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姑娘索尼亞茉莉花
㈠ 親愛的朋友們,有誰知道茉莉花這首民歌的出處和來歷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江蘇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發源地卻頗具爭論。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茉莉花》起源於揚州。
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南京、鹽城等城市爭相站出來說他們是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而且還在一些媒體上發表文章,加以證明。2000年10月16日,兩位揚州文化人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的文章,此後再沒有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了。這兩位文化人分別是揚州清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聶峰。其中,聶峰先生還師從於近代的揚州清曲表演大師王萬青。長期沉澱的清曲知識,使兩人堅信《茉莉花》源於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又稱揚州小曲、揚州小調。《茉莉花》最早屬於揚州的秧歌小調,後經揚州清曲歷代藝人的不斷加工,衍變成揚州清曲的曲牌名【鮮花調】。清乾隆年間出版的一部匯集當時流傳廣泛的地方戲曲的《綴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鮮花調》,有曲譜和曲詞。曲詞除了個別字與現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這是目前為止,發現在的關於《鮮花調》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載。由此足以證明,《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兩位文化人又從其他方面,列出種種證據,佐證《茉莉花》與揚州的淵源。文章出來後,異音立即沒有了。後來不少其他地方的學者文人,也開始漸漸發表文章,稱《茉莉花》出自於揚州。
這首膾炙人口的揚州小調,隨著揚州在當時的影響而傳頌全國,且影響了其他許多地方的戲曲和曲藝。150年前,揚州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會哼。幾十年後,普契尼創作《圖蘭朵》時,選用這樣一首既能代表東方韻味又風靡中國的《茉莉花》作為主題音樂,襯托中國人的愛情故事,既自然也屬必然。
發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江蘇省揚州市的儀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㈡ 俏江南舞蹈用的什麼音樂
1. 《俄羅斯姑娘索尼婭》2. 亂世緣淚紅顏 試聽3. 加勒比海盜曲-雙吉他4. 倖存者「堅強的理由」5. 夢回唐朝!!!《江南柳》陳慧英
㈢ 求好聽的現代俄羅斯歌曲推薦
《我的天堂(Мой рай)》Maksim(俄羅斯)專輯曾經的歌系列24
你去qq音樂找歌手找她,她的前3首都好聽。
手工打望採納
㈣ 娃哈哈格瓦斯會成為下一個啤兒茶爽嗎
娃哈哈格瓦斯會成為下一個啤兒茶爽。因為娃哈哈格瓦斯與啤兒茶爽失敗的原因較為相似,包括市場定位模糊、口感不佳以及廣告策略的失敗等。具體如下:
娃哈哈格瓦斯「非一般液體麵包」的定位策略表面上與啤兒茶爽定位「非可樂」的策略如出一轍。但啤兒茶爽定位「非可樂」,能從可樂市場分一杯羹,娃哈哈格瓦斯卻很難從啤酒市場挖一勺湯。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二者同形。
如果飲料個體性消費較強,啤酒等酒水產品則交互性或者說群體性消費才是本質。因此,就算酒水受到限制,但消費者絕不會把格瓦斯當作啤酒消費。
㈤ 《茉莉花》是怎麼成為第二首國歌的
一、 一曲茉莉花,芬芳飄四方
1999年12月19日午夜,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現場,當中國政府代表團入場時,一曲江蘇民歌《茉莉花》由軍樂團奏響。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首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幾乎是我們國家在重要事件和相關國際重要場合下的必奏之歌。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回歸祖國的交接儀式上,在中英兩國領導人出場前,兩國軍樂隊各奏三首樂曲,中國軍樂隊演奏的第一首樂曲是江蘇民歌《茉莉花》。第二天上午,在香港特區政府成立慶典上,在譚盾指揮的「天、地、人」組曲中,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又演奏了這首樂曲的「遼寧版」,香港的少年合唱隊演唱了這首歌;1997年秋,***主席訪問美國舉世矚目,柯林頓總統在白宮草坪舉行歡迎音樂會,美國交響樂團演奏了這首歌;1998年柯林頓總統回訪中國,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文藝晚會上,這首歌在男女聲二重唱演繹下,使柯林頓聽得如痴如醉;1999年春節,中央民樂團首赴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新年音樂會,民樂團合奏了這首曲子,良宵一曲酣暢淋漓,維也納金色大廳掌聲雷動;1999年5月1日,昆明世博會隆重開館,奏響的還是這首茉莉花。1999年7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世紀世界」音樂會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舉行,參加演出的俄羅斯紅軍歌舞團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用純正的中文演唱了這首歌,激起滿堂喝采,掌聲經久不息。
許多人都十分喜歡這首歌。在香港回歸儀式上,中方軍樂團演奏這首歌是***同志親自點定的,而***在以國家主席身份舉行國宴時,曾經親自指揮軍樂團為來賓演奏這首民歌。中國流行音樂對這首民歌的多種版本的新編演唱,更是花樣疊出,常州姑娘周泓艷的《又見茉莉花》是其中的代表作。
《茉莉花》早在50年代就在全世界傳唱,一直傳唱到現在。在流傳過程中,僅中國關於《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幾十種,比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線歌舞團蘇州籍歌唱家程桂蘭用「吳儂軟語」演唱的,所以,有人還以為《茉莉花》是蘇南民歌。《茉莉花》在國外也有多種版本傳唱,美國著名的薩克斯演奏家凱利金改編演奏的《茉莉花》長達8分鍾,清香四溢;兩年前,美國發射一顆向外太空飛行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搭載了許多國家的優美樂曲作為地球禮物送給外空生命,中國入選的樂曲就是這首《茉莉花》。
二、 美麗的茉莉花是誰採摘?
「茉莉花,茉莉花」,這朵美麗的茉莉花誰採摘?這朵花是何仿採摘的,從民間藝術豐厚土壤中採得。何仿今年72歲,那還是半個世紀前的事。
1942年冬,何仿是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小演員,才14歲,那是日本鬼子大掃盪的艱苦時期。部隊黨委宣傳部長張勁夫同志指示他們到邊區去開展反掃盪的宣傳,同時響應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號召,深入到農村去,向民間藝人學習。
何仿與戰友冒著風雨,踏著泥濘的山間小路,到揚州附近的六合金牛山地區去,一天,他們找到了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揚州民歌「茉莉花」的原版《鮮花調》。
《鮮花調》是揚劇的曲調,原歌分三段,藝人是用男扮女音的調門演唱給何仿聽的,何仿邊聽邊記詞曲,原詞是這樣的: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香香也香不過她;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
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
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
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這首歌確實婉轉悠揚,何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反復吟唱,何仿又覺得,原歌分別吟唱了三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藝術形象不夠集中,又是以小女子的「奴」人為稱,唱的實際上是哥哥妹妹的相思情,對於部隊表演,就不太合適,而且,原歌盡管樂音優美,但帶有一定的輕挑感覺,如果能修改一下,就好了。當時他畢竟還沒有這個能力,直到1957年,被部隊送往上海音樂學院進修深造過的何仿,在北京與民主德國的合唱專家一起探討民歌演唱,要找一首合適女聲合唱的中國民歌,他想到了這首《鮮花調》。經過對原曲原詞的修改,三段歌詞用同一段曲子,一唱三嘆,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茉莉花》在北京由前線歌舞團一曲唱紅,當年中國唱片社出版了唱片,從此,這首江蘇揚州民歌以《茉莉花》之名傳遍世界樂壇。
何仿採摘這朵茉莉花,決不偶然,這與他是安徽天長縣人有著非常緊密的文化風土人情上的血肉關聯。天長縣是安徽南部突伸進江蘇揚州和南京六合的一個地方,是屬於揚州的文化圈的,所以,何仿才會對這首揚州民歌「識貨」,情有獨鍾,由他進行了成功的再創作。
有意思的是,人們一提起何仿,想到的可能只是這首歌。實際上,何仿創作了很多受部隊歡迎的好歌,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首都電影院聽了何仿作詞作曲並擔任演唱指揮的《淮海戰役組歌》後,拍著何仿的肩膀說: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但這首《茉莉花》太出名了,蓋過了一切,因此,熟人總是跟他開玩笑,「老何啊,人一輩子能有這么一朵花,就很不容易了啊。」何仿1941年春13歲時投奔革命,參加新四軍,先後在華野三野政治部部隊文工團、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和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工作,歷任音樂組長、副股長、作曲、合唱隊長兼指揮、副團長、團長。在幾十年的部隊文藝生涯中,他創作了《前進在陸地天空海洋》、《五個炊事兵》、《我們是千裏海防的巡邏兵》、《我的名字叫中國》、歌劇《大翻身》等一批有著時代影響力的作品,在全國全軍多次獲獎,為國家一級作曲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8年他從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團長、藝術指導的位置上離休,是正軍級幹部。
三、何仿多次見到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人,周總理特別喜愛這首《茉莉花》
作為一位作曲家,一位部隊文藝工作者,他激情昂揚的音樂創作生涯,是與軍隊、與共和國的成長水乳交融在一起的,這使他與共和國的許多重大歷史場面緊緊聯系在一起。1998年初,中央電視台介紹何仿與《茉莉花》的專題片《芬芳年代》上下集播出,這又是全國紀念總理誕辰百年的時候,何仿在茉莉花的美妙樂曲聲中,浮現出與周總理的一次次見面情景。
64至65年間,何仿三次見到周總理。周總理的品格給何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64年全軍文藝匯演,前線歌舞團的節目受到好評,最後領導接見全體參演單位合影時,前線歌舞團領導被要求站在正中,當時,前線歌舞團的領導只有何仿在,何仿被安排在正中間,兩旁是朱德和劉少奇,他後退了半步,由於個子矮,結果,拍成了在朱德和劉少奇肩膀中間露出一個臉的樣子,而此時,周總理卻遠遠地站在前排的邊上。周總理拍照合影很少往中間站,有其它領導人在場他謙讓,他一個人與大家在一起時他還是謙讓,63年前線話劇團成功上演了《霓虹燈下的哨兵》後,周總理非常高興,把話劇團主創人員和主要演員請到自己家中吃飯,吃完飯拍照合影時,大家讓周總理和鄧穎超坐在正中間,周總理就是不同意,堅持站在邊上,他說:「我是主人,怎麼能坐在正當中呢?」而是讓張澤易團長坐在正中間。
65年春天,周總理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陳毅副總理兼外長作為副團長到印泥參加慶祝萬隆會議十周年活動,各國都帶了文藝演出團體,參加慶祝演出,文化部在徵求周總理意見時,周總理說:「我帶前線歌舞團去。」到印泥參加演出,前線歌舞團的節目中就有女聲小組唱《茉莉花》,每當演唱這首歌時,周總理總是聽得非常專注,臉上是喜悅之情,會議結束後,前線歌舞團到柬埔寨去演出,周總理則回國,中國駐印泥大使館為周總理舉行送行晚會,在晚會上,前線歌舞團演唱了許多江蘇民歌,如《拔根蘆柴花》、《九連環》,最後唱了《茉莉花》,周總理聽後感慨地說,我13歲離家鄉,你們美妙的歌聲使我又一次想起54年沒有回過的蘇北老家了。女演員孫子鳳忙問:「總理,你為什麼不回家去看看呢?」「工作太忙了!」這時,何仿指揮演員排好隊形,又唱了一遍《茉莉花》給總理聽,總理聽後感謝大家的好意,又詼諧地說:不要唱了,不要唱了,再唱要想家了。
㈥ 誰會唱茉莉花簡譜
民間歌曲的特點:
民間歌曲簡稱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和勞動中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傳統民歌以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方式生存於民間,並在流傳過程中持續不斷地經受著人民群眾集體的篩選、改造、加工和提煉。因此,流傳至今的民歌集結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經歷的人民群眾集體的智慧和情感體驗,日臻完美,成為人民群眾思想情感表達的結晶。
民間歌曲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樂形式,並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間音樂體裁以及專業音樂形式。可以說,民間歌曲是一切音樂藝術的基礎。
而專業創作歌曲
有點,學院派,是指受過正規且完整的學校教育和學術訓練,學術研究上有師承的人。與學院派相對的叫自由派(也有稱之為街頭派),主要指那些沒有受過完整學校教育,多以自學或自我訓練方式進入學術圈的人,他們的學術研究一般少有師承,比較易於接受眾家之長,常被認為不夠正統。比如NBA就分這兩大派。
中國民歌傳統源遠流長。據統計,各地已採集到的民歌,數量總計超過三十萬首。
附:部分民歌目錄:
一根竹竿容易彎(湖南) 花鼓調(湖南)
「茉莉花」(東北 與江蘇的「茉莉花」同名異曲) 阿瓦日古里(新疆) 祝酒歌(內蒙古)
我的家鄉多美好(赫哲族) 瑤族山歌(瑤族) 天烏烏(台灣)
四化像朵花(毛南族) 太陽還在半坡房(侗族) 我的花兒(哈薩克族)
桂花開放貴人來(布衣族) 婚禮宴客歌(傣族) 農夫歌(朝鮮族)
在橋下(俄羅斯族) 打鞦韆(基諾族) 多幸福,多快活(珞巴族)
催眠曲(獨龍族) 豐收的節日(塔塔爾族) 花香隨他一起來(德昂族)
保安令(保安族) 北京太陽的光輝(門巴族) 出海歌(京族)
小水渠(烏孜別克族) 美好的前程(布朗族) 聽見陽雀的歌聲(怒族)
青海花兒(回族) 杵歌(高山族) 我想到你家去作客(塔吉克族)
獵人之歌(錫伯族) 造天造地(阿昌族) 普米想念周總理(普米族)
忠實的心哪想念你(達斡爾族) 各族人民心連心(土族) 一對鴿子虛空里飛(撒拉族)
牧歌(柯爾克孜族) 月亮出來亮晶晶(仡佬族) 黨和仫佬親又親(仫佬族)
肅南草原好風光(裕固族) 毛主席的光輝比太陽暖(鄂溫克族) 越跳越歡樂(景頗族)
快來跳舞(納西族) 我把荷包送給你(拉祜族) 只為盤花妹才來(水族)
莫讓野鳥來採花(佤族) 土家唱起豐收歌(土家族) 辣辣地吃上個攪團(東鄉族)
得波錯(哈尼族) 請到我們家鄉來(僳僳族) 千軍萬馬過海洋(黎族)
阿西里西(彝族) 吹起羌笛跳鍋庄(羌族) 姑娘生來一朵花(白族)
天上飄著彩虹(藏族) 搖籃曲(滿族) 月亮出來亮晃晃(壯族)
猜調(雲南) 放馬山歌(雲南) 歌唱美麗的家鄉(苗族)
茉莉花(河北 與原產於江蘇的「茉莉花」同名異曲) 茉莉花的另一版本 久不唱歌忘記歌(布衣族)
㈦ 娃哈哈格瓦斯會成為下一個啤兒茶爽嗎
看到娃哈哈新上市的飲料格瓦斯,就會不由想起其幾年前運作的另一款飲料:啤兒茶爽! 啤兒茶爽產品配方含有麥芽成分,格瓦斯也宣稱是純麥芽發酵;啤兒茶爽明確說自身只是茉莉花啤酒味飲料,格瓦斯同樣在廣告中標明自身不含酒精。 格瓦斯雖然吸收了啤兒茶爽的一些教訓,能完成局部的適銷,但要想如營養快線在全國大范圍長時間地暢銷,以格瓦斯目前的品牌配置表現,很難! 定位問題:飲料無法替代酒 格瓦斯非一般液體麵包的定位策略,表面上與七喜定位非可樂的策略如出一轍。但七喜定位非可樂,能從可樂市場分一杯羹,格瓦斯卻很難從啤酒市場挖一勺湯。 七喜敢定位非可樂,本質原因在於兩者同為碳酸飲料,消費者需求基本趨同,只要可樂市場有空隙,品牌產品又有差異化賣點,消費者求新慾望很容易被激發。 格瓦斯卻不一樣,它是飲料,啤酒卻是酒。飲料的本質賣點是解渴,喝的是一種味道;啤酒不一樣,核心賣點依然在於深層情感,在於社交。 如果飲料個體性消費較強,啤酒等酒水產品則交互性或者說群體性消費才是本質。 消費渠道問題:主流人群渠道錯位 飲料消費群,青少年是主體,核心消費群往往在35歲以下,主流購物場所是超市、便利店等快消渠道。 格瓦斯傳播主畫面雖然極盡浪漫,但不快的節奏,異國風情的慢調子,俄羅斯姑娘熱烈風情的面孔,泡沫外溢的產品表現,顯然突出的不是趣味,不是功能,是一種文化。 外加上液體麵包的定位、享受女人溫暖的廣告語,可以確定格瓦斯定的首要目標消費群不是在爭取動感娛樂的快消紅海市場人群,而是希望培養挖掘一個成熟穩重較為深沉的增量市場人群,一個男人市場,一個想喝啤酒不能喝或者不想喝必須喝故而需要找替代品的人群。 這個人群的主流渠道在餐飲,普遍年齡結構高於飲料人群年齡結構。雖然高於飲料人群年齡結構,但並不能說這兩個市場完全沒有交集,王老吉等產品就是從餐飲輻射到了快消終端。只是需要注意,盡管有成功案例,兩個終端依然不能同日而語,況且娃哈哈的優勢是快消。 這就形成了從消費者到渠道的雙重錯位,此其二。 競爭賣點問題:只有浪漫的調性 說到飲料賣點,就想起了雪碧透心涼,想到了怕上火,甚至能想到補充每天維生素。 這些無一例外都是淺顯而直接有效的。 當然,從格瓦斯自身來說,或許對這一作品是滿意的:沒有酒精的麥芽飲料切割男人啤酒市場因此說是液體麵包又因為助消化等功能所以享受女人的溫暖。再輔助配合美麗的俄羅斯姑娘,很容易就形成了浪漫神秘的品牌文化。 在產品營銷中注入文化的理念是對的,只是對比匯源近期上市的冰糖葫蘆汁藉助熟悉的元素再創新的整體策略,格瓦斯的女人、神秘文化就算完整,也未免太迂迴了。 人都是從熟悉走向陌生的,就算調性再高,僅僅因為遮遮掩掩,就無形中阻擋了一大半初次消費者的認知。沒有了認知溝通,想迅速掀起試用購買浪潮,無異於緣木求魚。此其三。 兩大優勢:品類基礎+口感護航 盡管從品牌配置上,格瓦斯有上述三大硬傷,但相對啤兒茶爽,格瓦斯有它的進步。 首先品類有基礎。格瓦斯在全國一些區域尤其是在東北,相對來說有較廣泛的市場基礎。依託此,格瓦斯就會吸引不少品類消費者試飲甚至長期購買。 其次,產品力的改進是更重要的。雖然格瓦斯沒有按照正宗配方用麵包發酵,但據東北消費者反應,不是特別難喝(本質上,啤兒茶爽當年無以為繼根本原因是不符合大多人口感預期)。因此,格瓦斯此次可算有口感的護航。 格瓦斯取得一定區域或一定時間段內的適銷,完全沒有問題,關鍵在於,消費的決定權最終掌握在消費者手裡,依娃哈哈目前違背營銷規律的定位、消費渠道以及文化賣點配置,格瓦斯能否火起來,還是個未知。
㈧ 去俄羅斯帶什麼禮物好
回想十幾年間帶到俄羅斯等獨聯體各國的禮物倒也十分有趣:大大泡泡糖、清涼油,二鍋頭酒、電子表、保健品、絲綢製品、電磁杯、計算器、珍珠項鏈、景泰藍,紅紅的中國節、檀香扇、VCD、MP3和手機,長長的禮品清單明顯地具有時代變遷的烙印,也很好地見證了十幾年來中國和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變化。然而,近幾年來,經常帶到俄羅斯的禮物漸漸地定格在中國茶葉上,裝滿皮箱的大包小罐的中國高級茶葉便成了我旅行時的主要行李。 幾百年來一直喜歡喝紅茶加糖的俄羅斯人,近年來也覺得總喝紅茶實在太單調了,於是喝綠茶就成了現代俄羅斯人的時尚,特別是喝中國的綠茶。我曾讀過俄羅斯各大報紙和雜志多篇介紹中國綠茶的文章,文章中極力向人們推薦喝中國的綠茶,說長期喝中國的綠茶可以養顏、美容、增強體力、減肥,治百病,特別是對老年人的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都具有很好療效,這些文章及大大小小的廣告甚至到了神化中國茶葉的地步,所以直到現在,俄羅斯人還特別迷信喝中國綠茶。但是,由於中俄貿易短視的問題,俄羅斯市場出現大量的中國劣質茶葉,競堂而皇之上了各大商場的貨架,並且都標明中國高級優質茶葉,價格也特別貴,俄羅斯朋友曾經請我曾喝過一次這種「中國優質綠茶」,它的味道和口感還不如廣州街頭大排擋提供的免費茶水。因此,每當問起俄羅斯朋友,喜歡中國茶葉吧,他們總是友好地回答:「喜歡,但是,是喜歡你們帶來的中國茶葉」。此時,更感覺身上的責任重大,所以每次在國內為他們選購茶葉時,都十分認真,如果選不好,又損害了中國商品的形象。 為俄羅斯朋友們推薦中國的茶葉,更樂意把中國茶藝知識和文化講授給他們,被俄羅斯朋友稱為中國文化傳播者的我的確也教會了很多俄羅斯人、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人如何品嘗和泡製中國茶,也就培養了一批中國茶葉和文化的愛好者。眾多的中國茶葉中,俄羅斯人最喜歡的就是人參烏龍茶,特別是很多老年人,都想通過喝這種茶增強體力,治癒百病,因為,人參在他們的眼中從來都是東方傳說中的靈丹妙葯;很多年輕的女孩更鍾情於綠茶系列,如龍井、毛尖和黃山雲霧茶,奧運會上中國女子體操隊的出色表演和迷人的身材,讓喜歡減肥和美容的俄羅斯姑娘斷定,這些美麗的中國女孩一定是從小喝綠茶長大的!大多數喜歡喝中國茶的俄羅斯人還是痴迷於茉莉花的清香,特別是新品種「龍珠茉莉花」,他們則視為寶貝,只有貴客臨門時才取出幾顆來分享,一顆顆圓圓的茶葉在熱水的浸泡下散發出長長嫩嫩的葉子,帶來持久的香氣,讓他們沉醉不已;如果會品嘗「鐵觀音」,這樣的俄羅斯茶客就絕對稱得上「中國通」,他們真的會從泡茶的工藝、水質的選擇、斟茶的手法,品茶的竅門講得出神入化。我曾認識一個烏克蘭科學院的副院長,他就是一個地道的茶客,家裡還專門修建了一間中國茶室,從裝修的材料、整套的茶台和茶具都是中國運來的,他甚至講,未來的世界一定屬於中國,研究中國要從茶葉開始。當然中國其它的茶葉品種如單樅、荔枝紅、滇紅、烏龍也有不同人喜歡,而近年來中國流行喝的「普洱」老外卻很難接受。 謝爾蓋先生是烏克蘭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外事處處長,負責我們代表團的接待,是與我們打交道最多的烏克蘭人,所以每次總是把最好的禮物先送給他,見到他拿著一堆中國花花綠綠的茶葉回家,就會想像,一大家子烏克蘭的朋友,圍坐桌前,使用中國茶具泡茶品嘗的情形。去年冬天再次來到基輔,謝爾蓋熱情請我們看芭蕾舞,並把他的十九歲的女孩伊琳娜介紹給我們,這絕對是超級的烏克蘭美女,高挑的身材,白暫的皮膚,一頭長長金發,幾年不見,這位以前經常來我們駐地玩的烏克蘭小姑娘已是成熟美麗的少女了! 伊琳娜的舉動多少令我有些驚訝,在我的印象中只有老一代的俄羅斯人對中國和中國文化抱有很深的感情,談起中俄間的兄弟般的友誼更讓人覺得彷彿是上輩人的記憶,並且離我們漸漸遠去,更多的俄羅斯青年喜歡喝可樂,吃麥當勞,喜歡好菜烏的明星。
㈨ 娃哈哈格瓦斯會成為下一個啤兒茶爽嗎
看到娃哈哈新上市的飲料格瓦斯,就會不由想起其幾年前運作的另一款飲料:啤兒茶爽! 啤兒茶爽產品配方含有麥芽成分,格瓦斯也宣稱是純麥芽發酵。 啤兒茶爽明確說自身只是茉莉花啤酒味飲料,格瓦斯同樣在廣告中標明自身不含酒精。 啤兒茶爽雖然不含酒精,為了強化自身飲料屬性,還進行了強烈的時尚化傳播,但無論產品亦或瓶型,抓住啤酒飲用不方便以及國家限制酒水帶來的巨大商機的意圖依然十分明顯。格瓦斯同樣沒放棄這一戰略意圖,祭出了「非一般液體麵包」的比附定位。 啤兒茶爽為了強化沒BEER沒液體麵包就喝自己的品牌主張,推出了「你OUT了」的獨特宣傳語,但無論「你OUT了」怎樣火遍大江南北,啤兒茶爽終究香消玉殞,未成氣候;那麼,作為產品、包裝以及營銷意圖都與啤兒茶爽有幾分相像的姐妹,格瓦斯能憑借「想享受女人般的溫暖,就喝娃哈哈格瓦斯」的口號,從廢墟上站起來嗎? 「幸福的產品是相似的,不幸的產品各有各的不幸」娃哈哈格瓦斯雖然吸收了啤兒茶爽一些教訓,能完成局部的適銷,但要想如營養快線在全國大范圍長時間地暢銷,以哇哈哈格瓦斯目前的品牌配置表現,很難! 難點之定位問題:飲料文化無法替代酒文化 娃哈哈格瓦斯「非一般液體麵包」的定位策略表面上與七喜定位「非可樂」的策略如出一轍。但七喜定位「非可樂」,能從可樂市場分一杯羹,娃哈哈格瓦斯卻很難從啤酒市場挖一勺湯。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二者同形而異質,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七喜敢定位「非可樂」,本質原因在於兩者同為碳酸飲料,消費者需求基本趨同,只要可樂市場有空隙,品牌產品又有差異化賣點,消費者求新慾望很容易被激發。 娃哈哈格瓦斯卻不一樣,其是飲料,啤酒卻是酒。飲料的本質賣點是解渴,喝的是一種味道,一種爽!啤酒不一樣,盡管也追求爽,但核心賣點依然在於深層情感,在於社交。 如果飲料個體性消費較強,啤酒等酒水產品則交互性或者說群體性消費才是本質。 因此,就算酒水受到限制,但消費者絕不會把李鬼當李逵消費。 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飲料無論怎麼定位,都很難越界佔領了酒的市場!此為其一。 難點之消費渠道問題:飲料主流人群渠道與格瓦斯目標錯位 飲料消費群,青少年是主體,上限45歲,核心消費群往往在35歲以下,主流購物場所是超市、便利店等快消渠道。這群人玩的是感覺,耍的是符號,要的是時尚流行。 娃哈哈格瓦斯傳播主畫面雖然極盡浪漫,但不快的節奏,異國風情的慢調子,俄羅斯姑娘熱烈風情的面孔,泡沫外溢的產品表現,顯然突出的不是趣味,不是功能,是一種文化。外加上液體麵包的定位、「享受女人溫暖」的廣告語,可以確定格瓦斯定的首要目標消費群不是在爭取動感娛樂的快消紅海市場人群,而是希望培養挖掘一個成熟穩重較為深沉的增量市場人群,一個男人市場,一個想喝啤酒不能喝或者不想喝必須喝故而需要找替代品的人群。這個人群的主流渠道在餐飲。消費者普遍年齡結構高於飲料人群年齡結構。 雖然高於飲料人群年齡結構,但並不能說這兩個市場完全沒有交集,王老吉等產品就是從餐飲輻射到了快消終端。只是需要注意,盡管有成功案例,兩個終端依然不能同日而語,況且娃哈哈,其的優勢也是快消。 這就意味著,娃哈哈渠道優勢在快消,格瓦斯產品也是飲料,表現手法卻趨向於餐飲終端,需要啤酒替代品的男人人群,這就形成了從消費者到渠道的雙重錯位,好比南轅北轍——盡管因為地球是圓的,只要走下去終究也能到目的地,但無疑是費時費力了。此其二。 難點之競爭賣點問題:有浪漫的調性沒飲料的賣點 說道飲料賣點,就想起了雪碧透心涼,想到了怕上火,想到了多C多漂亮,甚至能想到補充每天維生素。 這些無一例外都是淺顯而直接有效的。 相對這些,娃哈哈的「想享受女人般的溫暖,就喝格瓦斯」的平面主廣告語就頗讓人費解。一個飲料,如何能讓人享受到女人般的溫暖?細思量,或許娃哈哈格瓦斯真實的意圖是表現格瓦斯品類飲料有養胃助消化的功能,由於沒有批號,無法表現功能訴求,故而只能迂迴表達!可問題在於,就算迂迴表達,方法依然很多,可以說熱量,可以說燃燒,完全沒有必要將自己弄得像個「成人飲料」,竟和女人掛起鉤來! 當然,從娃哈哈格瓦斯自身來說,或許對這一作品是滿意的。沒有酒精的麥芽飲料——切割男人啤酒市場——因此說是液體麵包——又因為助消化等功能——所以享受女人的溫暖。看起來一環扣一環,滴水不漏。再輔助配合美麗的俄羅斯姑娘,很容易就形成了浪漫神秘的品牌文化。在產品營銷中注入文化的理念毫無疑問是對的。只是對比匯源近期上市的冰糖葫蘆汁藉助熟悉的元素再創新的整體策略,娃哈哈格瓦斯的女人、神秘文化就算完整,也未免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了。 從英國哲學家羅素提出的「人都是從熟悉走向陌生」的認知規律看,就算調性再高,僅僅因為遮遮掩掩,就無形中阻擋住了一大半初次消費者的認知。沒有了認知溝通,卻想迅速掀起試用購買浪潮,無異於緣木求魚。此其三。 盡管從品牌配置上,娃哈哈格瓦斯有上述三大硬傷,但相對啤兒茶爽,娃哈哈格瓦斯也有長足的進步。 首先品類有基礎。如果說茉莉花啤酒味飲料是生造概念,格瓦斯在全國一些區域尤其是在東北相對來說有較廣泛的市場基礎。依託此,娃哈哈格瓦斯就會吸引不少品類消費者試飲甚至長期購買;不僅如此,產品力的改進是更重要的。雖然娃哈哈沒有按照格瓦斯正宗配方用麵包發酵,但據東北朋友介紹,不是特別難喝。本質上,啤兒茶爽當年無以為繼根本原因是不符合大多人口感預期,因此,格瓦斯此次有了口感的護航,自然是為自己雪中送炭。另外,二力之上,哇哈哈強大的資本和渠道更是錦上添花。 在一定程度上,不說錦上添花,僅僅依靠娃哈哈強大的市場背書,只要不冒天下之大不韙,隨便出個產品皆可銷售三五百萬箱,更何況格瓦斯還有產品、品類本身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