滄浪區實驗小學
《雙推磨》 太倉市城廂第一小學
《好日子》 蘇州工業園區婁葑第一中心小學
小學乙組:《名曲聯奏》 蘇州市平江區少年宮
《十面埋伏》 蘇州市滄浪少年宮蒲公英藝術團
《節節高》 太倉市青少年活動中心
《阿西里西》 張家港市少年宮
《茉莉花》 吳江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動中心民樂隊
中學甲組:《瑤族舞曲》 蘇州市盲聾學校
《北京喜訊到邊寨》 蘇州立達學校
《龍騰中國》 蘇州市第二十六中學校
《紫竹調》 蘇州市第六中學校
二等獎
小學甲組:《愛我中華》 蘇州市高新區獅山實驗小學
《金蛇狂舞》 蘇州市實驗小學東校區
《歌唱祖國》 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
《紅星照我去戰斗》 蘇州市吳中區木瀆實驗小學
《悠遠文明 鏗鏘傳情—孫子兵法》蘇州市盤溪小學
小學乙組:《夜深沉》 張家港市少年宮
中學甲組:《茉莉花》 蘇州市吳中區蘇苑高級中學
《戰台風》 蘇州市第四中學校
《Op肖邦練習曲》 蘇州市第四中學校
《蘇州好風光》 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
《幻想曲》 蘇州市第六中學校
《葡萄熟了》 江蘇省蘇州中學園區校
《海濱詩音》 蘇州市第二十中學校
《查爾達斯》 蘇州市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教父》 蘇州市彩香中學校
《北京有個金太陽》 蘇州市第二十六中校
《春江花月夜》 蘇州市景范中學校
《春到湘江》 蘇州市高新區第一中學
《悲愴》 蘇州市第十六中學校
《打起鑼鼓慶豐收》 蘇州市相城區春申中學
三等獎
小學甲組:《管樂》 蘇州市相城區望亭小學
中學甲組:《肖邦夜曲》 蘇州市第四中學校
《彝族舞曲》 江蘇省蘇州中學園區校
《青藏高原》 蘇州市第五中學校
《新疆之春》 江蘇省蘇州中學園區校
《菊花台》 蘇州市胥江實驗中學校
《漁舟唱晚》 蘇州市彩香中學校
《回憶組曲》 蘇州市景范中學校
《同一首歌》 蘇州市相城區蠡口中學
《打虎上山》 蘇州市第一中學校
《花兒為什麼這么紅》 蘇州市第一中學校
(四)校園劇類
一等獎
小學甲組:校園劇《百元風波》 蘇州市南環小學
校園劇《諾諾就在我身邊》 蘇州市楊枝小學
校園劇《九色鹿》 常熟市實驗小學
校園劇《時間快進》 崑山柏廬實驗學校
中學甲組:小品《苦澀的溫暖》 蘇州市第六中學校
幼 兒 組:童話劇《小青蟲的夢》 蘇州工業園區新洲幼兒園
二等獎
小學甲組:校園劇《另請高明》 蘇州市敬文實驗小學
校園劇《同在藍天下》 太倉市實驗小學
中學甲組:校園劇《同桌的你》 蘇州市第五中學校
幼 兒 組:童話劇《書本里的螞蟻》 蘇州市吳中區城區幼兒園
三等獎
小學甲組:校園劇《I need your help》 蘇州市實驗小學校
校園劇《小熊做書架》 崑山市陸家中心小學
校園劇《雲雀的心願》 張家港市白鹿小學
中學甲組:校園劇《大愛無疆》 蘇州市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校園劇《感恩》 蘇州市胥江實驗中學校
(五)戲劇曲藝類
一等獎
小學甲組:戲劇《扈家莊》 崑山市石牌中心小學
戲劇《乾元山》 崑山市石牌中心小學
京劇《智斗》 常熟市實驗小學
二等獎
小學甲組:評彈《青蛙看海》 蘇州高新區楓橋實驗小學
昆歌《詠梅》 蘇州市盤新小學
中學甲組:京劇《智斗》 蘇州市第五中學校
評彈《蘇州好風光》 蘇州市草橋實驗中學
三等獎
小學甲組:蘇劇《友好大自然》 蘇州市金門小學
中學甲組:評彈《蘇州好風光》 蘇州市第五中學校
四、藝術作品
(一)繪畫
一等獎
小 學 組:銀筆兒童畫《螞蟻運動會》 顧 遠 張家港市東萊小學
兒童畫《美麗的城市》 葉雅琦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中心小學
兒童畫《未來果園》 顧言歡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中心小學
兒童畫《歡歡喜喜過大年》 朱彤倩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中心小學
繪 畫《晨曦》 潘秀婧 蘇州市滄浪區少年宮
繪 畫《童年樂事》 胡如意 蘇州市湄長小學
中國畫《山水》 郭梓瀚 崑山市實驗小學
卡通畫《我畫祖國新現象》 熊 妍 崑山張浦中心小學校
國 畫《山塘印象》 吉盼盼 蘇州市滄浪區平直實驗小學
水印木刻《姑蘇風情》 戴潤茗、潘旻玥 蘇州市滄浪區實驗小學
國 畫《舞龍》 劉 原 蘇州市滄浪區少年宮
刻 畫《漁舟》 程貝貝 蘇州市相城區黃橋實驗小學
繪 畫《社區的早晨》 査天明 常熟市實驗小學
版 畫《與古老昆劇的美麗邂逅》 蔡雨彤 蘇州外國語學校
版 畫《我愛皮影戲》 李禕一 蘇州外國語學校
中 學 組:裝飾畫《窗檯上的向日葵》 王藝璇 蘇州工業園區第三中學
卡 通《眸》 劉凌儀 蘇州市二十六中學校
動 漫《思》 印 婷 蘇州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動 漫《校園之春》 葛文婕 蘇州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版 畫《故鄉情》 邵芳芳 蘇州市第五中學校
二等獎
小 學 組:中國畫《荷塘》 帥小凡 張家港市少年宮
水墨重彩《抗震救災》 吳碩人 張家港市雲盤小學
版 畫《人物》 雷涵婷 張家港市少年宮
水印木刻《水鄉》 王可兒、顧玉雯、徐李晟 蘇州市滄浪區少年宮
卡通畫《快樂生活》 葛佳怡 崑山市高科園小學
卡通畫《高樓大廈》 章晶齡 崑山市開發區包橋小學
卡通畫《歡慶娃娃》 顧益欣 崑山市高科園小學
卡通畫《夢中王國》 吳 蝶 崑山市青少年宮
國 畫《山花爛漫》 劉宇辰 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
兒童畫《希望》 李威爾 蘇州市彩香實驗小學
兒童畫《愛家園》 李琨瑩 蘇州市實驗小學東校區
繪 畫《單車游九州》 庄明超 常熟市義庄小學
繪 畫《美麗富饒的家鄉》 張懿斌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學
兒童畫《我們是祖國的驕傲》 潘子怡 常熟市星城小學
版 畫《花》 秦佳葳 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
版 畫《忠王府一角》 葉 帆 蘇州外國語學校
版 畫《中華奇跡兵馬俑》 朱雪健 蘇州外國語學校
兒童畫《精彩瞬間》 龔顧倩 太倉市城廂鎮第一小學
中 學 組:中國畫《煙雨西塘》 陳丹平 蘇州市旅遊與財經等職業技術學校
彩墨畫《春•綠》 錢雪驊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國 畫《風清無人蝶自戀 》 周玉婷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國 畫《小品》 張 帆 吳江市黎里中學
裝飾畫《莊稼地頭》 吳冰琰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裝飾畫《陽光下》 張禕佳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水 粉《藍色的夜空》 黃莉莎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裝飾畫《童趣.成長故事》 朱 婷 蘇州工業園區第三中學
動 漫《花季》 周向潁 蘇州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版 畫《家鄉風景》 朱劍瑋 蘇州市第三十中學校
版 畫《蘇州園林》 梁 猛 蘇州市第二十六中學
版 畫《中國花之首--牡丹》 趙娜娜 蘇州市第二十六中學
版 畫《欣欣向榮》 范子賢 蘇州市第五中學校
動 漫《人與自然》 劉 童 太倉市陸渡中學
三等獎
小 學 組:中國畫《花開似錦》 盛露萱 崑山市國際學校
水彩畫《靜物》 楊成安 張家港市東萊小學
兒童畫《學下棋》 吳毓飛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中心幼兒園
兒童畫《民間游戲》 林琪蓉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中心幼兒園
兒童畫《彩色大染缸》 倪亭玉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中心幼兒園
繪 畫《滿園春色》 朱張晟 蘇州市滄浪實驗小學
繪 畫《水鄉勝境》 臧以超 蘇州市湄長小學
卡通畫《長發妹》 范思嘉、李悅嘉 崑山市機關幼兒園
中國畫《葡萄圖》 顧酞正 崑山市開發區包橋小學
中國畫《虎丘小景》 朱仁濤 崑山市澱山湖小學
卡通畫《牛氣沖天的中國》 徐心蕾 崑山張浦中心小學校
卡通畫《幸福生活》 韓佳昀 崑山市高科園小學
卡通畫《美食》 龔珏萱 崑山玉山業余藝術學校
卡通畫《穿越時空》 葉咨琛 崑山市青少年宮
兒童畫《小小運動員》 唐嘉恆 蘇州市滄浪區少年宮
國畫《園區印象》 施恩怡 蘇州工業園區婁葑第五中心小學
繪 畫《新姑蘇繁華圖》 楊 合 蘇州工業園區新城花園小學
兒童畫《我為祖國歌唱》 賴新秀 蘇州市相城區黃橋實驗小學
兒童畫《放眼祖國巨變》 呂 藍 蘇州市相城區望亭中心小學
版 畫《荷》 朱宏德 蘇州相城區北橋中心小學
手繪長卷《樂活蘇州》 王玫、王瑰、李晨、孫作贊 蘇州市虎丘實驗小學
兒童畫《中國航空新篇章》 何蘇皖 蘇州市虎丘第一中心小學
兒童畫《樂》 謝雨霏 蘇州市金閶區外國語實驗學校
裝飾畫《我為祖國驕傲》 潘沃萍 蘇州市虎丘第二中心小學
刮 畫《祖國60歲啦》 唐睿平 常熟市星城小學
繪 畫《哺育》 柴之揚 常熟市實驗小學
動 漫《我和秋天有個約會》 王心怡 常熟市虞園小學
砂紙油畫棒《祝壽》 袁可言 常熟市實驗小學
兒童畫《期待「神八」》 宣麗人 常熟市吳市中心小學
兒童畫《土特產豐收了》 張溶榕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學
沙 畫《祝壽》 陸棄成 常熟市實驗小學
兒童畫《太陽能車》 繆一天 常熟市石梅小學
兒童畫《花窗》 張成辰 常熟市報慈小學
兒童畫《旅居常熟人大會》 朱雨丹 常熟市琴湖小學
兒童畫《街道》 陳蘇奇 常熟市練塘中心小學
版 畫《荷韻》 張逸岑 蘇州婁葑第二中心小學
兒童畫《多姿多彩的學校生活》 葛亞千 太倉市城廂鎮第四小學
國畫《穿暖花開》 路成曄 蘇州市滄浪區少年宮
中 學 組:國 畫《江南春色》 趙 卉 蘇州市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國 畫《蓮朵艷色如牡丹》 張潔來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國 畫《靜聽寒聲分外清》 陸 微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國 畫《風高浪急》 黃莉莎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國 畫《初秋》 鄧 楊 張家港市常青藤實驗中學
繪 畫《水鄉韻》 李 明 蘇州市一中學校分校
剪 紙 《剪紙》 仲雲裳 蘇州市第六中學校
紙版畫《彩.幻》 徐芳芳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裝飾畫《美麗家園》 黃菊華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紙版畫《瓶花》 曹志紅、蔣亦心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
卡 通《夢翔》 曹 菁 蘇州市第二十六中學校
卡 通《柯南》 傅春嬌 蘇州市第二十六中學校
油 畫《水鄉》 金 諾 崑山市錦溪中學
丙 烯《偉大的中國》 孫小川 崑山市新鎮中學
動 漫 《動漫》 吳軒昂 蘇州市第六中學校
動 漫《我運動我快樂》 黃蘇怡 蘇州市胥江實驗中學校
動 漫《百變小櫻魔術卡 蘇煒鋮 常熟市昆承中學
動 漫《動感圖書館》 李蓓蓓 蘇州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動 漫《清馨荷花》 陶 晶 蘇州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繪 畫《沉魚落雁》 韓媛媛 蘇州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繪 畫《唐卡》 曹 雯 蘇州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版 畫《自畫像》 王 娜 蘇州市第三十中學校
版 畫《祥和的小巷》 陳立鐸 蘇州市第二十六中學校
版 畫《國象課》 孫源媛 蘇州市第十六中學校
F. 凱麗金的薩克斯曲《茉莉花》是由中國歌曲《茉莉花》改編的嗎
我不是什麼專業人士,只能算是Kenny G的一個小小的fans吧。 你可以在Kenny G的1992年《Breathless》專輯(磁帶、CD都有專,但在米國國內屬發行的原版上是沒有這首曲子的)的插頁中找到這首曲子相關曲目信息。 JASMINE FLOWER (Chinese Traditional) Public Domain Proced by Kenny G Recorded and Mixed by Steve Sheppard at Studio G Kenny G:All instruments 還是貼兩張圖吧,早上剛拍的,傻瓜相機,效果很差,湊合看吧:如果認為這根本不能說明任何問題,那就沒辦法了。
G. 李潔的5榮譽記錄
1990年在第二屆江蘇省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上獲表演獎。
1991年參加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獲江蘇賽區最佳表演獎。
1995年以新創劇目《西施歸越》參加首屆中國京劇節獲「程長庚銅獎」。
1996年被推薦為第二屆中國京劇之星;同年獲上海「白玉蘭戲劇主角獎」;江蘇省首屆文化藝術「茉莉花獎」;被中央電視台邀請做「李潔人物專訪」節目;同年11月應北京戰友京劇團邀請赴日本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演出。
1998年出版「李潔梅派唱腔選」VCD、磁帶;被推選為中國共青團十四大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
李潔1999年4月在江蘇「劇影月報」發表文章「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同年5月由文化部選拔,中國京劇院邀請赴歐洲幾國參加國際文化交流演出;年底應中國京劇院邀請,拍攝京劇電視藝術片《沈園夢》。
2000年在第六屆中國藝術節上舉辦了「李潔摺子戲專場」;同年4月在《彩霞集》里發表論文「感受梅派」。
2001年參加文化部舉辦的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獲金獎;同年獲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入選江蘇省「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 第二層次培養對象;10月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做「戲曲人生」專訪;出版京劇VCD《廉錦楓》。
2002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同年5月應中國京劇院,天津文化發展基金會邀請為杜近芳老師配像《白蛇傳》;同年參加「中國京劇音配像勝利完成專題晚會」。2003年參加「慶祝中國戲劇梅花獎創辦20周年」《白蛇傳》專場演出;同年4月應南京市文化局邀請赴英國進行文化交流演出。
2004年應上海市文化局特邀主演《白蛇傳》、《霸王別姬》隨上海京劇院赴法國參加「中法建交40周年」紀念演出;同年參加中央電視台「空中劇院」紀梅專場演出主演《白蛇傳》、《霸王別姬》、《穆桂英掛帥》、《穆柯寨》;9月應南京市文化局邀請赴希臘進行文化交流演出。
2004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梨園擂台」春節特別節目錄制。
2005年被中國文聯選入 「彩霞工程」專集拍攝;5月參加江蘇電視台「蘇韻流芳」首期專訪節目拍攝;6月獲「江蘇省中青年得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10月應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邀請,赴法國巴黎參加第二屆中國地方戲曲節獲「青年藝術家獎」。
H. 李亦潔和李潔是不是同一京劇演員
是同一個人,我們現在一般都稱她為李亦潔
李亦潔,原名李潔,梅派青衣,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梅派青衣,國家一級演員。
1981年考入江蘇省戲劇學校,得著名梅派傳人陳正薇老師親授。1988年畢業分配到江蘇省京劇院(即今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工作。1998年被中宣部、文化部選送到中國戲曲學院攻讀研究生。學習期間得到楊秋玲、李金鴻等老藝術家親授。2001年畢業後又得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老師指導。
李亦潔基功扎實,扮相俊秀、嗓音甜潤,唱做俱佳。常演傳統劇目有《天女散花》、《廉錦楓》、《白蛇傳》、《霸王別姬》、《楊門女將》、《穆柯寨》、《穆桂英掛帥》、《鳳還巢》、《玉堂春》、《生死恨》、《四郎探母》等。曾隨團赴墨西哥、韓國、日本、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以及港、澳、台地區演出,深得海內外觀眾贊譽。
1995年領銜主演《西施歸越》參加首屆中國京劇節獲「程長庚銅獎」,1996年被推薦為第二屆中國京劇之星、同年獲上海「白玉蘭戲劇主角獎」、江蘇省首屆文化藝術「茉莉花獎」;2001年參加文化部舉辦的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獲金獎,同年獲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2005年赴法國參加巴黎「中國地方戲曲節」獲優秀青年藝術家獎。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戲劇家協會理事,江蘇省青年聯合會常委,南京市青年聯合會常委,南京市人大代表。2002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005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德藝雙馨」演員稱號、2008年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
I. 《茉莉花》是什麼地方的名歌
茉莉花是在我國許多省份都流傳的一首民歌,最為著名的是河北省和江蘇省的茉專莉花,但是現在在國際上屬流行的,被許多外國人知道的那首茉莉花是流傳於我國河北一帶版本的茉莉花,被普契尼選進自己歌劇圖蘭多的也是河北一帶的這首茉莉花
J. 介紹一下江蘇民歌茉莉花
【歌曲《茉莉花》】 ①民歌名,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江蘇省揚州市市歌。 起源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江蘇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發源地卻頗具爭論。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茉莉花》起源於揚州。 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南京、鹽城等城市爭相站出來說他們是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而且還在一些媒體上發表文章,加以證明。2000年10月16日,兩位揚州文化人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的文章,此後再沒有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了。這兩位文化人分別是揚州清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聶峰。其中,聶峰先生還師從於近代的揚州清曲表演大師王萬青。長期沉澱的清曲知識,使兩人堅信《茉莉花》源於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又稱揚州小曲、揚州小調。《茉莉花》最早屬於揚州的秧歌小調,後經揚州清曲歷代藝人的不斷加工,衍變成揚州清曲的曲牌名【鮮花調】。清乾隆年間出版的一部匯集當時流傳廣泛的地方戲曲的《綴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鮮花調》,有曲譜和曲詞。曲詞除了個別字與現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這是目前為止,發現在的關於《鮮花調》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載。由此足以證明,《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兩位文化人又從其他方面,列出種種證據,佐證《茉莉花》與揚州的淵源。文章出來後,異音立即沒有了。後來不少其他地方的學者文人,也開始漸漸發表文章,稱《茉莉花》出自於揚州。 這首膾炙人口的揚州小調,隨著揚州在當時的影響而傳頌全國,且影響了其他許多地方的戲曲和曲藝。150年前,揚州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會哼。幾十年後,普契尼創作《圖蘭朵》時,選用這樣一首既能代表東方韻味又風靡中國的《茉莉花》作為主題音樂,襯托中國人的愛情故事,既自然也屬必然。 發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江蘇省揚州市的儀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