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小班美術印畫鬱金香

小班美術印畫鬱金香

發布時間: 2022-01-10 01:49:20

『壹』 莫奈的《荷蘭的鬱金香花圃》畫於多少年

作 者:抄莫奈
年 份:1886
藏 處:法國巴黎奧襲塞美術館1886年創作的「風車」,可看到荷蘭鄉村的風光。在莫奈畫中的細節,許多都顯示出陰影的方向,很清楚的顯示光是從何處來? 太陽在天空的什麼地方?以及當時的時間。而這幅作品就可感受到晴空萬里的天氣下,鬱金香花圃的生意盎然。晴朗的天空襯托著鬱金香花圃的鮮艷色彩,莫奈將影象與自然界中的陽光融合在一起。

『貳』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這之中的「創造之人」追根究底,說穿了,其實我們都明白:最喜歡創造的則當屬那幫天真無邪的孩子們了,蘊藏在每個孩子身上最寶貴的資源便是那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創造力了。幼兒時期是發展創造思維,培養創造才乾的最佳期,擁有無限的可塑性與潛能,而美術,這門眾所周知的視覺性藝術,恰是他們表述自己想法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有了這樣兒的一種共識,結合教師自身與幼兒之間的積極互動,我們更能激發出孩子們探索未知的積極性,充分挖掘他們的創造潛能,逐漸使他們從無到有,愉快的體現自身價值。
美術教育教學活動因自身思維方式的獨特性,想像力的豐富性,繪畫、手工操作的實踐性等,使它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方面起著其他任何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我們教師如何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創作能力,促使幼兒能夠「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呢?下面,我就自己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的那一些探索,談幾點個人的想法。
一、教師應從幼兒興趣入手,配合幼兒好奇心及隨機教育中經驗積累,積極展開與幼兒的互動,激發幼兒潛在的創作意識。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說是幼兒學習的催化劑,創作的興奮劑。興趣是激發孩子學習美術積極性的重要心理動力,有了興趣,才能對美術活動感到愉快,化被動為主動,使認識能力和表現能力得到提高。而創造激情除了來源於興趣之外,孩子們自身的好奇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是激發創造性思維的動力。幼兒的好奇心重,對有趣的物體,有意思的事物,出於好奇常會引發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他們喜歡尋找奇異的、有刺激的事物,引發探索興趣,激發出創造的激情,進而促進自身的創造性思維活動。
由創作激情所引發出強烈的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眾所皆知創造能力是一種潛在的能力,人皆有之。那我們教師該如何把這種潛在的能力激發出來,並將其轉化為幼兒自身自覺的意識呢?這在我看來,要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並不難,一件好的美術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覽,一次精到的示範,一個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導入,一句鼓勵的話,都可以引起幼兒對美術教學的短暫關注和學習激情,所以,我們教師就應該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敢於打破作畫時講握筆,講筆法,講比例,講布局,講結構,講顏色等過分注重技能技巧的傳統教學模式,一方面,我們可以用游戲、談話、兒歌、故事等一系列情境氛圍的設置,用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自然的引入課堂;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利用閑暇的時間引領幼兒走出課堂,到幼兒園的大環境中去體驗那未知的新奇。在這里,我提醒諸位老師的是我們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時期幼兒的心裡特點,來選擇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便於更好的與幼兒展開互動,在互動中潛移默化的來影響他們自身的創作意識。小班幼兒由於自身年齡小的特點,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容易分散,這時,我們就可以採用趣味教學的方法,通過說兒歌、講故事讓幼兒邊聽邊想,邊看邊畫,使其在課堂上積極地與我們產生回應,進而激發他們創作的興趣。比如在美術課《迎春花》的教學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復習完兒歌後,通過提問:「小朋友,兒歌里迎春花有一隻神奇的喇叭,一吹,春天就來了!我們幫迎春花把這個神奇的喇叭畫一畫,好不好?」來拋出「綉球」,出於天性孩子們很樂意為迎春花服務,紛紛以「我要為迎春花……」開頭與我展開了積極而有效的互動,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討論,一個個形狀各異、色彩迤邐的喇叭就這命出現在教師的面前。
相對於小班幼兒的心智不熟,中、大班孩子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步的積累了一定的美術知識和技能,這個時候我們在進行教學過程時,和他們進行互動則更側重於擴大孩子的視野,將主題放在豐富創作內容上。在日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幼兒觀察周圍身邊的事物;而一定的戶外活動,為幼兒美術創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讓孩子能夠有內容可畫,並由此基礎上大膽的發揮想像,創作出更多新奇的東西來。有了這些經驗墊底,在主題教學「畫我眼中的秋天」中,我們沒有提供幼兒示範畫,而是通過提問來引導幼兒結合自身平時的觀察積累,探索發現去動手嘗試,最後,幼兒們創作出的作品內容生動、豐富,充分展現出秋天碩果累累,到處黃澄澄的豐收景象。故此,教師應結合孩子自身特有的好奇心,從幼兒興趣著手,積極鼓勵幼兒,逐步放開手腳,啟發幼兒思維,鼓勵求異創新,從而激發幼兒創新意識。
二、在常規教育活動中,教師要設法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創設良好環境氛圍,積極肯定幼兒的想法,以此來拓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人的創造活動最先是由觀察開始的,觀察是創造活動的源泉。由於幼兒知識經驗不足,因而他們的創作范圍相對來說就比較「狹隘」了,而認真仔細的觀察,可以幫助幼兒獲得大量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其理解一些不易掌握的理論知識。教師要能夠根據季節和時令的變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為幼兒創造用感官去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鼓勵他們多用耳朵聽、多用眼鏡看、多用小手去觸摸、多多引導自身去嘗試,讓幼兒通過嗅覺、味覺、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直接感受各種不同的事物,加深對事物的印象,積累更多的材料,讓幼兒自身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與分析能力得到鍛煉,從而達到拓展幼兒感官、開闊眼界、豐富想像的目的。在平日里的日常常規教育活動中,讓幼兒學會注意觀察,養成他們對周圍事物探索、觀察的習慣,這樣不僅擴拓了幼兒的視覺與思維疇限,豐富了幼兒的表象與聯想儲備,更是為隨後幼兒所要經歷的各項創造性活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不少心理學家認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創造力發展的兩個主要條件,幼兒在寬松、民主、愉悅的環境和氛圍中,自由度大,於此所產生的心理顧忌相對較少,可以充分地想像、交流和表現,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實踐與創造中發展屬於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然而約束和禁令不僅會束縛幼兒的手腳,而且還會約束幼兒的頭腦。因而,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更應當為幼兒創設健康、融洽、輕松、活躍的氣氛,使幼兒有活動的自由和信心,能夠大膽地去嘗試、創造。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有力前提,只有在融洽的氣氛下,幼兒才不會有心理負擔和心理壓力,才能放開手腳參與各項活動,才能進行創造。給予幼兒極大的自由,解放幼兒的眼、口、手、腦、時間和空間,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誘使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積極發散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這正如愛因斯坦說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是無限的,它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進步並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喜歡想像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獲得知識、認知世界的重要條件,教師應積極引導、鼓勵幼兒進行大膽想像,當幼兒出現奇特想法與創造性思維時,教師應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給予積極肯定與贊賞,要經常對幼兒說:「你這個方法真厲害!太棒了!」「有沒有誰想到了不一樣的方法?」通過不斷的肯定讓幼兒感受到自己不論有什麼奇特想法,均能得到教師的鼓勵,進而產生愉悅心情,使自身的創造力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如在泥工「可愛的小蝸牛」的作品展示中,我發現其中一位小朋友的作品小蝸牛居然沒有了蝸牛殼,我好奇的問其原因時,她說:「蝸牛還那麼小就要背一個硬硬的殼,它該有多累啊,我幫它先把殼收著,讓它先好好休息一會兒吧!」語畢攤開自己的手心,掌心中靜靜躺著那頂用橡皮泥盤捏起來的蝸牛殼,若是讓你去抑制這樣的奇思異想,於心何忍?
三、教師應當保護幼兒個性發展,體認並善用「五解放」教育思想,給予幼兒一定自由充足的創作時間與空間,張揚幼兒的創作個性。
陳鶴琴先生在自己的「活教育」原則中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幼兒的操作過程是游戲的過程,也是表現他們情感和想像力的過程,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美術的創作不等同於簡單臨摹,它是用線條、形體、色彩等獨特的藝術語言來創造性反映事物、表達思想、美化生活,因而對幼兒創造個性的發展及培養是極為有利的。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在自己的教育專論中說過:「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個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孩子的素質和天資,孩子的創造,只有當他有時間以及從事自行選擇和喜愛的勞動才能得到發展。」在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看著從孩子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熱情與激昂,使我深刻認識到,孩子在自由繪畫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觀察世界,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並以他們天真的眼光,豐富的想像和奇特的構圖去創造真正的兒童藝術,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更多的應該是理解、尊重和關心幼兒的這種心理需求,積極給與回應,努力去發現幼兒的個性特點,了解每個不同孩子的認知差異,讓他們能夠盡情地表露自己的想法,在創作中得以滿足,並從滿足中帶來自信,這種自信又推動他們更加自由地創作,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當然,在此之中教師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簡單地評價每個幼兒作品的好壞,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他自身的長處,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去觀察、解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並積極的營造機會與條件,讓每位孩子都能受到肯定,並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我們要鼓勵他們多形式、多角度來表現他們自己眼中絢麗斑斕的世界,讓他們的創造個性能夠得以充分的張揚。像是在主題教學「我找到的春天」美術操作活動中,我沒有給孩子們設定那些框框限制,而是通過情境的設置讓幼兒與我就「春天在哪裡?」這個問題展開互動,並讓幼兒就自己的想法大膽的放開手去自己自由創作,活動最後,孩子們都創作出了各具特色的春天,有的幼兒甚至折出了一朵朵漂亮的鬱金香來做畫面的裝飾,充分展現了幼兒創造個性的張力。
我真誠的希望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去探究了解我們的孩子,從孩子的實際發展角度去想問題,用自身的愛來吸引孩子與我們產生共鳴,來回應我們的期待,來展現我們的期望。通過這樣的點點滴滴積累,把普通的東西點化成智慧和美的藝術品,讓孩子們在屬於自己的廣闊空間里自由想像、大膽創造;讓孩子們的大腦伸展出那創造力的翅膀吧,鼓勵著他們在未知的新奇世界中創作出一片真正屬於幼兒自己的天空!

『叄』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鬱金花》

小班手工:鬱金香 活動目標: 1.學慣用對角折的方法表現鬱金香花的特徵,培養幼兒對折紙活動的興趣。 2.練習撕的技能,促進小肌肉的發展。 活動材料: 1.大紅.玫紅.橘黃色正方形蠟光紙.綠色蠟光紙。 2.白色A4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出示做好的完整作品。 提問式1.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嗎?是什麼花啊? (漂亮的花。鬱金香!) 2.朋友想知道老師是用什麼作的這幅漂亮的花嗎? (二)主題部分: 出示准備好的各色正方形蠟光紙。請小朋友一起跟老師來學折紙:把正方形紙有顏色的一面朝下,一個角和對面的另一個角對齊用手指將摺痕抹平,就變成了一個三角形,再將三角形底邊上的兩個角往上折一下,讓他們翹起來,一朵鬱金香花就折好了。「小花長在哪啊」?(小草上)再用綠色的蠟光紙,小草長的長長的細細的,我們來把紙撕成小草的樣子小草有的長有的短。撕好後我們讓小草和花都長到這張紙上我們看誰的最漂亮。用手指沾沾糨糊摸到小草上先讓長出一片漂亮的草然後再將折好的花也粘上。 (三)結束部分: 漂亮的鬱金香做好了,我們來一個鬱金香畫展吧!請幼兒園所有的小朋友來參觀。 (四)活動延伸: 鼓勵托兒在操作材料上添畫上一些其他的自然物。如太陽.小草.蝴蝶等。

『肆』 黑色鬱金香的幕後製作

女導演索尼婭·那撒·科爾發現,在阿富汗拍電影會要了自己的命。最有力的證明是,電影開拍前幾周,阿富汗當地的塔利班激進分子砍掉了影片女主角的雙腳。不過科爾女士並未退縮,這位阿富汗流亡者在返回故里後堅定地執行拍片計劃,由於她的作品《黑色鬱金香》是一部反塔利班電影,而在女主角受傷後,連替補人選也找不到了,她只能親自上陣,出演女一號。
「不成功就成仁,我就開拍了,」索尼婭說,其實作為電影製作人,她還是新手,因為她之前的主要工作是運營阿富汗國際基金會——一家主要服務於婦女權利和阿富汗難民的慈善組織。
索尼婭有阿富汗和美國雙重國籍,定居洛杉磯。早在上世紀80年代,她就以青年難民的身份給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寫過信,呼籲救助被蘇聯佔領的阿富汗,而里根也友好地邀請她到白宮訪問,此後她一直從事救助阿富汗難民的工作,還寫過一本著名的回憶錄,講述1979年逃離祖國前的經歷。
她的《黑色鬱金香》是一部愛情悲劇,預定由華納兄弟發行。計劃9月30日在喀布爾的阿里亞娜劇場做全球首映,軍方表示他們會提供安全保障,因為北約組織的一次高級會議也將同期進行。而聖丹斯電影節將是本片的下一站,據悉阿富汗政府也計劃將本片選送參與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競爭。
科爾女士此前只執導過一部影片——2007年的一部短紀錄片《養家糊口的人》,講述的是8歲的阿富汗男孩靠叫賣日歷供養全家的故事。而為了拍《黑色鬱金香》,她廣泛動員了自己長期從事慈善工作所積累的各方面人脈,甚至連著名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都為之奔走呼籲,才終於獲准在阿富汗本土開機。
盡管得到了各種支持,但是拍《黑色鬱金香》還是一次空前困難的挑戰。「每天的工作從凌晨四點開始,因為這時候安全工作比較好做」,索尼婭·科爾導演表示,而從去年秋天回到喀布爾進行影片籌備開始,她陸續遇到破窗而入的炸彈、機槍子彈以及死亡電話的恐嚇,無一不在警告她趕緊「滾回美國」。她沒有屈服,但是影片最重要的幾個幕後主創:攝影師、製片人和美術設計先後中途放棄,退出了拍攝。攝影師凱斯·史密斯(Keith Smith)說,「我知道這么做傷了她的心,但是我聞到了死亡的味道,我不想為這個把命丟了。」
她想辦法又從洛杉磯請來了一個新攝影師大衛·麥克法蘭,後者表示,「作為導演,她的任務就是讓我們專注於工作而不要害怕,她是怎麼說的?『噢,我留了個條子說可能我們今天全都要掛了,那麼,好吧,起碼之前把活兒幹得漂亮點』。」麥克法蘭說,一直到殺青,女導演也沒有跟他說為什麼要拍這部片子。而本片的另一位女主演薩瑞法·賈汗則在索尼婭等人的安排下,躲到了邊遠地區的親戚家裡。
唯一清楚女導演心情的人是她的兒子,去年秋天母親給了他一張清單,內容全部是「交代後事」。克里斯·科爾說,單子上寫的是「如果我被綁架,不要跟代價他們談判,讓他們殺了我好了。」克里斯特地把自己在銀行的工作辭了,來到喀布爾幫助母親完成拍攝,「聽到媽媽這么說真的很可怕,但是她很堅持。」
科爾沒有透露本片的預算,但據悉主要是她通過出售自己的詩集、抵押住房貸款,以及依靠信用卡來籌集資金。但我們知道本片的造價不菲,因為在采訪中,科爾提到過她為了買一個老式的錄音麥克風就花了5000美元,而且賣家當初開價是10000美元,而攝影師麥克法蘭為了找一個攝影用燈泡,不得不在喀布爾開車轉了無數時間。
「我在安全上花的錢多得數不過來,」索尼婭開玩笑地說,「每天他們都威脅我要罷工,除非我給他們一大筆錢」,「而且你很容易就變成了妄想狂,因為你不知道你的伙計們到底是來給你幹活的,還是來幹掉你的。」

『伍』 龐媛的榮譽

其作品曾三次入選「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及「加拿大多倫多造型藝術展」、1991年2月,繪畫「盛開的鬱金香」獲「第二屆工筆畫學會大展」銅獎、1992年2月繪畫作品8幅被中國郵電部選中印成明信片(4400萬張)全國發行、1994年4月繪畫「紅花的夜宴」「獲第三屆全國工筆畫學會大展」銀獎、1994年5月繪畫「紅花禮先贊」入選「全國第八屆美展」、1998年8月赴歐洲14個國家進行藝術考察、學術交流,並在盧森堡舉辦畫展、1998年7月於法國巴黎藝術城舉辦個人畫展、1999年3月於香港參加「香港、北京女性藝術家作品展」、1999年9月榮寶齋出版社編輯出版「龐媛作品選」、2000年1月繪畫「如雲如霞」參加「中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日本多摩美術大學韓國東亞藝術大學教授作品展、2001年5月繪畫「陽光燦爛」入選《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2001年7月天津楊柳青出版社出版,中國畫范畫叢書「龐媛中國現代工筆花卉精選」、2001年10月繪畫「春」被日本長野「中國水墨畫美術館」收芷、2002年1月繪畫「紅百合」被中南海收芷、02年4月繪畫11幅入選「中國當代畫家圖典」、2002年9月繪畫「蘭鳶尾」參加韓國釜山畫展、集」。

熱點內容
格桑花圖片花語 發布:2025-08-17 04:35:58 瀏覽:620
七夕節祝 發布:2025-08-17 04:35:49 瀏覽:146
天宜蘭花 發布:2025-08-17 04:10:18 瀏覽:902
花卉襯衣 發布:2025-08-17 04:07:34 瀏覽:496
梅花鹿工筆 發布:2025-08-17 04:03:08 瀏覽:8
陽春市綠植基地 發布:2025-08-17 04:01:29 瀏覽:45
沐浴荷花 發布:2025-08-17 04:00:53 瀏覽:50
一朵千瓣蓮 發布:2025-08-17 03:50:33 瀏覽:73
山美盆景 發布:2025-08-17 03:49:54 瀏覽:743
相對對稱花卉圖案 發布:2025-08-17 03:26:44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