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的結構
Ⅰ 杜鵑花與杜鵑鳥的細胞中都有的結構是
【答案】A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動物細胞和植物的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不同點:是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區別。
點評:此題為基礎題,解答此題需掌握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和不同。
Ⅱ 杜鵑花和杜鵑鳥的結構區別(除系統外)
細胞
組織
器官
系統
動物體
所以區別是a系統,結構層次是,結構層次是:細胞
組織
器官
植物體
杜鵑鳥是動物杜鵑花是植物
Ⅲ 勒杜鵑花的結構層次
植物體的生長發育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因此,勒杜鵑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故選:D.
Ⅳ 杜鵑花的葉和杜鵑的心臟從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上看都屬於什麼
這個杜鵑花,杜鵑花的的話,它是非常好看的,而且非常的美麗啊,而且那個杜鵑還有人用那個杜鵑的名稱來作人的名字啊!
Ⅳ 杜鵑花含有而杜鵑鳥不含有的結構是()A.細胞核B.細胞質C.細胞膜D.細胞
動物細胞和植物的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不同點:是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因此杜鵑花(植物)含有而杜鵑鳥(動物)不含有的結構是細胞壁.
故選:D.
Ⅵ 杜鵑花是什麼樣子的
杜鵑花抄又名映山紅、山石榴,是我國非常常見的花卉,並且在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可見杜鵑花的受歡迎程度。現在我國的江西、安徽及貴州都是一杜鵑花作為省花,而將杜鵑花定為市花的城市也多達七八個,小編就帶你認識一下杜鵑花的一些基本資料。
杜鵑花
中文學名:杜鵑
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別稱:杜鵑花、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照山紅、唐杜鵑
二名法:Rhododendron simsii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目:杜鵑花目
科:杜鵑花科
亞科:杜鵑花亞科
屬:杜鵑屬
亞屬:映山紅亞屬
種:杜鵑
命名者及年代:Planch.,1854
英文名稱:Sims Azalea
Ⅶ 杜鵑花和杜鵑鳥在結構層次上有什麼不同
他們一個是植物,一個是動物,兩者有很大的區別啊,他們本身就是兩個類別的東西,不能混為一談
Ⅷ 杜鵑花與杜鵑鳥共有的結構
只是名稱有相同而已。
杜鵑屬鵑形目,杜鵑科,全球大約有60多種。杜鵑廣泛地分布於全世界,特別是舊大陸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常棲息在森林和灌木叢中,頗為害羞。往往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形。我們常根據它們的叫聲來給它們命名。
普通杜鵑身長約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鮮綠色。大型的地棲杜鵑身長可達90厘米。多數地棲杜鵑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紅色或白色的斑紋。有些熱帶杜鵑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樣的藍色。多種杜鵑的翅短。尾巴較長,有的特別長。尾巴羽毛的尖端還點綴著白色。地棲杜鵑的腿比樹棲杜鵑長。腳掌前後有雙趾。喙粗壯結實,有點向下彎曲。
多種杜鵑最惹人注目的特性是把蛋下在別的鳥類的窩里,靠其他鳥來幫它孵化。這種「寄生」的方法對提高小杜鵑的生存能力倒也很有好處。那些自己養育子女的杜鵑則用樹枝把窩築在低矮的灌木叢中,蛋由父母輪流孵化。小杜鵑孵出來以後父母雙方共同喂養。
http://demo.teacherhome.com.cn/TeacherHome_RS_01/SID-H101/SID10001/RID-TT3/RID-H44/1000100024376.TXT
杜鵑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杜鵑可在家庭盆栽觀賞,深受人們喜愛。根據栽培的實踐經驗,具體介紹如下:
一、選擇花盆
花盆一般用透水、透氣能力強的素燒盆為好,不宜用帶釉的盆或缸栽植,因為這種容器吸水性和透氣性能差,澆水後土壤不易干,時間長了,易引起爛根,嚴重時造成植株枯死。所以,凡栽在紫砂盆、釉盆及缸里的杜鵑花,應在盆底孔洞上多墊些盆片,保證排水暢通。
二、上盆與換盆
杜鵑花的上盆時間,正常情況都在秋季開花前進行。上盆時,先在盆底擺放粗粒的排水層,然後填入培養土,上盆後先放陰涼處加強噴水、澆水管理,使其迅速緩苗,5天至7天後可放在適當的位置進入正常管理。栽培多年的杜鵑花,盆土肥力大減,土質結構變差。應每隔2年至3年換盆一次,植株較大的3年至5年換盆一次。
三、土質
杜鵑適宜在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長,忌鹼性和黏質土壤。適宜的土壤pH值為4至7,pH值超過8,則葉片黃化,生長不良而逐漸死亡。盆土要用排水良好、土層疏鬆肥沃、pH值5.5至7之間的酸性土為宜,可由腐葉土、苔蘚、山泥以2:1:7的比例混合而成,也可用松針土、腐葉土、蘭花泥、鋸末等。
四、澆水
澆水的原則:見干見濕,重點澆透。要避免多次澆水不足,只濕表層土,形成「腰截水」,下部根系缺乏水分,影響杜鵑的正常生長;土壤水分過多容易爛根。所以要科學地確定澆水次數、澆水時間和澆水量。
1.保證水質
澆水要用酸性、清潔衛生的河水或塘水為好。用自來水或可供飲用的井水澆杜鵑之前,應提前1天至2天曬水,這樣做的好處,一是使自來水中的氯氣揮發掉,二是提高水溫。因杜鵑的根纖細,對土壤溫度的變化很敏感,如果直接澆未經晾曬的自來水,就容易引起落葉落花。特別是冬季給室內杜鵑澆水時,應保持水溫與室溫一致(水溫和氣溫的溫差不超過5℃),才能不會使其受到傷害。
2.合理確定澆水量
杜鵑喜濕潤伯乾旱,但不耐漬水,對水分特別敏感,蒔養杜鵑時要特別注意控制好水分。澆水多少應依據天氣情況、盆土干濕情況、生長發育階段的需要而定。
(1)不同生長時期澆水量的確定
生長旺盛期、開花孕蕾期,要供足水,生長緩慢及冬季以保持土壤不幹即可。生長季節若澆水不及時,根端失水萎縮。展葉期缺水則易導致葉色變黃,新葉不舒展,葉片下垂或捲曲,嫩葉從尖端起變成焦黃色,最後全株枯黃。花期缺水,則會造成花瓣綿軟下垂,花朵凋萎,色不艷,花期短。水分偏多,則使老葉變薄,輕者葉片變黃、早落,生長停止,嚴重時會引起死亡。挽救的辦法是將植株置於通風良好地段,控制澆水次數與水量,加強病蟲害防治,細心養護,約需半年至一年可恢復過來,這一時期嚴禁施肥。
(2)根據土的干濕程度確定澆水量
判斷土壤干濕,不能只看土層表面,要用手觸摸土的干硬,手指無法掀動說明已經很乾燥。如果是盆栽,盆壁顏色暗沉,說明盆土潮濕,泛白則干,如果發現葉片稍呈軟垂,應立即澆水。
(3)新栽或新換盆澆水量的確定
對於新栽盆或新換盆的杜鵑,第一次澆水應澆透,一般應澆兩次,第一遍滲下去後,再澆一遍。用乾的細腐葉土或泥炭土盆栽時,這種土不易澆透,有時需要澆多遍才行。遇到這種情況,最好先將士稍拌濕,放1天至2天再盆栽。
3.注重葉面噴水
杜鵑喜濕潤的環境,對空氣濕度要求較高。向杜鵑葉面噴水可以增加空氣的濕度,降低溫度,同時可沖洗掉葉片上的塵土,有利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進行,並能增強植株對炎熱高溫的適應能力。在乾旱的高溫季節,應增加噴水的次數,保持空氣的濕度。
Ⅸ 杜鵑花與杜鵑鳥的細胞共有的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杜鵑鳥細胞內沒有的
動物細胞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等結構;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線粒體、葉綠體等結構. 因此植物細胞特有的一個結構是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故答案為: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Ⅹ 杜鵑花的形態特徵是怎樣的
1.樹型,杜鵑花抄的類型很多,形態襲變化復雜栽培種的樹型有直立型擴張型和半擴張型直立型的枝幹生長粗壯挺拔,分枝角度小,樹冠高聳;擴張型和半擴張型的枝條分枝角度大,橫生或斜生,樹冠叢生狀
2.葉片,單葉互生,常簇生枝端,全緣,極少有鋸齒葉型有橢圓形倒卵形近圓卵形披針形條狀披針形卵形等葉有毛或無毛,紙質或革質葉片大者,長度在4厘米以上,小者長度在2.5厘米以下葉片顏色有嫩綠深綠淡紅等色,有時還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
3.花朵,杜鵑的花朵常多朵頂生組成總狀或傘形花序,花冠輻射狀或漏斗狀,通常5裂,花色豐富,有紅粉白復藍黃6個色系花期因品種不同有早有晚,早花品種在春季3~4月份陸續開花,俗稱「春鵑」,晚花品種進入夏季後陸續開花,常稱「夏鵑」
4.芽,杜鵑花的芽有3種類型,即葉芽花芽和混合芽葉芽是將來發育成枝葉的芽,常頂生或側生,大都呈卵形,外覆幾片至十幾片鱗狀苞片;花芽為開花的芽,通常較葉芽肥大,頂生或側生,頂生時常呈圓球狀,側生時呈卵形或長卵形,外覆鱗狀苞片,開花後脫落混合芽內花葉同生,既開花又生長枝葉
5.果實,杜鵑花的果實為蒴果,通常開裂為5~10果瓣,種子細小,有狹翅,果實10月前後成熟