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斯茉莉花創作
㈠ 凱麗金的薩克斯曲《茉莉花》是由中國歌曲《茉莉花》改編的嗎
我不是什麼專業人士,只能算是Kenny G的一個小小的fans吧。 你可以在Kenny G的1992年《Breathless》專輯(磁帶、CD都有專,但在米國國內屬發行的原版上是沒有這首曲子的)的插頁中找到這首曲子相關曲目信息。 JASMINE FLOWER (Chinese Traditional) Public Domain Proced by Kenny G Recorded and Mixed by Steve Sheppard at Studio G Kenny G:All instruments 還是貼兩張圖吧,早上剛拍的,傻瓜相機,效果很差,湊合看吧:如果認為這根本不能說明任何問題,那就沒辦法了。
㈡ 薩克斯名曲《茉莉花》 簡介
我們音樂課上學過三種地方的茉莉花:
一、江蘇民歌《茉莉花》
歌詞:「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或「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旋律:3235651(高音)65356……(不清楚,參考一下)
地方風格:旋律音調清麗、婉轉,體現了柔美、細膩的風格
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BD%AD%CB%D5%DC%D4%C0%F2%BB%A8&lm=-1
二、東北民歌《茉莉花》
歌詞:」好(啦)一朵茉莉花呀哎喲,好(啦)一朵茉莉花,滿(哪)園(哪)花(呀)開呀,樣樣抵不住的它呀。
旋律:66661(高音)356656……
三、河北民歌《茉莉花》
歌詞:「好(哎)一朵茉莉花,好(哎)一朵茉莉花,滿園(怎麼)開(吔)花(吔咳)比(吔)不過它。
旋律:」6561(高音)356561(高)561(高)5……
㈢ 《茉莉花》歌曲創作背景
一、靈感來源
茉莉花這種植物在漢代就已傳入中國,最早種植於廣東一帶(南越、南海),到宋代開始廣泛種植於福建並傳入江浙等地;在傳播過程中逐漸中國化,並因其香氣而受喜愛,由於其芳香獨特,迎合了中國文化對「香」的崇尚,逐漸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
二、作詞編曲
能見到的最早與現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詞收編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馮夢龍的《掛枝兒》中;《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 。
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 。
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 ,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3)薩克斯茉莉花創作擴展閱讀:
社會影響
《茉莉花》在兩個大陸相互隔絕的時代跨越了地理距離的藩籬,成為象徵中歐人民友誼和交流的生動符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首改編後的《茉莉花》唱響中國。
此後,眾多世界級亮相讓這首民歌引起蘇皖多地關注 。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區以該首民歌為名舉辦了首屆中國南京六合《茉莉花》音樂文化節。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頒獎儀式的現場《茉莉花》出現總共774次。
《茉莉花》歌詞
詞曲:何仿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㈣ 薩克斯茉莉花是誰創作的,並演奏 薩克斯茉莉花是誰創作的,並演奏
茉莉花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首民樂
由薩克斯大師 Kenny G 改編
【歌曲《茉莉花》專】
①民歌名,在中國屬及世界廣為傳頌,江蘇省揚州市市歌。
起源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江蘇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發源地卻頗具爭論。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茉莉花》起源於揚州。
㈤ 薩克斯曲目《茉莉花》的作曲家是誰,又是由誰最初演奏的
茉莉花最早是我們中國的民歌。
後來kenny g把它改編了一下,就有了現在的薩克斯名曲,是由kenny g最先演奏的,這也是他的名曲之一。
希望能幫到你。
㈥ 《茉莉花》薩克斯中音示範
去買肯尼基的專集,他的書上有
㈦ 對薩克斯曲《茉莉花》的點評
這一首是肯尼 ·G的薩克斯名曲《茉莉花》,由於薩克斯本身聲音悠揚清亮,而這首樂曲把縹緲纏綿的意境表現得相當到位,在音質不好的播放器上往往會將聲音表現成刺耳的高音,意境皆無。面對難以完美再現的薩克斯,尤其是清純悠揚的清音效果和抒情的高音時,應該表現的完滿而到位。層次感清晰分明,音質柔和不顯刺耳,卻極富穿透力。
《茉莉花》中薩克斯的質感光可照人,銅味十足,回味無窮的音效性毫無保留的再現出來。
一種真實感直沖而來,美麗,清秀,無雜的超空間立體感,尤其是裡面的莎鼓和金錘等重金屬的敲擊聲,細膩剛硬,延伸很遠。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揚州附近的儀征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㈧ 薩克斯茉莉花是誰作曲和中國茉莉花有關系嗎
是肯尼基做的,有一定的靈感取掘關系。
㈨ 薩克斯名曲 《茉莉花》
降B的
㈩ 薩克斯的《茉莉花》和《回家》是不是像
《回家》
這一首是肯尼 ·G的薩克斯名曲《回家》,由於薩克斯本身聲音悠揚清亮,而內這首樂曲容把縹緲纏綿的意境表現得相當到位,在音質不好的播放器上往往會將聲音表現成刺耳的高音,意境皆無。面對難以完美再現的薩克斯,尤其是清純悠揚的清音效果和抒情的高音時,應該表現的完滿而到位。層次感清晰分明,音質柔和不顯刺耳,卻極富穿透力。
《回家》中薩克斯的質感光可照人,銅味十足,回味無窮的音效性毫無保留的再現出來。
一種真實感直沖而來,美麗,清秀,無雜的超空間立體感,尤其是裡面的莎鼓和金錘等重金屬的敲擊聲,細膩剛硬,延伸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