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存在杜鵑花和杜鵑鳥嗎為什麼
1. 杜鵑花與杜鵑鳥的寓意是什麼
杜鵑啼血
很早很早以前,位於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叫做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愛百姓也愛生產,經常帶領四川人開墾荒地,種植五穀。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錦綉一般的天府之國。
有一年,在湖北的荊州地方,有一個井裡的大鱉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裡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屍在哪裡,哪裡的河水就會向西流。於是,鱉精的屍體就隨著西流水,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浮過了巴瀘,最後到了岷江。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長嘆,便忙問為什麼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他的聰明和誠懇,便告訴了他緣故。
原來,有一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願離開天府之國的寶地,更不情願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樂園,他們便使了妖術,把現在川西原來一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嶺,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裡興風作浪,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結果,水流越來越大,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無情的洪水裡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們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又黑暗又污穢的海底。這種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飯不香,心中難受。
鱉靈聽後,便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我也不怕什麼龍蛇鬼怪,憑著我們的才智一定能戰勝邪惡。」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
鱉靈領了聖旨,帶了許多有本領的兵馬和工匠,順流來到巫山所在,和龍蛇鬥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在了灧澦堆下的上牢關里。接著,他又帶領人們和鬼怪拚鬥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惡狡猾的鬼怪捉住,關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里。然後,鱉靈著手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陝等彎曲峽谷,終於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里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又成了人民康樂、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
望帝是個愛才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於自己,便選了一個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
鱉靈做了國王,便是「從帝」。他領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百姓過著快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慾的日子。
可是,後來情況慢慢起了變化。叢帝有點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為此愁起來啦。
消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裡踱來踱去,想著勸導叢帝的辦法。最後,他還是決定親自走一趟,進宮去勸導叢帝。於是,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訪叢帝。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誠心誠意地期望叢帝能悔過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後面,進宮請願,結果,便連成了很長很長的一支隊伍。
這一來,反而把事情弄僵了。叢帝遠遠地看見這種氣勢,心裡起了疑惑,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叢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得讓老王和那些老百姓進城。
望帝老王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一陣,也只好無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叢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終於想到只有變成一隻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飛到高樹枝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叢帝。於是,他便化為一隻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那杜鵑撲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裡,又飛進了高高宮牆的裡面,飛到了皇帝御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
那叢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個受到四川百姓當成神仙祭祀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後,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經變成了杜鵑鳥,他無法再變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決心要勸誡以後的君王要愛民。於是,他化為的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對千百年來的帝王叫道:「民貴呀!民貴呀!」但是,以後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
後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矩,以示敬意.
而望帝啼出的血, 便化成了杜鵑
2. 杜鵑鳥和杜鵑花為什麼在古文中代表凄涼有什麼典故
因為杜鵑鳥的緣故,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
3. 同時存在「杜鵑花」和「杜鵑鳥」嗎
是的。
杜鵑花,別名: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拉丁文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杜鵑花科、杜鵑花屬落葉灌木或落葉灌木。全世界的杜鵑花約有900種。中國是杜鵑花分布最多的國家,約有530餘種,杜鵑花種類繁多,花色絢麗,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是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傳說杜鵑花是由一種鳥吐血染成的。湖北大別山下的麻城、武漢市黃陂區等地,盛產杜鵑花,大多俗稱為映山紅。
杜鵑,別名:子規,布穀鳥,杜宇,鶗鴃(tí jué),常指杜鵑亞科和地鵑亞科的約60種樹棲種類。杜鵑科鳥分布於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在東半球熱帶種類尤多。杜鵑棲息於植被稠密的地方,膽怯,常聞其聲而不見其形。體長不一,金鵑(Chrysococcyx屬和Chalcites屬)體長16公分(6.5吋),地鵑可長90公分(36吋)。多數種類為灰褐或褐色,但少數種類有明顯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金鵑全身大部分或部分為有光輝的翠綠色。
4. 杜鵑鳥和杜鵑花為什麼重名
一種是花一種是鳥..因為這種鳥和花被發現的時候是一起,後來就這么命名了
5. 為什麼有杜鵑花也有杜鵑鳥(杜鵑花和杜鵑鳥的來歷)
李商隱《復錦瑟》「庄生制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相傳古蜀帝杜宇,號望帝,在亡國後死去。
其魂化為「子規」,即杜鵑鳥
他死後化鳥仍對故國念念不忘,
每每深夜時在山中哀啼,
其聲悲切,
乃至於淚盡而啼血......
而啼出的血,
便化成了杜鵑花
ps....後以【杜鵑啼血】比喻哀傷至極。又因杜鵑鳥的啼聲似【不如歸去】,
後多用【不如歸去】
為思歸或催人返鄉之詞。
6. 杜鵑花與杜鵑鳥有相似之處嗎為什麼都叫杜鵑
《太平御覽》援引《蜀王本紀》說,古時候有個男人名杜宇,從天上下凡來到朱提(今四川宜賓附近),與一個叫作「利」的從水裡誕生的女子相愛,並憑借才華在郫(今四川郫縣)建立都城(今人稱「杜鵑城」),傳授農耕技術,大力發展種植業,令蜀國變得強盛起來,由此成為當地最有名的賢君之一,後人稱之為「望帝」。後不幸國亡身死,魂化為鳥,哀啼不止,口中流血。
因此杜鵑啼血就是為了一份情深意重么?要不,一到春夏時分,那杜鵑怎會徹夜啼鳴,如歌如吟,如泣如訴,而至啼血染紅了那杜鵑花?要不,自古以來的詩詞提及杜鵑鳥,都是一番生死哀怨一番深情苦意?於是,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里託了杜鵑寄愁心:「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白居易在《琵琶行》里只聞「杜鵑啼血猿哀鳴」;秦觀在《踏莎行》里嘆夕陽西下:「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辛棄疾在《定風波》里看那「百紫千紅過了春」,卻是「杜鵑聲苦不堪聞」;賀鑄在《憶秦娥》更是凄凄斷腸痛那杜鵑啼血:「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還有,李商隱在《錦瑟》里寫到: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於是曹雪芹便在《紅樓夢》里讓「杜鵑」化成了黛玉那忠心忠心耿耿的知己貼身丫鬟「紫鵑」,「滄海」變作黛玉之父林如海,「珠有淚」則是以淚還情的「絳珠仙子」林黛玉本人。是鵑泣鶯啼皆為姑娘吧,林姑娘的際遇實在堪憐堪憂。於是,紫鵑為了自己的林姑娘要泣血相伴備受煎熬。曹先生在《紅樓夢》里,憐惜了林姑娘,也憐惜了自己。不若歸去,不若歸去,何再忍受林姑娘也要啼血消魂?何再忍受曹先生也要啼血《紅樓夢》斷了文章?好一個,杜鵑啼血,聲聲喚歸!
如此寫來,有些悲涼之意了。
而事實上,杜鵑鳥俗稱布穀,也叫子歸、子鵑,是提醒人們勤勞耕耘的益鳥。師曠在《禽經》里說:「杜鵑出蜀中,春暮即鳴,田家候之,以興農事。」只是因為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
杜鵑花是美麗的,紅艷艷地滿山遍野煞是熱情燦爛,於是,這杜鵑花也叫做映山紅、滿山紅、紅躑躅等。總覺得這杜鵑花啊,就若那鄉間女子在陽光下曬紅了臉兒,淳樸地在笑,沒有做作,也沒有城裡女子裝扮後的嬌柔和嫵媚。宋楊萬里說:「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欄,清溪倒照映山紅。」是啊,當一份春天被移進了富人家的院落,或被刻意成了人為景緻,我們才發現,真正的春天是在那路旁、山間、溪邊,在那鄉間女子紅撲撲的笑臉上
7. 杜鵑花和杜鵑鳥
傳說古來代蜀國有一位皇帝源叫杜宇,與他的皇後恩愛異常。後來他遭奸人所害,凄慘死去。他的靈魂化作了一隻杜鵑鳥,每日在皇後的花園中啼鳴哀嚎。它落下的淚珠是一滴滴紅色的鮮血,染紅了皇後園中美麗的花朵,所以後人給它起名叫杜鵑花。 那皇後聽到杜鵑鳥的哀鳴,見到那殷紅的鮮血,明白是丈夫靈魂所化。悲傷之下,日夜哀嚎著「子歸,子歸」,終究鬱郁而逝。她的靈魂化為火紅的杜鵑花開滿山野,與那杜鵑鳥相棲相伴,所以這杜鵑花又叫映山紅。這便是杜鵑啼血,子歸哀鳴的典故。這鳥與花終身不棄的愛戀,乃是人世間不朽的傳奇
8. 杜鵑花和杜鵑鳥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系
杜鵑鳥並用,強化杜鵑鳥「愁」的意象,兩愁並一愁,增添詩作的藝術感染力。如唐李回白《宣城見杜答鵑花》就是此類作品中的典型: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杜鵑花與杜鵑鳥的關聯相動,渲染了濃重思鄉情緒,凄苦、強烈。唐韓偓《凈興寺杜鵑一枝繁艷無比》:一園紅艷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蜀魄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唐吳融《送杜鵑花》: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唐雍陶《聞杜鵑》碧竿微露月玲瓏,謝豹傷心獨叫風。高處已應聞滴血,山榴一夜幾枝紅。還可以找到很多這樣的例詩,在詩詞當中,杜鵑花單獨出現的時候,一般都象徵著姣好、熱情,而當它與杜鵑鳥一同出現的時候,則與杜鵑鳥相互呼應,一起表達哀愁,這是詩詞愛好者和創作者需要把握住的。
9. 杜鵑花和杜鵑鳥在結構層次上有什麼區別
杜鵑花是植物,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杜鵑內鳥(一種動物)動容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比植物體多了系統這個結構層次,所以在結構層次上,二者的區別就是有無系統這個結構層次.
故選:D.
10. 為什麼有杜鵑花也有杜鵑鳥(杜鵑花和杜鵑鳥的來歷)
李商隱《錦瑟》「庄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相傳古蜀帝杜宇,號望帝,在亡國回後死去。 其魂化為「子規」,答即杜鵑鳥
他死後化鳥仍對故國念念不忘, 每每深夜時在山中哀啼, 其聲悲切, 乃至於淚盡而啼血...... 而啼出的血, 便化成了杜鵑花
ps....後以【杜鵑啼血】比喻哀傷至極。又因杜鵑鳥的啼聲似【不如歸去】, 後多用【不如歸去】 為思歸或催人返鄉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